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选择的教育,让“关注每天一个”成为现实
生涯教育—让学生在选择中选择
新高考后,学校势必淡化行政班的概念,导师的作用就会比传统意义上的班主 任更重要。班主任管事,导师管人。
3、“一生一档”,关注过程、个性发展
记录和反馈学生在学校三年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选择后的奋斗记录、 每一次的学业成绩、专长特长的努力成果,成长管理记录面向学生和家长同时开放。
三、关于生涯教育的几点建议
三、关于生涯教育的几点建议
1、高中生涯教育需明确目标
短期目标:建立学生自我人生规划和职业目标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
长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职业,从而决定专业选择和未
来社会角色定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2、高中生涯教育应有所侧重
要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而不是让他们早早确定职业; 要让学生从自我、他人的成功经验中获得自我效能感,发现自己有兴趣
题
体
验 活
确定学科选择
动
(三)体验类生涯教育 ——— 让学生清晰定位选择的方向
3、专业类体验活动
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开展“高校零距离”调查活动,带领学生研究、认识 心仪的高等院校,充分了解自己的目标理想大学和专业,并在此基础上举 行“我向往的大学”系列主题活动。
(三)体验类生涯教育 ——— 让学生清晰定位选择的方向
专题讲坛
邀请知名学者、行业能手、商界精英、优秀校友和智慧教师等开 设论坛,通过给学生展示“教材外的精彩”,让学生体验“课堂 外的学习”,帮学生树立“高考后的理想”。
(三)体验类生涯教育 ——— 让学生清晰定位选择的方向
2、学科专题类体验活动
各
类
了解学科特点、学科应用方向
学
科
专
孩子三观养成引导孩子热爱生活
孩子三观养成引导孩子热爱生活在当今社会,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单位,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尤为深远。
如何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三观,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社会的态度和价值观,是每个家长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1.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因此,作为父母首先要做到自身榜样力量。
父母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乐观进取,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只有父母自己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孩子才会从他们身上感受到这种态度,并且愿意去模仿。
2.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应该尊重并引导孩子去发现、培养他们的兴趣。
无论是音乐、绘画、运动还是手工艺等,只要是符合孩子特长和喜好的领域,都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
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动力。
3.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同理心责任心和同理心是一个人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品质。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同理心。
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他们体会到付出劳动后带来的成就感;教育他们尊重他人、关心弱势群体,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更加热爱生活,乐于助人。
4. 鼓励孩子多与人交流互动人是社会性动物,与人交流互动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交流,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与他人交流互动,孩子可以结交更多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中去。
5. 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挑战。
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他们学会看到问题背后蕴含着机遇和挑战,在面对困难时不气馁不放弃。
生活老师的教育格言
生活老师的教育格言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此岸。
下面就为大家带来生活老师的教育,供大家参考!看一个人看他走多远,要看他的胸怀。
教育是一种场,在教育的美好气氛中,爱、关心、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可以替代千言万语,超越千山万水,这就是“教育场”的魅力。
教师也是人,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你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在于你内心要成认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从而忽略别人对你的眼光。
教育要关注的是学生在你的学校是否愉快。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孩子的自我社会化过程,谁都不能代替!教育,要关注孩子的精神长相!人生重要的不要错过人生一路的风景。
重压下的生命,无法开出美丽的花朵!学校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培养学生从情感开始而不是从知识开始。
我们必须学会想方设法把自己从无意义的琐碎中解脱出来,解放自己,把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自我提升上。
爱是一切创造的源泉。
教育是一种效劳,真正好的教育一定是最具效劳精神的教育。
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
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
——马克思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开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
那一天你假设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奥斯特洛夫斯基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开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展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斯宾塞荣誉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因而只有那些禀性高尚积极向上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备。
——爱迪生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展自我教育。
教育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育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教育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能够引导孩子成为勇敢、有同情心、善良、负责任、有自信、懂得感激和尊重的人。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教育孩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方法和思考。
1. 种下正确的思想种子正确的思想种子可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种下。
孩子从小就应该被教育,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应该学会思考和作出选择。
在孩子探索自我和世界时,我们应该及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引导。
我们要把正确的价值观教给孩子。
一个经常引用诚实、尊重、同情、勇气和认真的人,本身就具备这些价值观。
因此,我们要把自己的行动和言语融入到这些价值观之中,这样将更具说服力,并且有助于使孩子自然地采纳这些价值观。
2. 监督孩子所读的书、看的电视节目及使用互联网的内容当孩子读书和看电视节目时,家长应该对这些内容加以监督和筛选。
不经过筛选的内容可能会带给孩子错误的价值观,因此有必要为孩子选择适当的内容。
如果家里有电脑和互联网,使用网络进行筛选也是必要的。
由此,我们就可以保证孩子所接触到的内容都是正确的。
