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测色与配色论文
计算机配色论文:涂料行业深色配色仿真算法及系统研究与实现
计算机配色论文:涂料行业深色配色仿真算法及系统研究与实现【中文摘要】计算机配色仿真兴起于纺织行业,并逐步应用于很多涉及颜色的行业领域,而针对涂料行业的计算机配色仿真应用相对较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涂料需求的不断增大,因而利用计算机实现涂料精准配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而涂料的深色配色是实际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针对涂料行业实现计算机深色配色普遍存在色差较大的状况,本文针对涂料行业深色配色仿真的建库、仿真、修正等技术进行了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包括:(1)针对涂料深色配色建库算法研究,从分析深色配色建库特点入手,针对性地采用了涂料相对颜色参数描述方法,提出了涂料深色配色多基底建库算法和相对厚度的思想,并对算法进行了实际验证,实验表明该算法简化了建库过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算法中涂料颜色参数描述不准确的问题。
(2)在涂料深色仿真配色算法研究方面,深入分析了深色配色仿真过程,针对深色涂料遮盖力不高的情况,提出了考虑基底的不完全遮盖的深色涂料仿真配色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该算法较好地解决了配色过程中因配方颜色受基底影响而出现色差较大的问题。
(3)在涂料深色配色仿真修正算法研究上,针对相对参数描述和多基底建库算法特点,提出了多钛白混合配色算法,使建库和仿真算法更加完善、适用范围更广、建库过程更加简捷;同时提出了不完全遮盖的配色修正算法,解决了深色涂料因一次配方不准确对配方进行修正的问题,并验证了多钛白混合配色算法和不完全遮盖算法的有效性。
(4)在算法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涂料行业配色仿真系统原型,经实验验证此原型系统是可用的,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涂料行业深色配色仿真的建库、仿真、修正算法的正确性。
【英文摘要】Computer color matching simulation raised form the textile industry, and implemented in many areas related to the color, but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color matching simulation for painting industry is relatively lat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 of the paint is growing., so computer color matching has broad prospect. The dark color matching of paint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View that there always has Chromatic aberration in the computer dark color matching of the paint industry, database building, simulation and amendments about dark color matching simulation in paint industry were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The main content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include:(1) For the algorithm research of paint dark color matching, this paper started from anglicizing the features of database building of dark color matching, the relative paint color parameters describe method was targeted used, the multi-base database building algorithm of dark color matching and conception of the relative thicknesswas proposed, and the algorithm was verified by application. The research not only simplifies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database, but also solves the problem of obtaining inaccurate paint color parameter data by traditional algorithm.(2) In the paint dark color matching simulation research, the process of dark color matching was analyzed deeply. For the situation that the dark color paint does not cover completely, the dark color paint simulation matching algorithm was proposed considering the base does not covered completely, and the algorithm was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The problem of the chromatic is lager which is caused by the base in the color matching has been solved.(3) In the paint dark color matching simulation algorithm modify research, the multi-color titanium dioxide mixed matching algorithm was proposed contra posing the relative parameters descrip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multi-base database building algorithm. The algorithm makes the database building and simulation algorithm more complete, broader scope and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database easier. At the same time, the color matching modify simulation about incomplete cover was proposed, which can modify the color matching when the first formula is not correct for the dark paint. The validity of the multi-color titanium dioxide mixedmatching algorithm and the incomplete cover algorithm were verified.