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文化精神

合集下载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相关唐诗学的一些关键词,譬如盛唐气象、兴寄风骨、诗赋取士、诗史精神、歌诗合为事而作、讽谏诗等,都指向刚健有为、向社会负责、以天下有道的关怀,做到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

这些关键词,正能够简明有力地代表唐诗的基本精神。

我看唐代人对唐代人的诗歌评论,也是推崇尽气的精神。

譬如盛唐诗人任华《寄李白》:“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

我闻当今有李白。

”可见我们不是无根据的。

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高度概括了这种时代精神,说明:好诗是天意之所在,天意之肯定。

这是一整个要好诗的时代。

诗人最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是要让天下都成为美好的诗。

大家会问:你说的是盛唐精神,那么晚唐呢?不是都有点气脉衰败了吗?假如是跟盛唐比,晚唐是不够尽气了。

但是不要忘记,晚唐诗人使尽才的生命精神突出出来了。

到了晚唐,好诗才成为一种能够使人终身赴之、类似于宗教信仰一样的美好追求。

王建说“惟有好诗名字出,倍教少年损心神”;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所以,从初盛唐尽气的生命到中晚唐尽才尽情的生命精神,其实仍然是善待生命、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文化精神的表现。

假如没有中国文化的这个人性亮色的底子,就不会有唐诗的这种表现。

所以,我认为唐诗背后有一个秘密,有一种很深的精神气质,就是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意识。

假如有谁敢说自己的生命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用中国文化的说法,我们就能够说他是得了唐诗的真精神。

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

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千年长途的风霜满面中,有少年精神,在朝九晚五的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现在我们来读读那些千年传诵的名句吧。

我们看诗人动不动就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动不动就说“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动不动就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动不动就说“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我们发现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

唐诗三百首的文化内涵

唐诗三百首的文化内涵

唐诗三百首的文化内涵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包含了唐代许多优秀诗人的佳作。

这些诗歌语言优美、意蕴深远,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风貌,更寄托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从唐诗三百首的文化内涵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领略这些经典诗歌的魅力。

一、儒家文化的体现唐代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鼎盛时期,因此儒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唐诗的创作。

例如杜甫的《登高》一诗中写道:“楼船夜雪瓢泼大,洒向人头五十家。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天下为公”的观念,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类似的,杜甫《渭城曲》中的“城春草木深”,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和衷共济”的精神,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佛家思想的熏陶唐诗三百首中有不少诗歌体现了佛教的影响。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话表达了佛教中“诸行无常”的观念,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唤起读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终极目的的思考。

类似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发悬于耳,青鳞背于手”,则是借佛教中对“无我”的认识,反思人生的虚妄和无常。

三、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唐代的文化中,自然和人文的关系十分紧密,唐诗三百首中也有很多诗歌探讨了这种关系。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除了表达佛教思想外,还描绘了秀美的自然景色,将人与自然的美妙融合在一起。

类似的,孟浩然的《登高》中也表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描写美好的自然风景,强调了人文情感的美妙与深远。

四、玄学思想的探索唐代是中国玄学文化的重要时期,这种思想在唐诗三百首中也有所体现。

例如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借助夜空中的星辰寄托了对玄学思想的思考和探索,意蕴极深。

类似的,杜甫的《春夜喜雨》中,他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宇宙之间关系的理解。

总之,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巨大财富,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华,对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世界观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诗词文化与精神风貌

唐代的诗词文化与精神风貌

唐代的诗词文化与精神风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的一个时代,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唐代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文化和精神风貌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唐代诗词文化的长河中,诗歌文化的影响力最为突出,作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唐诗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优美的文化遗产。

一、唐诗的传统唐代的诗歌,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和律诗为主要形式,形式多样,艺术表现精湛,成为古代文学的代表。

唐代诗人崇拜自然,追求自由,以生命之力为表现对象,以生命之美为来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唐代的诗词文化受到了古诗宋词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种因素的影响。

唐代的诗人大多有政治理想和宏大的抱负,以自己的文学才华为世界贡献了许多不朽佳作。

二、唐诗的创作特征唐代的诗歌风格优美、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唐诗的常见题材有山水田园、咏史怀古、抒情爱情等,写作手法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例如,唐代的诗歌注重音韵和语言技巧,即“韵律音调,咏史怀古”。

