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区域地质研究
贵州地区铝土矿的分布及勘察研究

煤矿技术2017年6期︱351︱贵州地区铝土矿的分布及勘察研究梁 军 杨 翼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广西 南宁 530031摘要:铝资源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铝是通过对铝矿土提炼得到的。
贵州是我国的铝矿土分布最大的省份,占据全国的铝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
本文主要是针对贵州地区的铝土矿资源的分布和勘察进行了研究探讨,首先分析了贵州省的铝土矿资源分布的状况,同时阐述了铝土矿的勘察,勘察主要以贵州省的正安县红光坝的铝土矿为例,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贵州;铝土矿;铝土矿勘察;铝土矿分布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6-0351-01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的铝土矿资源丰富,贵州又是我国铝土矿资源的大省。
但是即便当下的科技发展迅速,在铝土矿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依旧会出现勘察程度低,规模小、工期长等一系列的问题。
使得铝矿产资源的开发效率低,最终导致市面上铝资源的供不应求问题。
1 贵州省的铝土矿资源分布的状况 1.1 分布集中 我国的贵州地区的铝土矿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的铝资源分布中占据着重要的份额,为贵州当地的制铝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优势。
贵州地区的铝土矿分布集中、资源丰富是贵州地区铝土矿分布的一大特点。
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的铝土矿资源的保有量高达6.0亿吨,其中基础量占据1.2亿吨。
贵州地区的铝土矿分布是比较集中的,主要位于两个地质层中,分别是下石炭九架炉组合中二叠统梁山组。
其中修文、遵义、开阳、清镇等地区的铝土矿存在于下石炭九架炉组中;正安、黄平、道真、务川等地区的铝土矿存在于中二叠统梁山组。
根据对贵州区域的地质检测可以看出最大的铝土矿资源区域当属正道区域,伴随着国家对铝土矿资开发的重视,正道区域也逐渐成为铝土矿资源基地。
1.2 矿床量大在贵州地区,铝土矿资源的大型矿床分布量较大,是铝土矿分布的又一大的特点之一,矿床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矿产资源的开发。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摘要: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中部),地形至西向北、东、南扇状大面积倾斜,河谷切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受多次地壳运动影响,造成褶皱断裂发育,这种特殊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条件,构成了区内较为复杂的地质环境背景。
本文研究了区内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为减灾防灾和制定区域防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关键词: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1、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1.1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汇处,隶属毕节市,处于云贵高原中部,地势西部高,北、东、南三面较低。
最高是花厂与纳雍市交界处的乌箐山,海拨2218m,最低为北东端马洛河汇入赤水河处,海拨471m,一般地区标高1500m左右,市城海拨1475m;相对高差一般为100-400m,最大相对高差达1747m。
峰谷延伸方向与地质构造方向基本一致,多为北东-南西向。
地貌类型主要为侵蚀-溶蚀中山沟谷、丘陵及岩溶地貌。
1.2地层岩性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下第三系、第四系等,地质灾害分布与下伏地层岩性的对应关系明显,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软质岩组、软硬相间岩组及松散岩组地层中——塑性岩石及松散岩类分布区;崩塌主要分布在硬质岩组——碳酸盐岩、砂岩等脆性岩石分布区;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煤系地层(采空塌陷)及碳酸岩(岩溶塌陷)地层中。
1.3地质构造七星关区地处经向构造带和华夏构造带之间。
南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及北部边缘的“黔中隆起”相接;北同新华夏系构造体系最西边一级沉降带“四川盆地”连接。
自燕山运动后,地壳几度间歇变动,形成复杂的构造背境,褶皱、断裂构造发育。
区内主要的褶皱构造有:太极场向斜、鲍家向斜、毕节向斜、罗家院子向斜、草堤冲背斜等;主要的断裂有:花厂坪断层、落水洞断层、岩头寨断层、响水滩断层、塘边断层、馆西场断层、大吉场断层、阿市断层、普宜断层、核桃树断层、白岩脚断层、清丰断层、白龙地断层、新寨断层、野角断层等。
贵州地质情况资料-共10页

贵州地质环境概况贵州省简称贵或黔,地处祖国西南腹地,属云贵高原的一部分,或称贵州高原,从云贵高原向东南往湖南、广西的丘陵平原及向北往四川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东经:103。
36,—109。
35,北纬:24。
37,—29。
13,。
面积17.6万km2。
一、贵州地势基本轮廓由纬向三级阶梯与经向两面斜坡构成,处于我国青藏高原第一梯级到东部第三梯级丘陵平原过渡的第二梯级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
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纬向形成三个阶梯,同时又处于我国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区,中部高,东、南、北低。
经向形成两面斜坡,因而又成为高耸于四川盆地与湖南、广西丘陵间的高原山地。
贵州地势可分三个梯级(台面),海拔高程分别是,第一梯级(台面)在2900-2200m,由西部威宁、赫章、水城一带的高原组成;第二梯级(台面)海拔降到1500-1000m由贵州中部山原(黔北、黔南)丘原(黔中)组成;第三梯级(台面)海拔继续降到800-500m、由江口-镇远以东的低山丘陵组成。
西部第一梯级(台面)地势最高,为云南高原的延续部分,是贵州最典型的高原地貌,高原面大部保存较好,高原的边缘切割强烈,形成高中山。
中部第二梯级是典型的山原和丘原分布区,其范围在遵义市以南、惠水以北、黔西以东、镇远以西的广大地区,南、北两大斜坡区则是山区分布区。
东部第三梯级(台面)指松桃、铜仁、锦屏等地,是典型的低山丘陵与湖南丘陵区连成一片。
贵州地势起伏较大。
最高点威宁韭菜坪海拔2900m,最低点都柳江出省处海拔137m,高差距2763m。
