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_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
(一) 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即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目标的建构要有一定的思想与价值指向。 具体来说,是指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的目标一定要反映我国教育目的与方针, 反映我国幼儿教育的法规政策及政策精 神,反映有关儿童教育及儿童保护法律 文件的精神,使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具有 明确的思想与价值指向。尊重幼儿的人 格和权利,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 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幼儿全 面和谐地发展是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目标的基本价值方向。 基础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的目标应当是社会教育领域中最基础的、
⑦ 帮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认识自 己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幼儿对行为的动 机进行评价;
⑧ 引导幼儿认识社区的公共设施, 了解周围人们工作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萌发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⑨ 引导幼儿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 鼓励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初步 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⑩ 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国的传统节 日和民间工艺品,加深幼儿对中国文化 的认识和情感;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方向 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 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 性与合宜性。
(二) 整体性原则与层次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即在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 这种整合观包括横向的类别整合与纵向的 层次整合。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 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 标的整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这三方 面的协调发展,要避免只重知识传授而忽 视情感和行为习惯培养,应把三者有机地 协调起来。横向的类别整合还包括各教育 系统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整合,即家庭、 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 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纵向的层次整合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各层级目标的整合,即各相连层级间的目 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 层次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 标的建构是有层次的系列,这是由幼儿社 会性发展水平的层次系列所决定的。 整合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目标建构的综合系统性,层次性原则保证 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差异性。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和内容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和内容

同伴交往
伙伴关系成为儿童人际 关系中的主要关系。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育建议:
情境中的指导、换位思考、 谈话
3-4岁
4-5岁
5-6岁
1.想加入同伴的游戏 1.会运用介绍自己、交
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
2.在成人指导下,不 同伴游戏。
争抢、不独霸玩具。 2.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
例如:
[活动名称] 庆祝“春节” [班 级] 大 班 [活动目标]
• 了解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知道今年是猪年,通 过观察说出今年春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
• 说出春节的活动形式及庆祝的方式。 • 知道在春节到来时,对亲友说祝福的话,体会节日
的喜悦气氛。
教师可以将《纲要》提出的社会领域发展目标逐渐具体化为学 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及活动目标;
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2.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 2.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
2.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
市、县(区)名称,知道当 并为此感到高兴。
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 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3.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
3.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 3.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小区(乡镇、村)的名称。 4.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 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
(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教育建议:
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参加群体活动、打破班级
界线、入学准备
3-4岁
4-5岁
5-6岁
1. 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1.愿意并主动参加群 1.在群体活动中积极、
2.对幼儿园的生活好 体活动。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讲义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讲义 第三章

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重点提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分析。

难点提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规定与组织。

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依据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与人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学前教育相关文件对社会领域的要求。

(一)社会与人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愿望,并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社会和世界的未来。

社会现实是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基础。

正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幼儿增进了社会认知,发展了社会情感,完善了社会行为,提高了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另外,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是社会教育目标选择的重要依据。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儿童社会学习的顺序与次第。

在不同的年龄段,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与内容是有差异的,教育者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必须要考虑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同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还具有个体差异性,即每个儿童的发展速度与特点也是有差异的,制定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时,也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尽量做到因人施教,这决定了教育目标的个别性。

(三)学前教育相关文件对社会领域的要求《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法的基本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制定的对全国学前儿童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法规文件,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统领性和指导性文件。

小结:1.识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依据三个方面:社会与人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学前教育相关文件对社会领域的要求。

