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物性学
热物性测试课件
• 开拓性 • 经济性
节约能源、提高设备热效率、发掘新材料、认识新领域
应用举例
• 元器件的热噪声、响应时间、及各封装器件的膨胀匹配均 与热物性相关;
• 大功率激光器的晶体工作物质导热与导温性能决定其散热 速率;
• 晶体的导热、导温性能是晶格振动的直接反映,通过对其 研究,可获得声子运动、声子间碰撞、散射和声子与晶体 缺陷相互作用的大量信息。
2. 比热容经典理论及测试方法
2.1 热容概述 2.2 热容经典理论 2.3 测试方法
2.1 热容概述
• 单位质量物体温度升高1K所必需的热量,J/(kg.K)。
• 定容比热容 • 定压比热容
cv d T q v dud T pdv v T u v
cpd T qpdhd T vdpp T hp
E3NAkTE0
E0—固体原子处于平衡位置时的能量,为固体的结合能。 则定容比热容
cv T E v3NAk3R2.9 4J4.m 1.K o 1l
适用范围:常温、高温。但无法解释温度趋于0K时Cv→0
➢ 爱因斯坦比热容理论(基于量子理论,晶格振动具有相 同频率)
将NA个将晶格振动看成3NA个具有相同频率ν的孤立 简谐振子,应用普朗克量子理论,每个原子在一个自由
度上的平均振动能量为
h
2
ehhkT1
c v T E v 3 N A T v 3 N A e ET x 2 E eT p x E 1 2 T p
➢ 爱因斯坦比热容理论
c v T E v 3 N A T v 3 N A e ET x 2 E eT p x E 1 2 T p
k波尔兹曼常数?1摩尔理想气体所具有的能量rtiktnie??22热容经典理论?则定容比热容定压比热容表述为??11kmolj2c???rivrtktnea22??rip????????12c2固体比热容适用于原子晶体?成组成晶格振动热激发贡献晶格中自由运动的电子贡献对于铁磁体材料还应包含磁的贡献晶格中自由运动的电子贡献对于铁磁体材料还应包含磁的贡献变变居有分?变峰值与突变相变居里点有序无序转变分子旋转变化顺磁盐的自旋状态间或电子激发态间的转变?晶格比热容经典理论?杜隆铂替定律能量均分原理比热容与温度无关一个含有能量均分原理比热容与温度无关一个含有na个原子的固体具有3na6个自由度由于nagt
第四章 比热和相变潜热
2020/6/11
24
第四章 比热与相变潜热
比热测量——冷却法(下落法)
➢下落法等温水卡计
结构与冰卡计类似。但误差较大。 测试时试样加热后落入水卡计,用 读数精度±0.0005℃的贝克曼温度 计或热电堆测定水卡计温升,再根 据已知的水卡计热容量求出试样释 放热量。与冰卡计一样同一温度需 要两次实验。
当温度很低时, hv>>kT,上式可化为:
cv
3Nk
h
kT
2 eh
kT
T趋于零时,cv也趋于零。
2020/6/11
11
第四章 比热与相变潜热
比热理论
➢固体比热
德拜比热理论:
爱因斯坦理论只是定性符合比热变化规律,但定量上还有很大差别。 主要原因是只考虑了一种频率,忽略了其他可能存在德振动频率。
1912年德拜(Debye)把固体当作一个连续弹性媒质,并应用求电磁波
热比较连续加热法(DTA) 热相似连续加热法(DSC) 定常流量加热法 热损相消加热法 其它
20
第四章 比热与相变潜热
比热测量——冷却法(下落法)
冷却法大量用于测定固体在高于室温下的比热,在不发生相变的温 度范围内,有很高的精度。测定时,通常将试样从炉温下落入量热 计中(处于室温或冰点温度)直接测量试样焓的变化,一般用来直接测 量平均定压比热,多个温度点测量得到焓值光滑曲线后进行微分也 可求得试样的定压比热:
translation rotation
2020/6/11
vibration 7
第四章 比热与相变潜热
比热理论
➢气体比热
单原子分子气体
E
3 2
N0kT
3 2
RT
学科分类与代码(GB_T3745-92)
学科分类与代码(GB_T3745-92)中国科研项目《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3745-92)一级学科:110 数学二级学科:110.11 数学史110.14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三级学科:110.1410 演绎逻辑学(亦称符号逻辑学) 110.1420 证明论(亦称元数学)110.1430 递归论110.1440 模型论110.1450 公理集合论110.1460 数学基础110.1499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10.17 数论三级学科:110.1710 初等数论110.1720 解析数论110.1730 代数数论110.1740 超越数论110.1750 丢番图逼近110.1760 数的几何110.1770 概率数论110.1780 计算数论110.1799 数论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10.21 代数学三级学科:110.2110 线性代数110.2115 群论110.2120 域论110.2125 李群110.2130 李代数110.2135 Kac-Moody代数110.2140 环论110.2145 模论110.2150 格论110.2155 泛代数理论110.2160 范畴论110.2165 同调代数110.2170 代数K理论110.2175 微分代数110.2180 代数编码理论110.2199 代数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10.24 代数几何学110.2715 欧氏几何学110.2720 非欧几何学(包括黎曼几何学等) 110.2725 球面几何学110.2730 向量和张量分析110.2735 仿射几何学110.2740 射影几何学110.2745 微分几何学110.2750 分数维几何110.2755 计算几何学110.2799 几何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10.31 拓扑学三级学科:110.3110 点集拓扑学110.3115 代数拓扑学110.3120 