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步骤
嵌入式qt开发项目教程
嵌入式qt开发项目教程嵌入式Qt开发项目教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项目概述和环境搭建在这一部分,你需要介绍一下嵌入式Qt开发项目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工业自动化设备等。
然后,你需要指导读者如何搭建Qt开发环境,包括安装Qt Creator、配置交叉编译工具链等。
第二部分:创建项目和界面设计在这一部分,你需要教读者如何使用Qt Creator创建一个新的嵌入式Qt开发项目。
然后,你需要详细介绍Qt Designer工具的使用方法,让读者学会通过拖拽和组件布局的方式设计出所需的界面。
第三部分:编写业务逻辑和功能实现在这一部分,你需要指导读者如何使用C++语言编写业务逻辑和功能实现代码。
包括如何响应用户界面的交互动作、如何与外部硬件设备进行通信等。
第四部分:调试和优化在这一部分,你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嵌入式Qt开发项目调试和优化技巧。
例如如何使用Qt Creator的调试工具进行程序调试、如何进行内存分析和性能优化等。
第五部分:打包和部署在这一部分,你需要指导读者如何将嵌入式Qt开发项目打包成可执行文件,并部署到嵌入式设备上运行。
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编译选项进行编译、如何将依赖的库文件一起打包、如何配置和启动嵌入式设备等。
最后,你可以总结一下整个教程的内容,给读者一些额外的提示和建议,例如如何继续学习和掌握嵌入式Qt开发的进阶内容。
同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深入学习和应用嵌入式Qt开发技术。
综上所述,一篇关于嵌入式Qt开发项目教程的文章可以包含以上内容,通过简单明了的指导和实例让读者了解和掌握嵌入式Qt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物联网技术中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教程
物联网技术中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教程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的网络。
而嵌入式系统是指嵌入在物理设备中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控制和监控设备的运行。
嵌入式系统开发是物联网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详细介绍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步骤和技术。
1. 硬件平台选择嵌入式系统开发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
根据项目需求和预算考虑,可以选择使用单片机、微控制器或者处理器作为嵌入式系统的核心处理单元。
根据项目的计算和存储需求,选择适当的处理器性能和内存容量。
此外,还需考虑通信接口、传感器接口以及其他硬件外设的需求。
2. 开发环境搭建在选择硬件平台后,需要搭建相应的开发环境。
首先,安装并配置开发工具,例如编译器、调试器和开发板的驱动程序。
常用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包括Keil、IAR Embedded Workbench和Eclipse等。
其次,准备开发板和连接电脑的数据线。
通过数据线将开发板连接到计算机,以便后续的代码编写、编译和下载。
3. 编写嵌入式软件在搭建好开发环境后,可以开始编写嵌入式软件。
根据项目需求和功能设计,使用相应的编程语言进行软件开发。
常用的编程语言包括C语言、C++和汇编语言等。
使用适当的编程语言可以提高嵌入式软件的效率和可维护性。
在编写嵌入式软件时,需要熟悉硬件平台的开发文档和相关API,以便正确地访问硬件资源和实现所需的功能。
4. 调试和测试完成嵌入式软件的编写后,需要进行调试和测试,以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调试工具,可以在开发板上执行软件代码,并使用调试器进行单步调试和观察变量的值。
通过调试过程,可以发现和修复代码中的错误和逻辑问题。
同时,还需进行软件功能的测试和性能的评估,以便进一步优化软件。
5. 集成和部署在完成调试和测试后,可以将嵌入式软件与硬件平台进行集成,并部署到实际的设备中。
将开发板与其他外部设备(例如传感器、执行器)进行连接,并进行硬件的配置和初始化。
Qt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建立
Qt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建立Qt是一种跨平台的C++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它可以用于开发桌面应用程序、移动应用程序和嵌入式应用程序。
在嵌入式领域,Qt可以用于开发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设备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建立Qt嵌入式开发环境。
第一步:选择嵌入式平台在建立Qt嵌入式开发环境之前,需要先选择嵌入式平台。
Qt支持多种嵌入式平台,例如Linux、Windows Embedded、Android、iOS等。
选择嵌入式平台的时候需要考虑硬件性能、系统稳定性、开发成本等因素。
第二步:安装Qt开发工具在选择嵌入式平台之后,需要安装Qt开发工具。
Qt提供了多种开发工具,例如Qt Creator、Qt Designer、Qt Linguist等。
其中,Qt Creator是一种集成开发环境,可以用于编写、调试和部署Qt应用程序。
Qt Designer是一种可视化界面设计工具,可以用于设计Qt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
Qt Linguist是一种多语言翻译工具,可以用于翻译Qt应用程序的界面文本。
