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课件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学
10.2.1.2
胺类的分解
腐败中生成的胺类通过细菌氨氧化酶被分解最后生成 最后生成氨二氧化碳和水 RCH2NH2+O2+H2 RCHO+H2O2 +NH3
H2O2过氢氧化酶分解生成水
RCHO 醛经过酸的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
10.2.1.3 硫醇的生成
10.2.2
脂肪的分解
馋? 不? ? 馋
?
脂肪的变质主要是由化学因素微 生物共同作用所引起的,脂肪发生 变质的特征是产生酸和刺激性“哈 喇”气味。人们把一般脂肪发生的 变质称为酸败。
脱羧反应: 氨基酸脱羧基生成胺类,有些微生 物脱氨脱羧能同时进行,通过加水 分解、氧化还原等方式生成乙醇、 脂肪酸、碳氢化合物。
CH2NH2COOH
CH3NH2
(甲胺 )
+ CO2
CH2NH2(CH2)2CHNH2COOH CH2NH2(CH2)3 CH2NH2 (腐胺)+CO2 CH2NH2COOH+O2 +NH3+CO2 CH2NH2COOH+H2 CH3COOH(乙酸) CH4(甲烷) +NH3+C02
脂肪水解
脂肪的酸败也包括脂肪的加水分解作用,产生 游离脂肪酸,甘油及其不完全分解产物如甘油 一酯甘油二酯。 脂肪酸可进行断链而形成具有不愉快味道的酮 类或酮酸;不饱和脂肪酸的不饱和键可形成氧 化物;脂肪酸脂肪酸也可在氧化分解成具有臭 味的酮类和醛类;就所谓的“哈喇”味这就是 食用脂肪和含脂肪丰富的食品发生酸败后感官 性状改变的原因。
氨+胺+硫化氢等
注意哦
食品中的蛋白质 分解后产生的胺类是含 氮碱性化合物具有挥发 性特异的臭味
食品微生物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微生物标准(国标、 行标及企标),为判定食品的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标准主要包括有细菌总数、大肠菌 群和致病菌等。
美容神针(微雕整形美容 )
徐若萱 仅2007年美国就有700万人次接受肉毒素治疗
Madonna
Kim Cattrall
美容神针
在此次FDA审批中,Dysport通过了专门的REMS安全性评估 (Risk Evaluation and Mitigation Strategy)。 (2010.4.30)
是研究微生物与食品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二.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
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营养 代谢、 生长繁殖、生态、遗传变异等)
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
细菌:食醋、味精等调味品,酸乳、干酪、酸性奶油 等发酵乳制品;
New third edition of this well-known volume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recent adviology.
Major revisions have been made to chapters addressing foodborne pathogens and new chapters covering Enterobacter sakazakii, prions,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source tracking, nuts and cereals, and biodefense have all been added in this book.
食品微生物学 Food Microbiology
美容神针(微雕整形美容 )
徐若萱 仅2007年美国就有700万人次接受肉毒素治疗
Madonna
Kim Cattrall
美容神针
在此次FDA审批中,Dysport通过了专门的REMS安全性评估 (Risk Evaluation and Mitigation Strategy)。 (2010.4.30)
是研究微生物与食品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二.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
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营养 代谢、 生长繁殖、生态、遗传变异等)
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
细菌:食醋、味精等调味品,酸乳、干酪、酸性奶油 等发酵乳制品;
New third edition of this well-known volume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recent adviology.
Major revisions have been made to chapters addressing foodborne pathogens and new chapters covering Enterobacter sakazakii, prions,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source tracking, nuts and cereals, and biodefense have all been added in this book.
