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框架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方位解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方位解析
1. 世界古代文明
- 了解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 了解古代文明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中国古代史
- 了解夏、商、周等朝代的历史演变;
- 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特点;
- 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阶级和封建制度。
3. 世界中古史
- 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封建制度的发展;
- 了解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特点;
- 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4. 中国古代史
- 了解隋唐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了解宋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 了解元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变革。
5. 世界近代史
- 了解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了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发展;
- 了解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扩张。
6. 中国古代史
- 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状况;
- 了解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和对外关系。
7. 世界现代史
- 了解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影响;
- 了解近代工业社会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了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的知识点全方位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123单元历史知识梳理框架

七年级下册123单元历史知识梳理框架[正文]七年级下册123单元历史知识梳理框架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形态,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轨迹。
(一)原始社会的定义与特征原始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的阶段,通常指的是靠狩猎、采集为生的社会形态。
其主要特征包括:人类进入定居生活的阶段、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人口数量较少、社会关系基于血缘关系等。
(二)原始社会的发展1. 石器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工具,提高了狩猎和采集的效率。
2. 定居生活的形成:人们逐渐从游牧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的农耕生活,开始种植农作物。
3. 农业的出现:农业的兴起使人类能够生产更多的食物,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兴起古代文明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具有独特特征的文明体系。
(一)古代文明的定义与特征古代文明是指在历史上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文化体系,具有高度发展的农业经济、城市化和人类文化的显著特征。
(二)古代文明的代表1. 低线文明:主要分布在河流流域,如埃及、苏美尔、印度河流域等。
这些文明以农业为基础,建立了强大的城市国家。
2. 高线文明: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如中国古代文明。
这些文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3. 西亚文明:出现在古代的近东地区,如古波斯、希腊等。
这些文明在人类思想、法律和政治组织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章: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是封建社会盛行的时期,封建制度成为统治社会的主要方式。
在这一时期,欧洲盛行的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封建制度的特征与运作封建制度是一种基于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确立了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等级制度。
该制度的特征包括: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互相依附关系、地权与劳动权的不平等、封建领主拥有政治和军事权力等。
(二)封建社会的影响1. 社会经济: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导,农奴为领主提供劳动力,主要生产目标是自给自足。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汇总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包括古代中国史、世界史及当代世界史三个主要部分。
以下是本册历史知识点的全面汇总:
一、古代中国史
1. 春秋战国时期:包括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
2. 秦朝和汉朝: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修筑万里长城,以及汉武帝的扩张和汉武帝时期的经济繁荣。
3. 三国时期和南北朝:介绍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南朝等历史事件。
4. 唐宋时期:包括唐朝和宋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和科技发明等方面的介绍。
二、世界史
1. 古代西方世界:介绍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等重要事件。
2. 近代东方世界:介绍明清时期的中国和日本的垂直关系、殖民主义对亚洲的影响等内容。
3. 近代西方世界:介绍欧洲的工业革命、民族主义运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事件。
4. 二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介绍二战的爆发原因、参战国家和战争结果等内容。
三、当代世界史
1. 冷战时期:介绍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对抗、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解体等事件。
2. 全球化时代:介绍全球化对各国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3. 当代中国: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政策和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全面汇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为深入学习历史提供基础和参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这些知识,为更深入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下册123单元历史知识梳理框架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一、汉字的发明和传播1. 甲骨文的发现和意义甲骨文是我国古代商代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通过甲骨文的发现,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情况,对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 甲骨文的演变隶书是我国汉字书法中的一种,它是在小篆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通过学习隶书的演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和书法艺术的精髓。
二、早期人类的迁徙和聚居1. 早期人类的狩猎和采集生活早期人类主要通过狩猎和采集来维持生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中的资源进行生存。
2. 早期人类的定居和农业的发展随着气候的变化和资源的枯竭,早期人类逐渐开始定居并开展农业生产,这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农业时代。
三、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1. 丝绸之路的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我国和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不仅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推动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