第三步:配置Qt开发环境在安装Qt开发工具之后,需要配置Qt开发环境。
配置Qt开发环境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配置Qt版本:在Qt Creator中,需要选择正确的Qt版本。
如果没有安装Qt版本,需要先下载并安装Qt版本。
2. 配置编译器:在Qt Creator中,需要选择正确的编译器。
如果没有安装编译器,需要先下载并安装编译器。
3. 配置调试器:在Qt Creator中,需要选择正确的调试器。
如果没有安装调试器,需要先下载并安装调试器。
4. 配置嵌入式平台:在Qt Creator中,需要配置嵌入式平台。
配置嵌入式平台的过程包括选择嵌入式平台、设置交叉编译工具链、设置Qt库路径等。
第四步:编写Qt应用程序在配置好Qt开发环境之后,可以开始编写Qt应用程序了。
Qt应用程序可以使用C++语言编写,也可以使用QML语言编写。
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安装和配置
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安装和配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9.061.本手册之目的本手册适用于刚开始学习或从事嵌入式软件开发的人员,他们对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的安装、配置知之甚少,因此安装、配置过程均给予了详细的描述。
2.所需工具及其用途采取XP + 虚拟机+ Linux + Arm-Linux-Gcc+ Source Insight + Secure CRT:✓在XP基础上安装虚拟机✓在虚拟机中安装Linux,借助Linux上的编译器编译目标机上的执行程序✓在Linux中安装Arm-Linux-Gcc,用于编译嵌入式平台上的执行程序✓在XP中安装Source Insight,用于编辑代码✓在XP中安装Secure CRT,连接到目标机,用于运行执行程序如果你能熟练使用Linux,那么你可以直接在Linux中安装、配置相应的组件、工具,不必使用XP、虚拟机,也不必安装Secure CRT。
2.1. XP操作系统原则上可不要XP操作系统(也可是其它Windows操作系统),而是直接使用Linux 操作系统。
但由于大多数人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很熟悉,Windows下的很多工具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所以采用了XP + 虚拟机+ Linux的模式。
这样我们可以在熟悉的Windows 下高效率的工作。
2.2. VMWare采用了XP + 虚拟机+ Linux的模式,所以要安装一个虚拟机,根据实际情况,这里选用VMWare6.5.2。
2.3. Linux操作系统对于Linux系统的版本没有限制,Redhat、Ubuntu、Fedora等均可,这里选用目前比较常用的Ubuntu 8.10。
Linux安装完成后,还需要配置或安装:✓配置网络:必须配置好网络,方能进行以下操作✓设置更新源:设置Linux的组建更新源,更新组件✓安装vmware tools:提供Windows与Linux的互操作性✓安装SSH:只有安装SSH后,Secure CRT才能链接到Linux✓安装NFS:用于在目标开发板上挂载Linux上的目录2.4. Arm-Linux-Gcc编译器由于嵌入式运行平台的局限性,不大可能在嵌入式运行平台中安装编译器,需要在Linux系统安装编译器来编译程序。
Qt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
Qt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一、Qt版本介绍按照不同的图形界面来划分,分为四个版本:1、Win32版:适用于windows平台2、X11版:适用于各种X系统的Linux和Unix平台3、Mac版:适用于苹果的MacOS4、Embedded版:适用于具有帧缓冲(Frame buffer)的linux 平台Qtopia是基于qt开发的一个软件平台,Qtopia是构建于Qt/E 之上的一系列应用程序,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开发各种应用程序。
2008年,TrollTech公司被Nokia收购后,Qtopia被重新命名为Qt Extended。
Nokia在推出了Qt Extended的最新版Qt Extended 4.4.3之后的2009年3月3日,决定停止Qt Extended的后续开发,转而全心投入Qt的产品开发,并逐步会将一部分Qt Extended 的功能移植到Qt的开发框架中。
所以总的来说,QT也就三种:面向桌面的x11、面向嵌入式的Qt/E、以及面向嵌入式带各种应用程序的Qtopia桌面系统二、比如是Qt的各种版本介绍1、Qt的安装程序(包含了QtCreator,QtAssistant)Windows--x86--msvc2012_64_opengl :表示window平台,msvc2012可以与VS2012进行结合使用,64位应用程序,要求电脑装的是64位操作系统;opengl表示支持openGL的绘图模式Windows--x86--mingw48_opengl :window平台下的mingw48编译器进行编译。
2、Qt的库的源码包3、Qt安装包的下载网址:如果想下载Qt的以前版本,可以在上面网址的最下面的一栏有个Archive for old versions ,进去就可以下载qt的以前版本了。
三、嵌入式Qt开发环境的搭建1.预备知识,嵌入式qt开发环境的安装方法很多,qt的版本也很多。
有点让人不知所措,不知该按哪种方法去安装。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嵌入式开发环境,使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嵌入式开发实践。
实验材料:1. 一台支持嵌入式开发的电脑2. 开发板(如Arduino、Raspberry Pi等)3. USB数据线4. 开发软件(如Arduino IDE、Raspbian等)5. 软件安装包(如果需要单独安装)实验步骤:1. 准备开发环境软件:根据使用的开发板选择相应的开发软件,并从官方网站下载安装包。
将安装包保存到电脑上指定的路径。
