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及楚辞简介(我编 共23页

合集下载

屈原的简介和主要作品

屈原的简介和主要作品

屈原的简介和主要作品屈原,字子山,战国时期楚国楚怀王时的大臣。

自幼聪明过人,博学多才,为人深沉,性情孤高。

他的诗歌被誉为“楚辞”,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章》、《九辩》、《雨月》等。

《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一首蕴含深意的长诗,全篇共有十七篇。

这首诗以屈原的亲身经历为蓝本,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纷争为背景,借景抒情,叙述了屈原离乡背井,流浪在外,独自面对人生起伏与荣辱得失的心路历程。

其中,“上无明堂,下无私室,以三杯酒,缩略吾述”,成为千古名句,表达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豪情壮志。

《天问》《天问》是屈原的一首哲理性诗歌,充满了信仰与探索的精神。

全诗以质问献给天地和君王的“十问”为主线,探寻人类的起源和归宿,谋求世界和谐。

这些问题,有些用常识推导,有些带有超自然的色彩,表现出屈原对传说和神话的关注,同时也表达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九章》《九章》是屈原的一首短篇诗集,共九章。

每一章都有一种独特的情调和主要的表达内容。

如《招魂》章节以悼念逝去的亲人为主题,勾起读者的思绪;《橘颂》章节浪漫恬静,展现了橘子的美丽;《远游》章节通过对远游的描绘,表现了对陶冶性情和观察世界的渴望,令人心旷神怡。

《九辨》《九辨》是屈原的一部议论文集。

全文共九篇,主要内容是对古时候一些离奇事物和迷信观念进行剖析和辟谣。

屈原反对迷信,主张崇尚科学精神,从中体现出他的民主思想和启蒙精神。

《雨月》《雨月》是一首清新唯美的赞美自然的诗歌,表现出屈原原始淳朴的情感。

该诗以描绘雨月的美丽怡人,烘托出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叠加,让我们感受到了屈原审美情趣的高雅和细腻。

总之,屈原的诗歌极具价值和艺术善美,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对后世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思想深邃,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修养、情感体验和思考方式都有很大的启示。

《楚辞》简介及屈原《离骚》

《楚辞》简介及屈原《离骚》

把现实与神话境界、神话人物融为一体,
构成变幻多彩的情节和诡奇的意境,具有
浓厚的浪漫色彩。


《离骚》的艺术成就
• 3、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运用众
多比喻构成一连串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
离 骚
象,创造出一种寄托遥远,耐人寻味的意
境,开拓了我国诗歌以“香草美人”寄情
言志的表现手法。
• 4、《离骚》中自始至终奔涌着火山爆发
楚文化
①中原与南方文化的融合;
②信巫鬼,重淫祀: 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
乐鼓舞,以乐诸神。


二、 “楚辞”的文体风貌
1.句式:灵活自由,参差错落, 较多部分采 用六言,亦参杂四言、五言、七言等形式
2.语言:
大量采用楚国民间的口语和方言,
大量使用虚字作语气助词,如“兮”;
词采缤纷华美。


二、 “楚辞”的文体风貌
屈 • “ 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原 形容枯槁。”
• ——感受人生的痛苦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为世界承担苦难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原
【屈原的文化人格】
• ②恋美情结的执著者
• 自恋:
屈 原
• 对自身高洁人格的自信与坚守。
• 他恋:
• 美人之恋、美政之恋、美物之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积累整合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骚 一首体制宏伟、富有 深度、充满想象与幻 想的政治抒情长诗。

屈原的简介代表作和朝代

屈原的简介代表作和朝代

屈原的简介代表作和朝代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大诗人,被誉为“楚国楚辞第一人”。

屈原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激情与悲凉,以独特的音乐节奏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他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此外,屈原还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离骚》。

这部作品是他在被流放期间所创作的,长达2600多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篇篇章,也是楚辞中的代表作,被誉为“楚辞之精华”。