食品微生物学 Food Microbiology
食品微生物学绪论ppt
生产的蛋白质/ 24h(kg)
食用公牛
草料
5 ×10 -1
大豆 酵母菌
N2、CO2 和 H2O 质量较次的糖液和氨水
5 ×10 1 5 ×10 4
产朊假丝酵母合成蛋白质的能力 比大豆强100倍 比食用公牛强10万倍
(三)生长旺,繁殖快 微生物以惊人的速度
大肠杆菌一个细胞重约10 –12 克, 平均20分钟繁殖一代
陶文沂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 姚汝华 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代食品发酵技术 王福源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教 学 参 考 杂 志
学习方法
勤阅读,学会检索,开拓视野(网络、期刊); 多思考,丰富思维方式;培养专业兴趣; 多动手,培养实验能力。
(1) (2) (3)
个体小、结构简单、且多是单细胞,繁殖快、数量多, 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等特点,使微生物易发生变异。
易
变
突变率:10-5 – 10-10
异
青霉素:
50000单位/ ml
青霉素的生产: 20单位/ ml(1943)
数百万-千万单位/次
(一)体积小,面积大
测量单位:微米Biblioteka 纳米病毒细菌 细胞核 动物细胞
杆菌的平均长度和宽度:2μm和0.5μm
0.5×2.0 m
3000个杆菌首尾相连= 一粒大米的长度
10-100亿个细菌加起来重量 = 1毫克
病毒——﹤0.2 m 杆状细菌——0.5×2.0 m
} 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0.2~0.5 m
第十章 食物中毒与食品源病原微生物
教材
第二版
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
食食品品微微生生物物学学何国杨庆洁彬主主编编 中国农中业国农大业学大出学版出社版 微新生编物食学品教微程生周物德庆学主编张高文等治编教著育出中版国社轻工业出版社 现微代生食物品学微生(武物汉大学学、复刘旦慧大主学编)著合编中高国教轻出工版业社出版社 食工品业微微生生物物学生贺理稚与菲主遗编传中国育标种准出学版社
食品微生物学
1 2 3
免疫学技术 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检测抗 体或抗原判断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
分子生物学技术 基于核酸分子杂交、PCR扩增等原理,检测食品 中特定微生物的核酸序列,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 性。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生物活性物质与待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将 生物反应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检测,具有快速、准 确的特点。
生意识。 • 优化储存运输条件:合理控制储存和运输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 案例分析:某食品加工厂因原料污染导致产品微生物超标,经过调查发现是原料采购环节出现问题。该厂立即
采取措施,加强原料采购管理,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和审核,确保原料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对加工设备和 场所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最终成功解决了微生物污染问题。
研究意义
食品微生物学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开发新型食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预测食品的保质期和安全性;通过了解微生 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可以优化食品加工和保藏条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通过研究微生
物与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可以开发具有特定功能或风味的食品。
与其他领域关系
细菌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会导 致食品腐败变质,产生不良气 味和有毒物质。
真菌
食品中常见的真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
真菌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会导致食品 发霉变质,产生不良气味和有毒物质。
真菌是多细胞生物,具有菌丝体和孢 子等结构。
病毒和噬菌体
食品中也可能存在病 毒和噬菌体等微生物 。
噬菌体是一种侵袭细 菌的病毒,会导致细 菌裂解死亡。
与医学关系
食品微生物学与医学密切相关,因为食品中的某些微生物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或感染疾病。 医学领域的研究可以为食品微生物学提供有关微生物致病机制和人体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卫生微生物学课件:食品微生物
1.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经摄食 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有感染或 中毒性质的疾病。
2.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 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结核 食源性病毒性疾病-甲肝、疯牛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蛔虫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卫生学意义
三、食品微生物卫生学意义
(四)预防食品变败的措施 1.低温保藏:冷藏、冷冻 2.高温灭菌保藏:常压杀菌(巴氏消毒法)、
加压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微波杀菌、远 红外线加热杀菌和欧姆杀菌 3.非加热杀菌保藏:辐照杀菌、超声波杀菌、 高压放电杀菌 、高压杀菌 4.脱水防腐:Aw=? 5.提高渗透压防腐:盐藏和糖藏 6.防腐剂保藏:有机防腐剂和无机防腐剂
4.人与动植物: 5.生产工具与食品用具:设备灭菌不彻底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卫生学意义
二、食品微生物种类
(一)生产加工过程分类
1.生产型食品微生物:酵 母菌、乳酸杆菌等
2.食物变质微生物:霉菌 等
3.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沙 门氏菌、肉毒杆菌等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卫生学意义
第三节 各类食品中微生物
一、肉类微生物
(一)肉类变质的感观变化
1.发粘:微生物繁殖后形成的粘 液物质,可拉长成丝状,有较 强的臭味。
2.变色:肌红蛋百被氧化成绿色、 微生物产生的色素
少数细菌 酵母菌、霉菌
4.5
酸性食品:水果
腐败菌、病原菌
5.5
7
PH
非酸性食品:鱼肉、乳、蔬菜
第一节 食品生境特征