2. 安装开发软件:运行安装包,按照安装向导的提示进行软件的安装。
完成安装后,打开软件,检查是否安装成功。
3. 连接开发板:使用USB数据线将开发板连接到电脑上,并确保连接良好。
4. 配置开发环境:打开开发软件,进入设置或配置界面。
根据使用的开发板,选择正确的开发板型号,并设置串行端口。
保存设置。
5. 编写并调试代码:使用开发软件创建一个新的代码文件或打开一个现有的示例代码文件。
编写嵌入式程序代码,并进行调试与测试。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调试器、仿真器等进行代码调试。
6. 上传程序到开发板:完成代码编写和调试后,将程序通过USB数据线上传(烧录)到开发板上。
等待上传过程完成。
7. 运行程序:断开USB数据线,将开发板与目标设备(如传感器、电机等)连接。
开启目标设备的电源,观察目标设备的动作与反应。
8.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比设计预期和实际观测,分析代码的执行情况,查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嵌入式开发环境,并进行了基本的嵌入式开发实践。
通过编写代码、调试和运行程序,我们能够控制目标设备进行特定的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嵌入式开发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嵌入式开发中,可能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硬件接口、通讯协议、资源管理等。
ubuntu10.10下嵌入式QT开发环境搭建手记
【前言:由于我也是第一次搭建这个环境,整个所用时间不止一周,以及以前用java觉得还要配置环境变量,好麻烦,但那不过是几分钟的事,后来手动配置php,最快半天,一般我都要用一天的时间,个人比较笨;现在配置个嵌入式qt环境的时间不止一周的时间,真的是整个人都被整疯了,而且到此刻,我还不确定我的环境是否已经配置的完全正确,以下是一些环境搭建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稍微整理了一下,建议在配环境的时候,多看几篇比较完整的环境搭建的文章,准备好前期工作(很多与编译有关的软件包提前装好),对比着做,然后出现错误了再上百度或谷歌去找答案,不要急,慢慢来,一周时间不算很长(经常错了从头再来)】首先,去QT的官网(/downloads)下载文件:直接下载Qt SDK for Linux/X11 32-bit** (422 MB)(这样比较简便,虽然可能占的空间要大一点)2,第二步就是安装刚刚下载的二进制文件:chmod u+x qt-sdk-linux-x86-opensource-2010.05.1.bin./qt-sdk-linux-x86-opensource-2010.05.1.bin(这一步需要注意已经安装了gcc,g++,并且版本足够高,因为我一开始在red hat9的系统里装完之后,发现red hat自带的gcc版本太低,导致了很多麻烦,最终也没有解决好)3 下载coss tools包:/crosstool/crosstool-0.43.tar.gz4。
安装cross toolsmkdir ~/downloads 在用户主目录下建立一个下载文件夹,之后安装过程中下载的包都会自动放到这个文件夹下sudo apt-get install bisonsudo apt-get install flex以下4步是必须的,gcc的版本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只能是3.4;因为要用这个版本来编译内核。
sudo apt-get install gcc-3.4cd /usr/binsudo ln -s gcc-3.4 gccsudo rm gcc正式安装sudo mkdir /opt/crosstoolsudo chown 当前登录的用户名 /opt/crosstooltar -zxvf crosstool-0.43.tar.gzcd crosstool-0.43vi demo-arm.sh注释掉#eval `cat arm.dat gcc-4.1.0-glibc-2.3.2-tls.dat` sh all.sh --notest在其后,加上eval `cat arm.dat gcc-4.1.1-glibc-2.3.2.dat` sh all.sh --notest注意:cat arm.dat gcc-4.1.1-glibc-2.3.2.dat而不是默认的gcc-4.1.1-glibc-2.3.6-tls.dat修改linux内核版本,linux内核可以自己选择,我的linux内核是linux-2.6.24(前面下载的那个) lingd@ubuntu:~/downloads/crosstool-0.43$ vi gcc-4.1.1-glibc-2.3.2.datBINUTILS_DIR=binutils-2.16.1GCC_CORE_DIR=gcc-3.3.6GCC_DIR=gcc-4.1.1GLIBC_DIR=glibc-2.3.2LINUX_DIR=linux-2.6.28LINUX_SANITIZED_HEADER_DIR=linux-libc-headers-2.6.12.0GLIBCTHREADS_FILENAME=glibc-linuxthreads-2.3.2GDB_DIR=gdb-6.5修改交叉编译工具前缀vi arm.datKERNELCONFIG=`pwd`/arm.configTARGET=arm-linux(该名称为目标名称,我是觉得默认(arm-unknow-linux-gnu)的太长所以修改了,修改了后要注意了相关目录的权限)TARGET_CFLAGS="-O"执行下一个命令,系统将开始编译,并下载下面的包:binutils-2.16.1gcc-3.3.6gcc-4.1.1glibc-2.3.2linux-2.6.24linux-libc-headers-2.6.12.0glibc-linuxthreads-2.3.2gdb-6.5这个工程很长需要n小时的时间来可以ls一下看看里面的文件,里面有一些脚本文件,具体功能可以到/crosstool 上查看FAQ./demo-arm.sh (会执行很漫长)执行完后,最后一行提示:Done!执行完毕,修改环境变量安装完成后,默认的安装目录就是开始创建的那个/opt/crosstools/1.添加环境变量vi ~/.bashrc在最后添加如下if [ -d /opt/crosstool/gcc-4.1.1-glibc-2.3.2/arm-linux ]; thenPATH=/opt/crosstool/gcc-4.1.1-glibc-2.3.2/arm-linux/bin:$PATHfi就是把安装的工具bin目录添加到PATH变量中。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环境的建立