唐代的诗歌表达着对自然、生活、人民和国家的热爱和关注,反映出唐代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

三、唐诗的主要流派唐代的诗词文化经历了数次变革和发展,形成了许多流派。

其中,玄学派、山水田园派和咏史怀古派是唐代诗歌的三大流派。

玄学派诗人主要是探索宇宙和人生灵魂的奥秘,他们的诗歌中充满了深邃、玄妙和神秘感,具有很高的哲学思考和审美价值。

山水田园派诗人主要是以写风景为主,他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出宁静、恬淡、无奈、悲伤等情感。

咏史怀古派诗人则以古代历史和文化为素材,反映唐代的历史事实和时代变迁。

四、唐诗的影响和价值唐代的诗词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唐诗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大宝藏,也是全人类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唐诗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优美的文学形式和精湛的艺术表现上,更体现在它所表达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上。

唐代的诗人通过借古喻今、咏史怀古、描写人民生活等多种方式,反映出了自己作为文人的崇高理想和人类精神的共同追求。

唐诗中的长安唐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唐诗中的长安唐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唐诗中的长安唐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唐诗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瑰宝,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高峰。

如果说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是一顶皇冠,那么唐诗就是这顶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唐朝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盛世。

大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样样都是世界第一,远远超过当今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以至于直到今天在海外,中国人依旧被称为“唐人”,中国人的聚集区依旧被称为“唐人街”。

在唐代这个繁荣而强盛的朝代里,我们的先辈们创造了从文学到艺术、从哲学到美学、从医学到天文学,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全面繁荣的大唐文化。

在大唐文化的百花园里,诗歌无疑是一朵奇葩。

唐代诗歌“声韵的铿锵和格调的度化,集诗歌的大成,为后来的学者所效法”。

“文学能转移民族的习性”而诗歌是民族心灵最集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时刻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一点在唐诗里表现的尤为明显。

唐代诗人多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博大,普遍关心国事,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尤其是陈子昂、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人,“他们继承了前代优秀诗人忧国忧民的传统,或投笔从戎,献身报国;或固守田园,吟咏山川;或远谪遐荒,心怀魏阙;或直言敢谏,为民请命。

”在他们的诗中充分体现了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悲天悯人精神。

在唐初的近百年里,“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的出现,初步摆脱了齐梁浮艳文风的影响。

陈子昂高举“风雅兴寄”、“汉魏风骨”的大旗,倡导诗风改革,他的《登幽州台歌》,抒发孤愤,倾诉理想,充满着爱国激情。

在盛唐的的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政治统一,国力强盛,诗歌也发展到繁荣的顶峰。

在这个时候,诗坛的主流是蓬勃向上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在一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身上,唐诗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得到集中的体现。

他们“出门不顾死”,用浪漫的诗歌来表达将士们从军报国、抵御外侮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边塞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的乐观豪迈精神;描绘了边塞雄奇壮丽的风光,给唐诗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纵观唐诗三百首,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纵观唐诗三百首,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纵观唐诗三百首,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引言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而唐诗三百首则被誉为中华文化瑰宝。

通过纵观这些经典唐诗,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关于人生、情感和艺术的启示。

1. 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唐诗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触动。

在这些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与死亡、喜悦与忧伤、爱情与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洞察力。

从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面对人生起伏和挫折,并在其中找到力量和智慧。

2. 表达情感的艺术
唐诗以其简洁而优美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古代诗歌艺术的高度。

通过纵观这些作品, 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巧妙地运用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同时, 唐诗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处理复杂的情绪和共鸣他人内心深处。

3. 描绘自然之美
唐诗以其华丽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中国自然美的卓越。

这些作品通过描绘山水、花草、季节等元素,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宏伟壮丽。

同时, 唐诗也教会了我们如何珍惜大自然,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

4. 传承文化遗产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通过纵观这些经典作品,可以了解到唐代社会、历史和人文风情。

同时, 唐诗也传达出深远的思想和价值观,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纵观唐诗三百首,我们能够得到许多关于生命、情感、艺术和自然的启示。


些作品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与精神的结晶,也是跨越时空连接我们与古人心灵
的桥梁。

