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札记读后感

合集下载

《狱中札记》.ppt

《狱中札记》.ppt

存在没有意义、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质价值。
与其说它是一个人公开表示的立场,不如说它是提出的 一种针锋相对的意见。
3、实践哲学

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有两项工作要做:战胜形
式精致的现代意识形态,以便组成自己独立的知识分
• 实践哲学指的就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历史主义的, 强调人、特别是社会中相互联系着的人的实践在科学的理论指 导下对无产阶级革命即人的解放所起的重要作用,它企图把人 的思想、意志的作用纳人到唯物主义中,它要求自己不仅仅是 单纯的实践,更重要的是能指导革命实践的理论。其根本之处 在于它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发 展。当然,实践哲学也存在着过分夸大人的实践,提升人的思 想、意志作用,从而对唯物主义强调不足的倾向。
2、市民社会
• 葛兰西认为西方社会不同于东方社会就在于西方社 会形成了独立的市民社会,东方社会没有形成独立的 市民社会,“在东方,国家就是一切,市民社会仍处于 原始的不成型的状态。在西方,国家社会与市民社会 之间存在着调整了的相互关系。假使国家开始动摇, 市民社会这个坚固的结构立即出面。国家只是前进的 堑壕,在它后面有工事和城堡坚固的链条;当然这个 或那个国家都是如此,只是程度大小不同。”
3、实践哲学
• 实践哲学的实质在于,它“是绝对的‘历 史主义’思想,绝对的世俗化和此岸性,是一 种历史的绝对的人道主义”。在作者看来,实 践哲学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 去考察世界。在人之外的绝对精神是不存在的, 与人的实践无关的“物质”也是不可理解的 “历史虚无”,世界的客观性不过是“历史的 生成物”。
葛兰西《狱中札记》
观点评价

《狱中札记》通过分析意大利的历史文化、政治

【2018最新】狱中读书笔记word版本 (23页)

【2018最新】狱中读书笔记word版本 (2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狱中读书笔记篇一:狱中札记读后感《狱中札记》读后感会计学院廖君泉金融学院颜琛梅茜吕曼丽《狱中札记》记载了葛兰西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意识形态理论、文化领导权理论、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美学和历史学等等理论的思考和探索。

葛兰西独树一帜的实践哲学和他所提出的“霸权”、“有机知识分子”、“市民社会”、“阵地战”等理论观念,在当代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历史文化问题介绍当葛兰西提出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时,首先针对的就是知识分子具有独立自主性这一假象。

他认为,知识并不是对外界的纯客观反映,知识体现了人们对外部世界加以改造的意图和热情,因此知识总是与行动联系在一起,这种行动总是有立场的,即使是号称具有“价值中立”的科学,也是如此。

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知识就是权力”。

葛兰西的这一理解,打破了知识分子所谓的“知识”具有无上权威、超然于现实之上的信仰,知识分子具有特定的立场,隶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每个社会集团既然产生于经济生产世界的原初基本职能,它同时也有机地制造出一个或多个知识分子阶层,这样的阶层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社会与政治领域将同质性以及对自身功能的认识赋予该社会集团”。

葛兰西的这个界定表明,知识分子并不只是知识的生产与传播阶层,在其知识生产与传播背后,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职能,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知识分子范畴有着不同的含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葛兰西提出了有机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的区别。

感受或许是因为《狱中札记》这本书的作者著作所处的特殊形势,导致了本书在陈述的时候并不是那么明朗,思维跳跃,文字从简,某些观点甚至写的比较隐晦,但同时也给了本书带来了一抹厚重的色彩。

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仿佛看见了一位哲人在阴暗的监狱中,依然不懈的用自己的手下的笔探寻着智慧的宝藏。

包括他对文化霸权主义的独到分析与见解,也得到了后世人们的广泛认可。

狱中札记 读书笔记

狱中札记 读书笔记

狱中札记读书笔记《狱中札记》是意大利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创作的一部狱中笔记。

这本书是葛兰西生命最后阶段的思考和总结,对现代政治、社会和文化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以下是一份关于《狱中札记》的读书笔记:书名:《狱中札记》作者:安东尼奥·葛兰西一、背景与概述《狱中札记》写于 1929 年至 1935 年作者被关押在法西斯监狱期间。

在这本书中,葛兰西通过对意大利历史和现实的分析,阐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思考。

二、主要观点1. 文化霸权理论葛兰西认为,社会的统治不仅仅依赖于政治和经济的控制,还需要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控制来实现。

他提出了“文化霸权”的概念,认为统治阶级通过控制文化和意识形态,使被统治阶级接受其价值观和观念,从而实现对社会的控制。

2. 有机知识分子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将知识分子分为有机知识分子和传统知识分子,前者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密切相关,能够推动社会变革,而后者则往往与社会现实脱节。

3. 阵地战葛兰西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应该采取激进的暴力革命方式,而应该通过长期的、渐进的方式来实现。