同伦论110.3125 低维拓扑学110.3130 同调论110.3135 维数论110.3140 格上拓扑学110.3145 纤维丛论110.3150 几何拓扑学110.3155 奇点理论110.3160 微分拓扑学110.3199 拓扑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10.34 数学分析三级学科:110.3410 微分学110.3420 积分学110.3430 级数论110.3499 数学分析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10.37 非标准分析二级学科:110.41 函数论三级学科:110.4110 实变函数论110.4120 单复变函数论110.4130 多复变函数论110.4140 函数逼近论110.4150 调和分析110.4160 复流形110.4170 特殊函数论110.4199 函数论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10.44 常微分方程三级学科:110.4410 定性理论110.4420 稳定性理论110.4430 解析理论110.4499 常微分方程其他学科110.4730 抛物型偏微分方程110.4740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110.4799 偏微分方程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10.51 动力系统三级学科:110.5110 微分动力系统110.5120 拓扑动力系统110.5130 复动力系统110.5199 动力系统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10.54 积分方程110.57 泛函分析三级学科:110.5710 线性算子理论110.5715 变分法110.5720 拓扑线性空间110.5725 希尔伯特空间110.5730 函数空间110.5735 巴拿赫空间110.5740 算子代数110.5745 测度与积分110.5750 广义函数论110.5755 非线性泛函分析110.5799 泛函分析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10.61 计算数学三级学科:110.6110 插值法与逼近论110.6120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110.6130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110.6140 积分方程数值解110.6150 数值代数110.6160 连续问题离散化方法110.6170 随机数值实验110.6180 误差分析110.6199 计算数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10.64 概率论三级学科:110.6410 几何概率110.6420 概率分布110.6430 极限理论110.6440 随机过程110.6450 马尔可夫过程110.6460 随机分析110.6470 鞅论110.6480 应用概率论110.6499 概率论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10.67 数理统计学三级学科:110.6710 抽样理论110.6730 相关回归分析110.6735 统计推断110.6740 贝叶斯统计110.6745 试验设计110.6750 多元分析110.6755 统计判决理论110.6760 时间序列分析110.6799 数理统计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10.71 应用统计数学三级学科:110.7110 统计质量控制110.7120 可靠性数学110.7130 保险数学110.7140 统计模拟110.7199 应用统计数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10.74 运筹学三级学科:110.7410 线性规划110.7415 非线性规划110.7420 动态规划110.7425 组合最优化110.7430 参数规划110.7435 整数规划110.7440 随机规划110.7445 排队论110.7450 对策论(亦称博奕论) 110.7455 库存论110.7460 决策论110.7465 搜索论110.7470 图论110.7475 统筹论110.7480 最优化110.7499 运筹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10.77 组合数学110.81 离散数学110.84 模糊数学110.87 应用数学110.99 数学其他学科一级学科: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二级学科:120.1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三级学科:120.1010 信息论120.1020 控制论120.1030 系统论120.1099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其他学科120.2030 耗散结构理论120.2040 协同学120.2050 突变论120.2060 超循环论120.2099 系统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20.30 控制理论三级学科:120.3010 大系统理论120.3020 系统辩识120.3030 状态估计120.3040 鲁棒控制120.3099 控制理论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20.40 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120.50 系统工程方法论三级学科:120.5010 系统建模120.5099 