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结构的解读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识积淀、思维品质、能力表现、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
“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其中,学科思想方法属于科学思维的范畴,是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3.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4.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2017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内容,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落实物理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强化能力立意,引导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017年高考考纲的修订和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要求物理教学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分析、综合能力,提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关注生产、生活,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学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它包括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阐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首先,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是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
学生应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了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同时,学生还应具备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推导过程,建立起对物理现象的概括性认识。
其次,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二是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物理学的实验是理论的检验和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对于他们理解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具备设计物理实验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
同时,学生还应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地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再次,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三是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门科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他们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应具备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和解答。
同时,学生还应具备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和思维方式,提出新的观点和假设,开展问题探究和实验研究,为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总体来说,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涵包括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这些能力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
学生应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这些能力的整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鼓励学生进行物理问题的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及其构成要素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包括五个方面:解决问题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探索宇宙结构与best replica watches laws、思维发展过程能力、计算和模型应用能力以及社会环境及其相关知识。
解决问题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是指对物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够基于一定实验条件准确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要具备能够开发准确的实验条件、操作完整标准的仪器及设备的能力;要有弹性的思维,具备分析物理实验与现象关联性的能力;要有安全操作仪器及设备的责任感;要有协同合作完成物理实验作业的能力。
探索宇宙结构与laws是指基本粒子物理学、热力学、空间与时间物理学及粒子物理学等宇宙科学的知识,以及根据这些物理原理的概念描述宇宙事物变化的规律。
学生需要具备正确识别宇宙科学原理及其规律的能力,还要学会熟练利用物理规律和原理,去解释宇宙的结构、形成和变化,并运用物理原理来提出解释宇宙现象的假设、建立理论模型,以及检验所做假设及模型的正确性。
思维发展过程能力是指学生能关心宇宙物理问题,能够找出物理科学问题的本质,并且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在观察与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抽象出物理问题的普遍性、本质性和深刻性,从而能够形成思维框架,从而推理出科学的原理。
计算和模型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要能够运用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有关的计算工具去计算实验结果;同时还需要借助计算机模拟工具,以及多元函数和数学公式去刻画物理过程,最终利用模型结果分析物理现象与实验关系,以及解释现象变化规律。
最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还包括学生对宇宙科学、科技与社会环境的相关知识,要具备正确识别宇宙科学与社会环境的联系,以及弄懂宇宙事物的变化及其影响社会环境的原理。
另外,学生在探索宇宙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要具备朝着创造美好未来的理想进取精神,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宇宙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到把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并提升社会环境质量。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及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及教学建议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含义高中物理核心素养,顾名思义指的就是高中生的综合能力,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物理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物理理论知识,还要采用启发式以及问题设计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教学活动中实施问题驱动教学手段,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任务(一)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规定,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不仅要提升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要借助有效的手段提升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便是提升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对眼前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并采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用科学、探究的眼光观察事物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对事物进行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并以此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物理教师要在学生观察事物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考能力,对事物进行准确地分析与判断。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详细讲解物理理论知识,还要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和场景,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心理,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高中物理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便是提升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主要是因为物理知识是需要在不断地实践和摸索中发现的,单凭个人的力量远远不足,而团队协作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能够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从而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物理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物理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摘要:1.物理核心素养的定义2.物理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3.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文: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和能力。
物理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密切,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物理学科的基本框架。
首先,物理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概念理解: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定律,如力、运动、能量、热力学等,这是物理学科的基础。
2.物理实验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设计、实施和分析物理实验的能力,这是检验物理理论正确性和探索物理现象的重要手段。
3.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学生需要具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物理学科服务于社会的关键。
4.物理思维和方法:学生需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如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模型构建等,这是物理学科的灵魂。
物理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物理概念理解是物理实验能力和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定律,学生才能在实验和问题解决中灵活运用。
2.物理实验能力是物理概念理解和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具体体现。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是物理概念理解和物理实验能力的综合运用。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
4.物理思维和方法是贯穿于物理核心素养始终的。
在物理概念理解、物理实验能力和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学生都需要运用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总之,物理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密切,共同构成了物理学科的基本框架。
物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