2.领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从纵向来看,可以分解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四个层次;从横向来看,既可以按照心理结构划分为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也可以按照内容板块划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
精品,并逐步对祖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5)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世界著名的人文景观及优秀的艺术
作品,引发幼儿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6)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外国人,感受他
们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知道世界是由许多国家和民族组 成的,培养幼儿的国际情感。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自我意识 (二)人际交往 (三)社会规范 (四)社会环境
(一)讲述法 (二)谈话法 (三)讨论法 (四)直观形象法 (五)行为练习法 (六)角色扮演法 (七)移情训练法 (八)价值澄清法
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 ⑤初步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激发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的
情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⑥初步学会分辨是非,懂得向好的榜样学习,有初步的爱憎 感;
⑦能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则,在此基础上能制定简单的游戏 与活动规则,并能按照规则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
⑧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主要物产和人文风格,萌发爱家乡 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一)幼儿园的专门教育活动 1.集体教学活动 2.游戏活动 3.区域活动 (二)幼儿园随机的教育活动 1.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2.其他领域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三)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1.家园合作 2.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应变能力; (3)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4)学会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和情绪情感。
2.人际交往
(1)使幼儿逐渐了解父母、老师、同伴及其他社会成员,引导幼儿逐渐学会同情、 关心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培养幼儿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的情感;
⑩在成人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节日庆祝,初步感受我国丰富的 传统文化。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要点一
总结词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促进 每个儿童的全面发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性 格、兴趣、能力和家庭背景等方面。针对不同的儿童 ,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以促进每个儿童的全 面发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每个儿童的 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策略,包括教 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确保每个儿童都能 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支持。
情感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与儿童进行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培养 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主题教学活动
社会现象探讨
01
通过讨论和讲解社会现象,如环保、交通规则、健康等,让儿
童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角色扮演
02
通过模拟社会场景和角色扮演,让儿童了解不同职业和身份的
人在生活中的责任和权利。
队合作能力。
公民意识
教育儿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并培养其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的
意识。
04
CATALOGUE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日常生活教育
自我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自我管理,如洗手、穿衣、吃饭等,培养 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礼仪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礼节和规则教育,让儿童学会尊重他人,遵守社 会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交习惯。
社会实践
03
组织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培养
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游戏活动
规则游戏
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让儿童学会遵守规则和公平竞争的 观念。
合作游戏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三)实现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分解目标
教师可以进行纵向分解,即根据 学前儿童的年龄差异设置不同的教育 目标;也可以进行分类分解,即根据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设置教育 目标,使教育目标更加全面和完整。
2.选择有效的活动形式
学教学活动形式可多样分为:可针 对单元主体活动、儿童一日活动、某一 单位时间完成的某一具体活动、集体活 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等。选择有效 的活动形式可以激发学前儿童学习的积 极性,使教学活动更好地完成。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容
1.总目标:社会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 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总目标全 面兼顾了儿童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
3.活动目标:将总目标进一步分解和细 化,是教师根据社会教育总目标制定的具有较 强操作性的、可直接实现的目标。
2.年龄阶段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具体化、细致化的表 现,各个年龄段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具体要求,既能体现出学前儿童社会 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又能使各年龄段的社会教育活动之间相互衔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1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充分了解学前儿童的社会 认知水平、社会情感状况、社 会技能、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 等情况,正确评估学前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总体水平,有针对 性地制定出合适的学前儿童社 会教育的教学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1)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2)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幼儿必要的交 往技能,使他们学会和睦相处。 (3)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4)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制订活动计划,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 成任务。 (5)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6)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用完收拾。 (7)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的 人们的劳动。 (8)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
(一)生理健康方面: 1、人体认识与保护教育: 2、体育锻炼与健康: 3、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教育: 4、环境教育: 5、营养教育 6、病病与意外伤害的预防教育
(二)心理健康方面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教育和性教育。培 养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情绪,学会友好 与人交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社会发展与要求是确定学前儿童健康 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分类
1、幼儿园健康教育总目标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 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已;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是以3-5周岁学前儿童的身 心发展特征为依据而确定的教育目 标.(参见补充材料 )
3、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目标
这是幼儿园健康教育总目标和年龄阶段 目标的具体实现。
教育活动目标在内容上一般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 一般而言有三种表述方式: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
行为目标的表述一般有如下句式:“知 道……”,“理解……”,“学会……”, “用自己的话来……”,“区分……”, “把……配对”,“对……进行分类” 等 ; 表现性目标追求的不是儿童反应的同质性,而 是反应的多元性 “尝试……”是生成性目标较为典型的表达方 式之一。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 标和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
一、确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 标的依据
1、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是确定学前 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根本依据; ;
2、学前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确定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直接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规定了我国幼 儿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又从五 个方面具体化了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的 目标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一、学前社会教育的一般方法
(一)讲解法
教师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知识和道理, 让幼儿了解规则及其意义,使幼儿知道一些基本的 事实,知道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即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
讲解法的优点是:
(1)传递的信息量大,所用时间少,快捷。 (2)主题明确,易于幼儿直接接受。 (3)反馈及时和直接,便于教师调整讲解的内容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 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 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 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
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 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行为目标
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来设计目 标。它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 变化。
行为目标的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
例如: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名称。
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关注的是过程。也被称为过程目标。
生成性目标注重从儿童获得经验的目的出发构建 目标,强调儿童主动活动的过程,关注如何为儿 童提供有助于个体自由发展的学习经验,促进其 个性完善的发展。
类 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社
会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划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 个子领域,每个子领域之下有若干目标,这些目标 涵盖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方面,围绕着人与人 的关系和人与群体的关系展开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类型
行为目标(behavior objectives) 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s) 表现性目标(expressive oblectives)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单元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课时理论学时2课时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原则;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体系;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规范,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结构。

