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本节课程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必修课程中的第一节,主要围绕着“历史——穿越时空的唯一方式”这个主题展开。
整个导学案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导引、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课外学习。
一、导引:导引是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处,我将通过展示一些历史事件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并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历史穿越时空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在这个环节,我将简要分析本节课程教材,包括教材适用范围、教材内容概述及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本节课的教材适用范围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必修课程,主要讲述了“历史的定义及意义”、“历史的文献记载”、“历史年代的划分”以及“历史研究中的方法”等内容。
本节课的核心主题是“历史——穿越时空的唯一方式”。
三、教学目标:在这个环节,我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此为指导,让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程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历史的概念及其意义;2. 理解历史的文献记载方式;3. 能够掌握历史年代的划分方法;4. 了解历史研究中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在这个环节,我将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程的教学重难点,以此为指导,让学生在学习重难点的过程中,对本节课程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本节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历史的定义及其意义;2. 各种文献记载方式的特点;3. 历史年代的划分方法及其演变;4. 历史研究中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在这个环节,我将依照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1.古代历史的概念及其意义a. 介绍历史的概念及其意义b. 与学生一起探讨历史的意义及其历史学特征2. 历史记载方式的特点a. 介绍各种历史文献记载方式的特点b. 分析各种记载方式的优缺点3. 历史年代的划分方法及其演变a. 讲解不同历史年代的划分方法及其演变b. 基于不同的历史划分方法,展示不同的历史事件及其相关的历史文献4. 历史研究的方法a. 介绍历史研究的方法b. 分析各种历史研究方法的优缺点6、课外学习在这个环节,我将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外学习内容,包括阅读相关著作以及观看相关视频等,以此为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历史的意义及其反响对现实的有益作用。
朱则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朱则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则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精选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朱则光《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领会各组织材料之间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本文脉络文明、记叙有序的方法。
2、学习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特征刻画人物。
(三)智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本文,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让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鲁迅先生资料。
2、编列课文结构提纲,找出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语言、行动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学习精选若干片段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
2、通过语言行动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先生的语言、行动的语句。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2、结合背景介绍,壹阅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解决本课的难点”、“疑点”。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作了解性阅读,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线索;进行理解性阅读,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层。
(二)整体感知课文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留学日本生活的散文。
事隔20多年,在鲁迅先生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最值得回忆的,是自己的恩师藤野先生,足见藤野先生师德的感人。
藤野先生少年时期学过汉语,对中国怀有崇高的敬意。
尽管时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是蘑野先生丝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藤野先生》优秀教学设计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和明、暗两条线索,概括了主要事件,知道了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让我们对本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生活动
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有关鲁迅的文章。
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相关人物介绍
学生读字词,记忆字音形意。
学生回忆之前学习内容,学生质疑
关于老师,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位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他虽然施行的是封建私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另一位则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藤野先生》一文。
3.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在东京: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在仙台:第二部分(4-35):详细描写“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交代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这部分又可分为四层:第一层源自第4、5段):写作者去仙台途中的所见所感,及作者在仙台受到的优待。
2.从文中找出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途中记忆最深刻的两个地名。说说记忆深刻的原因。
“日暮里”和“水户”。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塑造人物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反思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产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速读课文,思考: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
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3、小组交流:
从描写藤野先生的部分,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学生根据所学的阅读方法,学习任务描写。
2.学生课堂上,合作探究积极深入,发言积极,展示很充分,自主评讲比较到位,
【主要问题反思】
1.课时安排不紧凑,导致课堂重点没有完全展现。
2.关于白描的写作手法没有操练。
【改进的方向与措施】
1.布置作业时,可以给学生再布置学生练习白描手法。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详略得当。
【课例研究的主要结论】
单元教学是否成功,取决于集体备课是对课文交叉互补的前瞻设计,不仅要对单元内每篇课文进行学习探究,更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提炼教学主题,更深入、更精准的提升教学效果。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6课 藤野先生(第1课时)
藤野先生(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3.概括文中的典型事例,初步感知藤野先生的形象。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概括文中的典型事例,通过事例初步感知藤野先生的形象。
教学难点1.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
2.概括文中的典型事例,通过事例初步感知藤野先生的形象。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认识了鲁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你们还记得这位老师有什么特点吗?其实,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还有一位让他终生难忘的老师——藤野先生,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老师。
新知探究一、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
【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之前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作者及其作品。
教师出示课件中“作者简介”的内容作为补充。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写作背景”的内容,让学生了解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经历以及写作本文的社会历史背景。
3.关于回忆性散文。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回忆性散文”的文学常识,引导学生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正音释义【活动内容】检查预习。
教师先出示课件中的易错生字词和需要掌握的词语意思,再让学生指出其他理解困难的字词,加以点拨。
