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20201119081110)
浅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浅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会计丑闻频频出现,以致投资者、公司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与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很大关系。
本文首先对盈余管理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其次对盈余管理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动因,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因建议一、盈余管理的定义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盈余管理通常是指公司管理层为了给公司或个人谋取利益,通过使用会计手段或采取实际行动使公司的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水平的操控性行为,这些行为既包括合法操控性行为,也包括非法的或欺诈性的操纵行为。
比如,公司管理层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进行合理职业判断选择会计方法而导致的账面盈余的变动;公司依法进行重组其资产或交易以达到即期或持续影响公司账面盈余的行为等,这些属于合法的操控性行为。
如果公司有意识地“过度”或“不当”使用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来影响账面盈余;有意编造虚构交易来调整账面盈余的行为等,就是非法操控公司盈余。
狭义的盈余管理仅指非法的或欺诈性的盈余操纵行为。
一般来讲,盈余管理中,公司管理层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对盈余进行调增或调减,这些调整并没有真正的现金流量做基础,我们经常把这类盈余管理称为过度的盈余管理。
应当认识到,从长期看,盈余管理行为并不影响企业实际的盈余,只是改变企业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但是它通常会使得会计数据不可靠,财务报告提供的盈余信息与真实收益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盈余状况,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盈余质量。
二、盈余管理与相关概念与盈余管理较为接近的概念是盈余操纵、盈余造假。
盈余操纵包括盈余管理和盈余造假两个内容,两者既为互斥关系,又是盈余操纵的全部形式。
如果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来看,盈余管理只是破坏了财务数据的公允性,没有破坏它的真实性,其使用的手段是以合法和不损害公司价值为前提的;盈余造假是指使用违法手段直接破坏财务数据真实性的行为,如伪造财务凭证、窜改财务数据等。
浅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来调整利润
通过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关联交易的方式
• • • • • • 1、高价或低价转让、置换和出售资产 2、虚构经济业务 3、以旱涝保收的方式进行资产租赁 4、计提资金占用费用 5、以收取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来进行盈余管理 6、通过无形资产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
•
•
•
•
•
经营为主,现代制造业、现代工业包装、光电玻璃、现代物流、橡胶制品、现代制药等产业多元发展,具有深厚企业文化的特大 型现代企业集团。 庞大的关联交易额及比重使得公司失去了以往应有的竞争地位,对关联方的依靠严重。根据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近些 年的报表,2005年其营业收进为64.19亿元,关联方交易金额占41.15亿元;2006年营业收进为73.97亿元,关联方交易金额则为 60.65亿元;到了2007年,其营业收进为73.29亿元,关联方交易金额有71.34亿元之多;2008年的79.33亿元营业收进,关联交易 额则为64.82亿元。 查阅历年资料可知,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半数以上的采购和销售活动是通过与关联方的交易完成的。一方面,由于关联方交 易大部分都采用的协议价,且合同长期有效,不但不利于关联方企业与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同时还将弱化企业自身产品的竞争 力;另一方面,如此庞大的交易额使得关联方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减弱,削减了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独立对抗风险及竞争发展的能 力。 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个主要经营酒类业务的上市公司,公司股票上市已十余年,却一直没有自己的生产厂房、注册商 标,公司办公处所也是通过经营租赁而来;上市公司每年都要向五粮液团体缴纳巨额的商标授权使用费,厂房和经营场所房屋租 赁费,以及警卫消防、环卫绿化、物业治理等综合服务费。查阅公司报表,解释内容中所表露的有关办公住所及相关物业治理合 同内容,表面上看没有问题,但经过核算后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向集团公司租赁的经营区域每平方米租金高达89.89元/月,物业 费更是高达148.8元/平方米每年。此外,近年来在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高达数亿至数十亿的其他应收款中,关联方所占比 重都在95%以上。 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共生产7.58万吨五粮液系列酒,主营收进80亿元,利润仅为24亿元,每股收益0.477元;而其 最大的竞争对手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产量为2.5万吨,主营收进82亿元,利润53.8亿元,每股收益1.59元。在主营收进 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五粮液股份的利润不足茅台股份的一半,其每股收益更是只相当于茅台股份的十分之三。而作为最大关联交 易方的五粮液团体则创下了销售收进300亿元,利税60亿元的历史佳绩。 可见,关联方通过高价收取综合服务费、商标使用费,对原料、产成品等高卖低买的“协议”交易,从中巧妙的侵占了上市 公司的大幅利益。
试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未来前景的最佳( 内幕 ) 信息 , 报告盈余能代表公司管理人员对持 续盈余能力 的最佳估计 , 市场将会意识 到这一点 , 股价也会很快对
这一内幕信息做 出反应 , 投资者也会对公司充满信心 。 第 四, 为了奖金而进行盈余管理 。 也有一些上市公 司的管理人 员 , 了实现其奖金 目标 , 为 而对净 利润进行盈余管理。 如果本期净 利润偏低 , 当期管理人员确实无法获得奖金 时, 管理人员就会有动 机进一步降低利润 , 而使 自己在未来 年度获得奖金的机会增加 。 从 希利 ( el,9 5 对盈余管 理的动机进行 了研 究 , H a 18) y 发现在进行盈 余管理前 , 管理人员拥有关于公司净利 润的内部信息, 而外部利益 集团 , 包括董事会本身可能都无法 准确 了解公司利润 , 以管理人 所 员就会乘机操纵净利润 ,以使其在公司薪酬合 同中规定 的奖金最
的 目标的手段。 从财务报告角度看 , 管理人员通过盈 余管理影响公 司股票价值 。 有些管理人员会适度利用盈余 管理 , 也有些管理人员 会滥用盈余 管理 , 不论 出于何种原 因, 管理人员很明显对净利润存
在浓厚兴趣。 于会计人员而言 , 对 了解 盈 余 管 理 是 很 重 要 的 , 为 因
需要来选择相应 的会计政策 , 进行会计处理 , 使得企业以合法手段 调节利润成 为可能, 并且它是在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
盈余管理是一种长期行为 , 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 内, 盈余管理 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盈余 ,但会影响实际盈余在不 同会计期