四、温度 1.嗜冷微生物:-5~30 ℃ 2.嗜温微生物:10~45 ℃ 3.嗜热微生物:25~95℃ 4.共同温距:25~30 ℃
2.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 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结核 食源性病毒性疾病-甲肝、疯牛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蛔虫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卫生学意义
三、食品微生物卫生学意义
(四)预防食品变败的措施 1.低温保藏:冷藏、冷冻 2.高温灭菌保藏:常压杀菌(巴氏消毒法)、
加压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微波杀菌、远 红外线加热杀菌和欧姆杀菌 3.非加热杀菌保藏:辐照杀菌、超声波杀菌、 高压放电杀菌 、高压杀菌 4.脱水防腐:Aw=? 5.提高渗透压防腐:盐藏和糖藏 6.防腐剂保藏:有机防腐剂和无机防腐剂
4.人与动植物: 5.生产工具与食品用具:设备灭菌不彻底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卫生学意义
二、食品微生物种类
(一)生产加工过程分类
1.生产型食品微生物:酵 母菌、乳酸杆菌等
2.食物变质微生物:霉菌 等
3.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沙 门氏菌、肉毒杆菌等
第二节 食品微生物种类、来源、分布和 卫生学意义
第三节 各类食品中微生物
一、肉类微生物
(一)肉类变质的感观变化
1.发粘:微生物繁殖后形成的粘 液物质,可拉长成丝状,有较 强的臭味。
2.变色:肌红蛋百被氧化成绿色、 微生物产生的色素
少数细菌 酵母菌、霉菌
4.5
酸性食品:水果
腐败菌、病原菌
5.5
7
PH
非酸性食品:鱼肉、乳、蔬菜
第一节 食品生境特征
四、温度 1.嗜冷微生物:-5~30 ℃ 2.嗜温微生物:10~45 ℃ 3.嗜热微生物:25~95℃ 4.共同温距:25~30 ℃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
配方:
硝酸钠 磷酸氢二钾 硫酸镁 水
3g 1g 0.5g 1000ml
氯化钾 硫酸亚铁 蔗糖
0.5g 0.01g 30g
一、 培养基
(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一、 培养基
(四)培养基的灭菌 ➢ 高压蒸汽灭菌 ➢ 间歇灭菌 ➢ 过滤除菌
二、实验室用具和材料的灭菌技术
(一)干热灭菌 1、焚烧法
适用范围:接种针 污染废弃物
P, S, K ,Mg等元素通常以无机盐的形 式添加
➢微量元素 通常不需单独添加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 5、 生长素
➢有些微生物生长必需的微量有 机物质
常见的生长素有:
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等
第三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自养型微生物
可以在纯无机环境下生长的一类微生物 ➢光能自养型 ➢化能自养型
2、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状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3、根据培养基的用途
普通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一、 培养基
(二)配制培养基的一般原则 1. 选用合适的营养物质 2. 确定各营养物的适当配比 3. 基质环境的调节 4. 营养原料的经济性
一、 培养基
(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酵母菌培养基: 麦芽汁培养基 豆芽汁培养基 马铃薯培养基
麦芽汁培养基配制方法:干麦芽粉加4 倍 重 量 的 水 , 55~60C 保 温 糖 化 3~4hr ,碘液检验无变色后煮沸过滤,适当稀 释调节pH至6.0,分装灭菌。
一、 培养基
(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霉菌培养基: 马铃薯培养基 察氏培养基
➢ 耗能,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 有渗透酶参与,运输特异性高 ➢ 运输速度快 (一) 主动运输 ➢ 不改变被运输物的结构 (二) 基团转位(group translocation) ➢ 改变被运输物的结构
硝酸钠 磷酸氢二钾 硫酸镁 水
3g 1g 0.5g 1000ml
氯化钾 硫酸亚铁 蔗糖
0.5g 0.01g 30g
一、 培养基
(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一、 培养基
(四)培养基的灭菌 ➢ 高压蒸汽灭菌 ➢ 间歇灭菌 ➢ 过滤除菌
二、实验室用具和材料的灭菌技术
(一)干热灭菌 1、焚烧法
适用范围:接种针 污染废弃物
P, S, K ,Mg等元素通常以无机盐的形 式添加
➢微量元素 通常不需单独添加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 5、 生长素
➢有些微生物生长必需的微量有 机物质
常见的生长素有:
氨基酸,维生素,核苷酸等
第三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自养型微生物
可以在纯无机环境下生长的一类微生物 ➢光能自养型 ➢化能自养型
2、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状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3、根据培养基的用途
普通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一、 培养基
(二)配制培养基的一般原则 1. 选用合适的营养物质 2. 确定各营养物的适当配比 3. 基质环境的调节 4. 营养原料的经济性
一、 培养基
(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酵母菌培养基: 麦芽汁培养基 豆芽汁培养基 马铃薯培养基
麦芽汁培养基配制方法:干麦芽粉加4 倍 重 量 的 水 , 55~60C 保 温 糖 化 3~4hr ,碘液检验无变色后煮沸过滤,适当稀 释调节pH至6.0,分装灭菌。
一、 培养基
(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霉菌培养基: 马铃薯培养基 察氏培养基
➢ 耗能,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 有渗透酶参与,运输特异性高 ➢ 运输速度快 (一) 主动运输 ➢ 不改变被运输物的结构 (二) 基团转位(group translocation) ➢ 改变被运输物的结构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
2021
17
二 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范围)
(1) 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
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 营养代谢、 生长繁殖、生态、遗传变异等)。
(2)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
如利用细菌来生产食醋、味精等调味品,酸乳、 干酪、酸性奶油等发酵乳制品;利用酵母菌来生产馒 头、面包、酿酒及食用蛋白等;利用霉菌生产腐乳、 豆豉、酱、酱油、柠檬酸等食品或添加剂。
第三节 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 一 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