但全省地势起伏状况各地有所不同,一般是大梯级和高原的中心部位、地形起伏小,河流切割浅,相对高度小,如处于第一梯级(台面)面的安顺、平坝、贵阳、遵义、湄潭、瓮安、麻江等地,以及处于第三梯级(台面)面的铜仁、玉屏、锦屏等到地,相对高度多在200m以下;但在梯级面的转变地带,高原边缘以及各大河流中、下游地区则地形起伏大,河流切割深,相对高差大,如地处高原北部的习水、桐梓、道真、沿河和高原南部的边缘的安龙、册亨、望谟、罗甸、荔波等地相对高差常达500-700m以上。
贵州大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

贵州大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贵州大观金矿床位于贵州省除西北部外大部分地区的喀斯特地区中。
该矿床为多期构造-热液作用造矿,主要由破碎带和多期矿化构成。
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如下:1. 地质特征1.1 区域地质特征贵州大观金矿位于喀斯特岩溶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发育,主要为盖层构造、震旦构造和晚古生代构造,其中盖层构造发育最为显著。
矿区处于中生代岩浆活动的中心区域,矿床形成与盖层构造运动和岩浆叠入活动密切相关。
1.2 矿体特征大观金矿床矿体主要由石英脉、石英脉和石英角闪岩体构成,其中含金石英脉是主要矿体。
1.3 矿化特征矿化类型以高硫化物型为主,主要包括脉状、层状、块状、散在状等多种矿化形式,矿化物以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为主,其中含矿物有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斑晶闪锌矿、辉钼矿、方铅矿等,其中含金物质主要以黄铁矿和赤铁矿包裹体中的微量金为主。
2. 控矿规律2.1 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大观金矿床富含金的成因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主要与盖层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矿区内的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等有着重要的关系。
2.2 与成矿岩石密切相关大观金矿床的成矿岩浆主要来源于晚古生代花岗岩体,因此成矿岩石与矿床形成密切相关,成矿岩石的变质作用、交代作用和岩浆作用都是成矿的重要条件。
2.3 矿床形成与改造作用有关大观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受到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造成了矿床的多期形成,其中第三阶段的热液作用对该矿床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多期地质作用造成了矿床内产状、品位和储量的差异,这对于寻找该矿床的高产短矿段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总结所述的大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控矿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重点放在寻找方向上。
目前,大观金矿区已经有一定的储量,因此,后续的开采进一步寻找深部高品位矿体将是重点,同时,研究该矿床形成的具体机制和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
贵州大观金矿床是中国富硫化物型金矿床中属于低品位类型的矿床之一。
经过多年的勘查和开采,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采掘量和矿石资源量,下面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贵州省福泉市鸡公岭磷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城市地理194贵州省福泉市鸡公岭磷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田 超 赵祥聪(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七总队,贵州 贵阳 550005)摘要:鸡公岭磷矿是海源的胶体化学聚集沉积—盆内颗粒再积形成的沉积型矿床,通过对鸡公岭磷矿成矿地质特征及地质背景进行分析,从矿体特征、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鸡公岭磷矿严格受地层岩性及岩相古地理的控制,找矿标志比较清晰。
关键词:磷矿;地质特征;成因分析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之中偏东部白岩—高坪背斜。
褶皱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受某些边界条件的制约,在背斜的首尾端往往发生偏转而呈“S”形。
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有青白口系、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缺失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
磷块岩矿赋存于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Z 1d)中。
区内构造发育,白岩—高坪背斜位于瓮安向斜西侧,由于F 1(小坝断层)的错切,将该背斜分成两段,即北段的白岩背斜和南段的高坪背斜(图1)。
其中白岩背斜是一个西缓东陡的斜歪褶曲,西翼岩层倾角为17~33度,越背斜轴向东,岩层倾角急剧变陡,一般倾角60~75度,局部直立,甚而略向北西倒转。
高坪背斜为一不对称的斜歪倾伏褶曲背斜核部宽缓,翼部西缓东陡,西翼岩层倾角15~25度,东翼为25~60度。
褶皱构造是区内一级构造,与之伴生的有多个组向的断裂构造,主要发育近南北向断层,其次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断层。
图1 福泉鸡公岭磷矿区域地质略图2、矿区地质地质特征2.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下统明心寺组第一段、牛蹄塘组、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二段上部。
第四系角度不整合覆于各时代地层之上。
此外,下伏灯影组二段下部、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南华系上统南沱组、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呈隐伏状产出。
其中陡山沱组(Z 1d)在区内呈隐伏状产出,为工业磷块岩赋存层位。
上部为黑、灰黑色致密状白云质磷块岩、炭泥质磷块岩(b 矿层)与灰、黑灰色薄层条带状砂屑磷块岩(a 矿层)夹黑色含磷炭质泥岩和灰色含磷细晶白云岩(G)。
贵州省区域地质

贵州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黔 北、黔东和黔南地区,其中以黔 北地区的煤炭资源最为集中。
02
贵州省国家地质公园概览
贵州赤水丹霞地质公园
01
地理位置
赤水市南部,距离遵义市约 160公里。