阅读并欣赏这些经典之作,将给予我们深思和启发,并丰富个人内心
世界。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唐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的奋斗精神、自由开放精神、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融会古今兼蓄中外的包融精神及对真、善、美人生境界的追求,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边塞诗更是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王昌龄得《从军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首“壮词”,气势恢弘,慷慨激昂。

从结构上看,构思奇特,结构奇变。

它打破一般填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写法。

除首尾两句写现实外,中间全写梦境,过片不变。

梦境写得雄壮,现实写得悲凉;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从古至今,歌颂爱国主义的诗篇不胜枚举,爱国是一个人最崇高的思想感情,更是我们小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故今日……。

唐诗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唐诗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唐诗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内涵和魅力的体现。

唐诗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唐诗注重情感表达。

无论是表达豪情壮志还是细腻柔情,唐诗都能够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描绘月夜景色,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杜甫的《春望》则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

这些诗歌不仅情感真挚,而且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其次,唐诗注重形象塑造。

唐诗在表现形象时,不仅注重外部形态的描绘,更注重内在精神的刻画。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壮观的自然景色,表现出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壮志凌云的豪情;白居易的《琵琶行》则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表现出了琵琶声中的情感起伏和人生感慨。

这些形象塑造不仅生动逼真,而且富有思想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第三,唐诗注重意境创造。

意境是唐诗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更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出塞》通过描绘边塞景象和战争的
残酷,创造了一种悲壮而深沉的意境;李白的《庐山谣》则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超脱情怀,创造了一种空灵而神秘的意境。

这些意境创造不仅令人叹为观止,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唐诗的文化内涵和魅力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形象塑造和意境创造三个方面。

唐诗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

这些诗词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民的情感,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

通过对唐诗宋词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并体验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首先,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可体现在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上。

这些古代诗人以高超的语言艺术,将鲜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致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意境。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思念之情的深切,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绘,寄托了对自由、宽容的向往。

这些杰出的艺术成就使唐诗宋词成为了一扇窥探当时社会面貌的窗口,展现了古代文化的瑰丽风采。

其次,唐诗宋词所传递的人文精神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这些诗词向世人展现了古代文人士人的情怀和境界,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唐诗宋词大量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们咏史抒怀,描绘了社会的变迁、官场的险恶、民间的苦难,以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与哲学观点。

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的独到见解。

同时,唐诗宋词中也表达了人们对家国、亲情、友情、爱情等人文关怀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情感从诗人的笔端流淌而出,引人共鸣。

进一步探究唐诗宋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我们不得不提及其背后的文化基础。

这些古代诗人往往受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熏陶,他们深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以及道家的隐逸求真,这些思想都为唐诗宋词赋予了文化的内核。

另外,佛教的传入也对唐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诗歌中渗透着一丝对解脱和超脱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于内心安宁和世俗烦扰的反思。

总结起来,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集中体现了文化的内涵与人文的精神。

它们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与人们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人的智慧与情感。

《唐诗三百首》中的中国古代文化精髓概览

《唐诗三百首》中的中国古代文化精髓概览

唐诗三百首中的中国古代文化精髓概览唐诗三百首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集,它收录了唐代(618年-907年)众多优秀诗人的作品。

这些诗歌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1. 文化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时期之一,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文化得到迅速发展,艺术也达到了巅峰状态。

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表达心情、抒发思想的主要方式。

2. 反映社会风貌《唐诗三百首》中的诗篇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风貌。

从农田劳作到政治斗争,从战乱到爱情,几乎涵盖了唐代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场景。

通过阅读这些诗篇,我们可以了解唐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3. 描绘自然景观唐诗三百首中大量描绘了自然风光的诗篇,如山水、花草、江河等。

这些诗歌通过精妙的描写和抒发,展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这些作品不仅美丽动人,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4. 表达情感思想唐诗三百首中有很多作品表达了诗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有的表达了爱国情怀,有的表达了孤独寂寞之感,还有一些抒发了对生活、爱情和理想的追求。

这些作品通过朴素而真挚的语言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5. 唐代文化精髓《唐诗三百首》集结了众多优秀诗人的佳作,体现出唐代文化的精髓。