《离骚》以神话、寓言等形式,讲述了奇妙的旅程和心灵历程,追问了世界的意义和个体的生命,反映出屈原对民族危难的深深关怀和抒发了他对自身命运和最终出路的思考。

此外,屈原的其他代表作品还有《天问》、《九歌》、《卜居》等等,他的作品都以独特的形式和思想风格影响和启迪了后来的文学家和诗人们。

屈原生活的时代是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演变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代里,百家争鸣、军阀割据、战乱不断,各个国家间颠沛流离,国家的地位和实力都在不断地更迭。

而屈原则生活在楚国,是楚国的一位大臣。

楚国曾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六大主要国家之一,在屈原生活的时期位居汉水流域,地处东南,与齐、楚、魏等国有交界。

在当时,楚国文化自成一格,屈原为楚国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成为楚文化的瑰宝和代表。

总的来说,屈原作为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其思想深邃、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品《离骚》至今仍被人们奉为经典。

屈原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楚坝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屈原的作品与楚文化紧密相连,成为楚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屈原的生平经历传说和事实交织,但是他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却永远铭刻在中国文化的记忆中,对后来的文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第三讲、“楚辞”、屈原及其作品⼀、楚⽂化与“楚辞”1、楚国的地理及其风俗楚为南⽅⼤国,春秋之时,楚即兴盛于江汉流域,都城为“郢”(ying3今湖北江陵)。

楚占地千⾥,地⼴兵强,雄踞南⽅。

楚地⼈⾃称“蛮夷”,中原⼈也以“南蛮”、“荆蛮”相称。

楚地有江汉川泽⼭林之饶,物产富⾜。

所谓“楚、越之地,地⼴⼈稀,饭稻羹鱼,或⽕耕⽽⽽⽔耨(nou4),果隋(sui1)蠃(luo3)蛤(ge3),不待贾⽽⾜。

地埶(艺)饶⾷,⽆饥馑之患”。

(《史记·货殖列传》,“货殖”是指谋求“滋⽣资货财利”以致富。

即利⽤货物的⽣产与交换,进⾏商业活动,从中⽣财求利。

翻译:楚越地区,地⼴⼈稀,以稻⽶为饭,以鱼类为菜,⼑耕⽕种,依靠⾬⽔就能除草,⽠果、⾁类、昆⾍、贝壳,不须同外地通商,便能⾃给⾃⾜。

这⾥的⼟地上能产出丰富的⾷物,没有饥荒这样的灾祸。

)因此,较之中原,楚国的地理条件优越⽽独特。

复杂的地理条件,衍⽣出楚地繁复⽽独特的民风民俗。

楚地风俗,民神不分,迷信巫⿁,重淫祀。

(淫祀:祭祀不合时或祭祀不在国家祀典当中的神明。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记载:“昔楚国南郢之⾢,沅湘之间,其俗信⿁⽽好祠,其祠必作歌乐⿎舞以乐诸神。

”不仅在民间,在楚国的上流社会,同样也是这样,据记载:楚灵王简贤务⿁,信巫觋(xi4),礼群神,躬⾃执⽻,起舞坛前。

吴⼈来攻,国⼈告急,⽽灵王⿎舞⾃若,顾应之⽈:“寡⼈⽅乐神明,当蒙福,不敢救。

”可见,楚地民神杂糅、⼈⼈都好祭祀,⽽迷信巫⿁、求神赐福,已经成为了楚地代代相传的民俗。

楚⼈操南⾳,歌南风,其语⾔、⾳乐极富地⽅特⾊,与中原⼤为不同。

例如在《史记·项⽻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夜闻汉军四⾯皆楚歌”,于是惊叹“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之多也!”更是“楚歌”别具特⾊的最好证明。

