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
生物必修三《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习题 ,答案
考向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A1.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保持出生率人口就会零增长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各种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3)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2.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3.关于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三种调查方法,叙述中不正确的A A.样方法一般要随机取样B.标志重捕法一般是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D.三种调查方法都可以用来调查种群密度习题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2.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
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D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
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A.种群的出生率下降B.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C.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D.雌虫的生殖能力下降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D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6.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D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④B.图中的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D.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7.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练习)
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捕食者D【解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食物、天敌、流行性传染病、气候、季节、降水等。
2.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A.雄性个体数量减少,使雌虫失去生殖能力B.成虫大量迁出,使幼虫个体数量减少C.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D.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数量立刻减少C【解析】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性信息素的传递来实现的。
所谓性信息素是指雌虫分泌到体外以引诱雄虫前去交配的微量化学物质。
根据这一原理,利用高新技术,人工合成信息素即性引诱剂,制成对同种异性个体有较大吸引力的诱芯,结合诱捕器(水盆式、粘胶式)配套使用。
在田间释放后,形成“假姑娘”(性引诱剂)引来“真小伙”(田间的雄虫),从而使得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大幅度降低产卵量和孵化率(出生率),达到防治害虫目的。
3.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曲线近似于S型增长曲线B.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上下波动C.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D.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固定不变D【解析】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型曲线。
在一定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4.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D.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形增长C【解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 A、B两种微藻对磷元素需求较高,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和B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在不同浓度的磷元素下的生长速率曲线。
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为X的环境中,若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那么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可能是【知能定位】本题以磷元素对微藻的生长影响为话题,以曲线的形式,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关键】通过审图,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并在特定条件下,如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准确预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答案解析】D 由甲图可知,微藻A对较低浓度的磷元素环境比微藻B强;由图B知,微藻A在磷元素浓度较高时的生长速率较快。
【易错点击】审题、审图不细致,未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
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知能定位】本题通过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考查“S”型和“J”型增长曲线的条件及其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
【解题关键】准确把握种间关系、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准确获取图文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答案解析】C 由图可知:a种群的数量达到K时,b的数量为0,与捕食关系相悖;若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后期a种群的竞争加强是导致b种群灭亡的原因;a种群为“S”型增长,其种群数量会受到自身增长而导致的食物、空间等因素的影响;b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在有限条件下进行的,不是“J”型增长。
【易错点击】不能准确获取图文信息及其对能力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的理解不够是导致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
3.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图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图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C.若此图表示酵母菌生长曲线,则次级代谢产物在ab时期大量积累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知能定位】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意义。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 种群 练习
种群数量 K第四章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一、单选题:1.下面是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 ③计数 ④计算种群密度 ⑤丈量A.①→②→③→④B.①→⑤→④C.①→④D.①→③→②→④2.有关样方选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数目一定为10个B.一般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的大小一般为1 m 2C.样方的大小和数目是固定的D.对乔木的调查取样与双子叶植物的调查取样完全相同3.某生物学家在测定100平方千米的野兔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50只做上标记,然后放回到草原中,停留一段时间以后,又捕获60只,其中含标记的5只,则该草原内野兔的种群密度为( )A.500只/平方千米B.600只/平方千米C.6只/平方千米D.6只/平方千米4、 生态学家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出种群的存活曲线。
某野生鱼类和人类的存活曲线分别属于( )A.Ⅰ和ⅡB.Ⅱ和ⅢC.Ⅰ和ⅢD.Ⅲ和Ⅰ5.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某些藻类爆发式的生长过程中,其数量变动属于种群的什么增长( )A .“J ”型增长B .“S ”型增长C .“Z ”型增长D .直线型增长6.人口学家统计预测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为:墨西哥20—40年、美国40—80年,而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这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 .种群数量和密度B .种群年龄的结构C .种群性别比例D .出生率和死亡率7.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 )A .a 种群与b 种群为捕食关系,a 种群依赖于b 种群B .a 种群与b 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 .a 为S 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 .b 为J 型增长,始终受到a 种群的制约8.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 .衰退型和增长型三者B .增长型和衰退型 C .稳定型和衰退型 D .稳定型和增长型9.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主要是达到( )A .改变昆虫性别比例B .降低昆虫的出生率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10.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试学习资料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试学习资料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B.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C.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D.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解析:选D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大,种群数量将增加,反之则减少;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会降低出生率,使种群密度降低;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只能引起种群密度变化,而不能引起K值的变化,K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