系统工程方法论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20.60 系统工程120.99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其他学科一级学科:130 力学二级学科:130.10 基础力学三级学科:130.1010 理论力学130.1020 理性力学130.1030 非线性力学130.1040 连续介质力学130.1050 摩擦学130.1060 柔性多体力学130.1070 陀螺力学130.1080 飞行力学130.1099 基础力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30.15 固体力学三级学科:130.1510 弹性力学130.1515 塑性力学(包括弹塑性力学)130.1520 粘弹性、粘塑性力学130.1525 蠕变130.1530 界面力学与表面力学130.1535 疲劳130.1540 损伤力学130.1545 断裂力学130.1550 散体力学130.1555 细观力学130.1560 电磁固体力学130.1565 结构力学130.1570 计算固体力学三级学科:130.2010 线性振动力学130.2020 非线性振动力学130.2030 弹性体振动力学130.2050 振动控制理论130.2060 固体中的波130.2070 流体—固体耦合振动130.2099 振动与波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30.25 流体力学三级学科:130.2511 理论流体力学130.2514 水动力学130.2517 气体动力学130.2521 空气动力学130.2524 悬浮体力学130.2527 湍流理论130.2531 粘性流体力学130.2534 多相流体力学130.2537 渗流力学130.2541 物理—化学流体力学130.2544 等离子体动力学130.2547 电磁流体力学130.2551 非牛顿流体力学130.2554 流体机械流体力学130.2557 旋转与分层流体力学130.2561 辐射流体力学130.2564 计算流体力学130.2567 实验流体力学130.2571 环境流体力学130.2599 流体力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30.30 流变学130.35 爆炸力学三级学科:130.3510 爆轰与爆燃理论130.3520 爆炸波、冲击波、应力波130.3599 爆炸力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30.40 物理力学三级学科:130.4010 高压固体物理力学130.4020 稠密流体物理力学130.4030 高温气体物理力学130.4040 多相介质物理力学130.4050 临界现象与相变130.4060 原子与分子动力学130.4099 物理力学其他学科一级学科:140 物理学二级学科:140.10 物理学史140.15 理论物理学三级学科:140.1510 数学物理140.1520 电磁场理论140.1530 经典场论140.1540 相对论与引力场140.1550 量子力学140.1560 统计物理学140.1599 理论物理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40.20 声学三级学科:140.2010 物理声学140.2020 非线性声学140.2030 量子声学140.2040 超声学140.2050 水声学140.2060 应用声学140.2099 声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40.25 热学三级学科:140.2510 热力学140.2520 热物性学140.2530 传热学140.2599 热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40.30 光学三级学科:140.3010 几何光学140.3015 物理光学140.3020 非线性光学140.3025 光谱学140.3030 量子光学140.3035 信息光学140.3040 导波光学140.3045 发光学140.3050 红外物理140.3055 激光物理140.3060 应用光学140.3099 光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40.35 电磁学三级学科:140.3510 电学140.3520 静电学140.3530 静磁学140.3540 电动力学140.3599 电磁学其他学科140.4040 超高频无线电物理140.4050 统计无线电物理140.4099 无线电物理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40.45 电子物理学三级学科:140.4510 量子电子学140.4520 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140.4530 带电粒子光学140.4599 电子物理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40.50 凝聚态物理学三级学科:140.5010 凝聚态理论140.5015 金属物理学140.5020 半导体物理学140.5025 电介质物理学140.5030 晶体学(包括晶体生长、晶体化学等) 140.5035 非晶态物理学140.5040 液晶物理学140.5045 薄膜物理学140.5050 低维物理140.5055 表面与界面物理学140.5060 固体发光140.5065 磁学140.5070 超导物理学140.5075 低温物理学140.5080 高压物理学140.5099 凝聚态物理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40.55 等离子体物理学三级学科:140.5510 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140.5520 