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怎样更好的建立班级常规
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
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班级常规是幼儿园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学会与他人协作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晨检、早操、课堂秩序、午休、游戏活动和班级纪律六个方面介绍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
一、晨检晨检是幼儿园每天早晨开始的重要环节,通过晨检可以了解每个幼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幼儿应按时到达晨检地点,老师会逐一进行测量身高、体重、体温,并观察幼儿的脸色、精神状态等。
同时,老师还会询问幼儿是否身体不适,是否有发烧、咳嗽等症状。
如果发现问题,老师会及时与家长联系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二、早操早操是幼儿园每天的必修课,通过早操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幼儿的体力和体魄。
幼儿园老师会带领幼儿一起做操,教导他们正确的动作和姿势。
通过早操,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协作,增强社交能力。
早操结束后,老师会检查幼儿的穿着是否整洁,协助幼儿整理衣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课堂秩序课堂秩序是幼儿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力。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会告诉幼儿们课堂规则,比如要保持安静、听话、按时完成任务等。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设计活动内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同时,老师会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互相帮助和分享,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四、午休午休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午休前,老师会帮助幼儿准备午休物品,如毯子、抱枕等。
在午休期间,老师会在幼儿身边看护,让幼儿躺在床上休息。
老师还会适时给幼儿讲一些睡前故事,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午休结束后,老师会鼓励幼儿自主整理床铺和物品。
五、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每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游戏活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
幼儿园老师会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比如运动游戏、智力游戏、创意游戏等。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是指对幼儿园班级日常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良好的常规管理可以帮助幼儿园班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建立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基础,也是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
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应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明确班级活动时间、规范幼儿的行为、确保幼儿的安全等。
制度要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和执行,并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形成班级管理的共识。
确立班级管理责任。
幼儿园班级管理责任应明确分工,明确教师和班级主任的职责,建立班级管理团队。
教师要负责教育教学工作,班级主任要负责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主任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能够协调班级内部事务,处理各种问题。
加强班级卫生管理。
幼儿园班级卫生管理是常规管理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班级应定期对教室、卫生间、餐厅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同时,要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扔垃圾等,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
加强班级安全管理。
幼儿园班级安全管理是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班级应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加强幼儿安全教育。
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情况,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
同时,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加强班级教育管理。
幼儿园班级教育管理是常规管理的核心内容。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开展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
同时,要关注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是班级日常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确立班级管理责任,加强班级卫生和安全管理,以及加强班级教育管理是常规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良好的常规管理,可以提高幼儿园班级的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也是幼儿园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和班级主任共同努力,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育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制度
育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有效管理育儿园班级的日常教育行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育儿园的所有班级,负责执行、监督和检查的单位为育儿园的园务部门和教师。
第三条本制度的核心宗旨是: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原则,创设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班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章班级管理基本制度第四条班级管理应遵循“爱护、维护、关爱、教育”四项基本原则,让每一个幼儿得到充分的关爱与照顾,健康、快乐、快乐的成长。
第五条班级管理应重视家园沟通,亲子互动。
学校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家园联系方式,积极与家长互动,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庭和环境中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关心和教育幼儿。
第六条班级管理应重视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感受到温馨、舒适、和谐的氛围。
第七条班级管理应重视规范的教师行为,教师应模范行为,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八条班级管理应重视深入了解每一位幼儿的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三章班级管理具体制度第九条班级管理要建立健全适当的班级管理机制,包括班级管理小组、班级工作联席会议、班级工作计划等。
第十条班级管理要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在每一个班级都要建立制定具体的班级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目标,使得班级和每一个幼儿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规范要求。
第十一条班级管理要建立归纳班级,重视班级的文化建设,包括班级文化节、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等。
第十二条班级管理要关注师生互动,要求教师定期与幼儿进行面对面对话,认真听取幼儿的心声,让每一个幼儿都得到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第十三条班级管理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幼儿提升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章班级管理落实措施第十四条班级管理要做好幼儿的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和健康心态。
第十五条班级管理要做好幼儿的生活习惯培养,如饮食、卫生等。
第十六条班级管理要做好幼儿的游戏教育,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方法和经验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方法和经验一、建立明确的班级规则1.制定规则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一系列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班级规则。
这些规则可以包括:按时到园、排队洗手、安静用餐、礼貌待人等。
2.宣传规则将班级规则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出来,让孩子们能够随时看到。
同时,在日常活动中不断强调这些规则,让孩子们逐渐熟悉并遵守。
