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常德老西门红楼建筑方案

常德老西门红楼建筑方案

常德老西门红楼建筑方案老西门红楼是常德市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建筑,该建筑方案旨在对其进行修复和改造,以进一步展示其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老西门红楼位于常德市青年街,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具有明清古建筑特点的红砖木构建筑。

它作为常德市历史文化名片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老西门红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破损,亟需修复和保护。

首先,该建筑方案将对老西门红楼进行全面的修复。

修复工作将包括砖石结构和木构件的修复,屋面和墙体的修补以及景观装饰的修复。

修复过程中,我们将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历史元素和文化特色,还原出老西门红楼的原貌。

同时,我们也将引入一些现代化的修复技术和材料,以提高建筑的防水、保温和抗震能力,确保其能够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其次,在修复的基础上,该方案将对老西门红楼进行功能改造。

新的红楼将不仅仅是一个古建筑,而是一个集文化展示、艺术交流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我们将设置不同的展览区域,用于展示常德市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常德的名人故事、传统工艺品和民俗文化等。

同时,我们还将在红楼内设立艺术工作室和艺术家驻地,为艺术家提供创作和展示的场所,促进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

此外,红楼还将配备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包括咖啡厅、书店和礼品店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和便利。

最后,在功能改造的同时,该方案还注重保护老西门红楼的周边环境。

我们将修建一条步行小道,将红楼与周边商业区、文化场馆和公园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旅游走廊。

同时,我们还将在红楼周边进行绿化美化,种植花草树木,提供休闲的绿色空间。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红楼周边道路的管理和规划,确保交通有序和环境整洁。

总之,该建筑方案旨在对常德老西门红楼进行全面的修复和改造,以展示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通过修复和改造,我们希望能够让红楼焕发新的生机,吸引更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同时也为常德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这将进一步提升常德市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常德益高老西门方案

常德益高老西门方案

常德益高老西门方案
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常德老西门城市更新规划
有一种美好的理想是建筑师要实现居住在桃花源里的人类。

政府爱把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这三个文化标配从城市脉络中孤立出来当作名片;文保部门爱划上建控范围把文物当作花瓶;开发商热衷于把园林景观当作装饰。

然而百姓一刻也不能离开的那种平庸却有温度的市井生活呢?所以我还是怀疑陶渊明的本意并不是把桃花源当作一个景区,因为景区是人们逃离日常生活的地方,而陶渊明式的归隐则是回到日常生活。

在这个意义上,常德地区的桃花源不应该在山里,而应在城里,在老西门。

走进老西门
一路有窨子屋、丝弦剧社、醉月楼、钵子菜馆、葫芦口广场、小西门广场、大西门广场……作为见证常德历史文化变迁的老西门,汉剧高腔、荆河戏、常德丝弦等国家级非遗传承剧种以及擂茶、皮影、剪纸等传统民间技艺,将为常德市民带来最地道的常德味道。

老城复兴
如何避免简单的学科思维与单向利益追逐,正确引领房地产开
发的综合开发思路,彰显城市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老西门的实践是文化与商业,民生与城市可以共存共荣的一次探索与证明。

护城河的再现,居民生活场景的回迁。

街区尺度维护与毛细血管型交通,城市肌理的重现与织补。

与城市分享开放式多维度社区活力打造。

烟火街巷
从人性出发,将棚户居民的回迁作为设计基点,提出并践行100%就地回迁概念。

从历史出发,深究乡土与地域文化,为城市铸魂。

从"共生"理论,老西门的实践体现出城市设计思维的多元与复杂,通过理想与现实的相互映照,呈现当代宏观视野下的城市理想与更迭。

古街设计方案说明

古街设计方案说明

古街设计方案说明古街设计方案说明八咏古街设计方案说明一、项目概况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

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

面临委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

登楼远眺,蓝天万里,白云朵朵,南山连屏,双溪婉蜒,尽收眼底。

现存建筑共四进。

第一进为主体建筑,重檐楼阁,歇山屋顶,翼角起翘,石砌台基。

此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494),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

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云:“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诗坛泰斗艾青曾亲笔题写“八咏楼”3字,为八咏楼增添了浓浓的诗韵色彩。

八咏楼自创建以来1500多年中,不仅与历代文人名士结下了亲缘,也与英雄人物有着密切关系。

唐代的严维,宋代的李清照、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盂颁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不少绘景梯怜的诗文名篇。

