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氨基酸的薄层分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薄层分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薄层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薄层分析(TLC)技术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鉴定,熟悉TLC的操作流程,掌握氨基酸在不同溶剂系统中的迁移行为,以及利用显色剂进行定性检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薄层分析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分离和分析技术。

其原理是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通常是硅胶或氧化铝)和流动相(展开剂)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在不同的pH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离子形式。

在本次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展开剂和显色剂,使氨基酸在薄层板上得以分离,并通过显色反应显现出来。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一)材料1、氨基酸标准品: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脯氨酸(Pro)。

2、样品溶液:未知氨基酸混合液。

3、硅胶G板。

4、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4:1:1,体积比)。

5、显色剂:茚三酮溶液。

(二)仪器1、层析缸。

2、毛细管。

3、电吹风。

4、喷雾器。

5、紫外灯。

四、实验步骤1、硅胶G板的制备称取适量硅胶G粉末,置于研钵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研磨成均匀的糊状。

将糊状硅胶均匀涂布在干净的玻璃板上,厚度约为 025 05mm。

室温下晾干,然后在 105℃烘箱中活化 30 分钟,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2、点样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氨基酸标准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在硅胶G板的一端约 1cm 处轻轻点样。

点样斑点直径应小于 2mm,且每个斑点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3、展开将点样后的硅胶G板放入预先装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使展开剂液面低于点样线。

盖上盖子,让展开剂通过毛细作用沿板上升,当展开剂前沿上升至距板顶端约 1cm 处时,取出硅胶G板,标记展开剂前沿位置,晾干。

4、显色将晾干的硅胶G板放入装有茚三酮溶液的喷雾器中,均匀喷雾显色。

用电吹风轻轻加热,使显色反应充分进行。

氨基酸斑点呈现出紫红色。

5、观察与记录在紫外灯下观察显色后的硅胶G板,记录氨基酸标准品和样品的斑点位置、颜色和形状。

刘亚旭-高媛-氨基酸的薄层层析-2012级医学影像学-第四实验室

刘亚旭-高媛-氨基酸的薄层层析-2012级医学影像学-第四实验室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刘亚旭学号:3120020015专业年级:2012级医学影像学组别:第四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日期2013-10-14实验地点第四实验室合作者杨天红指导老师高媛总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一。

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是一种将固定相在固体上铺成薄层进行层析的方法。

薄层层析时一般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体相。

当液相在固体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样品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组分分离开。

氨基酸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发生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基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基茚三酮缩合生成蓝色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二.实验材料分析样品:氨基酸混合液吸附剂:硅胶粘合剂: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氨基酸的异丙醇溶液: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展开-显色剂:(正丁醇乙酸茚三酮溶液)器材:层析板小烧杯量筒小尺子铅笔毛细玻璃管层析缸烘箱钥匙三.实验步骤1)制版称取硅胶3克,加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8ml,调成均匀的糊状,然后在干燥玻璃板均匀涂布,将涂布好的玻璃板室温下水平放置0.5小时,晾干70度烘干60分钟2)点样用铅笔距底边2cm水平线上均匀确定4个点并做好标记。

每个样品相距1cm,用毛细血管分别吸取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及混合氨基酸荣,轻轻接触薄层表面点样。

加样原点扩散直径不超过2cm时,3)层析将薄层板点样端浸入展层-显色剂,展层-显色剂液面应低于点样线,盖好层析缸盖,上行展层,当展层剂前沿离薄板顶端2cm时,停止展层,取出薄板,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4)显色四.实验记录各氨基酸色斑中心至原点中心距离记录测定次数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混合点1 混合点2 混合点31 4.20 3.30 1.90 2.00 3.50 4.102 4.20 3.30 1.90 2.00 3.40 4.203 4.20 3.30 1.90 1.90 3.50 4.20 平均a值 4.20 3.30 1.90 1.97 3.47 4.17 溶剂前缘至样品原点中心距离b值7.30 7.30 7.30 7.30 7.30 7.30以上是实验过程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所拍摄的显色图片。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报告doc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报告doc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报告篇一: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分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第一部分(预习报告内容):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样品、主要试剂、主要仪器与器材)、③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流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评分(满分30分):XX】一、预习报告? 实验原理:根据固定相基质的形式,层析可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