3. 创造家庭和谐的氛围为了教育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首先要创造优美和谐的家庭环境。
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亲爱和关爱,所以他们会因为这种感觉而更容易接受正确的价值观。
在家里是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让我们周围的人感到心安和欢快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我们在大量投入了量化时间的同时,也进行知道自己的影响力大小及有效影响点类的案例调研和思考。
与此同时,塑造家庭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引导孩子理解与尊重他人需要并将他人的需要放在一定的重要性上。
4. 激发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是他们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关键。
他们通过探索并将所学的应用于现实生活,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道理和价值观。
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及课程。
如小品类表演、民族舞蹈、讲故事、独唱等音乐课程,碰摸亚健康、工艺特色课程、实验科学课程等实习教育课程等等。
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密不可分。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育,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生活。
由于生活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教育也需要具备这种多样性和灵活性。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意义和相关内容。
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遭遇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
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学到许多东西,比如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等等。
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材。
只有在经历失败之后,才会更加珍惜成功的滋味,才会更加努力地为成功而奋斗。
除此之外,我们的日常行为也在教育着我们。
例如,每天做家务、管理财务、安排时间等等,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都在教育着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
每一次认真对待生活,都是一次对自己的教育。
教育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生活。
但教育不仅仅包括学校里所学的知识,还包括了社会经验、道德规范、生活技能等等。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面对生活。
为了让教育更贴近生活,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除了纯粹的学术课程,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造力等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强调道德、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品德、知识、文化的重要性。
结语生活与教育是相互促进的。
生活中的点滴经历可以让我们积累经验和学识,而教育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生活。
只有当我们理解并运用好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一观念,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怀揣着对人民教师这一职业的无限崇敬与向往
怀揣着对人民教师这一职业的无限崇敬与向往,我毅然踏上了教育的征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也渐渐熟悉了教师这个行业,默默耕耘中也渐渐有了一些收获。
教师常被人称之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深知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
做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一切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在发展中完善自身。
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
其次,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
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教师的事业心就是坚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崇高的事业,因而全身心地投入,这是热爱教育的集中体现,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
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教师要成为好的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这种事业心能使人有更高的境界,有更大的智慧,有更大的耐性。
再次,关爱每一位学生。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做学生愿意倾诉和信赖的朋友。
推行多元化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行多元化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23年,教育界的变革已经成为现实。
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推行成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这一创新探索不仅关乎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多元化教育模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多元化教育模式是一种尊重和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方式。
过去,教育模式往往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然而,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才能特长和学习方式,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而多元化教育模式则提供了更多元的学习机会和选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元化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普遍只能学习规定的课程,缺乏对自己真正兴趣的开发。
而多元化教育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参与各种兴趣小组和俱乐部。
比如,学校设立了音乐、美术、体育等俱乐部,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还锻炼了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多元化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偏重于知识传授和应试训练,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
多元化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鼓励他们进行各类实践活动和创新项目。
比如,学校组织了创客活动、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元化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追求学生的统一性。
多元化教育模式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
比如,学校开设了艺术、音乐、体育等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
这样的教育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多元化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
论文题目:教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学院:系别: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摘要上至华夏五千年,下到无数成长岁月,教育存在于人类过去的发展史,同样也会发展于未来的无数岁月。