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胡大海、明代抗日英雄戚继光、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等,都曾登上八咏楼检阅他们的部队。

还有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率兵与清军激战中,壮烈地牺牲在八咏楼,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

周恩来同志1939年到金华视察时,也曾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过近千人的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传团结抗战的方针。

因此,人咏楼不仅是个精致的古建筑物,而且它跟诗人的名篇、英雄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风流千古。

根据之前的规划,这条街主要经营木雕、玉器、书画陶艺、钱币古玩等文化产品,与古色古香的马头墙、迂回曲折的空中走廊等一道形成一个集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历史名楼。

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对车辆停放缺乏管理组织,停车混乱。

2.道路较窄,车辆通行不便。

3.缺少标志性提示物,从路面铺装到立面形象都缺乏特色,没有对中心商业步行街区域形成良好的界定。

4.原车行道与人行道路面均有破损。

5.缺少供行人休憩停留的空间与设施。

6.缺少垃圾箱等城市设施。

如何做常德站建筑概念方案设计

如何做常德站建筑概念方案设计

常德站建筑概念方案设计一、设计背景常德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也是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

作为城市的门户和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常德站的建筑设计至关重要。

设计师需要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打造一个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建筑。

二、设计理念1. 尊重历史文化:常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设计师需要充分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将传统元素融入设计中,体现城市的历史传统和文化魅力。

2. 现代化气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建筑也需要与时俱进。

设计师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创造出一个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现代感的建筑。

3. 易于辨识:作为城市的门户建筑,常德站需要具有鲜明的标志性,便于市民和游客辨识。

设计师需要通过建筑造型、色彩等元素,打造出一个独特的建筑形象,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4. 实用性:除了具有艺术性和标志性外,常德站的建筑还需要具有实用性,满足市民和游客的日常需求。

设计师需要合理设计建筑内部空间,保证功能的完善和便利性。

三、概念方案设计1. 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外观以“水墨常德”为设计概念,将传统的水墨画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中,打造出一种朴素优美的建筑风格。

建筑主体采用传统的檐角结构,搭配现代的幕墙设计,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建筑外墙以深灰色为主色调,配以清水砖等材料,突出建筑的稳重和厚重感。

2. 造型设计:建筑的造型简洁大气,呈现出现代感和流畅感。

建筑主体呈现出曲线与直线的结合,既具有动态感又具有稳定感,体现出建筑的时尚和未来感。

建筑顶部采用金属材质打造出流线型的造型,寓意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3. 空间设计:建筑内部空间分为候车大厅、候车室、售票大厅、餐厅、商店等功能区域。

候车大厅采用开放式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线,打造出一个通透明亮的空间。

候车室采用暖色调装饰,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售票大厅和商店的设计注重实用性和便利性,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

常德老西门复兴(一至三期),湖南,中国

常德老西门复兴(一至三期),湖南,中国

常德老西门复兴(一至三期),湖南,中国佚名【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年(卷),期】2019(000)001【总页数】7页(P119-125)【正文语种】中文1 葫芦口区域鸟瞰/Aerial view of Hulukou Plaza2 改造前片区鸟瞰/Aerial view of the renovation area3-5 改造前地区风貌/Townscape before the renovation(2-5图片来源/Sources: 理想空间工作室/Ideal Space Studio)6 片区整体总图/Urban design of the renovation area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客户/Client: 常德市天源住房建设有限公司/Changde Tianyuan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 Ltd.地点/Location: 湖南常德武陵区/Wuling District, Changde City, Hunan Province主创建筑师/Principal Architects: 曲雷,何勍,王强,童佳明/QU Lei, HE Qing, WANG Qiang, TONG Jiaming设计团队/Project Team: 杨永贵,李忠盛,张慧,李严,王雅萍,许东亮,李廷平,刘军/YANG Yonggui,LI Zhongsheng, ZHANG Hui, LI Yan, WANG Yaping,XU Dongliang, LI Yanping, LIU Jun建筑面积/Floor Area: 总计200,000m2(包含居住75,000m2,商业65,000m2,文化10,000m2)/200,000m2 in total (Incl. Residential Area 75,000m2, Commercial Area 65,000m2, Cultural Area 10,000m2)设计时间/Design Time: 2011.05建成时间/Completion Time: 三期2017.09/Phase III 2017.09摄影/Photos: 张广源/ZHANG Guangyuan (fig.1,8-12,17,19-23),楼洪忆/LOU Hongyi (fig.13,24),何勍/HE Qing (fig.7,14,16),王永刚/WANG Yonggang (fig.18)7 葫芦口商业/Hulukou businesss8.9 醉月楼/Drunk Moon Tower10. 大千井巷/Daqian Lanes business在中国湘西北一座小城,围绕老护城河残迹破败的棚户区,建筑师用7年时间,实践了一次社会与城市的再造。