二、培养孩子们的自律性1.榜样示范2.鼓励自主1.关爱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关心他们的生活。
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2.增进亲子关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四、创新班级管理方法1.游戏化管理将一些日常管理任务融入游戏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
例如,通过“找朋友”、“猜谜语”等游戏,培养孩子们排队、礼貌待人等良好习惯。
2.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会遵守规则。
例如,模拟餐厅场景,让孩子们学会排队点餐、文明用餐。
五、持续优化班级管理1.反馈与调整定期收集孩子们和家长的反馈,了解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优化班级氛围。
2.持续学习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用心去做,不断创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有序的班级氛围,让他们在幼儿园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方法和经验在日常的幼儿园工作中,班级常规管理就像是一根红线,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它不仅仅是维持秩序的手段,更是培养孩子们良好习惯和性格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就来和大家聊聊我在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心得。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上的小家伙们在操场上玩得兴起,结果忘了排队接水喝。
我就用这个故事作为契机,告诉他们排队的重要性。
我们制定了简单易懂的规则,比如“先来后到”,“轮流接水”,孩子们慢慢就习惯了。
建立明确的班级规则当然很重要,但规则不是冷冰冰的条文。
幼儿园班级常规培养
幼儿园班级常规培养一、日常生活习惯幼儿园班级常规培养的第一步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这包括:1. 定时作息:培养幼儿按时起床、吃饭、睡觉等日常生活的规律性,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 独立进餐:教育幼儿正确使用餐具,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不浪费食物。
3. 卫生习惯:教育幼儿养成勤洗手、刷牙、洗脸等卫生习惯,以及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环保意识。
二、礼仪教育礼仪教育是幼儿园班级常规培养的重要内容,包括:1. 基本礼仪:教育幼儿学会基本的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
2. 社交礼仪:教育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会分享、等待、轮流等社交技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公共场所礼仪:教育幼儿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不大声喧哗、不乱跑乱跳,尊重他人。
三、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幼儿园班级常规培养应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包括:1. 专注力:通过设置适宜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在活动或游戏中保持专注,培养其专注力。
2. 观察力: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或现象,培养其观察力,并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思考能力:通过启发式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培养其思考能力。
4. 学习态度:培养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如不怕困难、勇于尝试、勤学好问等。
四、集体规则集体规则是幼儿园班级常规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包括:1. 排队规则:教育幼儿在上下楼梯、排队行走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矩进行。
2. 活动规则:教育幼儿在各种活动和游戏中要遵守规则,尊重游戏规则,尊重他人。
3. 物品摆放规则:教育幼儿要爱护公共物品,学会整理和摆放物品。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保证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的关键。
良好的班级常规管理既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能够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以期对幼儿园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有所帮助。
建立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是有效管理班级的基础。
班级规章制度应当包括日常纪律、学习习惯、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教师要将规章制度以简明易懂的方式向幼儿传达,让幼儿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教师还应定期与幼儿进行规章制度的复习和反馈,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常规管理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细节。
教师应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同时对幼儿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教育。
通过正面激励和负面约束的方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常规管理也需要教师与家长的紧密合作。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了解家庭情况和幼儿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同时,教师还应定期与家长进行家访或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班级管理的情况,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可以形成教师、家长和幼儿之间的良好关系,共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
班级常规管理还需要教师注重班级环境的营造。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布置班级的物品和教学材料。
同时,教师还应定期对班级进行整理和清洁,保持班级的整洁和美观。
一个整洁、有序的班级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班级常规管理还需要教师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共同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和行为的榜样。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其中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加强对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一、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我们应该直接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
要用正面积极的语言去引导孩子。
如教师看到幼儿在桌面游戏中,把积木乱扔在地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不要乱扔积木,把它捡起来!”有的孩子听后反应不大,如果教师采取另一种方式,比较温和但是坚决的方式,对他说:“××,这个篮子是积木的家,我们把地上的积木送回家吧。
”这样效果就会很好,(这里借用早教的观点说说,教师在进行表扬和批评的时候应该具体到位,切勿模棱两可。
如:你今天表现的真好,应该说:你今天和小朋友玩玩具时没有乱扔玩具真好、你今天自己吃饭没有挑食很棒等等)。
二、利用环境创设常规要求幼儿园的墙面、空间都蕴含着教育价值。
老师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将常规体现在环境中。
如:在楼梯入口处贴上小脚印,孩子就知道从哪上下楼梯;洗手处还可以贴上洗手的顺序图;卫生间贴上等待线,活动室内可用图案标明各个活动区域;每个幼儿的用品上贴上标记,便于幼儿辨认、取放等等。
三、运用榜样示范的方法做老师的都有感触,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
因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做到嘴勤,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
教师要求幼儿说话要轻声,可自己却常常为了省事大声音说话,长此在教室大声的指挥声中,幼儿也学会了大声说话,大声指挥别人。
如果教师每次都能轻轻地走到需要指导的幼儿边轻轻的说,孩子们有事也会走到你跟前轻轻告诉你的,而不会坐在位子上大声告诉你。
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快睡觉,别说话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举例:我班巧巧)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和家长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肥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幼儿讲话。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策略及方法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策略及方法
以下是 8 条关于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策略及方法:
1. 建立明确规则,就像给小火车铺设轨道一样!比如说,规定玩具玩完了得放回原位。
小朋友们,咱们玩完玩具不把它们送回家,它们会多伤心呀!