2.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丝绸之路经历了多次开辟、发展、闭塞的过程,它的历史变迁与我国政治、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
四、古希腊的政治和文化1. 古希腊城邦的建立和特点古希腊是一个以城邦为单位的国家,城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古希腊的文化成就古希腊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文化中心,其在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秦始皇的统一和治理1.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征服了六国,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为后来的秦朝建立奠定了基础。
2. 秦始皇的政治改革秦始皇在统一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度量衡,推行一夫一妻制等,对我国古代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古代印度的宗教和文化1. 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印度教和佛教是古代印度的两大主要宗教,它们对印度的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古代印度的文学和艺术成就古代印度在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印度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为世人所称颂。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汇总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统一的时间、意义?时间:581年 人物: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统一时间:589年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隋文帝的统治内容,意义?经济: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政治: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数量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3、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人物、概况、评价?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人物:隋炀帝概况: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二千七百多千米;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评价:①(积极)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消极)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4、科举制创立的时间、标志、影响(①②③④)?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①政治上: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②教育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③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5、隋朝灭亡的时间、原因?618年;灭亡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618年 唐高祖李渊 长安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名臣有哪些?治国效果?①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名臣:魏征——“镜子”, 房玄龄、 杜如晦(房谋杜断)②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一、古代希腊文化1.希腊的地理环境–地中海的地理位置–希腊半岛的特点2.希腊城邦–城邦的定义–雅典城邦和斯巴达城邦的特点及区别3.希腊的民主制度–民主的含义–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4.希腊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的特点–希腊神话中的主要神祇5.希腊的奥运会–奥运会的起源和意义–希腊奥运会的规则和项目二、古代罗马文化1.罗马的起源–罗马城的建立–罗马王政时期的特点2.罗马共和国与帝国–共和国的建立和运作–帝国的出现和特点3.罗马的法律制度–罗马法的特点和影响–罗马法律的传承和发展4.罗马的建筑艺术–罗马建筑的特点–罗马建筑中的典型建筑物5.罗马的文化传播–罗马文化的传播途径–罗马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三、古代印度文化1.印度的地理环境–印度的地理位置–印度河流域的特点2.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的定义和原理–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和职业3.古代印度的宗教–印度教的起源和教义–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和影响4.古代印度的数学和医学–古代印度数学的贡献和特点–古代印度医学的成就和方法5.古代印度的文化繁荣–古代印度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古代中国的科技1.古代中国的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造纸术对社会的影响2.古代中国的火药–火药的发明和应用–火药对战争和科技的影响3.古代中国的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指南针对航海和地理的重要性4.古代中国的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印刷术对文化传播的影响5.古代中国的造船技术–造船技术的发展和特点–造船技术对海上贸易的促进五、古代中小学教育1.古代中国的私塾教育–私塾教育的起源和发展–私塾教育的内容和方式2.古代中国的师傅制度–师傅制度的定义和作用–师傅制度在古代职业中的应用3.古代中国的制书术–制书术的发展和传承–制书术对文化教育的贡献4.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起源和演变–科举制度对人才选拔的影响5.古代中国的经典诵读–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方式–经典诵读对古代人的影响总结通过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一到十课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一到十课知识点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隋朝的统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与灭亡)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日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阻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七年级(初一)下册历史思维导图+重点知识梳理

⑤科技、文化成就显著;⑥中外交流加强。
辽 北宋
西夏
大蒙 蒙古 古国
西夏 蒙古 金
金 元
耶律阿保机 元昊 完颜阿骨打
赵匡胤 (宋太祖)
赵构 (宋高宗)
金 辽 金 北宋 南宋
元 大都 南宋
统一 全国
成吉思汗
意义
(铁木真)
忽必烈 (元世祖)
岳飞抗金
蒙古 (1271建元)
文天祥、陆秀夫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重要依据。
⑤人民的辛勤劳动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从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 江南地区不断在开发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
唐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 南移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六、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宋元大都市: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大都
宋
繁华的都市生活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商 ①商业城市的发展: 开封、杭州;经商打破空间、时间限制
业
②纸币的出现: 北宋四川出现“交子”(世界最早), 大大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海 1、著名大商港? 广州、泉州
外 贸
2、最远去到哪?
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易 3、管理机构? 市舶司
货郎图 与唐都长安相比,宋朝商业区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变化?