古法营造 常德老西门窨子屋博物馆酒店

古法营造 常德老西门窨子屋博物馆酒店
以触摸 , 可 以花 时 间 共 处 , 感 受 。 通 过 原
袭历史风貌 , 建筑 团 队决 定 “ 用 古 人 的 方法 木 、 铜、 铸铁、 水磨石、 镜 面 不锈 钢等 不 同材 建 造 窨 子屋 ” , 通过 研 究湘 西 先人 们 的设 计 料 的属 性 , 组 织 更 细腻 的 层 次 处理 , 表 达 更 建造与施 工方式 , 探索从开 间、 进深 、 穿 斗 微 妙 的情 感传 递 。
1 1 0
谶÷ c
0 5
工程 名称 : 常德 老 西门害 子屋 博物 馆酒 店
坐落地 点 湖南 常德
面 积 2 4 0 0 m

影: 贾方 张 广源
0 1乌瞰建 筑 0 2建 筑外 墙 0 3中厅 , 屋顶 引入 天 光
0 4东 西厢 室 内连 廊 , 厚 重 的 天花 衔 接 现代 与传 统
是 城 市 博 物 馆 也 是 展 品 自身 。
级思想、 建筑 物 件 摆 设 等 各种 元素 来 寻 根 。
博 物馆 酒 店 的格 局 大致 被 分为 三 个 部 分: 以 由 若 干 小 天 井 围 绕 的 水 庭 院 构 成 的
窖 子屋 博 物 馆 酒 店 位 于 湖 南 常 德 市 老 “ 现代窖 子屋 ” 为东厢 ; 三 个 庭 院 相 互 串联 西 门片 区 。 老西 门 曾是 城 市 中心 一 处 棚 户 的 “ 老窖 子 屋 ” 为西厢 : 中 间 为 南 北 庭 院 中 区 私搭 乱盖 、 破 烂 不 堪 的 区域 , 像 这 个城 市 央 双层 通 高大 厅 , 将传 统 与现 代 融 合 衔 接 。
化 的 阳 刚 力道 , 与偏 于 女 性化 的诗 意 朦 胧 ,
最 终 建成 的是 由老 砖 与 现 代 砂 浆 砌 筑 的保

常德老西门改造项目景观设计的乡土情怀表达

常德老西门改造项目景观设计的乡土情怀表达

常德老西门改造项目景观设计的乡土情怀表达作者:邢文君丁盼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1期摘要:乡土情怀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种表达情绪。

常德老西门改造项目景观设计以摸索当代人居环境建设作为新的方向,关注所在区域之美,关注当地,平凡的乡土之美才是最美得现代景观。

关键词:乡土;景观;老西门乡土情怀往往与一特定的乡土文化联系在一起,对于该区域生长的人们更具乡土意义,更容易产生无限的思乡情怀和爱国热情。

老西门曾经是湖南常德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文化遗存丰富。

但是古城历经过数次劫难,战乱被毁,很多已经在抗战中被拆毁,全城亦几乎夷为平地。

2011 年 5 月,“老西门综合片区改造工程”开始启动。

经过5年的改造,把这样一个有着支离破碎的边界、被人遗忘在古城街区的内瓤转化成重构常德记忆的,对乡土情怀有现代文化表述的城市街区。

一、窨子屋的乡土韵味乡土景观元素包括相对完整的地方实物和文化以及事件,这些都是乡土文化的遗产。

它反映了本地区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的风情和风貌,他是现代社会形成价值判断的窗口体现。

窨子屋是常德传统的居住方式,能最好地应对当地的气候和居住习惯。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窨子屋都在改建中慢慢消失拆除。

老西门项目中有一家“窨子屋”却会作为高端的“常德兰博基尼酒店”,它是以创造性的重塑了一种本土的建筑类型。

用具体形态表现了具有历史意味的新的传统居所。

如果说老西门项目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乡土情怀的致敬,那么这里所展现的是历史延续的乡土韵味。

