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要点+讲解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人物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岸英(1922一1950)湖南湘漳人,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我会写:彭:彭泽彭郎彭薄彭涓彭月拟:模拟拟定摹拟虚拟拟人比拟谋:参谋筹谋合谋计谋密谋谋划瑞:祥瑞瑞雪瑞雪兆丰年瑞士损:损坏破损损失缺损损人利己锻:锻炼锻件锻工锻打锤锻炼:锻炼炼钢磨炼炼字真金不怕火炼眷:眷恋眷念眷顾亲眷家眷女眷赴:奔赴赴宴赴任赴死赴汤蹈火搞:搞鬼搞定搞清楚搞工作搞不懂殊:特殊殊荣悬殊殊途同归殊死搏斗尊:尊重令尊尊敬自尊尊师签:签字签名书签标签竹签牙签革:改革皮革变革革新革职革除形近字:泽(润泽)择(选择)拟(比拟)似(相似)瑞(祥瑞)面(端正)炼(锻炼)练(练习)搞(搞定)稿(草稿)殊(特殊)珠(珍珠)多音字:鲜:xiǎn鲜有xiān新鲜禁:jīn禁不住jìn禁止近义词:心爱——疼爱悲痛——悲伤眷恋——留恋特殊——特别黯然——沮丧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反义词:心爱——痛恨分离——团聚紧锁——舒展悲痛——欢快繁忙——轻松情不自禁——无动于衷理解词语:【拟定】起草制定。

部编版语文五下 课堂笔记: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部编版语文五下 课堂笔记: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10青山处处埋忠骨【题解】:题目“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句中“忠骨”指的是谁?这里指的是忠臣的遗骨。

这里指的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毛岸英同志。

【诗解】: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土地又有何妨。

这句话体现了毛主席豁达无私、以国家的大局为重的博大胸襟。

【生字词】:彭德怀、拟定、参谋、祥瑞、损失、锻炼、炼钢、眷念、奔赴、搞乱、特殊、尊重、签字、马革裹尸【重点词语】:马革裹尸: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

文中指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祖国。

——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文中指毛主席在电话记录稿是签字表态犹豫不决。

——小方拿着手里的卷子,害怕回家会受到妈妈的责骂,在家门口踌躇不前。

【主题概括】:课文讲述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获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毛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关于毛岸英同志牺牲消息的电报,以及毛主席看到电报后的悲痛之状。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毛主席面临儿子遗体的安葬问题,艰难抉择,最终作出将儿子安葬在朝鲜的决定。

【文章结构】:【一课一得】: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1、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解析】:动作描写,“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写出了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2、“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解析】: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岸英!岸英!”是身为父亲的毛主席的深情呼唤,从“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深切思念、深深的愧疚和悲痛。

3、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要点+讲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要点+讲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要点+讲解课文知识点《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

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写作背景:《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多音字组词:禁:jīn(情不自禁)jìn(禁止)近义词:破格──破例慰问──问候反义词:危险──安全悲痛──快乐词眷恋永别平平安安情不自禁自我安慰踌躇黯然狂轰滥炸光荣殉职原封不动句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地眷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原封不动:比喻像原样一样,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破格: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

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意愿:愿望、心愿。

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

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亲人的生死离别,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毛主席强忍住老年散子的悲痛,作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十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十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讲解
学习目标
1 会认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认清字形,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描写人物的 方法。
3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青山处处埋忠骨”这 句诗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知识链接
毛岸英(1922-1950),本名远仁,字岸英, 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 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安葬于朝鲜 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2019年,毛岸英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答:省略号表示内容的省略,表达了毛主席极度悲伤的丧子之情。
(4)简要概括第一部分的内容。
答:主要写彭德怀从朝鲜前线发来关于毛岸英牺牲的 电报以及毛主席收到电报后万分悲痛的心情。
二、仔细阅读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第9自然段),回答问题。
(1)反复阅读第6自然段中“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 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本 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第二部分主要是描写了毛主席强忍着丧子之痛,经过激 烈的内心挣扎,在电报稿上写下了将毛岸英葬在朝鲜的批示。
写法借鉴 巧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细节描写是对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小的举 止行动以及景物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文中对毛主席的描写大多抓住 了细节,如“‘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 喃喃着”“主席仰着头望着天花板,强忍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 限的眷恋”等,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毛主席既有跟普通 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超出常人的胸怀胸襟。
拓展延伸
1.表现悲伤的成语。
泣不成声 悲不自胜 悲痛欲绝 痛哭流涕 撕心裂肺 呼天抢地 黯然销魂 呕心抽肠 人琴俱亡 凄入肝脾 情凄意切 哀毁骨立 兔死狐悲 摧心剖肝 痛不欲生 心如刀绞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先烈的英勇事迹为题材,通过讲述先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畏艰险、英勇斗争的故事,展现了先烈们的大无畏精神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到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先烈们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质和勇敢的斗争精神,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决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对文本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然而,对于先烈的事迹和精神,他们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先烈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品质,并从中汲取启示。

