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题及答案(初二)

合集下载

初二奥数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二奥数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二奥数竞赛试题及答案试题一:代数问题题目:若\( a \)、\( b \)、\( c \)为正整数,且满足\( a^2 + b^2 + c^2 = 1 \),求\( a \)、\( b \)、\( c \)的值。

答案:由于\( a \)、\( b \)、\( c \)为正整数,且\( a^2 + b^2 + c^2 = 1 \),我们可以推断出\( a \)、\( b \)、\( c \)的值只能是1或0。

因为\( 1^2 = 1 \),而\( 2^2 = 4 \),所以\( a \)、\( b \)、\( c \)不能大于1。

经过尝试,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 a = b = c = 0 \)或\( a = 1, b = 0, c = 0 \)(或其它两种排列)时,等式成立。

试题二:几何问题题目:在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中,∠C是直角,AC = 6,BC = 8,求斜边AB的长度。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所以,我们有:\[ AB^2 = AC^2 + BC^2 \]\[ AB^2 = 6^2 + 8^2 \]\[ AB^2 = 36 + 64 \]\[ AB^2 = 100 \]\[ AB = \sqrt{100} \]\[ AB = 10 \]试题三:组合问题题目:有5种不同的颜色的球,每种颜色有3个球,现在要从中选出3个球,求不同的选法总数。

答案:这是一个组合问题,我们可以使用组合公式来解决。

组合公式为:\[ C(n, k) = \frac{n!}{k!(n-k)!} \]其中\( n \)是总数,\( k \)是要选择的数目。

在这个问题中,\( n = 15 \)(因为有5种颜色,每种3个球),\( k = 3 \)。

所以:\[ C(15, 3) = \frac{15!}{3!(15-3)!} \]\[ C(15, 3) = \frac{15 \times 14 \times 13}{3 \times 2 \times 1} \]\[ C(15, 3) = 455 \]试题四:逻辑问题题目:有5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装有不同数量的糖果,从1到5。

(完整版)初二奥数题及答案新人教版

(完整版)初二奥数题及答案新人教版

初二奥数题及答案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我们知道:太阳的温度很高,其表面温度大概有6 000℃,而太阳中心的温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9 200 000℃,其实,对于具有一定质量的恒星来说,它的核心部分的温度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天文学家估算,有些恒星中心温度能够达到太阳中心温度的312.5倍,请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这些恒星中心的温度为( )A.6.0× ℃B.6.0× ℃C.6.0× ℃D.6.1× ℃2.岩岩家住在人民广场附近,她经常看到有好多人把自行车存到广场旁边.有一次她问看自行车的老大爷,得知当天的存车量为6 882辆次,其中普通自行车的存车费是每辆次0.2元,电动自行车的存车费是每辆次0.5元,且到19∶00以后,两种存车费都要翻倍.已知该天普通自行车19∶00之前的存车量为5 180辆次,19∶00之后的存车量为335辆次,其总收入为电动自行车的1.5倍.那么电动自行车在晚19∶00前和19∶00后的存车量各有( )A.1 072辆次、294辆次B.1 174辆次、193辆次C.973辆次、394辆次D.1 173辆次、254辆次3.期中考试过后,李老师把八年级一班60名学生的成绩实行了统计,制成了如图1所示的统计图,其中60分以下的人数和90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而其它三个分数段(60—70,70—80,80—90)的频率分别是0.15、0.35、0.30.按学校规定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为优秀,那么这次考试中成绩优秀的学生有( )A.20人B.24人C.25人D.27人4.小王8∶30从家出门去参观房展,家里的闹钟也指向8∶30,房展结束,他12∶00准时回到家,发现家里的闹钟才11∶46,那么,再过几分钟此闹钟才能指到12点整( )A.13分钟B.14分钟C.15分钟D.16分钟5.6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一路上涨.为平抑猪肉价格,某省积极组织货源,计划由A、B、C三市分别组织10辆、10辆和8辆运输车向D、E两市运送猪肉,现决定派往D、E两地的运输车分别是18辆、10辆,已知一辆运输车从A市到D、E两市的运费分别是200元和800元,从B市到D、E两市的运费分别是300元和700元,从C市到D、E两市的运费分别是400元和500元.若设从A、B两市都派x辆车到D市,则当这28辆运输车全部派出时,总运费W(元)的最小值和值分别是( )A.8 000,13 200B.9 000,10 000C.10 000,13 200D.13 200,15 400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30分)6.小龙乘坐商场的自动扶梯下楼,他以每步一级的速度往下走,结果走了30步就到楼下,猛然发现,因为匆忙包丢在购物处了,接着他又以下楼时速度的3倍冲上楼梯,结果走了90步才到楼上,当电梯停下时,露在外面的电梯一共有级.7.如图2,是一玻璃盛水容器,高度为45厘米,现容器中水面高度为15厘米,如图2(1)所示,现将容器口密封并倒置此容器后,如图2(2)所示,这时水面高度为25厘米,已知,此容器最多可盛水700毫升,那么此时容器中水的体积为毫升.8.“爱心”教育基金会资助某山村学校13 440元,其中七、八年级的学生平均每人60元,七、八年级的每位学生都接受了资助;九年级每个学生100元,但九年级学生有40%因家庭条件好而未接受资助.则该学校一共有名学生.9.如图3所示的徽标,是我国古代弦图的变形,该图是由其中的一个Rt△ABC绕中心点O顺时针连续旋转3次,每次旋转90°得到的,如果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cm2,这个图形的总面积为113cm2,且AD=2cm,请问徽标的外围周长为cm.10.你看过机器人大赛吗?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赛中,机器人踢足球可谓是独占鳌头.如图4,,,,一机器人在点B处看见一个小球从点A出发沿着AO方向匀速前进向点O滚动,机器人立即从点B出发,沿直线匀速前进截小球,在点C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 cm.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0分)11.(本题10分)去年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吸引了世界各国球迷的目光,不知道你对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了解多少呢?最为常用的足球比赛的积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输一场得0分.现在知道,有一支足球队在某个赛季共需比赛16场,现已比赛了9场,输了2场,得19分.请问:。

初二奥数题及答案

初二奥数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奥数及答案班级姓名学号1、如图,梯形 ABCD中, AD∥BC,DE= EC,EF∥AB交 BC于点 F,EF= EC,连接 DF。

(1)试说明梯形 ABCD是等腰梯形;(2)若 AD=1,BC=3,DC=2,试判断△ DCF的形状;(3)在条件 (2) 下,射线 BC上能否存在一点 P,使△ PCD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B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原由。

2、在边长为 6 的菱形ABCD中,动点M从点A出发,沿A→B→C向终点 C运动,连接 DM交 AC于点 N.(1)如图 25-1,当点M在AB边上时,连接BN.①求证:△ ABN≌△ ADN;②若∠ ABC=60°,AM=4,求点 M到 AD的距离;(2)如图 25-2,若∠ABC=90°,记点M运动所经过的行程为x(6≤x≤ 12)试问:x为何值时,△ADN为等腰三角形 .3、关于点O、M,点M沿MO的方向运动到O左转弯连续运动到N,使 OM= ON,且 OM⊥ ON,这一过程称为 M点关于 O点完成一次“左转弯运动”.正方形 ABCD和点 P,P 点关于 A 左转弯运动到 P1,P1关于 B 左转弯运动到 P2,P2关于 C左转弯运动到 P3,P3关于 D左转弯运动到P4,P4关于 A 左转弯运动到P5,.(1)请你在图顶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中确立点P1的地点;(2)连接 P1A、P1B,判断△ ABP1与△ ADP之间有如何的关系?并说明原由。