(4) Based on the algorithm research, a dark color matching simulation system prototype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e experiment proved that the prototype systemwas available. It is right to do the research on the database building, simulation and amendments about dark color matching simulation in paint industry.【关键词】计算机配色涂料配色配色仿真深色配色色差【英文关键词】Computer color matching paint color matching matching simulation dark color matching chromatic【目录】涂料行业深色配色仿真算法及系统研究与实现摘要9-10Abstract10第一章绪论12-16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2 1.2 计算机配色的研究现状12-14 1.3 涂料行业深色配色的研究现状14-15 1.4论文内容及结构15-16第二章涂料深色配色多基底建库算法16-29 2.1 深色配色建库分析16-19 2.2 算法描述19-23 2.2.1 考虑基底的R∞19-20 2.2.2 相对K、S描述20-21 2.2.3 黑混样思想21 2.2.4 相对K、S参数计算过程21-22 2.2.5 相对厚度描述22-23 2.2.6 建库流程23 2.3 实验验证23-27 2.3.1 实验条件23-24 2.3.2 实验过程24 2.3.3 实验结果分析24-27 2.4 算法优点27-28 2.5 小结28-29第三章不完全遮盖的深色涂料仿真配色算法29-39 3.1 深色涂料仿真配色算法分析29-30 3.2 色料混合公式30-31 3.2.1 基于Kubelka-Munk理论的色料混合理论30 3.2.2 混合色料相对厚度30-31 3.3 算法描述31-35 3.3.1 基准白混合配色算法思想31-32 3.3.2 色差最小配色算法思想32-33 3.3.3 考虑基底的仿真配色算法33-35 3.4 实验验证35-37 3.4.1 实验条件35-36 3.4.2 实验过程36 3.4.3 实验结果分析36-37 3.5 算法优点37-38 3.6 小结38-39第四章多钛白混合配色算法和不完全遮盖配方修正算法39-49 4.1 多钛白混合配色算法39-44 4.1.1 基准白混合配色算法局限性分析39 4.1.2 多钛白混合配色算法39-41 4.1.3 实验验证41-44 4.1.4 算法优点44 4.2 不完全遮盖配方修正算法44-48 4.2.1 算法描述44-45 4.2.2 配方修正算法流程45-46 4.2.3 实验验证46-48 4.3 小结48-49第五章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49-65 5.1 软硬件环境49-50 5.1.1 硬件环境49 5.1.2 软件环境49-50 5.1.3 体系结构50 5.2 类模块50-51 5.3 系统设计51-56 5.3.1 总体设计51-52 5.3.2 数据库设计52-56 5.4 系统实现56-65 5.4.1 总体布局56-57 5.4.2 系统配置57-58 5.4.3 色浆库管理58-59 5.4.4 样卡管理59-60 5.4.5 配色计算60-61 5.4.6 误差评定61-62 5.4.7 配方修正62-63 5.4.8 配方管理63-65第六章总结65-67致谢67-68参考文献68-71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71。
计算机配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X-Rite528 分光密度计作为测量仪器 选用测绘出版社出版的张清浦编 制的色谱为测量样本 选用个 人 PC 电脑作为操作平台 软件包括
MICROSOFT 公司的 Visual c++6.0 编程软件和 Windows 2000 操作系统 Mathswork 的 Matlab 6.0 软件 测量的条件是 D65 光源和 10 观察角
本课题主要研究油墨的计算机配色 研究范围包括 XYZ 和 CMY 的转 换关系 理 三维查找的方法 三维插值的方法 超色域色彩的判断及处 共找到介绍计算机油
通过查阅图书馆的资料和搜所网上的资源 其中英文资料 21 篇
墨配色的文献 110 篇
这些资料主要介绍密度配
色 基于 Kubelka-Munk 理论的配色方法和使用纽介堡方程的色度配色 没有介绍应用三维查找表和四面体插值的计算机油墨配色方法 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是 依据 XYZ 色彩空间的设备无关性和同色异 谱原理 说明了三刺激值配色的可行性 依据 XYZ 空间中距离越短色 依
Abstract
STUDY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 MATCHING COLOR
Speciality:Paper Pulp Making and Paper Making Engineering (Printing Engineering) Author:ZhaoChenfei Instructor:Liu Xin Date:2004/3 Abstract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节省油墨配色时间 降低配色成本 提高配色效率 加快 印前工艺的数据化和规范化进程 计算机配色的重要性是它能降低劳动强度 提 高配色精度 加快配色速度 保证原稿色彩的精确复制 应用本文提出的三维查 找表和四面体插值法的计算机油墨配色系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 益 对促进印刷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根据计算机配色的基础理论 依据 XYZ 色彩空间
测色与计算机配色方案
散射光反射
织物纹路表面
光源
B 观察者
A 观察者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少量的镜面光反射效果
光照射至透明物体后 , 光波会穿透 此物体而透射出光线。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正常的穿透
透 射— 吸 收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一般的传送方式
光 的 散 射——半 透 明 物 体
光照射至半透明物体后 , 某些波 长会穿透此物体 , 有些色光会散射出 而无法经此半透明物体透射出。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散射式的穿透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四、人的视觉系统 —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视网膜 视觉神经
眼睛
光源
透视膜 虹膜
眼角膜