02
面积
约300平方公里。
03
04
主要地质景观
丹霞地貌、瀑布、峡谷、石柱 群等。
特色景观
四洞沟、燕子岩、红石野谷等 。
04
贵州省地质旅游与开发
地质旅游资源与特色
01
02
03
04
丰富的地质遗迹
贵州省拥有独特的地质景观, 如黄果树瀑布、赤水丹霞等, 这些都是重要的地质旅游资源 。
多样的地貌景观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拥有喀 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多种地 貌景观,为地质旅游增添了丰 富的内涵。
独特的文化背景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将地质景观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可以提升地质旅游的文化内 涵。
地质科研成果与进展
矿产资源勘查
经过多年的努力,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在铜、金、锰、磷等矿产资源的勘查方面 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矿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地质环境与灾害研究
贵州大学地质学院在地质环境与灾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贵州 省乃至全国的地质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贵州省区域地质
目
CONTENCT
录
• 贵州省地质概述 • 贵州省国家地质公园概览 • 贵州省地质科学研究与探索 • 贵州省地质旅游与开发
01
贵州省地质概述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西 与云南省接壤,北靠重庆市。
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贵州水城地区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贵州水城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域。
这一地区的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备受关注,因为岩溶地貌带来了独特的地下水文特征和工程地质问题。
本文将围绕贵州水城地区的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展开研究,并探讨这些问题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岩溶水文问题1. 地下水资源贵州水城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岩溶地质构造单元中。
由于岩溶地貌的特殊性,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补给来自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
在岩溶地貌中,地下水以地下河、地下溶洞水位和含水层为主要形式存在。
这些水文地质特征决定了地下水的形成和补给与传输机制,也影响了地下水的利用和保护。
由于岩溶地貌的存在,贵州水城地区的地下水具有以下特点:① 威胁性:地下水的水量丰富,但在岩溶地貌中易过度开采,导致水资源的威胁性增加;② 变化性:岩溶地貌中地下水的变化性强,受季节性降水和岩溶地质构造的影响明显;③ 保护性:地下水资源受到岩溶地貌的保护作用,地下水的水质相对较好。
3. 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贵州水城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主要被用于农业灌溉、城镇供水和工业用水。
在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中,必须保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过度开采和水质污染。
对岩溶地貌中的地下水保护和治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二、工程地质问题1. 地质灾害贵州水城地区的岩溶地质构造单元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岩溶塌陷、地裂缝等。
这些地质灾害常常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造成威胁,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工作。
2. 岩溶地质工程在贵州水城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到岩溶地质的特殊性。
岩溶地质对基础工程的选址、设计和施工都会产生影响。
在工程地质勘察和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岩溶地质的特殊性,以避免工程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岩溶地貌的特殊性,贵州水城地区的岩溶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并不仅限于学术研究,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4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窦世荣,刘世川(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6)摘 要:水银洞金矿床是滇黔桂“金三角”成矿带上产出于EW 向灰家堡背斜轴部的特大型金矿床,探明金资源量达150余吨,目前该矿床所探获的金资源均产出于二叠系茅口组灰岩之上。
金矿化类型可分为层控型和断裂控制型两类,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岩浆作用形成的含矿热液,因此在二叠系茅口组灰岩及深部找矿尤为重要,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找矿勘查方向。
关键词:水银洞;金矿床;灰家堡;含矿热液;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20-0044-2收稿日期:2021-10作者简介:窦世荣,男,生于1985年,汉族,贵州贵阳人,本科,地质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1 区域地质概况水银洞金矿床位于贵州省贞丰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金三角”金矿成矿区的中心偏北位置,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江南地块与越北地块夹持的构造三角区(胡瑞忠等,1995;Cline et al.,2013),在三个陆块相互影响作用下,三角区的裂陷盆地周围的地质构造整体状态与陆块边缘处于平行,所形成的地质构造格架主要由北东向、北西向、东南向交互形成。