2. 积极鼓励那可太重要啦!像小红今天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了,就马上表扬她:“哇,小红真棒呀!”这样大家不就都积极起来了嘛。
3. 以身作则很关键呢!老师自己都乱丢东西,小朋友们能学好吗?老师一定要把物品摆放整齐,让小朋友们模仿。
4. 采用有趣的游戏方式来强化常规,这不就像给枯燥的路程加点糖果嘛。
比如通过“排队小火车”游戏,让孩子们学会排队。
5. 别小瞧了环境创设呀,这就如同给孩子们打造一个温馨的小家一样。
把教室布置得漂亮又有秩序感,孩子们自然也会跟着有样学样。
6. 与家长密切配合,这就像是两条腿走路才稳呀!家长在家里也强调规则,孩子在幼儿园才会更遵守呀。
例如和家长沟通让孩子在家也自己吃饭。
7. 对待孩子们要有耐心呀,就像等待花儿慢慢绽放一样!别孩子一犯错就着急上火。
8. 灵活调整策略,世界都在变,咱的方法能不变吗?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和情况随时调整,才能管好班级呀!
我觉得呀,这些策略和方法都很实用,只要用心去做,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一定能做好!。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引言概述:幼儿园班级管理是确保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班级的组织效率,还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1.1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幼儿的成长,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建立互信互助的关系。
1.2 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分享,组织团队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1.3 培养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通过班级活动和展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制定科学的班级规章制度2.1 明确班级规章制度: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包括作息时间、行为规范、学习计划等,让幼儿清楚自己的行为准则。
2.2 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如整理书包、保持教室卫生等,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2.3 奖惩相结合:采用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方式,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肯定和指导,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观念。
三、优化教学环境3.1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提供各类教具、图书、玩具等教育资源,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营造温馨的教室氛围:布置幼儿园教室时要注重色彩搭配、环境布置,创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有归属感。
3.3 注重教室卫生和安全: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安全,定期检查教具和设施的状况,确保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四、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4.1 分组合理: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点,合理分组,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讨论教学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4.3 个别化辅导:针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进行个别化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五、加强家园合作5.1 家长参与管理:鼓励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和活动,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好的班级常规教案
幼儿园好的班级常规教案前言幼儿园是小孩子最先接触到的教育机构之一,对于幼儿教育的好坏与否,关系到孩子的未来成长和发展。
班级常规教案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础,下面提供一些好的班级常规教案,以供参考。
一、日常常规1.早上自由活动:早上自由活动是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进行自由活动的时间。
教师只需要在旁边观察疏导即可。
2.上午活动:上午的活动可以安排一些固定的内容,比如说广播体操、听音乐、看图书等。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们年龄的活动游戏,如画画、拼积木、自由讲故事等。
3.午餐时间:午餐时间是休息和补充能量的时间,教师需要食品卫生意识强,能够及时巡视学生用餐情况,及时发现场地和食品管理情况上的问题。
4.午休时间:午休时间要求学生进行休息,可以借助音乐或者催眠故事让学生放松,让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休息。
5.下午活动:下午可以针对之前上午发现的问题进行对应的课程安排,如语言表达、思维力训练和毛笔书法等。
二、教学目标好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孩子们学有所成,在日后的成长之路上更有信心。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发展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3.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4.培养幼儿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增强幼儿自我教育的能力;5.重视幼儿的心理需求,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好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孩子们学有所获,在聪明智慧的成长道路上更容易成功。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语言表达:故事、儿歌、谜语等;2.感官训练:感官体验和刺激,增强幼儿的感受能力;3.动手能力:可以进行一些拼插类和手工类活动;4.表达能力:自由讲述故事、自由讲话等;5.绘画和手写字: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行涂画、毛笔书法等。
四、实施方法好的实施方法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让班级更加活跃。
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1.实施轮换制: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之中,也可以避免歧视和偏见;2.将游戏和教育融合:别把教育和游戏分开,孩子们喜欢玩,我们可以从游戏中获取教育的效果;3.将孩子们放在第一位: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快乐是上帝给孩子们最大的礼物,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感到快乐。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4篇(一)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第1篇(一)幼儿园的班级是幼儿园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正式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场所。
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必须学会遵守规则。
对于幼儿园来说,班级的规范是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幼儿生活在关爱的氛围中幼儿从不同家庭来到幼儿园,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再加上教师的许多要求与家庭不一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因此,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宽松、宛如家庭的环境是保证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前提。