(3) 以D为原点、直线AD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而且已知点B在第二象限, A、P 两点的坐标为(0,4)、(1,1),请你推测:P4、P2009、P2010三点的坐标.BAO4、如图 1 和 2,在 20×20 的等距网格(每格的宽和高均是 1 个单位长)中,Rt△ABC从点N A 与点M重合的地点开始,以每秒1P个M单位长的速度先向下平移,当图BC边与网的C底部重合时,继D续同1图 2样的速度向右平移,当点 C与点 P 重合时,Rt△ ABC停止挪动. 设运动时间为x 秒,△ QAC的面积为 y.(1)如图 1,当 Rt△ABC向下平移到 Rt △A1B1C1的地点时,请你在网格中画出 Rt△A1B1C1关于直线QN成轴对称的图形;(2)如图 2,在 Rt △ABC向下平移的过程中,请你求出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当 x 分别取何值时, y 获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3)在 Rt△ABC向右平移的过程中,请你说明当x 取何值时, y 获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值分别是多少?为何?5、如图①,△ ABC中, AB=AC,∠ B、∠C的均分线交于 O点,过O点作 EF∥BC交 AB、AC于 E、F.(1)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猜想: EF与 BE、CF之间有如何的关系,并说明原由.(2)如图②,若 AB≠AC,其余条件不变,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 ?假如有,分别指出它们.在第 (1) 问中 EF 与 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吗 ?(3)如图③,若△ ABC中∠ B 的均分线 BO与三角形外角均分线 CO交于 O,过 O点作 OE∥BC交 AB于 E,交 AC于 F.这时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 ?EF 与 BE、CF关系又如何 ?说明你的原由。

初二奥数题及答案

初二奥数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奥数1、如图,梯形ABCD中,AD∥BC,DE=EC,EF∥AB交BC于点F,EF=EC,连结DF。

(1)试说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2)若AD=1,BC=3,DC DCF的形状;(3)在条件(2)下,射线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CD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B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动点M从点A出发,沿A→B→C向终点C运动,连接DM交AC于点N.(1)如图25-1,当点M在AB边上时,连接BN.①求证:△ABN≌△ADN;②若∠ABC = 60°,AM = 4,求点M到AD的距离;(2)如图25-2,若∠ABC = 90°,记点M运动所经过的路程为x(6≤x≤12)试问:x为何值时,△ADN为等腰三角形.3、对于点O 、M ,点M 沿MO 的方向运动到O 左转弯继续运动到N ,使OM =ON ,且OM ⊥ON ,这一过程称为M 点关于O 点完成一次“左转弯运动”.形ABCD 和点P ,P 点关于A 左转弯运动到P 1,P 1关于B 左转弯运动到P 2,P 2关于C 左转弯运动到P 3,P 3关于D 左转弯运动到P 4,P 4关于A 左转弯运动到P 5,……. (1)请你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中确定点P 1的位置;(2)连接P 1A 、P 1B ,判断 △ABP 1与△ADP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以D 为原点、直线AD 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并且已知点B 在第二象限,A 、P 两点的坐标为(0,4)、(1,1)三点的坐标.PDCBA NM图1图24、如图1和2,在20×20的等距网格(每格的宽和高均是1个单位长)中,Rt△ABC从点A与点M重合的位置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先向下平移,当BC边与网的底部重合时,继续同样的速度向右平移,当点C与点P重合时,Rt△ABC停止移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QAC的面积为y.(1)如图1,当Rt△ABC向下平移到Rt△A1B1C1的位置时,请你在网格中画出Rt△A1B1C1关于直线QN成轴对称的图形;(2)如图2,在Rt△ABC向下平移的过程中,请你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当x 分别取何值时,y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3)在Rt△ABC向右平移的过程中,请你说明当x取何值时,y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值分别是多少?为什么?5、如图①,△ABC中,AB=AC,∠B、∠C的平分线交于O点,过O点作EF∥BC交AB、AC于E、F.(1)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猜想:EF与BE、C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分别指出它们.在第(1)问中EF与BE、CF间的关系还存在吗?(3)如图③,若△ABC中∠B的平分线BO与三角形外角平分线CO交于O,过O点作OE∥BC交AB于E,交AC于F.这时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EF与BE、CF关系又如何?说明你的理由。

初二组奥数试题及答案

初二组奥数试题及答案

初二组奥数试题及答案
1. 题目:一个数列的前三项是1, 2, 4,从第四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三项的和。

求数列的第10项。

答案:数列的第10项是144。

2. 题目: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10%,它的面积增加了多少百分比?
答案:面积增加了21%。

3. 题目: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30%是女生。

如果班级中有5名学生转学,那么女生的比例变为多少?
答案:女生的比例变为33.33%。

4. 题目:一个数的平方减去它的一半等于36。

求这个数。

答案:这个数是12。

5. 题目: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cm、8cm、6cm。

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答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80立方厘米。

6. 题目:一个圆的直径是14cm,求这个圆的面积。

答案:这个圆的面积是153.94平方厘米。

7. 题目:一个数的3倍加上它的一半等于45。

求这个数。

答案:这个数是15。

8. 题目:一个数的5倍减去它的2倍等于18。

求这个数。

答案:这个数是6。

9. 题目:一个数的4倍加上它的3倍等于72。

求这个数。

答案:这个数是12。

10. 题目: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20%是男生。

如果班级中有10名学生转学,那么男生的比例变为多少?
答案:男生的比例变为24%。

初二奥数班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二奥数班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二奥数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4B. 9C. 13D. 162.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其本身,那么这个数可能是:A. 0B. 1C. -1D. 23. 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2,公差是3,那么第10项是多少?A. 29B. 32C. 35D. 384.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和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A. 480B. 560C. 600D. 7205. 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A. 25πB. 50πC. 75πD. 100π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7.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_。

8. 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_。

9.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能是_________或_________。

10. 一个数的平方是36,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_或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说明什么是完全平方数,并给出三个完全平方数的例子。

12. 解释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并给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例子。

13. 什么是等差数列?请写出一个等差数列的前5项。

14. 什么是圆周率π?请给出π的近似值。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3 + 5) × (7 - 2)。

16. 解下列方程:2x + 5 = 17。

五、解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7.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b、c,求它的表面积。

18. 一个圆的半径是r,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C4. C5. C二、填空题6. 0, 17. 0, 1, -18. 19. 5, -5 10. 6, -6三、简答题11. 完全平方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表示为某个整数的平方。

初二奥数试题及答案

初二奥数试题及答案

初二奥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A. 0B. 1C. -1D. 0 或 1答案:D2. 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2,公差是3,那么第10项是:A. 29B. 32C. 35D. 383. 一个二次方程的根是x1和x2,如果x1 + x2 = 5,x1 * x2 = 6,那么这个二次方程是:A. x^2 - 5x + 6 = 0B. x^2 + 5x + 6 = 0C. x^2 - 5x - 6 = 0D. x^2 + 5x - 6 = 0答案:A4.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是三角形5. 一个圆的半径是5,那么这个圆的面积是:A. 25πB. 50πC. 75πD. 100π答案:C二、填空题6.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0 或 1 或 -17. 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是2,公比是2,那么第5项是______。

答案:328. 一个多项式P(x) = ax^3 + bx^2 + cx + d,如果P(1) = 0,P(-1) = 0,那么a + b + c + d = ______。

答案:09.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其中一个角是60度,另外两个角的和是______。

答案:120度10. 一个圆的直径是10,那么这个圆的周长是______。

答案:10π三、解答题11.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1,公差是2,求这个数列的前10项的和。

解答: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_n = n/2 * (a_1 + a_n),其中a_1是首项,a_n是第n项。

首项a_1 = 1,公差d = 2,所以第10项a_10 = a_1 + (n-1)d = 1 + (10-1)*2 = 19。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得到S_10 = 10/2 * (1 + 19) = 5 * 20 = 100。

八年级奥数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奥数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奥数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数是最小的正整数?A. 0B. 1C. -1D. 2答案:B2.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3,那么这个数是多少?A. 9B. 6C. 3D. 12答案:A3. 计算:(2x - 3)(2x + 3) 的结果是?A. 4x^2 - 9B. 4x^2 + 9C. 9 - 4x^2D. 9 + 4x^2答案:A4. 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2,公差是3,那么第10项是多少?A. 23B. 32C. 35D. 40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2,则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82. 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是-5,则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5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则这个数可以是______或______。