二 我国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 三 食品微生物学的前景
2021
5
第一章 绪 论
我们知道微生物与食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在 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学问题也早已引起人们 的重视。很多微生物可应用在食品制造方面,如酿酒、 制醋、生产干酪、酸乳及腐乳等生产中使用的发酵微生 物;另有一些微生物,可使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食品发 生腐败变质,如大量的腐败微生物;还有少数微生物能 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或使人、动植物感染而发生传染病, 即所谓的病原微生物。食品是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所 以,对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在食品工艺学和食品卫生 学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1
18
(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 败变质和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
如微生物引起面包、粮食的发霉,米饭变酸、变臭, 水果腐烂,牛奶凝固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沙 门氏菌等引起食物中毒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7oC好氧条 件下可以迅速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最终导致人类的食物中 毒。
食品微生物教案
授课专业:生物工程、葡萄酒专业 授课时间:春季学期 授课年级:本科二年级 授课教师:李平兰 教授
6食品微生物学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1
微生物生长:可分为个体生长与群体生长,个体生长是单个细胞的成 分不可逆和按比例的增加,群体生长为单位时间内细胞数量或细胞质 量的增加。
个体生长 个体繁殖 群体生长 群体生长= 个体生长+个体繁殖 微生物学中提到的生长,一般均指群体生长。
2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1、测生长量
5
麦氏比浊法: 取质量大小一致的试管10支,分别加入1%纯氯化钡液0.1、0.2、0.3、 0.4、0.5、0.6、0.7、0.8、0.9、1.0mL,再于各管中添加1%纯硫酸液, 使各管中液体的总量均为10mL,即生成不同量的硫酸钡,用火焰将管口 封闭或用胶赛赛紧,并在管上标出1、2、3-10字样,即为麦氏比浊管。
6
②生理指标法
微生物的许多生理指标与其生长量相平行,可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适当 选用。最重要的如测含氮量法,一般细菌含氮量为干重的12.5%,酵母 菌为7.5%,霉菌为6.0%,根据一定体积培养液中的含氮量再乘以6.25, 就可测得粗蛋白的含量;还可以测含碳、磷、DNA、RNA、ATP、DAP(二 氨基庚二酸)、几丁质或N-乙酰胞壁酸等含量;此外,产酸、产气、耗 氧、产热等指标,有时也用于生长量的测定。
(2)间接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根据营养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成单位”(CFU) 进行计数。可用浇注平板或涂布平板等方法进行。 厌氧菌的菌落计数法:亨盖特滚管培养法、半固体深层琼脂法。
4
(2)间接法 ①比浊法 分光光度法:
微生物悬液中细胞的数量越多,浊度越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悬液中的细菌细胞浓度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同透光度成反比。
预先测定光密度与细菌数目的关系曲线,然后根据此曲线查得待 测样品细菌数。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一般选用450-650nm波段。注意 事项:菌悬液细胞浓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培养液的颜色不宜过深,因 为颗粒性杂质也会干扰测定结果。
1
微生物生长:可分为个体生长与群体生长,个体生长是单个细胞的成 分不可逆和按比例的增加,群体生长为单位时间内细胞数量或细胞质 量的增加。
个体生长 个体繁殖 群体生长 群体生长= 个体生长+个体繁殖 微生物学中提到的生长,一般均指群体生长。
2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1、测生长量
5
麦氏比浊法: 取质量大小一致的试管10支,分别加入1%纯氯化钡液0.1、0.2、0.3、 0.4、0.5、0.6、0.7、0.8、0.9、1.0mL,再于各管中添加1%纯硫酸液, 使各管中液体的总量均为10mL,即生成不同量的硫酸钡,用火焰将管口 封闭或用胶赛赛紧,并在管上标出1、2、3-10字样,即为麦氏比浊管。
6
②生理指标法
微生物的许多生理指标与其生长量相平行,可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适当 选用。最重要的如测含氮量法,一般细菌含氮量为干重的12.5%,酵母 菌为7.5%,霉菌为6.0%,根据一定体积培养液中的含氮量再乘以6.25, 就可测得粗蛋白的含量;还可以测含碳、磷、DNA、RNA、ATP、DAP(二 氨基庚二酸)、几丁质或N-乙酰胞壁酸等含量;此外,产酸、产气、耗 氧、产热等指标,有时也用于生长量的测定。
(2)间接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根据营养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成单位”(CFU) 进行计数。可用浇注平板或涂布平板等方法进行。 厌氧菌的菌落计数法:亨盖特滚管培养法、半固体深层琼脂法。
4
(2)间接法 ①比浊法 分光光度法:
微生物悬液中细胞的数量越多,浊度越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悬液中的细菌细胞浓度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同透光度成反比。
预先测定光密度与细菌数目的关系曲线,然后根据此曲线查得待 测样品细菌数。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一般选用450-650nm波段。注意 事项:菌悬液细胞浓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培养液的颜色不宜过深,因 为颗粒性杂质也会干扰测定结果。
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制造中的主要微生物及其应用完整版PPT
面包的配方原料
基本原料:面粉、酵母、水 辅助材料:油脂、砂糖、蛋品、乳品、食盐等
面包的配方一般是以小麦粉的用量100作基 准,其余的各种原料,用相对小麦粉用量的质 量百分数来表示。
原辅材料的预处理
面粉的处理
调温 冬季于投产前置于车间或暖和地方;夏天置 于低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过筛出杂质 除去杂质,打碎团块,冲入空气。
面团翻到槽的上面来。
微生周物在期食品制短造中、的应产用 品质量稳定等优点