薄层层析是在玻璃或塑料等光滑表面铺一层很薄的基质进行层析。

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将吸附剂均匀地在玻璃板上铺成薄层(固定相),再把样品点在薄层板一端,再把板的这端浸入适当的溶剂(流动相)在薄层板上扩展。

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份分离出来。

本次实验:? 具体原理:当流动相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 吸附剂(固定相):硅胶(C.P.)。

为使制成的薄层板不易松散,加入5%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黏合剂。

?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和蒸馏水的混合液(80:10:10,V/V/V)。

? 展层-显色剂:按照10:1比例(V/V)混匀的展开剂和0.1%茚三酮溶液。

? 活化(activation):在一定温度下,对吸附剂硅胶加热去除水分。

可使硅胶的活性提高,吸附能力加强。

? 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的水合茚三酮在加热时被还原,此产物与氨基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氨结合,以及另一分子水合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 Rf值:Rf?斑点中心到样品原点的距离对应溶剂前沿到样品原点的距离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Rf值)也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根据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实验材料:? 样品:1、0.01mol/L丙氨酸;2、 0.01mol/L精氨酸;3、0.01mol/L甘氨酸;4、混合氨基酸溶液。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一般原理。

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

二、实验原理1.薄层层析法是色谱分析技术的一种一般是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

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来)硅胶吸附薄层层析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硅胶:表达式为SiO2·XH2O。

层析用硅胶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它的硅氧环交链结构表面上密布极性硅醇基(-Si-OH),这种极性的硅醇基能和许多化合物形成氢键而产生吸附。

硅胶吸附薄层层析的特点:①硅胶的吸附能力比氧化铝稍弱,其吸附活性也与含水量呈负性相关。

②硅醇基显较弱的酸性,因而,硅胶只能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分离,碱性成分不能用它分离。

③硅胶的活化温度通常为105℃-110℃,不能过高。

但是实际操作时为70℃,活化1h 2.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的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及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及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3.记录结果,计算Rf值混合氨基酸被分离后,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位置用相对迁移率—Rf值(rate of flow)来表示。

层析中,物质沿溶剂运动方向迁移的距离与溶液前沿的距离之比为Rf值。

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Rf值)也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根据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材料与方法:材料:(一)分析样品:氨基酸混合液(二)试剂:吸附剂:硅胶粘合剂: 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氨基酸的异丙醇溶液、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

试验10氨基酸的薄层层析一

试验10氨基酸的薄层层析一

2. 展层 在层析缸中加入展层剂约1.5cm深, 加盖平衡30min。将薄层板点样端浸入展 层剂中,加盖密闭展层。当展层剂前沿 到达薄层板的2/3高度时,取出薄层板, 在玻板背面划下展层剂前沿位置,用电 吹风(热风)将薄层板吹干(最好对玻 板背面吹)。 3. 显色 用喉头喷雾器向薄层板上均匀喷洒 0.5% 茚三酮丙酮溶液,热风吹干至各层 析斑点显现。
实验10 氨基酸的薄层层 析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用层析技术分离不同物质的原理
2.掌握薄层层析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是将吸附剂(或称固相支持物,如硅胶G、硅藻土、 氧化铝、氧化镁、纤维素粉等)均匀地铺在玻璃板 上使其成薄层。将待分析的样品点加到薄层板的一 端,然后把该端浸入适宜的展层剂(如苯酚-水、正 丁醇-冰醋酸-水等)在密闭的层析缸中展层。
四、结果与计算
展层剂前沿 ● ● ● 展 层 方 向 ● ● 亮氨酸 甘氨酸 赖氨酸 原点
氨基酸薄层层析示意图
Rf值=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 距离(cm) 原点到展层剂前沿的距 离(cm)
五、注意事项
制备的薄层板应厚薄均匀,表面光滑无气 泡; 点样各原点分布均匀,各点直径不超过 2mm; 薄层板置层析缸中时各点样原点切勿浸入 展层剂中。
由于各种氨基酸结构和性质的不同, 其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能力各异带至较 远的距离。这样,氨基酸在吸附剂和展层 剂之间反复多次的被吸附与解吸附,使不 同的氨基酸得以分离,并通过茚三酮反应 显色作鉴别。
三、操作部分
1. 点样 取内径约0.5mm管口平整的毛细玻管 3支,分别吸取甘氨酸、亮氨酸及混合氨 基酸液(含甘氨酸、赖氨酸、亮氨酸), 在距薄层板底端2.5cm处、间距1cm宽的 位置上轻触点样,点样处干后在原点样处 重复点加1~2次。