答案:5,-54. 一个数的平方是25,则这个数可以是______或______。

答案:5,-5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2,5,8,求第n项的通项公式。

答案:第n项的通项公式为 a_n = 2 + 3(n - 1) = 3n - 1。

2. 计算:(3x^2 + 2x - 1)(2x^2 - 3x + 1) 的值。

答案:6x^4 - 13x^3 + 11x^2 - 2x + 1。

3. 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2,4,8,求第n项的通项公式。

答案:第n项的通项公式为 a_n = 2 * 2^(n - 1) = 2^n。

4. 计算:(2x - 1)^3 的值。

答案:8x^3 - 12x^2 + 6x - 1。

5. 已知一个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1,2,3,且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两倍加1,求第n项的通项公式。

答案:第n项的通项公式为 a_n = 2^(n+1) - 1。

6. 计算:(a + b)^2 的值。

答案:a^2 + 2ab + b^2。

初二上册奥数试题及答案

初二上册奥数试题及答案

初二上册奥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数是最小的正整数?A. 0B. 1C. -1D. 2答案:B2.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A. 0B. 1C. -1D. 0或1答案:D3.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A. 0B. 1C. -1D. 0、1或-1答案:D4. 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A. 0B. 1C. -1D. 任何数答案:A二、填空题1. 计算:\((-2)^3\) 的结果是 ______ 。

答案:-82.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 ______ 。

答案:非负数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相反数的数是 ______ 。

答案:负数4.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6,那么这个数可以是 ______ 。

答案:4或-4三、解答题1.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求这个数的所有可能值。

答案:0、1、-12. 已知一个数的相反数是-5,求这个数。

答案:53.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两倍,求这个数。

答案:04. 计算:\((-3) \times (-4)\) 的结果是 ______ 。

答案:12四、证明题1. 证明:任何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和。

答案:设偶数为2n,那么2n可以表示为n+n,其中n为任意整数。

2. 证明:对于任何整数n,\(n^2\) 总是非负数。

答案:设n为任意整数,\(n^2 = n \times n\),因为整数乘法总是非负的,所以\(n^2\) 也是非负的。

五、应用题1. 一个商店在一天内卖出了10件商品,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其成本的两倍。