此外,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英勇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容易产生共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先烈的事迹和精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增强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决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先烈的事迹和精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阅读理解: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先烈的事迹和精神。

五年级下语文素材-10.青山处处埋忠骨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素材-10.青山处处埋忠骨 人教部编版

第10 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人物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岸英(1922一1950)湖南湘漳人,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我会写:彭:彭泽彭郎彭薄彭涓彭月拟:模拟拟定摹拟虚拟拟人比拟谋:参谋筹谋合谋计谋密谋谋划瑞:祥瑞瑞雪瑞雪兆丰年瑞士损:损坏破损损失缺损损人利己锻:锻炼锻件锻工锻打锤锻炼:锻炼炼钢磨炼炼字真金不怕火炼眷:眷恋眷念眷顾亲眷家眷女眷赴:奔赴赴宴赴任赴死赴汤蹈火搞:搞鬼搞定搞清楚搞工作搞不懂殊:特殊殊荣悬殊殊途同归殊死搏斗尊:尊重令尊尊敬自尊尊师签:签字签名书签标签竹签牙签革:改革皮革变革革新革职革除形近字:泽(润泽)择(选择)拟(比拟)似(相似)瑞(祥瑞)面(端正)炼(锻炼)练(练习)搞(搞定)稿(草稿)殊(特殊)珠(珍珠)多音字:鲜:xiǎn鲜有xiān新鲜禁:jīn禁不住jìn禁止近义词:心爱——疼爱悲痛——悲伤眷恋——留恋特殊——特别黯然——沮丧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反义词:心爱——痛恨分离——团聚紧锁——舒展悲痛——欢快繁忙——轻松情不自禁——无动于衷理解词语:【拟定】起草制定。

五年级语文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和同步练习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和同步练习及答案

知识点《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

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写作背景:《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多音字组词:禁:jīn(情不自禁)jìn(禁止)近义词:破格──破例慰问──问候反义词:危险──安全悲痛──快乐词眷恋永别平平安安情不自禁自我安慰踌躇黯然狂轰滥炸光荣殉职原封不动句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地眷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原封不动:比喻像原样一样,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破格: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

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意愿:愿望、心愿。

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

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亲人的生死离别,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毛主席强忍住老年散子的悲痛,作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人物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岸英(1922一1950)湖南湘漳人,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我会写:彭:彭泽彭郎彭薄彭涓彭月拟:模拟拟定摹拟虚拟拟人比拟谋:参谋筹谋合谋计谋密谋谋划瑞:祥瑞瑞雪瑞雪兆丰年瑞士损:损坏破损损失缺损损人利己锻:锻炼锻件锻工锻打锤锻炼:锻炼炼钢磨炼炼字真金不怕火炼眷:眷恋眷念眷顾亲眷家眷女眷赴:奔赴赴宴赴任赴死赴汤蹈火搞:搞鬼搞定搞清楚搞工作搞不懂殊:特殊殊荣悬殊殊途同归殊死搏斗尊:尊重令尊尊敬自尊尊师签:签字签名书签标签竹签牙签革:改革皮革变革革新革职革除形近字:泽(润泽)择(选择)拟(比拟)似(相似)瑞(祥瑞)面(端正)炼(锻炼)练(练习)搞(搞定)稿(草稿)殊(特殊)珠(珍珠)多音字:鲜:xiǎn鲜有xiān新鲜禁:jīn禁不住jìn禁止近义词:心爱——疼爱悲痛——悲伤眷恋——留恋特殊——特别黯然——沮丧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反义词:心爱——痛恨分离——团聚紧锁——舒展悲痛——欢快繁忙——轻松情不自禁——无动于衷理解词语:【拟定】起草制定。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写作背景《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二、多音字组词禁:jīn(情不自禁)jìn(禁止)三、近义词破格──破例慰问──问候四、反义词危险──安全悲痛──快乐五、词语眷恋永别平平安安情不自禁自我安慰踌躇黯然狂轰滥炸光荣殉职原封不动六、句子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地眷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原封不动:比喻像原样一样,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破格: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