氨基酸分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分析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组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日期2014-10-22 实验地点第4实验室合作者指导老师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一般原理。

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 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

二、实验原理(一)薄层层析1.层析技术是利用化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吸附能力、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的不同,使各组分不同程度地分布在两相中,随着流动相从固定相上流过,不同组分以不同速度而最终被分离。

1)特点:分离效率高,能分离各种性质相类似的物质。

不仅可用于少量物质的分离纯化,也可用于大量物质的分离纯化和制备。

2)固定相:固定相是层析的一个基质。

包括固体物质(如吸附剂,凝胶,离子交换剂等)和液体物质(如固定在硅胶或纤维素上的溶液),这些物质能与相关的化合物进行可逆性的吸附、溶解和交换作用。

3)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的物质移动的液体、气体等,都称为流动相。

柱层析中一般称为洗脱剂,薄层层析时称为展层剂。

4)分类(1)按两相所处状态,可分为液相层析和气相层析,前者以液体为流动相,后者以气体为流动相。

(2)按操作形式不同,可分为柱层析、薄层层析和纸层析。

(3)按层析的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层析、分配层析、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等。

今天要做的试验,根据原理属于吸附层析,根据操作形式又属于薄层层析,合到一起叫:吸附薄层层析。

2.薄层层析法是色谱分析技术的一种一般是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

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来)3.硅胶吸附薄层层析1)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 :硅胶:表达式为SiO2·XH2O。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_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_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_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薄层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了解氨基酸在薄层层析中的分离和检测方法。

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法是以薄层硅胶或薄层纸片为固定相,利用液相作为移动相的一种物理分离技术。

氨基酸薄层层析法主要是将混合的氨基酸样品在薄层硅胶或薄层纸片上沿着其表面作为移动相的有机溶剂慢慢地溶解,不同的氨基酸成分会因吸附在薄层硅胶或薄层纸上的程度不同而在其中分离。

不同的氨基酸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Rf(相对移动率)值不同,是区分不同氨基酸的一种物理性质。

Rf值的计算公式为:Rf=色谱前行距离÷色谱柱高度。

实验操作:1、制备薄层层析板。

将硅胶胶涂在薄层层析板上,晾干后烘箱烘干。

2、制备样品。

将6种不同氨基酸分别以氨基酸质量浓度相等的方式混合制成样品,并分别标记。

3、将样品分别滴在薄层层析板上,注意每滴之间需使它们相距一定的距离,并在板子内侧写上标记。

4、放入有机溶剂。

将有机溶剂铺在盛有一点水的薄层层析槽中,使得铺上的有机溶剂厚度大约为硅胶层的三分之一。

5、将涂有样品的薄层层析板放在槽中,让它与槽中的有机溶剂接触,但不要使样品浸泡在有机溶剂中。

6、密闭容器,放置在不受光照的地方,等待样品进行分离。

7、取出薄层层析板,把它们晾干并用紫外灯照亮,用标尺测出不同色序分离的距离并计算它们的Rf值。

实验结果:对应不同氨基酸的Rf值,可以得出该试验的结果。

结果应与理论值相近,判断是否失真并计算误差。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分离和检测氨基酸的方法,适用于从实验中得到定性和定量信息。

由于薄层层析板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灵敏度,它在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氨基酸纸层析技术,通过纸层析分离和定性鉴定氨基酸。

实验原理:氨基酸的纸层析是利用氨基酸对不同的升华剂的选择性吸附而实现分离的一种分析方法。

纸层析方法较简便、快速,并能够同时分离、定量、定性分子。

这使它在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微量分析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实验过程:1.准备氨基酸标准溶液:取苯丙氨酸、天门冬酰胺酸、色氨酸、赖氨酸、小麦谷氨酸和组氨酸各10毫克,加入10毫升0.02mol/L HCl和1滴10%酚酞指示剂,用水定容至100毫升。

2.制备氨基酸样品:取10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0.3克氨基酸溶液混合,使其溶解并加热至沸腾,将样品冷却到室温,并加入1毫升0.02mol/L盐酸。