上 的应用 程 序 。调试 时 的方 法很 多 ,可 以使用 串 口 ,以 太 网 口等 ,宿主 机和 目标 板 的处 理 器 一般 都 不相 同 ,对
于 本 系 统 来 说 ,宿 主 机 为 A MD 处 理 器 , 而 目 标 板 为 S AMS N ¥ C 4 0 进 行 嵌 人 式 开 发 前 第 一 步 的 工 作 U G 321。
保 存 对 poi rfe的 修 改 后 ,执 行 suc ec rfe就 l o re/t/ oi p l
0K 了
可 以 运 行 aT一iu g c —v则 有 如 下 显 示 : I -n . c Ul 一
[ t i , v hcp l e ti i t t e  ̄ l /m f 。 1 , u - ̄ ' c・ ‘ “ r4 I v r . 口 | c R d g p s n s 1I l /41 iI m ix . 1  ̄ s e i e o ^ r I r 3 .l / 6r lu 3 .s c ansc I r / /l. / ̄c -n/4/ b C f u d i : l k r s o o ; , a r “ u l - 4 l i- 3 / c 0 ir  ̄ h / r c 3 o . z b la - n /c . 1 l 2 .t ・ t t e t o /o t I . / i / , x c 3 . l . 2 c x 3 . c f t - n t r |x o : 8 tcl n  ̄r i / r . 1o i e t p  ̄ rlu 4/np r n si6 J-n1u exu1 t 6 s ix t =s ]
就 是 要在 P C机 安 装 Ln x操作 系 统作 宿 主机 ,操 作 系 iu
统 选 用 了 虚 拟 机 V aeF dr 。 mw r e ea8
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完全手册
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完全手册
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完全手册
一、前期准备
1. 分析终端设备环境—定制Linux发行版
要统计终端设备的处理性能、运行时可用资源和可用设备,以此确定可用的执行环境和硬件需求,确定适合终端设备构建Linux内核固件形式的Linux发行版本。
2. 开发环境搭建—构建buildroot环境
为了能从源码构建出符合终端设备和应用程序需求的Linux系统,需要构建出环境,可以编译内核以及外围软件在Linux下构建程序,以此为开发软件准备编译运行环境,可以使用Busybox和Buildroot等。
二、应用软件开发
1. 软件框架设计—工程预处理
软件框架设计是应用软件的基础,根据软件的功能和硬件构建环境,进行容量分析和形态化,分析设计软件工程框架,优化框架,将多个软件模块编译联编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构建业务功能交互流程,提高软件的执行效率和体验度。
2. 软件编译—工程链接编译
针对开发语言环境,例如Java或C、C+。
ubtun18嵌入式环境开发机搭建
sudo apt-get remove vim-common
sudo apt-get install vim
4.安装本地编译工具g++
apt install g++
--编写测试程序test.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证明交叉工具链是可以运行的,为了方便使用,我们配置一下PATH
--打开bashrc文件
命令:
cd
vi .bashrc
--在bashrc文件的最后面加入
export PATH="/root/arm-2014.05/bin:$PATH"
--保存退出以后,重新加载bashrc
source .bashrc
--利用file命令查看
--命令:file a.out
--可以看到如下内容:查看前面一部分就可以看到编译成了一个x86-64的可执行文件
--a.out: ELF 64-bit LSB shared object, x86-64, version 1 (SYSV), dynamically linked, interpreter /lib64/ld-linux-x86-64.so.2, for GNU/Linux 3.2.0, BuildID[sha1]=d983da55f6eaf5a9af705a357b00b3f5f13fbffe, not stripped
--配置nfs服务器,在/etc/exports文件中添加你的文件目录,/nfs(这个文件目录是自己创建的,名字和位置可随意,推荐创建在家目录下) 来自i /etc/exports
单片机的开发环境
单片机的开发环境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芯片,它集成了处理器核心、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其他外设功能,具备独立运行程序的能力。
在进行单片机的开发工作之前,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合适的开发环境,以便进行程序编写、调试和烧录等工作。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开发环境的搭建过程。
一、选择开发工具在搭建单片机开发环境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款合适的开发工具。
常用的单片机开发工具有Keil μVision、IAR Embedded Workbench、CCS等。
这些工具提供了友好的图形化界面,支持多种单片机型号,具备强大的编译、仿真、调试和烧录功能。
根据实际需求和个人喜好,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开发工具。
二、准备硬件设备在搭建单片机开发环境之前,还需要准备一些硬件设备。