樱花()绯红()发髻()驿站()浙江()囚人()芋梗()解剖()教授()挟着()扒手()订正()裹脚()畸形()改悔()斥责()不逊()匿名()漏泄()诘责()竭力()疑惑()枪毙()侦探()喝采()凄然()油光可鉴()叮嘱()无聊()杳无消息()教诲()迁居()抑扬顿挫()疲倦()瞥见()深恶痛疾()绯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客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匿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诘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抑扬顿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杳无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恶痛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生字和解释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篇一【创意说明】采用层进式教学思路──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细节品读体会感情,研读探究明确主旨,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步骤】一、导读激趣,藤野先生介绍作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引用《呐喊》中的相关内容加以介绍。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请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见藤野前,在东京──与藤野在仙台,相识相处──离别回国后,深切怀念(明确:从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
)三、跳读课文,分析人物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
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思考: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目睹印象──治学严谨耳闻亲见──生活俭朴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
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设疑:鲁迅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国。
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播放电影资料)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
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五篇
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五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五篇《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回忆性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
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
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
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
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
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
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
《藤野先生》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藤野先生》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藤野先生》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藤野先生》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是一篇外国小说,写了一个来日本教书的外籍教师和学生们的故事。
这篇小说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出现了,并且被选入了阅读课文。
如何教授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提升其阅读能力,是我们这篇名师教学设计要探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分析他们的言行;2.理解小说中的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冲突,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3.看懂由名词短语构成的句子,并能正确运用;4.能够翻译小说中的一些生词和长难句并讲述其中的文化内涵;5.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写作特色文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过程1.预热环节教师出示一张照片,让学生猜测这张照片与文本有何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中的人物穿着、表情、场景等方面来猜测。
2.阅读环节学生首先通过阅读的方式,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的性格以及他们的言行。
在进行此部分的课堂讲解时,老师可以以翻译的方式呈现文章,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其中的文化差异,比如一些日本式的社交礼仪,敬语等等。
学生也可以根据所了解到的文化内容回答一些问题,比如:(1)为什么“黑眼睛的学生”不高兴?(2)“藤野先生”和“黑眼睛的学生”的言谈中有哪些文化差异?(3)藤野先生在日本以外的国家教授时会遇到哪些困难?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所传达的信息,以及人物之间的交流。
3.语法专项本部分环节希望学生可以掌握如何处理由名词短语构成的句子此类问题,在具体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由名词短语构成的句子,并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亲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语言感觉。
例如:(1)解读句子“An English lesson which he taught in Japan.”(2)让学生进行“运动化”操作,造句练习,提高其熟练程度。
比如:用类似的结构造一个句子:An art class taught in Canada.4.文化探究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同时,告诉他们这些信息所揭示的故事之外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到小说中一些字词背后的文化意蕴。
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
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藤野先生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段落结构。
2、着重分析藤野的形象,以及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即本文的明线及暗线。
一、导入新课(在课题封面上,单击任意处进入菜单,然后单击“导入新课”按钮进入,注意一定要单击蓝色的按钮处,以下均同)1、由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
2、教师总结(单击任意处进入)。
另外,每页下面有两个按钮,绿色表示“回主菜单”,蓝色表示“回上一张”。
3、教师讲解时可以进入下三张,均为已学过的。
鲁迅作品。
二、写作背景1、本文写作背景。
2、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3、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图。
三、段落结构1、阅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三大部分。
四、人物形象1、出示藤野先生图片。
2、通过“目睹印象”和“耳闻亲见”的分析,概括出藤野先生的学者形象。
3、讨论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件事,并由此概括出藤野先生高尚品质。
教师作小结。
五、课文暗线1、学生分组讨论,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2、分“在东京”、“去仙台”、“弃医从文”、“怀念先生”四个部分分析爱国主义感情。
六、小结退出1、教师小结本课。
2、退出。
鲁迅《藤野先生》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品析副词对表达文意的作用。
2、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含感情色彩的语言。
3、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程序设计:一、检查作业采用小组自改互查的方式,组长点评完成情况。
二、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1、指名朗读课文1、2语段,思考:(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2、集体诵渎第5语段,思考:(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
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如何理解“大慨”?(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3、自读课文第24至31语段,合作探究:(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交流后发言,教师明确:4、学生自读课文38语段,教师点拨: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第一教时)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第一教时[设计思想]《藤野先生》是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一单元和苏教版《语文》九(下)第二单元的教读课文,需用两教时。
苏教版教参明确指出,第二单元参考教学目标为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
怎样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呢?究竟捕捉“什么”才能“迅速”呢?捕捉住哪些有规律性的内容,才能迅速概括出事情,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第一教时的设计,正是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的。
方法只有可迁移运用,才能证明它的普适性和有价值。
第二教时让学生把所学到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再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弃医从文的原因。