乡土韵味表现在对地方的,传统不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家乡之美。

而随着开发热潮的汹涌而起,人们对外来文化冲击所扭曲的审美渐渐使人们对失去的“自然”表示遗憾,向往田园牧歌的景象,期望回归自然,重返乡土。

种种迹象表明了大众对景观的需求已不仅仅在于趋同式的审美而是渐渐有了回归的意识,表达人们对故乡的乡土的情怀,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紧,人们已经为自己失去的家园忏悔,如何保护和恢复历史的优秀遗产成为大众思考的问题。

常德市老西门简介

常德市老西门简介

常德市老西门简介
常德老西门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位于今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大道。

明清两朝是常德府城的北大门,也是常德老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老西门城墙为长方形,周长约2公里,东城墙高出西城墙0.5米,西城墙高出东城墙1米,南北两侧均有护城河,并有两座小门。

此为常德的主要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塞。

当时,在老西门设有城隍一座、城门四座。

整个老西门是一座具有南北走向的长方形城堡式的古建筑群。

整个古城四周城墙环绕,中间建有四门,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外都有瓮城。

老西门外的护城河是湖南省境内唯一一条由人工开挖形成的人工河,故称护城河。

护城河上有4座石拱桥和5座小石桥相连接。

城内城外的河道纵横交织,桥梁遍布全城。

城内建筑为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整个古城布局严谨有序。

据《常德府志》记载:“城中四门曰武定、太平、通远、安和……”“府城西门曰武定”。

当时,老西门城垣全长约3公里,有四门相连通,并有城楼和瓮城环绕,护城河水既深且宽,水面上也有2座小石桥相连接。

—— 1 —1 —。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说明书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说明书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说明书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The Landscape Planning On Old Simon Streets historic District of Changde City1项目背景1.1用地概述老西门项目位于常德市城北片区武陵大道西段建设路以南、朝阳路以东、人民路以北,面积约26.8公顷,北侧为老城区居住用地及商业用地,西侧为物流及医疗卫生用地,东面为老城区步行街商业中心区,南侧为滨水商业区。

地块现状为平坦用地,容积率4.0,绿地面积约8公顷,地块以老西门片区棚户区改造为契机,以追溯时代记忆为诉求点,引入复合性的规划设计理念,重建一个既传统又时尚的老西门,打造一个面向未来,充满城市发展活力,融合“棚改安置、旅游观光、绿色办公、现代商业、文化休闲、艺术体验、高端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文化旅游街区”。

1.2现状分析该规划地块场地内部地势高差较小,结合常德沅水大堤与地块形成的围垸地形完成,无名贵品种,或有保留价值的植被,该地气候属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冷,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

基地内部有一农贸市场,位于基地北面的市场主入口宽度较为狭窄,门口任意停放各类车辆,对交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基地内部有少量的废弃厂房,因长期未维护外立面破坏不堪,该项目区无工业用地,但物流用地(车站)区域人口流动大。

1.3项目概述项目占地约26.8ha,用地性质为文化商业用地,整体定位为销售型物业,业态组合由社区商业、SOHO 及住宅式公寓组成,住宅采取简约的现代建筑风格,住宅由公寓与商务SOHO,和街区商铺构成,结合地形,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形成协调的天际轮廓线。

本项目商业以满足自身业主及周边的日常生活消费为主,规划为外向型商业。

2设计总论2.1设计依据(1)、设计任务书;(2)、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及标准;(3)、建设工程相关批准文件;(4)、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1](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2.2 基础资料(1)、规划设计图纸一份;(2)、设计范围详总平面图;(3)、建筑初步设计及相关材料。

老西门棚户区改造,常德,中国

老西门棚户区改造,常德,中国

老西门棚户区改造,常德,中国佚名【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2页(P100-101)【正文语种】中文“老西门”区域,从单一的居住及商业功能,推演出更多的城市文化复合功能。