教师到底教育出了什么样的学生,距离我们的教育目的有多大的差距,这些都是现实中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
只要有理想,就会有现实。
教育业不能例外,现实中的教育和理想中的教育总是差强人意,教学目的是现实的,教学成果是残酷的,我们只要争取将理想中的教育变的更加现实,教育的发展才是成功的。
关键字:理想、现实、人文教育、创新第一节教育的理想性蔡元培先生的人文教育理想是“教育立人”,“教育救国”在他看来,教育旨在立人,人立则国立,“凡一种社会,必先有良好的小部分,然后能集成良好的大团体,所以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在我看来,教育的理想性即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可以达到理想化的要求,并完整的达到教学目标。
只有有教育,就存在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必然存在种种不能克服的外界因素,因此,实现中的教育只能达到部分教学目标和部分设想到的教学过程。
从教育发展史来看,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断变化,大致上有两种倾向:①强调教育的社会制约作用,主张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
②强调人的自我发展,认为应从儿童内在的自然潜力出发来考虑教育目的。
此外,也有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兼顾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两个方面的。
但是,由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历史上的教育家都不可能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教育理想性的具体体现教育理想性具体体现在教学中的学生、教师、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目标和教学行为当中。
(一)理想中的教师与学生理想中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授能力,这是教学的必备条件。
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更好的接受教师教授的教学内容,更好的教师可以更好的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因此,理想中的教育,学生要有好的学习能力,老师要具备好的专业知识和教授能力。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教育心得: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然而,如今的教育系统已经变得繁杂、功利化,忽视了教育的本真。
为了让教育回归本真,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重视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
我们应该尊重并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培养创造力: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综合素养:传统的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学术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包括情感、社交能力、健康与体育、审美和人文素养等方面。
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平衡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4. 培养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守法守纪,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总结起来,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到原点,我们需要重视个体差异,培养创造力,强调综合素养,以及培养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提供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社会的有价值的人才。
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随时有教育
“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随时有教育”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课改的深入,以幼儿发展为本,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应成为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行动的指南;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课程体系应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加强“预设”和“生成”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应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课程形成的方式;“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等各方面发展,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索、文明乐群、亲近自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应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自觉行动。
而要实现这一切,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教育研究、用心教育实践,向“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随时有教育”的现代研究型的教师努力。
眼中有孩子——教育成功的前提“眼中有孩子”是新时期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之一。
唯此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孩子的突趣、需要,把握孩子的已有经验,分析孩子的智能特长,才能在活动的组织中真正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个别性,实现其“承认差异、发现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使孩子获得有差异的发展”的目标,有针对性地随时利用一切教育因素对孩子实施教育。
为了使老师们“眼中有孩子”,一方面,我们组织教师进行“我为我园添光彩,我与孩子同成长”系列活动,从而帮助教师加深对学前教育事业、对教师职业、对孩子的认识。
通过活动教师们深有体会地说:“每一位孩子需要关注和欣赏,每一位孩子需要爱,每一位孩子需要宽容”。
“如果老师居高临下,孩子在尊敬你的同时,对你也会有几分畏惧,而如果老师换一种方式与孩子交往,用平等的心态、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做孩子的朋友或姐姐,你就会发现孩子是那么的可爱,他们是在不断地进步着,你会获得一份份喜悦,会享受到工作的幸福和快乐。
”由衷的感受支配着教师的行动,“眼中有孩子”成为教师们自我塑造、自我发展的座右铭。
另一方面,我们建立《成长中的幼儿档案》,教师们自觉地将《成长中的幼儿档案》作为提高自我的抓手,他们自觉地关注孩子、仔细观察孩子的“寻常时刻”,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做好观察记录,分析孩子的个性特点,更好地实施教育。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三观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三观在当今社会,孩子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社会现实也日新月异。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三观。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三观。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要正确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三观,首先要从家庭教育入手。
1.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
因此,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言传身教的好榜样。
2. 沟通交流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沟通交流。