2、“楚辞”的定义楚⽂化与中原⽂化在战争过程中不断交融,并驾齐驱。

中原⽂化以典重质是实为基本精神,楚⽂化则以绚丽浪漫为主要特征。

屈原的简介和主要作品还有诗句

屈原的简介和主要作品还有诗句

屈原的简介和主要作品还有诗句屈原,古代中国楚国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

他与《离骚》、《九章》、《天文》等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灿烂的明珠。

他被后人誉为“楚国之光”、“诗圣”。

屈原出生于楚国西部的芈山,早年曾效力于楚怀王、楚共王等君主,参与过仁德之政的建立,因而备受重用。

但后来,由于与贾谊等人的社会改革主张不同,被流放至汨罗江岸,身陷囹圄。

传说中的他,最终投江自尽,化为荡涤心灵的诗词。

屈原留下的诗词,充满浓郁的个性特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楚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情况。

对于屈原的诗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介绍:一、屈原的主要作品:1. 《离骚》:《离骚》又称《天问》、《黄鹤》等,是屈原最为著名的作品。

全诗用典较多,语言华丽诗意深邃,表现了作者雅致高远的思想境界,内容主旨是借黄帝、舜、禹、汤、文王等人物喻指当时楚国政治,表达对人生理想和国家前途的期望。

其辞藻华丽,造句巧妙,词义深刻,颇富哲学性,被誉为古代“天问”诗的代表作之一。

2. 《九章》:《九章》是屈原较为朴实的诗歌作品。

全诗由9篇组成,各篇内容上无明显联系,只是单纯地联句而成。

其风格幽婉深沉,内容大都是与人生、自然、人情等相关的哲理性思考,情感饱满,表达深刻。

二、屈原的经典诗句:1.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这是屈原所写下的一句诗句,表达了当时春日的美好,意境优美宛转。

2.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句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情感慨。

3.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虽然不是诗句,却被后人广泛引用,表达了人生的变幻不定、莫测其谷的意境。

4. “巴东三峡,余之籍也。

”这句话是屈原所写的一篇诗的名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热爱。

屈原的文学成就渊源于丰富的阅历与斑斓的天赋,他的诗歌言辞似乎很华丽、深邃,但却很接地气,朴实无华中透露着智慧和内敛。

他的诗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使他的诗歌流传至今。

他的诗歌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文学上的享受,也为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启迪和滋养。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屈原与楚辞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屈原与楚辞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屈原与楚辞◎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一、楚文化源于中原文化,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二、政治思想方面和中原很一致。

三、习俗和审美趣味上“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崇尚巫风的习气受夏商文化和当地土著民族风气的影响。

对楚国审美风气影响明显,使其艺术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富有飘逸、艳丽、深邃等美学特点。

四、楚当时由盛而衰,内部政治黑暗,贵族间相互倾轧的社会现实。

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和作品一、屈原生平及思想。

(一)两次放逐经历。

一次汉北,一次江南,积聚了深厚的悲痛和思念之情。

(二)主张连横,对理想充满信心,对遭到的不公正待遇充满了哀怨、愤激。

二、楚辞。

(一)“楚辞”之名始见于汉武帝时,这时已经成为专门学问,与“六经”并列。

(二)〔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楚辞”是指用有楚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创作的诗赋。

(三)直接渊源是《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祭歌的浪漫精神,影响了楚辞的表现方法及风格特征。

由于楚辞和汉赋间的渊源关系,所以屈原作品又称“屈赋”。

(四)西汉末,刘向辑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编成《楚辞》。

《汉书·艺文志》载屈赋25篇,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远游》、《卜居》共24篇。

王逸《楚辞章句》目录中,除去《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

第三节《离骚》一、概述。

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一)“离骚”解释。

司马迁:遭受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王逸: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云:“离,别也;骚,愁也。

”(二)一般认为写于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二、思想。

(一)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感情反复迸发,形成回旋复沓的特点。

关于屈原的简介_自我介绍范文_

关于屈原的简介_自我介绍范文_

关于屈原的简介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今天小编就来告诉你关于屈原的简介,欢迎阅读。