他提出了“阵地战”的策略,即通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争取支持和影响力,逐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三、阅读感受《狱中札记》是一部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著作,展示了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理解和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社会的统治机制、知识分子的作用以及社会变革的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对理解意大利历史和政治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和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总结《狱中札记》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和理论价值的著作,葛兰西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和理论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和政治现象仍具有启示意义。

葛兰西《狱中札记》的思想研究

葛兰西《狱中札记》的思想研究

葛兰西《狱中札记》的思想研究作者:王朦朦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2期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关于法律的提出,相关的表现形式以及在历史发展中的不断进步。

法律是由经济基础构建的上层建筑,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经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最终权力制衡制度属于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产物。

关键词:法哲学;政治法律;权力制衡作者简介:王朦朦,女,1988年4月生,江苏连云港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01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意大利著名思想家,同时是20 世纪期间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1926 年,葛兰西被意大利法西斯逮捕入狱,在监狱期间他克服重重困难,深刻总结意大利历史革命的经验教训,进行艰苦的理论探索,完成了《狱中札记》这本著作。

葛兰西的《狱中札记》中主要提出了实践哲学观,它是葛兰西政治法律思想的基石。

同时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的本质是批判的世界观,不是强行的把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到人们的个人生活中,而是对现实的活动加以改革和更新,使它成为“批判的”的问题。

并且,葛兰西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自然界,应该是属于人的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

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就是摒弃脱离实际的抽象思辨,用实践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发展,而发展的唯一动力和源泉就是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达到新的文明水平。

这既是对哲学理论的改造活动,又是对现实的文化批判活动。

所以,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分可以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对“实践”进行哲学本体论对象的研究;第二部分以第一部分为前提,对“实践”进行政治法哲学问题的研究,同时也是对第一部分的具体延伸。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发哲学的基本形成。

狱中联欢读后感50字

狱中联欢读后感50字

狱中联欢读后感50字
《狱中联欢》是一本讲述了狱中囚犯们生活、心态变化的书籍。

作者旨在通过书中的故事,展现出狱中联欢对于囚犯们重建自我、甚至走出监狱产生的积极影响。

阅读本书,我深刻感受到囚犯们经过狱中联欢之后,内心发生的变化。

他们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向往自由,寻求重新获得自由的机会。

这些变化,不仅仅是在思想上,更反映在行动上。

许多人因此获得了减刑和重返社会的机会。

《狱中联欢》着重描绘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变化。

作为读者,我们更应该关注狱中联欢背后的含义,不仅仅只是让囚犯们活的更好,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去判断和反思,为什么会出现犯罪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如何去治愈。

而思考如何治愈犯罪行为,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议题。

人类社会一直在努力寻求答案,这也是创新和改革的源动力。

我们需要从教育、法律、医疗、社会保障等多个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我们还应该鼓励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介入,共同构建一个更公正和人性化的社会,帮助更多的人远离犯罪。

总之,《狱中联欢》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它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社会问题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展开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来寻找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源。

狱中联欢读后感100字

狱中联欢读后感100字

狱中联欢读后感100字
《狱中联欢》是一本略带悲凉的书籍。

由于作者更文化大革命时曾在监狱里关押,书中许多故事都是他在狱中的所见所闻。

书中描述了许多性格各异、境遇不同的囚犯。

他们在狭小的牢房中生活,互相依靠,孤独寂寞。

作者描写的是囚犯们在狱中不乏的乐观主义。

虽然身处困境,他们还能够相互帮助,互相安慰,在狱中寻找到生活的希望。

在读完这本书籍后,我不禁为那些囚犯们所经历的遭遇而深深感动。

书中,囚犯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这种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和品味。

在这本书中,作者呈现了一种在生命最艰难的时刻面对生命的坚定。

囚犯们用自己的哲学、艺术来度过他们周围的世界,他们用无限的生命力,守护着他们自己。

此书重要性在于,它的深层内涵和鼓舞人心的主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截然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使人们在面对凛冽的现实世界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信念。

读完《狱中联欢》后,我深深体验到了人类坚韧的毅力和生命力。

在最坏的情况下,囚犯们持续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

这本书也使我反思这时代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珍惜自由,并且不断努力去创造更好的生活。

并且书中的故事不光是在狱中,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吸取类比,将其转化为更好的力量。

书中所描述的生命力以及对纯美的渴望激励着我。

狱中篇章就像通往一个新世界的桥梁,让我看到人性中最为积极、坚定和灿烂的一面。

这本书中所体现的的是我们对于未知的勇气和对于美的敏感、对于人性的热爱。

我希望这些力量能够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灯塔,指引我们冲破任何苦难,并且提醒我们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美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红色经典 第5课《狱中书简(节选)》读后感素材1 北师大版(通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红色经典 第5课《狱中书简(节选)》读后感素材1 北师大版(通用)