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一台个人电脑、一块单片机开发板、一个编程器以及一些连接线材料。
个人电脑用于安装和运行开发工具,开发板用于烧录和运行程序,编程器用于将程序下载到开发板中。
根据所选的单片机型号和开发工具的要求,选择相应的硬件设备。
三、安装开发工具选择好开发工具后,我们需要将其安装到个人电脑中。
通常情况下,开发工具的安装过程比较简单,只需双击安装包并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即可完成安装。
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配置,如选择工作目录、设置编译选项等。
四、连接开发板开发工具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将开发板和个人电脑连接起来。
首先,将编程器与个人电脑相连,通常情况下,编程器会通过USB接口与个人电脑相连接。
然后,将开发板与编程器相连,通常情况下,开发板会通过排针接口与编程器相连接。
连接完成后,我们还需要检查连接是否正常,确保开发板能够被正确识别。
五、编写程序连接完成后,我们可以开始编写程序了。
打开开发工具,创建一个新的工程,选择所使用的单片机型号和编译选项。
然后,在集成开发环境中编写程序代码,可以使用C语言或者汇编语言来编写。
编写完成后,进行编译,以检查程序是否存在语法错误或者逻辑错误。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建立-zlm
13
网络选择默认的brige模式
Copyright 2007 Prochip Electronics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Not to be reproduced by any means without prior written consent.
14
背景知识:何为VMware中的bridge&nat?
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张黎明
leeming1203@
1
主要内容:
1.Linux开发环境的建立(Vmware虚拟机 ,fedora系统,VMwaretools的安装,交 叉编译工具链)
2. 网络文件系统的配置(主机端,开发板 端)
3.Minigui开发环境的建立(pc端,交叉编 译)
Copyright 2007 Prochip Electronics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Not to be reproduced by any means without prior written consent.
2
1.Linux开发环境的建立
3
背景知识:Vmware虚拟机简介
Copyright 2007 Prochip Electronics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Not to be reproduced by any means without prior written consent.
18
2)在虚拟cdrom中插入fedora的镜像文件(双击cdrom)
在使用上,这台虚拟机和真正的物理主机没有太大 的区别,都需要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安装应 用程序和软件,总之,一切操作都跟一台真正的计算机 一样。
mxos环境搭建流程
mxos环境搭建流程
MXOS是一种基于Linux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搭建MXOS环境需要以下步骤:
1. 硬件准备,首先要确定你要在哪种硬件平台上搭建MXOS环境,比如是基于ARM架构的开发板还是其他类型的嵌入式设备。
根据硬件平台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交叉编译器。
2.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MXOS通常需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来生成针对目标嵌入式设备的可执行文件。
你需要根据目标设备的架构和操作系统选择合适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并将其安装到你的开发环境中。
3. 下载MXOS源代码,你可以从MXOS官方网站或者其他途径下载MXOS的源代码。
通常情况下,MXOS会提供一个开发包,其中包含了操作系统的源代码、示例程序和文档。
4. 编译MXOS内核,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你需要编译MXOS的内核和驱动程序。
在编译之前,你需要阅读MXOS的文档,了解如何配置内核选项和编译参数。
5. 构建根文件系统,除了内核和驱动程序之外,MXOS还需要一个根文件系统来运行。
你可以选择使用现成的根文件系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一个。
6. 烧录和调试,最后一步是将编译好的内核和根文件系统烧录到目标设备中,并进行调试和测试。
你可能需要使用调试工具来监视程序的运行情况和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搭建MXOS环境需要深入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的内部结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编译和调试能力。
希望这些步骤能够帮助你顺利搭建MXOS环境。
使用Eclipse进行嵌入式软件开发
使⽤Eclipse进⾏嵌⼊式软件开发
设置编译⼯具,包括编译器,链接器,汇编器:
设置C++编译器:
设置C编译器:
设置链接器:
设置汇编器:
编译⼯程,⽣成ARM平台可执⾏代码:
三、在线调试程序
配置调试模式:
设置Eclipse与ARM板的⽹络连接:
IP地址为开发主机的有线⽹IP地址,端⼝可随意指定,但应注意避免冲突。
注:如果没有看到Connection选项卡,点击下⽅蓝⾊"select other..."样式的链接,切换到GDB(DSF)为Renite stystem...