家长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困惑,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社会现实。
3.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正确看待社会现实。
学校教育除了家庭教育,学校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三观。
1. 德育课程学校德育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等社会现实。
2. 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理解。
3. 师生关系老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心声,及时纠正错误观念,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现实。
社会教育除了家庭和学校教育外,社会也是孩子认识社会现实的重要渠道。
社会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引导。
1. 多元化信息获取社会是信息交流的平台,孩子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
家长和老师应该指导孩子辨别信息真伪,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正确认识社会现实。
不要随心所欲,要随心教育自己的励志名言100句
不要随心所欲,要随心教育自己的励志名言100句1.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机会。
2. 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自律和努力获得的。
3. 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不是起点,而是他坚持不懈的努力。
4. 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只有靠汗水和智慧才能实现梦想。
5.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面对失败的勇气。
6. 路漫漫其修远兮,愈挫愈勇是成功的秘诀。
7. 人生只有一次,不要让懒惰和拖延成为遗憾的源泉。
8. 你可以改变自己,但不能改变他人。
所以,首先改变的应该是自己。
9. 改变自己从改变思维方式开始,学会积极向上的思考。
10.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珍惜自己的时间和他人的信任。
11. 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迈向成功。
12. 世上没有绝对的失败,只有放弃的人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13. 用行动证明自己,不要光说不练,以实际行动去追求梦想。
14. 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到达心中的目的地。
15. 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重复努力,才能取得持续的进步。
16. 价值观决定行为,行为习惯决定成就。
17. 年轻是一种资本,但只有用努力来兑现,才能收获成功。
18. 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不要害怕面对困难。
19. 成功不是靠天分,而是靠努力和坚持。
20. 人生就像马拉松,只有坚持到底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21. 生活中没有比努力更让人充实和满足的事情了。
22. 感谢每一个困难和挫折,它们塑造了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23. 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24. 励志就是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25. 成功的人懂得利用时间,不会被琐事和拖延所左右。
26. 看透自己的缺点,并努力改正,才能更上一层楼。
27. 无论经历多么艰难的时光,都要坚信未来会更好。
28. 追求梦想并不容易,但只有坚持走下去,才能让梦想成真。
29.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了解自己的不足,才有机会超越自己。
30. 成功的人会给自己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育让梦想成真读后感
教育让梦想成真读后感《教育让梦想成真》读后感教育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开创未来。
《教育让梦想成真》这本书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力量,以及教育如何使梦想成为现实。
首先,这本书通过许多真实的故事和案例向读者展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的品格和思维能力。
教育能够引导和激发潜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才华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育让梦想成真的过程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书中提到了许多成功的例子,其中一个例子是小明,一个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孩子。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小明坚持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能够战胜困境,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也是为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教育能够培养人才,创造新的价值和机会。
书中提到了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和领袖,他们的成功离不开优质的教育。
正是通过教育,他们才能够拥有创新的思维和领导的能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与此同时,教育也给予人们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教育能够让一个人突破自身的界限,超越自己的环境和出身。
无论一个人来自何种背景和家庭,只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本书中讲述了许多这样的故事,他们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在阅读《教育让梦想成真》这本书之后,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格和能力。
通过教育,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并重视教育,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教育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之,《教育让梦想成真》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案例,它向读者展示了教育的力量和价值。
教育能够改变命运,实现梦想。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受到优质的教育,就能够创造更加美好和充满希望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关注教育,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梦想成为现实。
用心教育助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用心教育助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是用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现自我价值。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用心教育来助力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势。
用心教育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方式和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比如,对于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实验或参加科技比赛,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用心教育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团队项目,让他们学会合作、协调和沟通。