《狱中书简》读后感第一篇:读完卢森堡的《狱中书简》,最深的感触是:开卷有益。

因为它并不是一本令人有太多期待的书。

拿起并终于决定开始阅读,缘于它引起我的好奇——这里面是一个习惯于狱中生活的人;而且她说:“不论我到哪儿,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就会与我同在。

”越来越深地体验到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

在我看来,罗莎?卢森堡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

我无从想象作为国际共运史上著名的女革命家和理论家的她,但是可以从《狱中书简》中窥到作为一个人的她性格中的坚强、乐观,对大自然的美极为敏感和热爱;以及作为一个女人的柔软与悲悯。

这些我最为喜爱的生命品质出现在她的身上令我非常惊奇和感动。

这种感动不是通常意义下的感动,其中掺杂了对造物的敬畏——无从确认何为完整的人性,但人性中的确存在着某些光彩照人的东西。

它们与它们所附着人物的身份地位境遇无关,而是作为单纯的人性共存于不同的人体之内。

它们体现于细节之中,但远远大于和超越了细节。

罗莎·卢森堡1871年生于波兰一个犹太家庭,1889年因为革命活动受沙皇追捕流亡苏黎世,1893年成为波兰社会民主党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897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898年迁居柏林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工作,1913年出版《资本积累论》,1915年(狱中)撰写《社会民主党的危机》,1918年(狱中)著作《论俄国革命》,1904-1918年期间先后五次被捕、出入六个监狱,1918年因德国革命爆发而获释后,组建斯巴达克同盟和德国共产党,1919年惨遭杀害。

在她短暂而风起云涌的一生中,卢森堡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做一个好人。

在一封狱中书简中,她对此作出了解释:“那意味着坚定,清醒,愉快,不错,愉快面对每件事、任何事——而抱怨事弱者的事。

做个好人,意味着必要时快乐地将自己的生命投入‘死亡的怀抱’,而与此同时,醉心于每一个明亮的日子,每一朵美丽的云彩。

”她的一生怎样遵循和实践这个原则并不是我特别关切和需要了解的,但从她的狱中书简中我能深切地体验到它。

《狱中札记》

《狱中札记》
葛兰西《狱中札记》 葛兰西《狱中札记》
观点评价
• 《狱中札记》通过分析意大利的历史文化、政治 狱中札记》通过分析意大利的历史文化、 问题和哲学问题,总结20年代初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 20年代初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 问题和哲学问题,总结20年代初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 探讨了西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探讨了西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 1、国家等于“政治社会”加“市民社会”。 国家等于“政治社会” 市民社会” • 国家等于市民社会加上政治社会, 国家等于市民社会加上政治社会,而不等于经济 基础加上层建筑。所谓政治社会,指的是由政府、 基础加上层建筑。所谓政治社会,指的是由政府、军 队和司法部门构成的强制性的国家机构, 队和司法部门构成的强制性的国家机构,行使暴力性 质的强制功能,而市民社会则是由非强制性、 质的强制功能,而市民社会则是由非强制性、相对自 主的教会、行会和学校等机构组成, 主的教会、行会和学校等机构组成,替统治阶级行使 非强制性的“霸权”职能。 非强制性的“霸权”职能。
2、市民社会
• “市民社会”概念,最初出现在古希腊罗马时代, 市民社会”概念,最初出现在古希腊罗马时代, 它是指政治社会或城邦国家。 它是指政治社会或城邦国家。 • 在中世纪,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含义基本相同。 在中世纪,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含义基本相同。 • 黑格尔第一次在理论上明确地把市民社会和政治 国家区分开来,在现代意义上使用市民社会概念。 国家区分开来,在现代意义上使用市民社会概念。基 于私人生活和国家的区别, 于私人生活和国家的区别,他用市民社会指称私人自 治领域,把它看成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概念。 治领域,把它看成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概念。国家 不仅高于家庭和市民社会,而且最终决定它们。 不仅高于家庭和市民社会,而且最终决定它们。 • 与黑格尔相反, 与黑格尔相反,马克思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 家的前提,它们决定国家,“ ,“政治国家没有家庭的天然 家的前提,它们决定国家,“政治国家没有家庭的天然 基础和市民社会的人为基础就不能存在。 基础和市民社会的人为基础就不能存在。”

《狱中联欢》读后感300字

《狱中联欢》读后感300字

《狱中联欢》读后感300字《狱中联欢》读后感《狱中联欢》是一本由丁玲所写的小说,是她在被囚禁期间创作的。

这本小说之所以引起了我的关注和阅读,主要是因为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来呈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与挣扎。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和性格,在其中也体验到了中国社会在那个时期的艰难与坚强。

作为读者,我的阅读体验是非常深刻的。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犹如身处其中,亲身经历了那段历史,感同身受地体味了作者的思想和表述。