其中包括对儒家思想、佛教禅宗以及道家哲学等各种传统思想和信仰的融合与传承。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对中国古代智慧与情感的凝练和传承。

6. 影响与价值《唐诗三百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这些诗歌不仅启迪了后世文人的创作,也对世界各国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唐诗三百首》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精髓的方方面面。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唐代社会风貌、自然景观以及人们的情感思想。

同时,它也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境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其文化繁荣和政治稳定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源泉。

唐诗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这种精神在唐诗中随处可见,下面将详细阐述。

首先,唐诗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高度凝华。

在唐代,文化繁荣和国力强盛,社会风气开放,追求文学艺术成为主流。

唐代文化的繁荣和诗歌创作的隆盛,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唐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独特的文化背景,成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其次,唐诗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生动体现。

唐诗以“天人合一”的理念贯穿诗歌的表达,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多种关系自然结合,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核心观念。

唐诗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道法自然”思想,即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强调诗人要追求“自然”的表达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唐诗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思想宝库。

唐人诗歌以情感表达为主,其情感风景外显,内在体现对人生、社会和自我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抒发。

唐诗中有很多诗人通过对往事、当下和未来的思考,寄托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道家、佛家和儒家思想对人生思考的影响。

唐诗有很多的养生之诗,它代表了中国文化中“身心合一”的养生观念,把诗歌作为医养身心的良药,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中保养身心的价值观和养生哲学。

第四,唐诗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价值体现。

唐诗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表达了中国人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和感悟,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和发展,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文化遗产,蕴含了博大的文化价值。

唐诗中的思想道理和文化背景,不仅具有古代美学价值,而且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如至情至性、勇往直前、知难而进等,这些文化价值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唐诗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底蕴,又反映了人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认识。

唐代的诗词文化

唐代的诗词文化

唐代的诗词文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也是诗词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唐朝时期,诗词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产生了很多著名的诗人、诗作和诗集,被誉为“盛唐文化”。

一、唐诗的兴起唐诗的兴起是在贞观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他非常注重文化的发展,提倡儒学与道学并著,鼓励文人雅士。

同时,唐朝的社会环境也非常适合诗文创作的发展,盛唐文化逐渐形成。

唐代的诗歌,以其“格律之美”、“意境之深”而成为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文化瑰宝之一。

唐诗的创作范畴非常广泛,他们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等各种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盛唐诗歌的魅力①格律之美唐诗的格律非常严谨,格外之美。

唐诗格律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分别是以五个字、七个字为一个句子的诗歌,每个句子的字数固定,要求押韵对仗、排列合理,措辞婉转、含蓄。

因此,唐诗具有优美的声韵和节奏感,是格律韵文的杰作。

②意境之深唐诗的意境深沉、含蓄、意蕴丰富。

唐诗作者追求的是表现自己的感情、思想和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

唐诗之美在于能表达最真挚的情感、最振聋发聩的思想,入格律之美,上意境之深。

③文化历史的价值唐诗的创作环境是唐朝的社会环境,唐诗的内容呈现了当时的文化特色及历史风貌。

唐诗是中国文化历史宝库里的无价财宝,通过诗歌的形式,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文学风貌、社会生活、人文物质等方面的情感和认知。

三、著名的唐代诗人和作品(一)杜甫杜甫是在唐朝时期一个非常有名的诗人,“诗史三传”之一。

他的作品中包含了很多关于人民疾苦、政治腐败、自然风光等主题,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他的一首名作,“将进酒”中表达了他热爱生命、忘却苦难的精神。

(二)李白李白是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作家,他的诗歌表现出了生气勃勃的心态、豁达超脱的人生观和高超的诗歌技巧。

他的“将进酒”、“静夜思”等诗作在今天仍受到很多人的推崇。

(三)白居易白居易在唐朝时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人际关系、文化传统等。

唐诗中的人文哲理与文化价值

唐诗中的人文哲理与文化价值

唐诗中的人文哲理与文化价值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唐诗以其精致的艺术形式、深远的人文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人们称为“诗的天堂”。