此外,可以设置小组合作作业或课堂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用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锻炼社交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用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或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和项目。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环节。
用心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学会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态度。
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情感交流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六、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用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和获取知识。
我的教育理想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理想。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国家繁荣的源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我怀揣着一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在此向大家阐述我的教育理想。
首先,我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要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为此,我提出以下教育理想: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我们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等,让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
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我们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办各类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六、关注教育公平。
我们要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关注弱势群体,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教育公平成为现实。
为实现以上教育理想,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2. 关心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3. 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加强与同事的沟通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 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你get到了吗
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你get到了吗?作者:本刊编辑部张若筠汪玉冰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19年第06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想必大家对这句话并不陌生。
在编辑文章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在众多幼师读者的论文中看到“一日生活皆课程”这句话如同座右铭一般被反复提起。
可见,大家都追随着前人的脚步,深入落实教育理念,关注生活环节中幼儿的发展,这一点着实让人心生敬畏。
不过,即便“一日生活皆课程”已被很多人铭记于心,又有多少人真正参悟到其中的深意呢?“一日生活皆课程”对幼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珍视一日生活的作用,抓住蕴藏在其中的教育契机,帮助幼儿获得发展。
可是,一些教师或许没能真正领悟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内在深意,或许没有遵循3~6岁儿童的年龄特征及发展规律,抑或没能以幼儿的视角体会在园生活,自始至终都保持成人的眼光,与一个个宝贵的教育契机擦肩而过。
也有一些幼师会将关注点聚焦在集体教学等教育活动环节,对幼儿入园、如厕、洗手、吃饭、喝水等生活环节未必能够树立清晰的教育目标,也未必能分阶段地开展教育。
要知道,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园一整天的生活经历,是其生活及生命真实展现的过程。
对幼师而言,一日生活不但是满足幼儿需要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教育、引导幼儿养成独立自主品格的关键机遇,对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价值绝不可小觑。
总而言之,教育来源于生活。
这一点,我们所有人都应该牢记。
教师有话说Q:您如何理解“一日生活皆课程”这句话的含义?您又是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实在工作和实践中的呢?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
“一日生活皆课程”就是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渗透的课程。
在入园的美好时光中,孩子们学会了有礼貌地互相问候、自己叠放衣物等技能,提高了自我服务意识;在轻松如厕和趣味盟洗环节中,幼儿不仅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形成了良好的秩序感,还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在喝水环节中,幼儿懂得了喝水有益身体健康,培养了主动喝水的意识,养成科学喝水的习惯;就连看似不起眼的上下楼梯环节中也蕴含着安全、秩序、文明等生活教育契机。
选择教育的心得体会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基石。
从古至今,教育一直被视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一种人生追求。
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我在选择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育是一种责任选择教育,首先意味着我们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能力和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1. 尊重学生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在学业和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2. 培养学生品德品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社会公民。
3. 提升学生能力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育是一种情怀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了一种情怀。
教育者要有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的情怀,要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要有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贡献力量的决心。
1. 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热爱教育事业,珍惜这份职业,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2. 关心学生成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关爱、温暖和希望。
3. 追求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
我们要勇于尝试,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最该关注什么
016洞 见教育最该关注什么一、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内 化于心,聚焦人自身的健康成长当前 ,我 们 的 教 育 存 在 一 些 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 下 三 个方面:一是教育发展的不 平 衡 不充分问题,如区 域 、城 乡、校 际 、人 群 、结 构 、德 智 体 美 全 面 发 展 的 不 平 衡 ,观 念 先 导 、公 平 推 进 、内 涵 发 展 、制 度 保 障 、社 会 服 务 、国 际 参 与 的 不 充 分 等 ;二 是 教 育 的 工 具 性 外 部 特 征 明 显 ,如 过 于 看 重 分 数 、证 书 、升 学 、就 业 等个人显性外在要素和规 模,奖 牌 、等 级 、升 格 等 学 校 粗 放 型 的 外延标签;三是理论与实践脱 节,如一些倡导的方向与现 实 的 做法存在两张皮现象,许多家 长、学校拼命追求的东西 其 实 自 己并不喜欢。
