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设计

地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1(人教版)第一章教学设计第一章行星地球分析各节的知识联系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课标: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中的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同时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材设计了较多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出结论。

教材在介绍天体的具体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采取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其中的四种天体,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对于天体系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材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讲述,并让学生填写层次的框图来巩固。

为了说明地球的普通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引导学生应用数据分析探究,把地球与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普通的行星。

而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分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本节课后活动的目的是以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作为一个参照,培养学生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但要有理论根据。

教学目标: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2.初步学会分析地理资料的方法;3.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激发探索宇宙的寻找地外文明的兴趣和决心。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册教案-人教版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学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册教案-人教版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全册教案学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全册教案目录第1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2)第1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6)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9)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案 (12)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案 (16)第1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19)第2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22)第2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28)第2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36)第2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44)第3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51)第3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57)第3章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 (62)第4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67)第4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教案 (75)第4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81)第5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87)第5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92)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优秀教案地理(人教必修1)1.2学案设计

优秀教案地理(人教必修1)1.2学案设计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收集和分析有关太阳活动的资料,掌握太阳活动的特点。

3.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等的影响。

4.运用辩证的思想看待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辩证的宇宙观、世界观。

课前预习1.阅读教材P8图1.7“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总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

2.结合教材P10图1.10“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图1.11“太阳黑子”、图1.12“太阳耀斑”,说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主要的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出现的区域。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课堂探究一、为地球提供能量[难点突破]下面是“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千卡/(厘米2·年)(1卡=4.186焦耳)(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是和,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原因是。

(2)A地太阳辐射量大于B地的原因主要是。

[规律方法总结]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合作探究1]结合“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高原为何成为我国太阳辐射的最丰富地区(高值中心)?(2)四川盆地为何成为我国太阳辐射的最贫乏地区(低值中心)?[沙场点兵]结合教材P9“活动”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有什么规律?(2)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3)问题(1)和(2)的结论有没有相关性?(4)描述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

【人教版(2023)】高一地理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附课后习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地理和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

2.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基本知识。

3.掌握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

2.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三、教学难点1.地球构造和地壳演化的相关知识理解。

2.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1.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点和组成1.2 地球表层的变化•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和表现•大地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2. 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2.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地理学的定义和定位•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2 地理学的实地考察技能•地理学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和目的•实地考察的准备和进行过程•实地考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的基本知识,介绍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

2.探究法:通过观察实地考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讨论法: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有关地理学的知识和经验。

六、教学步骤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演化1.1 地球的内部结构1.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的圈层结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2.分组讨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点和组成,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1.2 地球表层的变化1.通过案例分析和视频介绍地壳运动的类型和特点。

2.分组讨论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和表现,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表层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提供一些图片和实地考察数据,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大地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2. 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2.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讲解地理学的定义和定位,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人教版(2019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

人教版(2019年)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全套教案

目录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1)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6)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10)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18)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行星地球(附答案) (25)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二):行星地球(附答案) (41)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各种天体彩色图片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1.先提供感性的事实材料,后分析、比较、归纳理性结论、观点,再用结论、观点去组织、驾驭、解释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即遵循“由‘地’导‘理’,又由‘理’解‘地’”的教学原则。

2.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在问题探究、问题研讨活动中进行。

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2.天体系统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同向性2.共面性3.近圆性三、地球的特殊性1.外部条件2.自身条件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Ⅰ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即高中地理的开篇章节。

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图表信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分析、探讨、认识宇宙中的地球。

本节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老师的引导启发,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地球。

老师的鼓励帮助,使学生从多角度展示自己的见解。

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并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更使学生“异想天开”,勤于思考、富有创意。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4节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4节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行为条件是“运用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天体的图片、阅读图文等资料掌握相关知识;行为动词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地球存在于怎样的宇宙环境中。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2019年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是高中地理的开篇。

教材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表格等资料,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很大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通过自学窗介绍了人类探测宇宙的内容,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月相等。

既兼顾了知识的完整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三、学情分析作为高一年级学生,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础,对地球的运动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对地球宇宙环境没有系统的认识,并未形成完备的地理素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加以引导,通过软件操作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上好高中地理的第一堂课,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教学难点: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六、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操作、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述法、比较法教学手段:Stellarium、Celestia、教材、图片、投影、黑板七、教学过程【展示】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和一位朋友一起,看一段视频(播放Celestia导航视频中地球部分)【提问】现在,我请几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总结】好,同学们回答得都很棒。

我们知道,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范围也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两个朋友来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究竟是怎样的。

【板书】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提问】同学们阅读课本P2文字,回答这些天体分别属于什么类型?【总结】教师总结天体的类型,帮助学生了解各自的定义。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一、课标解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辐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反应。

2.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维持着温度,是促进、和的主要动力。

(3)被古代生物固定后积累形成了。

(4)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所用的主要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外到里分为、和。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类型黑子耀斑位置层层周期大约年大约年3.太阳活动地球的影响:(1)引起电磁层扰动,使受到影响。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3)产生美丽的。

(4)地球上许多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三、典题解析1.今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发生在太阳色球层上B.前一次太阳活动的极大年到再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C.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D.太阳日冕层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高速运动,形成了“太阳风”答案:B解析:从整体看,太阳处于稳定状态,但从局部看,太阳大气中经常发生着活动,叫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在太阳大气各层中的表现形式不同,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

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太阳活动最多的年份叫太阳活动极大年,前一次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再次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为11年。