对于老西门及周边社群的居民休闲生活产生积极的意义,带有强烈的公共分享意识及文化传播属性,成为常德老城区新城市文化的诠释者与朗读者。

我们试图在老西门区域,赋予每个建造以恰当的意义与归属,每个空间、转折与细节、材料、色彩,都可以用诗情画意来诠释与标识,形成蒙太奇一般的视觉连续剧。

500千尺的画卷,角色、场景、寓意与层次,全在画幅之中,任由读取,互为关联,绝不雷同。

传统与生活的延续,改写及新的内容注入,构筑出老西门的场所核心,历史和未来在这里发生深具意义的连接。

城市文脉在老西门的城市更新中得以持续衍生演绎,生生不息。

We may reason with more complex functions of urban culture from single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functions of the "Old West Gate" area.They have positive signi fi cance for the residents of the Old West Gate and neighbouring communities in their leisure life. With a strong sense of public sharing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ttributes, they become aninterpreter and reader of the new urban culture in the old town of Changde.We are trying to endow each construction of the Old West Gate area with a proper meaning and attribution. Each space, including the turns and details, materials and colours, may be explained and identi fi ed as poetic. They develop into montage-like visual drama. The 166km picture scroll, including the roles, scenes, implications and levels, are all placed in the frame. They are free for reading, interrelated, but never identical.The extension and rewriting of tradition and life, and injection of new contents, have built up the core of Old West Gate. History and future are linked here with great signi fi cance.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city is derived from and deduced with endless succession in the urban renewal of Old West Gate.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设计单位/Design Institute: 中旭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Zhongxu Planning & Architecture Design Co.,Ltd.合作设计单位/Cooperator: 常德天城建筑设计及规划有限公司/Tiancheng Planning & Architectural Design Co.,Ltd.建筑面积/Floor Area: 200,000m2 摄影/Photos: 张广源,何勍/ZHANG Guangyuan, HE Qing。

城市复兴中的设计力量-从湖南常德老西门综合片区改造看邯郸串城街改造设计

城市复兴中的设计力量-从湖南常德老西门综合片区改造看邯郸串城街改造设计

城市复兴中的设计力量——从湖南常德老西门综合片区改造看邯郸串城街改造设计摘要:老城区的更新改造一直是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问题,关于老城区更新改造的研究与所处的社会发展背景紧密相关,但在城市化迅速转变的时代,老城区的历史风貌正在不断消散,在老城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留老城的传统街道空间,居民原有的生活习惯,邻里交往,又要融合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使老城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键词:老城区旧城改造城市更新一、湖南常德老西门综合片区改造1.1项目简介湖南常德老西门综合片区改造项目,2001年开始。

到2016年初,已经建成60%,原居民40%已回迁,回迁居民不仅享有现代寓公单元,还能使用现代邻里空间,使改造前的休闲习惯得以延续。

1.2现状湖南常德老西门,同邯郸串城街一样,是当地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文化丰富:碉堡遗迹、“窨子屋”、红砖外墙、老药材仓库、“常德丝弦剧团”、“杨家牌坊”的街牌。

但古城经历战乱与自然灾害,损毁严重。

1.3老西门片区改造中特点一是大胆的创造性干预,依据原有片区的周边建筑与城市规划,重新设计规划新的流线,空间布局,使之适应原有片区的历史文脉,空间布局;二是周期长,这里的长周期不仅指得是施工时间长,还包括建筑师的设计跟进周期;三是国资背景的开发商的社会担当;四是创造性解读和重塑一个传统建筑类型;五是建筑师对片区,当地文化,当地生活,当地建筑传统的文学性阅读,以及这种文学性阅读在新建筑上的提现。

二、邯郸串城街改造2.1邯郸地区现状邯郸古城的发展演变邯郸历史悠久,拥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更换过名字的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邯郸于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自明清以来,邯郸的传统街巷肌理一直保持完好。

串城街历史悠久,街区内既有诸如“慈禧行宮”等明清时期的建筑,也有建国后建设的民居院落;在建筑的风格上,战汉风格、明清风格和现代风格等同时存在。

表明了串城街历史街区的复合型城市肌理,它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两种时间特征,街区形态表现出多元化、复杂性的形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The Landscape Planning On Old Simon Streets historic District of Changde City1项目背景1.1用地概述老西门项目位于常德市城北片区武陵大道西段建设路以南、朝阳路以东、人民路以北,面积约26.8公顷,北侧为老城区居住用地及商业用地,西侧为物流及医疗卫生用地,东面为老城区步行街商业中心区,南侧为滨水商业区。

地块现状为平坦用地,容积率4.0,绿地面积约8公顷,地块以老西门片区棚户区改造为契机,以追溯时代记忆为诉求点,引入复合性的规划设计理念,重建一个既传统又时尚的老西门,打造一个面向未来,充满城市发展活力,融合“棚改安置、旅游观光、绿色办公、现代商业、文化休闲、艺术体验、高端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文化旅游街区”。