间 的 反 映和 分 布 。 关 联 方 的资 产 重 组交 易方 面 , 结 果 也 只 是 改 在 其
、
上 市公 司盈 余 管 理 内 涵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在会计报告中对盈利水平进行调节的过程,以获得股东和投资者的关注和信任。
盈余管理包括一系列财务处理,目的是要优化净收益、控制风险和降低成本。
然而,实践中的盈余管理往往被批评为虚假财务报告,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将讨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类型、影响和管理策略。
原因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来自内部经营和财务决策,包括调整收入和费用的时间、选定会计政策、选择资本结构和决策投资计划等。
这种盈余管理是为了增加公司的股东权益和提高市场评价,也符合管理层对公司运营效率的要求。
此外,这种盈余管理还可以应对不确定因素和风险,避免承担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另一类盈余管理则来源于公司对投资者、股东和金融市场的期望和压力。
这类盈余管理通常被称为“完美主义盈余管理”,其目的是达到拥有最好的业绩报告和最高的股票回报的期望。
这种盈余管理的推动因素包括:股票回报的期望、管理层的绩效奖励机制和股票期权计划等。
完美主义盈余管理可能导致财务报告虚假和失真,违反财务诚实和透明的原则。
这是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所担心的。
类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多种形式。
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类型:1. 操纵收入:包括推迟收益、提前还款和缩短账期等方式,从而调整当期利润;2. 漏洞利用:公司管理层利用会计准则和法规的漏洞,诱导投资者产生虚假的收入和盈利预期;3. 销售资产:通过向同行出售资产来提高现金流和减少负债,从而调整账面收益和资本结构;4. 会计政策:通过选择和变更会计政策和估计而调整利润和资产价值;5. 费用削减:通过减少管理费用、提高资本效率和缩减不必要成本等方式,从而调整利润和股东权益。
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可以是积极的或消极的。
其中积极的影响包括:1. 提高公司管理层的业绩表现和执行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和信任;2. 帮助公司化解财务风险,避免出现破产和宣告无力偿付的情况;3. 提高股价和市值,从而增加公司的股东权益和财富;4. 为公司提供更多展示和发展的机会,以及跨境经营和投资的机会等。
浅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得 以 提 高 。 目前 , 国上 市 公 司 进 行 资 产 重 组 的 方 式 有 债 务 重 还 是 有 限 的 。在 《二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管 理 办 法》 行 之 后 , 多 我 j市 施 很
企 业导 报 2 1 年第 0 期 02 3 4 5
经营管理
如考虑 公司 公司采取 了股权激励 的办法减 小代理成本 。然而 , 在股权激励 在 监管制度 设计 中应 该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的因素 , 剔除 由于短期行 为产 生的 重新进入 中国资本 市场之后 , 不少管理层通 过盈余管理行 为对 盈余状况时应着重观察其 盈利 结构 ,
减值 、 货跌价 的事项 消失后 , 存 企业 可 以在 原计提 的范围 内转
回减 值 准 备 , 入 当 期 损 益 。由于 上 市 公 司 的应 收 账 款 、 他 应 计 其
三、 盈余管理的客观必 然性
() 理成 本 的存 在 。 公 司 制是 现 代 企业 普 遍 采 用 的 一 种 1代
展 。() 3 会计政策 的不完善 。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 而忽视 审计效果 。 有关监管部 门要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 计 编 制会 计报表 时所采用 的具体 原则、 方法和程序 。如果财务报 师 进 行 定 期 和 不 定 期 检 查 和 审 核 , 强 质 量 监 管 , 大 审 计 失 加 加 表能够 以一 种可靠 的方 式如实地 反映公司 的财务状况和经 营 败成本, 提高行业准入 门槛 , 促进有 效的公平 竞争, 剔除不合格 成果 , 则财务报表 的价值将会增 加。由于 企业 所处 的环 境千 差 的会计师事务所 , 高整个行业 的审计水 平 ( 提 曹勇 ,0 7 。 () 2 0 ) 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浅议
上市公司都要在每个会计年度终了时测算下本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 尤其是那些前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已经达到 1 0 %的公司, 如果第三年的
净资产 收益率达不到 1 0 %, 就前功尽弃 了。所以如果上市公司本年度 的净资产收 益率低于 1 0 %, 则在 配股动机 的驱 使下 , 会采取一 定 的盈
为基础 , 然后再根据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企业为 了节约税负, 减少
允。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虽然有以上区别, 但二者又往往是结伴而行
的, 当仅 仅依靠盈余 管理手段无 法达到 目的 时, 企业管 理层往往 就会 既使用盈余管理手段又使用利润操纵手段 。
现金流出, 往往尽量降低报告净利润。尽管税务部门在计算企业应纳
善, 会计工 作的标准与 国际会计准则 接轨 已势在 必行 , 经济业
务 和 会 计 事 项 涉 及 的 内容 愈 来 愈 广 泛 ,作 为 一名 决 算 人 员 , 就 必须要不断学习 , 不 断地 更新 专业 知 识 。上 级 也 应 该 定期 组 织 培训, 可 以 结合 日常 工作 经 常 出现 的 问 题 有 针 对 性 地 进 行 短 期 业务培 训, 还 可 以组 织 各 单 位 之 间进 行 交 流 , 或 者 在 网上 建 立
、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
( 一) 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会计报告人为获得个人利益或局部利
益而采取 的一系列行 为, 既包括选 择更有 利的会计 处理方法 , 规划 有
失公允的交易事项,也包括那些能够影响会计盈余的政策游说活动,
如争取补贴收入等 , 该行为最终会导致 财务报告不能公允地 反映企 业 的经营业绩和财 务状况 , 从而误导财 务报 往往根据事实上不存的交易来编造 利润或减少利润, 因而直接破坏了盈余数据的真实性。与真实公允的 财务报告相对照而言,盈余管理行为下的盈余数据真实但不公允, 利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利用各种手段来管理自己的盈余,从而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一种行为。
盈余管理不是指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反映企业真实的经济状况和盈利水平,而是指企业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来操纵财务报表信息,从而影响公司的股价、业绩考核、投资者的决策等方面,以谋取自身的利益。
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以及信息透明度受到损害,给投资者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上市公司应当认真对待盈余管理问题,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盈余管理主要表现在公司利润的操纵上,常见的手段包括收入确认的时机操纵、费用资产化、资产减值准备的操纵等。
收入确认的时机操纵是指公司通过延迟或加速收入的确认时间,以便在特定的会计期间呈现出不真实的盈余。
费用资产化是指公司将应当在当期确认的费用资产化,以降低当期费用,从而提高当期盈余。