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意愿:愿望、心愿。

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

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亲人的生死离别,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毛主席强忍住老年散子的悲痛,作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他是“很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但又想到了“更多牺牲了的志愿军战士”。

于是坚持把岸英葬在朝鲜,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呀!七、题解我们知道毛泽东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伟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踌躇、黯然”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3.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体会毛主席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感受毛主席平凡人的情感世界和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大家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吗?现在请随老师一起来重温一下那段历史吧!(课件出示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播放录像)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呢?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主席深爱的长子——毛岸英。

毛主席惊闻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山处处埋忠骨》。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生字,纠音:“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不要读成zhù。

3.提出不懂的词语,结合预习在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同时结合词语特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4.学生在小组内分段读课文,读通读顺,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错误。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获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回国安葬的抉择过程。

)6.结合搜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三、感悟“悲痛”,领略慈父情怀1.师:默读课文第4—9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后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结合关键词句,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

2.交流句式:这句(段)话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让我从中体会到毛主席(),他是一位()的人。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词句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词句解析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青山处处埋忠骨》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

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这里写的是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的成长经历。

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

“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3.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毛泽东收到了两封意愿截然不同的电报,经过痛苦的抉择,主席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

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毛泽东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

五年级下语文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十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二、多音字弹dàn(子弹 )tán(弹性 )三、重点词语彭德怀拟定参谋瑞雪锻炼损失眷念奔赴特殊尊重签字革命情不自禁慰问繁忙下意识四、词语解释拟定: 起草制定。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踌躇:犹豫;徘徊不前;得意的样子。

黯然:阴暗的样子;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

五、教材解读: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毛主席看到爱子牺牲的电报后非常悲痛。

毛主席对爱子归葬的抉择过程。

2.你觉得毛主席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凡人、伟人说他是凡人是因为他得知儿子牺牲后和常人一样无比悲痛,有着常人一样的感情;说他是伟人,因为他是一位国家领袖,能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具有常人难以具备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

3.“(1)“主席不由自主地站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是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动作、神态描写。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图文讲解

【预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图文讲解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人物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岸英(1922一1950)湖南湘漳人,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我会写:彭:彭泽彭郎彭薄彭涓彭月拟:模拟拟定摹拟虚拟拟人比拟谋:参谋筹谋合谋计谋密谋谋划瑞:祥瑞瑞雪瑞雪兆丰年瑞士损:损坏破损损失缺损损人利己锻:锻炼锻件锻工锻打锤锻炼:锻炼炼钢磨炼炼字真金不怕火炼眷:眷恋眷念眷顾亲眷家眷女眷赴:奔赴赴宴赴任赴死赴汤蹈火搞:搞鬼搞定搞清楚搞工作搞不懂殊:特殊殊荣悬殊殊途同归殊死搏斗尊:尊重令尊尊敬自尊尊师签:签字签名书签标签竹签牙签革:改革皮革变革革新革职革除形近字:泽(润泽)择(选择)拟(比拟)似(相似)瑞(祥瑞)面(端正)炼(锻炼)练(练习)搞(搞定)稿(草稿)殊(特殊)珠(珍珠)多音字:鲜:xiǎn鲜有 xiān新鲜禁:jīn禁不住 jìn禁止近义词:心爱——疼爱悲痛——悲伤眷恋——留恋特殊——特别黯然——沮丧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反义词:心爱——痛恨分离——团聚紧锁——舒展悲痛——欢快繁忙——轻松情不自禁——无动于衷理解词语:【拟定】起草制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人物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岸英(1922一1950)湖南湘漳人,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我会写:彭:彭泽彭郎彭薄彭涓彭月拟:模拟拟定摹拟虚拟拟人比拟谋:参谋筹谋合谋计谋密谋谋划瑞:祥瑞瑞雪瑞雪兆丰年瑞士损:损坏破损损失缺损损人利己锻:锻炼锻件锻工锻打锤锻炼:锻炼炼钢磨炼炼字真金不怕火炼眷:眷恋眷念眷顾亲眷家眷女眷赴:奔赴赴宴赴任赴死赴汤蹈火搞:搞鬼搞定搞清楚搞工作搞不懂殊:特殊殊荣悬殊殊途同归殊死搏斗尊:尊重令尊尊敬自尊尊师签:签字签名书签标签竹签牙签革:改革皮革变革革新革职革除形近字:泽(润泽)择(选择)拟(比拟)似(相似)瑞(祥瑞)面(端正)炼(锻炼)练(练习)搞(搞定)稿(草稿)殊(特殊)珠(珍珠)多音字:鲜:xiǎn鲜有xiān新鲜禁:jīn禁不住jìn禁止近义词:心爱——疼爱悲痛——悲伤眷恋——留恋特殊——特别黯然——沮丧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反义词:心爱——痛恨分离——团聚紧锁——舒展悲痛——欢快繁忙——轻松情不自禁——无动于衷理解词语:【拟定】起草制定。