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学140.5530 等离子体光谱学140.5540 凝聚态等离子体物理学140.5550 非中性等离子体物理学140.5599 等离子体物理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40.60 原子分子物理学三级学科:140.6010 原子与分子理论140.6020 原子光谱学140.6030 分子光谱学140.6040 波谱学140.6050 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140.6099 原子分子物理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40.65 原子核物理学三级学科:140.6510 核结构140.6515 核能谱学140.6540 轻粒子核物理学140.6545 重离子核物理学140.6550 中高能核物理学140.6599 原子核物理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40.70 高能物理学三级学科:140.7010 基本粒子物理学140.7020 宇宙线物理学140.7030 粒子加速器物理学140.7040 高能物理实验140.7099 高能物理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40.75 计算物理学140.80 应用物理学140.99 物理学其他学科一级学科:150 化学二级学科:150.10 化学史150.15 无机化学三级学科:150.1510 元素化学150.1520 配位化学150.1530 同位素化学150.1540 无机固体化学150.1550 无机合成化学150.1560 无机分离化学150.1570 物理无机化学150.1580 生物无机化学150.1599 无机化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50.20 有机化学三级学科:150.2010 元素有机化学(包括金属有机化学等)150.2020 天然产物有机化学150.2030 有机固体化学150.2040 有机合成化学150.2050 有机光化学150.2060 物理有机化学(包括理论有机化学、立体化学等)150.2070 生物有机化学150.2099 有机化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50.25 分析化学三级学科:150.2510 化学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150.2515 电化学分析150.2520 光谱分析150.2525 波谱分析150.2530 质谱分析150.2535 热谱分析150.2555 状态分析与物相分析150.2560 分析化学计量学150.2599 分析化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50.30 物理化学三级学科:150.3010 化学热力学150.3015 化学动力学(包括分子反应动力学等)150.3020 结构化学(包括表面化学、结构分析等)150.3025 量子化学150.3030 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150.3035 催化化学150.3040 热化学150.3045 光化学(包括超分子光化学、光电化学、激光化学、感光化学等)150.3050 电化学150.3055 磁化学150.3060 高能化学(包括辐射化学,等离体化学)150.3065 计算化学150.3099 物理化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50.35 化学物理学150.40 高分子物理150.45 高分子化学三级学科:150.4510 无机高分子化学150.4520 天然高分子化学150.4530 功能高分子(包括液晶高分子化学)150.4540 高分子合成化学150.4550 高分子物理化学150.4560 高分子光化学150.4599 高分子化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50.50 核化学三级学科:150.5010 放射化学150.5020 核反应化学150.5030 裂变化学150.5040 聚变化学150.5050 重离子核化学150.5060 核转变化学150.5070 环境放射化学150.5099 核化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50.55 应用化学150.99 化学其他学科一级学科:160 天文学二级学科:160.10 天文学史二级学科:160.15 天体力学三级学科:160.1510 摄动理论160.1550 天文动力学(包括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动力学等) 160.1560 历书天文学160.1599 天体力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60.20 天体物理学三级学科:160.2010 理论天体物理学160.2020 相对论天体物理学160.2030 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160.2040 高能天体物理学(包括天体核物理学)160.2050 实测天体物理学160.2099 天体物理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60.25 天体化学160.30 天体测量学三级学科:160.3010 天文地球动力学160.3020 基本天体测量学160.3030 照相天体测量学160.3040 射电天体测量学160.3050 空间天体测量学160.3060 方位天文学160.3070 实用天文学160.3099 天体测量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60.35 