印支晚期向燕山期发展的过程中,水银洞金矿床各板块之间发生了聚合,而在聚合作用下矿床内部结构遭到挤压,地层褶皱变形、断裂构造由此形成,为滇黔桂“金三角”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研究区域周边大型的金矿床主要位于东北边缘的NW 向北盘江构造域中,诸如紫木凼、水银洞、烂泥沟等,均呈NW向展布。
图1 贵州西南部地质矿产简图1-三叠系;2-二叠系;3-峨眉山玄武岩;4-石炭系;5-泥盆系;6-燕山期偏碱性超基性岩类;7-燕山期基性碱性岩类;8-断层;9-岩相变化线;10-大型汞矿床;11-中小型汞矿床;12-铊-汞矿床;13-大型锑矿床;14-超大型金矿床;15-大型金矿床;16-中小型及金矿化点;17-金成矿区;18-锑成矿区;19-Sbt 分布区。
基于GIS的喀斯特小区域地貌分区——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

基于GIS的喀斯特小区域地貌分区——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孙兰;周德全【摘要】本研究以喀斯特发育良好的贵阳为例,基于Arcgis10.1平台,利用1∶5万等高线矢量图为原始数据,构建DEM模型,提取五个地形因子作为地形分析指标,进行空间数字化定量分析,结合形态-成因和空间连续性原则,建立对应分级分类体系,对上述地形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将贵阳市划分为Ⅰ西南部-溶蚀-中丘区,Ⅱ南部-溶蚀-中盆区,Ⅲ东南部-溶蚀构造-台地区,Ⅳ西部、东部、东北部-溶蚀侵蚀-中山和溶蚀中丘相间区,V北部、东北部-溶蚀-中山、中丘、盆地相间区,Ⅵ中部-溶蚀侵蚀-中丘区共六大区域.【期刊名称】《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13)003【总页数】8页(P56-63)【关键词】DEM;喀斯特区域;地貌分区;贵州贵阳【作者】孙兰;周德全【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P93.51 引言地貌作为地球表层系统中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组成要素之一,是人类合理的利用自然环境和科学的保护自然资源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区域作为地貌学与生产实践结合的通路,地貌学的任何应用研究都不能脱离具体的区域[1]。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空间数据信息处理分析层面上的迅速发展,DEM成为GIS地理数据集合中最为重要的空间信息资料,而多种尺度的DEM数据则为地貌学定量化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2]。
在我国区域地貌研究愈加深入的现实条件下,对DEM的应用普遍集中在地形指标的提取、全国大尺度的地貌基本形态类型的划分[3]和小区域流域单元为主的地貌特征提取与分类这三个方面,对中尺度下特定地貌类型单元自动划分及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因机制的研究尚还在少数。
贵州省是我国岩溶地貌极其发育的地区之一,贵阳市作为典型的城市岩溶区域,对其进行喀斯特地貌的分区,对该研究区生产布局、资源开发和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贵州都匀某工程水文地质调查与研究

贵州都匀某工程水文地质调查与研究王克颖(贵州省有色地质勘察局物化探总队,贵州 都匀 558000)摘 要:都匀市某工程距都匀市城区直距14km,为了评价工程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采用地表调查、物探、钻探以及水质检测分析等手段对工程区开展了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并对工程施工、运行以及服务期满后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和评价,以期为工程建设提供水文地质方面的依据。
关键词: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都匀中图分类号:P642;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7-0184-2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a project in Duyun, GuizhouWANG Ke-ying(General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team of Guizhou Nonferrous Geological Survey Bureau,Duyun 558000,China)Abstract: A project in Duyun is 14km away from Duyun City.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on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the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surface survey,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drilling and water quality detection and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service period on the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is predicted and evaluated, so as to be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vide the basis of hydrogeology.Keywords: hydrogeological survey;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roundwater; Duyun1 工程概况都匀市工程建设项目位于贵州省都匀市墨冲镇新坪村与河阳乡普林村交界处的鸡冠岩一带,距都匀市区直线距离约14km,项目周边有国道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极为便利。
贵州省松桃县道坨超大型锰矿床的发现及其成因探讨

贵州省松桃县道坨超大型锰矿床的发现及其成因探讨近年来,贵州省松桃县道坨村发现了一个超大型锰矿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该矿床的发现,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和推动全国锰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矿床的发现入手,对其成因进行探讨。
一、矿床发现该矿床位于道坨村一带,距离县城约20公里,面积达200余平方公里,被认为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大单一锰矿床。
该矿床是在对当地地质环境进行深入调研后发现的,其厚度达到数十米,含锰量高达50%以上。
经初步估算,该矿床的矿产储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价值巨大。