光源 瞳孔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人眼睛的视觉特性:
1.视角
视角为被观察对象的大小对人眼睛形成的
张角。其大小决定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
CIE 观测者
2°
2°视角
1931
10 °
10°视 角
1964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视角α的特征:
tan = A 2 2D
A:物体面积的大小; D:物体与眼睛之间的距离。
因此,视角的大小决定于:(1)物体面积的大小;
(2)物体与眼睛的距离。
距离一定,物体大,则视角大; 同一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测色和计算机配色方案
参考书 1. 《测色及电子计算机配色》,董振礼、郑宝海、轷
桂芬编,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2. 《测色配色CAD应用手册》,“纺织工业CAD系列丛
书” 金远同、李勤等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3. 《色度学》,荆其诚等,科学出版社出版 4. 《颜色科学》,何国兴,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5. 《计算机测色与配色新技术》,徐海松,中国纺织
计算机测配色在印染行业的应用
电脑测配色技术及应用摘要:简单阐述了电脑测色配色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电脑测色配色系统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如分光仪配色系统和YP色彩应用配色系统基础资料的建立等;详细的论述了电脑测配色系统在纺织印染中测色和配色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脑测配色;原理;硬件和软件系统;应用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lor measuring and matching system is introduced, and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 spectrometric color matching system, as well as database establishment of color matching system with YP colors are also given.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s in the textile 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ory of the color measuring and matching system are detailed.Keyword: color measuring and matching system; principle;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 application0.概述纺织品染色需依赖配色这一环节把染料的品种、数量与产品的色深联系起来。
长期以来, 均由专门的配色人员担任这一工作, 即先凭经验估算染色处方, 打小样, 目测核样,然后逐次逼近, 直到同标样相比, 目测色差按灰卡达 4 级以上为止。
这一过程工作量大、费时、费料、还受配色人员的心理、生理因素变化的影响, 配色重现性差[1] [2] [3]。
随着新染料、染料助剂的不断涌现, 纤维原料的变化, 流行色周期的渐趋缩短, 人造光源日益丰富, 再加上产品的多品种、小批量, 使配色问题变得非常复杂。
关于计算机配色的几个重要基础问题的研究
关于计算机配色的几个重要基础问题的研究计算机配色作为纺织加工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关注。
然而,在实际应用计算机配色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初次配方不准确、多次修色仍无法配出等问题。
这其中原因很多,既包含计算机配色理论与实际染料上染并不完全相符造成的配色理论误差,也有织物染色、测色、配色等环节引进的误差。
根据计算机配色流程中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本课题重点研究了三刺激值计算、色差公式选择、实验误差表征、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与合理性检验、配色效果及评价这几个相互影响的重要基础问题。
三刺激值作为计算机配色最基础的一个参数,其计算精度随测色仪器、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而异,通过探究针对测量带宽和间隔的14种改进方法、针对测量范围弥补的3种外延方法,发现Table LWL算法和相应的外延方法均非常显著地提高了计算精度。
选择色差公式时,利用显色系中色卡规律排列且与人眼视觉感受一致的特点,通过计算相邻色卡之间的色差,发现CAM16-UCS整体表现最好,能够反馈给计算机配色准确的色差值。
计算机配色对样品的精度要求很高,用具体的色差数值表征实验误差,帮助判断此来源误差是否符合配色的要求。
建立一个准确的基础数据库是计算机配色程序成功运用的基础,在传统的准确性检验上增加色域分析,帮助建立精准的全光谱广色域基础数据库,使其能够准确地服务于计算机配色。
选择合适的评价计算机配色效果的方法以准确比较不同程序的配色效果,进而帮助改进程序。
综上所述,计算机配色不可避免会包含很多误差,从配色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其中每一个问题的研究与改进对其他问题都有促进效果,对计算机配色整体精度的提高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是提高计算机配色精度的现实而有效的方法。
计算机测配色综述
测配色技术浅析刘林云(东华大学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999号201600)摘要:简要介绍了测配色原理,综述了测配色技术与设备、现新发展及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展望了印染测配色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测配色原理;测配色技术与设备1 引言计算机测配色系统是降低染料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必不可少的手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应用该系统,同时对测配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脑测配色仪的诸多功能已给印染等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要参与国际竞争,其颜色质量的评价与控制必须符合国际规范和准则。
本文主要简要介绍测配色技术及其原理,综述了测配色技术的设备,展望印染测配色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趋势。
2 电脑测配色原理[1]一束光投于不透明纺织品时,除少数表面反射外,大部分光线进入纤维内部,发生吸收和散射,光的吸收主要是染料所致,不同的染料选择吸收的光谱不同,使得纺织品形成各种颜色。