3.准备纸层析板:将富马酸纸(6cm*0.8cm)沿宽度中心折叠,使其成为4cm*0.8cm的大小;将纸上端用20毫升1-丙醇-甲醛-草酸钾(6:0.4:4)振荡2次,再用烘箱烘干,使其完全干燥。

4.纸层析:将样品以细滴的形式滴在纸层析板下端处,将纸放入深度为2-3厘米的玻璃瓶中,瓶底加入1毫升0.2mol/L HCl溶液,并将其密封。

板上的液相在升华过程中被移动,当溶剂距离顶端紫色标记线1厘米时把纸层析取出,用乙醇-水(1:1)固定,并在水龙头下冲洗。

5.涂上氨基酸显色剂:将纸层析用10%磷酸液浸泡5-10分钟,使显色剂透彻纸层析板。

6.观察分析:根据分离的结果和标准溶液进行比较,以鉴定和定量分析被检测的氨基酸。

实验结果:在纸层析板上,分离了7种氨基酸。

在试验中,我们发现沿着纸层析板距离最短的氨基酸为小麦谷氨酸,距离最远的是组氨酸。

结果与标准溶液分析结果相符,可以证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氨基酸的分离和定性鉴定。

实验结论:该实验使用氨基酸纸层析技术,成功地将氨基酸分离并鉴定。

该方法应用广泛,简便易行,能够分离、定性、定量不同的化合物。

种类繁多、方法不断丰富,成为分析化学领域中重要的分析手段。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
实验十二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2020/5/5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1
第1页/共5页
一、实验目的
掌握氨基酸的薄层层析的方法和原理,学会分析未知样 品的氨基酸成分。
二、原理
滤纸层析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纤维上 的羟基具有亲水性,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流 动相。有机相流经固定相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 使物质在两相间不断分配而得到分离。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 速度用Rf值表示:
1、如何用纸层析法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测定?
2、纸层析和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
各有什么特点?
2020/5/5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5
第5页/共5页
显色
喷雾器均匀喷上茚三酮溶液,电吹风热风吹 干至看到AA彩色斑点。用铅笔将图谱上的 斑点圈出,测Rf相关值。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4
第4页/共5页
五、注意事项
1. 为了防止滤纸被手上的汗液污染,应尽量在操 作时带手套。
2. 重复点样时可用吹风机的冷风吹干样品,喷 了茚三酮后的显色则要用热风吹干滤纸。
六、思考题
四、操作步骤
如下页所示。
2020/5/5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3
第3页/共5页
操作流程:
2020/5/5
点样
滤纸一边1.5厘米处划线,在线上等距离划6个点 毛细管吸样品(约2cm高)点样,直径小于0.5cm, 电吹风吹干,重复一次。干燥后将滤纸卷成圆形, 缝合滤纸,注意两边缘不能接触。
层析
酸层析液放入培养皿中,将滤纸垂直放置在培 养皿中,盖紧缸盖。 层析纸2/3-3/4处取出滤纸, 电吹风吹干,划前沿线。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氨基酸的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层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氨基酸层析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会使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混合物。

3.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氨基酸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从而实现分离。

4. 学习如何根据Rf值鉴定分离出的氨基酸。

二、实验原理氨基酸层析法是一种基于分配层析原理的分离技术。

在层析过程中,氨基酸混合物在固定相(滤纸)和流动相(展开剂)之间进行分配。

由于不同氨基酸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它们在滤纸上移动的速率也会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实验中,滤纸作为固定相,其纤维上的水分子是主要的固定相。

展开剂作为流动相,在滤纸上从下向上移动,带动氨基酸混合物进行分配。

根据不同氨基酸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氨基酸在滤纸上形成不同的层析点,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氨基酸混合溶液:含有多种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等。

- 展开剂:正丁醇:88%甲酸:水(15:3:2)- 12%氨水- 0.2%茚三酮显色液- 0.5%标准氨基酸溶液- 新华滤纸- 微量注射器- 层析缸2. 实验仪器:- 分析天平- 烧杯- 移液管- 滴管- 烧瓶- 热水浴-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准备层析缸,加入适量展开剂,使其液面低于滤纸下端。