教育有两大基本的社会功 能 :一 是 完 成 人 的 社 会 化 ,即 孩 子们要逐步成长起来,适应社 会 ,由 家 庭 人 成 为 社 会 人 ;二 是 实现人的现代化,即人类是 不 断 自我完善而向前发展的,人 的 成 长应该是健康、进步和进化的, 一代要比一代强。
由此 ,人 的 身 体 、心 理 、认知 、道 德 应 该 是 和 谐 、健 康 的 统 一,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完 整而 不 可分割的整体,既满足社 会需 要 也 满 足 自 我 发 展 需 要 。
社 会 需 求 是多元的,人的个性特 征是多 样 的,教育可以各有侧重而 因材 施 教,但人的社会化和自我 完善 则 都是必须的。
新时代,教 育 需着 眼于让两者完美结合。
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内化 于 心 ,更 加 深 入 教 育 本 质 ,聚 焦 人自身的健康成长。
首先,这 是 一 个 实 现 伟 大 梦 想 的 时 代 。
心 中 有 梦 想 ,未 来 有 憧 憬 ,行 动 就 有 力 量 。
朱永新致教师的读后感(通用8篇)
朱永新致教师的读后感(通用8篇)朱永新致教师的读后感(通用8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永新致教师的读后感(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朱永新致教师的读后感1从成为一名教师开始,“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话语已经伴随我走过很多个春秋。
翻开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前言中朱老师这样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教育是师生互相作用的过程”。
其实,教师和孩子一样,是需要注入新鲜生命活水的花儿,是花儿与花儿相互吸引、相互映衬、相互推动的过程。
同时,阅读前言,也让我感受到教师职业不再过于神圣化。
教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再是蜡烛,以燃烧自己化为灰烬、照亮别人作为代价。
同时教师也能从这份职业这个使命中,让生命幸福完整。
看完整篇前言,感觉颠覆了以前所有对教师的形象比喻,但却更具人性,充满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让我有了阅读全书的冲动。
我们小学老师尽管工作的琐碎繁重和各种压力,有时让我觉得很累,但是只要看到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依然会从心底感觉快乐和幸福。
朱永新老师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来自物质生活的满足,二是来自人际关系的满足,三是与自己的关系。
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幸福感莫过于孩子从心里喜欢你。
每天孩子亲热的挤在跟前跟我说这说那;每次双休日后来学校,孩子们踏进教室就扑过来抱住我的时候;每天回家前,孩子一定要听到我跟他说再见,祝他快乐的时候;每次我身体不好,孩子主动过来关心,给我捶捶背的时候;偶尔请个假回来,那么多孩子围着我问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来的时候……心里总是很温暖。
看着孩子们游戏活动时的专注劲儿;看着他们饭吃得香香的;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越来越能干……特别开心和满足。
教师这个职业,既平凡又圣神,平凡中彰显伟大,普通中蕴藏幸福。
书中提到,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选择的教育,让“关注每一个”成为现实——小班化教学改革实践山东省青岛第十五中学2012年,青岛十五中被青岛市教育局确定为“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 开始实行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班级的常规管理方式、学生的评价方式、课堂教学的模式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2014年春天,我校开始了一场全面而又深刻的教育革新:以创建“新人文”教育特色学校为目标,通过建设新人文课程体系和实施分层选课走班机制,打造学校教育“新常态”,彰显“人文十五”新名片。
自此,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注入了更深刻的教育内涵。
同时,小班化也为我校教育革新的全面展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传统的大班额教学,为了组织教学的便利,学校教学很难摆脱教师、教材、课堂和学科这四个中心。
我校在小班化教学探索和深化课程改革的探索中,提出在学校教育中打破传统的“四个中心”,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和社会为中心的新型学习模式。
一、打破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格局,构建学习共同体,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印度一个从事青少年教育的组织Agastya,其创始人相信,通过讲座和阅读,仅仅能掌握5%和10%的知识;亲眼见,亲耳闻,学生能领会50%的内容;参与讨论,比率上升到70%;亲自实践,继续升至80%;如果教给别人,则能达到95%。
关键是让学习本身成为一场有趣的体验。
我校结合小班化教学的实际,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
组织了“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观摩课”、“小班化教学展示课”、“人文高效课堂探索课”、“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展示课”等一系列活动。
先后召开5次“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文高效课堂建设”推进会,使得课堂改革有序深入推进。
在此基础上,学校确定了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
即:改变大班化“秧田式”的座位排列,代之6人组“面对面”座位,构建小组学习共同体,让教师走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分组兼顾成绩、性别、个性等差异因素,形成组与组之间相对公平的竞争格局。
同组的学生相对而坐,便于课堂交流、展示;组间保持一定间距,使相互讨论不受干扰,也方便教师个别指导。
通过小组活动的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质和优势都能在交互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和开掘。
小组之间的竞争,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技能,学生面貌焕然一新。
新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兴趣、主动性、自制力大大提高,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
目前,学校学习共同体正在向课前课后延伸,课外学习模式得到积极响应。
阅览室、实验室、茶歇室、走廊的阅读驿站等经常有几名学生聚集在一起,或者热烈讨论,或者轻声答疑,或者安静阅读。
课内外合作、互助的“学习共同体”已经基本成型,整个校园呈现你帮我学、比赶超、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认为,发生在教育内部的变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使学校最终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变革。
二、打破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格局,整合教材分层选课走班,为每个学生构建最近发展区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在学生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说有选择性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生命个体,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学习水平,需要提供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模式。
班级授课制,统一的教授方式,很难解决学生个性学习问题。
1.分层选课走班制。
小班化为班级“瘦身”,为组织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
我校在统一家长、学生、教师认识的基础上,在高一的数学、物理、化学,高二的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学科全面实施“分层选课走班”教学,两个年级分别按照每个单元六个班进行分层编班,分别安排课表、教室,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课程表。
每节课,每个学生按照个人课程表到各自层次、各自教室上课,其他课则回到各自的行政班上课,实行双轨制动态管理。
