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浙教新版教材

八年级上册《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生本理念为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体现生本理念的课堂教学,其特点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主动权,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活动围绕学生而开展。课堂是师生、生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教材、教学、教师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服务,体现师生、生生之间是多维有效的互动。基于“生本理念”的课堂以前置性学习为前提,以学习小组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以师生、生生互动为特征,以激励、表扬为手段。

从学生发展需求、学以致用角度考虑,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设置到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程度。教学时,教师尝试运用“创设情境---感知体验---实验探究---分析本质——应用情境”的教学流程来组织教学,以问题情境为载体,搭建易学善思的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助力;以探究实验活动为载体,创设获得直接体验的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为载体,营造生活化的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旧版教材从电路的组成部分入手,先学习各个组成部分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电路符号,然后再一次对电流、电压和电阻进行讲解,最后引出电学的重要内容“欧姆定律及其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看似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比较合理。但在实际教学中会碰到一些新学的名词解释中暗含一些后面学习内容的情况,显得有些逻辑混乱。浙教新版《科学》教材八上“电荷与电流”,这是基于2011版新课标增加的一个内容。教材从摩擦生电(荷)现象入手,逐渐过渡到电流、电路,符合学生的认知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材编写的知识序是这样的:

三、学情分析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由于小学科学教材已做呈现,学生是容易理解的,学生也能够说出一些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教学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前概念知识,并加以运用。认识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以及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则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对于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非常有期待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怎样使学生从感性的现象上升到理性的本质分析,理解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失)。借助于实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模型,并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系统。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经验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2)从实验加分析知道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通过原子结构模型,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

(4)知道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两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的发生转移,电荷总量不变,

保持守恒。表达与交流:

完成课本P122页思考与讨论

题。

阅读P122:雷电

应用情境归纳:①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

小物体的特点来检验;②利

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

检验。

想一想:有几种方法可以判断

物体是否带电?

查一查: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

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

吸引,则它们的带电情况怎

样?

用一用: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为

什么容易粘有灰层?

归纳,知识提升。

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小结。①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和方法?②经过学习你还想

了解哪些问题?

知识的梳理及拓展。

九、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