资产减值准备的操纵是指公司通过操纵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以提高当期的盈余水平。
这些手段使得公司的财务报表呈现出不真实的盈余,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不正确的判断。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可能会对公司的股价产生负面影响。
当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提高当期盈余水平时,投资者会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不正确的判断,从而导致公司股价被高估。
当真实的经营状况被揭露出来时,公司股价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盈余管理也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
如果公司管理层为了达到业绩目标而进行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公司的激励机制失真,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防范和解决盈余管理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及时发现和纠正任何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
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公司应当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减少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对盈余的处理和管理。
盈余管理既可能是合法合规的,也可能是不当的甚至是违法的。
盈余管理对于公司股东、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整个市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方法,来调节公司的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进行,如合理运用会计政策选择权以及进行合理的盈余调整;也可以通过不当手段进行,如操纵财务数据来欺骗投资者。
盈余管理涉及到收入确认、费用计提、资产减值和财务报表披露等方面,是财务报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盈余管理的形式1. 收入确认:管理层可以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来调节盈余水平。
在销售合同中存在可变现条件的情况下,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整确认收入的时间点来实现盈余管理。
2. 费用计提:管理层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计提费用来影响盈余水平。
延迟计提预计负债,提高当期盈余。
3. 资产减值:管理层可以通过操纵资产减值准备来影响盈余。
过度提高或减少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节盈余水平。
4. 财务报表披露:管理层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披露方式来影响盈余水平。
选择更为保守的会计政策可以减少盈余波动。
三、盈余管理的影响1. 对公司股东和投资者的影响: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盈余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决策。
如果盈余管理采用不当手段,可能导致公司股价受到负面影响,损害股东利益。
2. 对监管机构的影响:盈余管理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损害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因此可能会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和制裁。
3. 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大规模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市场不稳定,影响市场信心和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度。
四、应对盈余管理的措施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督和管控。
2. 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通过加强信息披露要求、规范财务报告编制,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析
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资本运作中,盈余管理一直备受关注。
在现今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经营盈利十分重要。
盈余管理的探讨,能全方位的调控上市公司的资产配置,从而更好的达到全面、高效的利润运作,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稳健增长。
首先,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发展和投资之间的平衡。
上市公司在实施盈余管理的时候,首先应当把握一个技巧,即灵活使用盈余资金,使其在进行科技投资和市场开拓的同时,保证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增长,以及收益率的提高。
其次,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的时候,要确保盈余的安全性。
上市公司首先要建立一套针对性的安全性管理机制,以确保盈余的可控性和安全性,有效避免盈余在投资活动中发生损失,确保盈余的有效利用。
此外,上市公司还应注重安全性检查,强化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以确保投资行为的可靠性,有效控制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成本。
再者,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的时候,要重视财务报表的完善性。
上市公司应增强对财务报表的完善性,以保证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有效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活动的状况,全面展示企业财务状况,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最后,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的时候,要做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当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上市公司开展信息化的可能性,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的展示财务信息,提升盈余管理的效率,简化组织管理
活动,增强准确性,降低风险。
总之,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的时候,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在投资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保证盈余的安全性,提升财务报表的完善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调整资产配置,实现良性循环,推动企业可持续增长。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备受关注。
盈余管理多指在全年经营中,为了达到或超越市场预期而进行的一系列会计或业务上的策略性决策,这些策略通常是为了推延或操纵收入或成本以达到所期望的盈余水平。