1.2现状分析该规划地块场地内部地势高差较小,结合常德沅水大堤与地块形成的围垸地形完成,无名贵品种,或有保留价值的植被,该地气候属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冷,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

基地内部有一农贸市场,位于基地北面的市场主入口宽度较为狭窄,门口任意停放各类车辆,对交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基地内部有少量的废弃厂房,因长期未维护外立面破坏不堪,该项目区无工业用地,但物流用地(车站)区域人口流动大。

1.3项目概述项目占地约26.8ha,用地性质为文化商业用地,整体定位为销售型物业,业态组合由社区商业、SOHO及住宅式公寓组成,住宅采取简约的现代建筑风格,住宅由公寓与商务SOHO,和街区商铺构成,结合地形,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形成协调的天际轮廓线。

本项目商业以满足自身业主及周边的日常生活消费为主,规划为外向型商业。

2设计总论2.1设计依据(1)、设计任务书;(2)、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及标准;(3)、建设工程相关批准文件;(4)、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1](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2.2 基础资料(1)、规划设计图纸一份;(2)、设计范围详总平面图;(3)、建筑初步设计及相关材料。

2.3 设计原则1、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人的参与性同时创造出宜人的环境空间。

2、整体性原则以现存历史建筑为基础,完整保护构成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空间环境、景观风貌和人文特色。

3、协调性原则对建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应包括它们的环境和相关诸多要素。

街区内的改建和新建建筑应遵循保护城市传统机理连续性和逻辑性的原则,在建筑尺度、组合关系、色彩、形式等方面精心设计,与传统环境相协调。

4、可持续性原则从发展的角度认识景观规划设计的含义,处理好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古街区与新街区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和谐共存、协调发展。

3 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3.1 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街区目前的现状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对历史街区中场所记忆的恢复,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等基础性问题,更要考虑到该地区经济尚不发达的现实状况,因此我们制定了老西门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复兴•更新:将百年老街的窨子屋复原地气势恢宏,古色古香的商业街,巷子有宽有窄,处处有风景,处处都可享受慢生活。

促进人街和谐共生。

保护•塑造•营造特殊的历史场景,创造蕴含着百年常德记忆的繁荣光景。

生态•永续•挖掘老街传统朴素生态观,注重生态节能,大道可持续循环发展。

弘扬•提升:继承与弘扬传统的民风民俗,彰显区域文化力量。

引导居民自发组织,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推进•发展•分期的规划与实施,为老西门打造成历史文化名城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新的产业增长点。

3.2 规划原则(1)、保护历史真实载体,保留历史建筑原真性、修旧如故的原则。

(2)、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3)、尊重环境,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体现人、自然、文化、建筑多方面的相互协调效应。

3.3 规划目标(1)、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使其风貌得以保持和延续。

(2)、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常德传统与现代创意的完美结合。

(3)、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 功能分区布局及商业业态规划根据街区总体分期规划,街区的西南位置将设为主要的出入口,所以功能分区的布局将由此展开;西南部主要入口由于邻近市中心繁华区梅尼广场而主要规划为商住混合区,其商业主要是以底层沿街商业为主,北部为主要的居住区,由于居住区对面的交通现状,以及现有的小学等基础设施,设置集散广场,东北区设计为传统的文化商业区,以及靠近中心景观区的文化建筑,不仅是老常德人追忆过往的文化圣地,也是社会各界人士旅游购物休闲的高雅场所。

以及东南方为SOHO住宅区,环境相对比较安静,该地块功能分区明确,设计合理,其中允许有多种商业业态的交叉,但是总体布局维持规划的设计布局。

5 道路交通规划历史街区的道路格局是其历史风貌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历史道路格局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关键措施之一。

街巷是历史建筑存在、历史风貌维持的基础。

规划为棋盘式的道路路网格局,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疏散人流与车流的通行量,主要道路宽度为10米,并设置主要的步行街道作为主轴,对次要道路幅度加以控制避免简单拓宽道路造成的原有的良好街巷形态的破坏,力图使道路主次有别、分布合理,使交通便利性不受影响。

停车场设计方面,考虑到空间尺度过大的停车区域会改变历史街区的空间尺度,故采用地下停车场、以及分散的、小规模的、多样化的停车方式以确保总体风貌和交通便利。

6 绿化与公共空间规划在绿化设计原则上,注重表现时序景观,自然界花草树木的色彩变化是非常丰富的,四季的演替使植物呈现不同的季相,把植物的不同季相应用到街道景观中,就构成四时演替的时序景观。