水的pH和矿物质含量对面团调制有密切关系。
但风味较差 按照质量标准配兑,灭菌,包装,成品。
A:菌种: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
辅料:大米、玉米、啤酒花
D:利酒用假精底积存发的醋酵汁喷前淋醋醅工,保艺证发酵与温度酶。 法液化同,醋酸发酵采用发酵罐进
醋酸杆菌的选用标准:氧化酒精速度快,耐酸性 强,不分解醋酸。
醋酸杆菌的培养和保藏:培养基中加入中和剂 (碳酸钙),0~4℃低温保藏。 适宜生长温度:28-32℃,最适pH3.5-6.5
②用手将面团撕开,如内部呈丝瓜瓤状并有酒 香,说明面团已经成熟。
10-12℃最后到2-3℃(生产现场)
霉菌在食品酿造中的主要作用:
第一节 食品制造中的主要细菌 及其应用
一.食醋 成分:醋酸(3~5%)、氨基酸、有机酸、糖、 维生素、醇、酯等。 合成醋 分类 酿造醋 再制醋
生产原料:甘薯、马铃薯、粮谷类、粮谷加工下脚 料、果蔬、野生植物等。
辅料:麸皮、谷糠、玉米芯(色、香、味) 添加剂:食盐、砂糖、芝麻、茴香等 生产菌种:曲霉菌、酵母菌、醋酸细菌
途径:糖 → EMP → 丙酮酸 →
入麸皮、谷糠 → 红曲霉:紫红曲霉、安氏曲霉、变红曲霉 润水 → 蒸料 → 冷却→ 接种(曲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完整版
《食品微生物学》ppt课件 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 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特性 •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与控制 • 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 食品微生物学的应用与展望
01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食品微生物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 特性、与食品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的一门 科学。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微生物风险评估体 系,保障公众健康。
交叉学科融合与创新
促进食品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推动食品科技的创新发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 的食品安全挑战。
THANK YOU
物质,同时产生能量。
呼吸作用
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呼 吸作用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为二 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大量能 量。
光合作用
某些微生物如藻类能进行光合 作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氮固定
某些微生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 气转化为氨或其他含氮化合物
,供植物和动物利用。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
生长曲线
影响生长速率的因素
立克次体
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 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生 物,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 ,如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寄生虫
如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 等,可寄生于食品中,通 过食品传播疾病。
03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与 代谢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01
02
03
04
温度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一般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和
嗜热菌。
品保质期。
干燥保藏
contents
目录
•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 食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特性 •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与控制 • 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 食品微生物学的应用与展望
01
食品微生物学概述
食品微生物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生化 特性、与食品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的一门 科学。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微生物风险评估体 系,保障公众健康。
交叉学科融合与创新
促进食品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推动食品科技的创新发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 的食品安全挑战。
THANK YOU
物质,同时产生能量。
呼吸作用
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呼 吸作用将有机物完全氧化为二 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大量能 量。
光合作用
某些微生物如藻类能进行光合 作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氮固定
某些微生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 气转化为氨或其他含氮化合物
,供植物和动物利用。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生长速率
生长曲线
影响生长速率的因素
立克次体
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 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生 物,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 ,如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寄生虫
如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 等,可寄生于食品中,通 过食品传播疾病。
03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与 代谢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01
02
03
04
温度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一般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和