关于屈原的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国丹阳,湖北省宜昌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关于屈原的轶事典故屈氏家族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姓,但楚王是熊氏。

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河南淅川)。

这就是屈原的故乡。

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为氏了。

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

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屈原简介PPT作品作品

屈原简介PPT作品作品

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 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 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抒 写诗人的身世、政治思想和 忧国忧民的思想。此诗的写 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 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 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 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 在情理之中。
分析课文,注意重点词的理解 第一部分:诗人自述家世,出生年月和
❖ 第一层,从开头到“曰灵均”结束。自 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来历。
❖ 第二层,到“来吾道夫先路也”。自述 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 的嘉德懿行。
❖ 第三层,到结尾。回顾历史上兴衰成败 的教训,联系楚国的黑暗现实,反复申 述自己的忠心和悲惨遭遇。
本诗在体裁上有什么特点?
A、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 为主的体制,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 由。
的 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

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 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
品 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风
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同时,以
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
文学样式,是屈屈原原、、宋宋玉玉等 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 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 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 种重要的标志。这些诗歌运 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 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 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代表作有《离骚》《天问》
《九歌》等。屈原的出现,不仅


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 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
原 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
的 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

屈原和楚辞

屈原和楚辞
• 心灵历程再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冲突,经历了几 个情感的波折,最后形成感情的瀑布和漩涡。这 个过程的公式是:满怀热情——失望痛苦——彷 徨往复——绝望决裂。
在现实过程的叙述中,诗人的“自我”面对 着三种基本的矛盾冲突:
• 一是“致君尧舜”的努力与昏聩楚王的 “不察”和排斥的矛盾;
• 二是正道直行与党人谗佞的对立; • 三是独立不迁与众芳变质的对立。
三、《离骚》
《离骚》是一首用生命写成的规模宏大的伟大诗篇。 它以空前的规模和气势,生动再现了屈原的人格 力量、爱国情怀及其与社会对立所引起的情感矛 盾。
• 它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政治人格的巨型雕塑,它 是中华民族爱国志士的苦恋情操的交响乐
• 它想象丰富,境界恢宏,情诚怨深,整体和谐。 其内容的伟大崇高和艺术的成熟入化,堪称划时 代的巨著。
• 总之,抒情主人公的人格结构的核心是一个“恋” 字,即对祖国的爱恋;他的情感矛盾的基本状态 是一个“苦”字,即壮志难酬、人莫我知的痛苦。 从情感性质看,《离骚》可以说是一支苦恋式的 咏叹调。
诗人自我形象概括:
•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即可对《离骚》 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的基本性质做出比 较完整的判断: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两汉魏晋六朝部分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南北文化的交流与楚国文化的发展 楚辞及其特征 屈原和他的《离骚》 屈原的地位与影响 宋玉及其《九辩》
屈原
• 楚辞的产生,源于江 汉间的民歌,且受到 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 楚地巫歌的影响。
在心灵历程的再现中,诗人的Biblioteka 自我”面对 着三种基本的矛盾冲突:
• 一是忠君与罪君的内心冲突; • 二是矢志与随俗的内心冲突; • 三是恋国与去国的内心冲突。

屈原与楚辞(三《离骚》和《九章》)

屈原与楚辞(三《离骚》和《九章》)

屈原与楚辞(三《离骚》和《九章》)《离骚》和《九章》,都直接反映了屈原的生活经历,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

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

其写作年代,或以为在怀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为在顷襄王时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

”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

二说均可通。

尽管对《离骚》的写作年代和题旨有不同说法,一时难下定论,但仍可这样明确地概括: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我们可以把《离骚》分成前后两大部分。

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篇,侧重于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多描述现实的情况;后半篇则着重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并主要通过幻想方式。

在前半篇中,由三方面的人物,即诗人自我、“灵修”(即楚王)和一群“党人”,构成激烈的矛盾冲突。

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

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

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党人”即结党营私的小人,是同诗人敌对的、代表邪恶的一方。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他们只顾苟且偷安,使得楚国的前景变得危险而狭隘。