射电天文学三级学科:160.3510 射电天体物理学160.3520 射电天文方法160.3599 射电天文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60.40 空间天文学三级学科:160.4010 红外天文学160.4020 紫外天文学160.4030 X射线天文学160.4040 r射线天文学160.4050 中微子天文学160.4099 空间天文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60.45 天体演化学(各层次天体形成与演化入各学科) 160.50 星系与宇宙学三级学科:160.5010 星系动力学160.5020 星系天文学160.5030 运动宇宙学160.5040 星系际物质160.5050 大爆炸宇宙论160.5060 星系形成与演化160.5070 宇宙大尺度结构起源与演化160.5099 星系与宇宙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60.55 恒星与银河系三级学科:160.5510 恒星物理学160.5550 银河系结构与运动160.5599 恒星与银河系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60.60 太阳与太阳系三级学科:160.6010 太阳物理学160.6020 太阳系物理学160.6030 太阳系形成与演化160.6040 行星物理学160.6050 行星际物理学160.6060 陨星学160.6099 太阳与太阳系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60.65 天体生物学二级学科:160.99 天文学其他学科一级学科:170 地球科学二级学科:170.10 地球科学史170.15 大气科学三级学科:170.1510 大气物理学(包括大气光学、大气声学、大气电学、云雾物理学、边界层物理学、中层物理学等)170.1515 大气化学170.1520 大气探测(包括大气遥感)170.1525 动力气象学(包括数值天气预报与数值模拟等)170.1530 天气学170.1535 气候学170.1540 云与降水物理学170.1545 应用气象学170.1599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70.20 固体地球物理学三级学科:170.2010 地球动力学170.2015 地球重力学170.2020 地球流体力学170.2025 地壳与地形变170.2030 地球内部物理学170.2035 地声学170.2040 地热学170.2045 地电学170.2050 地磁学170.2055 放射性地球物理学170.2060 地震学170.2065 勘探地球物理学170.2070 计算地球物理学170.2075 实验地球物理学170.2099 固体地球物理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70.25 空间物理学170.2540 空间物理探测170.2550 空间环境学170.2599 空间物理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70.30 地球化学三级学科:170.3010 元素地球化学170.3015 有机地球化学170.3020 放射性地球化学170.3025 同位素地球化学170.3030 生物地球化学170.3035 地球内部化学170.3040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170.3045 成矿地球化学170.3050 勘探地球化学170.3055 实验地球化学170.3099 地球化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70.35 大地测量学三级学科:170.3510 地球形状学170.3520 几何大地测量学170.3530 物理大地测量学170.3540 动力大地测量学170.3550 空间大地测量学170.3560 行星大地测量学170.3599 大地测量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70.40 地图学170.45 地理学三级学科:170.4510 自然地理学(包括化学地理学、生态地理学、地貌学、冰川学、冻土学、沙漠学、岩溶学等)170.4520 人文地理学(包括区域地理、旅游地理, 其他入有关学科) 170.4599 地理学其他学科二级学科:170.50 地质学170.5011 数学地质学170.5014 地质力学170.5017 动力地质学170.5021 矿物学(包括放射性矿物学)170.5024 矿床学与矿相学(包括放射性矿床学,不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
混合冷剂压缩机热物性及热动力学计算
( ,3 .H a n g z h o u H a n g y a n g T u r b o m a c h i n e r y C o . , L t d . , 2 0 F S a n l i T i m e S q u a r e , 5 3 8 S h a o x i n g R o a d ,
Ab s t r a c t :He r e,t h e t h e r ma l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mi x e d r e f i r g e r a n t me d i u m i s d i s c u s s e d ,a n d Ne w t o n —
b e us e d i n p r i ma r y d e s i g n mi x e d r e f r i g e r a n t c o mp r e s s o r a n d i t h a s a hi g h c a l c u l a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y .