1.保教人员要密切配合、要求统一班级中的教师与保育员要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要求要统一,否则容易让幼儿产生误解,无所适从。
如要求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手脏了随时洗,不论是教师还是保育员在组织幼儿活动时都要对幼儿提出统一要求,让幼儿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2.保教人员态度和蔼可亲、精神饱满孩子离开家庭和亲人,在幼儿园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老师通过温暖的拥抱、鼓励的眼神、甜蜜的微笑、轻轻的抚摸等表情、动作,消除他们的分离焦虑,让幼儿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们。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幼儿会心甘情愿地听取与遵从老师的建议,会自觉甚至不自觉地遵守那些有益于自己和整个集体进步的规则制度,慢慢地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
3.寓规则教育于环境之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进行常规培养的时候,可以采取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将对幼儿的要求在一些明显的地方设立图示、标记等,让幼儿参照执行。
如在盥洗室张贴洗手的图示,让幼儿按照步骤来洗手;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顺一边上下楼梯;在安静的游戏区张贴一个嘴巴前竖着食指(表示“嘘”)的标志,告诉幼儿在游戏时不要大声喧哗,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可以指一下标志,孩子慢慢就会适应规则等等。
如何建立幼儿园各个环节常规组织方法总结
如何建立幼儿园各个环节常规组织方法总结【导语】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常规组织方法对于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建立幼儿园各个环节的常规组织方法,帮助您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一、生活环节1.早晨入园:教师提前到岗,热情迎接幼儿和家长,引导幼儿有序进行晨检、问候、挂书包等环节。
2.早餐:组织幼儿洗手、排队取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示范餐桌礼仪。
3.上午教学活动:根据课程安排,有序组织幼儿参与各项教学活动,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4.课间操:带领幼儿做课间操,锻炼身体,注意动作规范、有序。
5.午餐:组织幼儿洗手、排队取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关注幼儿的饮食情况。
6.午休:建立午休制度,安排值班教师巡视,确保幼儿安静入睡。
7.下午教学活动:与上午教学活动相同,注意调整活动内容,避免重复。
8.离园:组织幼儿整理个人物品,排队离园,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园情况。
二、教学环节1.课程准备:教师提前备课,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2.课堂组织:建立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认真听讲等,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3.课堂互动: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4.课后评价: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针对不同幼儿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
三、游戏环节1.游戏准备:教师准备游戏材料,创设游戏环境。
2.游戏组织:明确游戏规则,引导幼儿遵守,确保游戏安全、有序。
3.游戏指导: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游戏评价:对游戏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引导幼儿分享游戏经验。
四、家园合作1.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幼儿园工作,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
2.家园联系册:建立家园联系册,记录幼儿在园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3.家园共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园共育活动,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常规组织方法,有助于建立和谐、有序的幼儿园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策略4篇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按教材定制 / 提高备课效率 /内容可编辑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策略4篇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和策略第1篇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教师,应遵循习惯形成的规律,分析多种影响因素,选择正确科学的方法。
01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通俗地讲,就是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榜样示范法的榜样可以有以下几种:(1)以教师等成人为榜样,模仿其言行,(其前提是,教师自身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榜样,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2)以稍大的幼儿为榜样;(3)同班幼儿互相学习。
02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歌短小精悍,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在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我们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还可以利用故事、图片、木偶等文艺作品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唤起幼儿良好的情感,帮助幼儿记住常规的要求。
03游戏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
(1)教学游戏——例如,“找朋友”游戏,让幼儿在各种图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标记图做朋友,并贴在茶杯和毛巾架上,使幼儿很快的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用自己的茶杯和毛巾。
(2)创造性游戏——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练习穿脱衣服的顺序和方法,练习洗脸、洗手的方法等。
04音乐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可以使用让幼儿听音乐的方法,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这样,教师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方法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方法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方法一、引言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整体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通过规范的班级管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促进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实现。
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并探讨其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首先,教师需要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班级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
例如,约定好课堂上不能随意离座,注意听取他人发言,遵守纪律等。
然后,在班级中进行激励和表扬。
可以设置“优秀生”、“先进集体”等称号,定期表扬表现优异的学生和班级。