这本书很好地说明了人们在黑暗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坚持个人的信仰和价值观。

同时,作者在描写中还表现出了人性的罪恶和阴暗面。

这样的深刻和真实的内容不仅使我有所思考,同时对我的人文素养也起到了很好的提高作用。

对于这本书或文章的重要性,我认为它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和广泛的。

首先,它描绘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况,为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次,小说中展示了人类积极的一面,尤其是在黑暗的历史环境中依然能够坚守信仰和生命价值,充分体现了人性的美好和伟大。

最后,它展示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文学才华,为我们了解中国文学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在读这本书时,我产生了一些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对于作者的文学价值和思想论述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和帮助,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思想水平和人类文化素养。

同时,对于了解人类的发展史、文化史和社会历史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总之,读《狱中联欢》这本书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仅提高了我的知识和思想,而且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社会在那个时期的情况。

我相信,这本书的阅读对我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因素,更让我对文艺创作和社会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精编文档】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红色经典第5课狱中书简节选读后感1北师大版.doc

【精编文档】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红色经典第5课狱中书简节选读后感1北师大版.doc

《狱中书简》读后感第一篇:读完卢森堡的《狱中书简》,最深的感触是:开卷有益。

因为它并不是一本令人有太多期待的书。

拿起并终于决定开始阅读,缘于它引起我的好奇——这里面是一个习惯于狱中生活的人;而且她说:“不论我到哪儿,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就会与我同在。

”越来越深地体验到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

在我看来,罗莎?卢森堡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

我无从想象作为国际共运史上著名的女革命家和理论家的她,但是可以从《狱中书简》中窥到作为一个人的她性格中的坚强、乐观,对大自然的美极为敏感和热爱;以及作为一个女人的柔软与悲悯。

这些我最为喜爱的生命品质出现在她的身上令我非常惊奇和感动。

这种感动不是通常意义下的感动,其中掺杂了对造物的敬畏——无从确认何为完整的人性,但人性中的确存在着某些光彩照人的东西。

它们与它们所附着人物的身份地位境遇无关,而是作为单纯的人性共存于不同的人体之内。

它们体现于细节之中,但远远大于和超越了细节。

罗莎·卢森堡1871年生于波兰一个犹太家庭,1889年因为革命活动受沙皇追捕流亡苏黎世,1893年成为波兰社会民主党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897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898年迁居柏林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工作,1913年出版《资本积累论》,1915年(狱中)撰写《社会民主党的危机》,1918年(狱中)著作《论俄国革命》,1904-1918年期间先后五次被捕、出入六个监狱,1918年因德国革命爆发而获释后,组建斯巴达克同盟和德国共产党,1919年惨遭杀害。

在她短暂而风起云涌的一生中,卢森堡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做一个好人。

在一封狱中书简中,她对此作出了解释:“那意味着坚定,清醒,愉快,不错,愉快面对每件事、任何事——而抱怨事弱者的事。

做个好人,意味着必要时快乐地将自己的生命投入‘死亡的怀抱’,而与此同时,醉心于每一个明亮的日子,每一朵美丽的云彩。

”她的一生怎样遵循和实践这个原则并不是我特别关切和需要了解的,但从她的狱中书简中我能深切地体验到它。

《狱中联欢》读后感100字

《狱中联欢》读后感100字

《狱中联欢》读后感100字
作为一部描写人性的作品,《狱中联欢》令人动容。

在《狱中联欢》中,作者以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监狱中的苦难和困境,深刻描绘了狱中人的命运和心理状态,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强大和脆弱。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深刻刻画了人性的多面性。

不同人物在狱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和思想,都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作为读者,我深刻感受到了对于人性的反思和思考。

同时,作品中表现的人性价值,也更让我对于人们的关爱和信仰感到感动。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并且从中寻找到真正的价值。

阅读《狱中联欢》,不仅能够增加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思考人生的意义。

总之,《狱中联欢》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它对于人性、社会、伦理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反思和思考,是一部有意义的经典之作。