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D.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解析:选D 有的生物没有雌雄性别之分(如玉米),所以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解析:选D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均匀分布;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基础达标】1.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答案】D【解析】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应是处于稳定阶段;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接近K值,但不能大于K值。
2.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30203(140时科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答案】B【解析】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标准的“J”型;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此时种群增长率为0;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3.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血A r=irJlHl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B由题可知,0〜X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到t1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X〜t2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减小,到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K值,故A错误、B正确、D错误;由于在t i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因此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N,C错误。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1.下列与种群数量模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量增长曲线比数学公式更能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B.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C.“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N t=N0λt中,λ可以看成自变量D.构建相应的模型后需通过实验或观察等进行检验或修正2.(2020湖北四校高二上联考)某同学在“研究大肠杆菌数量变化”时,提出的数学模型是N 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细菌繁殖代数),他建立的这个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是()A.细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数目B.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理想条件下,细菌种群数量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C.细菌没有细胞核,结构简单,分裂速度快D.细菌微小,需要的营养物质少,繁殖速度快题组二分析种群的“S”形增长3.(2020北京101中学高二上期末)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随温度不同而改变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4.(2020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改编)关于如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ac段种群增长率不断升高、ce段种群增长率不断降低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可使e点上移,以此达到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目的D.图中c点增长速率最大,不同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一定不同5.(2020山东济宁高二上期末)如图1、2、3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培养结果的不同表现形式,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图1图2图3A.图1、2、3都可以表示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题组三辨析种群的“J”形和“S”形增长6.(2020辽宁盘锦辽河油田二中高二上期末改编)如图为“J”形和“S”形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呈“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B.种群呈“S”形增长的原因是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有限等C.“J”形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形曲线7.(2020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月考)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重庆高三月考)研究人员为了探究某种酵母菌种群数量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变化,设置了Ⅰ、Ⅱ、Ⅲ三组实验,测得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J”形表示在理想状态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实验目的可知,每组接种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应该相同B.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即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D.图中a点以后,Ⅱ、Ⅲ组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缺乏食物、种间竞争2.(2024·韶关高三上学期期中)λ表示某一年的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的种群数量的倍数。
某研究小组绘制了种群甲、乙一段时间内的λ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甲呈“S”形增长,K值为1.8B.种群乙在0~t1期间呈“J”形增长C.t3时种群甲的种群数量大于种群乙D.种群乙在t1~t4期间种群数量持续减少3.(2024·泉州高三质量检测)某湖泊中生活着鲈鱼和短吻鳄等,短吻鳄会捕食鲈鱼。
当地渔民为提高鲈鱼产量而大量捕杀短吻鳄。
在短吻鳄被捕杀至几乎绝迹后,鲈鱼种群数量却下降了。
下列解释最不合理的是()A.气候变化造成鲈鱼的食物短缺B.短吻鳄捕食的另一种猎物以鲈鱼为食C.捕杀短吻鳄前鲈鱼的种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D.当地渔民捕捞鲈鱼所使用的渔网网眼偏小4.(2024·柳州高三检测)在自然界,种群数量的增长既是有规律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B.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接近于0C.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不变D.将一种生物引入一个新环境中,在一定时期内,这个生物种群会出现类似“J”形增长5.(2024·保山高三开学考)图1表示甲、乙、丙三个不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三个种群的实际个体数量,图2表示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
种群数量的变化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 值 在环境条件不受 破坏的情况下, 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 群最大数量称为 称为环境 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 容纳量。 容纳量。
研究K值有何现实意义呢? 研究K值有何现实意义呢?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种群— 种群— 增长 停止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K/2值时 值时, 种群— 种群— 增长 最快 种群数量 小于K/2值时 小于K/2值时 种群— 种群— 增长 逐渐加快 种群数量 大于K/2值时 大于K/2值时 种群— 种群— 增长 逐渐减慢
216 2
2n
4、对细菌种群数量增长而言,在 对细菌种群数量增长而言, 什么情况下公式2 成立? 什么情况下公式2n成立? 营养和生存空间不限的情况下
5、这个公式提示了细菌种群数量增长有什么 规律? 规律? 呈指数值增长 6、在所学过的生物学内容中,还有哪些生物 在所学过的生物学内容中, 学问题可以用数学形式来表示? 学问题可以用数学形式来表示?