使⽤gdb+gdbserver进⾏软件调试:假设已经配置了NFS⽹络⽂件系统,将gdbserver(如果安装了交叉编译⼯具可以在⽂件系统中搜索到,直接复制即可)和⽣成的可执⾏⽂件learn1(应⽤软件⽣成的可执⾏⽂件)拷贝到NFS挂在的⽬录下,在终端中进⼊⽬录,执⾏以下命令:
./gdbserver 192.168.0.5:8888 ./learn1
程序进⼊监听状态:
在Eclipse中点击调试,进⼊调试状态,在终端上监测到连接请求:
在return处设置断点,运⾏程序:
当程序停⽌在断点处时,终端上显⽰了打印的信息:
⾄此,基于⽹络终端的Eclipse嵌⼊式ARM开发环境就搭建好了。
可以像开发windows上的软件⼀样开发嵌⼊式linux软件了。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实验报告一、引言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它通常被用于控制、监测和执行特定任务。
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搭建合适的开发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搭建过程,并详细描述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目标是搭建一个嵌入式开发环境,包括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软件方面,需要安装和配置适合嵌入式开发的集成开发环境(IDE);硬件方面,需要准备一个开发板和相应的调试工具。
三、实验步骤1. 安装IDE软件我们需要选择一款适合嵌入式开发的IDE软件。
常用的嵌入式开发IDE有Keil、IAR和Eclipse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并下载合适的IDE软件。
安装过程中需要按照提示完成各项配置,并确保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2. 配置IDE软件安装完成后,需要对IDE软件进行一些配置。
首先,我们需要添加合适的编译器和调试器。
根据开发板的型号和芯片架构,选择相应的编译器和调试器,并将其添加到IDE软件的配置中。
其次,需要配置编译器的路径和选项,确保编译器能够正确编译程序。
最后,还需要配置调试器的连接方式和参数,以便能够正确地调试程序。
3. 准备开发板和调试工具在进行实际开发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开发板和相应的调试工具。
开发板是嵌入式系统的核心,通常包含了处理器、外设和存储器等组件。
调试工具则用于与开发板进行通信和调试。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发板和调试工具,并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4. 连接开发板和调试工具将开发板和调试工具连接起来是进行嵌入式开发的前提。
首先,需要将开发板和调试工具通过适当的接口连接起来。
接口的选择和连接方式取决于开发板和调试工具的类型。
其次,还需要配置调试工具的连接方式和参数,确保能够正确地与开发板通信和调试。
5. 编写和调试程序完成开发环境的搭建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实际的嵌入式开发工作了。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新的项目,并选择合适的目标设备和编程语言。
使用keil进行stm32单片机开发的流程 -回复
使用keil进行stm32单片机开发的流程-回复使用Keil进行STM32单片机开发的流程Keil是一种常用的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IDE),它被广泛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在STM32单片机开发过程中,Keil可以提供开发者所需的一切工具和资源,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按照以下步骤来介绍使用Keil进行STM32单片机开发的流程。
1. 环境搭建在开始使用Keil进行开发之前,我们需要先搭建好开发环境。
首先,需要下载并安装Keil开发环境,可以从官方网站进行下载。
接着,我们还需要下载STM32的支持软件包(STM32CubeMX),该软件可以自动生成STM32的初始化代码和底层驱动库。
安装完成后,打开Keil IDE并创建一个新的工程。
2. 工程配置在Keil中创建新工程后,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配置。
首先选择适配你的STM32芯片的芯片系列和型号,并指定一个工作目录来存放工程文件。
然后,选择适当的编译器和调试器,以及生成的工程类型(C/C++)。
接下来,选择合适的启动文件和系统文件作为工程的基础。
在这一步还可以设置其他的一些编译选项和调试选项,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STM32CubeMX的使用STM32CubeMX是一个可视化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高效地配置和生成STM32单片机的初始化代码。
打开STM32CubeMX后,选择合适的芯片型号,并设置各种外设、时钟和引脚配置。
通过可视化界面的操作,可以快速生成初始化代码。
4. 生成代码通过STM32CubeMX生成的初始化代码可以包括各种驱动库和设备配置。
在Keil IDE中,我们可以导入生成的代码,将其添加到工程中。
这些代码将为我们提供底层驱动库和配置文件,方便我们进行硬件的访问和控制。
导入代码后,可以在工程中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以满足项目的需求。
5. 编写应用程序一旦生成了初始的代码框架,我们就可以开始编写自己的应用程序了。
嵌入式linux qt开发命令行程序
嵌入式Linux Qt开发命令行程序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安装Qt开发环境:首先需要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上安装Qt开发环境。
可以通过包管理器(如apt、yum等)或者从官方网站下载源码进行编译安装。