阅读这部小说,让我感受到了沉重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力量和韧性。

《狱中札记》

《狱中札记》

5、知识分子
• 《狱中札记》中提出的“知识分子”概念同马克思以体力劳 动与脑力劳动划分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的概念不同,葛兰西 认为知识分子是“处于各种社会关系的一般的总体之中”。他 认为从某种程度看,人人都是“知识分子”,因为其一,在体力 劳动中,哪怕是最机械,最简单的劳动,都有少量的技术上的要求, 也就是有少量的脑力劳动;其二,人们在工作之余还从事一些知 识上的活动,至少有世界观和道德标准。 • 但是葛兰西认为,正如某人给自己烧饭或做衣不能说其就是 炊事员或裁缝一样,也不是所有人都在社会中执行知识分子职能。 在他看来,每个社会和社会集团都需要完成一定的专门性工作, 其中包括技术性工作、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等等。完成这些专门 性工作的人才是知识分子。
2、市民社会
• 葛兰西认为西方社会不同于东方社会就在于西方社 会形成了独立的市民社会,东方社会没有形成独立的 市民社会,“在东方,国家就是一切,市民社会仍处 于原始的不成型的状态。在西方,国家社会与市民社 会之间存在着调整了的相互关系。假使国家开始动摇, 市民社会这个坚固的结构立即出面。国家只是前进的 堑壕,在它后面有工事和城堡坚固的链条;当然这个 或那个国家都是如此,只是程度大小不同。” • 西方社会有了独立的市民社会,资产阶级不但拥有 政治上的领导权,而且取得了文化或意识形态的领导 权。在这种市民社会相对发达的社会里,政治的强制 性开始弱化,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开始突出,因 此革命所针对的不仅是暴力功能,而且有它的同意基 础,即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狱中札记》
观点评价
• 《狱中札记》通过分析意大利的历史文化、政治 问题和哲学问题,总结20年代初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 探讨了西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 1、国家等于“政治社会”加“市民社会”。 • 国家等于市民社会加上政治社会,而不等于经济 基础加上层建筑。所谓政治社会,指的是由政府、军 队和司法部门构成的强制性的国家机构,行使暴力性 质的强制功能,而市民社会则是由非强制性、相对自 主的教会、行会和学校等机构组成,替统治阶级行使 非强制性的“霸权”职能。

狱中札记——精选推荐

狱中札记——精选推荐

葛兰西(Antonio,Gramsci),萨丁尼亚人,本世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之一。

从杜林大学辍学之后,他就成为意大利社会党(Italin Socialist Party,PSI)的活跃份子与新闻记者。

在意大利1919到1920红色的两年(biennio rosso)期间一段极度动荡不安的时期他支持工厂委员会(factory councils)运动。

1921年,他与左翼不满份子的同道们另组意大利共产党(Partito comminista d’Italia),而他自1924年起便领导该组织,直到1926年为墨索里尼政权拘捕下狱为止。

在这段身系囹圄的时期,葛兰西写下了《狱中札记》(Prison Notebooks),这是一部庞大、散乱无章且未完成的著作,但却仍然是当代的一部经典。

《狱中札记》乃是将他早期在报纸上的文章中未厘清的观念加以精炼,进而提出了一种人本主义观的马克思主义(a humanist conception of Marxism),强调人的主体性,即信仰、价值、热望与理论。

由于对正统派缺乏好感,葛兰西向下列古典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质素提出质疑:1.认为实在(reality)除了物质(matter)之外一无所有的化约性物质论(reductive physcicalism);2.对于知识所采取之被动性的(passive)、或玄想性的(contemplative)观念;3.想要将自然科学的方法扩充到对人之研究上的企图;4.认为历史遵守着类似于物理科学的普遍因果法则之此种信念;5.认为文化与政治活动只是经济实践的苍白反映而已,于是将之予以忽略;6.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乃是藉由压迫而勉强结合的冲突负载系统(conflict-ridden system)此一预设;以及,7.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之崩溃乃由其内在矛盾而获确证的此种乐观信念。

就葛兰西的看法,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灾难性地将一种形而上的,或者超验的(transcendent)图样(design)强加在历史之上,而此种图样乃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与行动之外尽管在这其中之“隐藏之上帝”(hidden God)不再是黑格尔所说的“精神”(Spirit),但却是一个同等抽象非人化的“自然”(Nature)。

狱中联欢读后感400字

狱中联欢读后感400字

狱中联欢读后感400字
《狱中联欢》是吴念真所写的一本纪实文学作品。

作者在狱中度过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生活在各种苦难之中,但是他却从不放弃。

他总是坚定地信仰着自己的信仰,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监狱中的点点滴滴。

这本书也正是因为这些生动的记录,成为了一个揭露社会黑暗并鼓舞人心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狱中联欢》,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在狱中的不易,感受了他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信仰的坚定。

在狱中,他遭遇了苦难,但是他依然继续写作,用文字表达出他的感受和思考,这种坚韧的精神真的让人十分钦佩。

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够揭示出监狱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公,还能够激励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放弃希望和信仰,要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这本书也提醒我们:不放弃,就一定会有希望。

阅读完《狱中联欢》,我有了很多的思考和感慨。

本书中涉及到的独立精神、自由、信仰等等问题都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虽然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机会,但是在现实中我们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坚定的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永远不要放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我们的梦想,实现我们的理想。

总之,吴念真的《狱中联欢》是一本很好的书籍,它既展现出了狱中艰苦生活的真实面貌,也给人以信仰和期望。

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并对其中的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狱中联欢读后感悟100字