关 键 词 :混合 冷剂 压缩机 ;熵焓 平衡 ;压 比分 配
中图 分类 号 :T B 6 5 2
文献 标识 码 :A
Ca l c u l a t i o n o f t h e r ma l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t h e r mo d y n a mi c s o f mi x e d r e f r i g e r a n t c o mp r e s s o r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9年公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
7 学科分类代码表¶110数学110.11数学史110.14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110.1410演绎逻辑学(亦称符号逻辑学)110.1420证明论(亦称元数学)110.1430递归论110.1440模型论110.1450公理集合论110.1460数学基础110.1499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其他学科110.17数论110.1710初等数论110.1720解析数论110.1730代数数论110.1740超越数论110.1750丢番图逼近110.1760数的几何110.1770概率数论110.1780计算数论110.1799数论其他学科110.21代数学110.2110线性代数110.2115群论110.2120域论110.2125李群110.2130李代数110.2135Kac-Moody代数110.2140环论110.2145模论110.2150格论110.2155泛代数理论110.2160范畴论110.2165同调代数110.2170代数K理论110.2175微分代数110.2180代数编码理论110.2199代数学其他学科110.24代数几何学110.27几何学110.2710几何学基础110.2715欧氏几何学110.2720非欧几何学(包括黎曼几何学等)110.2725球面几何学110.2730向量和张量分析110.2735仿射几何学110.2740射影几何学110.2745微分几何学110.2750分数维几何110.2755计算几何学110.2799几何学其他学科110.31拓扑学110.3110点集拓扑学110.3115代数拓扑学110.3120同伦论110.3125低维拓扑学110.3130同调论110.3135维数论110.3140格上拓扑学110.3145纤维丛论110.3150几何拓扑学110.3155奇点理论110.3160微分拓扑学110.3199拓扑学其他学科110.34数学分析110.3410微分学110.3420积分学110.3430级数论110.3499数学分析其他学科110.37非标准分析110.41函数论110.4110实变函数论110.4120单复变函数论110.4130多复变函数论110.4140函数逼近论110.4150调和分析110.4160复流形110.4170特殊函数论110.4199函数论其他学科110.44常微分方程110.4410定性理论110.4420稳定性理论110.4430解析理论110.4499常微分方程其他学科110.47偏微分方程110.4710椭圆型偏微分方程110.4720双曲型偏微分方程110.4730抛物型偏微分方程110.4740非线性偏微分方程110.4799偏微分方程其他学科110.51动力系统110.5110微分动力系统110.5120拓扑动力系统110.5130复动力系统110.5199动力系统其他学科110.54积分方程110.57泛函分析110.5710线性算子理论110.5715变分法110.5720拓扑线性空间110.5725希尔伯特空间110.5730函数空间110.5735巴拿赫空间110.5740算子代数110.5745测度与积分110.5750广义函数论110.5755非线性泛函分析110.5799泛函分析其他学科110.61计算数学110.6110插值法与逼近论110.6120常微分方程数值解110.6130偏微分方程数值解110.6140积分方程数值解110.6150数值代数110.6160连续问题离散化方法110.6170随机数值实验110.6180误差分析110.6199计算数学其他学科110.64概率论110.6410几何概率110.6420概率分布110.6430极限理论110.6440随机过程110.6450马尔可夫过程110.6460随机分析110.6470鞅论110.6480应用概率论110.6499概率论其他学科110.67数理统计学110.6710抽样理论110.6715假设检验110.6720非参数统计110.6725方差分析110.6730相关回归分析110.6735统计推断110.6740贝叶斯统计110.6745试验设计110.6750多元分析110.6755统计判决理论110.6760时间序列分析110.6799数理统计学其他学科110.71应用统计数学110.7110统计质量控制110.7120可靠性数学110.7130保险数学110.7140统计模拟110.7199应用统计数学其他学科110.74运筹学110.7410线性规划110.7415非线性规划110.7420动态规划110.7425组合最优化110.7430参数规划110.7435整数规划110.7440随机规划110.7445排队论110.7450对策论(亦称博奕论)110.7455库存论110.7460决策论110.7465搜索论110.7470图论110.7475统筹论110.7480最优化110.7499运筹学其他学科110.77组合数学110.81离散数学110.84模糊数学110.87应用数学110.99数学其他学科12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120.1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120.1010信息论120.1020控制论120.1030系统论120.1099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其他学科120.20系统学120.2010混沌120.2020一般系统论120.2030耗散结构理论120.2040协同学120.2050突变论120.2060超循环论120.2099系统学其他学科120