这样,方法才会真正地为学生所掌握。
在教学中落实单元参考教学目标,也为同单元其他几篇课文的教学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迅速捕捉阅读信息的一些方法。
2.迅速捕捉与“‘我’和藤野先生交往”密切相关的信息,感悟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
3.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崇敬、赞扬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学方法】浏览,细读,讨论。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中作者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个人—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么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二、明确学习重点1.了解单元参考教学目标: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详见教材第65页)。
2.明确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三、迅速捕捉与“‘我’和藤野先生交往”密切相关的信息,感悟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1.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练的概括。
迅速捕捉阅读信息就应从文章题目入手,捕捉与文题密切相关的信息。
浏览全文,定向搜寻,筛选出文中与“‘我’和藤野先生交往”密切相关的信息,看看作者着重记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5篇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篇5一.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三.教学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
(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
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
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
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2)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2.明确:(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
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人教2011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 5 藤野先生》优质教案_14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依据】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使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文本分析】《藤野先生》是鲁迅45岁时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收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里。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同时文章还追忆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把握藤野先生的品质。
2.合作探究,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选择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忱正直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藤野先生的品质,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点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由鲁迅《<呐喊>自序》中的语句导入: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动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2、介绍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课件)3、鲁迅在仙台医专结实了一位老师,鲁迅评价其“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就是藤野先生。
20年之后,鲁迅先生45岁时写了一篇文章《藤野先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由作者直接引出课题,能够让学生对作家有个整体理解,穿插介绍作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爱国的情感,也便于快速进入文本学习。
)二.学习目标解读: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把握藤野先生的品质。
课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课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优秀10篇《藤野先生》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线索,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最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回顾:散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是对零散的散文语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观点更加鲜明的语言组织方式。
)朗读全文,独立思考,本文详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明确:改讲义、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送别)同桌讨论,与藤野先生相关的是哪几件?另外两件如何归类?(明确:改讲义、送别是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间的互动,次两件是照应了标题《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线;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是与作者的爱国情感相关,属于暗线。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通读全文,学生独立思考:关于藤野先生,本文写了几件事?几件详写?几件略写?(明确: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
)同桌讨论,改讲义这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小组合作,探讨一下其它几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送别——没有民族间的偏见;询问裹小脚——治学严谨,对自己专业领域里的知识盲点非常感兴趣;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作为教师,认真负责;尊重他人的信仰,没有民族偏见;被当做扒手——不拘小节。
)独立思考: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中不拘小节,工作中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人格上非常尊重他人,没有民族偏见的教师。
藤野先生课文优秀教案一等奖
藤野先生课文优秀教案一等奖《藤野先生课文优秀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藤野先生课文优秀教案一等奖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揣摩体味相关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细腻描述人物言行的写法。
4、体会爱心献给他人的美好情感。
2重点难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与主旨。
2、揣摩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爱心献给他人的美好情感。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藤野先生第一学时教学设计:一、导入1、导入语: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令人难忘的经历,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温暖,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痛苦,有些经历让你感受到奋斗的乐趣。
在鲁迅先生的一生中也有过这样的时候,那就是他的老师。
我们已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看看在鲁迅先生的记忆中的另外一位老师。
2、简介时代背景:国情,作者人生、思想。
二、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并思考:(1)文中“我”的活动变换了3个地点,它们是东京、仙台、北京。
(2)“我”的这些活动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3)根据地点变化,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2、再读课文,找出鲁迅对藤野先生感情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作者对老师的感情如何?——感激、敬仰、怀念……三、研讨人物1、本文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哪几件事?用简要语言加以概括。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张文丽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字词,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及作者对他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2、难点:体会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及作者对他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师徒互助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讲授法四、教学工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图片(鲁迅先生作品插图),引起学生回忆,介绍鲁迅先生。