A=K/2
从环境容纳量(K值)的角度思考: 从环境容纳量( 的角度思考: (1)对濒危动物如大熊猫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对濒危动物如大熊猫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提高环境容纳量: 提高环境容纳量: 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 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 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
(2)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 控制,应采取什么措施? 控制,应采取什么措施?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2)以表格中得到的数据,以时间为横轴,以数 )以表格中得到的数据,以时间为横轴, 量为纵轴,画出细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 量为纵轴,画出细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
该细菌种群增长曲线
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练习)(原卷版)
1.1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练习)一.选择题(共19小题)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和空间特征B.仅靠种群密度就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可用样方法调查同一块地中不同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D.同种生物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一定是相同的2.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检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对上述资料分析不正确的是()A.对该东北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定是标记重捕法B.东北豹在人为保护的措施下,种群数量仍不能迅速增长,其繁殖能力差是重要原因之一C.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提高东北豹的迁入率可以提高其种群数量D.监测大型动物种群数量变化也可以用采集动物粪便检测其DNA分子作为依据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等都是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黑光灯诱捕法利用的原理是很多昆虫具有避光性的特点B.若调查培养液中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可以使用取样器取样法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和蝗虫成虫的密度都可以用样方法D.若调查的动物在第一次标记后变聪明则会造成统计的结果偏大4.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60只鸟,其中黄鹂12只,做标记后均放回自然界,第二年又捕获了5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2只,没有标记的黄鹂10只,则此地区黄鹂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A.30B.42C.60D.725.(2022•天津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没有影响D.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6.(2021•五模拟)下列有关种群的数量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任何种群都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C.应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保持正常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一定不发生改变7.(2020秋•秦安县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是一个准确值8.(2021秋•南安市月考)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①①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调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防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过度严重的重要决策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捕捞后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①所示类型C.农业生产上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该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变为图中①所示类型D.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①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9.某研究小组对一个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进行调查,获得该湖泊中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数据并整理如表所示。
高中生物习题与解析-专练72-种群数量的变化
专练72种群数量的变化1.以下关于“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J”型曲线只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的适宜环境后B.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无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C.环境阻力主要有种内斗争的加剧、种间关系的影响以及无机环境的影响D.“S”型曲线和“J”型曲线一样,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叙述错误的是()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J”型增长曲线中λ大于1D.增长速率是固定的3.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是()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K值5.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6.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内的各种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7.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数量特征之间及其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在丁的模型中处于图形底部的是幼年个体数C.丙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调查种群密度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8.[2022·河北衡水中学质检]种群的数量变动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2020秋高中生物3课堂演练:第4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含解析1.模型建构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常用方法,下列各项中,属于建构数学模型的是()A.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B.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C.建立血糖调节模型D.建构种群增长模型解析:制作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故A、B错误。
血糖调节模型是通过动态的物理模型构建概念模型,故C错误。
种群增长模型是数学模型,故选D。
答案:D2.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呈现“J”型曲线的种群中无种群密度的改变B.“S”型曲线的增长率最终变为0时,种群达到其环境容纳量C.如果种群数量的年增长率为0,则种群中无繁殖现象D.种群增长曲线同数学方程式一样,能精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解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都直观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但不能精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J"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一直在增加;“S"型曲线有环境容纳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增长率为0,但此时仍有出生和死亡,只是二者达到相对平衡。