嗜热菌。
品保质期。
干燥保藏
食品微生物学-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ppt课件
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主要内容
食物中毒概述 食物中毒性病原微生物 引起消化道传染病的食品病原微生物
ppt课件 2
第一节、食物中毒概述
1、食源性疾病
定义: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 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 类疾病。
致病因子:细菌、病毒、寄生虫、毒素、重 金属以及有毒化学物质p。pt课件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症状
急性胃肠炎症状: -潜伏期较短,一般为6~12h,长者可达24h, 大多集中在48h内。 -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发 烧。 -病程通常3~7天,一般愈后良好。 -病死率低于1%
ppt课件
21
3. 引起中毒的食品及污染途径
引起中毒的食品种类
-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 其次为鱼类、禽肉、蛋类、乳类及其制品 -植物性食品引起者很少。 不分解蛋白质,感官改变不明显
ppt课件
19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机理
感染型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在肠道内繁殖, 并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感染(使胃 肠粘膜发炎、水肿)。 细菌可在肠系膜、淋巴结 和网状内皮系统中被破坏而放出内毒素。 沙门氏 菌亦可产生外毒素,称沙门菌肠毒素。内、外毒 素使消化道蠕动增强,呕吐、腹泻。
ppt课件
20
根据O抗原分不同的血清群,再根据K、H抗原 分血清型和亚型。
ppt课件
27
致病因素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粘附和破坏肠粘膜; 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功能受损,导致腹泻
肠道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肠毒素enter otoxin:不耐热肠毒素-60 ℃,30min被破坏; 耐热肠毒素-100 ℃,30min才被破坏
ppt课件 15
主要内容
食物中毒概述 食物中毒性病原微生物 引起消化道传染病的食品病原微生物
ppt课件 2
第一节、食物中毒概述
1、食源性疾病
定义: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 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 类疾病。
致病因子:细菌、病毒、寄生虫、毒素、重 金属以及有毒化学物质p。pt课件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症状
急性胃肠炎症状: -潜伏期较短,一般为6~12h,长者可达24h, 大多集中在48h内。 -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发 烧。 -病程通常3~7天,一般愈后良好。 -病死率低于1%
ppt课件
21
3. 引起中毒的食品及污染途径
引起中毒的食品种类
-主要为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畜肉类及其制品, 其次为鱼类、禽肉、蛋类、乳类及其制品 -植物性食品引起者很少。 不分解蛋白质,感官改变不明显
ppt课件
19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机理
感染型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在肠道内繁殖, 并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感染(使胃 肠粘膜发炎、水肿)。 细菌可在肠系膜、淋巴结 和网状内皮系统中被破坏而放出内毒素。 沙门氏 菌亦可产生外毒素,称沙门菌肠毒素。内、外毒 素使消化道蠕动增强,呕吐、腹泻。
ppt课件
20
根据O抗原分不同的血清群,再根据K、H抗原 分血清型和亚型。
ppt课件
27
致病因素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粘附和破坏肠粘膜; 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功能受损,导致腹泻
肠道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肠毒素enter otoxin:不耐热肠毒素-60 ℃,30min被破坏; 耐热肠毒素-100 ℃,30min才被破坏
ppt课件 15
食品微生物学-细菌
(二)细菌的大小
细菌大小的测定: (1)测量: 测微尺
(2)长度单位:微米(μm) (3)表示: 球菌:直径 杆菌: 宽×长 螺菌: 宽、长、螺距
(二)细菌的大小
(二)细菌的大小
通常球菌直径:0.2 — 1.5 μ m,
杆菌:长1— 5 μm, 宽0.5— 1 μm。
例如:大肠杆菌:平均长度:2 μm ; 宽度0.5μm 1500个大肠杆菌头尾相接等于3mm; 109个大肠杆菌重1 mg. 由于菌种不同,细菌的大小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同 一个菌种,细胞的大小也常随着菌龄变化。另外,对于同 一个菌种染色前后其细胞大小都有所不同。所以,有关细 菌大小的记载,常是平均值或代表性数值。
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n Pekinensis)
(一) 细菌的形态
3、螺旋菌
螺旋状的细菌称为螺旋菌。 根据其弯曲情况分为: 弧菌:螺旋不满一圈,菌体呈弧形或逗号形 例:霍乱弧菌、逗号弧菌 螺旋菌:螺旋满2—6环,螺旋状 例:干酪螺菌 螺旋体:旋转周数在6环以上,菌体柔软。 例:梅毒密螺旋体
3、螺旋菌
弧菌
螺旋菌
螺旋体
(一)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特殊形态:
柄细菌、肾形菌、臂微菌、网格硫细 菌、贝日阿托氏菌(丝状)、具有子实 体的粘细菌、三角形、方形等特殊形 态的细菌。
细菌的特殊形态
(一)细菌的形态
影响细菌形态的因素: 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成分、浓度、 pH 值等环境条件对细菌形态都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处于幼龄阶段和生长条件适宜时,细菌形态 正常、整齐,表现出特定的形态。 在较老的培养物中,或不正常的条件下,细胞常 出现不正常形态,尤其是杆菌,有的细胞膨大, 有的出现梨形,有的产生分枝,有时菌体显著伸 长以至呈丝状等异常形态。若将它们转移到新鲜 培养基中或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又可恢复原来的形 态。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 食品的基质条件 食品的外界环境条件
12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条件
一 微生物
在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微 生物。如果某一食品经过彻底灭菌或过滤除菌,则食品 长期保藏也不会发生腐败。反之,如果某一食品污染了 微生物,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引起变质。故微生物的污 染是导致食品发生变质的主要根源。