而且,他们不但“竞进以贪婪,凭不厌乎求索”,还“内恕己以量人,各兴心而嫉妒”,认为诗人受到重用阻挡了他们的道路。

楚辞 屈原宋玉

楚辞 屈原宋玉

楚辞屈原宋玉楚辞是战国后期出现在中国南方楚地的一种诗体,其奠基者和典范是屈原。

楚辞这个名字是汉代刘向整理专集的时候加上的,当时辞赋不分,也管战国楚辞称为赋,后来六朝时两者分开。

楚辞是屈原在楚国地方民歌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而形成的,尤其是对民间巫祝用辞的吸收。

另外,诗经以及战国时“繁辞华句”的散文风格,都对楚辞有影响。

|屈原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贵族,其一生同楚国的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时齐国已经衰落,楚和秦是七国中最为强盛的国家。

但是在变法改革的社会浪潮中,楚国却落后了,之前吴起的改革政亡人息,没能像商鞅变法一样坚持下去,而屈原也是这样一个左翼政治家,宣扬政改。

他曾经得到楚王信任,担任三闾大夫和左徒(副相)的职务,在任期间于政治和外交上都做出了一些成绩,并且着力于“宪令”,建立唯才是举的职业官僚体系。

之后则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排挤乃至流放,从此楚国大衰,被秦压迫得喘不过来气,经怀、顷襄两代被秦将白起灭国。

屈原在流放中获知此事,悲愤万分,投江殉国。

其作品存世不少,大部分没有真伪问题,名篇《离骚》《天问》《九歌》以及《九章》中的大部分都可以确定为屈原所作。

《诗经》还是集体创作,是群众性的作品,而到了屈原的时候,诗歌创作已经变成一种作者性的个人活动,诗歌也开始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屈原的抒情作品也在塑造人物形象,塑造的是其本人的形象,这个形象对于后世有极强的感召力。

他的艺术影响也很大,其作品被简称为“骚”,和《诗经》的“风”并列作为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

相对于《诗经》,屈原发展了比兴的手法,将简单的起兴发展为寄寓着情绪、人格和理想的象征,这对后世的咏史诗、咏物诗等影响巨大。

其对于幻想和神话题材的使用也影响了后世这类诗歌,比如游仙诗等。

屈原创造的楚辞体裁为后世五言诗和七言诗奠定了基础,其吸收了诗经、楚地民歌和战国盛行的散文,并将其融会贯通,它自身虽然没有定型的句式要求,但其中很多诗句去掉虚词或者将虚词换成实词,就符合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要求了。

屈原的简介资料简单易懂

屈原的简介资料简单易懂

屈原的简介资料简单易懂屈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文化名人,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政治史上的地位尤为突出。

他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位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化名人之一。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屈原的简介资料,让您更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一、屈原的生平屈原(约公元前340年-278年),字端木,楚国南郡临湘人,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夫、政治家、爱国诗人和文化名人。

屈原出生于一个楚国贵族家庭,被誉为“楚国骄子”。

他自幼聪明有才华,备受家族和楚国君王的推崇。

屈原曾经历过多次不同的职位任命,但最终因在政治上对不上兴趣,选择离开楚国政坛,追求自己的理想。

二、屈原的创作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离骚》、《九歌》和《天问》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离骚》讲述了屈原怀念祖国和国君的爱国情感,以及对时局变迁的深切思考。

这些文字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屈原的爱国情怀屈原非常热爱祖国和国民,对于楚国的兴旺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

他曾经在楚国担任政治要职,多次参与国家政务,并提出了许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建议。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屈原被赶出了楚国,这一事件也让他更多了解了国家的局势和民生,对于祖国的爱更加深刻。

四、屈原的仕途和下落在屈原的一生中,他虽然多次在楚国的政坛上谋求发展,但受到了很多人的排挤,最终离开了楚国。

他曾流亡到了其他国家,但最终返楚。

但是,在他回来的第二年,楚国的国君武王发生了变故,屈原因此自刎而死。

他的离世是古代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

综上所述,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对于文学历史和政治历史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屈原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离骚》被世人广为传唱。

他的爱国情怀和思想理念,一直深深地烙印在国人心中,成为一种高贵的精神风范。

屈原离世了,但他的思想和作品将永远铭刻在历史中,代代传颂留传后世。

(最新整理)屈原与楚辞1..

