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乡愁——思乡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思乡诗群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拓展学习课外思乡诗词,感受中国独特的思乡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在读中感受思乡情感,进行文化熏陶。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感悟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有一句诗,大家耳熟能详,“露从今夜白”——生接“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并将这种真切的情感融入到了一首首思乡的诗词中。前面我们学习了这三首诗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虽然这三首诗词作者不同、朝代不同,体裁也不同,但都向我们展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那是什么引起了他们的思乡情怀呢?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做了总结回顾,请拿出你的课前学习单,我们来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先读一读这首诗,然后说说诗人借助了什么景或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意象
(一)泊船瓜州
学生交流,是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时春风明月就成为王安石乡愁的寄托。
拓展明月。
(1)那老师发现,在很多诗中,都有一轮明月。手势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中有月亮;手势齐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有月亮;手势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指——月亮,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也有月亮。那就奇怪了,为什么诗人如此地钟情于明月啊?
——月亮很圆、很美。
——嫦娥
——柔和,让人安静
(2)是啊。月亮的圆满象征着中国人追求的家庭团圆!
“以月寄情,抒发感想”,表达对家人、家乡的思念之情。这就是中国诗人的月亮情结。我
们再来读一读这诗中的月亮——
你看春风、明月就像是思乡的符号,让人看到,不由得就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品味着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二)第二首诗《秋思》谁来汇报?
生:家书。(秋风)(“秋风惹愁思,落叶人断肠”。秋风的萧瑟也给诗人带来了内心的孤凉。除了秋风,还有什么也寄托着张籍的乡愁啊。)
——家书
1.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啊?(纸短情长,道不尽对家人的思念。)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山遥路远,离别容易相聚难!浪迹天涯的游子就只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家书中。一封家书寄托了多少相思和牵挂啊!这样沉甸甸的家书,在古诗中也随处可见。
3.师:杜甫在《春望》中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齐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家书抵万金,你感受到什么?
——珍贵
(2)课件出示: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陆游《渔家傲》
流清泪啊,谁再来读读?
4.同学们,一封家书,往来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万金不换;一封家书拆了又封、封了又拆,道不尽对家人的万千思念。秋思,(手势)。
(三)长相思
1.纳兰性德写的《长相思》,又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呢?谁来汇报。学生汇报。
2.这都是哪里的景物呀?(边塞之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正是看到这些边塞之景才不由得引起了浓浓的思乡情。我们一起来感受着读一读。
三、对比发现
1.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三首诗词,那你发现这些诗词有什么共同点?
——借助景或物表达感情。
2.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借助的是——张籍在《秋思》中借助的是,纳兰性德在《长相思》中借助的是——。作者正是借助春风、明月、家书、边塞之景等物象(板书:物象),
抒发无限的思乡情。而这些物象就成为思乡的载体,将这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得真实、含蓄,这就是中国独特的思乡文化。(板书:思乡文化)
四.拓展古诗
1.有了这样的发现,我们就可以借助物象这一思乡符号读懂诗词背后的深情。请同学们拿出课堂共学单,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三首古诗词,哪个同学来读一下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提示,完成共学单。(课件共学单)
2.同学们请坐好,我们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首先读一下这首诗,然后说说作者借助了那种物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夜雨寄北》
(1)读。
(2)李商隐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哪些物象表现出来的?
——巴山夜雨、秋池。诗人看到巴山的夜雨涨满秋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3)是巴山夜雨、秋池(课件点红)让他想象起和妻子相见时,两人坐在西窗之下,共剪烛花、彻夜长谈的情景。多么温馨,体会着,齐读。
《天净沙·秋思》
(1)读。
(2)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思乡情怀寄托在哪些物象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课件点红)(3)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读到这样的物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描述
(4)一幅充满孤独悲凉气息的《游子思乡图》展现在我们面前。夕阳西下,昏鸦有老树可归,劳作的人有家可回,而游子却漂泊无落,有家难归,这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你来读。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1)读。
(2)你们是从哪些物象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海边尖山(课件点红)
(3)本是奇幻的山峰,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却变成了——
——剑铓。为什么海畔的尖山在作者的眼里就变成了剑铓?学生回答。
(4)是呀!因为作者万分思念家乡。在这浓烈的思乡情绪中,作者产生了奇特的幻想,自己望故乡还不够,想要变出千千万万个自己望故乡。这剑铓不仅割着作者的愁肠,也割着了我们读者的心!再读这首诗,(指生)
4.带着我们的发现和理解,一起读一下这三首诗词。男生读第一首,女生读第二首,第三首大家一起读。男生。
5.古往今来,像这样借助物象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还有很多,它们成为千古绝唱,流传至今。
五、拓展现代诗
1.师: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这首《乡愁》读过吗?谁来展示下,指名读——乡愁
2.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22岁时,跟随父亲去了台湾,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写下满怀深情,写下了这动人诗篇。从刚才的朗读当中,你们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思乡,盼望祖国回归
3.这种情感作者又是借助哪些物象表达出来的呢?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4.是的,作者正是借助这四种物象抒发了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让我们合作着来读一读。(配乐)
5.你看,不仅古人喜欢借助物象,表达思乡之情,现代诗人也喜欢用这种方法表达思乡情怀。有的诗歌还被谱上了曲子,进行传唱,你们听。(播放《月之故乡》)
六、结语
师:(合着音乐)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读了几组诗,体会到了浓浓的思乡情,认识了这种借助物象来表达思乡之情的手法,感受到了含蓄而绵长的思乡文化。你们长大后,也许要远离家乡和亲人去追寻心中的梦想。到那时候,你就会更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份难以割舍的思乡情,更能真切地体会到这厚重而独特的思想文化。
《乡愁——思乡诗群文阅读》学情分析
古时候,山遥路远,通讯不便,游子们的思乡之情无以诉说,只能寄托于诗,寄托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