如果总利润是500元,求每件商品的成本。

答案:设每件商品的成本为x元,则利润为2x元。

10件商品的总利润为10*2x=500,解得x=25元。

2. 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两倍。

求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答案:设女生人数为x,则男生人数为2x。

x+2x=40,解得x=13.33,但人数必须是整数,所以题目条件有误。

初二奥数答案

初二奥数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如图,已知△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点D,点E是边AC上的一点,且满足ED=EA;过点D作DF∥CB交AB于点F,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A.6个 B.7个 C.8个 D.9个【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求得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B=AC,ED=EA,∠A=36°,∴∠ABC=∠C=72°,∠ADE=36°,△ABC是等腰三角形,△ADE是等腰三角形,∵BD平分∠ABC,∴∠CBD=∠DBA=36°=∠A,∴∠CDB=72°,DB=DA,即△ABD是等腰三角形,∴∠C=∠CDB,∴BC=BD,即△BCD是等腰三角形,∵DF∥BC,∴∠AFD=∠ADF=∠C=72°,∠BDF=∠DBC=∠DBF=36°,∴AF=AD,即△ADF是等腰三角形,BF=DF,即△BDF是等腰三角形,∵∠FED=∠A+∠ADE=72°=∠AFD,∴BE=BD,即△BDE是等腰三角形,∵∠FED=∠EFD=72°,∴DF=DE,即△DEF是等腰三角形,故图中等腰三角形有8个,故选:C.2.如图,N,C,A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在△ABC中,∠A:∠ABC:∠ACB=3:5:10,又△MNC≌△ABC,则∠BCM:∠BCN等于()A.1:2 B.1:3 C.2:3 D.1:4【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角的比,求出三角的度数,再进一步根据各角之间的关系求出∠BCM、∠BCN的度数可求出结果.【解答】解:在△ABC中,∠A:∠ABC:∠ACB=3:5:10设∠A=3x°,则∠ABC=5x°,∠ACB=10x°3x+5x+10x=180解得x=10则∠A=30°,∠ABC=50°,∠ACB=100°∴∠BCN=180°﹣100°=80°又△MNC≌△ABC∴∠ACB=∠MCN=100°∴∠BCM=∠NCM﹣∠BCN=100°﹣80°=20°∴∠BCM:∠BCN=20°:80°=1:4故选:D.3.已知如图等腰△ABC,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 延长线上一点,点O是线段AD上一点,OP=OC,下面的结论:①∠APO+∠DCO=30°;②∠APO=∠DCO;③△OPC是等边三角形;④AB=AO+AP.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分析】①利用等边对等角,即可证得:∠APO=∠ABO,∠DCO=∠DBO,则∠APO+∠DCO=∠ABO+∠DBO=∠ABD,据此即可求解;②因为点O是线段AD上一点,所以BO不一定是∠ABD的角平分线,可作判断;③证明∠POC=60°且OP=OC,即可证得△OPC是等边三角形;④首先证明△OPA≌△CPE,则AO=CE,AC=AE+CE=AO+AP.【解答】解:①如图1,连接OB,∵AB=AC,AD⊥BC,∴BD=CD,∠BAD=∠BAC=×120°=60°,∴OB=OC,∠ABC=90°﹣∠BAD=30°∵OP=OC,∴OB=OC=OP,∴∠APO=∠ABO,∠DCO=∠DBO,∴∠APO+∠DCO=∠ABO+∠DBO=∠ABD=30°;故①正确;②由①知:∠APO=∠ABO,∠DCO=∠DBO,∵点O是线段AD上一点,∴∠ABO与∠DBO不一定相等,则∠APO与∠DCO不一定相等,故②不正确;③∵∠APC+∠DCP+∠PBC=180°,∴∠APC+∠DCP=150°,∵∠APO+∠DCO=30°,∴∠OPC+∠OCP=120°,∴∠POC=180°﹣(∠OPC+∠OCP)=60°,∵OP=OC,∴△OPC是等边三角形;故③正确;④如图2,在AC上截取AE=PA,连接PB,∵∠PAE=180°﹣∠BAC=60°,∴△APE是等边三角形,∴∠PEA=∠APE=60°,PE=PA,∴∠APO+∠OPE=60°,∵∠OPE+∠CPE=∠CPO=60°,∴∠APO=∠CPE,∵OP=CP,在△OPA和△CPE中,,∴△OPA≌△CPE(SAS),∴AO=CE,∴AC=AE+CE=AO+AP;故④正确;本题正确的结论有:①③④故选:A.4.如图所示,a,b,c分别表示△ABC的三边长,则下面与△ABC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B(填序号)【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逐个验证,做题时要找准对应边,对应角.【解答】解:A、与三角形ABC有两边相等,而夹角不一定相等,二者不一定全等;B、选项B与三角形ABC有两边及其夹边相等,二者全等;C、与三角形ABC有两边相等,但角不是夹角,二者不全等;D、与三角形ABC有两角相等,但边不对应相等,二者不全等.故答案是:B.5.从镜子中看到的这个号码,实际上是81938.【分析】利用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题中所显示的数与83918成轴对称,所以它的实际号码是81938.故答案为:81938【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6.如图,△ABC,AB=AC,∠BAC=90°,点D为BC上一点,CE⊥BC,连接AD、DE,若CE=BD,则∠ADE=45°.【分析】如图连接AE.由△ABD≌△ACE,推出AD=AE,∠BAD=∠CAE,可得∠BAC=∠DAE=90°,推出△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AE.∵AB=AC,∠BAC=90°,∴∠B=∠ACB=45°,∵EC⊥CB,∴∠ECB=90°,∠ACE=45°,∴∠B=∠ACE,∵AB=AC,BD=CE,∴△ABD≌△ACE,∴AD=AE,∠BAD=∠CAE,∴∠BAC=∠DAE=90°,∴△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E=45°.7.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已知∠AOB是任意一个角,在边OA,OB上分别截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P作射线OP,则OP是∠AOB的平分线,其理由是SSS.【分析】由作图过程可得MO=NO,NP=MP,再加上公共边PO=PO可利用SSS 定理判定△MOP≌△NOP.【解答】解:∵在边OA,OB上分别截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OM=ON,NP=MP,∵在△ONP和△OMP中,∴△MOP≌△NOP(SSS),∴∠BOP=∠AOP,故答案为:SSS8.△ABC中,∠A=62°,O是边AB和边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那么∠BCO= 28°.【分析】连接OA、OB,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130°,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OA=OB,OA=O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连接OA、OB,∵∠A=62°,∴∠ABC+∠ACB=118°,∵O是AB,BC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A=OB,OA=OC,∴∠OAB=∠OBA,∠OCA=∠OAC,OB=OC,∴∠OBA+∠OCA=50°,∴∠OBC+∠OCB=118°﹣62°=56°,∵OB=OC,∴∠BCO=∠CBO=28°,故答案为:28°.9.如图AB=6cm,AC=4cm,BC=5cm,AE=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BED的周长为7cm.【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ED与△ADC全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EAD=∠CAD,在△AED与△ADC中,∴△AED≌△ADC(SAS),∴DE=DC,∵AB=6cm,AC=4cm,BC=5cm,∴△BED的周长=BE+DE+BD=AB﹣AE+DC+BD=AB﹣AC+BC=6﹣4+5=7cm,故答案为:7cm.10.在如图所示的3×3正方形网格中,∠1+∠2+∠3=135°.【分析】根据图形判断出∠1、∠3是全等直角三角形的两个互余的锐角,∠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在△ABC和△EGA中,,∴△ABC≌△EGA(SAS),∴∠3=∠BAC,在Rt△ABC中,∠BAC+∠1=90°,∴∠1+∠3=90°,由图可知,△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45°,∴∠1+∠2+∠3=90°+45°=135°.故答案为:135.11.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BFE=15°,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135°.【分析】根据长方形纸条的特征﹣﹣﹣对边平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翻折不变性求出∠2=∠EFG,继而求出∠GFC的度数,再减掉∠GFE即可得∠CFE 的度数.【解答】解:如图,延长AE到H,由于纸条是长方形,∴EH∥GF,∴∠1=∠EFG,根据翻折不变性得∠1=∠2,∴∠2=∠EFG,又∵∠DEF=15°,∴∠2=∠EFG=15°,∠FGD=15°+15°=30°.在梯形FCDG中,∠GFC=180°﹣30°=150°,根据翻折不变性,∠CFE=∠GFC﹣∠GFE=150°﹣15°=135°.故答案为:135°.12.如图,在△ABC中,∠C=9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若DC=6,AB=12,则△ABD的面积是36.【分析】过点D作DE⊥AB于点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DE的长,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过点D作DE⊥AB于点E,∵∠C=90°,DC=6,∴DE=DC=6,∵AB=12,=AB•DE=×12×6=36.