五年级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

五年级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

五年级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五年级语文中的一篇重要课文,以下为大家梳理相关的知识点。

一、字词基础1、生字“彭”,注意读音为“péng”,书写时要注意右边部分的写法。

“拟”,读音“nǐ”,右边是“以”,不要写成“似”。

“谋”,读“móu”,注意不要少写中间的“某”字。

“瑞”,读音“ruì”,“王”字旁,不要写成“山”字旁。

2、生词“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踌躇”: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二、课文内容1、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2、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中南海,毛泽东收到来自朝鲜前线的电报,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

第二部分(第 2 4 自然段):毛泽东收到电报后,心情极度痛苦。

第三部分(第 5 7 自然段):彭德怀请求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毛泽东经过艰难抉择,决定将岸英葬在朝鲜。

第四部分(第 8 9 自然段):毛泽东在电文稿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三、写作手法1、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内心文中多处通过对毛泽东的细节描写,展现他的内心世界。

如“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通过“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饭菜热了几次”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出毛泽东失去爱子后的悲痛。

2、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性格例如,毛泽东与彭德怀的对话,“主席,岸英是您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彭德怀说。

毛泽东说:“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

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也应该埋在朝鲜。

”这段对话体现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伟大胸怀和不搞特殊的高尚品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讲解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讲解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人物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岸英(1922一1950)湖南湘漳人,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我会写:彭:彭泽彭郎彭薄彭涓彭月拟:模拟拟定摹拟虚拟拟人比拟谋:参谋筹谋合谋计谋密谋谋划瑞:祥瑞瑞雪瑞雪兆丰年瑞士损:损坏破损损失缺损损人利己锻:锻炼锻件锻工锻打锤锻炼:锻炼炼钢磨炼炼字真金不怕火炼眷:眷恋眷念眷顾亲眷家眷女眷赴:奔赴赴宴赴任赴死赴汤蹈火搞:搞鬼搞定搞清楚搞工作搞不懂殊:特殊殊荣悬殊殊途同归殊死搏斗尊:尊重令尊尊敬自尊尊师签:签字签名书签标签竹签牙签革:改革皮革变革革新革职革除形近字:泽(润泽)择(选择)拟(比拟)似(相似)瑞(祥瑞)面(端正)炼(锻炼)练(练习)搞(搞定)稿(草稿)殊(特殊)珠(珍珠)多音字:鲜:xiǎn鲜有xiān新鲜禁:jīn禁不住jìn禁止近义词:心爱——疼爱悲痛——悲伤眷恋——留恋特殊——特别黯然——沮丧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反义词:心爱——痛恨分离——团聚紧锁——舒展悲痛——欢快繁忙——轻松情不自禁——无动于衷理解词语:【拟定】起草制定。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

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篇课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人物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毛岸英(1922一1950)湖南湘漳人,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

我会写:彭:彭泽彭郎彭薄彭涓彭月拟:模拟拟定摹拟虚拟拟人比拟谋:参谋筹谋合谋计谋密谋谋划瑞:祥瑞瑞雪瑞雪兆丰年瑞士损:损坏破损损失缺损损人利己锻:锻炼锻件锻工锻打锤锻炼:锻炼炼钢磨炼炼字真金不怕火炼眷:眷恋眷念眷顾亲眷家眷女眷赴:奔赴赴宴赴任赴死赴汤蹈火搞:搞鬼搞定搞清楚搞工作搞不懂殊:特殊殊荣悬殊殊途同归殊死搏斗尊:尊重令尊尊敬自尊尊师签:签字签名书签标签竹签牙签革:改革皮革变革革新革职革除形近字:泽(润泽)择(选择)拟(比拟)似(相似)瑞(祥瑞)面(端正)炼(锻炼)练(练习)搞(搞定)稿(草稿)殊(特殊)珠(珍珠)多音字:鲜:xiǎn鲜有 xiān新鲜禁:jīn禁不住 jìn禁止近义词:心爱——疼爱悲痛——悲伤眷恋——留恋特殊——特别黯然——沮丧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反义词:心爱——痛恨分离——团聚紧锁——舒展悲痛——欢快繁忙——轻松情不自禁——无动于衷理解词语:【拟定】起草制定。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歌词,它表达了人们对于英雄忠义精神的赞美。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英雄们,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国家安宁,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他们的忠骨。