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布置教室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注重倾听,积极聆听学生对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声音和需求。
其次,要关注个别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家长和学生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
可以通过班级群、家长会等方式,及时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反馈意见,解决问题和改进管理。
四、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幼儿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和技能。
首先,组织学生参与班级自治事务,如班级卫生、班级安全等。
通过让孩子担任班级小老师、班级值日生等职务,锻炼孩子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例如,进行小组活动时,让孩子自己商量分工和管理行动,培养孩子合作、自主的能力。
五、设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幼儿园班级管理中,设定明确的奖惩制度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设置积分制度,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分数奖励,也可以利用小礼品、表扬信等方式进行奖励。
对于违纪行为,教师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同时向学生解释违规行为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修正。
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及管理措施
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及管理措施-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及管理措施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
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二、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一)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幼儿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二)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
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三)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
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三、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
通常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
如何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常规
如何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常规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常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幼儿园的整体管理和教育质量。
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常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优化班级组织结构幼儿园班级管理常规的第一步是优化班级组织结构。
可以根据班级规模和幼儿年龄的特点,合理分配班级人员。
一个优秀的幼儿园班级需要配备教师、保育员和助教,以确保每个孩子的个别需求得到满足。
2.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常规,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
这个制度可以包括班级的日常活动安排、考勤制度、卫生管理、安全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等等。
制度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并且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3.加强家长参与家长是幼儿园班级管理常规工作的重要一环。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园共育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和行为表现。
同时,还可以向家长提供一些育儿指导和家庭教育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管理工作。
4.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幼儿园班级管理常规还需要注重培养良好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的主要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学习氛围等的集合,它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班级互动游戏、集体主题活动等来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5.强化班级管理培训为了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常规,幼儿园还需要针对教师和保育员开展相应的班级管理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班级管理技巧、幼儿园教育教学理念的传达和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等。
通过培训,能够帮助班级管理人员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
6.借鉴其他优秀的班级管理经验良好的班级管理经验可以帮助幼儿园提高班级管理常规。
幼儿园可以积极借鉴其他幼儿园的管理经验,学习他们的成功做法。
可以与其他幼儿园开展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总之,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常规需要全员参与,需要科学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班级文化和强化的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幼儿园班级管理 第三章 幼儿园班级一日常规的管理
第一节 班级一日常规的内容与要求
二、幼儿园班级一日常规的要求与实施 (四)游戏活动的基本要求与实施要点
游戏活动
角色游戏
专用室游戏
自由活动
第一节 班级一日常规的内容与要求
基本要求如下: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经验和兴趣,选择幼儿游戏内容,保证 游戏的时间和空间; 2.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安全、卫生、可 变、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游戏材料,保证幼儿自主游戏的条件; 3. 平衡一周内的各类型游戏; 4. 加强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做到观察在前,指导在后,指导方式恰当。
小贴士:物归原处小妙招—图标暗示
二、 对号入座,建立规则 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只有自己动手收纳整理,才能理解、内化“归位”规则,
才能日趋独立。面对小班幼儿,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我们从幼儿的需 要和兴趣入手。在生活中,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对号入座的习惯。如,组织幼 儿玩“找朋友”和“回家”游戏,找到自己的照片,然后找到对应水杯等日常用品 的位置,同时明确提出“对号入座”的要求:喝完水一定把水杯放回贴有自己照片 的水杯架上。有的教师还会设置“玩具妈妈出来找玩具宝宝”的情景:“我的宝宝 怎么还没回家呀?我好想他们呀!”这样可以引起幼儿的关注,提醒幼儿将玩具送 到有图标的固定位置上……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的规则并不是生硬无趣的,而是好玩 有趣的,就能逐渐理解并愿意遵守。
第一节 班级一日常规的内容与要求
运动活动常规
运动常规主要指师幼在幼儿体操、器械运动和自然锻炼等 活动中有关时间、内容和程序的相关规定。