在唐诗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和文化价值,让人们从中汲取智慧,陶冶情操。

首先,唐诗中的人文哲理使人耐人寻味。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进取精神的追求。

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地超越自己,从而到达更高的人生境界。

这种人文哲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应对挑战并取得成功。

其次,唐诗中的文化价值使人们从中汲取智慧。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李白》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人们在远离故乡的时候,往往会思念故乡的亲人和乡土风情。

这种思乡之情是无法言喻的,但却是每个人都能够深切感受到的。

通过这样的诗句,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国人对家乡的情感是如此的深沉,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唐诗中的文化价值还体现在对美的追求上。

唐诗中的意象描写非常细腻,绵密如织。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戍卒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鼓声和雁声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边塞的寂寥和壮美。

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抒情才华,更体现了中国文化对美的追求。

此外,唐诗中还融入了儒家思想的人文哲理。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的修养,而唐诗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的不易和离别的愁绪。

通过描写青草的一年一枯荣,作者告诉人们,生命的苍凉离不开岁月的轮回,离别之后仍然会有新的相逢。

这种人文哲理指引着人们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坚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个朝代,其文化成就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着很高的声誉。

而唐诗则是唐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体现的精神风貌也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一、唐诗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统一王朝之一,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繁荣都是建立在强大的国力基础之上的。

唐诗中不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统一的向往之情的作品,如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二、唐诗所体现的崇高人文精神
唐诗中涵盖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此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更是崇高。

诗中对于自然、人文、哲学等方面的表达都充满着浓烈的文化气息,唐诗使人深思,它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三、唐诗所体现的品质文化精神
唐诗中的品质文化精神是唐朝人民美好品德的集体反映,如尊重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礼仪等等。

唐诗中对于品质文化进行的反思和展示也是唐朝文化卓越贡献的一部分。

四、唐诗所体现的艺术创新精神
唐诗除了体现了时代特征外,还在艺术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如新题材、新形式、新技巧的尝试等等。

这一精神风貌直接带动了当时诗歌创作的繁荣。

总之,唐诗所体现的精神风貌是一个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唐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多个层面上展现了唐代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核,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的少年精神

唐诗的少年精神

唐诗的少年精神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不乏表达少年精神的佳作。

唐代的文人青年常常在诗歌中表达对理想、热情和激情的追求,这体现了唐代少年精神的特色。

1. 豁达豪放:
唐代诗人常以豁达豪放的笔墨描绘少年心志。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勇往直前的豪情。

2. 壮志豪情:
唐代少年精神强调壮志豪情,对事业和理想的追求充满激情。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到:“洞房明月下,飞霜入户时。

微雁一字来,关情切。

”展现了对爱情和事业的憧憬。

3. 激情奋发:
唐代少年精神追求激情奋发,对于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怀抱热忱。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和不屈的奋斗精神。

4. 才情横溢:
许多唐代诗人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卓越的才情,对诗歌、文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追求。

王勃的《滕王阁序》即表现了他少年时代的雄心豪情和文学抱负。

5. 思想锐利:
唐代少年精神注重思想锐利,对社会、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

李白的《将进酒》中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由奔放的向往,体现了他早年豪放不羁的少年风采。

这些唐代诗歌中流露出的少年精神,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世界的好奇,表现出一代年轻人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风貌。

这种少年精神也成为中国文学传统中的一部分,激励着后人追求理想,奋发向前。

多维度解读唐诗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地位

多维度解读唐诗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地位

多维度解读唐诗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地位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唐诗以其文艺美学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后世文化的重要源头和研究对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解读唐诗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地位。

一、唐诗的文艺美学唐诗以其独特的文艺美学风格,成为了古代文化宝库中最为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其自然的韵律、优美的格律和深入人心的内涵,使得唐诗在文学史上极具地位。

唐诗创作时注重音律,善于用平仄、押韵、对仗等手法塑造鲜明的形象和情感。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用平仄、押韵等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离合的循环,让读者感同身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唐诗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使意象变得生动而深刻。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句诗,将雨比作生命和希望的象征,以此嘲讽当时政治腐败,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和期许。

二、唐诗的思想内涵唐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文艺美学,还富有思想内涵。

唐代时期社会变革,以唐太宗、唐玄宗为代表的贤明君主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深刻影响了唐诗的创作。

唐诗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念,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文化价值。