同时染料数量越多,吸收得越强烈,反射出来的光越少,可见在染料浓度和纺织品反射率之间必存在某种关系,1939 年库贝尔卡—曼克从完整辐射理论诱导出相对简单的理论,找出了这种关系。
电脑测配色就是依据著名的库贝尔卡—曼克理论:( 1)式( 1) 中λ为波长,R 为反射率,K 为单元厚度的吸光率( 吸收系数) ,S 为散射系数( 单元厚度的漫反射率) 。
假定所有光的吸收( K) 来自染料,而散射( S) 来自织物,因此S 与染料浓度无关,而K/S 值正比于染料的浓度,即( 2)式( 2) 中 C 为染料浓度,为染料特征常数,它代表染料单位浓度时的染色纺织品K/S 值,K 对固定的波长是个常数,而对不同的波长则是个变量。
对不透明的染色纺织品而言,有下式成立:在材质相同的情况下,( K/S)λ仅与( K/S)染料λ有关。
由于染料以分子状态存在于纤维中,染料分子的大小比可见光波长小得多,其散射作用近似为零,所以可以把( K/S)λ作为单一数值来进行计算,即在不发生相互干扰的情况下,拼色的K/S 总值是各个拼染染料K/S 值之和,如下式:( 3)式( 3) 中m 为拼色的样品,w为坯布,1、2、……n 为各个染料。
电脑测色配色系统在纺织品染色中的应用
3 l
平纹织物 ;棉 织物染色工 艺 :室温入 染 ( 染料+ 氯化 钠6 / ,浴 比:1 0 0g L :3 )一升温染色 至6  ̄ ( ℃/ 0 C 1 m n 0m n i ,3 i )一加入 固色剂 固色 ( 水碳酸 钠2 / 无 0g L 0 g L 0 ,6 i )一温水洗 一冷水洗 一皂 或4 / ,6 ℃ 0m n 煮 ( 皂粉 1g L / ,无水碳 酸钠 1gL 5C,1 i ) / ,9  ̄ 0m n
验。
水洗 一晾 干 。大麻织 物 的染色 工艺 除染色 、 固色
温度 为7  ̄外 ,其余均与棉相 同。 0C 步 骤 I ,测色 。仪器 校验 :选 择合 适 的测色 孔 I 面积 ,然后 在软件 中选 择校验 ,按提 示完成 校验 。
测 色 :每 块 织 物 取 3 不 同 位 置 读 取 数 据 ,其 色 差 平 个
一
维达 到饱和 ,K S 不 再 因浓 度C /值 的变化 而变 化 ,染
色 达 到 平 衡 。 如 果 数 据 库 做 得 比较 精 确 ,所 有 的 浓
度 点 都会 落在 曲线 上 ,如果有 偏 离 曲线 的 点 ,应 修
正,直到符合要求 。
( )配色 实验评价 。通过 配色实验 的成功率 , 2 评 价其 数据 库 的准确 性 。配色 基本 过程 : 电脑 读 取
行,系统由九大模块组成 :配色文件管理、标准样 品 管理、配方管理 、质量控制 、初次仿样、配方修 正、
收稿 日期 :20—2 1 09 1—4
数据库 基础 色样 的制备 采用浸 染染色 工艺 ,染料 : 活性红 3 S B ,活性黄 3 S R ,活性蓝 F N B ,活性 黑G P S,
色 差 D 评 价 标 准一 C E a 或 C C 2 1 。 E I L b M (:)
计算机测色与配色
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的研究摘要:简单阐述了电脑测色配色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电脑测色配色系统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如分光仪配色系统和YP色彩应用配色系统基础资料的建立等;详细的论述了电脑测配色系统在纺织印染中测色和配色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配色系统利用现有的仪器和设备建立一个色彩数据库。
并且配色以后我们还可以检验颜色匹配是否正确。
如果颜色偏差超过△E的要求范围,我们还可以迅速修正配方,直到达到标准。
引言利用计算机配色方法来配色,将油墨颜色的数据储存在计算机里,它的针对性很强,由于每个印刷厂都有自己的特点,它的针对性使得对工作的经验要求减低。
并且它还可以节约时间,减少油墨的浪费,最重要的是节约了成本。
1.计算机配色系统的功能简介我们利用计算机配色系统建立一个色彩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中的色种是我们印刷时用的基本墨,即CMYK和专色油墨。
然后我们利用仪器测量和专业软件计算,快速得到所需要的配方。
配色以后我们还可以迅速修正配方,直到达到标准。
一般我们以△E为标准来判断我们所得到颜色是否合格。
而传统的配色方法主要通过人工目测和经验来判断色相,再进行实验,然后再通过目测方法和经验对配方进行多次修正,这种方法存在了大量的人为主观因素,不稳定性很大,难以精确控制印刷所需要的颜色。
所以说与传统配色方法相比,利用计算机配色系统配色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减少了油墨的浪费,还更客观地控制印刷品的颜色。
同时计算机配色系统还能把废墨当基础墨输入到数据库里,应用在下次配色中,从而大大降低了油墨成本。
2.计算机配色系统的基本原理计算机配色基本原理是当一束白光照射到颜色物体表面时,光一部分被吸收另外一部分被物体反射或透射出去,配色系统主要考虑的是反射光。
反射光的波长即决定了眼睛所看到的颜色,而在计算油墨配方时,简单来讲就是计算机配色系统通过计算光的吸收值K 与光的反射值S,计算反射光谱反射率。
这种配色的结果无论何种光源照明,观察者是谁,产品的颜色总是与实际样品一样。
计算机配色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综述
计算机配色基本原理及发展情况综述配色就是以几种单纯的颜色,最常用的应该是三原色油墨,按不同比例调合成样品颜色的过程。
配色的基本原理是以色彩合成与颜色混合理论为基础,以色料调和方式得到同色异谱色的效果。
油墨的颜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对印刷品而言,颜色的反映程度几乎是印刷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人工配色是印刷厂长期使用的一种传统配色法,早期是以配色者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作为指导工作的依据,中、后期的配色者是以十种基本色图或印刷色谱作为目视测色的参考标准。
经验配色法常常受到配色者生理、心理因素及其它客观条件的影响,产品质量难以保持稳定。
另外,依靠经验和感觉配色,只能定性,无法定量,技术的传播与交流比较困难。
仪器配色,又称机械配色法,是近代逐渐开始流行的较先进的配色方法。
在配色各个环节,采用一定的机械、仪器作为测量工具,通过绘制曲线图表,作为配色的参考依据,使配色工作在相对精确的范围内进行。
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经验配色的某些盲目性,使配色速度及质量均有所提高。
计算机配色系统是集测色仪、计算机及配色软件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设备。
计算机配色的基本作用是将生产上配色所用油墨的颜色数据,预先储存在电脑中,应用其计算出用这些油墨配得与原稿色相同颜色的混合比例,从而达到预定配方处方的目的。
1930年代是计算机测色配色的奠基阶段。
那时CIE创立了三刺激值色度学系统,哈代设计成功了自动记录式反射率分光光度计;库贝尔卡·芒克发表了光线在不透明介质中被吸收和散射的理论。
1940年代是计算机测色配色的萌芽阶段。
1943年11月,美国的帕克和斯特恩在向美国光学学会的论文中,介绍了各种染料吸收光线的光学特性可以独立地带入由几种染料染制的结果中去,同时提出了两组求解染制时染料浓度的计算公式。
1950年代是计算机测色配色的初创时期。
1958年在美国舍温·威拉母地方安装了第一台由戴维逊和海门丁哲开发的模拟专用配色计算机。
计算机测色配色在印染行业中的应用
色度学原理 颜色测量
为什么用斜视眺望夜里的星 星时会感到更明亮?