2.2001年4月5日,太阳出现特大太阳耀斑爆发()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D.对人造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解析:耀斑爆发时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几分钟短暂的时间内,它能发出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射出,干扰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和卫星的正常运行,一般发生在耀斑大爆发两三天内。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一章教案标题:地理学科导论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

2. 掌握地球基本形态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 理解地球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地球基本形态的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 地球基本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的理解。

2.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深入思考。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

2. 知识点讲解的PPT。

3. 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们介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知识点讲解(25分钟)使用PPT讲解地球基本形态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地壳、地球的大气、地球的水等知识点。

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时,可以穿插相关的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Step 3:思维拓展(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的地理环境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展示。

Step 4:小组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有关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案例,然后互相交换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最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案例并分享结果。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预告。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提出问题和意见。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阅读相关教材,拓宽对地理学科的了解;2. 给学生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拓展阅读相关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案例,帮助学生深化对地理学科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掌握地球基本形态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地球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和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

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师精讲]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生:(可能的答案)月球、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北极星、流星、彗星……师:很好,不少同学都能认识很多的天体。

宇宙中的天体还有很多,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放映录像:有关宇宙的片段,对各类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师:录像中都有哪些天体呢?生:(多人分别回答)闪烁的恒星、云雾状的星云、不断移动的行星、拖着长尾的彗星、一闪即逝的流星、绕行星转的卫星……师: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天体,像人造卫星、神舟飞船、各种探测器等则是人造天体。

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

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

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篇一:高中地理必修1全套教案】必修一第一单元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航天器发射路径◆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氢分子结构图 [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人类的音乐(包括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说明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媒体展示: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设计思想】以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教材的基础、能力、心理。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教材分析】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两部分内容:一是太阳辐射与地球。

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范围、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是太阳活动与地球。

着重介绍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

2.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2.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观察以及课前室外的观测,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太阳的外部结构和能量来源。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课时安排】 1课时【教具设计】多媒体资料库(电脑动画、录像如太阳能量来源录象、文字资料、图片如太阳黑子、耀斑、日珥、极光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有一则神话叫“后羿射日”:相传后羿生来就有射箭的天才,长大后更是臂力惊人,箭法超群。

原先天空中有10个太阳,强烈的阳光烤焦了大地,庄稼枯死了,甚至连石头都快要熔化了,海水如同开水一样沸腾起来。

人们在灼热的阳光下几乎喘不过气来,凶狠的毒蛇野兽乘机出来残害人类。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及分析】本节选自中图版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二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通过地球上的一些表象,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是本节的基本教学思路。

本节也是高中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它是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知识点的延续,是对地球宇宙环境的进一步补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很大益处;同时它与第一节又不同,加入了大量的地理图表,需要学生去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它也为以后大气、水的运动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第一部分内容要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和能量来源,掌握太阳辐射波长的分析方法,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第二部分内容要了解太阳的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的概念,掌握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周期,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地理图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事物之间的相关性,树立探索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两个影响是教学重点,可通过预习的方式由学生课前收集、整理资料,课堂上讨论完成。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几个影响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教材中涉及许多深奥的理论知识和学生很少接触的领域,高一学生这些知识很欠缺,完全理解难度大,可通过以下方法来化解:一是在教学中多用比喻的方式说明问题,淡化原理的探讨,二是配合多媒体课件辅助,以形象生动的事例来化解教学难点,三是精心设计学案,步步引导,层层深入。

【教学方法】本节课第一部分主要采用问题式探究法、讲授法,第二部分主要采用课堂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1940年,德军司令部有一个叫布鲁克的电报务员,他在二战中执行任务时,通讯突然中断,信息不通,贻误了战机,导致战斗失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生存的地球。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2.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 4H→He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4.太阳能的优点:储量大、无污染、可再生[活动]P9:强调坐标曲线图的读图方法与过程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2.太阳的大气结构与活动类型:(1)光球层:5000千米厚、温度6000K,亮度最大、黑子(平均周期11年、太阳活动标志)(2)色球层:厚度加大,温度升高,亮度变小,呈玫瑰色的大气、耀斑(周期与黑子相同,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标志)(3)日冕层:厚度最大,温度最高,亮度最小,太阳风[活动]P11:强化坐标曲线图的读图过程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干扰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产生极光(两极地区的夜晚)(4)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地震、水旱灾害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必修一(教案1)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 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 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约200亿光年(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3)天体系统的形成及层次①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之中。

天体之间由于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 ②层次:总星系⎩⎪⎪⎨⎪⎪⎧A :银河系⎩⎪⎨⎪⎧B :太阳系⎩⎪⎨⎪⎧C :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1)组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行星、彗星和其他小天体等。

(2)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A→H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大行星。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②巨行星:木星、土星(5)分类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④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地球是银河系中普通的成员。

而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因此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所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其他条件:(1)充足的水分;(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四.运用拓展1.天体的类型和分类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体积、质量木星最大。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doc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doc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doc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doc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doc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doc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doc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doc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 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
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生存的 地球。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只有二十二亿分 之一到达地球) 2.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 4H→He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 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 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 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 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4.太阳能的优点:储量大、无污染、可再生 [活动]P9:强调坐标曲线图的读图方法与过程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2.太阳的大气结构与活动类型:
(1)光球层:5000千米厚、温度6000K,亮度最大、黑子(平均周期11 年、太阳活动标志) (2)色球层:厚度加大,温度升高,亮度变小,呈玫瑰色的大气、耀 斑(周期与黑子相同,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 标志) (3)日冕层:厚度最大,温度最高,亮度最小,太阳风 [活动]P11:强化坐标曲线图的读图过程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干扰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产生极光(两极地区的夜晚) (4)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