答案:B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解析: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时,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答案:C4.向某天然牧场引入良种肉牛100头,任其自然放养,自然繁殖.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N/2C.捕杀肉牛的最佳时期为t1时D.在t1~t2时,该肉牛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解析: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t2时种群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即K值,所以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N/2;捕杀肉牛的最佳时期为t2;在t1~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数量仍然上升.答案:B5.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该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后应控制剩余量在b点处B.若图表示蝗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C.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则e点之后的增长速率为0D.达到K值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解析:为保护鱼类资源、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c点,即K/2时,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A错误;蝗灾防治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速率较低时进行,所以应在b点之前进行,B错误;e点为K 值,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因此增长速率为0,C正确;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错误。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的数量特征》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种群的数量特征》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4·武汉高三考前冲刺)如图表示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b、c、d可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性别比例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短期内不一定保持稳定C.性别比例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2.(2024·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如图表示某自然保护区中,五种植物种群内部各级胸径个体所占的比例。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数据可通过样方法获取,操作中要随机取样B.各胸径径级个体的比例可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C.径级较低群体中金钱槭占据竞争优势,数量较多D.白辛树种群将走向衰退,应给予重点保护3.图a是某保护区海边潮间带不同龄级的红海榄个体数量,图b是红海榄不同龄级的生存率和死亡率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a表明应重点加强对Ⅰ、Ⅱ龄级个体的保护C.a、b表明该种群的密度将越来越大D.a、b表明该种群的Ⅵ龄级的数量将越来越多4.(2022·海南,8)某学者提出,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动态平衡。
图中曲线表示面积大小不同和距离大陆远近不同的岛屿上物种的迁入率和灭亡率,S1、S2、S3和S4表示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平衡物种数,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越多B.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预测的物种数越多C.物种数相同情况下,近而大的岛,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D.物种数相同情况下,小岛上的物种灭亡率高于大岛5.(2024·徐州高三检测)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物种丰富度B.粪便DNA 标记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逐个计数法D.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果会偏小6.(2024·武汉高三月考)“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同步检测)(附答案)—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2
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东方田鼠种群迁入新环境后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最接近K值的点为()A.A点B.B点C.C点D.D点2.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受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B.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波动、下降等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呈“S”形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只有生物因素3.蝼蛄主要以农作物的根为食,对农作物危害很大。
科研人员连续三年调查了某农田中蝼蛄数量的变化情况,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年的5~7月,蝼蛄都呈“J”形增长B.总体来看,这三年每年年底蝼蛄的数量都很少,因此不必进行防治C.从三年的统计结果来看,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约为10只D.每年10~11月份引起蝼蛄种群数量骤减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天敌数量的增加4.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因子的变化必然影响着生态系统各种群数量的变化。
下图表示环境变化前某生物群落中a、b、c、d 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和数量比例,若环境因子由A(以表示)转变为B(以表示)后,4个种群的数量比例最可能是()环境变化前种群数量比例5.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占有的领域越大,越有利于其种群数量增长B.病原体和寄生生物抑制宿主种群数量增长的作用与种群密度无关C.食物不足导致种内竞争加剧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捕食能把种群密度压制在一个较高的水平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1天统计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种群密度7.人们通过减少食物来源、饲养家猫、硬化地面等手段对家鼠进行控制,这些手段能够控制鼠害的原理是()A.通过减少生物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以及增加天敌降低家鼠的环境容纳量B.家鼠的环境容纳量完全是由食物来源量决定的C.家鼠种群内部存在“计划生育”现象,自动控制种群数量D.一定空间内的环境容纳量是固定不变的8.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形,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D.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数量不再变化9.2020年初在东非爆发的蝗灾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其中沙漠蝗虫因食量大、繁殖力强,危害极大。
生物练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练2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3·山东临沂高三期末)科研人员取10个相同的装有100 mL培养液的锥形瓶,每瓶中加入5片浮萍,其中5瓶每7天统计瓶中的浮萍数量,作为未更换培养液组;另外5瓶每7天统计数目后更换一次培养液。
所有培养瓶均在有人工光源的摇床内培养,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每周更换培养液组的浮萍种群呈“J”形增长B.未更换培养液组在第21天左右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主要为浮萍生长繁殖提供糖类等有机物D.对未更换培养液组静置培养得到的K值与摇床培养的K值相同2.2020年6月5日,中华穿山甲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