∴S△ABD故答案为:3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6°,∠2=32°,点B,D,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则∠3=58°.【分析】先证明△ABD≌△ACE,得出∠2=∠ABD,再由外角得出∠3=∠1+∠2,从而得出答案.【解答】解:∵∠BAC=∠DAE,∴∠BAC﹣∠DAC=∠DAE﹣∠DAC,即∠1=∠CAE,在△ABD和△ACE中,,∴△ABD≌△ACE(SAS),∴∠ABD=∠2,∵∠3=∠1+∠ABD,∴∠3=∠1+∠2,∵∠1=26°,∠2=32°,∴∠3=26°+32°=58°,故答案为58°.14.如图,在△ABC中,∠B=∠C,BF=CD,BD=CE,∠FDE=α,则∠B=α(填“>”“﹦”或“<”).【分析】利用SAS得到三角形BDF与三角形CED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BFD=∠CDE,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等式的性质得到关于α的关系式,即可表示出∠B.【解答】解:在△BDF和△CED中,,∴△BDF≌△CED(SAS),∴∠BFD=∠CDE,∴∠EDF=180°﹣∠CDE﹣∠BDF=180°﹣∠BFD﹣∠BDF=∠B=α.故答案为:=.15.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另一腰所在直线的夹角为5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或140°.【分析】由题意可知其为锐角等腰三角形或钝角等腰三角形,不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应分开来讨论.【解答】解:当为锐角时,如图∵∠ADE=50°,∠AED=90°,∴∠A=40°当为钝角时,如图∠ADE=50°,∠DAE=40°,∴顶角∠BAC=180°﹣40°=140°,故答案为40°或140°.16.如图,CA=CB,CD=CE,∠ACB=∠DCE=40°,AD、BE交于点H,连接CH,则∠CHE=70°.【分析】先判断出△ACD≌△BCE,再判断出△ACM≌△BCN即可得到CH平分∠AHE,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如图,∵∠ACB=∠DCE,∴∠ACD=∠BCE,在△ACD和△BCE中,∴△ACD≌△BCE(SAS);过点C作CM⊥AD于M,CN⊥BE于N,∵△ACD≌△BCE,∴∠CAM=∠CBN,在△ACM和△BCN中,∴△ACM≌△BCN,∴CM=CN,∴CH平分∠AHE;∵△ACD≌△BCE,∴∠CAD=∠CBE,∵∠AMC=∠AMC,∴∠AHB=∠ACB=40°,∴∠AHE=180°﹣40°=140°,∴∠CHE=∠AHE=×140°=70°,故答案为:70°.17.如图,△ABE≌△ADC≌△ABC,若:∠1=130°,则∠α的度数为10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AE=∠1,∠ACB=∠E,然后根据周角等于360°求出∠2,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α=∠2,从而得解.【解答】解:∵△ABE≌△ADC≌△ABC,∴∠BAE=∠1=130°,∠ACB=∠E,∴∠2=360°﹣∠1﹣∠BAE=360°﹣130°﹣130°=100°,∴∠DFE=180°﹣∠α﹣∠E,∠AFC=180°﹣∠2﹣∠ACD,∵∠DFE=∠AFC(对顶角相等),∴180°﹣∠α﹣∠E=180°﹣∠2﹣∠ACD,∴∠α=∠2=100°.故答案为:100°.18.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BC上,把△BDE 沿直线DE翻折,使点B落在B′处,DB′,EB′分别交AC于点F,G.若∠ADF=80°,则∠DEG的度数为70.【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得到∠BDE=∠B′DE,根据∠ADF的度数,利用平角定义求出∠BDE的度数,再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ED的度数,进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得到∠BDE=∠B′DE,∵∠ADF=80°,∠ADF+∠BDE+∠B′DE=180°,∴∠BDE=∠B′DE=50°,∵△ABC为等边三角形,∴∠B=60°,则∠BED=180°﹣(50°+60°)=70°.∴∠DEG=70°,故答案为:70°19.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C=90°,D为AC边上中点,过D点作DE⊥DF,交AB于E,交BC于F,若S四边形BFDE=9,则AB的长为6.【分析】连接BD,根据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BED≌△CFD就可以得出△BED的面积=△CFD的面积,利用面积关系解答即可.【解答】解:连接BD.∵D是AC中点,∴∠ABD=∠CBD=45°,BD=AD=CD,BD⊥AC∵∠EDB+∠FDB=90°,∠FDB+∠CDF=90°,∴∠EDB=∠CDF,在△BED和△CFD中,,∴△BED≌△CFD(ASA),∴△BED的面积=△CFD的面积,∵S=△BED的面积+△BDF的面积=△CFD的面积+△BDF的面积=△四边形BFDEABC的面积=9,∴△ABC的面积=18,∴AB=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连接BD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点P为定角∠AOB的平分线上的一个定点,且∠MPN与∠AOB互补,若∠MPN在绕点P旋转的过程中,其两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M、N 两点,则以下结论:(1)PM=PN恒成立;(2)OM+ON的值不变;(3)四边(3).形PMON的面积不变;(4)MN的长不变,其中正确的序号为(1)(2)【分析】如图作PE⊥OA于E,PF⊥OB于F.只要证明Rt△POE≌Rt△POF,△PEM≌△PFN,即可一一判断.【解答】解:如图作PE⊥OA于E,PF⊥OB于F.∵∠PEO=∠PFO=90°,∴∠EPF+∠AOB=180°,∵∠MPN+∠AOB=180°,∴∠EPF=∠MPN,∴∠EPM=∠FPN,∵OP平分∠AOB,PE⊥OA于E,PF⊥OB于F,∴PE=PF,在Rt△POE和Rt△POF中,,∴Rt△POE≌Rt△POF,∴OE=OF,在△PEM和△PFN中,,∴△PEM≌△PFN,∴EM=NF,PM=PN,故(1)正确,=S△PNF,∴S△PEM=S四边形PEOF=定值,故(3)正确,∴S四边形PMON∵OM+ON=OE+ME+OF﹣NF=2OE=定值,故(2)正确,∵M,N的位置变化,∴MN的长度是变化的,故(4)错误,故答案为:(1)(2)(3)【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四边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1.已知,如图△ABC中,AB=6,AC=4,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1<AD <5.【分析】延长AD到E,使AD=DE,连接BE,证△ADC≌△EDB,推出AC=BE=8,在△ABE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出AB﹣BE<AE<AB+BE,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延长AD到E,使AD=DE,连接BE,∵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在△ADC和△EDB中,,∴△ADC≌△EDB(SAS),∴AC=BE=4,在△ABE中,AB﹣BE<AE<AB+BE,∴6﹣4<2AD<6+4,∴1<AD<5,故答案为:1<AD<5.【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运用“中线倍长法”.22.在△ABC中,∠B=36°,若过点A的直线能把三角形划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那么△ABC最大的内角是72°,90°,108°,126°.【分析】分为以下情况:①当最大角是72°时,如图∠A=36°,AD=BD=BC;②当最大角是90°时,如图∠B=36°,AD=AC,CD=BD;③当最大角是108°时,如图∠B=36°,BD=AB,AD=DC;④当最大角是132°时,如图∠ABC=36°,AD=BD,CD=BC,⑤当最大角是∠A=126°,∠B=36°,AD=AB=CD.【解答】解:当36度的角是所在的小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①另一个三角形的腰是36°角所在三角形的腰时:∠A=36°,AD=BD=BC,则最大角是72°;,2)另一个三角形的腰是36°角所在三角形的底边时:有两种情况:①∠B=36°,AD=AC,CD=BD,当最大角是90°;②当最大角是108°时,如图∠B=36°,BD=AB,AD=DC,当最大角是∠A=126°,∠B=36°,AD=AB=CD(如图),故答案为:72°,90°,108°,12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找出所有的情况是解此题的关键,题型较好,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三.解答题(共5小题)23.如图,在△ABC中,∠BAC=90°,BE平分∠ABC,AM⊥BC于点M,交BE于点G,AD平分∠MAC,交BC于点D,交BE于点F.(1)判断直线BE与线段AD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C=30°,图中是否存在等边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来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余角的性质即可得到∠5=∠C;由AD平分∠MAC,得到∠3=∠4,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BAD=∠ADB,推出△BAD是等腰三角形,于是得到结论.(2)根据∠5=∠C=30°,AM⊥BC,可得∠ABD=60°,∠CAM=60°,进而得到∠ADB=∠3+∠C=60°,∠BAD=60°,依据∠ABD=∠BDA=∠BAD,可得△ABD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解:(1)BE垂直平分AD,理由:∵AM⊥BC,∴∠ABC+∠5=90°,∵∠BAC=90°,∴∠ABC+∠C=90°,∴∠5=∠C;∵AD平分∠MAC,∴∠3=∠4,∵∠BAD=∠5+∠3,∠ADB=∠C+∠4,∠5=∠C,∴∠BAD=∠ADB,∴△BAD是等腰三角形,又∵∠1=∠2,∴BE垂直平分AD.