狱中联欢读后感悟100字

狱中联欢读后感悟100字I really enjoyed reading "A Celebration in Prison". The story touched me deeply and made me reflect on the power of friendship and the resilience of the human spirit.In the story, the inmates in the prison decided to come together and organize a celebration to lift their spirits and bring some joy into their lives. Despite theirdifficult circumstances, they found a way to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and find moments of happiness. This reminded me of the importance of finding joy in the little things, even in the most challenging situations.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also showed me the value of friendship and solidarity. They supported each other through tough times and celebrated together in moments of happiness. This made me think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a strong support system and being there for each other in times of need.Overall, "A Celebration in Prison" taught me that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life may be, there is always room for joy and connection. It reminded me to appreciate the people around me and to find moments of celebration in the midstof adversity.中文回答:我非常喜欢阅读《狱中联欢》。

狱中心得体会(5篇)

狱中心得体会(5篇)

狱中心得体会(5篇)第一篇:狱中心得体会狱中心得体会当我来到监狱,剃了头发,穿上囚服变成一位服刑人员时。

面对四周的高墙电网,处于远离故乡的亲人处境中,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心里百般滋味涌上心头,感叹生活的跌啱起伏,人生旅途的坎坷崎岖,各种想法都有这应该是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反应吧。

由于我的贪婪、莽撞、任性和自以为是等等,照成了我人生的失败与挫折,以前在这种失败与挫折中我把看做一种灾难。

一种惩罚,一种倒霉,陷入的无限的泣丧自卑之中,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中,经过这几个月的惩罚与改造之后,现在我把他看做为成一种锻炼我,磨练我的一种机会,从而进一步认识和改正自己,充实和完善自己,向自己心中的理想目标前进。

人生不可能有坦途,当无法改变外在环境时,就必须跨越生命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直到成功,在人生的舞台上大部分成功者都非常艰辛,不断接受挫折失败打击的过程。

而他们都撑过来了,并且转变成自己的有利经验和能力,使自己创造更多的成绩,因此我应该正确的面对眼前的苦难,苦难虽然给我带来痛苦,却会让我变的更加艰强,人生没有痛苦也就没有快乐,人生路上困难与成功,痛苦与快乐都是形影相随的,在拥有痛苦的同时,也在等待着快乐,这就是阳光总在风雨后,生活中必然会有挫折与失败,艰难险阻,这不应该是我退缩的理由,因为真正的勇敢者敢在坎坷的道路上放声歌唱,敢在崎岖的悬崖上雕出绮丽的花朵,成功只属于那些无谓的勇敢者。

人生在世谁没有面对过风霜的侵袭,又有谁在茫茫人海中漂泊,能顺利的获得一席安寝之地呢。

在人生的旅途中又有谁自始至终都是幸运的呢,生命中没有不交换着喜悦和悲伤,顺利和坎坷,幸运和不幸,得到和失去,就是这些如此频繁的内容,构成了生命的多姿多彩,才可以尝到生命中复杂的滋味,到了日落黄昏的时候,才会有那么多的回忆内容,其实每个成功者背后都有一段苦难的历史,关键是怎么去把握,生活就像一道一道的难题,等着我们去破解,只有坚持坚韧坚强,才能吧这些人生的难题一道一道的破解掉,因此我要面对人生挫折与失败的最大苦难,应该保持一颗坚持坚韧坚强的心,从这所没人愿意上的特殊学校里毕业,哪才是人生的强者。

狱中联欢读后感悟字

狱中联欢读后感悟字

狱中联欢读后感悟字狱中联欢读后感悟《狱中联欢》作为一本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书籍,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本书集合了作者林语堂收集的一系列历史资料,通过描绘20世纪前半叶中国知识分子在狱中的生活种种,如考试,写作,辩论各类活动,展现了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对于自由和民主的向往。

在阅读时,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些知识分子身临其境的困境和带来的精神折磨,同时也被他们的乐观和机智所感染。

他们在牢中坚持以自由思想的交流和辩论来坚定自己的信仰,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人类的心灵是何等不可征服。

这本书对于中国革命历史的记载极为重要,其所表现的中国革命历史的真实片段以及对于那个时代的特殊的见证意义,都让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同时,作者的笔触生动有力,让人有一种身历其境的感受。

从中我看到了对人性的探寻和对真理的追求。

它让我明白民主和自由对于一个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在今天这个充满种种不平等和不公正的时代,正所谓铭刻在我们心中的是要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和尊严。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思考我们的社会中是否还存在着类似的现象以及可以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我想,我们今天的社会依然存在着与历史相似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权力的不均,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垄断和不平等等问题。

大于的资本家和政治势力,以其权利和财富控制着社会的大部分资源,而劳动的阶层却无法分享到同样的权利和利益。

我们也看到了人性的本质在这样的权力压迫下被扭曲和改变,而正义和民主的道路却显得越来越不明确。

然而在极端的环境下,人们却仍然坚强地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就像曾经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他们在争取自由和民主的路上,经过种种苦难和牺牲,最终还是取得了走向成功和快乐的有力一步。