二、矿床成因1.地质条件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道坨地处于地势较高的山区,周围山峦纵横,地形复杂。
该地区下地层的寒武系和震旦系灰岩发展非常发达,形成了大量的岩溶地貌。
在这种地貌环境下,锰矿物在水溶浸过程中容易聚集形成矿体。
2.化学条件道坨地区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加上发达的岩溶地貌,形成了一个喀斯特地貌水系。
这种水质成分使得地下水中含有较多的锰矿物,容易在各种封闭空间中运移沉积而形成锰矿体。
3.构造条件道坨地区处于华南构造带的边缘地带,地壳运动较为活跃。
在构造活动的影响下,矿体结构形成较为复杂,富含锰化物体比较集中,形成了超大型锰矿床。
总体来说,贵州省松桃县道坨超大型锰矿床的形成是受到地质、化学和构造条件的共同影响。
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贵州省锰资源的丰富性和研究价值,也为锰矿石资源开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三、结论贵州省松桃县道坨超大型锰矿床的发现及其成因探讨,为贵州省及全国锰矿石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指导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矿床形成的机制,进一步挖掘和利用这一独特的资源。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这一地质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贵州省松桃县道坨超大型锰矿床的发现,在矿产储量、含锰量和价值等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
下面列出一些相关数据进行分析:1. 储量据初步估算,该矿床的矿产储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
贵州铜仁中寒武统含钾页岩地质特征与钾富集规律研究

贵州铜仁中寒武统含钾页岩地质特征与钾富集规律研究作者:蒋天锐潘文苏特施春华涂灵玲赵爽黄丹来源:《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04期摘要:鉀盐是中国生产钾肥的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中国可用于生产钾肥的可溶性钾矿资源非常短缺,难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之需,而难溶性钾矿资源储量丰富,尤其在贵州铜仁地区中寒武统含钾页岩广泛发育。
以铜仁地区中寒武统含钾页岩为研究对象,对含钾页岩地质特征、钾赋存状态和富集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钾富集层主要赋存于寒武系中统敖溪组第二段(∈2a2)含炭质粉砂质页岩中,厚度26~36 m,K2O含量7%~14%,平均约9.59%。
钾元素主要赋存形式为微斜长石和伊利石,初步认为富钾页岩物源很可能来自陆源长英质含钾长石的风化。
微斜长石、伊利石等含钾矿物主要在台地边缘斜坡偏氧化水体中发生沉积,最终形成富钾页岩。
关键词:含钾页岩; 地质特征; 富集过程; 中寒武统; 贵州铜仁中图分类号:P612文献标志码:A钾盐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战略性紧缺非金属矿产资源,也是生产钾肥的重要来源,直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和保障供应[1-2]。
但是,全球钾盐资源分布极不均衡[3]。
据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钾盐总储量为35亿t(以K2O为计),其中64.29%的钾盐资源高度集中在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我国钾盐储量3.5亿t,占比仅10%[4]。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可用于生产钾肥的可溶性钾矿资源非常短缺,难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之需。
然而,我国难溶性钾矿资源比较丰富,其中贵州铜仁地区寒武系中统敖溪组沉积了大量含钾页岩,且含矿层分布面积很大,主要沿铜仁—凤凰汞矿带呈北东向带状展布,即分布于凤凰—铜仁—万山—新晃一线,在南北长80 km、东西宽15~20 km的范围内均有展布,面积达100 km2[1]。
根据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三地质大队对铜仁万山地区金家场、何坳田、盖顶上等地区开展的含钾砂页岩普查报告成果,区内含钾页岩氧化钾含量约为8%~11%,矿石资源量约1.937亿t。
贵州地貌报告

贵州地貌报告1. 引言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地理特征多样的省份,其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呈现出独特的自然景观。
本文将对贵州的地貌进行分析和描述,以展示贵州的地理特点和独特之处。
2. 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
其地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山脉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和南亚热带地区的交界处,拥有众多山脉。
其中,贵州的主要山脉有黔东南山地、黔南山地、黔西南山地等。
这些山脉起伏崎岖,山势险峻,给贵州增添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2.2 高原和盆地贵州地区还有一些较为平坦的高原和盆地。
比如,贵阳盆地、遵义平原等。
这些地区的地势相对较为平缓,适宜农业发展,也是贵州重要的农业产区。
2.3 溶洞和石林贵州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导致了大量的溶洞形成。
例如,黄果树大瀑布附近的黄果树溶洞,以及遵义市的仙女洞等。
此外,贵州还拥有石林景观,最著名的有喀斯特石林。
3. 气候与地貌的关系贵州的气候条件对其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1 强烈的季风气候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较干燥。
季风气候的影响导致了贵州地区的地表水资源丰富,进而形成了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3.2 高海拔和气温变化贵州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大,从而导致了气温的变化。
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从而影响了植被分布和土壤类型,进而影响了地貌的形成。
4. 地质构造与地貌演化贵州地区的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4.1 喀斯特地貌贵州地区广泛分布着喀斯特地貌,这是由于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所致。