2. 创建Qt项目:使用Qt Creator创建一个新的Qt项目,选择相应的模板(如桌面应用程序、嵌入式应用程序等)。
3. 编写代码:在项目中编写相应的C++代码,实现所需的功能。
4. 构建和运行:使用Qt Creator的构建和运行功能,将代码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并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上运行。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如何在嵌入式Linux Qt开发命令行程序中创建一个窗口:
```cpp
#include <QApplication>
#include <QWidget>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QApplication app(argc, argv);
QWidget window;
window.setWindowTitle("嵌入式Linux Qt开发命令行程序");
window.resize(320, 240);
window.show();
return app.exec();
}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包含了必要的头文件,然后定义了`main`函数。
在`main`函数中,我们创建了一个`QApplication`对象和一个`QWidget`对象。
接着,我们设置了窗口的标题和大小,并显示窗口。
最后,我们调用`app.exec()`进入事件循环,等待用户操作。
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教程 华清远见嵌入式学院 赵苍明 穆煜 第四章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搭建新
4.1.2 主机交叉开发环境的配置
启动TFTP服务
$ /etc/init.d/xinetd start
关闭TFTP服务
$ /etc/init.d/xinetd stop
重启TFTP服务
$ /etc/init.d/xinetd restart
查看TFTP状态
$ netstat –au | grep tftp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udp 0 0 *:tftp *:*
10
2018/9/10
4.1.2 主机交叉开发环境的配置
NFS配置
配置文件:/etc/exports 配置文件每一行格式: [共享的目录] [客户端主机名称或IP]([参数1,参数2…]) NFS配置文件常用参数:
NFS配置文件举例:
cat /etc/exports /home/david/project *(rw,sync,no_root_squash)
11
2018/9/10
4.1.2 主机交叉开发环境的配置
NFS服务启动
设置NFS服务在每次系统引导时自动开启: # /sbin/chkconfig nfs on (在Ubuntu中应该输入 /sbin/chkconfig nfs-kernel-server on)
12
2018/9/10
4.2 Bootloader
嵌入式应用程序设计
第四章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搭建
本章课程:
4.1 搭建嵌入式Linux交叉开发环境 4.2 Bootloader 4.3 Linux内核与移植 4.4 嵌入式文件系统的构建 4.5 小结 4.6 思考与练习
嵌入式仿真开发环境建立指导书
嵌入式仿真开发环境的建立实验指导书电子科技大学嵌入式软件工程中心1 目的a)掌握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的建立过程;b)初步掌握嵌入式程序的编译和调试过程。
2 实验步骤及说明1、安装集成开发环境LambdaTOOL3:集成开发环境LambdaTOOL3的安装文件夹为LambdaPRO3.1_edu,其中有一个名为“Setup.exe”的文件,直接双击该文件便可启动安装过程。
具体的安装指导请看“LambdaPRO3.1_edu安装手册.doc”文件。
(在本指导书后面的描述中,假定LambdaTOOL 被安装在了D盘根目录之下,根目录为D:/LambdaPRO。
)当LambdaTOOL3安装完毕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空的界面,现在就开始一步一步地将我们的实验项目建立并运行起来。
2、建立项目。
想让我们的实验运行起来,需要建立3个项目:两个“静态库项目”和一个“操作系统无关项目”。
首先,看看“静态库项目”是如何建立的:到了这里,点击下一步:在上面的窗口中,需要填写你为该项目起的名字(在这里是ucos),并设定项目文件所在的目录。
对于刚开始使用LambdaTOOL工具的读者,最好选择缺省设置的目录位置;如果你对工具很熟悉,可以改成自己喜欢的目录。
好了,点击下一步,你看到的是如下界面:附加名可暂时空着,由于本实验的目标运行平台是一个PC虚拟机,所以体系结构就选“x86”。
这也是嵌入式软件开发与桌面应用开发的一个不同的地方,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硬件方面的问题。
在“配置”栏中选择“i386_le_soft”(表示数据在内存中是以小端的方式存放,并使用软浮点库),然后点击“完成”按钮。
这样,你就已经建立好了一个静态库项目。
我们的工程需要两个静态库项目,所以请按照上面的方法,再建立一个叫uc_bsp的项目。
建立“操作系统无关项目”。
刚才在建立静态库项目的时候你就已经发现了,有一种叫做“操作系统无关项目”的选项,这次就选择建立这样的一个项目,取名为“appTest”:之后的步骤并不像静态库项目一样简单,多了些选项:内存摸板:D:/LambdaPRO/target/deltaos/bsps/boards/pc386/mtp/tra_debug.mtp(采用目标监控器调试时的内存模板)启动类型:D:/LambdaPRO/target/deltaos/bsps/boards/pc386/start/tra_debug(采用目标监控器调试时的启动方式)3、拷贝项目文件设置完成之后,该实验所需的所有项目都建立好了,不过ucos和uc_bsp的src目录里面都是空的。
micropython开发流程
micropython开发流程Micropython是Python的一种微型实现,在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控制中大有用处。
Micropython可以让开发者使用熟悉的Python语言快速开发小型嵌入式程序,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大量的Python库和工具。