唐诗中,有很多诗作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例如杜甫的《泊船瓜洲》中,他用江水比喻人生的波澜起伏,借此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李白的《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诗,表达了享乐主义的思想。

佛教思想是唐代时期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唐诗的创作。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句诗运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这个佛家禅语,表达了升华人生的追求。

三、唐诗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唐诗在古代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既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和发展。

唐诗文化精神

唐诗文化精神

唐诗文化精神唐诗文化精神1. 唐诗文化的起源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唐代的诗歌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唐诗韵华”。

唐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到南北朝时期,到隋唐时期,唐诗文化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精神。

2. 唐诗文化的特点唐诗文化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文学风格、文化理念、文艺传统等。

首先,唐诗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精神气质。

其次,唐诗文化的情感表现具有非常深刻的个性化特点,体现了作者自我情感的表达和个人感受的反映。

最后,唐诗文化的审美观念和文学理论对后代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唐诗文化的艺术价值与诗歌的汉语表现力相比,英语是一种更为朴素和简单的语言。

从这个角度出发,唐诗中的音乐节奏、韵律美、意象美等视听乐趣,都比英语诗歌丰富。

同时,唐诗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也是其他文艺作品所不及的。

唐诗的艺术价值与其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道重要的精神瑰宝。

唐诗文化不仅对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世界诗歌和文学的研究,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唐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唐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代,我们应该以现代化的方法,加强对唐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使其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手段,将优秀的唐诗作品传递给更多的人群。

此外,我们还应该培养一批懂得欣赏唐诗文化的年轻人,激发他们对于唐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以将唐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总之,唐诗文化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条精神谱系,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绚丽的文学瑰宝,也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今天,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唐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这条精神谱系在当代文化中不断繁荣。

唐诗的艺术和文化魅力

唐诗的艺术和文化魅力

唐诗的艺术和文化魅力唐诗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伟大的诗人们以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创作了数量惊人,内容丰富多彩,情感真挚深沉的唐诗佳作。

这些诗歌是文化历史上丰富而充实的遗产,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以及一个国家的文化深度。

唐诗的艺术和文化魅力不仅体现在其诗歌形式上,更在于其文化内涵与精神魅力。

一、唐诗的诗歌形式唐诗是一种诗歌形式,以五言和七言句子作为基本的诗体,这些句子往往被连续组合为多句诗句。

唐诗所使用的语言是中文语言,具备高度精炼、含蓄、图形和押韵的特点,使唐诗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唐诗的创作方式是美学的,波澜起伏的行云流水般的句式、修辞手法和形象意象,使诗歌摇曳生姿,具有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美。

诗歌类别丰富多彩,包括山水、田园、咏物、怀人、抒情、颂赞、讽刺、歌咏、禅意等,构成了一个文学的大世界。

二、唐诗的文化内涵唐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它的重要特点之一。

唐代时期,中国社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福祉和繁荣,经济、文化和政治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唐诗诞生于这样的人文环境中,反映了诗人们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抒发。

唐诗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就是这些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唐诗的文化内涵,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解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层就是唐诗中的思想和人道主义精神。

唐诗中的思想是基于人性的马克思主义,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深层次的宇宙意义等。

唐诗所传达的人性是完美和谐的,唐诗对于人性与自然、人性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和道家的哲学。

此外,唐诗中的哲学思考、思维活力、解放自我、审美精神等方面,也是贯穿整个唐诗文化的特点。

三、唐诗的精神魅力唐诗的艺术和文化魅力,不仅在于其形式和文化内涵,更在于它的精神魅力。

唐诗中的精神魅力是诗人和时代的魂魄。

唐诗伴随着唐代的繁荣兴盛,反映了当时人文风貌和社会情感,诗人们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着当时社会和个人的愿景和怀抱。

唐诗中的精神魅力可以从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自由主义、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解析。

唐诗里的文化

唐诗里的文化

唐诗里的文化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唐诗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唐诗中的文化。

首先,唐诗中的文化表现在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和传承上。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儒家思想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

许多唐诗家在作品中反映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如孝道、仁义等,弘扬了传统的道德风尚。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忠诚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其次,唐诗中的文化体现在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悟上。