颜色品质管理 杆体细胞在暗视觉条件下起作用
测色与配色
颜色传递
光与颜色 色度学原理 颜色测量 颜色品质管理 测色与配色 颜色传递
计算机测色配色及在印染行业中的应用
2.2 人眼对光的适应性和光谱光视效率
天然光源和人工光源的明亮程度都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人眼 在照度为105 lx(勒克斯)的直射日光下,以及在照度为0.0003 lx的 没有月光的夜晚都能看到物体。为了适应如此宽广的照度范围,人 眼可用改变相当于照相机光圈的瞳孔大小来调节光量。瞳孔直径的 变化范围为2-7 mm,由瞳孔实现的光量调节能力达到12倍。
光与颜色 色度学原理 颜色测量 颜色品质管理 测色与配色 颜色传递
计算机测色配色及在印染行业中的应用
光与颜色 色度学原理 颜色测量 颜色品质管理 测色与配色 颜色传递
计算机测色配色及在印染行业中的应用
图 视网膜的构造
光与颜色 色度学原理 颜色测量 颜色品质管理 测色与配色 颜色传递
计算机测色配色及在印染行业中的应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单色光的机会不多,一般接触到的都 是如自然界中的太阳光等复色光。这是由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合 而成的混色光。复色光的不同波长辐射的相对功率分布决定了人 们对它的颜色感觉。所以,一定组分的复色光对应一种确定的颜 色。但是,一种颜色感觉并不只对应一种光谱组合,即两种组分 完全不同的复色光,有可能引起完全相同的颜色感觉,这就是颜 色科学中很重要的同色异谱问题。
不同波长的光引起人眼的感受程度是不同的。即使功率相同但 波长不同的单色光,人眼感到的明亮程度也是不同的。
在明视觉条件下,用不同波长单色光匹配一固定亮度所需要的 相对辐射能量,在400nm波长附近有很大的值,在555nm处降到最 小值,到700nm以后又增加到很大值。这说明人眼对红光及蓝光和 紫光的感受性很低,对黄绿光最敏感。
电脑测配色系统的应用
3 2 电脑配 色的理 论依据 .
计 算机 自动配 色 主要 有 3 基 本要 素 :得 到初 个
始 配方 的公式 、预测 任何 色料 混合 物颜 色 的光学模
型 、调 整 配 方 使 之 接 近 目标 颜 色 。而 配 色 成 功 的
时 不合 格 ,这 种情 况 几乎每 个操作 人 员都碰 到过 , 主要 有 以下 几个方 面 的原 因:工厂 所使 用 的分光测 色仪 与客 户使用 的不一致 ;颜 色测 量时 的湿度 、温 度 、光源 条件 等测 量环境 不 一样 ,使用 热敏 性和光 敏性 强 的染料 时特 别 明显 ;测 量时 织物 的纹 路方 向
s s e a d i r c i a p l a i n l e c l c u a y c n r l n r vd o o e t g r p r o q a i n g m e t y t m n s p a t l p i t i oora c r c o to d p o i e c l rt s i e o t t u l y ma a e t c a c o k a n t n
3 电脑测 配色的工作原理和理论依 据
3 1 电脑测色的工作原理 .
我们应用 的是D t C lr S 6 0 测色系 统, 以 a aoo F 0 C C 差式 为 例 ,在 用 该系 统测 定 标准 样 后 ,再 测 M色
通过 测配 色系 统 即可找 出跳灯 现象 最小 、D 值最好 E
要 的部分 ,它 的作用 相 当于 人 的眼睛 ,所有 的颜色
均 需通过 它测 量后转 变为数 据传输 给软件 处理 。 目 前 ,电脑 测配色 系统 所使用 的分 光光度 仪主要 有两 类 :单光束和双光束。
计算机在染色技术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染色技术中的应用摘要:计算机在染色技术中主要应用于测配色系统、染化料的自动称量和配制、染色工序的计算机中央控制及生产、技术资料、质量的计算机管理.测配色系统可快捷的确定客户来样颜色,并可根据计算机内储存的数据,给出相应的染色配方。
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时间。
本文对计算机在染色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随着计算机测配色系统的广泛应用,各种与计算机测配色系统相连的自动称量和配制系统相继在市场上出现。
中央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染色生产线计算机管理和操作的核心,它与计算机测配色系统、染化料自动称量和配制系统以及染厂生产、技术、业务计算机管理互联网,成为染色生产线一体化计算机管理系统。
染色工艺过程中的颜料染液自动测试和控制是世界级的重大课题,传统做法只能通过手工检测实施控制,极易造成染色过程的不稳定和产品的色差。
一、计算机在测色配色系统中的应用目前,电脑测色配色技术发展迅速,并在印染行业已得到广泛应用,该系统主要由具有双光束光学结构的高精度光谱光度计:先进的电脑测色、配色色彩管理软件和品质管理软件;较先进的计算机三部分组成。
系统不仅具有色彩测量、色差计算、配色、纠色、色号库、色泽分类、染料基础数据库以及染料强度K/S 值的管理,同时对印染产品的白度、泛黄指数、各种染色牢度的灰卡评级以及对染色产品的边中差、批間色差在色光的明度、饱和度和色调上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对于染料染色而言,由于染料相对于被着物数量很小,故可认为散射作用全由被着色物所致,公式可简化为:K/ S =(k/ s)1 C1 +(k/ s)2 C2 +(k/ s)3 C3 + …+(k/ s)nCn +(k/ s)0 (1)式中K、S分别为拼色后材料的总吸收和总散射;k0,s0 分别为介质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k1,k2,k3,…,kn为各组分着色剂的吸收系数;s1,s2,s3,…,sn 为各组分着色剂的散射系数;C1,C2,C3,…,Cn为各组分着色剂的浓度。
电脑测色配色系统的应用探讨
电脑测色配色系统的应用探讨摘要:本文探讨思维士电脑测色配色系统在染色仿样中的应用,介绍染料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配色不准的原因。
关键词:电脑 测色 配色 应用 1.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传统的染整行业中也出现了电脑测色配色系统,该系统将颜色传递由实样向数字转化,极大地提高了染整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对思维士电脑测色配色系统在纯棉织物的浸染和轧染工艺仿色应用进行了探讨。
2. 电脑测色配色系统的原理 电脑测色配色系统首先通过光谱光度计,将纺织品上的颜色转变成反射率曲线,并自动输入计算机贮存,换算成染料的K/S 值,建成配色专用的染料基础数据库。
利用数据库可以自动配色、成组配色、智能配色和手调配色对标样进行配色计算,由配方试染出的色样又可对其进行配方修正,使试样更趋近于标样的颜色。
我们制作了两种染色工艺的基础色样,建立了相应的染料基础数据库,即活性染料的浸染工艺和还原染料的轧染工艺数据库。
3.实验 3.1材料及仪器 (1)底布:选择华源江纺公司生产的30*30/68*68平纹漂白棉布(未经增白处理)。
(2)药品:B 型活性染料(上海万得染料厂)三原色,士林染料(上海染料七厂)三原色,食盐、纯碱、保险粉、氢氧化钠(均为化学纯)。