(2)△ABD是等边三角形.理由:∵∠5=∠C=30°,AM⊥BC,∴∠ABD=60°,∵∠BAC=90°,∴∠CAM=60°,∵AD平分∠CAM,∴∠4=∠CAM=30°,∴∠ADB=∠3+∠C=60°,∴∠BAD=60°,∴∠ABD=∠BDA=∠BAD,∴△ABD是等边三角形.24.如图,△ABC中,∠ABC=∠ACB,点D在BC所在的直线上,点E在射线AC上,且AD=AE,连接DE.(1)如图①,若∠B=∠C=35°,∠BAD=80°,求∠CDE的度数;(2)如图②,若∠ABC=∠ACB=75°,∠CDE=18°,求∠BAD的度数;(3)当点D在直线BC上(不与点B、C重合)运动时,试探究∠BAD与∠C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C=11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E=75°﹣18°=57°,于是得到结论;(3)设∠ABC=∠ACB=y°,∠ADE=∠AED=x°,∠CDE=α,∠BAD=β①如图1,当点D在点B的左侧时,∠ADC=x°﹣α②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上时,∠ADC=y°+α③如图3,当点D在点C右侧时,∠ADC=y°﹣α,根据题意列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B=∠C=35°,∴∠BAC=110°,∵∠BAD=80°,∴∠DAE=30°,∴∠ADE=∠AED=75°,∴∠CDE=180°﹣35°﹣30°﹣75°=40°;(2)∵∠ACB=75°,∠CDE=18°,∴∠E=75°﹣18°=57°,∴∠ADE=∠AED=57°,∴∠ADC=39°,∵∠ABC=∠ADB+∠DAB=75°,∴∠BAD=36°;(3)设∠ABC=∠ACB=y°,∠ADE=∠AED=x°,∠CDE=α,∠BAD=β①如图1,当点D在点B的左侧时,∠ADC=x°﹣α,∴,(1)﹣(2)得2α﹣β=0,∴2α=β;②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上时,∠ADC=y°+α,∴,(2)﹣(1)得α=β﹣α,∴2α=β;③如图3,当点D在点C右侧时,∠ADC=y°﹣α,∴,(2)﹣(1)得2α﹣β=0,∴2α=β.综上所述,∠BAD与∠CDE的数量关系是2∠CDE=∠BAD.25.如图,在△ABC中,∠ABC=45°,点P为边BC上的一点,BC=3BP,且∠PAB=15°点C关于直线PA的对称点为D,连接BD,又△APC的PC边上的高为AH(1)求∠BPD的大小;(2)判断直线BD,AH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3)证明:∠BAP=∠CAH.【分析】(1)根据点C关于直线PA的对称点为D,即可得到△ADP≌△ACP,进而得出∠APC=∠APD=60°,即可得到∠BPD=180°﹣120°=60°;(2)先取PD中点E,连接BE,则△BEP为等边三角形,△BCDE为等腰三角形,进而得到∠DBP=90°,即BD⊥BC.再根据△APC的PC边上的高为AH,可得AH⊥BC,进而得出BD∥AH;(3)过点A作BD、D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G、F.根据∠GBA=∠CBA=45°,可得点A在∠GBC的平分线上,进而得到点A在∠GDP的平分线上.再根据∠GDP=150°,即可得到∠C=∠ADP=75°,进而得到Rt△ACH中,∠CAH=15°,即可得出∠BAP=∠CAH.【解答】解:(1)∵∠PAB=15°,∠ABC=45°,∴∠APC=15°+45°=60°,∵点C关于直线PA的对称点为D,∴PD=PC,AD=AC,∴△ADP≌△ACP,∴∠APC=∠APD=60°,∴∠BPD=180°﹣120°=60°;(2)直线BD,AH平行.理由:∵BC=3BP,∴BP=PC=PD,如图,取PD中点E,连接BE,则△BEP为等边三角形,△BCDE为等腰三角形,∴∠BEP=60°,∴∠BDE=∠BEP=30°,∴∠DBP=90°,即BD⊥BC.又∵△APC的PC边上的高为AH,∴AH⊥BC,∴BD∥AH;(3)如图,过点A作BD、D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G、F.∵∠APC=∠APD,即点A在∠DPC的平分线上,∴AH=AF.∵∠CBD=90°,∠ABC=45°,∴∠GBA=∠CBA=45°,即点A在∠GBC的平分线上,∴AG=AE,∴AG=AF,∴点A在∠GDP的平分线上.又∵∠BDP=30°,∴∠GDP=150°,∴∠ADP=×150°=75°,∴∠C=∠ADP=75°,∴Rt△ACH中,∠CAH=15°,∴∠BAP=∠CAH.【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轴对称的性质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直线a∥AB,D为直线BC上一点,∠ADE交直线a于点E,且∠ADE=60°.(1)若D在BC上(如图1)求证CD+CE=CA;(2)若D在CB延长线上,CD、CE、CA存在怎样数量关系,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分析】(1)实际上也就是求两条线段相等,在AC上取一点F,使CF=CD,然后求证△ADF≌△EDC即可.(2)归根究底仍是求两条线段的问题,通过求证全等,最终得出几条边之间的关系.【解答】(1)证明:在AC上取点F,使CF=CD,连接DF.∵∠ACB=60°,∴△DCF为等边三角形.∴∠3+∠4=∠4+∠5=60°.∴∠3=∠5.∵∠1+∠ADE=∠2+∠ACE,∴∠1=∠2.在△ADF和△EDC中,,∴△ADF≌△EDC(AAS).∴CE=AF.∴CD+CE=CF+AF=CA.(2)解:CD、CE、CA满足CE+CA=CD;证明:在CA延长线上取CF=CD,连接DF.∵△ABC为等边三角形,∴∠ACD=60°,∵CF=CD,∴△FCD为等边三角形.∵∠1+∠2=60°,∵∠ADE=∠2+∠3=60°,∴∠1=∠3.在△DFA和△DCE中,∴△DFA≌△DCE(ASA).∴AF=CE.∴CE+CA=FA+CA=CF=CD.注:证法(二)以CD为边向下作等边三角形,可证.证法(三)过点D分别向CA、CE作垂线,也可证.【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围绕结论寻找全等三角形,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线段相等,证得三角形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7.如图1,在等边△ABC中,线段AM为BC边上的中线,动点D在直线AM(点D与点A重合除外)上时,以CD为一边且在CD的下方作等边△CDE,连接BE.(1)判断AD与BE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2)如图2,若AB=8,点P、Q两点在直线BE上且CP=CQ=5,试求PQ的长;(3)在第(2)小题的条件下,当点D在线段AM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判断PQ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直接写出PQ的长;若不是请简单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CD=CE,再求出∠ACD=∠BCE,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CD和△BC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2)过点C作CN⊥BQ于点N,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PQ=2PN,CM⊥AD,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线相等可得CN=CM,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PN的长度,从而得解;(3)根据(2)的结论,点C到PQ的距离等于CM的长度,是定值,所以,PQ的长是定值不变.【解答】解:(1)AD=BE.理由如下:∵△ABC,△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CD=CE,∵∠ACD+∠BCD=∠ACB=60°,∠BCE+∠BCD=∠DCE=60°,∴∠ACD=∠BCE,在△ACD和△BCE中,∵,∴△ACD≌△BCE(SAS),∴AD=BE;(2)如图,过点C作CN⊥BQ于点N,∵CP=CQ,∴PQ=2PN,∵△ABC是等边三角形,AM是中线,∴CM⊥AD,CM=BC=×8=4,∴CN=CM=4(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CP=CQ=5,∴PN===3,∴PQ=2PN=2×3=6;(3)PQ的长为定值6.∵点D在线段AM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ACD和△BCE全等,∴对应边AD、BE上的高线对应相等,∴CN=CM=4是定值,∴PQ的长是定值.【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线相等求出点C到PQ的距离等于CM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奥数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奥数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奥数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a、b、c为整数,且a≠b≠c,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A. a^3 + b^3 = (a + b)^3B. a^3 b^3 = (a b)^3C. a^2 + b^2 = (a + b)^2D. a^2 b^2 = (a b)^22. 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2、5、8,则第10项是:A. 29B. 30C. 31D. 323.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为10cm,则其面积是:A. 50cm^2B. 100cm^2C. 200cm^2D. 50√2cm^24.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10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A. 16cmB. 26cmC. 28cmD. 36cm5. 下列函数中,哪一个不是二次函数?A. y = 2x^2 + 3x + 1B. y = x^2 4x + 4C. y = 3x + 2D. y = x^2 5x + 6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这个数一定是正数。