2.能力目标: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和制定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案活动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案活动的内容。

3.素质目标:树立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道德情感。

教案重点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原则和结构教案难点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和制定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案活动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案活动的内容教案方法情境教案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教案准备教案课件主要教材参考资料李洪亮主编《幼儿社会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第1版甘剑梅主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教案过程教案基本内容教案方法时间分配Ⅰ问题情境(导学)Ⅱ学习知识【情境分析】情境:幼儿园教研活动中,大家围绕幼儿社会教育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小李老师认为:幼儿社会教育就是教孩子学会交往的,人是群居性动物,所以首先就得学会交往,哪个幼儿会交朋友,朋友多,哪个幼儿就是社会性发展水平高。

小王老师认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幼儿社会教育就是教会孩子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增强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这才是适应社会生活最关键的品质。

小张老则师认为: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幼儿社会教育就是让孩子爱自己现在的生活,愉快健康地成长,愉快健康本身就说明孩子适应社会生活。

问题:上面的辩论主要是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教什么(内容)和要达成什么效果(目标)的。

你认为谁的观点对呢?为什么?小结: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制定与内容选择问题,我们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还应遵守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其科学性和正确性。

2024年-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三章(精编)

2024年-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三章(精编)
22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
并不是指写在书本上的内容,或者是教师直接交给 幼儿的那些知识。一切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使儿 童获得必要的情感体验、知识经验和生活方式经验 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教育内容。
1、人际交往 2、社会环境 3、社会规范认知 4、多元文化
23
作业: 1、 每人举一个教育实例,并说明培 养幼儿哪方面的情感或者能力? 2、P53,1
1、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指
针、首要依据、根本所在
2、以社会现实为依据
a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离不开社会现实
与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内容越容易被幼儿接受和掌握
b已有的知识体系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 重要部分:贴近儿童社会现实的科学知识进入社会教育课程的可能性大,
容易被幼儿接触。
c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需要反映社会生活的 发展变化:才能引导幼儿主动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的作用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教学内容: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学习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2、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3、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
1
1.什么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1. 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活动,快乐,自信; 2. 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 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 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5
(一)以《指南》和《纲要》为依