下面是micropython开发流程。
1. 硬件编程环境搭建Micropython最常用的硬件平台是MicroPython pyboard开发板,但它也可以在其他硬件平台上运行,例如ESP32、STM32F4、WEMOS D1等。
在搭建硬件编程环境时,需要保证使用的开发板和传输线都是可用的,并且已经正确的安装了驱动程序。
硬件编程环境搭建顺序为:1. 选择一个适合的微控制器开发板,例如MicroPython职业版(pyboard)或者WEMOS D12. 选择一个IDE来连接开发板,在PC上使用Python IDE或者Web IDE3. 配置好环境变量,设置端口与波特率2. Micropython开发环境搭建Micropython的开发环境搭建可以通过使用Python开发环境和Web IDE来实现,这两种方法都是比较简单的。
使用Python开发环境来搭建Micropython 开发环境的步骤为:1. 确保已经安装了Python,将Micropython firmware下载到本地文件夹中2. 打开命令窗口,输入“python”,进入Python命令行环境3. 输入“import os”和“os.chdir(‘Path\to\micropython’)”,进入Micropython根目录,然后输入“make BOARD=[board] PYTHON=python”4. 在MicroPython中调用Python代码:将Python代码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上,然后通过abcdk目录下的mptransfer将其传输到MicroPython开发板上。
3. Micropython代码编写Micropython代码编写需要先学习Python语言基础,由于Micropython是Python的一种微型实现,因此Python生态系统中的大部分库也可以在Micropython上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开发,通常都是在Linux环境下编译Uboot、Linux和android代码。
编译uboot/Linux可以选择任何的Linux发行版,如redhat,suse,ubuntu,fedora,debian等,只要你配置好ARM交叉工具编译工具就可以了。
编译android,搭建环境最容易的就是ubuntu。
google的官方网站上,也有搭建编译android的简单介绍,可以搜索下,网络上有相当多这方面的说明。
考虑到我们学习嵌入式的平台是Fast Models,以及自动的Realview EB模型硬件平台。
而ARM官方推荐是在Redhat Enterprise(4,5,6)下安装Fast Models。
所以,我们采用Redhat Enterprise 6作为开发环境。
我们可以直接在电脑上安排RHEL6,也可以先安装vmware,然后在vmware中创建一个虚拟机,在虚拟机上安装RHEL6。
在这里,小编是采用后者方式。
搭建Redhat Enterprise 6开发环境,建议做以下配置:
1)设置静态IP。
在之前使用vmware的经历,发现如何网站采用dhcp方式,那么rhel6的IP地址有可能会发现改变。
而我们需要网络IP最好是固定的,所以需要设置静态IP。
RHEL6的静态IP的设置方法,可以搜索到。
2)开启ssh,samba服务
ARM嵌入式开发,基本上都是在命令(shell)方式下进行的,不需要图形界面。
所以,在windows上运行vmware,vmware上虚拟机再运行rdel6的情况下,为了不增加windows系统的负荷,可以把vmware放在后台运行,使用ssh服务登陆到rdel6就可
以进行嵌入式开发了。
小编在开发嵌入式时,通常都是使用sourceinsight阅读、修改代码,然后在shell运
行命令进行编译。
所以,开通samba服务,然后使用windows已安装的sourceinsight
工具,阅读放在rdel6上的Linux/uboot代码。
在Redhat发行版下,有关服务器的开启或关闭,可以在root用户下,使用setup命
令进入配置选项的“System Services”菜单下进行设置。
samba服务在菜单选项为:“smb”;ssh服务在菜单选项为:“sshd”
需要注意的是:windows下,要使用ssh服务/samba服务登陆vmware虚拟机上的rhel6,必须把rhel6上的防火墙关掉。
setup命令--->Firewall Configuration--->去掉Enable。
如果samba配置之后,从windows访问samba的共享目录,提示说没有权限访问的话,那么可以尝试输入以下命令进行设置:
setsebool -P samba_export_all_rw on
3)配置ARM的交叉编译工具
很简单,在RDEL6上解压ARM交叉编译工具到某个目录(比如,/usr/local目录下),然后配置环境变量。
不过,编译不同版本的u-boot/Linux代码,也会对arm交叉编译工具链的版本有要求。
针对u-boot2012.10/Linux3.0.31的版本,我们使用codesourcery
的2010q1版本的工具链。
下载地址:
/sgpp/lite/arm/portal/package6488/public/arm-none-linux-gnueabi/arm-2010q1-202-arm-none-linux-gnueabi-i686-pc-linux-gnu.tar.bz2
设置步骤:
[soc@localhost bin]$ su
Password:
[root@localhost bin]# cd /usr/local/
[root@localhost local]# tar -xvf /mnt/hgfs/tools/arm-2010q1-202-arm-none-
linux-gnueabi-i686-pc-linux-gnu.tar.bz2
解压。
解压之后
[root@localhost local]# cd arm-2010q1/bin/
[root@localhost bin]# pwd
/usr/local/arm-2010q1/bin
[root@localhost bin]# vim /etc/profile
在/etc/profile文件的最后添加如下配置:
PATH=$PATH:/usr/local/arm-2010q1/bin
退出保存。
这样配置之后,那么任何登陆到RDEL6的用户,都可以使用ARM交叉编译工具链。
这个ARM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前缀为:arm-none-linux-gnueabi-
4)安装Fast Models
如需了解更多嵌入式开发知识,请至麦子学院官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