唐代诗人多是以文人官僚的身份活动,他们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他们将大自然的美景与人生哲理相结合,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之涣的《登金陵凤凰台》都表现了作者对壮丽自然景观的赞美,并以此来反映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另外,唐诗中的文化还体现在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关注和追溯上。

许多唐诗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等方式,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文化传统的传承。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提到了历史
上的著名战役,通过描写战场残酷的景象表达了对士兵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悲壮思考。

综上所述,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通过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和传承、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悟、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关注和追溯,唐诗中的文化得以深入人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文化精神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

待到“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

他们无沦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

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近体诗的定型,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

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

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

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

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

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

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

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白可留。

”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琮。

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

山村之夜,如诗如画。

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

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

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

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人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

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

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

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

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

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

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

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

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

其他题材的诗他也写得很好,七言绝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土,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豪侠气质。

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

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

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

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

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个新的高度。

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

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

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

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

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

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

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

李白一生,集书生、侠客、神仙、道士、公子、顽童、流浪汉、酒徒、诗人于一身,日本学者还说他是官方的间谍,超量付出了才与气。

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

自由有两种。

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

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

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

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的一个典型。

李白,几乎成为真正的文人自爱的一个美好的理想。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

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两人的深厚友情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坛佳话。

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

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

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瞬”的抱负,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

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待被称为“诗史”。

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

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取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

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

在他—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

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人化。

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

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

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

杜甫是一个厚字,结实扎根在地上。

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

—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

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

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

在这—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

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

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

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

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

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

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

白居易的50篇新乐府,有写得好的,如《卖炭翁》等。

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

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

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晚唐诗歌又一变。

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

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

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江南春》《泊秦淮》等诗都是咏史佳作。

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

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了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

晚唐后期的诗人们,有的走向华丽,有的走向淡泊,而成就不大,已经无法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了。

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研究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这是一个大有意味的问题。

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

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

比如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

唐诗也是汉语中最美好的词语之一。

我们提起唐诗,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

唐诗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文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当然是的,可是我们又总觉得不够。

我们仅从风花雪月去看唐诗,或许表明,我们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

我们仅从语言艺术和文学遗产去看唐诗,我们又可能把唐诗看得太专业了。

唐诗还可不可以指向一些更远更大的东西?我知道,唐代有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丝绸之路,以长安为中心,西至罗马,东至东京,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有世界主义的文化精神:国力极强盛,版图辽阔,经济发达,文化既大胆拿来,又讲送去主义,元气淋漓,色彩瑰丽;有继承创新的文化精神:秦汉帝国的文化格局、南北朝职官、府兵、刑律等等融为一炉。

在教科书上,似乎只有这些才是唐诗的文化精神。

不是说这些不重要,然而谈到唐诗的文化精神,就只能是“遥想汉唐多少宏放”,我觉得这似乎是一个成见。

今天我们都不从这些大地方讲起,诗歌毕竟是关于心灵的事情,我们从唐诗的心灵世界讲起。

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心灵性才更是唐诗幽深处的文化精神。

我常讲诗歌,也常常想起杭州的西湖边上,花港观鱼的旁边,曾经住着近代的老先生、仙风道骨的诗人马一浮先生。

诗是什么呢?马先生有四句话说得好: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

后来叶嘉莹教授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了。

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离我们心灵本身最近的事情,是从平庸、浮华与困顿中,醒过来见到自己的真身。

我们为什么说仅仅从风花雪月、语言艺术、文学遗产、汉唐气象等来读唐诗,总觉得不够呢,那就是隔了一层,没有醒过来跟自己的真身相见。

这似乎有点玄了。

有没有真身,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论证的事情。

但是我这里姑且将它作一个比喻:人生有很多幻身、化身,诗是这当中那个比较有力量、自己也比较爱之惜之的那个自我,而且是直觉的美好。

我又想起古代有两个禅师有一天讨论问题。

第一个禅师说了一大套关于天地宇宙是什么的道理。

轮到第二个禅师时,他忽然看到池子里边有一株荷花开了,就说了一句:“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

我读唐诗,似懂非懂、似问似答之间,正是“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

因为读诗是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接触,多读诗,就是多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相接触、相释放,就像看花。

也因为读诗读到会心,又恍然好像古人是我们的梦中人,我们是古人的前世今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