下列关于某地中华穿山甲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中资源的分布不能影响穿山甲种群空间特征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穿山甲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连续多年跟踪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可得出自然增长率D.若建立自然保护区,则穿山甲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将呈现“J”形3.(2023·河北石家庄高三模拟)科学家研究了某种群数量与种群瞬时增长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种群瞬时增长量大于0时,种群数量将上升B.该种群数量为40万时,种群瞬时增长量最大C.该种群数量大于80万后呈现下降趋势D.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竞争最剧烈4.(2023·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微囊蓝细菌(微囊藻)和颤蓝细菌是引起湖泊发生水华的主要蓝细菌,为了治理水华,科研人员在培养瓶中培养两种藻类以研究其种间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湖水中微囊蓝细菌和颤蓝细菌种群密度的方法通常是样方法B.曲线①表明,在0~13天内,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C.曲线②的K值小于①,原因是两种蓝细菌竞争有限资源和空间D.单独培养微囊蓝细菌时,随着其密度的增加,环境容纳量会发生改变5.(2023·湖南张家界高三模拟)下列有关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影响人口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B.使用杀虫剂使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S”形增长的种群,在增长过程中受密度制约因素影响逐渐变小D.“J”形增长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种群增长模型6.科学家研究某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
种群数量的变化2
种群数量的变化2一.选择题(共38小题)1.(2016•廊坊校级模拟)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D.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单位空间内迁移的种群数量不宜过大2.(2017•云南一模)以下措施中,能有效控制实验误差的是()A.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先开展预实验B.调査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在多个患者家系中调查C.调查某种植物种群密度时,随机选取多个样方计数并求平均值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连续七天,每天在不同培养时间抽样检测3.(2017秋•黔南州期末)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五点取样法,调查长条形绿化带中某种丛生单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B.将盖玻片放置于计数室上,吸取酵母菌培养液,滴加在盖玻片边缘渗入计数室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法进行调查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被捕过的动物难以再次捕捉,则导致统计值偏低4.(2017秋•新罗区校级期中)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O~a年,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5.(2016春•辽宁期中)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种群密度B.种群数量常呈“S”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C.种群数量在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稳定不变D.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主要呈均匀分布6.(2018•宝山区二模)蒲公英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过程是()①随机选取若干样方②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目③确定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为调查对象④计算种群密度⑤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A.①②③⑤④B.①③②④⑤C.③①②⑤④D.①④②③⑤7.(2018•陕西二模)图甲、图乙、图丙是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绘制的图象,其中λ=当年种群数量/年前种群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基础达标】1.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答案】D【解析】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应是处于稳定阶段;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接近K值,但不能大于K值。
2.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答案】B【解析】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标准的“J”型;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此时种群增长率为0;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3.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B由题可知,0~t1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到t1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t1~t2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减小,到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K值,故A错误、B正确、D错误;由于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因此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N,C错误。
4.温州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B.第5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等于第7年的种群数量C.第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答案】D【解析】由于λ代表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所以在第3年之前种群数量呈增长状态,第3年的λ=1,此时乌鸦的增长率为0,第3~9年间λ<1,所以其种群数量不断降低,到第9年以后λ恢复为1,种群数量不再降低,所以第3年时种群数量最大。
第5年的种群数量多于第7年的种群数量。
λ最大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开始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结合选项可知D项正确。
5.如图所示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关于各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表述,错误的是()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C.第3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接近K值D.第4阶段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答案】C种群数量在呈“S”型曲线增长的过程中,第1阶段种群增长速率较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故A正确;在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快后慢,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B正确;第3阶段种群数量超过了K值,种群数量先上升后下降,故C错误;第4阶段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故D正确。