(3)仪器设备:AS-24常温小样染色机(天津市莱恩科技公司)、Y801恒温烘箱(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气压电动立式染色试样小轧车(瑞比公司)、Datacolor SF 300光谱光度仪(美国Datacolor 公司)。
3.2实验方法:同时打完每种染料的单色样(1)染料浓度:活性B 型染料浸染工艺浓度控制在0.01∽4.5%(o.w.f.),按固色条件不同,分浅、中、深三个库,每个库选取从浅至深的12个色样。
士林染料轧染工艺浓度控制在0.4∽45g/l ,共12档浓度。
(2)染色工艺 : ①活性B 型染料染色工艺(70℃恒温染色法) 织物 1/3食盐 2/3食盐 1/4纯碱 3/4纯碱 染色 ↓ ↓ ↓ ↓ ↓温度 水洗后处理10min 10min 20min 10min 30min 或45min染料浓度(o.w.f.) 食盐(g/L ) 纯碱(g/L)浅色库 0.04~1.1 20 10 中色库 0.02~2.2 30 15 深色库 0.04~4.5 40 20浸轧→烘干→浸还原液→放入塑料片中130℃烘箱处理2分钟→水洗→透风氧化20分钟→水洗→皂煮(5g/l 洗衣粉,95℃ ,5分钟)→烘干。
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研究
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众多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色彩科学。
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研究,正是这一交叉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计算机配色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相关的算法,以期在理论层面为色彩配色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首先将对计算机配色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明确其定义、分类以及应用领域。
接着,将详细介绍配色理论中的核心要素,包括颜色空间、颜色感知、颜色匹配等,为后续的算法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现有的计算机配色算法,探讨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这些算法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规则的方法、基于优化的方法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等。
文章还将关注计算机配色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问题,如颜色重现性、颜色一致性等,并探讨如何通过算法优化来解决这些问题。
文章将展望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新技术、新方法对配色领域可能带来的变革。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计算机配色领域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与创新。
二、配色理论基础在计算机配色理论中,基础的理论框架构建在颜色科学、视觉感知和数学模型的交叉点上。
理解这些基础概念对于开发有效的配色算法至关重要。
颜色空间与颜色模型:颜色是光的视觉表现,不同的颜色可以由光的波长和强度来决定。
在计算机科学中,颜色通常以数字的形式表示,这需要借助颜色空间或颜色模型。
常见的颜色模型包括RGB(红绿蓝)、CMYK(青洋红黄黑)、HSV(色相饱和度亮度)等。
每种颜色模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型可以大大简化配色过程。
颜色混色与叠加:在实际配色中,颜色混合和叠加是常见的操作。
混色理论描述了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颜色。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这通常涉及到alpha混合、颜色插值等概念。
颜色感知与心理:人类对颜色的感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的照度、观察者的视觉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等。
计算机测配色教学方法论文【论文】
计算机测配色教学方法论文1《计算机测配色》课程中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计算机测配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职业能力表现较强的课程,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行为教学为导向。
依据前述教学方法选用原则,宜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综合运用。
对于任务驱动性教学单元,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来设计;对于适合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表现的教学单元,按照信息化教学设计;对于技能性较强的单元,按照职业技能训练法设计教学;对于实践性强且适合自学的课程单元,按照微课“、翻转”课堂模式设计。
总体来说,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课程各教学单元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综合运用,实现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教学。
1.1信息化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倡导通过智能化教学环境、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等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在《计算机测配色》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打破传统直观教学与形象教学方法的束缚,创设信息化学习情境[11],用音频、视频、动画及智能软件等展现知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知识所对应的表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体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示例1:利用光学原理演示物体颜色与光的关系利用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随着光线变化的彩色照片,将自然色彩现象与色彩原理结合;通过计算机软件操作,展现物体颜色随光线的变化,解释物体光谱特性的本质。
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自然现象,将光与色变化规律形象化。