通过这本书,我认为对于我们今天更为广阔的目光而言,我们也应坚定自己,拥抱自由,承担责任,干涉思想,提高公民意识,建设更为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是一个值得被推荐给大家阅读的好书,它让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历史,在阅读中同情社会的弱势阶层并实现对于核心价值的认识。

《监狱写生》读后感

《监狱写生》读后感

《监狱写生》读后感
《监狱写生》是一部由法国作家亨利·克劳塞尔创作的文学作品,通过叙述主人公在监狱中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类的本性和社会的道德。

在小说中,主人公被错误地判决入狱,他在监狱中经历了种种磨难和煎熬,但他并没有沦为恶人,反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保持了对人性的信仰和对正义的追求。

这让我想起了人类的善良和坚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原则。

另一方面,小说也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道德沦丧。

监狱中的囚犯们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他们被迫接受残酷的惩罚和不公正的待遇。

这让我深感社会的不公和道德的缺失,让我反思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

通过阅读《监狱写生》,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在这个世界上,正义和邪恶并存,善良和邪恶共存,我们需要保持对人性的信仰,坚守自己的原则,努力追求正义和公平。

希望每个人都能像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保持对人性的信仰,坚守自己的原则,勇敢面对逆境,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尊严。

总的来说,《监狱写生》是一部充满深度和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的探讨,让人深思和反思。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成为更加善良和勇敢的人。

愿人类社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狱中札记读后感

狱中札记读后感

狱中札记读后感作为伟大的、富于创立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的理论和思想大局部都是在监狱中形成的,其《狱中札记》那么是他全面思考的结晶。

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狱中札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狱中札记读后感葛兰西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入手,把实践哲学看作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葛兰西以此为基石,一方面批判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物质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哲学观精神一元论;另一方面,批判了对马克思思想起源和组成局部做僵化的研究。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局部是内在统一的,是一种总体的知识。

同时,葛兰西也反对庸俗唯物主义和经济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哲学观。

读《狱中札记》时,觉得这篇文章十分难读,他的文字都很晦涩。

对于引发众多争论的问题:实践哲学的含义是什么?我的答复是实践哲学是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独特的见解。

这种见解后来逐渐成熟成为了超越传统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界限的哲学。

它与我平常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许多不同。

比方:实践哲学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实践活动为根底去考察世界。

在人之外的绝对精神是不存在的,与人的实践无关的物质也是不存在的,世界的客观性不过是约定俗成的。

而且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很高不可攀,但实践哲学和实际结合的很紧密。

实践哲学中有一种理念:一切事物的存在只因为有了人类的活动才有意义。

例如:没有脱离人的活动与意志而存在的绝对自然,自然包含在人的实践中;现象不为了自身而存在,而是人从实际利益出发加以别离与结构的结果。

但我觉得并不是这样。

这种理念的形成完全是站在人类的角度。

但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人,那么这些事物的存在就没意义了么?动物、植物、微生物还是继续生存下去了这些事物至少是对他们有意义的。

实践哲学把人类看得太重了。

不过我很欣赏葛兰西拉近群众与哲学距离的想法,毕竟学习哲学对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有帮助的,当然这是很难的。

我觉得《狱中札记》是值得一读的,葛兰西能在监狱中写成这本书也不愧是人类意志的极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狱中札记》读后感
会计学院廖君泉
金融学院颜琛梅茜吕曼丽
《狱中札记》记载了葛兰西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意识形态理论、文化领导权理论、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美学和历史学等等理论的思考和探索。

葛兰西独树一帜的实践哲学和他所提出的“霸权”、“有机知识分子”、“市民社会”、“阵地战”等理论观念,在当代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历史文化问题
介绍
当葛兰西提出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时,首先针对的就是知识分子具有独立自主性这一假象。

他认为,知识并不是对外界的纯客观反映,知识体现了人们对外部世界加以改造的意图和热情,因此知识总是与行动联系在一起,这种行动总是有立场的,即使是号称具有“价值中立”的科学,也是如此。

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知识就是权力”。

葛兰西的这一理解,打破了知识分子所谓的“知识”具有无上权威、超然于现实之上的信仰,知识分子具有特定的立场,隶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每个社会集团既然产生于经济生产世界的原初基本职能,它同时也有机地制造出一个或多个知识分子阶层,这样的阶层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社会与政治领域将同质性以及对自身功能的认识赋予该社会集团”。

葛兰西的这个界定表明,知识分子并不只是知识的生产与传播阶层,在其知识生产与传播背后,有其特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职能,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知识分子范畴有着不同的含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葛兰西提出了有机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的区别。

感受
或许是因为《狱中札记》这本书的作者著作所处的特殊形势,导致了本书在陈述的时候并不是那么明朗,思维跳跃,文字从简,某些观点甚至写的比较隐晦,但同时也给了本书带来了一抹厚重的色彩。