(最新整理)屈原与楚辞1..
“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九歌》以祭歌形式,并吸取楚民间神话故事,抒发情感。
《天问》采用卜问形式,涉及大量神话传说,怀疑与批判精神。
《离骚》采撷神话与一些巫术活动,抒写怨情。
《招魂》则直接模仿民间巫觋招魂词形式,带有民间宗教色彩。
总之,楚辞是从楚地巫文化的土壤里生长诗苑奇葩。其奇 特的构思、宏伟的结构、华丽的词采、新颖的语言形式,构 成了完全不同于《诗经》的显著艺术特征。是一种带有强烈 个性和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新文学、新诗体。
屈原的批判也直指昏庸的楚王: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2021/7/26
31
四、《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 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的抒情作品, 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
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尤其是《诗经》 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 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2021/7/26
22
《离骚》写作年代
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 官大夫靳尚之谗而被怀王疏远。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
2021/7/26
23
一、《离骚》解题
司马迁云:“离骚者,犹离忧也。”(遭受 忧患)
2021/7/26
7
2.山河雄奇壮丽
楚国幅员辽阔,拥有突兀的高山,浩瀚 的大泽,奔腾的长江,从而形成了一种 雄奇、壮丽、幽幻的景色。楚地的这种 烟云变幻,气象万千的奇异风光,对诗 人屈原浪漫主义气质的培养,艺术美感 的薰陶,无疑会起很大的作用。

屈原及楚辞简介(我编

屈原及楚辞简介(我编

三.简介《离骚》
• 《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忧国忧民 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屈 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 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 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 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 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 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 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 ‚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 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 ‚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 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 统的源头。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 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 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 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现在常指妇女 举止轻佻,行为放荡。
风骚1〈书〉①风指《诗经》中的《国 风》,骚指《楚辞》中屈原的《离骚》, 后来泛称文学。②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 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风骚2 指妇女举止轻佻:卖弄~。 风骚3 清 赵翼 论诗 ‚李杜诗篇万人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 领风骚数百年。‛ 注:到后来风骚变成了学问的代名词,‚文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四.课文梳理
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52句。
前七节自叙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 示不愿同流合污;
后六节表现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 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 爱国感情。
1、2段:忧民生,求美政,受谗遭贬; 3段:不合污,效先贤,九死不悔; 4段:省察思退隐; 5、6段反顾志更坚。
人‛也就可以称为‚骚客‛。如果某人喜欢 卖弄学问的话,那么就说他‚卖弄风骚‛。
诵读积累名句

背诵节选部分,课外读《离骚》全诗;

中学文学常识讲座:楚辞以及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中学文学常识讲座:楚辞以及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中学文学常识讲座:楚辞以及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第一节楚辞以及屈原的生平和作品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1楚国芈姓贵族源于中原的祝融部落,在社会制度和政治思想方面,和中原有很大的一致性,中原礼乐文化在楚国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2在习俗文化和审美趣味上,楚国“信巫鬼,重淫祀”,艺术多与祭神有关,充满了奇异的浪漫色彩。

3楚国在战国后期由盛而衰,内部政治黑暗,贵族之间互相倾轧,奸佞专权,排斥贤能。

楚辞本意是楚地的歌辞。

这一词汇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诗经》以及楚国民歌、巫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故后世称之为“楚辞”。