示例2:智能化配色软件应用创设智能化教学情境。
设计配色软件实现加法混色与减法混色的演示,通过人机对话训练学生配色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1.2技能训练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能训练法让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其岗位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用在单一技能性较强的项目知识学习中,如自然色系统(NCS系统)、PANTONE颜色系统的学习。
示例3:NCS系统应用在NCS系统教学中,对学生进行NCS颜色操作训练,学生可以熟练应用NCS系统对任意样本颜色做出描述,掌握生产实践中使用NCS的技能。
计算机毕业论文设计色彩
计算机毕业论文设计色彩计算机毕业论文设计色彩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色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
色彩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用户的感知和体验,因此在计算机毕业论文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毕业论文设计中色彩的应用,包括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的搭配原则以及色彩在用户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对人的心理和情绪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颜色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和感受。
例如,红色常常与激情和力量相关联,蓝色则与冷静和信任有关。
在计算机毕业论文设计中,选择合适的色彩可以帮助传达论文的主题和情感。
比如,如果论文的主题是关于创新和激情的,可以选择鲜艳的红色作为主要配色方案,以增强读者对论文内容的印象。
在选择色彩搭配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首先是色彩的对比度。
对比度是指两种或多种颜色之间的明暗差异。
高对比度的色彩组合可以增加页面的可读性和可视性。
例如,黑色文字在白色背景上具有高对比度,因此在计算机毕业论文设计中常常使用这种搭配。
其次是色彩的互补性。
互补色是指位于色彩圆上互为对称的颜色。
使用互补色可以增加页面的活力和吸引力。
然而,过多的互补色搭配可能会导致视觉冲击,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最后是色彩的协调性。
协调色是指在色彩圆上相邻的颜色。
使用协调色可以创造出和谐和平衡的视觉效果。
在计算机毕业论文设计中,可以选择一种主色调,并搭配几种协调色来增加页面的层次感和美感。
色彩在用户界面设计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用户界面设计是指将计算机系统和用户之间的交互转化为可视化的界面。
色彩在用户界面设计中起到了引导用户行为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例如,使用醒目的色彩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指引用户进行特定的操作。
同时,不同的色彩也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状态和信息。
比如,绿色常常用来表示成功或通过,红色则表示错误或警告。
在计算机毕业论文设计中,可以运用类似的原则来设计论文的用户界面,以提高用户的交互体验和效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色彩的运用需要考虑到用户的文化和背景。
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研究
目前,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配色算法的准确 性、多样性和实时性等。因此,对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 以提高计算机配色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理论探究
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的基础是颜色空间和颜色模型。颜色空间是表示颜色 的数学模型,常用的颜色空间包括RGB、CMYK、HSV等。颜色模型则是描述颜色在 颜色空间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颜色的关系,常用的颜色模型包括RGB、CMYK、HSV、 LAB等。
4、调整颜色比例: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主色与辅助色的比例,以获得最佳 的外观效果。
5、呈现配色结果:将调整后的配色方案应用于实际场景中,观察其实际效 果并进行优化。
四、创新观点
本次演示提出了一些创新观点和解决方法,旨在提高计算机配色理论及算法 的准确性和效率。首先,我们引入了神经网络技术,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学习颜 色的搭配规律,从而提高了配色算法的准确性。其次,我们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 配色算法,该算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整配色方案,以满足多样化的应用场 景。
算法研究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立体匹配算法的优 化和改进。本次演示着重介绍两种先进的立体匹配算法:改进的匹配算法和深度 学习算法。
1、改进的匹配算法
该算法通过对传统的全局能量最小化匹配算法进行改进,提高了匹配精度和 效率。该算法首先利用特征提取算法获取左右视图中的特征点,并根据特征点周 围的像配对应点,以最小化全局能量函数。
下面我们以基于颜色的外观效果算法为例,进行实践操作说明。这种算法主 要通过调整颜色搭配的对比度、明度和色相来优化配色的外观效果。具体步骤如 下:
1、选取目标颜色:首先选取一个目标颜色,通常为图片或物体的主色调。
基于数理的计算机美术设计配色研究
基于数理的计算机美术设计配色研究引言配色是美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配色方案可以提升作品的视觉效果,增强表现力,为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而在计算机美术设计领域,配色更是具有特殊意义。
计算机的发展为美术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同时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配色工具。
本文将探讨基于数理的计算机美术设计配色研究,从数理的角度探索配色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计算机技术,探讨如何利用数学和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配色设计。