由于盈余管理的存在,导致了投资者无法获得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投资决策难度增加,且投资风险加大。
本文将分别从盈余管理的概念、现状和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即是指通过财务报表上的调整,合法的处理资金、计入收益,从而达到股价提高的目的。
举例来说,公司的实际净利润可能无法达到市场预期,本来该是负面的消息,但是通过会计处理技巧,相关部门可以把一些成本提前,把收益拖后,从而将实际净利润“变”成市场预期的利润。
目的是为了达到股价提高,管理层个人或者团体由此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者更好的职业前景。
二、盈余管理的现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普遍存在,且严重程度不同。
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长期盈余可以达到或超越市场预期,存在假成长和虚高盈利的状况;另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的盈余能力却低于市场预期,长期面临业绩困境,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弥补,比如不断增加资产负债表项目,增加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存货等,以此提升净利润。
在股份制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完善,但是一些恶意上市公司往往选择偷逃或遗漏重要信息,这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后果。
三、盈余管理的对策在解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加强监管:通过引入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完善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外部审计等手段,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监管和检查,严格制止恶意上市公司的弄虚作假行为。
2.提高信息披露水平:上市公司应该在短期内完善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制度和规范,增强投资者信心,从源头上遏制盈余管理行为;同时,加强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监督作用,积极推动公司管理层充分履行信息披露的职责。
3.呼吁诚信经营:上市公司需要更加真诚和诚信地经营企业,移除盈余管理这种不良行为,通过依法经营、坚持卓越品质、提高企业内部组织的科学性,避免恶性追求利益的行为,这是解决盈余管理问题的根本途径。
浅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
( 强 化 注册 会 计 师 监 管 三)
上 市 公 司常 借 助 社 会 中介 机 构 f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 介 入 使 如 的 其 盈 余 管理 行 为 合 法 化 。 因此 应 该 强化 注 册 会 计 师 的独 立 性, 以
及 行 业 的 自律 和 监 管 机 制 , 立 和 完 善 质 量 监 督 体 系 , 实监 管 建 充 队伍, 赋 予其 相 应 的 , 立调 查 委 员 会 、 术 鉴定 委 员 会, 高 行 并 建 技 提 业 自律 监 管 的处 罚 权 权 威 性 。监 管 部 门 也 应该 完 善 上 市 公 司 对
f 1 全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二 健
股 价 上 涨后 , 分 在 低位 买进 的投 资 者 ( 括 公 司 管 理 人 员 部 包 在 内的 内幕 交 易 者 ) 就 可 能 通 过股 价 的上 涨 而 获 利 。 而 外 部 投 ,
在 我 国董 事 会 是 代 表 股 东 利 益 的 常设 机 构 .监 事 会 与 董 事 会 是平 行 机 关 , 同时对股东大会负责。 但独立董事既使发现了上市公
( ) 股 价 的 影 响 一 对
少 盈 余 管理 带来 的消 极影 响
f 完善 会 计 准 则体 系 一)
会 计 准 则 的 制定 过 程 是 各 利 益 主 体 多方 博 弈 的过 程 .具 有
固有 的 灵 活性 。 一旦 出现 新 的 会计 问题 , 计 准 则便 会 出现 “ 空 会 真 地 带 ” 企 业 造成 盈 余 管 理 机会 。所 以 应 当完 善 会 计 准则 体 系 给
动 机 做 以下 分 析 。
( ) 票 的 发 行 与 上 市 一 股
一
首 先 , 盈余 管 理 动 机 的研 究方 面 。目前 国 内学 者 大 多集 中 在 于公 司规 避 监 管 政 策 的盈 余 管理 行 为 研 究 。随 着 中 国改 革 的进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大学论文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目录摘要...................................................................................................................... (1)目录............................................................................................................... I I前言 (1)1 盈余管理理论概述 (2)1.1 盈余管理的含义 (2)1.2 盈余管理的特征 (3)1.2.1 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的行为 (3)1.2.2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3)1.2.3 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3)1.2.4 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使利益最大化 (3)1.3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3)1.3.1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盈余管理 (3)1.3.2 从会计学角度分析盈余管理 (4)2 盈余管理利弊分析 (4)2.1 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 (4)2.1.1 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财务危机 (4)2.1.2 维护契约的有效性,减少订约成本 (4)2.1.3 适度的盈余管理能有效传递内部信息 (5)2.1.4 提升企业形象,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5)2.2 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 (5)2.2.1 盈余管理的滥用造成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 (5)2.2.2 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 (5)2.2.3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5)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6)3.1 股票市场发行和上市动机 (6)3.2 获得配股资格动机 (6)3.3 政治成本动机 (7)4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8)4.1 利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8)4.1.1 会计政策与估计变更 (8)4.1.2 费用与收益的提前确认或延迟确认 (8)4.1.3 改变折旧政策 (8)4.2 利用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9)4.2.1 关联交易 (9)4.2.2 资产重组 (9)5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 (10)5.1 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缩减盈余管理的空间 (10)5.1.1 加强会计信息的披露 (10)5.1.2 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 (10)5.2 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增强盈余管理的外部控制 (11)5.2.1 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约束 (11)5.2.2 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 (11)5.3 加强对资产重组的管理 (12)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备受关注。