水果变坏产生的芳香味人们嗅觉上习惯不认为是臭味, 故评定食品质量不是以香、臭味来划分,而是应该按照正 常气味与异常气味来评定。
6
一 感官鉴定
3. 口味 变质食品可引起口味上的变化,Fra bibliotek在口味中比较容易
分辩的是酸味的产生。微生物在食品中增殖除产生酸味外, 还有苦味及其它异味。如消毒乳由于某些假单孢菌的作用 产生苦味;蛋白质被大肠杆菌、小球菌等微生物作用后也 会产生苦味。变质食品可产生多种不正常的气味,这是许 多化合物在味觉器官上的反应,一般称其为异味。
液态食品变质后常出现浑浊沉淀,表面出现浮膜, 变稠等现象,有时还会出现产气等现象。
8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二 化学鉴定
微生物的代谢可引起食品化学组成的变化,并产生多 种腐败性产物,故直接测定这些腐败产物就可作为判断其 质量的依据。
如AA、Pr含量高的鱼、虾、贝及肉类等食品,在需氧 性败坏时,常用测定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多少来作为评定 的一项化学指标。一般在低温有氧条件下,鱼类挥发性盐 基氮的量达到30mg/100g时,即认为是变质的标志。
而对于含氮量少而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品,在缺氧 条件下,食品腐败则经常测定有机酸的含量作为指标。
9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三 pH值或酸碱度的测定
食品中pH值的变化,一方面可由微生物的作用或食品 原料本身酶的消化作用产酸而使食品中pH值下降;另一方 面也可以由微生物的作用所产生的氨而促使pH值上升,如 牲畜屠宰后,肌肉中因碳水化合物产生消化作用,结果造 成乳酸和磷酸在肌肉中积累以致引起pH值下降,其后因腐 败微生物繁殖,肌肉被分解造成氨积累,又促使pH上升, 故借助于pH值测定可评价食品变质的程度。
由于习惯的原因常常把食品腐败变质称为食品变质 ,实际上食品腐败是食品变质的一个方面。
造成食品变质的原因较多,有物理的、化学的,也 有生物的,这里只讲生物原因中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
质问题。
2
二 腐败
腐败指的是由微生物引起蛋白质食品发生的变质。 食物 + 分解Pr的微生物 AA + 胺 + 硫化氢等
三 发酵
10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别
一 感官鉴定 二 化学鉴定 三 pH值或酸碱度的测定 四 微生物检验
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测定,不仅可以反映食品被微生物污 染的程度,是否变质以及食品的一般卫生状况,同时也是判 定食品卫生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
11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条件
食品一经微生物污染后,是否必然会导致腐败变质 ,变质的性质和程度如何,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这既 要看是否具备了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又要看食品本身 的组成成分和性质如何?具体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析:
能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主要有细菌、 酵母菌和霉菌。一般情况下细菌比酵母菌占优势。
13
一 微生物
1. 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 细 菌:分解力强的包括有芽孢杆菌属、假单孢菌属、
当然,由于微生物种类不同,食品的性质不同和作用 时间不一致,在食品上出现的变色性状也有所差异。如有 片状的、斑点状的,全部或局部等各种情况。
5
一 感官鉴定
2. 气味 食品本身有一定气味,正常动、植物原料及其制品因
微生物繁殖而产生变质时,人们的嗅觉就能敏感地察觉到 有不正常气味产生。如NH3、三甲胺、乙酸、H2S、乙硫 醇等就具有腐败臭味。当然,食品中产生的腐败臭味,通 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臭味混合而成的。尽管如此,有 时也能分辩出比较突出的不良气味,如霉味臭、酯臭等。
发酵指的是由微生物引起糖类物质的变质。 碳水化合物 + 分解糖类的微生物 有机酸 + 酒精 + 气体
四 酸败
酸败指的是由微生物引起脂肪类物质发生的变质,脂肪 发生变质的特征是产生酸和刺激性的“油哈”气味。
脂肪食物 + 解脂微生物 脂肪酸 + 甘油及其它产物
注:脂肪发生变质主要是由于化学作用所引起的,但许多研究证明 与微生物有密切的关系。
3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后,容易发生变质。那么如何鉴 别食品的腐败变质?一般是从感官、物理、化学和微生物 等四个方面来确定其是否适合规定指标而进行鉴定的。
一 感官鉴定
食品因微生物繁殖而引起变质以后,必然会从食品的 性状上反映出来,而性状变化到一定程度,就会被人们的 感觉器官有所察觉。因此,食品性状的感官,最为敏感可 靠,也是一项评定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感官指标包括色泽、气味、口味和组织状态。
4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一 感官鉴定
1. 色泽 食品无论在加工前或加工后,本身均呈现一定色泽,
如果有微生物繁殖引起变质时,色泽就会发生改变。微生 物产生的色素有的在菌体细胞内,有的分泌到细胞外,而 色素不断累积就会造成食品原有色泽的改变。另外,因微 生物代谢产物的作用促使食品发生化学变化也可引起食品 色泽的变化。如肉及肉制品的色变;腊肠的褪色或绿变。
当然,口味的评定从卫生角度看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而且各人评定结果意见分歧较大,只能作大概的比较。为 此,口味的评定应借助仪器来测试,这是食品科学需要解 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7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一 感官鉴定
4. 组织状态 固体食品变质时,动植物性组织,因微生物酶的作
用,可使组织细胞破坏,造成细胞内容物的外溢,这样 食品的性状即出现变形软化,有时也可出现发粘等现象。
第四章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别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条件
(一)微生物 (二)食品的基质特性 (三)食品的外界环境条件
第三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机理
1
第四章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一 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污染以后,食品原有色、 香、味和营养成分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结果使 食品的质量降低或完全不能食用,这个过程称为食品腐 败变质。
12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条件
一 微生物