在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令他终生难忘,其中就包括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出示文题、作者)2、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绯红油光可鉴发髻瞥见畸形杳无音信解剖芋头2、解释词语。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顿挫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3、跳读课文,理清思路1.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主要回顾一段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回顾20世纪初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生活经历2.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按照地点转换可以将文章分为几部分?东京—-仙台—-离开仙台(北京)4、师徒合作,小组探究(1)课文是从第几段开始写藤野先生的?找到原句。
(第六段)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初印象是怎样的?文章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哪些特征来描写?(学生朗读原文,概括总结)治学严谨、生活俭朴-—-——-—-目睹耳闻:外貌、动作、语言、穿着(2)写人离不开事件,课文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教你一招:概括内容时要注意两个要素:人物和事件,也就是谁干了什么,注意要紧扣文本,尽量用原文中的词句组合,养成细读文本的习惯.(添改讲义、了解裹脚、关心实习、改解剖图、赠照惜别)(3)(镜头式)经典回放——“永远铭记的温暖"这些事不是写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平凡细碎的琐事,这些平凡小事在鲁迅的记忆中,定格成一个个难忘的镜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等词语。
⑵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⑴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⑵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品析“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词对表达文意的作用。
⑶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3、德育目标:⑴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尚品质。
⑵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1、理解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思想感情丰富深刻。
引导学生揣摩品读重点句段,悉心体会作品的结构方法和富含浓郁感情的语言。
2、研讨探究法:散文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引导学生研析重要句段,如反语、副词的表意等,以求准确深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引导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通过研读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投影)1、《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
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
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眼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这是一。
第二,《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
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散文的内容实际。
因为,在苦闷失望中的鲁迅,当时常常回忆起儿时的故乡的瓜果。
这组散文,正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
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
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
2、时代背景:⑴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的经历: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
⑵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时间则是在离别藤野的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最初,“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仙台医专学医时,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中神情麻木的中国人给鲁迅以很大刺激,促进了他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唤醒国民灵魂。
写作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青年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投影)⑴注音:绯红(fēi)芦荟(huì)油光可鉴(jiàn)解剖(pōu)不逊(xùn)芋梗汤(yùɡěnɡ)匿名(nì)诘责(jié)瞥(piē)烂熳(màn)深恶痛疾(wù)⑵释义:绯红:鲜红。
诘责:质问并责备。
标致:漂亮。
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文中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
逊,谦逊。
托辞:借口。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2、学生情读全文,理清思路,把握叙述线索:思考:⑴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⑵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练的概括。
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谈出自己的理解。
⑶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师生互动交流,探究文意。
明确: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
⑵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前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
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⑵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无不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也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也是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2、学生根据阅读感知,以“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学生积极思考,精彩发言。
教师引导、提示:⑴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
⑵生活习惯角度:生活俭朴。
⑶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⑷对待学生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3、研讨:⑴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性格?⑵“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学生交流研讨结果,教师明确:⑴文中选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①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担任的功课”,这些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②为“我”改正解剖图。
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③关心解剖实习。
从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一直惦记着“我”的解剖实习,“我”考试及格了,他很高兴,如释重负。
④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这件事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⑵“我”对藤野先生的情感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4、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文章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1、《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学过与本文同一出处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宛()如驿()站教诲()瞥()见畸()形诘()责不逊()匿()名3、请写出下列语句的描写方法:⑴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⑵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⑶但是我还不服气,回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⑷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参考答案〗1、《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wǎn yì huì piē jī jié xùn nì3、⑴外貌描写⑵语言描写⑶心理描写⑷神态描写六、布置作业(分发讲义资料)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我是在夏末秋初进了协和女子大学的校门的,在大门前抬头就看见书法家吴芝瑛女士写的“协和女子大学校”的金字蓝底花边的匾额。
走进二门,忽然看见长廊下开满了长长的一大片猩红的玫瑰花!这些玫瑰花第一次闯入了我的眼帘,从此我就一辈子爱上了这我认为是艳冠群芳又有风骨的花朵,又似乎是她揭开了我生命中最绚烂的一页。
1919年,“五四”运动起来了,我因为参加学生运动又开始写些东西。
1920年,协和女子大学同通州潞河大学和北京的协和大学合并成燕京大学,我们协和女子大学就改称“燕大女校”。
我在燕大女校“学生自治会”里任务多得很。
那时我们最热心的就是做社会福利工作,而每兴办一项福利工作,都得“自治会”自己筹款,最方便容易的就是演戏卖票。
我记得我们演过许多莎士比亚的戏,如《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等。
记得有一次鲁迅先生和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来看我们的戏──我忘了是哪一出,也不知道鲁迅先生是从哪一位同学手里买到戏票的。
我和鲁迅先生只谈过一次话,还是很短的。
因为我负责请名人演讲,所以请过鲁迅先生、胡适先生,我记得还有吴贻芳先生……我主持演讲会,向听众同学介绍了主持人以后,就只坐在讲台下听讲了——我和鲁迅先生的接触,就这么一次。
这时燕大女校已经和美国威尔士女子大学结成“姐妹学校”。
威校的女校长来到我们学校访问,住了几天,忽然提出要看看古老北京的婚礼仪式,女校主任就让学生们表演一次,给她开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