西汉末,刘向把屈原、宋玉和汉人的模拟之作,编成《楚辞》一书,“楚辞”又成了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另外,由于楚辞和汉代赋作之间的渊源关系,屈原作品又有“屈赋”之称。

屈原作品:《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招魂》,凡23篇。

第二节《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

“离骚”二字,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

其写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其主旨是爱国和忠君,和宗族感情连在一起,关切楚国现实。

美政理想:1国君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

2应该选贤任能,罢黜奸佞。

3重视制度法令,修明法度。

《离骚》的艺术成就:1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对理想执着追求,珍视有限的时间,充满探求的热情和功业未就的焦虑,表现出奋发自励、苏世独立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2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楚辞》1.离骚(屈原)

《楚辞》1.离骚(屈原)

离骚出处:《楚辞》朝代:周朝·战国·楚国作者: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简介: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正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猒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脩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创造性。 • • 因为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
以后人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 诗歌,也称之为骚体诗。
《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 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 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
后人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 “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 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 统的源头。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 ,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 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 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现在常指妇 女举止轻佻,行为放荡。
风骚1〈书〉①风指《诗经》中的《国风 》,骚指《楚辞》中屈原的《离骚》, 后来泛称文学。②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 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风骚2 指妇女举止轻佻:卖弄~。 风骚3 清 赵翼 论诗 “李杜诗篇万人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注:到后来风骚变成了学问的代名词,“文

• 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 屈原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 ,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 精神面貌、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 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 文学史的发展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 二.简介“楚辞”
•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 诗歌样式,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歌 谣。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 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 土长的歌谣。到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 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 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 • 屈原的思想: • 1)爱国忧民; • 2)圣君贤相,施行“美政”。
• 屈原的风格: • 1)理想主义:爱国忧民,品行高洁。 • 2)浪漫主义:联想想象,比兴象征。
• 屈原的作品 共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
》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 《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 • 其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作 品善用比兴的手法来表情达意;形式上参 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 地方言,极富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 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 表现力。 •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 诗人。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 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请看下面对联,看看说的是谁?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来自高举洁白清忠, 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声)。
信君 见不 疑圣 忠相 被空 谤贤 高苦 扬求 蛾美 眉政 观感 四天 荒地
一.简介屈原 二.简介楚辞 三.简介离骚 四.赏析课文
一.简介屈原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 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 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 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 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 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 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 志。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四.课文梳理
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52句。
前七节自叙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 示不愿同流合污;
后六节表现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 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 爱国感情。
1、2段:忧民生,求美政,受谗遭贬; 3段:不合污,效先贤,九死不悔; 4段:省察思退隐; 5、6段反顾志更坚。
• 楚辞的特征,书楚语,作楚声,记 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 1) 题材:历史传说、神话故事、 • 2) 手法:比,兴。想象,幻想;浪漫
色彩浓。 • 3) 句式:长短不一,灵活多变,(三字
节奏) • 4) 词语:1语气助词多“兮”;2 语
言瑰丽华美;3 有选择地应用楚方言。 • 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正道直行,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 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
“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
程的形象记录, 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 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三.简介《离骚》
• 《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忧国忧民 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屈 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 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 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 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 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 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 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 “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 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人”也就可以称为“骚客”。如果某人喜欢 卖弄学问的话,那么就说他“卖弄风骚”。
诵读积累名句
背诵节选部分,课外读《离骚》全诗;
《离骚》名句: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渔父》名句:
《离骚》体裁上(语言形式)有何特点?
A、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 制,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
B、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 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 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 奏感。
“兮”字具有特别强烈的咏叹表情色彩、构成 诗歌节奏的能力,同时,“兮”字句作为一种文化存 在,反映了荆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愤 激情绪。“兮”在句中起了其他虚词所无法替代的特 殊作用,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味。闻一多认为“感 叹字确乎是歌的核心与原动力”,假如将“兮”字省 去,将是一大损失,因为“损失了的正是歌的意味 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