建立科学的运动常规,有利于幼儿在适宜的运动强度、密 度和时间中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动作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 能力,为获得健康的体质奠定坚实基础。
【收藏】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原则
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原则✧一个班级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
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
所以,常规的建立原则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师幼平等原则✧在保教工作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师幼平等的原则,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采用配套方法与措施,破除权威观念,在满足幼儿人权基本需求的同时,实现自我管理、自主探索的目的。
二、结合实际原则✧有效的班级常规建立须结合实际,并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每个班集体都是独立存在的,教师要把握各自的特点,在充分了解班级内部要素的前提下,切实做好常规班级的管理工作。
对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常规,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细化各项工作,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言传身教原则1.从教育效果的角度来看,言传身教的效果远远胜过口头教育。
关于幼儿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中提到:在幼儿发展前期,教师属于权威人物,与家长和朋友不同,其在幼儿心中有着无法比拟的崇高地位。
2.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严于律己,既要具备良好的保教能力,还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幼儿面前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成为幼儿学习的好榜样。
四、合理公平的原则1.班级常规的内容要合理、公平、幼儿达不到的要求不宜规定。
2.班级常规的内容以一般性、使用多种场合为原则,必要时可以订立特殊行为的班规,比如,不在幼儿园吃口香糖、果冻等。
3.正向的常规可以帮助和提示幼儿如何表现适当的行为。
如告诉幼儿“如何做”比告诉幼儿“不能做什么。
4.班级常规的用语要简洁、易懂。
使幼儿知道如何去做。
避免说得很多,不便于幼儿理解。
5.以民主的方式建立常规,师幼共同讨论,经由幼儿讨论的常规通常也被幼儿自己认为合理,并愿意去遵守。
6.班级常规的内容不宜过多,5-6条包含重要行为要领即可。
7.班级常规需要与幼儿园常规保持一致。
如何建立班级常规(5篇范文)
如何建立班级常规(5篇范文)第一篇:如何建立班级常规如何抓好班级常规班级常规管理一直是许多带班老师们头疼的事情,那今天大众君就为你总结60条关于班级常规的小经验,希望你能结合自身班级情况与幼儿个体差异,做出有效适合的班级常规。
常规的定义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
幼儿园班级常规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
所以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
常规建立的意义主要是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保障各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班级基本的常规有哪些?(一)从幼儿园常规涉及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
生活常规包括盥洗、就餐、睡眠等方面,只有这样,班集体的生活才能融洽和谐。
学习常规是保证幼儿顺利、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要求,包括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等。
活动常规涉及室内、室外活动的场地、活动的玩具材料等。
(二)从常规的表现形式看,分为显形常规和隐形常规。
1、显形常规。
幼儿园中普遍而且经常出现的显形常规,按一日活动的先后顺序可以概括如下:(1)早晨按时入园,入园向老师问好,向家长说再见;(2)把自己的物品放到规定的地方;(3)按老师的要求“座位”,不随意乱坐;(4)集体活动时听老师的指令行动;(5)想发言时先举手,不随便动和讲话;(6)集体活动时个人有特殊要求(如大、小便、脱衣)必须不影响大家或取得老师的同意;(7)爱护各种活动材料、器具,活动结束后,按要求放好;(8)自由活动不随意奔跑、打闹,能安静自主活动,并完成个人所需的小便、喝水、穿脱衣等。
(9)未经允许,不随意桌面上的学具、用品以及老师的东西。
(玩钢琴、电脑等)(10)点心及餐前要洗手,大、小便后要洗手;(11)安静进餐,不挑食,不把饭菜撒在桌子上或地下;(12)轻拿轻放茶杯、碗勺、筷子、椅子等,用后放回原处;(13)安静午睡,安静起床;(14)关心、帮助同伴,遇到问题向老师报告;(15)离园时一定要向老师道别;自己的物品勿忘带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
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呢?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不熟悉,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
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习惯。
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
经过实践,我认为进行小班常规教育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一、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
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常规,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
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
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第一反抗期的来临,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
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动时,如果先让幼儿分批洗手后,然后坐回椅子,再组织幼儿分批去喝水,我以为这样的常规就限制了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差,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常规的混乱,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可以让幼儿洗完手后自由去喝水,然后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下一个环节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紧的常规比较适合小班幼儿。
又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
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分清阶段、把握重点。
从小班一开学开始,我们在学期初就对小班幼儿一年中的常规培养做好定位,分成若干个阶段: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
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三、内容分层、循序渐进。
作为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常规抓好,但是每班幼儿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要培养千万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于求成,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应循序渐进。
什么常规在什么时候教下去才适当,深入到什么程度才适宜,遇到问题,如何去调整,都应象会计做预算一样有一个统盘的考虑。
下面我就以如何引导幼儿收拾玩具为例,说说各班是如何开展的。
(一)各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目标。
(二)通过相互观摩讨论,寻找成功教学策略。
1、标志法:小班幼儿不认识阿拉伯数字,更不识汉字,记忆的持久性较差,就运用标志引导幼儿分类收拾,如放串铃的框子外就贴上串铃的标志,让幼儿通过标志了解相同的玩具要放在一起,提高幼儿的分类意识;如音乐区的玩具用上唱歌、音符等较形象的图案;美工区就用画画等形象的图案,让幼儿了解什么材料应该放置哪个区角。