2012年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进一步明确指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能会制止他,对他说:“XX不要乱丢!把废纸捡起来!” 她也可能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对他说:“XX,这里有一 个纸篓,我们把剪下来的纸丢在里面!”
2.创设积极的环境 (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 (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意味着只 有最底限度的强制性和必然性。 (3)在制度上是明确的和必要的。 (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或暗示性 的。
一 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
(一)陶冶法
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 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 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
使用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环境,营造生活氛围,形成良好文化; 2、环境氛围需整体性; 3、潜移默化,让环境说话。
(二)移情训练法
移情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从别人的 角度去体验别人的情感。移情训练就是通过故事、情 景表演及日常交谈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分享别人的 情绪情感体验,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 情绪、情感会产生习惯性的理解和分享。 移情训练的方式多样,包括讲故事、续编故事、 情境演示、生活情境体验、主题游戏等。 运用移情训练法需要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 1、提供的情境是幼儿熟悉或能理解的。 2、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已有体验,以唤起情感共鸣 。 3、情感的共鸣要与良好的行为练习和习惯培养结合起 来。 4、教师应与学前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 观者。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 内容的选择
(一)选择的依据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首要依据 2、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
3、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
经验与能力制约着广度和深度 经验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结构 4、相关学科知识
(二)原则
1、生活性与适宜性原则 生活性:从生活出发,基于生活经验和实际 生活性原则是从学习的经验基础角度出发提出的, 适宜性原则是从学习的条件与发展水平角度提出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社会实践教育
社区活动
组织儿童参与社区活动,如义卖、捐助贫困群体等,培养其社会 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社交情境模拟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情境模拟方式,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如何 与人交往、解决问题和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观察与调查
带领儿童参观博物馆、公园等公共场所,并引导他们观察社会现象 ,通过调查和分析,培养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情感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使其具备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 力。
短期目标
01
增强儿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
02
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自我评价

培养儿童基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其具备一定的道德判
03
断和自我约束能力。
核心目标
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
组织多样化的活动
如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参加社区义工等,让儿童从多角度了 解社会。
邀请各界人士参与
如警察、消防员等来到学校为儿童进行社会职业的介绍和体验, 拓展儿童的视野。
举办亲子活动
通过举办亲子运动会、亲子游园会等活动,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 交流,培养儿童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教师与家长的配合与沟通
建立紧密联系
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 同关注儿童的社会教育。
达成教育共识
教师和家长共同探讨儿童的社会 教育方法,制定教育计划。
提供社会实践机会
教师和家长共同为儿童创造社会实 践机会,如参加社区服务、义卖等 公益活动,让儿童在社会实践中得 到锻炼和提高。
THANKS
0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社交技能教育
01