目的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经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主要
农田水利法
措施
军事:保甲法
①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军队素质有所提高。
失败 标志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败因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成就- 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繁荣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处理- 隋唐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分析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 知识要点- 秦朝的统一- 汉朝的建立与巩固- 三国鼎立-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2. 重点知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巩固和对外关系-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 难点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汉朝对外关系的处理-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更替的原因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宋元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明清时期的繁荣与闭关锁国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意义和影响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 知识要点-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农业文明的兴起-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 重点知识-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3. 难点解析-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分析- 农业文明兴起和传播的影响因素- 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第二单元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1. 知识要点-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中国文明2. 重点知识- 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 古代巴比伦文明的法律制度- 古埃及文明的科技成就- 古中国文明的政治制度3. 难点解析- 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古代巴比伦文明法律制度的意义- 古埃及文明科技成就的影响- 古中国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第三单元欧洲的古典文明1. 知识要点- 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2. 重点知识- 希腊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罗马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 难点解析- 希腊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罗马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三、历史综合练习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方法-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梳理-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分析3. 难点解析- 历史知识分类的合理性和运用方法的多样性- 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准确性- 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历史知识的影响和作用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方法-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的态度3. 难点解析- 比较和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挖掘和理解- 批判和反思的合理性和建设性。
透视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深度整理

透视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深度整理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发展1.1 古埃及文明- 地理位置与尼罗河流域- 非洲东北部的古埃及国家- 金字塔与法老- 象形文字1.2 两河流域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汉摩拉比法典- 宗教信仰与神话故事1.3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种姓制度- 佛教的诞生1.4 古中国文明- 夏商周的更迭-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二章: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1 丝绸之路的开通- 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的路线与贸易2.2 亚历山大的东征-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2.3 罗马帝国的扩张-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 屋大维与罗马的法律制度2.4 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宗教的传播与变革第三章:中古时期的历史变迁3.1 伊斯兰教的传播-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创立-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3.2 欧洲的封建制度-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封建等级制度与庄园生活3.3 东亚的封建王朝- 隋唐时期的繁荣- 宋朝的经济发展与科技成就3.4 蒙古帝国的建立- 成吉思汗的统一- 蒙古帝国与四大汗国第四章:近代历史的转折4.1 文艺复兴运动- 但丁、达·芬奇与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4.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 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4.3 探索新航路- 哥伦布发现美洲-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4.4 英国工业革命- 瓦特与蒸汽机- 工业革命的影响与全球扩张第五章:现代历史的演变5.1 美国的独立战争- 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美国的诞生与宪法制定5.2 法国大革命- 罗伯斯庇尔与雅各宾派- 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5.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与《资本论》-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5.4 第二次世界大战- 纳粹德国的崛起- 珍珠港事件与战争的全球影响5.5 冷战格局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北约与华约的对抗第六章:当代世界的挑战与机遇6.1 联合国的作用与挑战- 联合国的成立与宗旨- 和平与发展的问题6.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6.3 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 两次海湾战争- 9·11事件与全球反恐战争6.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 《世界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以上是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深度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 重要人物:哥伦布、麦哲伦
- 主要内容:探索航线、地理知识的扩展、西方国家的探险动
机和收获
第二章:东方古国的繁荣
- 重要文明:中国古代、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
- 主要内容:古代文明的发展、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科技成
就和文化特点
第三章:欧洲封建社会
- 重要概念:封建制度、领地制度、封建等级
- 主要内容: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封建领主和农民的关系、领地制度的运作
第四章:万里长城
- 地理标志:长城
- 主要内容:长城的建造目的、历史背景、构造特点、对中国
历史的影响
第五章:中世纪的欧洲
- 重要概念:宗教改革、国家形成
- 主要内容:天主教会的影响、宗教改革的发生、欧洲各国的
国家形成和政治制度
第六章:瓷器和丝绸之路
- 重要产品:瓷器、丝绸
- 主要内容:中国的瓷器和丝绸制作、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第七章:日本的封建时代
- 重要阶段:平安时代、战国时代、江户时代
- 主要内容: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武士阶级的兴起、日本封建主义的特点
第八章: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
- 重要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 主要内容: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大航海时代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结束语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概念。
希望这份总结能帮助到你。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知识点梳理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他就是隋文帝;年,隋灭掉,统一南北。
2、中国封建社会三次全国统一:年,年,年,3、隋朝大运河:(1)目的:。
(2)条件:。
(3)时间:在在位时开凿。
从年起。
(4)三点:中心在,北达,南至。
(5)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