地下水对石灰岩等溶质的溶解,使地表出现了丰富的溶洞、地下河和岩溶塌陷等地貌现象。
4.2 构造运动贵州地区曾经发生过多次构造运动,地壳的抬升和变形使得地表产生了许多峡谷、断裂和斜坡等地貌。
5. 生态环境保护与地貌景观保护贵州地区的地貌景观对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技术指南

贵州省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技术指南(试行)2019年4月目录1. 适用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2.1 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资料 (4)2.2 标准、技术规范 (4)3. 术语和定义 (5)4. 1:10000区域环境地质调查 (6)4.1 一般规定 (6)4.2 地貌 (6)4.3 地质构造 (7)4.4 岩(土)体工程地质 (7)4.5 地表水和地下水 (8)4.6 环境因素 (8)4.7 矿业活动 (8)4.8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8)5. 1:10000专项地质灾害测量 (11)5.1一般规定 (11)5.2 主要调查内容 (11)5.2.1 滑坡 (11)5.2.2 崩塌(危岩) (12)5.2.3 泥石流 (12)5.2.4 岩溶塌陷 (12)5.2.5 采空塌陷 (13)5.2.6 不稳定斜坡 (13)6. 典型地质灾害详细勘查 (14)6.1 测量 (14)6.2 工程地质测绘 (14)6.2.1 工程地质剖面测绘 (14)6.2.2 测绘调查方法 (15)6.2.3 观测点的布置与测量 (15)6.2.4 野外记录的要求 (15)6.3 滑坡(不稳定斜坡)勘查 (15)6.4 崩塌勘查 (19)6.5 泥石流 (19)6.6 岩溶塌陷 (24)6.7 钻探 (26)6.8 地球物理探测 (26)6.9 山地工程 (27)6.10 样品采集与测试 (28)7. 地质灾害定量风险评价技术要求 (28)7.1 区域地质灾害定量风险性评价技术要求 (29)7.2 单点地质灾害定量风险评价 (45)8. 成果提交 (51)8.1 文字报告 (51)8.1.1 技术要求 (51)8.1.2 提交报告 (51)8.1.3 报告提纲 (51)8.2 主要附图及附件 (51)8.2.1 图件目录 (51)8.2.2 附件 (52)8.2.3 技术要求 (52)附录A (53)A.1 滑坡野外调查表 (53)A.2 崩塌野外调查表 (56)A.3 泥石流野外调查表 (59)A.4 不稳定斜坡野外调查表 (61)A.5 地面塌陷野外调查表 (63)A.6 地裂缝野外调查表 (66)A.7 承灾体调查表 (68)A.8 一般地质环境点调查表 (69)附录B (71)1. 适用范围本技术指南规定了贵州省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的一般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贵州省区域地质资料

二)、构造运动
三)次级构造单元特征
四 华南(早古生代)褶皱带
二、构造单元
一)、构造单元划分
构造单元是在板块活动控制下产生的从板块边缘到板块内部的一 系列有规律展布的各具特征的地质构造区域。
二)、构造单元划分的原则
根据本省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地壳类型不同程度的变化,以及同一 时期构造变形特点的不同,拟定全省构造单元逐级划分的原则如下:
一级构造单元,以地台基底固始时代的差别作为划分一级构造单 元的标准;
③前复理石组合
是大陆边缘冒地槽发展初 期非补偿性隔绝深水环境中形 成的岩石组合。
④深水碳酸盐沉积组合
是冒地槽后期深水环境快 速堆积形成的以碳酸盐为代表 的沉积组合。(图254)
二)褶皱断裂与构造运动
一、基底褶皱和构造运动
华南褶皱带经过早古生代末期的造山作用,形成基底褶皱,使陆壳增厚, 并与扬子准地台镶拼在一起,成为稳定地台。
贵州除黔东南以外大部属扬子准地台。面积约15万k㎡ 。具有盖 层厚度巨大,分布广泛,褶皱和断裂均很发育,基底出露零星,刚化 性弱等特点。
一)、扬子准地台构造岩石组合
(一)、形成于大洋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它是一套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巨厚的中元古宙基性火山-沉积 岩系构成的大洋地壳岩石序列,主要由半深海环境中浊流成因的砂泥质 沉积与火山喷发的熔岩呈互层组成,构成若干沉积-喷发旋回,是扬子准 地台古老的基底,属早武陵构造阶段大洋环境的岩石序层。包括中远古 宇梵净山群下部的淘金组、余家沟组、肖家河组和回香坪组(如下图 233)
贵阳市区范围岩性

贵阳市幅位于贵州省中部,面积459.91km2测区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区域地质矿产研究程度较高。
七十年代中期完成了1:20万幅区域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调查,为开展本图幅1:5万幅区域地质调查,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
测区内除贵阳市中心区及零星的岩溶洼地、槽谷地带被建筑群和第四系覆盖外,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良好,区内除震旦系、奥陶系、白垩系及第三系外,自前震旦系清水江组至第四系均有分布。
尤以二叠系、三叠系出露齐全,分布广泛,前者占测区面积35%,后者占50%。
寒武——三叠系为海相沉积,侏罗系为内陆河湖相沉积。
全区共划分出49个岩石地层单位。
以下按地层层序分述如下:前震旦系清水江组主要为浅灰绿色变余凝灰岩、凝灰质岩及变余砂岩、板岩。
为活动性边缘海沉积。
断层切露,厚度>500m。
寒武系中统石冷水组主要为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夹砂屑白云岩。
断层切露,厚度>60m。
高寨田群一段为灰、灰绿、紫红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泥页岩。
断层切露,厚度>50m。
二段为灰绿色泥页岩夹泥晶灰岩及砂岩。
主要属滨海相沉积。
厚200m。
蟒山群灰黄色薄至中厚层石英砂岩夹页岩及少量铁质砂岩。
为滨海相沉积。
厚0—207m。
高坡场组灰、灰黄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夹泥、砂屑白云岩。
厚0—132m大塘组深灰、灰黄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石英砂岩及页岩,底部夹煤线。
主要属滨海相沉积。
厚25—40m。
九架炉组由铝土质页岩、铝土岩、铝土矿及赤铁矿组成。
为海湾—沼泽相沉积。
厚24m左右。
两层山则相变为铝土质粘土岩夹石英砂岩及铁质粘土岩。
摆佐组浅灰、灰白色厚层至块状细晶白云岩,夹少许白云质灰岩或灰岩。
为台地相沉积。
厚15—60m。
黄龙组浅灰、灰色中厚层亮晶灰岩夹亮晶鲕粒灰岩及生物屑灰岩。
开阔台地相沉积。
厚0—52m。
梁山组石英砂岩、砂岩及泥岩、页岩组合,时夹煤线。
本组变化不大,影象清晰,是良好的标志层。
滨海相沉积。
厚14—37m。
栖霞组深灰色中厚层至块状泥晶生物屑灰岩夹亮晶生物屑灰岩、燧石灰岩及白云岩。
贵州省毕节地区某井田地质特征及煤质研究与评价