2. 用微量注射器将氨基酸混合溶液点在滤纸的一端,点样直径约为0.5cm。

3. 将点样的滤纸放入层析缸中,确保滤纸下端浸入展开剂中。

4. 待展开剂前沿上升至距滤纸顶部约1cm时,取出滤纸。

5. 将滤纸晾干,然后用滴管滴加少量0.2%茚三酮显色液,静置片刻。

6. 将显色后的滤纸放入显色缸中,用热水浴加热约10分钟。

7. 观察并记录氨基酸在滤纸上的层析点,与标准氨基酸图谱进行比较,鉴定分离出的氨基酸。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氨基酸在滤纸上的层析点位置与标准氨基酸图谱一致,说明实验成功分离出各种氨基酸。

2. 通过计算各氨基酸的Rf值,可以鉴定分离出的氨基酸,并与标准氨基酸的Rf 值进行比较。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组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格式要求:正文请统一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数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

需强调的地方请用蓝颜色标出。

不得出现多行、多页空白现象。

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一般原理。

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f 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

二、实验原理1、薄层层析原理: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

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同,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不同的氨基酸样品在固定相上的移动速度也不同,可以彼此分离,以此分离鉴别不同氨基酸。

2、氨基酸显色反应原理: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的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及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及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三、材料与方法:以流程图示意Rf 值=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1、材料:层析板、尺子、铅笔、烧杯、玻璃棒、量筒、毛细管、层析缸、药匙、烘箱、氨基酸标准溶液(0.01mol/L丙氨酸、0.01mol/L精氨酸、0.01mol/L甘氨酸)、混合氨基酸溶液、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硅胶、展开-显色剂(正丁醇、乙酸、茚三酮溶液)2表格 1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步骤四、结果与讨论:①结果:实验数据、现象、图谱;②讨论:以结果为基础的逻辑推论,并得出结论。

1、结果:①实验数据:表格 2 制作层析板的试剂及用量表格 3 各氨基酸色斑中心至样品原点中心距离及展层剂前沿至样品原点中心距离记录表格 4 结果记录 ② 现象:图一制板图二层析图三显色(从左到右分别为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混合氨基酸)表格 5 实验现象2、讨论:①由表格4可知,混合点1Rf值与精氨酸相近,混合点2Rf值与甘氨酸相近,混合点3Rf值与丙氨酸相近。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生化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生化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 2013级临床医学(妇幼医学)组别:第二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日期2014-10-13 实验地点第二实验室合作者指导老师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一)实验目的利用薄层层析法测定混合氨基酸中各分离斑点的Rf值,以分离和鉴别混合氨基酸的成分。

(二)实验原理①薄层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由于吸附剂(本实验采用硅胶)对各种氨基酸的吸附能力不一样,而且不同氨基酸在展开剂中的溶解速度以及在薄板上移动速度也不相同,所以利用此法可将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吸附在薄板的不同位置上,达到分离的效果。

②氨基酸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可与氨基酸发生显色反应,使氨基酸斑点呈现紫色,使我们可以测定氨基酸Rf值。

③通过所测得混合氨基酸各成分的Rf值与单种氨基酸Rf值的对比来鉴别混合氨基酸的成分。

(三)实验材料实验样品:①丙氨酸②精氨酸③甘氨酸④混合氨基酸主要试剂:①硅胶粉②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 ③展层-显色剂仪器及器材:天平、小烧杯、小勺子、移液管、玻璃板、铅笔、尺子(四)实验步骤:实验流程图操作步骤①用天平称取3.0g 硅胶于小烧杯中,另用移液管取8ml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与硅胶混合,搅拌均匀成糊状。

②把做好的糊状物均匀涂在一块干净的玻璃板上,晾干备用。

③取另一块已经做好的展板,在距其底边2cm 处的水平线上均匀确定4个点并用铅笔标记。

用毛细吸管分别吸取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混合氨基酸依次点在4个点上。

④待样品干了之后就放进展层-显色液中进行层析分离氨基酸。

⑤待层析液上升到超过展板长度三分之二时取出,用铅笔画出溶剂前缘后交由老师统一帮我们烘干。

⑥烘干后取回展板,测定各斑点中心到样品原点中心的距离(a )以及溶剂前缘至样品原点中心的距离(h )。

⑦数据记录、计算Rf=a/h ×100%123平均a值溶剂前缘至样品原点中心距离(h)Rf值注意事项:①点样斑点直径大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来说样品斑点直径不应超过2mm,否则易造成相互交叉或拖尾。

氨基酸纸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纸层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氨基酸纸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纸层析分离和鉴定氨基酸,了解不同氨基酸在纸层析中的行为差异。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试剂的配制。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纸张)上运动速度不同,从而使它们在水平方向上分离。