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来影响和调节公司的盈余表现,以达到管理层所期望的目标。
盈余管理既可以带来一些正面效应,如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和吸引投资者,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误导投资者和损害公司声誉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后果,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上市公司健康、透明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盈余管理的概念和方式】2.1 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操作会计信息,来调节和影响公司盈余的行为。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如收入操纵、费用操纵、资产负债表调整等。
2.2 盈余管理的方式①收入操纵收入操纵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改变收入确认时间、金额或方式,来调节公司盈余。
常见的手段包括提前确认销售收入、滞后确认成本和费用等。
②费用操纵费用操纵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改变费用确认时间、金额或方式,来调节公司盈余。
常见的手段包括滞后确认费用、提前确认收入等。
【第三章:盈余管理的原因】3.1 经济动机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实现一些经济目的,如满足市场预期、增加公司价值、降低财务风险等。
3.2 管理者动机上市公司管理层也存在一些动机,如实现个人利益、获得奖励和激励等。
盈余管理可以带来一些短期的盈利,从而满足管理者的个人利益。
【第四章:盈余管理的后果】4.1 对公司的影响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误导投资者、降低投资者信任和损害公司声誉等。
4.2 对投资者的影响盈余管理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评估和决策,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第五章:盈余管理的监管和防范】5.1 监管机制相关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定更严格的会计准则和规定,以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5.2 内部控制体系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有效防范盈余管理行为。
浅谈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浅谈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愈演愈烈的盈余管理现象的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广泛关注。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渐发展和成熟,许多国外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的会计问题不可避免地将在中国重现。
盈余管理是西方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资本市场同样存在盈余管理这一现象已引起我国会计学界和经济学界的关注。
二、盈余管理的概念国外研究者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比较典型的是以美国会计学者斯科特(Scott)为代表,他在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在GAP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即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并产生经济后果的体现。
国内许多会计学者围绕国外观点,形成了不同的新的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
孙铮、王跃堂(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
刘峰(2001)认为,盈余管理是在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大前提下,对现行制度所存在的漏洞最大限度地利用。
魏明海认为,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从“信息观”的角度看待盈余管理更有意义。
三、盈余管理的动机概括起来,盈余管理的动机有契约动因、资本市场动因和监管动因三类。
1.契约动因刘睿智(2009)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年薪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操纵性应计利润对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存在显着影响。
而葛晓舰等发现盈余管理的又一契约动因是在大多数报酬契约中把净收益额作为单一的评价指标。
第三个诱发契约动因是债务契约。
2.资本市场动因资本市场动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股票首发的盈余管理;配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避亏动机而进行的盈余管理。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动机。
为取得上市资格,企业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2)配股动机。
为达到规定的配股“及格线”,一些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水平。
(3)避亏动机。
经理人有避免亏损和盈利下降的动机。
浅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36经济关注浅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文⊙陈南(鞍山市市政设施管理处)摘要: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为筹资、避税、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
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监管力度等进行防范。
关键词:盈余管理;涵义;目的;防范措施一、盈余管理的涵义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
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
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 i l l i a m .K .S c o t t )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 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 a t h eh ne Sc hi pPer )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目的对盈余管理目的的剖析可以从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与其具体目的两个层次来了解。