2、游戏法。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
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如“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把班级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
如:幼儿脱下的衣服叠好后放在玩具柜上,杯子放在杯架上,图书放在图书架上等,这样使幼儿对班上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了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改该送什么地方,还加深了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通过看不同的小动物标志,相同的动物回到同样的家,让幼儿了解到标志的起示作用,知道小动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也要住在一起,使幼儿能分类收拾玩具。
3、情景法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容易接受,并且接受很快,反之,幼儿就注意力不集中,情景式教学是小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就利用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尽量采用情景式的教学,如设置小熊家的情景,以让幼儿帮小熊整理家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讨论收拾玩具的次序,并引导幼儿有次序地进行收拾。
(三)活动后的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要多注意一些细节部分,如游戏时搭建的房子不牢固,致使场面有些混乱;摄的视频材料,不仅要注意整体内容,还要关注视频中的对话,它可能就是影响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师组织活动要注意提问的设计,不适宜太泛,思维空间不能太大,应多为选择性等较简单的问题,使幼儿稍一动脑就能回答的问题。
2、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管理生情并茂。
如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通过这些与孩子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
3、和孩子一起制定常规通过不断学习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是让幼儿主动发展的好机会,在每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力,还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还孩子一起制定常规,能使孩子们由简单、被动遵守规则转变为自身良好的习惯。
四、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
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
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由于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比较难以接受。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使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便于幼儿的掌握。
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理,教师适当的帮助是必须的。
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儿将衣服塞在裤子里,由于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将前面几件衣服塞好,而身后的衣服很难整理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而是要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五、在活动中建立常规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会厌倦,于是,我们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鸟小鸟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戏,来建立体育活动中站位的常规。
在活动中建立常规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
例如在培养洗手常规时,我们除了交给幼儿正确地洗手方法外,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洗手的程序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在活动中建立常规,还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1、内容少,分解细:再以洗手为例,以前我们在教幼儿洗手时,总是教师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幼儿操作,但孩子们很难达到要求,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冲湿了,怎么样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么样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
因此,我们不能粗线条的教,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
比如,一般幼儿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于是我在指导幼儿擦肥皂时,对幼儿说:“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里擦一擦),然后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后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两面),这样,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
这样,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
同时,由于幼儿记忆的特点,中班幼儿可以同时提两个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而小班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只能有一个要求,即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小班幼儿提常规要求时,切记一次提一个要求,同时要把这样要求讲细讲透。
2、考虑仔细、周全:教师考虑的周到,教的仔细,就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建立。
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时,既要考虑桌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幼儿的进出,又要考虑幼儿进餐时情绪,将食欲好进餐快的幼儿于食欲差进餐慢的幼儿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以快带慢的效果。
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摆放桌子,根本不考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势必会造成孩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出现冲撞、将椅子举起来或顶在头顶等现象,这样就破坏了安静吃点心的常规,同样也破坏了搬椅子的常规。
因此,在安排教育设施时,每个教育环节都要适合幼儿,以免使幼儿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语言要慢、轻、短。
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
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
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
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
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
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
”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立足于小班的特点,细化稳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规,才能使幼儿常规活动不乱,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