对于氨基酸来说,它们的极性不同,因此在纸层析过程中,它们的移动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实验中,将混合氨基酸样品点在滤纸上,然后在密闭的层析缸中用适宜的溶剂进行展开。

溶剂在滤纸上向上移动,氨基酸样品随溶剂移动,由于不同氨基酸的极性不同,它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导致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在滤纸上形成不同的层析点。

通过比较层析点与标准氨基酸图谱或标准Rf值,可以鉴定不同的氨基酸。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 混合氨基酸样品(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 新华滤纸- 层析缸- 毛细管- 显色剂(茚三酮)- 标准氨基酸溶液2. 实验试剂:- 展层剂:正丁醇:88%甲酸:水 = 15:3:2- 12%氨水- 0.2%茚三酮显色液- 0.5%标准氨基酸溶液四、实验步骤1. 准备层析缸,加入适量的展层剂,使其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2. 将新华滤纸裁剪成适当大小,放入层析缸中。

3. 用毛细管将混合氨基酸样品点在滤纸的原点处。

4. 将层析缸密封,等待溶剂前沿到达预定距离。

5. 取出滤纸,晾干。

6. 用喷雾器将0.2%茚三酮显色液均匀喷洒在滤纸上。

7. 观察层析点,与标准氨基酸图谱或标准Rf值比较,鉴定不同的氨基酸。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混合氨基酸样品在纸层析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层析点,根据层析点的位置和形状,可以鉴定出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氨基酸。

六、实验讨论1. 展层剂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应选择合适的展层剂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2. 层析点的位置和形状与氨基酸的极性有关,极性较大的氨基酸在固定相中分配系数较大,移动速度较慢,层析点距离原点较远;极性较小的氨基酸在固定相中分配系数较小,移动速度较快,层析点距离原点较近。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薄层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薄层层析法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薄层层析法实验报告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特别是通过一种叫薄层层析法的实验。

你可能会想,这玩意儿跟我有什么关系?其实,它不仅在实验室里大显身手,还能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基本构件——氨基酸。

就像是咱们的身体要有砖头才能建房子,氨基酸就是咱们身体的“砖头”!这次实验就像一场侦探游戏,我们要通过一些小技巧,把氨基酸找出来,真是让人兴奋。

2. 实验准备2.1 材料首先,咱们得准备一些材料。

我们需要一片薄层层析板,它就像咱们的舞台,氨基酸在上面展现风采。

还有些溶剂,通常是醇和水的混合物,像是给我们的“演员”们准备的背景音乐。

然后,当然少不了氨基酸的样品,可能是牛奶、蛋白质粉什么的,没错,这些都是天然的氨基酸来源。

2.2 设备接下来是设备。

我们得有一个显微镜,得让我们看到更细小的东西;还有一个小瓶子,用来装溶剂;最后,一些基本的实验器材,比如量筒、烧杯等。

这些东西就像是咱们的“战斗装备”,没有它们可不行哦!3. 实验步骤3.1 制备层析板好了,实验要开始啦!首先,我们得把薄层层析板裁剪成适合的大小,就像是准备一块巧克力蛋糕,切得太大了吃不下,切得太小了也不够分。

然后,用铅笔在板上划出一条线,别用墨水哦,毕竟咱们不想让它变得花里胡哨。

3.2 点样和展开接下来,就是点样啦。

我们用微量吸管把氨基酸样品一滴滴地放在铅笔线的上面,就像撒盐一样,讲究均匀。

点完样后,把层析板放到盛有溶剂的小瓶里,溶剂开始往上爬,就像是在攀登高峰。

等到溶剂爬到顶端,咱们就可以拿出来了。

3.3 观察和记录现在最期待的时刻来了!我们把层析板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哇塞!这些氨基酸就像是舞台上的明星,一个个跳出来,各自展示自己的风采。