()2. 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 任何两个奇数的和都是偶数。

()4. 若a、b为实数,则(a + b)^2 = a^2 + b^2。

()5.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等于其边长的根号2倍。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3,公差为2,则第10项为______。

2. 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6cm,则其面积为______cm^2。

3.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10cm,则其高为______cm。

4. 若一个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2, -3),则该函数的标准形式为y = a(x 2)^2 3,其中a的值为______。

5.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5项和为35,则其公差为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

初二年级奥数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年级奥数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年级奥数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2. 如图所示,分别表示△ABC的三边长,则下面与△ 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C D3. 在△ 中,∠ ∠ ,若与△ 全等的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95°,那么95°的角在△ 中的对应角是( )A.∠B.∠C.∠DD.∠ ∠4. 在△ABC和△ 中,AB= ,∠B=∠ ,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ABC≌ △ ,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A.BC=B.∠A=∠C.AC=D.∠C=∠5. 如图所示,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ACE≌△BCDB.△BGC≌△AFCC.△DCG≌△ECFD.△ADB≌△CEA6. 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的距离,先在的垂线上取两点,使,再作出的垂线,使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能够说明△ ≌△ ,得,所以测得的长就是的长,判定△ ≌△ 最恰当的理由是( )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边边角7. 已知:如图所示,AC=CD,∠B=∠E=90°,AC⊥CD,则不准确的结论是( )A.∠A与∠D互为余角B.∠A=∠2C.△ABC≌△CEDD.∠1=∠28. 在△ 和△FED 中,已知∠C=∠D,∠B=∠E,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 )A.AB=EDB.AB=FDC.AC=FDD.∠A=∠F9. 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ACB的平分线BD,CE相交于O点,且BD交AC于点D,CE交AB于点E.某同学分析图形后得出以下结论:①△BCD≌△CBE;②△BAD≌△BCD;③△BDA≌△CEA;④△BOE≌△COD;⑤△ACE≌△BCE,其中一定准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④10. 如图所示,在△ 中, > ,∥ =,点在边上,连接,则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 与△ 全等( )A. ∥B.C.∠ =∠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2015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如图,点B,A,D,E在同一直线上,BD=AE,BC∥EF,要使△ABC≌△DEF,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 .(只填一个即可)12. 如图,在△ABC中,AB=8,AC=6,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13.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如图所示,则∠1+∠2+∠3= .14.如图所示,已知在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 度.15.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 .16.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D平分∠CAB,BC=8 cm,BD=5 cm,那么点D到直线AB的距离是 cm.17.如图所示,已知△ABC的周长是21,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D,且OD=3,则△ABC的面积是 .18.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90°,AB=AC,CD平分∠ACB,DE⊥BC于E,若BC=15 cm,则△DEB的周长为 cm.三、解答题(共46分)19.(6分)(2015重庆中考)如图,在△ABD和△FEC中,点B,C,D,E 在同一直线上,且AB=FE,BC=DE,∠B=∠E.求证:∠ADB=∠FCE.20.(8分)如图所示,△ABC≌△ADE,且∠CAD=10°∠B=∠D=25°,∠EAB=120°,求∠DFB和∠DGB的度数.21.(6分)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求证:(1)EC=BF;(2)EC⊥BF.22.(8分) 如图所示,在△ABC中,∠C=90°,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交AB于E,F在AC上,BD=DF.证明:(1)CF=EB;(2)AB=AF+2EB.23.(9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CE相交于F.求证:AF平分∠BAC.24.(9分)已知:在△ABC中,AC=BC,∠ACB=90°,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B边上一点.(1)过点B作BF⊥CE于点F,交CD于点G(如图①),求证:AE=CG;(2)过点A作AH⊥CE,交CE的延长线于点H,并交CD的延长线于点M(如图②),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证明.第14章全等三角形检测题参考答案1. C 解析: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故C准确;全等三角形大小相等且形状相同,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但不一定全等,故A错;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形状和大小都不一定相同,故B错;所有的等边三角形不全等,故D错.2. B 解析:A.与三角形有两边相等,但夹角不一定相等,二者不一定全等;B.与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相等,二者全等;C.与三角形有两边相等,但夹角不相等,二者不全等;D.与三角形有两角相等,但夹边不相等,二者不全等.3. A 解析: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钝角,因为∠ ∠ ,所以∠B和∠ 只能是锐角,而∠ 是钝角,所以∠ =95°.4. C 解析:选项A满足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中的边角边,选项B满足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中的角边角,选项D满足三角形全等判定条件中的角角边,只有选项C 不满足三角形全等的条件.5. D 解析:∵ △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BC=AC,CE=CD,∠BCA=∠ECD=60°,∴ ∠BCA+∠ACD=∠ECD+∠ACD,即∠BCD=∠ACE.在△BCD和△ACE中,∴ △BCD≌△ACE(SAS),故A成立.∵ △BCD≌△ACE,∴ ∠DBC=∠CAE.∵ ∠BCA=∠ECD=60°,∴ ∠ACD=60°.在△BGC和△AFC中,∴ △BGC≌△AFC,故B成立.∵ △BCD≌△ACE,∴ ∠CDB=∠CEA,在△DCG和△ECF中,∴ △DCG≌△ECF,故C成立.6. B 解析:∵ BC⊥AB,DE⊥BD,∴ ∠ABC=∠BDE.又∵ CD=BC,∠ACB=∠DCE,∴ △EDC≌△ABC(ASA).7. D 解析:∵ AC⊥CD,∴ ∠1+∠2=90°.∵ ∠B=90°,∴ ∠1+∠A=90°,∴ ∠A=∠2.在△ABC和△CED中,∴ △ABC≌△CED,故B、C选项准确,选项D错误.∵ ∠2+∠D=90°,∴ ∠A+∠D=90°,故A选项准确.8. C 解析:因为∠C=∠D,∠B=∠E,所以点C与点D,点B与点E,点A与点F是对应顶点,AB的对应边应是FE,AC的对应边应是FD,根据AAS,当AC=FD时,有△ABC≌△FED.9. D 解析:∵ AB=AC,∴ ∠ABC=∠ACB.∵ BD平分∠ABC,CE平分∠ACB,∴ ∠ABD=∠CBD=∠ACE=∠BCE.∴ ①△BCD≌△CBE(ASA).由①可得CE=BD, BE=CD,∴ AB-BE=AC-DC,即AE=AD.又∠A=∠A,∴ ③△BDA≌△CEA (SA S).又∠EOB=∠DOC,所以④△BOE≌△COD(AAS).故选D.10. C 解析:A.∵ ∥ ,∴ ∠ =∠ .∵ ∥ ∴ ∠ =∠ .∵ ,∴ △ ≌△ ,故本选项能够证出全等.B.∵ =,∠ =∠ ,∴ △ ≌△ ,故本选项能够证出全等.C.由∠ =∠ 证不出△ ≌△ ,故本选项不能够证出全等.D.∵ ∠ =∠ ,∠ =∠ ,,∴ △ ≌△ ,故本选项能够证出全等.故选C.11. BC=EF或∠BAC=∠EDF或∠C=∠F或AC∥DF等解析:由BD=AE,可得AB=DE.由BC∥EF,可得∠B=∠E.要使△ABC≌△DEF,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BC=EF或∠BAC=∠EDF或∠C=∠F或AC∥DF等.12.△△△13. 135°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ABC≌△BDE,∴ ∠1=∠DBE.又∵ ∠DBE+∠3=90°,∴ ∠1+∠3=90°.∵ ∠2=45°,∴ ∠1+∠2+∠3=∠1+∠3+∠2=90°+45°=135°.14. 60 解析:∵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D=∠C,AB=BC.∵ BD=CE,∴ △ABD≌△BCE,∴ ∠BAD=∠CBE.∵ ∠ABE+∠EBC=60°,∴ ∠ABE+∠BAD=60°,∴ ∠APE=∠ABE+∠BAD=60°.15. 55° 解析:在△ABD与△ACE中,∵ ∠1+∠CAD=∠CAE +∠CAD,∴ ∠1=∠CAE.又∵ AB=AC,AD=AE,∴ △ABD ≌△ACE(SAS).∴ ∠2=∠ABD.∵ ∠3=∠1+∠ABD=∠1+∠2,∠1=25°,∠2=30°,∴ ∠3=55°.16. 3 解析:由∠C=90°,AD平分∠CAB,作DE⊥AB于E,所以D点到直线AB的距离是DE的长.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E=DC.又BC=8 cm,BD=5 cm,所以DE=DC=3 cm.所以点D到直线AB的距离是3 cm.17. 31.5 解析:作OE⊥AC,OF⊥AB,垂足分别为E、F,连接OA.∵ 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 OD=OE=OF.∴=×OD×BC+×OE×AC+×OF×AB=×OD×(BC+AC+AB)=×3×21=31.5.18. 15 解析:因为CD平分∠ACB,∠A=90°,DE⊥BC,所以∠ACD=∠ECD,CD=CD,∠DAC=∠DEC,所以△ADC≌△EDC,所以AD=DE, AC=EC,所以△DEB的周长=BD+DE+BE=BD+AD+BE.又因为AB=AC,所以△DEB的周长=AB+BE=AC+BE=EC+BE=BC=15 cm.19. 分析:∠ADB与∠FCE分别是△ADB与△FCE的两个内角,若能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可证明∠ADB=∠FCE.这两个三角形中已具备一边(AB=FE)和一角(∠B=∠E)的条件,若能证明BD=EC,利用“SAS”即可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所需条件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容易得出.证明:∵ BC=DE,∴ BC+CD=DE+CD,即BD=CE.在△ABD与△FEC中,∴ △ABD≌△FEC(SAS).∴ .20. 分析:由△ABC≌△ADE,可得∠DAE=∠BAC=(∠EAB-∠CAD),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DFB=∠FAB+∠B.因为∠FAB=∠FAC+∠CAB,即可求得∠DF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DGB=∠DFB -∠D,即可得∠DGB的度数.解:∵ △ABC≌△ADE,∴ ∠DAE=∠BAC=(∠EAB-∠CAD)=.∴ ∠DFB=∠FAB+∠B=∠FAC+∠CAB+∠B=10°+55°+25°=90°,∠DGB=∠DFB-∠D=90°-25°=65°.21. 分析:首先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推出再根据边角边定理,证明△≌△ ,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得知 .根据角的转换可求出.证明:(1)因为,所以 .又因为在△ 与△ 中,所以△ ≌△ . 所以 .(2)因为△ ≌△ ,所以,即22.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D到AB的距离=点D到AC的距离,即CD=DE.再根据Rt△CDF≌Rt△EDB,得CF=EB.(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ADC≌△ADE,∴ A C=AE,再将线段AB 实行转化.证明:(1)∵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 DE=DC.又∵ BD=DF,∴ Rt△CDF≌Rt△EDB(HL),∴ CF=EB.(2)∵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 △ADC≌△ADE,∴ AC=AE,∴ AB=AE+BE=AC+EB=AF+CF+EB=AF+2EB.23. 证明:∵ DB⊥AC ,CE⊥AB,∴ ∠AEC=∠ADB=90°.在△ACE与△ABD中,∴ △ACE≌△ABD (AAS),∴ AD=AE.在Rt△AEF与Rt△ADF中,∴ Rt△AEF≌Rt△ADF(HL),∴ ∠EAF=∠DAF,∴ AF平分∠BAC.24.⑴证明:因为BF⊥CE于点F,所以∠CFB=90°,所以∠ECB+∠CBF=90°.又因为∠ACE +∠ECB=90°,所以∠ACE =∠CBF .因为AC=BC, ∠ACB=90°,所以∠A=∠CBA=45°.又因为点D是AB的中点,所以∠DCB=45°.因为∠ACE =∠CBF,∠DCB=∠A,AC=BC,所以△CAE≌△BCG,所以AE=CG.(2)解:BE=CM.证明:∵ ∠ACB=90°,∴ ∠ACH +∠BCF=90°.∵ CH⊥AM,即∠CHA=90°,∴ ∠ACH +∠CAH=90°,∴ ∠BCF=∠CAH.∵ 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CD=AD.∴ ∠ACD=45°.在△CAM与△BCE中,BC=CA ,∠BCF=∠CAH,∠CBE=∠ACM,∴ △CAM ≌△BCE,∴ BE=CM.。