物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
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
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1、在物理课堂上主要让学生自己发现物理知识。
2、如何发现物理知识,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如学生之间就必需学会交流、协助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物理课堂上的科学探究就能很好培养学生核心科学素养。
3、物理课堂要注意学生物理方法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其中一个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解决就体现到方法的重要性,要重视物理基本方法的渗透。
物理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基本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也是物理学家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巨大贡献,人们遵循这些基本方法就能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例如:实验与数学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控制变量法等等就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人们沿用这些经典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的伟大的成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科学思维方法,学会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
4、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核心素养,物理知识是反应自然现象中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一类自然现象共同遵循的规律。
例如: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适规律,任何物理过程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它在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化学、生物等领域都具有统领作
用,是自然学科的核心规律,培养学生如何应用物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思维,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在思维中体现出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内化为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1、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
“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这些观念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2、科学思维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实验探究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实验探究意识,能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物理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实验探究、理论建构、数学描述和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四个核心素养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科。
一、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物理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理论建构
理论建构是物理学科中的核心素养之一。
理论是对物理现象的解释和预测,是对实验结果的归纳和总结。
物理学家们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逐步发现物理现象的规律,进而推导出相应的理论。
理论的建立需要经过反复实验验证和修正,以确保其正确性。
三、数学描述
数学描述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学家们通过数学语言来描述物理现象和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
数学描述涉及到数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需要掌握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
四、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中的另一个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推理等过程,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物理学家需要具备开放、批判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勇于挑战现有理论和观点,发现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实验探究、理论建构、数学描述和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
这四个素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物理学科的丰富内涵。
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这四个素养的水平,以更好地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解读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解读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了四个维度:物理观念和应用、科学探究和交流、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态度和责任。
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
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的概念和规律,并能用这些观念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一、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二、明确提出物理问题,构成悖论和假设,以获取和处置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表述,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展开交流、评估、思考的能力。
“实验探究”主要包含问题、证据、表述、交流等要素。
三、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四、物理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应当侧重于在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努力。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1、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
“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这些观念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2、科学思维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实验探究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实验探究意识,能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
1、认知素养:指学生具备物理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包括物理学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和创新能力。
2、实践素养:指学生具备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等。
3、分析素养:指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物理学问题的分析、推理、解决和创新能力。
4、综合素养:指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综合分析、综合推理、综合解决和综合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主要体现在:
1、学习表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物理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熟练操作实验,能够熟练分析物理学问题,能够熟练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表现: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实验,能够熟练分析物理学问题,能够熟练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熟练运用实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创新表现:学生能够熟练分析物理学问题,能够熟练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熟练运用实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熟练创新解决物理学问题。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业知识、熟练的研究方法,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信手拈来地指 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不经意的一个“随便”,都可能给学生造 成极大冲击。
感谢您的聆听
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教学策略
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深刻认识物理课程促进学 生能力发展的价值所在,关注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改革当前 物理课堂教学,实施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我们注意学科核 心内容、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实际问题以及教师以身作则等方 面的问题
(一)围绕核心概念展开教学
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课程内容 应该围绕物理学科的核心概念进行,教学重 心应该从讲授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学习重 心也应该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 心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 解,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物理 问题,形成猜测和假设,利用科学方法获取和处理信息,形成结论, 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科学探 究主要包括问题、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 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 以及责任心。具有学习物理和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 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 创新精神,以及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能尊重自然、 遵守科学伦理和道德规范。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 学态度、科学伦理等要素。
科学思维
在物理学中的突出体现是一种理想化思维,其内涵是从物理学 视角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
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 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
物理学科素养及核心解读

物理学科素养及核心解读物理学科素养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都是在科学教育的框架下进行的。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
一、物理观念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仅有知识并不一定代表拥有能力。
在科学教育领域,国际上关于科学知识的表述有多种方式。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校强调死记硬背的知识和原理研究,而素养强调知识和原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
最新的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强调核心概念、大概念、跨学科概念。
在中国文化中,概念是指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与本质特征,是抽象的。
因此,在建构物理核心素养时,使用了物理观念。
观念是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与国际上概念的内涵基本一致。
二、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指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科学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
在物理学科中,科学思维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归纳、演绎、推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自然现象的规律和本质。
在物理学科中,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对待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应有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物理学科中,科学态度的培养主要包括开放、批判、负责任、合作等方面。
通过培养科学态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物理核心素养的基础在于物理观念的理解和应用。
这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核心素养。
各国的课程标准都将核心概念、大概念、关键概念、知识理解与应用、工程实践等作为重要的科学素养。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精心整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1、物理观念
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
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实验探究
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精心整理
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实验探究意识,能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4、科学态度与责任。
物理核心素养四维目标

物理核心素养四维目标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了四个维度:物理观念和应用、科学探究和交流、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态度和责任。
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
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的概念和规律,并能用这些观念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一、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二、明确提出物理问题,构成悖论和假设,以获取和处置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表述,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展开交流、评估、思考的能力。
“实验探究”主要包含问题、证据、表述、交流等要素。
三、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四、物理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应当侧重于在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努力。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结构的解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结构的解读
1两个概念
1.1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1.2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是学生化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构的具体表现。
1.3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区别与联系
1.3.1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及其要素为主要维度,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把学业质量水平分为五级水平,学业质量的五级水平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一致。
1.3.2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标准,引领着课程的实施;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绩表现,关注的是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
在“物理观念”方面,学业质量标准与学科素养的表述有差异。
学科素养的表述比较上位、抽象,学业质量的标准在评价学业水平方面的可操作性比较强。
%
1.3.3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呈现的结构不同
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五级水平各要素描述。
质量标准:五级水平四
个方面各要素描述。
2、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结构
每个核心素养的二级主题下面又分了几个要素,一共是65个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结构的解读
1两个概念
1.1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1.2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是学生化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总体刻画。
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构的具体表现。
1.3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区别与联系
1.3.1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及其要素为主要维度,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把学业质量水平分为五级水平,学业质量的五级水平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一致。
1.3.2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标准,引领着课程的实施;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绩表现,关注的是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
在“物理观念”方面,学业质量标准与学科素养的表述有差异。
学科素养的表述比较上位、抽象,学业质量的标准在评价学业水平方面的可操作性比较强。
1.3.3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水平呈现的结构不同
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五级水平各要素描述。
质量标准:五级水平四个方面各要素描述。
2、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结构
每个核心素养的二级主题下面又分了几个要素,一共是65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