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和内容

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和内容

二、主题目标
(一)了解自己的爸爸,知道爸爸的姓名、生日、职业和 兴趣爱好。
(二)通过亲子活动和家园互动,孩子能在欢快的气氛中 感受爸爸的爱,亲近爸爸、喜欢爸爸。
(三)在熟悉爸爸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用语言来描述不同 状态下的爸爸,如生气时的爸爸、有趣的爸爸、好爸爸、 坏爸爸等。
(四)观察爸爸不同衣服上的扣子,学会初步的分类。
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和内 容
Contents 目录
一、目标内涵
1
二、制定依据
2
1
三、目标结构
3
2
四、目标表述
内容的选择 内容范围
1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表述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涵
例如:
[活动名称] 庆祝“春节” [班 级] 大 班 [活动目标] 了解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知道今年是猪年,
通过观察说出今年春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 说出春节的活动形式及庆祝的方式。 知道在春节到来时,对亲友说祝福的话,体会
节日的喜悦气氛。
教师可以将《纲要》提出的社会领域发展目标逐渐具体化为学 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及活动目标;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 是社会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 是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 是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最为概括的陈述; 是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社 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为: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三章).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涵与功能二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与原则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及其内容分析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范围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纲领性描述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范围的分类描述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组织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策略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涵是指人对社会教育活动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变化的标准与要求的预期规定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范围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纲领性描述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范围的分类描述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组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策略
层次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 建构是有层次的系列。
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 作用:层次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 标制定的差异,整合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 会教育目标建构的综合系统性。
3、科学性与动态性原则
内涵: 科学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应当是一 个符合幼儿自身发展与教育规律的科学体系。 动态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并不总 是固定不变的, 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作用:科学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制定的合理性,动态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 教育目标制定的生成性与开放性。
(三)主题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
1、主题教学目标是对教学主题系列内容活动目 标的综合说明,它应当具有系统性与综合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有助于培养 儿童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 心集体等,为其未来的成长奠 定基础。
通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儿童 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掌 握基本的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不仅关注儿 童个体的发展,还强调家庭和 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教育活 动,加强家庭与学校、社区之 间的联系,促进家庭和社会的 和谐发展。
大班阶段
提高学前儿童的自主性和 创造性,培养其独立思考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 社会适应能力。
03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自我认知教育
自我认知教育是帮助学前儿童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
通过自我认知教育,学前儿童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了解 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和价值 观。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尊、自信和 自主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 识自己并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 容
汇报人: 2024-01-10
目录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挑战与对
策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案例分析
0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学前儿童 学习社会规则、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技巧,培养其良好的社 会适应能力和公民素质的教育。
反思与调整
定期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 育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05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挑战与对 策
挑战
社会环境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 普及,学前儿童面临的社会环 境日益复杂,需要适应新的挑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目的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前儿童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培养社交 能力和良好品德,为其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社会认知
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家庭、幼儿园、社区等社会环境,认 识社会角色和规则。
社交技能
教授学前儿童基本的社交礼仪、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
主要内容
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
自我意识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挑战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学前儿童可能会接触到不良 信息,需要学会辨别和抵制。
网络社交问题
网络社交的普及使得学前儿童可能会过早接触网 络社交,需要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社交平台。
网络成瘾问题
部分学前儿童可能会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 ,需要关注其网络使用行为并及时干预。
针对挑战的对策与建议
录。
谈话法
个别谈话
评价者与学前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谈话,通过引导性问题和开放式问 题,了解儿童对社会规则、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小组谈话
组织学前儿童进行小组讨论,观察他们在团队中的表现、倾听和表 达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家庭访谈
与家长进行谈话,了解学前儿童在家庭中的社会行为表现、家庭环境 对其社会化的影响等。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儿童诚实、守信、勇敢、公正等 道德品质,为其未来成为有道德的人 打下基础。
促进儿童社会化进程
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
01
让儿童了解不同社会角色的职责和行为规范,理解社会规则的
重要性。
学习社交技巧
02
教育儿童学习基本的社交技巧,如与人沟通、分享、合作等,
提高其社交能力。
适应集体生活
03
06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 容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与影