(一)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毫无疑问,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即获取私人利益。
一般认为,通过盈余管理获取私人利益的主体是掌握企业管理权的高级雇员,包括总经理、部门经理和其他高级主管。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公司的大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管理权的往往是公司的高级雇员。
由于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有各自的小算盘。
因此,委托--代理关系一经建立,“道德风险”、“信任危机”等问题也将随之产生。
为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委托方(股东)通常采用业绩--报酬激励的方式来促使管理者尽最大努力工作。
管理激励机制产生了双重效应。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某些手段和方法来操纵公司的财务数据,以达到控制公司利润和盈余的目的。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它是企业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提高公司股价和市值,减轻公司税负等因素所进行的一种运作。
盈余管理也容易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可靠,对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定义、原因、形式和影响等方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合理手段和方法,来调整公司盈余和利润等财务指标的过程。
一般是通过调整财务报表上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来达到改变公司盈余数字的目的。
它是一种企业管理行为,也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
盈余管理并不完全等同于财务造假,它区别于违法行为,通常是在合法的框架内进行的。
但盈余管理也可能存在违规和违法的情况,比如故意隐瞒或篡改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等。
因此在实践中,很难一概而论,盈余管理的定义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和挑战性。
二、盈余管理的原因盈余管理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一般可以从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来分析:1. 公司内部原因(1)激励机制: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薪酬与公司盈余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如果公司业绩好,管理层和员工的薪酬一般会相应提高,因此他们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公司业绩,以获取更多的薪酬。
(2)市场压力:投资者和分析师对公司盈余和业绩预期的不断提升,也会促使公司管理层采取一些措施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推高公司的股价和市值。
2. 外部环境原因(1)监管环境:监管政策对公司盈余和财务报表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和遵守法规,可能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的手段来应对。
(2)税收压力: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也会影响到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企业为了减轻税收负担,可能会通过一些合法手段来操纵财务数据。
三、盈余管理的形式盈余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收入的操纵:通过虚增收入或者改变收入确认的时间来增加公司的盈余,比如提前确认收入、刻意拖延成本等。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一、引言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式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为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对财务报告中的盈余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机、方式、影响因素和后果等方面。
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盈余管理的动机。
二是盈余管理的方式。
主要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主要是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变更等手段来改变财务报表的盈余信息。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真实的交易活动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三是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政治成本、债务契约、管理层薪酬等。
四是盈余管理的后果。
主要包括市场反应、财务报告的质量等。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盈余管理的动机。
主要包括筹资、避免退市、满足债务契约等。
二是盈余管理的方式。
主要包括关联交易、资产重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等。
三是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股权结构、内部控制等。
四是盈余管理的后果。
主要包括市场反应、投资者保护等。
三、分析问题(一)筹资动机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筹资渠道相对单一,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
因此,为了避免被暂停或摘牌,满足债务契约等,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二)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上市公司通过与关联方进行交易,利用关联方之间的协议价格等手段来转移利润,达到调节财务报表的目的。
(三)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另一种手段。
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将不良资产或低效资产剥离,或通过并购等方式增加利润,达到调节财务报表的目的。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探讨一、企业盈余管理概述介绍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
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
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
二、现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1.为企业融资不断粉饰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企业经理人员向外部传递内部信息的工具之一,而财务报表又是会计信息的有力载体,加之资本市场本身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特点。