不同的氨基酸在层析板上会跑到不同的位置,真是好不热闹!我们赶紧记录下每个氨基酸的位置,简直像是在写一本明星榜单。

4. 结果分析4.1 数据整理看完之后,我们就得整理数据。

根据氨基酸在层析板上的位置,计算它们的Rf值,简单说就是它们“跑”的远近。

薄层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薄层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注意
Hale Waihona Puke 1.甲酸有腐蚀性,操作中注意安全。
2.实验结束后,展层剂应统一回收。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及工具:层析缸、硅胶板、电吹风 、喷雾器、橡皮手套、直尺、铅笔、毛细管等。
2.试剂:标准氨基酸溶液、未知氨基酸样品、茚三酮显色剂、展层剂(正丁醇:甲酸:水=15:3:2)。
四、实验步骤
影响Rf值的因素很多,如:①展层剂的组分和性质②支持介质的性质和质量③支持介质的活度④薄层的厚度⑤展层方式⑥展层剂中所含杂质⑦展层的距离⑧样品量⑨展层温度,故Rf值不能像一个化合物的熔点、沸点那样确定,因此不能仅根据Rf值来鉴定样品的未知组分。一般采用在同一薄板上,用已知标准品作对照,如果样品组分与对照品的Rf值一致,那么还需要再用几个薄层层析法进一步确证。实践中,也可以把样品与对照品混合点样,然后进行薄层层析。如果在几个不同类型的薄层层析中,两者都不发生分离,则可证明这两个化合物是相同的。
本实验利用吸附薄层层析法分离分析氨基酸。因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极性有差异,故样液中不同组分与吸附剂(氧化铝、硅胶、纤维素粉等)和展层剂的亲和力就有差别,从而导致各组分在薄板上的移动距离不同。展层的过程即样品各组分得到分离的过程,它也是一个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析的连续过程。
观察层析结果时,假如化合物本身有颜色,可直接观察斑点。如本身无色,可用显色剂进行显色。本实验采用茚三酮作为显色剂。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
2.学习利用吸附薄层层析法分离分析氨基酸
二、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法是一种检验微量物质的快速而准确的分析分离手段。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等作用。当样品组分在薄板上进行分离时,这几种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究竟以那种作用为主,须视情况而定。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氨基酸分子的性质和结构以及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氨基酸在薄层层析中的行为,从而对不同氨基酸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是一种基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通过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差异迁移速度实现物质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在薄层层析实验中,流动相是由非极性溶剂和极性溶剂构成的混合溶剂,可根据需求进行调节。

而固定相则是在硅胶或氧化铝等固定载体上涂覆的有机胺化合物,它们在溶剂中具有一定的亲和力,能与待分析物产生相互作用。

实验步骤:1. 准备薄层层析板:将薄层层析板放置在玻璃底板上。

2. 制备样品溶液:将待分析的氨基酸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

3. 预处理薄层层析板:将薄层层析板在敞口的风干橱中预处理,以去除潮湿。

4. 在薄层层析板上涂样品:用微量移液管将样品溶液均匀地涂抹在薄层层析板的一端,并在每个样品处留下10mm的空白。

5. 将薄层层析板放入层析槽:a. 准备好层析槽,倒入适量的移动相溶剂,使其深度约为1cm。

b. 将涂有样品的薄层层析板缓缓插入层析槽中,使其一端浸入流动相溶剂中。

6. 进行薄层层析:a. 待流动相溶剂上升到近薄层层析板的一端时,立即取出薄层层析板并立刻标记流动相上升高度。

b. 等待几分钟,直至流动相溶剂上升到另一端时,再次取出薄层层析板并标记流动相上升高度。

c. 将取出的薄层层析板放置在紫外灯下,观察出现的色斑和Rf值。

7.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每个氨基酸的Rf值,并与已知氨基酸的Rf值进行对比鉴定。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不同氨基酸在薄层层析中的Rf值及其与已知氨基酸的对比鉴定结果。

根据Rf值的大小可初步判断不同氨基酸的亲和性和迁移率情况,从而对不同氨基酸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初步掌握了薄层层析用于氨基酸鉴定的技巧。

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对不同氨基酸的性质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一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实验一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实验一氨基酸的薄层层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硅胶G薄层层析的基本技术;2.了解薄层层析的一般原理以及层析技术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是将固相支持物(或称吸附剂)均匀铺在玻璃板上使之成为薄层板,将待分析的样品点到薄层板的一端,然后将薄层板浸入适宜的展开剂中,在密闭的层析缸中展层。

由于各种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分子极性、分子大小和形状、分子亲和力等)的不同,使其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能力各异。