初二奥数试卷及答案

初二奥数试卷及答案

初二奥数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菜40分。

)1、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人胶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加紧在胸前,如图1所示,红丝带重叠部分形成的图形是( )(A )正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梯形2、设a 、b 、C 是不为零的实数,那么||||||a b c x a b c =+-的值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3、ABC ∆的边长分别是21a m =-,21b m =+,()20c m m =>,则ABC ∆是( )(A )等边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锐角三角形4、古人用天干和地支记序,其中天干有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将天干的10个汉字和地支的12个汉字对应排列成如下两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从左向右数,第1列是甲子,第2列是乙丑,第3列是丙寅……,我国的农历纪年就是按这个顺序得来的,如公历2007年是农历丁亥年,那么从今年往后,农历纪年为甲亥年的那一年在公历中( )(A )是2019年, (B )是2031年, (C )是2043年, (D )没有对应的年号5、实数 a 、b 、m 、n 满足a <b , -1<n <m , 若1a mb M m +=+,1a nb N n+=+, 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是( )(A )M >N (B)M =N (C)M <N (D)无法确定的。

6、若干个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接成如图2所示的图形,若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7cm ,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和是( )(A )214cm (B )242cm (C )249cm (D )264cm 7、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230320a x a x +>⎧⎨-≥⎩恰有3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23≤a ≤32 (B)43≤a ≤32 (C)43<a ≤32(D)43≤a <32 9、某医药研究所开发一种新药,成年人按规定的剂量限用,服药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y (毫克)与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近似满足如图3所示曲线,当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不少于0.25毫克时治疗有效,则服药一次治疗疾病有效的时间为( )(A )16小时 (B )7158小时 (C )151516小时 (D )17小时 10、某公司组织员工一公园划船,报名人数不足50人,在安排乘船时发现,每只船坐6人,就剩下18人无船可乘;每只船坐10人,那么其余的船坐满后内参有一只船不空也不满,参加划船的员工共有( )(A )48人 (B )45人 (C )44人 (D )42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1、已知a b c ⋅⋅o 为ABC ∆三边的长,则化简|a b c -+的结果是___12、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间新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已知1毫米微米,1微米纳米,那么2007纳米的长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米。

初二奥数题及答案

初二奥数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奥数1、如图,梯形ABCD中,AD∥BC,DE=EC,EF∥AB交BC于点F,EF=EC,连结DF。

(1)试说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2)若AD=1,BC=3,DC DCF的形状;(3)在条件(2)下,射线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CD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B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动点M从点A出发,沿A→B→C向终点C运动,连接DM 交AC于点N.(1)如图25-1,当点M在AB边上时,连接BN。

①求证:△ABN≌△ADN;②若∠ABC = 60°,AM = 4,求点M到AD的距离;(2)如图25-2,若∠ABC = 90°,记点M运动所经过的路程为x(6≤x≤12)试问:x为何值时,△ADN为等腰三角形。

3、对于点O 、M ,点M 沿MO 的方向运动到O 左转弯继续运动到N ,使OM =ON ,且OM ⊥ON ,这一过程称为M 点关于O 点完成一次“左转弯运动”.正方形ABCD 和点P ,P 点关于A 左转弯运动到P 1,P 1关于B 左转弯运动到P 2,P 2关于C 左转弯运动到P 3,P 3关于D 左转弯运动到P 4,P 4关于A 左转弯运动到P 5,……. (1)请你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中确定点P 1的位置;(2)连接P 1A 、P 1B,判断 △ABP 1与△ADP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以D 为原点、直线AD 为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并且已知点B 在第二象限,A 、P 两点的坐标为(0,4)、(1,1),请你推断:P 4、P 2009、P 2010三点的坐标.PDCBANM图1图24、如图1和2,在20×20的等距网格(每格的宽和高均是1个单位长)中,Rt△ABC从点A与点M重合的位置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先向下平移,当BC边与网的底部重合时,继续同样的速度向右平移,当点C与点P重合时,Rt△ABC停止移动。

初二奥数题及答案

初二奥数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奥数及答案1、如图,梯形ABCD中,AD∥BC,DE=EC,EF∥AB交BC于点F,EF=EC,连结DF。

(1)试说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2)若AD=1,BC=3,DC=2,试判断△DCF的形状;(3)在条件(2)下,射线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CD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B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DEB F C2、在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动点M从点A出发,沿A→B→C向终点C运动,连接DM交AC于点N.(1)如图25-1,当点M在AB边上时,连接BN.①求证:△ABN△≌ADN;②若∠ABC=60°,AM=4,求点M到AD的距离;(2)如图25-2,若∠ABC=90°,记点M运动所经过的路程为x(6≤x≤12)试问:x为何值时,△ADN为等腰三角形.3、对于点O、M,点M沿MO的方向运动到O左转弯继续运动到N,使OM=ON,且OM⊥ON,这一过程称为M点关于O点完成一次“左转弯运动”.正方形ABCD和点P,P点关于A左转弯运动到P1,P1关于B左转弯运动到P2,P2关于C左转弯运动到P3,P3关于D左转弯运动到P4,P4关于A左转弯运动到P5,…….(1)请你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在图中确定点P1的位置;(2)连接P1A、P1B,判断△ABP1与△ADP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以D为原点、直线AD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并且已知点B在第二象限,A、P两点的坐标为(0,4)、(1,1),请你推断:P4、P2009、P2010三点的坐标.4、如图1和2,在20×20的等距网格(每格的宽和高均是1个单位长)中,△R t ABC从点A与点M重合的位置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先向下平移,当BC边与网的底部重合OB AN P图1MC图2D时,继续同样的速度向右平移,当点 C 与点 P 重合时, Rt △ABC 停止移动 .设运动时间为 x 秒,△QAC 的面积为 y . (1)如图 1,当 △Rt ABC 向下平移到 △Rt A 1B 1C 1 的位置时,请你在网格中画出 △Rt A 1B 1C 1 关 于直线 QN 成轴对称的图形; (2)如图 2,在 △R t ABC 向下平移的过程中,请你求出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当 x 分别取何值时,y 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3)在 △R t ABC 向右平移的过程中,请你说明当 x 取何值时,y 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最 大值和最值分别是多少?为什么?5、如图①,△ABC 中,AB=AC ,∠B 、∠C 的平分线交于 O 点,过 O 点作 EF ∥BC 交 AB 、 AC 于 E 、F .(1)图中有几个等腰三角形?猜想: EF 与 BE 、CF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②,若 AB≠AC ,其他条件不变,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如果有,分别指出它 们.在第(1)问中 EF 与 BE 、CF 间的关系还存在吗?(3)如图③,若△ABC 中∠B 的平分线 BO 与三角形外角平分线 CO 交于 O ,过 O 点作 OE ∥BC 交 AB 于 E ,交 AC 于 F .这时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EF 与 BE 、CF 关系又如何? 说明你的理由。

小学奥数试卷答案数学初二

小学奥数试卷答案数学初二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数中,是质数的是()A. 21B. 29C. 35D. 40答案:B2. 一个三位数的百位、十位和个位数字之和是18,且这个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最大是()A. 543B. 564C. 654D. 675答案:D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cm,宽是10cm,它的周长是()A. 30cmB. 50cmC. 60cmD. 80cm答案:C4. 小华有3个苹果,小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A. 7个苹果B. 8个苹果C. 9个苹果D. 10个苹果答案:A5.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20%,它的面积增加了()A. 20%B. 40%C. 50%D. 60%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6. 0.5 + 0.25 = ()答案:0.757. 24 × 5 = ()答案:1208. 3.14 × 2 = ()答案:6.289. 36 ÷ 6 = ()答案:610. 5 × 8 × 2 = ()答案:80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小明有12个橘子,他每天吃3个,连续吃了5天后,还剩多少个橘子?答案:小明连续吃了5天,每天吃3个,共吃了5 × 3 = 15个橘子。

所以还剩12 - 15 = -3个橘子。

但是橘子不能是负数,所以小明已经吃完了所有的橘子。

1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cm,宽是10cm,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答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面积是20cm × 10cm = 200cm²。

13. 小华和小明一起去买苹果,小华买了3箱,每箱10千克,小明买了2箱,每箱15千克,他们一共买了多少千克的苹果?答案:小华买了3箱,每箱10千克,共买了3 × 10 = 30千克的苹果。

小明买了2箱,每箱15千克,共买了2 × 15 = 30千克的苹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