贵州省毕节地区某井田地质特征及煤质研究与评价[摘要] 毕节地区某井田位于大方背斜东翼南段,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可采煤层共九层,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可采,煤层较稳定,发热量高、灰分低、有害组分含量低,煤类属无烟煤,是良好的动力用煤。
[关键词]二叠系;龙潭组;含煤地层;断层;无烟煤;发热量;煤质、地质特征毕节地区某井田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境内,位于大方背斜东翼南部,本井田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广,煤质优,煤炭资源储量达到大型规模。
1 区域地质特征区域构造发展大致从中奥陶世至中晚石炭世隆起为陆,地层缺失沉积,仅早石炭世在东部有沉积;晚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接受沉积后,中生代晚期的白垩纪、第三纪又一次上升为陆,缺失沉积。
区内现今构造形迹主要定型于燕山运动,褶皱以北北东向为主,南部有东西向,北部有北东和近南北向褶皱。
毕节地区某井田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的南缘,属北东向的大方背斜构造,核部出露茅口组、峨嵋山玄武岩组,两翼为上二叠系至三叠系地层。
西翼产状较陡,为15~38°;东翼较缓,为5~20°。
2 井田地质特征2.1 地层井田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和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永宁镇组及第四系,见表1。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主要由浅灰色、灰色及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层组成,含6上、6中、6下、7、14、24、28、29、33号可采煤层。
含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产大量植物化石,见栉羊齿Pecopteris Brongninart sp.及蕉羊齿Compsopteris Zalessky sp.等。
厚度186.48~221.96m,平均202.99m。
与下伏地层峨嵋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
本组地层根据厚度、岩性及对比标志可分为上段(P3l3)、中段(P3l2)、下段(P3l1):上段(P3l3):主要由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灰岩组成,含6上、6中、6下、7号可采煤层。
贵州省镇远县小溪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贵州省镇远县小溪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邱 恒,吴 龙*(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六总队,贵州 凯里 556000)摘 要:笔者根据前人研究及该区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从矿床的赋矿层位、产出特征、控矿因素与富集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探讨矿床成因。
关键词:铅锌矿;地质特征;成因;小溪 镇远中图分类号:P61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5-0061-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Xiaoxi Pb Zn deposit in Zhenyuan, GuizhouQIU Heng, WU Long*(No. 6 corps of Guizhou Nonferrous Metals and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Kaili 556000,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results in this area,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ore bearing horizon,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enrichment law of the deposit, and discusses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Keywords: Pb Zn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Xiaoxi Zhenyuan贵州铅锌矿床点沿区域性构造带成群成带产出,黔东-黔东南成矿带是贵州省两大铅锌矿成矿区带之一,铅锌矿床(点)140余个,是贵州主要的铅锌矿成矿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加里东构造阶段大陆边缘岩石组合
华南褶皱带于加里东构造阶段系处于大陆边缘的冒地槽带,在大陆 斜坡—海洋盆地部位沉积了如下一套相应的岩石组合。
①重力流沉积组合
是加里东构造阶段陆缘陡峻条件下形成的以重力流位主的复杂海相 沉积。(图253)
②炭硅泥质-碳酸盐沉积组合
是边缘海—陆棚海深水— 浅水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组合。
贵州 区域地质构造
一、贵州地质构造概况
贵州位于东亚中生代造山带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的上 升地壳区。
贵州地层自元古代至新生界均有出露,累计厚度近4万米。 贵州在已知约1400Ma的地质历史时期,构造发展经历了武陵、雪峰、 加里东、华力西-印支和燕山-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等5个阶段。 贵州有形成于大洋地壳区、过渡地壳区和大陆地壳区的沉积岩、火成 岩及变质岩等多种构造岩石组合。 构造运动的性质既有激烈的褶皱运动,又有缓和的升降运动。雪峰运动 奠定了扬子准地台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相继褶皱隆起而与西北 广大地区的扬子准地台融为一体,嗣后又经受了后期的裂陷作用和俯冲型 造山运动。 造山运动的地应力场在变化多端的边界条件下,生成了挤压型、直扭型 和旋扭型等三大类构造型式,交织成一副复杂多姿的构造应变图像。
一) 基底构造岩石组合
一、形成于大洋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指中元古宇四堡群下部,由灰—绿色变余砂岩、变余粉砂岩和 板岩间互组成,夹多层熔岩及层状基性-超基性岩。
省内仅在从江县境露出几小块。其岩性特征、层位关系和形成 条件均可与扬子准地台梵净山群下部相对比,它是华南褶皱带基底中 所见最古老的部分,是形成大洋地壳区的岩石序列,经过一定的变质 作用而成为一套绿色岩系。
二级构造单元,以地台盖层性质在较长时期内发生的大面积分化 作为划分二级构造单元的依据;
三级构造单元,以地台盖层性质在较短时期发生的一定地区的分 化作为划分三级构造单元的依据;
四级构造单元,根据构造形变总貌的区别,在三级构造单元中进 一步划分变形区,作为四级构造单元。
三)、贵州构造单元(如下图)
三、扬子(前震旦纪)准地台
此岩层序列仅见于黔东北梵净山区,出露面积约200k㎡.