今天,我们来讲述的故事,也是讲述了一位忠臣的故事。

这位忠臣的名字叫做岳飞。

他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将领,曾经带领军队多次打败强敌,赢得了人民赞誉。

但是,他的成功却遭到了朝廷的妒忌和排挤。

最终,他被奸臣所害,被逼害致死。

但是,他并没有被人遗忘,人们将他视为一位忠臣、正人君子,用诗词歌颂他。

岳飞的忠臣精神被广泛传扬,青山处处都埋葬着他的忠骨。

每当人们经过这些青山,都会代表着他们对英雄永远铭记和难舍的思念。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即“忠诚、尊重、感恩、理智、勇敢、善良、谦虚、诚实”。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岳飞的忠臣精神的内涵。

忠,意味着坚定不移的信念。

岳飞在南宋时期,面对军队不足、民生困苦、强敌压境的困境时,一直深信自己能够依靠忠诚和勇气战胜强敌。

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保家卫国,这个信念让他无畏于敌、无惧于死。

他用自己的忠诚和坚定,号召了大量志同道合的将士,打败了来自北方的金兵,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赞美。

臣,代表着对国家的绝对忠诚。

岳飞作为一名将军,在战斗中,他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士兵,还要守卫领土,保障民生。

他不仅要保护自己的国家,还要兢兢业业地维护国家的法律和尊严。

即使在政治上受尽了打压和排挤,他仍然保持着对国家坚定的忠诚,并且将这种忠诚传递给了后人。

精神,“精神一词是无形的,但却是可以影响到人们行动的根本力量。

忠臣之精神,就是一种能够激励人们为民族、为国家,奋勇拼搏的力量。

即使在严峻的考验下,忠臣也不动摇,也不弃捐。

他们不光靠力量和技巧支撑自己,而是更多依靠那份忠诚的精神,以坚忍不拔的精神,为了正义而坚持自己的信仰。

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们学得不仅仅是知识,也要学习忠臣的精神。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生字讲解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生字讲解

字义:①不同;差异。②特别;
签革
“歹”横撇的撇宜长; “朱”下部撇捺舒展。
特殊。③〈书〉很;极。
笔顺:
平舌音
彭拟谋
zūn 部首:寸 结构:上下
瑞损锻
组词:尊敬 尊重
炼眷赴
形近字:遵
搞殊尊
字义:①敬重;尊崇。
签革
“寸”的横宜长,点 尽量靠左,要有力。
②地位或辈分高。
笔顺:
彭 拟 谋 qiān 部首:
彭拟谋 瑞损锻 炼眷赴 搞殊尊 签革
笔顺:
juàn
点、撇对称,两横 长短不等,撇捺伸 展盖其下。
部首:目 结构:上下 组词:家眷 亲眷 形近字:卷 字义:①〈书〉关心;怀念。
②亲属。
彭拟谋

部首:走 结构:半包围
瑞损锻
组词:赴宴 赴约
炼眷赴
形近字:起
搞殊尊 签革
“走”捺画平出至末 端出锋;“卜”竖为
字义:①到(某处)去。
②在水里游。
悬针竖。
笔顺:
彭拟谋
ɡǎo 部首:扌 结构:左右
瑞损锻
组词:搞好 搞鬼
炼眷赴
形近字:稿
搞殊尊
字义:①做;干;从事。
签革
“扌”窄长;右部较 宽,横折处向左倾斜。
②设法获得;弄。
笔顺:
翘舌音
彭拟谋
shū 部首:歹 结构:左右
瑞损锻
组词:特殊 悬殊
炼眷赴
形近字:珠
搞殊尊
②图谋;谋求。③商议。
彭拟谋 瑞损锻 炼眷赴 搞殊尊 签革
ruì
左窄右宽。
部首:王 结构:左右 组词:祥瑞 瑞气 形近字:端 字义:①吉祥。②姓。
笔顺: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原创连载,转载必究统编版五语下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持续更新中)10.青山处处埋忠骨学习目标:1.认识“彭、拟”等8个生字,会写“泽、彭”等11个字,会写“拟定、锻炼”等10个词语。