在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微 生物。如果某一食品经过彻底灭菌或过滤除菌,则食品 长期保藏也不会发生腐败。反之,如果某一食品污染了 微生物,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引起变质。故微生物的污 染是导致食品发生变质的主要根源。
水果变坏产生的芳香味人们嗅觉上习惯不认为是臭味, 故评定食品质量不是以香、臭味来划分,而是应该按照正 常气味与异常气味来评定。
6
一 感官鉴定
3. 口味 变质食品可引起口味上的变化,Fra bibliotek在口味中比较容易
分辩的是酸味的产生。微生物在食品中增殖除产生酸味外, 还有苦味及其它异味。如消毒乳由于某些假单孢菌的作用 产生苦味;蛋白质被大肠杆菌、小球菌等微生物作用后也 会产生苦味。变质食品可产生多种不正常的气味,这是许 多化合物在味觉器官上的反应,一般称其为异味。
液态食品变质后常出现浑浊沉淀,表面出现浮膜, 变稠等现象,有时还会出现产气等现象。
8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二 化学鉴定
微生物的代谢可引起食品化学组成的变化,并产生多 种腐败性产物,故直接测定这些腐败产物就可作为判断其 质量的依据。
如AA、Pr含量高的鱼、虾、贝及肉类等食品,在需氧 性败坏时,常用测定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多少来作为评定 的一项化学指标。一般在低温有氧条件下,鱼类挥发性盐 基氮的量达到30mg/100g时,即认为是变质的标志。
而对于含氮量少而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品,在缺氧 条件下,食品腐败则经常测定有机酸的含量作为指标。
9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三 pH值或酸碱度的测定
食品中pH值的变化,一方面可由微生物的作用或食品 原料本身酶的消化作用产酸而使食品中pH值下降;另一方 面也可以由微生物的作用所产生的氨而促使pH值上升,如 牲畜屠宰后,肌肉中因碳水化合物产生消化作用,结果造 成乳酸和磷酸在肌肉中积累以致引起pH值下降,其后因腐 败微生物繁殖,肌肉被分解造成氨积累,又促使pH上升, 故借助于pH值测定可评价食品变质的程度。
由于习惯的原因常常把食品腐败变质称为食品变质 ,实际上食品腐败是食品变质的一个方面。
造成食品变质的原因较多,有物理的、化学的,也 有生物的,这里只讲生物原因中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
质问题。
2
二 腐败
腐败指的是由微生物引起蛋白质食品发生的变质。 食物 + 分解Pr的微生物 AA + 胺 + 硫化氢等
三 发酵
10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别
一 感官鉴定 二 化学鉴定 三 pH值或酸碱度的测定 四 微生物检验
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测定,不仅可以反映食品被微生物污 染的程度,是否变质以及食品的一般卫生状况,同时也是判 定食品卫生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
11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条件
食品一经微生物污染后,是否必然会导致腐败变质 ,变质的性质和程度如何,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这既 要看是否具备了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又要看食品本身 的组成成分和性质如何?具体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析:
能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主要有细菌、 酵母菌和霉菌。一般情况下细菌比酵母菌占优势。
13
一 微生物
1. 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 细 菌:分解力强的包括有芽孢杆菌属、假单孢菌属、
当然,由于微生物种类不同,食品的性质不同和作用 时间不一致,在食品上出现的变色性状也有所差异。如有 片状的、斑点状的,全部或局部等各种情况。
5
一 感官鉴定
2. 气味 食品本身有一定气味,正常动、植物原料及其制品因
微生物繁殖而产生变质时,人们的嗅觉就能敏感地察觉到 有不正常气味产生。如NH3、三甲胺、乙酸、H2S、乙硫 醇等就具有腐败臭味。当然,食品中产生的腐败臭味,通 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臭味混合而成的。尽管如此,有 时也能分辩出比较突出的不良气味,如霉味臭、酯臭等。
发酵指的是由微生物引起糖类物质的变质。 碳水化合物 + 分解糖类的微生物 有机酸 + 酒精 + 气体
四 酸败
酸败指的是由微生物引起脂肪类物质发生的变质,脂肪 发生变质的特征是产生酸和刺激性的“油哈”气味。
脂肪食物 + 解脂微生物 脂肪酸 + 甘油及其它产物
注:脂肪发生变质主要是由于化学作用所引起的,但许多研究证明 与微生物有密切的关系。
3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后,容易发生变质。那么如何鉴 别食品的腐败变质?一般是从感官、物理、化学和微生物 等四个方面来确定其是否适合规定指标而进行鉴定的。
一 感官鉴定
食品因微生物繁殖而引起变质以后,必然会从食品的 性状上反映出来,而性状变化到一定程度,就会被人们的 感觉器官有所察觉。因此,食品性状的感官,最为敏感可 靠,也是一项评定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
感官指标包括色泽、气味、口味和组织状态。
4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一 感官鉴定
1. 色泽 食品无论在加工前或加工后,本身均呈现一定色泽,
如果有微生物繁殖引起变质时,色泽就会发生改变。微生 物产生的色素有的在菌体细胞内,有的分泌到细胞外,而 色素不断累积就会造成食品原有色泽的改变。另外,因微 生物代谢产物的作用促使食品发生化学变化也可引起食品 色泽的变化。如肉及肉制品的色变;腊肠的褪色或绿变。
当然,口味的评定从卫生角度看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而且各人评定结果意见分歧较大,只能作大概的比较。为 此,口味的评定应借助仪器来测试,这是食品科学需要解 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7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一 感官鉴定
4. 组织状态 固体食品变质时,动植物性组织,因微生物酶的作
用,可使组织细胞破坏,造成细胞内容物的外溢,这样 食品的性状即出现变形软化,有时也可出现发粘等现象。
第四章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第一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别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条件
(一)微生物 (二)食品的基质特性 (三)食品的外界环境条件
第三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机理
1
第四章 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一 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污染以后,食品原有色、 香、味和营养成分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结果使 食品的质量降低或完全不能食用,这个过程称为食品腐 败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