一、色彩的数理基础色彩是光在视觉上的表现,而光是一种电磁波,颜色的产生和变化都具有一定的数理规律。
在色彩的数理基础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光谱分析和色彩三原色理论。
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指通过光的折射、衍射等现象,将光谱中的各种波长进行分析和分类的一种技术。
光谱分析的基础是光的波长和频率。
一般而言,波长越短,频率越高,颜色就越接近蓝色;波长越长,频率越低,颜色就越接近红色。
在光谱分析中,光的波长对应的颜色如下:380~435nm:紫色435~500nm:蓝色500~570nm:绿色570~590nm:黄绿色590~625nm:黄色625~740nm:红色这种颜色间的关系不仅在自然和物理规律上有所区别,而且在配色设计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色彩三原色理论色彩三原色理论是指由三种互相独立、等强、不表面形成的任何颜色的基本配色原理。
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色彩三原色分别是红、绿、蓝三种色光。
色彩三原色理论是通过对光谱的研究,确定了三种最基本的颜色。
在计算机中,通过调节红、绿、蓝三原色的比例,可以生成任意一种颜色。
二、基于数理的配色原理在美术设计中,人们根据色彩的远近关系和对比度来设计配色方案。
利用数理原理,可以更好的把握配色的规律和技巧,提高配色设计的准确性和效果。
1. 色彩的远近关系色彩的远近关系是指不同颜色的远近程度。
在艺术设计中,明暗对比度越强,色彩的远近效果就越明显。
光谱的波长和频率为我们提供了色彩距离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测色与配色论文
题目:计算机测色与配色
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
专业班级:13级轻化01班
学生姓名:卢聪
学号:41301030107
计算机测色与配色系统的发展状况
自古以来,每一个人都能用语言或实物来表示颜色。
然而,颜色作为一门科学发展起来仅仅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事。
颜色科学是一门仍在发展中的学科,现已取得许多成就,并且在工业界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较突出的是现代颜色测量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具体来说就是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它给颜色科学在工业界的实际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并提供了普及的条件。
在先进国家中,与着色有关的行业如:纺织印染、染料、颜料制造、涂料、塑料着色加工及油墨等行业普遍采用这类系统作为有色产品的开发、生产、质量控制、销售的有力工具,普及率很高。
它给使用者带来了生产科学化,高效率和经济效益。
六十年代一些生产着色剂的跨国公司在大型计算机上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机测色配色方面的研究并取得里程碑意义的突破,确立了在一定程度上至今还在应用的计算机配色数学模型和算法。
小型机的出现,为计算机测色六十年代一些生产着色剂的跨国公司在大型计算机上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机测色配色方面的研究并取得里程碑意义的突破,确立了在一定程度上至今还在应用的计算机配色数学模型和算法。
小型机的出现,为计算机测色配色在工业界实际应用创造了条件,因此,七十年代小型机测色配色系统使这项技术在与着色有关的工业界掀起了一个电子配色的热潮。
可是价格昂贵的小型计算机和光谱光度计加上并非万能的配色系统还是使绝大多数人停留在传统的手工
作坊式的配色和调色方法。
普及应用的时机并未成熟。
然而计算机测色配色技术已经由少数人的研究状态进入了工业实际应用的阶段。
八十年代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经历了真正的变革,光谱光度计、软件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微机的出现和飞速发展给这项技术的真正普及应用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进入九十年代,从欧美到港台,再到国内,电脑测色配色系统已以相当普及的价格成为工厂甚至连锁店的普通工具。
它使使用者在生产活动中能以科学的方法高效地进行配色或调色,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原材料成本;以符合国际标准的测色方法和公式客观地评价产品的颜色质量;使得生产和商业活动中的产品颜色要求由实物传递过渡到数字传递,从而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并可在因特网上传递。
电脑测色配色技术的发展趋势
(1)化验室自动试样系统
国际上纺织服装行业竞争非常激烈,需要有极其快速的应变能力,对面料的要求不仅仅是小批量多品种多色号,而且要求的颜色质量很苛刻,交货期也很短。
使得印染厂往往一天内要处理上百个色号,在这种压力下,必须使用电脑配色系统,并且和自动滴料(CCK)系统组成一整套化验室自动试样系统。
印染厂化验室的这种配套的自动试样系统包括:电脑配色系统,自动称料配液系统(单色染料配液),自动滴料系统(配方染液配制)和多种自动小样染色机。
在港澳台地区的一些印染厂,没有这类设备已经不能应付市场的需求和竞争。
(2)电脑配色系统应用的第二个领域是和印花图案设计描稿CAD
系统配套。
图案设计一经确定,每一套色的分色片出来后,其颜色的配方通过电脑配色系统来计算,配方确定后,通过自动开浆系统配制印花浆。
国际市场上的计算机印花图案设计分色描稿系统中一般都包括有电脑配色子系统。
近年来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快速发展为其在染料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 除了日常的色光强度的检测外, 在诸如生产中拼混染料时单色料的选择;拼混过程投料量的控制;标准化过程色光强度的调整;染料成品的分类管理;产品研发过程的新产品性能参数的测定筛选以及对用户的技术支持等方面都可充分发挥测色配色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 金远同,电脑测色配色技术的回顾与进展( 沈阳化工研究院思维士颜色科技公司,沈阳 110021)
[ 2 ] 李勤,计算机测色配色软件的新进展 ( 沈阳彩普科技有限公司, 沈阳110004)
[ 3 ]殷秀莲1 ,程显毅2 计算机辅助配色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 1.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江苏镇江212013; 2.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0253-9721( 2006) 文章编号: 03-01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