(6)五河:从北向南依次为、、、、。
(7)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8)作用:。
第2课时贞观之治1、隋朝的灭亡:618年,在被部将杀死。
隋朝灭亡原因。
2、唐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是(唐高祖),都城在。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即唐太宗,年号。
3、“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1)(2)(3)(4)(5)4、理解唐太宗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5、“贞观之治”:。
6、评价武则天的统治“”,原因:7、“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第3课时开元盛世1、前期年号是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①;②;③④⑤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和(最为有名)商业方面:商业繁荣的大都市有、、、。
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提纲
一、大唐帝国的形成与发展
1. 大唐王朝的建立
2. 唐朝社会与经济的繁荣
3. 唐朝的外交政策
二、唐朝的文化艺术
1. 唐代诗词
2. 美术与书法
3. 科技发明与应用
三、唐朝中后期的内忧外患
1. 安史之乱及其后果
2. 藩镇割据的影响
3. 唐末的黄巢之乱及其影响
四、宋朝的建立与经济发展
1. 宋朝的政治变革与外交政策
2.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
五、北宋的文化艺术
1. 宋词与宋诗
2. 画家与书法大师
3. 科技创新与应用
六、南宋的内忧外患
1. 金朝和南宋的战争
2. 元朝的入侵与灭亡
七、元朝的建立与统治
1. 元朝的政治制度
2. 元朝的外交政策和经济
3. 元朝对汉文化的影响与汉人抵抗
八、明朝的建立与政治格局
1. 明朝的统治者和政治制度
2. 明朝的军事和外交政策
3. 明朝的文化艺术和科技发明
九、明朝萎缩和清朝的崛起
1. 明朝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2. 元朝满族和明朝汉族的矛盾
3. 清朝的建立与政治格局
十、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1. 清朝的君主和政治制度
2. 乾隆时期的改革和影响
3. 清朝的社会组织、官僚主义和民族问题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提纲,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大历史的发展和变革,同时可以更好地培养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历史实践活动中,比如到博物馆和遗址
参观,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同时让学习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框架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框架第一章: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一、人类起源1. 人类的起源2. 旧石器时代3. 新石器时代4. 农业革命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二、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1. 黄河流域文明的起源2. 其他河流流域文明的起源3. 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三、埃及文明与尼罗河流域文明1. 埃及文明的起源2. 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环境3. 尼罗河流域文明的主要特点四、印度与印度文明1. 印度文明的起源2. 印度的地理环境和历史3. 印度文明的主要特点第二章:古代国家的兴起与发展一、城邦国家的出现与发展1. 希腊城邦国家的演变2. 罗马城邦国家的演变二、帝国的出现与发展1. 帝国的起源与演变2.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发展三、中国古代国家的演变1. 夏、商、周的演变2. 秦、汉、唐、宋、元、明、清等王朝的兴起和发展第三章:中古时期的变革与转型一、基督教的出现与发展1. 基督教的起源与演变2. 基督教对欧洲的影响二、欧洲的中世纪变革1. 封建制度的演变2. 宗教改革的兴起和发展3. 文艺复兴的背景与影响三、中国的中古时期1. 宋、元、明等王朝的兴衰历程2. 中原大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第四章:近代史与全球化趋势一、欧洲的新思潮和新探索1. 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2.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影响二、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2.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3.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三、世界大战与全球化趋势1. 一战和二战的影响2. 全球化趋势的兴起和发展3. 全球化对各国的影响和挑战结语:历史的启示和意义历史是人类追求和探索真理的过程,也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通过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更好地面对和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七年级下册历史框架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框架知识点作为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的学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历史框架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和社会变迁。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历史框架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形成和发展历经漫长的时间。
从新石器时代到商代、周代,再到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中华文明逐渐成熟并独具特色。
其中,商代和周代实行了封建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则呈现出多变和分裂的状态,而秦汉时期则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些历史时期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世界各地的早期文明除了中华文明,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早期文明。
例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等等。
这些文明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轨迹和文化特征,对人类历史的演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5世纪到15世纪。
在此期间,欧洲文明经历了从古代罗马文化到基督教文化的转变。
其中,基督教兴起和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建立对欧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的两个重要事件。
14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和思想经历了一次全面的复兴和发展。
宗教改革则是在16世纪由马丁·路德发起的改革运动,宣扬了新教思想,对欧洲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五、近代欧洲和殖民主义在近代欧洲,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欧洲列强开始向其他地区进行殖民探险和扩张。
这导致了世界各地的受害和剥削,同时也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殖民主义对现代世界的格局和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六、现代中国和世界在20世纪,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等等,这些事件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20世纪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各国之间的关系和竞争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其中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框架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框架第一章:古代文明与帝国兴亡1. 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学习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成就以及帝国的兴衰过程。
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其特点;(2)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3)中国帝国的兴盛与衰落的原因和历史启示。