在这两点的驱动下,企业的盈余管理空间就很大。
前几年我们发现银广夏、东方电子式的财务舞弊风行就是个典型代表,如今我们发现一家上市公司造假基本不用5分钟,有的甚至只要1分钟,根本就不用进行战略分析、行业分析、企业分析或者风险评估。
我们估计在5分钟之内能够发现财务舞弊征兆的上市公司有100家左右,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左右。
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我们估计国内72家证券所很少有能幸免不被质疑的,这种现象使我们非常困惑,财务报表还需要吗?2.领导阶层片面追求业绩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限定了我们考察领导阶层的手段还是利润,企业利润增加的多少和幅度直接影响着领导的业绩和职位升迁奖金表彰等,从而领导们只是追求短期效益,因此,管理者难免操作利润。
3.企业不堪承受税负企业为了减少现金的流出,节约税负,尽可能的降低利润。
虽然税法上对此也有种种的规定,但是依然会有一些会计政策可供企业自由选择,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加速和直线的选择。
此外,我国税收制度尚不完善,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盈余管理的空间。
4.上市公司为追求面子和良好形象由于市场资源的有限性,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才导致上市公司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香饽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内容摘要: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为筹资、避税、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
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监管力度等进行防范。
关键词:盈余管理涵义目的防范措施Earnings Management in Listed CompaniesQIAN-Heying(Wanbang Accountant Office, Lishui. Zhejiang 324OOO.China )Abstract: Earnings management means to control or adjus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financial income in the report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interest. The aims are to obtain the private benefit, collect capitals, escape taxes, obtain political capitals and evade the obligations of contracts.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various type ,and it can be kept away through perfecting the accounting regulations, enhancing the auditing and control and so on.Key Words: Earnings Management Meaning Aim Measures一、盈余管理的涵义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
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左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
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国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另一是美国会汁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根搦以上两个权威性的泄义,可以看岀,盈余管理主要具备这样一些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
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需由他们齐自作用的合力所决泄。
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
在雪珀的左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益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小得多。
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
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困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
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英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萤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目的对盈余管理目的的剖析可以从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与其具体目的两个层次来了解。
1.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毫无疑问,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即获取私人利益。
一般认为,通过盈余管理获取私人利益的主体是掌握企业管理权的髙级雇员,包括总经理、部门经理和其他高级主管。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公司的大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管理权的往往是公司的髙级雇员。
由于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都有各自的小算盘。
因此,委托-代理关系一经建立,"道徳风险”、”信任危机"等问题也将随之产生。
为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委托方(股东)通常采用业绩- 报酬激励的方式来促使管理者尽最大努力工作。
管理激励机制产生了双重效应。
一方而,它使管理者的管理活动迅速向股东的目标靠拢: 期一方而,它又使管理者更积极地谋求任期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包括报酬最大化、更多晋升机会等。
为此,管理者就有动因采用盈余管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净利润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管理者就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净利润。
这样,下一年度得到奖金的概率就会增加。
相反,如果净利润高于奖金方案的上限,管理者在计算报告利润时就会尽量去除超过上限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利润得不到奖金。
只有当净利润在奖金方案的上限和下限之间时,管理这才会有增加报告利润的动机。
此外,管理者在卸任之前通常会选择有利的会计政策调增报告利润,以获取最后一次高额奖金。
同样,业绩较差的企业管理者在任期将到时,为防止或推迟被解雇,也会利用盈余管理来粉饰頁•实业绩。
但是,一旦管理者的变动得到确左,管理者便可能降低当期利润,以增加未来盈利的可能性。
在实行承包制的企业中,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获取个人利益的目的的可能性更大。
管理者报酬与会计利润挂钩的制度原本是用来消除股东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危机”,但实施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非但没有消除危机,反而加深了危机。