我们根据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和季相变化,对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花期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与种植;创造一个“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的街道景观供人欣赏,给人同一街道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感受。

创造街道观赏景点,进行意境的创作,中国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诗、词、歌、赋和民风民俗都留下了歌咏植物的优美篇章,并为各种植物材料赋予了人格化内容,在秀水街景观建设中,可借助植物抒发情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桃花象征幸福,交好运。

在该区的景观空间规划重点在完善历史街区的空间结构、整合自然景观系统及视觉景观设计等,并提出了“一轴一带三点”有机结合的设计策略。

“一轴”古街风貌景观轴线,即贯穿整条主要街道的街区景观轴线。

以街面历史面貌的保护与更新为重点,保护街区内整体上的视觉关联性、街区整体尺度、街区周边的景观环境。

“一带”即街区新开辟的滨河景观带,增加了河道生态的防护性,提高了原有场地绿化率,为街区内游人提供了亲水等的休闲娱乐活动形式,同时也是对老西门发展历史文脉的回顾与连续。

“三点”即街区主干道上增设了三个节点小广场,街区宽度均为10米左右,因此局部扩展的小广场既成为街区功能转换的过渡又可缓解游人游览时的步行疲乏及视觉疲劳,同时,有三个景观节点向南向北伸展形成垂直于主要景观轴的次轴,联结滨河景观带并建立了重要的景观视线通廊。

7 市政设施规划竖向设计是塑造景观空间的重要内容,场地竖向、地形、排水应统一设计,避免出现积水地带,应充分考虑排水管标高及走向。

7.1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1)、用地竖向规划采用统一的坐标系和高程系;(2)、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3)、各种场地符合适用坡度;(4)、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5)、对外联系道路的高程英语城市道路标高相衔接;(6)、用地竖向规划与用地选择,用地布局,工程管线综合方案同时进行;(7)、用地竖向规划应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构筑物基础,防护工程等工程量。

7.2竖向规划设计确定以中心广场的标高为0,以此为依据,对整个规划区域内的竖向进行规划和场地平整,道路坡度控制在0.2%-6%之间,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保持场地内的土方填挖平衡。

7.3给排水工程规划(1)、给水系统规划应满足城市的水量、水压、水质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的要求,并应考虑城市的地形,规划布局,技术经济等因素,其中的地形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分区,分压布置的形式。

(2)、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考虑供水的分期发展,并留有充分的余地。

(3)、管网应布置在整个给水区域内,并能在适当的水压下,向所有用户供给足够的水量;(4)、无论在正常工作或局部管网发生故障时,应保证不中断供水;(5)、管网的造价及经营管理费用应尽可能低。

7.4 综合管线布置为减少和弱化化粪池,变电箱,管井、电缆沟对景观造成的影响,尤其应避免在狭窄的绿化空间中出现管线的集中布置。

7.5 市政绿化乔木以本土树种为主,灌木以本地耐存活的植物,大规格树种宜在展示区及入口范围,植物种植上注意疏密尺度变化;用景观烦躁、降噪处理的手法减弱西侧市政道路产生噪音对社区居住环境的影响。

8 防灾和环境保护规划设计要关注安全强条,在交通方面,考虑人车分流设计,人车混行时要照顾行人安全;步行道路尽量和消防通道共用基层;室外考虑无障碍设计;出于对景观效果考虑,景观设计单位可对建筑设计的消防流线提出修改意见。

商业景观设计上,在满足商业建筑使用条件的基础上,形成与住区有效地绿色立体屏障,用植物形成丛林感觉阻隔外界的噪音和干扰,同时为住宅部分提供良好的景观效果。

商业街广场宜有浓郁的商业氛围,配以树木、灯具、硬质铺装、景观小品。

9 建筑设计此项目定位为新中式风格,建筑设计与环境有机结合,相互尊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建筑与建筑之间,并非独立,毫无关联,而是相互对话,互为景观,将建筑平面功能布局合理,使用方便与空间环境质量综合考虑。

建筑造型以整体环境因素以及规划、规范许可等技术条件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功能性,规划、日照、消防、卫生、通风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按照本地块特点,本次设计主要为商住混合式,以及SOHO办公住宅为主。

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