2. 学习内容:(1)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其特点1)什么是文明?2)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3)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2)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1)商朝:商朝特点、商朝政治制度、商朝社会经济2)西周:周朝特点、周朝政治制度、周朝社会经济3)秦朝:秦朝特点、秦朝政治制度、秦朝社会经济4)汉朝:汉朝特点、汉朝政治制度、汉朝社会经济5)唐朝:唐朝特点、唐朝政治制度、唐朝社会经济、唐朝文化艺术6)宋朝:宋朝特点、宋朝政治制度、宋朝社会经济、宋朝文化艺术7)元朝:元朝特点、元朝政治制度、元朝社会经济、元朝文化艺术8)明朝:明朝特点、明朝政治制度、明朝社会经济、明朝文化艺术9)清朝:清朝特点、清朝政治制度、清朝社会经济、清朝文化艺术(3)中国帝国的兴盛与衰落的原因和历史启示1)中国帝国的兴盛原因和基础2)中国帝国的衰落原因和历史启示第二章:人类文明与世界史上的交流1. 学习目标:本章将学习人类社会各种文明间的交流和交融历程,探究这些历程对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政治格局的影响,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人类文明相互交流和交融的历程与成果;(2)古代东西方文明及其对全球文化影响的评价;(3)世界历史中的战争和和平,以及它们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 学习内容:(1)人类文明相互交流和交融的历程与成果1)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2)文艺复兴和瓷器贸易3)荷兰东印度公司(2)古代东西方文明及其对全球文化影响的评价1)古代东方文明: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2)古代西方文明:古希腊、罗马、拜占庭3)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影响(3)世界历史中的战争和和平,以及它们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1)黄金时代与黑暗时代2)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和贡献3)和平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和作用第三章:世界各国的发展与变革1. 学习目标:本章将介绍世界各国在历史上的发展变革,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它们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世界各国历史的轨迹;(2)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各国实力的提升和地位的变化。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构架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构架历史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研究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工具。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构架。
一、中国古代文明和夏商周时期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2.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二、春秋战国时期
1. 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战国时期中国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三、秦汉时期
1. 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
2. 汉朝的建立、文景之治和五四政治等内容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 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两晋南北朝时期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唐宋时期
1.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六、元明清时期
1. 元朝的统治和元朝的农业、手工业等内容
2. 明朝的建立和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 清朝的建立和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七、近代史
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2. 外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战争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总之,初中历史知识点体系是相对固定的,而在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上则需要学生进行调整和改变。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还有利于我们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中心、起始点:以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南至________。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______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评价:
统治前期:措施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
盛世表现(定义、内容)
统治后期:由盛转衰原因: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奸臣,朝政混乱
修建水利工程
农耕技术大发展
曲辕犁、筒车
丝织业:品种多,技术高
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多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有真才实学但出身低微者无做官机会
________开始用分科考试法选官
隋炀帝时____________,科举制正式诞生
门第不高的人可凭才学做官
选官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科目: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期末复习学案
学科:历史 课型:复习 时间: 总第 课时
课程标准: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和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医学:“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文学:诗歌
代表人物
生活时期
代表著作
诗歌特点
人称
李白
_______时期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既__________,又清新飘逸,而且__________,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______”
杜甫
由盛转衰
“______”、“_______”
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表现(定义、内容):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加强
原因:治国思想+治国措施
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隋朝的建立,______年,杨坚,定都________
隋的统一,________年,灭陈完成统一原因:
隋文帝措施:国家的统一,安定,发展生产
结果: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通原因: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为________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首创________、_________
唐玄宗:________成为进士科主考内容
废除:清朝末年(1905年)
科举制的影响:
唐与各族之间的主要交往方式:
吐蕃:_______的祖先
________时期,_________嫁给松赞干布,积极作用:
_________时期鉴真应邀东渡日本讲学
对中日文化交流产生重大影响
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交流产生重大影响:
使节往来、贸易往来
新罗引入中国的科举制、医学、天文、历算等
___________时期玄奘西游,到天竺求学,以亲身经历写出______________,此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新疆地区历史、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7、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科技:建筑: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代表:①隋朝______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②___________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
印刷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_________、标有__________的雕版印刷品。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秦中吟》《新乐府》
现实主义,讽喻社会,同情人民。诗歌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
类别
代表人物
著作
成就
书法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创立了新书体“颜体”,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
《玄秘塔碑》
自成“柳体”
绘画
阎立本
《步辇图》《历代帝王像》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______、淮河、_______、钱塘江。
8、开通的意义: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促进
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______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唐的建立:________年,李渊,定都_________
擅长人物故事画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称为“_________”
石窟艺术
位于________的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盛大欢腾的乐舞
1、唐初:《秦王破阵乐》2、盛唐:《霓裳羽衣曲》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期末复习
___________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与吐蕃“合同为一家”
回纥:维吾尔族的祖先,后来改称“回鹘”
关系: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__________
靺鞨:东北地区__________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白族和彝祖的祖先,南诏统一六诏
__________册封其首领为___________
日本派遣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大都市:长安、_____、扬州、_______
长安:国际性大都市
转折:“安史之乱”“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
瓦解:公元9世纪后期,唐末农民起义,907年唐灭亡
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①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③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④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⑤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⑥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⑦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