最终的结果是管理者通过盈余管理获取了巨大的私人利益,而股东、底层雇员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受害者。
2.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管理当局为了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在实施盈余管理过程中又会有一些具体目的。
与英终极目的不同的是,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是以促进企业发展为中介,以达到公司规模扩张之后管理者报酬的增加、在职消费层次的提髙以及政治前途的发展等终极目的的实现。
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一般表现为四个方而:一是筹资目的。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筹资,当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
《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
为达到目的, 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合规合法地”骗”得上市资格。
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髙的股票左价。
再如上市公司准备配股的时候。
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规左,公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略低于9%"。
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上司公司便会积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股的目的。
二是避税目的。
公司盈余管理的避税目的是十分明显的° ”合理避税”之所以成为可能,一方而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十分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颇多:另一方而是由于公司管理者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用上有较大的灵活性。
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又规泄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对企业管理者而言,税法的规泄便为其开展盈余管理提供了弹性空间。
管理者会通过选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有资格按照顾性税率缴纳所得税。
三是获取政治成本的目的。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而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左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
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盈余,以非垄断等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如微软公司就曾通过递延确认实际所得收入来下调盈利,以逃避美国反垄断机构的指控。
四是规避债务契约约朿的目的。
债权人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是为了限制管理者用债权人的资产为企业获利但却有损于债权人利益的行为。
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进行超额贷款、汁提一立比例的偿债准备金等等。
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龙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
这些都使得企业不敢轻易违反有关条款,否则会招致很髙的违约成本。
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管理者就有可能调增报告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
盈余管理就成为企业减少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
三、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与防范1.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一是多种形式的”利润储存器”。
有些企业用不切实际的假设去估计诸如退货、贷款损失、保修费用等或有事项的准备,这样,企业就可在业绩良好时多讣提准备,在业绩不佳时少计提准备,以调节利润。
二是操纵收入的确认时间。
如为了虚增利润,在销售完成之前、货物起运之前,或在客户还有权取消泄货或推迟购货之前,就确认收入。
当为了少计利润时就做相反的操作。
三是滥用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认为,对微不足道的项目则不值得对其进行精确讣量和报告。
有些企业以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为借口,编造会计数据,从而达到粉饰财务业绩的目的。
四是巨额冲销。
有些企业为了保证未来盈利水平,采取巨额冲销的手法。
例如,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夸大重组费用,以隐瞒利润。
而当重组企业未来盈利不足时,这些虚列的费用,即隐瞒的利润,就会变成重组企业的收入。
有些兼并公司,尤英是那些通过发行股票实施兼并的公司,在兼并时确认一大笔研究开发费用,或预提大量经营费用,形成巨额准备。
在适当的时候就可以调节利润。
2.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一是完善会计规范。
首先要求公司在改变会计方法和原则时,应尽可能详细地披露其改变对利润的影响,包括增加财务报表附表,详细列示所有调整项目。
其次坚决反对以重要性为借口,为故意虚报业绩开脱责任。
再次对收入确认提岀严格要求,特别要避免收入的提前确认。
二是加强审计监控。
注册会计师行业应明确对被兼并公司研究开发费的审计原则,对公司兼并中有关巨额冲销、资产重组以及收入确认等事项的规则应加以补充、完善。
外部审讣师必须耙信息的完整性放在首位,不允许以追求效率而忽视效果的审计方法取代完整的审讣程序。
三是加大监管力度。
监管机构应将那些重组过程中预提费用、进行巨额冲销的公司,列入重点核査范围。
发现问题应进行严厉的处理,加大惩罚力度。
同时,监管机构还应加强正确引导,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建立起公允、合法、一贯地进行会计盈余报告的理念。
参考文献:[1]Patricia M. Dechow and Donglas J.Skinner.Earnings Management Reconciling the Views of Accounting Academics.Practioners.and Regulators[J|.Accounting Horizons,2000」4,(2)[2]Paul M.Healy and James MAVahlen:《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其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示》[J],北京:《会计研究》,2000, (11)[3]贾剑锋,李淑花:《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差异》(J),武汉:《财会月刊》,2001(14), 25-26[4]王静,陶晓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而影响及其对策》(J),南京:《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 (5), 52-55[5]张鸣,刘华:《对盈余管理的理性思考》(J),上海:《上海会计》,2000 (8),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