(二)、形成于过渡地壳区的岩序列
1、晚武陵构造阶段大陆边缘岩石组合 岩石组合(见上图233),包括铜厂组-独岩塘组。
2、雪峰构造阶段的陆缘岩石组合 它是武陵造山期后发育于扬子准地台上的一套大陆边缘冒地槽型的
岩石组合。(见下图234)
(三)、形成于大陆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贵州除黔东南以外大部属扬子准地台。面积约15万k㎡ 。具有盖 层厚度巨大,分布广泛,褶皱和断裂均很发育,基底出露零星,刚化 性弱等特点。
一)、扬子准地台构造岩石组合
(一)、形成于大洋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它是一套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巨厚的中元古宙基性火山-沉积 岩系构成的大洋地壳岩石序列,主要由半深海环境中浊流成因的砂泥质 沉积与火山喷发的熔岩呈互层组成,构成若干沉积-喷发旋回,是扬子准 地台古老的基底,属早武陵构造阶段大洋环境的岩石序层。包括中远古 宇梵净山群下部的淘金组、余家沟组、肖家河组和回香坪组(如下图 233)
二、形成于过渡地壳区的岩石序列
(一)陆缘碎屑杂砂岩沉积组合
是临近武陵运动时的陆缘碎屑沉积组合。
(二)雪峰构造阶段大陆边缘岩石组合
中元古宙末的武陵运动之后,本省主要处于陆缘冒地槽部位,在拗 陷幅度较大的黔东南一带形成了如下几个沉积岩和有关的火成岩组合 (图252)
①磨拉石组合
是造山期后快速堆积的碎屑锲状体。
华南褶皱带是省内与扬子准地台并列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位处本 省南部,属雪峰山西南段,面积约两万余平方公里。西北边与扬子准地台 的分界在铜仁—玉屏—凯里—三都一线,沿线断续分布一些规模较大的断 裂;东南面跨入湖南和广西境内。
华南褶皱带在早古生代末的广西运动发生基底褶皱,并与扬子准地 台“焊接”为一体,进入稳定地台阶段,因此此带可称为华南(早古生代) 准地台。
②磨拉石-前复理石过渡组合
是底部浅水磨拉石组合到其上的深水前复理石组合之间的一个海相过 渡性组合。
③前复理石组合
是在非补偿深海槽中发育的深水海相岩石组合。
④复理石组合
是陆缘海槽中巨厚的浊流沉积岩套。
⑤变成花岗岩组合
丹洲时期之末,与雪峰运动相伴随,本省东南隅的黔桂边缘地区出现了 酸性岩浆的活动,产生了以摩天岭花岗岩体为代表的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和 花岗质混合岩组合的挤压性花岗岩套。
③前复理石组合
是大陆边缘冒地槽发展初 期非补偿性隔绝深水环境中形 成的岩石组合。
④深水碳酸盐沉积组合
是冒地槽后期深水环境快 速堆积形成的以碳酸盐为代表 的沉积组合。(图254)
二)褶皱断裂与构造运动
一、基底褶皱和构造运动
华南褶皱带经过早古生代末期的造山作用,形成基底褶皱,使陆壳增厚, 并与扬子准地台镶拼在一起,成为稳定地台。
这些基底结构,因其形成时期较早,曾经遭到后期构造的改造和破坏,以 致不易辨认。但经过仔细的分析,仍可以判断和区分。从镇远到凯里北东向一 线往东南方直至湘黔和黔桂边界,有一系列北东向的背斜和向斜。
例如:挂丁背斜、三穗向斜、白枝山背斜、贡溪向斜、小江背斜、锦屏向 斜、稳江背斜、同古向斜、黎平所背斜、罗寨向斜、靖县向斜、肇兴向斜等, 总体构成一个大的复式背斜,中心大体在天柱—南加一带,如下图255.
二、构造单元
一)、构造单元划分
构造单元是在板块活动控制下产生的从板块边缘到板块内部的一 系列有规律展布的各具特征的地质构造区域。
二)、构造单元划分的原则
根据本省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地壳类型不同程度的变化,以及同一 时期构造变形特点的不同,拟定全省构造单元逐级划分的原则如下:
一级构造单元,以地台基底固始时代的差别作为划分一级构造单 元的标准;
2、晚加里东构造阶段拉张上隆环境岩石组合(见下图235) 3、华力西-印支构造阶段拉张沉陷环境岩石组合(见下图236-237) 4、燕山-喜马拉雅构造阶段滨太平洋活动带岩石序(见下图238)
二)、构造运动
三)次级构造单元特征
四 华南(早古生代)褶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