0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总体目标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 社会品质和行为习惯 ,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
评估学前儿童在生活自理、卫生习惯 、时间管理等方面的表现。
情感态度培养
关注学前儿童在自信心、好奇心、同 理心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发展。
评价方法
观察法
测验法
通过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 表现,了解其社会性发展状况。
通过标准化测验或教师自编测验,评估学 前儿童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
作品分析法
问卷调查法
对学前儿童的作品进行分析,了解其思维 方式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家长、教师和儿童自评等多种方式, 收集学前儿童在情感态度方面的信息。
评价过程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确定评价 的具体内容。
反馈与调整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和教育者,并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育方案,促进学前儿 童社会教育的持续改进。
家庭教育指导
家长需要接受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 了解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幼儿园实施
01
02
03
角色扮演游戏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 子了解社会角色和人际关 系,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 能力。
集体活动
组织丰富的集体活动,让 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的互动 中学习合作、协商、解决 冲突等社交技巧。
设计评价方案
根据评价目标和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方 案和实施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主题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
1、主题教学目标是对教学主题系列内容活动目标的 综合说明,它应当具有系统性与综合性。 例:《我们的中班》的主题目标: _了解自己班级所处的环境(楼层、方位),并知道邻 近班级的班名和自己日常活动关系密切的活动场所。 _学习自己制定每个活动环境中的行动规则。有安全和 自我保护意识。 _学习做简单的自我服务类的劳动,感悟快乐,有我已 长大了的意识。 2、课时教学目标是对具体的课时教学所要达到的要 求的描述,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 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 情感。
8.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 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 等的态度。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范围的分
类描述
1、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内容 2、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 3、社会规范方面的内容 4、社会环境方面的内容
2、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 内涵:
层次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 构是有层次的系列。
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 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 作用:层次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 标制定的差异,整合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 会教育目标建构的综合系统性。
3、科学性与动态性原则
内涵: 科学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应当是一 个符合幼儿自身发展与教育规律的科学体系。 动态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并不总 是固定不变的, 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作用:科学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制定的合理性,动态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 教育目标制定的生成性与开放性。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 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
克服困难的尝试。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 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 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 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性、可扩充性。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内容取向分 析
第一,以儿童为本的价值取向; 第二,以幼儿情感性发展为基础的目标取向; 第三,以社会关系建构为维度的内容取向。
(二)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
1、年龄阶段目标是对总目标的纵向分解,它反映了 儿童社会性发展目标的年龄差异性和连续性。 如:愿意、喜欢、善于和同伴一起游戏。 2、分类目标是从横向的角度对总目标的展开。它反 应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全面性与完整性。 如: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自我、他人、 社会。 3、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共同构成学前儿童社会 教育第二层级的目标,但它们都服从于总目标,是总 目标的具体化。 目标分解:“乐于与人交往”:年龄阶段:“愿意、 喜欢、善于与同伴交往”;分类:“愿意、喜欢、善 于与同伴、师长、邻里、陌生人的交往”。
3、时代性与民族性原则 内涵: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既要体现时 代发展的特点,又要体现传统文化的特色,坚持 这一要求才能使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在适应 时代变化的同时,又能发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应用要求: (1)关注当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 新问题。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世界。 (2)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 陶冶性与发展性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要有利于陶冶幼儿的品性,同时要有利于孩子的 社会性的发展。
内在功能 外在功能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显性功能 隐性功能 定向功能 调控功能 评价功能
二、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与
原则 (一)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社会发展的需要。(外在依据) 3、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 要(试行)》的具体体现。(操作性依据)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及其 内容分析
(一)总目标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 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 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 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 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 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组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
❖ 1、由近及远的原则 ❖ 2、由易到难的原则 ❖ 3、综合贯通的原则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策略
❖ 1、基于活动的渗透式组织 ❖ 2、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 ❖ 3、基于经验的拓展性组织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范围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纲领性描述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 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 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2、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 3、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 4、相关学科知识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1、生活性与适宜性原则 内涵:生活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当 尽可能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选择基于儿童生活经验与 生活实际,并能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内容。适宜性是 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根据目标,儿童 发展及社会文化发展需要选择有助于幼儿发展,同时 也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内容。 依据:生活性原则是依据儿童社会学习的实践性而提 出,适宜性原则是依据儿童学习受制于他们的身心发 展水平而提出的。
再见!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涵与功能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涵 是指人对社会教育活动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
变化的标准与要求的预期规定。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功能
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对学前儿童社会 教育活动所具有的影响与作用
类型:
作用的对象
作用的价值 作用结果的
显现形式
作用的功能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
1、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 内涵:
方向性原则即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 构要有一定的思想与价值指向。
基础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应 当是社会教育领域中最基础的、启蒙性的目标。 作用:
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 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 宜性。
重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 次结构与教育内容的范围。
难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 定依据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 择与组织原则。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涵与功能
二、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与原则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及其内 容分析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范围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纲领性描述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范围的分类描述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组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策略
应用要求: (1)选择幼儿生活需要,并为幼儿所熟悉的内容。 (2)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有益幼儿发展的内容。
2、全面性与基础性原则 内涵:全面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 的选择要尽可能全面涉及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 容。基础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应是浅显的、具体的、启发性的知识,是为儿 童发展所必须学习的基础性的知识。 提出依据:培养健康与完整的儿童的社会教育 目标 应用要求: (1)均衡的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 (2)选择基础的、富有启发性的内容。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教学内容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教学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制定 的依据。 2.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制定 的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之间 的关系。 3.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基 本结构和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