当展开剂在薄层板中移动时,点在薄板上样品的组分就不同程度地随着展开剂的推动而移动,使各种氨基酸得以分离。

薄层层析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分离效果好、显色容易,被广泛应用于氨基酸、多肽、核苷酸、脂质、糖类、生物碱等多种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1.仪器玻璃板、毛细管、层析缸、电吹风、喷雾器、烘箱等。

2.试剂(1)硅胶G;(2)粘合剂:0.5%的柠檬酸与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煮沸至无气泡,冷却,静置分层后备用;(3)氨基酸溶液:0.5%的脯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精氨酸以及四者混合溶液;(4)展开剂:正丁醇:冰乙酸:水=3:1:1(体积比);(5)显色剂: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四、操作步骤1.薄层板的制备称取3g硅胶G,放入研钵中加粘合剂6mL研磨,待成糊状后,迅速均匀地倒在已备好的干燥洁净的玻璃板上,手持玻璃板在桌子上轻轻振动。

使糊状硅胶G铺匀,室温下风干,使用前置105℃烘箱中活化30min,切断电源,待玻璃板面温度下降至不烫手时取出。

2.点样在距薄板底边2cm水平线上均匀确定5个点。

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氨基酸溶液,轻轻接触薄层表面,每次加样后原点扩散直径不超过3mm。

3.展层在层析缸中加入展开剂1cm厚,加盖平衡0.5h。

将薄层板点样端浸入展开剂,展开剂液面应低于点样线。

盖好层析缸盖,上行展层。

当展开剂上升4cm 时,停止展层,取出薄板,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用热风吹干。

4.显色用喷雾器均匀喷上茚三酮显色剂,在85°C烘箱烘干,即可显出层析斑点。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层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习分离和鉴定氨基酸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一种将吸附剂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板或塑料板上形成薄层,然后将样品点在薄层的一端,在密闭的容器中用适当的溶剂进行展开,使样品中的各组分在薄层上分离的方法。

在本实验中,利用氨基酸在固定相(硅胶)和流动相(展开剂)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不同的氨基酸在相同的条件下,其在薄层板上的迁移速度不同,通过与标准品对照,可以鉴定未知样品中的氨基酸种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氨基酸标准溶液: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

未知氨基酸溶液。

硅胶 G 板。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 4:1:1(体积比)。

显色剂:025%茚三酮溶液。

2、仪器层析缸。

毛细管。

喷雾器。

烘箱。

铅笔、直尺。

四、实验步骤1、制板称取 3g 硅胶 G 于研钵中,加入 7ml 蒸馏水,研磨均匀成糊状。

将糊状硅胶均匀地铺在干净的玻璃板上,厚度约为 025 05mm,用直尺轻轻刮平,然后放在水平台上晾干。

2、点样用铅笔在硅胶板距底边 15cm 处轻轻画一条横线作为起始线。

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氨基酸标准溶液和未知溶液,在起始线上轻轻点样,点样直径不超过 2mm,每次点样后用吹风机吹干,重复点样 2 3 次,以保证样品量足够。

3、展开将适量展开剂倒入层析缸中,盖上盖子,使层析缸内充满饱和蒸汽。

将点好样的硅胶板小心地放入层析缸中,倾斜角度约为 15°,使展开剂从下往上浸润硅胶板,当展开剂前沿上升到距硅胶板顶端约 1cm处时,取出硅胶板,用铅笔标记展开剂前沿的位置。

4、显色将显色剂均匀地喷在硅胶板上,然后放入 105°C 的烘箱中加热 510 分钟,直至斑点显色清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观察到标准氨基酸和未知氨基酸在硅胶板上形成了不同颜色和位置的斑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XXX
学号:XXXXXX
专业年级:临床八年制__
组别:第二实验室
2.2实验现象
2.2.1制版过程:在自然晾干后,可见图一所示的层析板。

2.2.2后续过程:
在点样后,溶液干燥后不能再明显分析斑点的外围。

在层析约30min后溶剂前沿到达层析板的2/3处左右,可以取出并烘干。

溶剂前沿并不是一条直线,故可认为该层析板制作质量不太高。

在利用烤箱烘干后,层析板上出现5个蓝紫色斑点,相互分析。

结果可见图二。

图一层析板图二实验后的结果
2.3 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数据即为各氨基酸色斑中心至样品原点中心距离和溶液前缘至样品原点中心的距
6.50cm 3.60cm
6.40cm
3.50cm
3.05cm
2.10cm 2.01cm
三、结果与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