2.找出文章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博大的胸怀。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

1.我会读。

一类字:泽z é 彭p én ɡ 拟n ǐ 瑞ru ì 锻du àn 炼li àn 眷ju àn 赴f ù 搞ɡǎo 殊sh ū 签qi ān二类字:彭p én ɡ 拟n ǐ 赴f ù 殊sh ū 踌ch óu 躇ch ú 黯àn 革ɡé易错音:奔赴 (f ù p ù) 拟(n ǐ)定 踌躇(ch óu c óu ch ú zh ù)计谋(m óu m ú) 奔赴(f ù bo ) 特殊 (s ū sh ū)黯(àn y īn )然 朝(cháo zhāo ) 情不自禁 (j īn j ìn)眷(juàn jüàn )恋 锻(düàn duàn )炼 签字(qi ān ji àn )多音字:朝cháo (朝鲜 ) zhāo (朝霞)2.我会写。

听写生字词:光泽 姓彭 拟人 瑞雪 锻炼 炼钢 眷恋 奔赴 搞好 特殊 签字润泽 彭总 拟稿 祥瑞 锻造 锻炼 家眷 赶赴 搞活 殊荣 书签听写词语:拟定 锻炼 情不自禁 慰问 眷恋 奔赴 繁忙 特殊 签字 下意识易错字: 注意区分形近字“拟”和“似”、“眷”和“誊”。

3.我能理解.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要点+讲解
课文知识点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

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写作背景: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

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多音字组词:
禁:jīn(情不自禁)
jìn(禁止)
近义词:
破格──破例慰问──问候
反义词:
危险──安全悲痛──快乐

眷恋永别平平安安情不自禁自我安慰
踌躇黯然狂轰滥炸光荣殉职原封不动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地眷恋。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原封不动:比喻像原样一样,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破格: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

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意愿:愿望、心愿。

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

朝鲜战场上有我们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亲人的生死离别,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毛主席强忍住老年散子的悲痛,作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他是“很想再见儿子最后一面”,但又想到了“更多牺牲了的志愿军战士”。

于是坚持把岸英葬在朝鲜,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呀!
题解:
我们知道毛泽东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伟人。

而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普通的一面。

读过文章你一定会很受感动。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中心思想:
文章记叙了毛泽东从知道岸英牺牲到作出将岸英葬在朝鲜的决定,歌颂了一代伟人无私的胸怀。

段落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开头至“岸英同志为了人民的事业光荣殉职……”):主席收到了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电报。

第二段(从“收到这封电报起”结束):主席强忍着悲痛,作出了将岸英葬在朝鲜的决定。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瑞雪损失锻炼眷恋谋划
特殊尊敬签名革命赴约
二、比一比,再组词。

殊(特殊)段(段落)瑞(瑞雪)卷(一卷)损(损失)珠(珠宝)锻(锻炼)端(端正)眷(眷恋)陨(陨落)三、多音字组词。

dàn 子弹
tán 弹琴
四、近义词。

眷恋—(留恋)打消—(消除)踌躇—(犹豫)情不自禁—(不由自主)五、反义词。

悲痛—(喜悦)繁忙—(悠闲)踌躇—(果断)黯然—(明亮)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无限)的父爱(紧锁)的眉头(无限)的眷恋
(黯然)的目光(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若有所思)地说
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打消消失
1.经过妈妈的劝说,我们(打消)了去深山探险的念头。

2.我的笔记本突然(消失)了,怎么也找不到。

介绍介入
3.大家都在很认真地(介绍)自己的作品。

4.要不是你迅速地(介入),警方便永远抓不到他们的犯人。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起草制定。

(拟定)
2.消除(用于抽象的事物)。

(打消)
3.犹豫。

(踌躇)
4.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若有所思)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忠骨”的意思是指忠臣的遗骸,在本文指烈士的遗体。

2.“黯然的目光”说明这是经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

3.用“”画出表示主席动作的词语。

4.从签的电文稿中反映了什么?
这里既是对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既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又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5.从“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

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