【能力提升】1.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答案】C【解析】A项中,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最有效;B项中,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实行计划生育,即降低人口出生率来减少净补充量,不能靠增加死亡率来减少净补充量;C项中,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项中,K时种群密度最大,若进行捕捞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2.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K/2值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答案】C【解析】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A错误;绵羊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错误。
3.如图是某种生物迁入某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此可以判断()A.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B.B点时种群数量最大C.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D.B点对应的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答案】C 从图中曲线不难看出,种群增长速率≥0,说明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由曲线信息可知,D点时种群数量最大。
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
B点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为增长型。
4.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时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使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
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C.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D.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答案】B由图可知,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由K1增加到K2,说明环境条件变得相对更适宜、更有利于该种群生物生活。
A项,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有利于该种群数量增加;B项,由于K1是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不会影响K1的变化;C项,气候条件发生变化,可能更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D项,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获得的能量增加,使该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增加。
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图中12月份没有未成熟个体,而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表明在6个月内可能没有新的个体出生,所以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对。
天敌的迁入,主要捕食到该种群中“老、弱、病”的个体,会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B对。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月份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会有变化,表明种群的年龄组成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对。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造成性别比例失调,从而会对种群的密度造成影响,D错。
【终极闯关】1.(2015广东卷)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 000个【答案】D【解析】种群数量在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种群刚迁入新环境中需适应一段时间,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酵母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J”型增长曲线,B项错误;应采用血球计数板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项错误;在10 mL培养体系中培养到50 h后,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K=120 000个, D项正确。
2.(2015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中学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答案】D【解析】A项正确: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项正确:当达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值,即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的增长率为零;C项正确:当种群自身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影响种群的增长;D项错误:在种群的“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降低。
3.(2015福建省高三高考模拟)如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时对某鱼塘中草鱼捕获量的影响。
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捕捞后,草鱼的剩余量为K/2时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B.降低捕捞强度,有利于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相同捕捞强度、不同网目对草鱼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的影响不同D.不同捕捞强度、相同网目捕鱼对草鱼的年龄组成的影响不同【答案】C【解析】捕捞后,草鱼的剩余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保持捕捞强度45%会导致草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小,甚至消失,保持捕捞强度33%使得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则降低捕捞强度,有利于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据图分析,相同捕捞强度、不同网目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相同,说明对草鱼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的影响相同;据图分析,160mm的网孔,捕捞强度45%会导致草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小,甚至消失,捕捞强度33%使得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说明不同捕捞强度、相同网目捕鱼对草鱼的年龄组成影响不同。
4.(2015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模拟)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
结合下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答案】A【解析】e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增长速率为0,A正确;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是K/2处,即c点,B错误;防治虫害应在蝗虫出现时,应在c点之前,C错误;环境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D错误。
5.(2015浙江卷)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
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M(要求与说明:实验仅设一组;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作具体要求;实验条件适宜)请回答:(1)实验思路:①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3)测定总酶浓度时,应对细胞做______处理。
【答案】(1)①取细菌M,稀释后,分别等量接种于若干个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取其中的培养瓶,分别测定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并记录。
③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②。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如图:(3)破碎【解析】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进行实验设计,保证等量接种,每个瓶中含有等量的培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