在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每一学科分为三个层次:一层次主要针对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三层次针对基础较好,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二层次针对介于一、三层次之间的学生。
针对一层级学生基础比较弱的情况,学校组织力量对其义务补课。
通过问卷、报名,详细了解学生需求,学生自主选择补课的学科和环节。
因为针对性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全神贯注,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显著。
全体教师在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下集体完成备课。
不同层次的任课教师,按照本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实际大胆整合教材,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时数、教学策略与方法,有针对性的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
每个学段、每个等级按照10%的比例进行调整,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学段检测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评价,提出调整建议,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调整。
分层选课走班,尊重学习规律,确立个性化教学目标,运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一张适合他个性特点的课程表,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仅让基础良好的学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还让原来最容易被忽视的学生找到最近发展区,有了进步成长的平台,让学生找到学习生活的尊严和自信。
2.导师制,根据学生自主意愿和教师的双向选择,学校为每个学生确定成长导师。
每年召开“学生发展导师”启动仪式、制订导师制实施方案,教师和学生签订协议书。
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手册》,导师们经常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生活帮助、方法指导、经验传授、行为提醒等多方面指导和帮助。
3.学长制,积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长“导学、导管、导助”的作用,鼓励学有所成的同学做低年级学生的学长。
学长将本人进入高中后积累的生活、学习、工作经验传递给新生,帮助新生合理规划高中生活,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和责任意识,不断提升我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4.学分制,学分管理办法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出勤”、“作业”、“平时测试”、“模块测试”等都是学分的认定内容,用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认定学分。
创建《青岛十五中学生手册》,详细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项标志性事件,体育活动、艺术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都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学分,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随着分层选课走班的实施和学校课程的全面铺开,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学长制等5项制度“五位一体”,形成了紧密衔接、融合互补的“教改一条链”,为学校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三、打破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格局,构建新人文课程体系,加强实践学习和社会学习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郭少棠倡导“四维教育”,不要简单地把教育局限在学校里边,从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的思路,即学校要把学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资源融在一起。
一个是充分利用社区性的博物馆、艺术馆、体育馆等公共活动空间;另一个是包括民俗、节日等民族文化、多元文化的教育因素。
我校在全面落实人文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结合实际,确立了“一二三四五”新人文课程体系,即:围绕“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中心,把握“行知合一、凸显人文”两个内涵,提升“人文、科学、艺术”三大素养,建设“基础型、探究型、涵养型、实践型”四类课程,实现“公民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五个培养愿景。
小班化后,学校在教学组织中“小集团作战”方便灵活,使我校的实践学习更加便利。
在新人文课程体系的架构下,实践学习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新常态。
暑假培训期间,学校领导深入各教研组指导、对接学校课程的开发。
新学期,学校在高一、高二级部每周拿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开设学校课程。
起初,高一上报学校课程44门、高二37门。
通过网络抢课高一开设了19门,高二开设了23门。
高质量的学校课程的开设,大大激发了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兴趣。
物理组的“趣味物理实验”、化学组的“走进化学实验室”,设计了形式各异的实验探究课;生物组的生态社团,让学生在绿色生态园里,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落到了实处;信息组带领学生玩转电脑,制作出精美的动画;通用组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制作出富有创意的手工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实验室的所有仪器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一些尘封多年的器材也被“激活”了。
青岛市学校课程课堂开放活动在我校举行,全市40多名专家教师观摩了我校当天下午的十几门学校课程,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对我校学校课程的开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一个下午的学校课程设置,全面渗透行知合一的课程理念,让学生们走出了校门,走进了社会大课堂。
学校与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各类场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开设实践类课程。
青岛市博物馆、啤酒博物馆、海洋地质所、海洋研究所、活字印刷馆、青岛市规划展览馆、海水淡化厂、青岛市名人故居、社区消防安全中心、青岛山、中山公园、团岛灯塔、区人大常委会现场、青岛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馆所和单位,都成为了我校社会大课堂的一部分。
四、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兄弟学校认可媒体点赞我校的改革创新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充分肯定,得到了各兄弟学校的普遍认可,受到各媒体的广泛关注。
2014年12月下旬,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在济南举行,省教育厅特别邀请了我校担任论坛主持。
在论坛上我校也做了经验介绍,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赞扬。
2015年1月,青岛市创新人才培养发展联盟会议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市教育局的领导和57所学校的校长观摩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和同行们充分肯定了我校的创新工作。
在这期间,有众多兄弟学校来我校友好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提高。
我校的创新工作也得到了各媒体的广泛关注。
《中国教育报》曾经两次给予了大篇幅的报道,《山东教育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早报》、《半岛都市报》、《青岛画报》等十几家媒体对我校工作进行了几十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