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仿佛看见了一位哲人在阴暗的监狱中,依然不懈的用自己的手下的笔探寻着智慧的宝藏。

包括他对文化霸权主义的独到分析与见解,也得到了后世人们的广泛认可。

政治随笔
国家与市民社会
介绍
他将市民社会看作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而不是经济基础。

他把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
区分,看作是一种方法性的,而不是结构性的区分,认为国家是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统一体。

他提出“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换句话说,国家是披上的强制的甲胄的领导权”,这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结构的简明公式。

他解释说:“目前我们所能做的是确定上层建筑的两个主要的层面:一个可以称作‘市民社会’,即通常被称作‘民间的’社会组织的集合体;另一个可称作‘政治社会’或‘国家’。

一方面,这两个层面在统治集团通过社会而执行‘领导权’的职能时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统治集团的‘直接统治’或命令是通过国家和‘司法的’政府来执行的。

”在葛兰西的理论中.“市民社会不再单纯代表传统的经济活动领城,而代表者从经济领城中独立出来与政治领城相并列的伦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它既包括政党、工会、学校、教会等民间社会组织所代表的社会舆论领域,也包括报刊、杂志、新闻媒介、学术团体等所代表的意识形态领城。

这样市民社会代表着传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城,它在人类社会机制的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感受
由此可见在那个时代,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并不是那么密切。

而经济基础的存在,是为了让国家政党更好的了解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

葛兰西坚持着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区分,但承认二者的联系性。

在政治观念上,葛兰西在书中诠释了他对于马列主义的理解。

他是马列主义的支持者,但他也这个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理解。

市民社会在马列主义下事在经济上强调决定性,而葛兰西则是积极的在政治上强调决定性。

当时的意大利政治,已然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而书中葛兰西传递的是一种结合黑格尔和马列主义的一种全新的观念,构成了全新的一种政治观。

这正是葛兰西身处牢狱旁观整个国家所得出的最为客观的理论。

文化霸权
介绍
葛兰西深刻认识到,就西方国家而言,取得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甚于政治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的获得不是一个短暂的暴力过程,而是一个缓慢的理性化进程。

“文化领导权”理论—即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从而最终获得政权。

在葛兰西的理论中,市民社会、文化领导权和知识分子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葛兰西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主体。

感受
看了葛兰西的狱中札记,感受颇深,尤其是他所提出的“文化霸权”这一概念,葛兰西明确把“统治”(压制)和“领导”区分开来,强调了文化霸权的这样一面:通过大众同意进行统治的方式。

葛兰西指出,一个社会集团能够也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使“领导权”,这是赢得政权的首要条件之一;当它行使政权的时候就最终成了统治者,但它即使牢牢地掌握住了政权,也必须继续以往的“领导”。

葛兰西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先进的具有较高民主程度的资本主义社会,其统治方式已不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宣传,通过其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领导地位,让广大的人民接受他们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或世界观来达到其统治的目的。

在中国过去的日子,很少人重视文化力量,那是因为人们的生活都没有保障,用于统治
的工具是兵器,是军事力量。

可是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样化,文化成为更强大的手段。

因为文化可以让一些思想潜移默化的转移到人们的身上而不被察觉,所以“文化霸权”这一理念确实值得被强调。

哲学研究
介绍
葛兰西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入手,把"实践哲学"看作是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葛兰西以此为基石,一方面批判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物质一元论”与唯心主义哲学观“精神一元论”;另一方面,批判了对马克思思想起源和组成部分做僵化的研究。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内在统一的,是一种总体的知识。

同时,葛兰西也反对庸俗唯物主义和经济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哲学观。

感受
读《狱中札记》时,觉得这篇文章十分难读,他的文字都很晦涩。

对于引发众多争论的问题:实践哲学的含义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实践哲学是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独特的见解。

这种见解后来逐渐成熟成为了超越传统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界限的哲学。

它与我平常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许多不同。

比如:实践哲学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去考察世界。

在人之外的绝对精神是不存在的,与人的实践无关的“物质”也是不存在的,世界的客观性不过是约定俗成的。

而且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很高不可攀,但实践哲学和实际结合的很紧密。

实践哲学中有一种理念:一切事物的存在只因为有了人类的活动才有意义。

例如:没有脱离人的活动与意志而存在的绝对自然,自然包含在人的实践中;现象不为了自身而存在,而是人从实际利益出发加以分离与结构的结果。

但我觉得并不是这样。

这种理念的形成完全是站在人类的角度。

但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人,那么这些事物的存在就没意义了么?动物、植物、微生物还是继续生存下去了这些事物至少是对他们有意义的。

实践哲学把人类看得太重了。

不过我很欣赏葛兰西拉近大众与哲学距离的想法,毕竟学习哲学对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有帮助的,当然这是很难的。

我觉得《狱中札记》是值得一读的,葛兰西能在监狱中写成这本书也不愧是“人类意志的极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