.30控制理论120.3010大系统理论120.3020系统辩识120.3030状态估计120.3040鲁棒控制120.3099控制理论其他学科120.40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120.50系统工程方法论120.5010系统建模120.5099系统工程方法论其他学科120.60系统工程120.99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其他学科130力学130.10基础力学130.1010理论力学130.1020理性力学130.1030非线性力学130.1040连续介质力学130.1050摩擦学130.1060柔性多体力学130.1070陀螺力学130.1080飞行力学130.1099基础力学其他学科130.15固体力学130.1510弹性力学130.1515塑性力学(包括弹塑性力学)130.1520粘弹性、粘塑性力学130.1525蠕变130.1530界面力学与表面力学130.1535疲劳130.1540损伤力学130.1545断裂力学130.1550散体力学130.1555细观力学130.1560电磁固体力学130.1565结构力学130.1570计算固体力学130.1575实验固体力学130.1599固体力学其他学科130.20振动与波130.2010线性振动力学130.2020非线性振动力学130.2030弹性体振动力学130.2040随机振动力学130.2050振动控制理论130.2060固体中的波130.2070流体-固体耦合振动130.2099振动与波其他学科130.25流体力学130.2511理论流体力学130.2514水动力学130.2517气体动力学130.2521空气动力学130.2524悬浮体力学130.2527湍流理论130.2531粘性流体力学130.2534多相流体力学130.2537渗流力学130.2541物理-化学流体力学130.2544等离子体动力学130.2547电磁流体力学130.2551非牛顿流体力学130.2554流体机械流体力学130.2557旋转与分层流体力学130.2561辐射流体力学130.2564计算流体力学130.2567实验流体力学130.2571环境流体力学130.2599流体力学其他学科130.30流变学130.35爆炸力学130.3510爆轰与爆燃理论130.3520爆炸波、冲击波、应力波130.3530高速碰撞动力学130.3599爆炸力学其他学科130.40物理力学130.4010高压固体物理力学130.4020稠密流体物理力学130.4030高温气体物理力学130.4040多相介质物理力学130.4050临界现象与相变130.4060原子与分子动力学130.4099物理力学其他学科130.45统计力学130.50应用力学130.99力学其他学科140物理学140.10物理学史140.15理论物理学140.1510数学物理140.1520电磁场理论140.1530经典场论140.1540相对论与引力场140.1550量子力学140.1560统计物理学140.1599理论物理学其他学科140.20声学140.2010物理声学140.2020非线性声学140.2030量子声学140.2040超声学140.2050水声学140.2060应用声学140.2099声学其他学科140.25热学140.2510热力学140.2520热物性学140.2530传热学140.2599热学其他学科140.30光学140.3010几何光学140.3015物理光学140.3020非线性光学140.3025光谱学140.3030量子光学140.3035信息光学140.3040导波光学140.3045发光学140.3050红外物理140.3055激光物理140.3060应用光学140.3099光学其他学科140.35电磁学140.3510电学140.3520静电学140.3530静磁学140.3540电动力学140.3599电磁学其他学科140.40无线电物理140.4010电磁波物理140.4020量子无线电物理140.4030微波物理学140.4040超高频无线电物理140.4050统计无线电物理140.4099无线电物理其他学科140.45电子物理学140.4510量子电子学140.4520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140.4530带电粒子光学140.4599电子物理学其他学科140.50凝聚态物理学140.5010凝聚态理论140.5015金属物理学140.5020半导体物理学140.5025电介质物理学140.5030晶体学(包括晶体生长、晶体化学等) 140.5035非晶态物理学140.5040液晶物理学140.5045薄膜物理学140.5050低维物理140.5055表面与界面物理学140.5060固体发光140.5065磁学140.5070超导物理学140.5075低温物理学140.5080高压物理学140.5099凝聚态物理学其他学科140.55等离子体物理学140.5510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140.5520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学140.5530等离子体光谱学140.5540凝聚态等离子体物理学140.5550非中性等离子体物理学140.5599等离子体物理学其他学科140.60原子分子物理学140.6010原子与分子理论140.6020原子光谱学140.6030分子光谱学140.6040波谱学140.6050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140.6099原子分子物理学其他学科140.65原子核物理学140.6510核结构140.6515核能谱学140.6520低能核反应140.6525中子物理学140.6530裂变物理学140.6535聚变物理学140.6540轻粒子核物理学140.6545重离子核物理学140.6550中高能核物理学140.6599原子核物理学其他学科140.70高能物理学140.7010基本粒子物理学140.7020宇宙线物理学140.7030粒子加速器物理学140.7040高能物理实验140.7099高能物理学其他学科140.75计算物理学140.80应用物理学140.99物理学其他学科150化学150.10化学史150.15无机化学150.1510元素化学150.1520配位化学150.1530同位素化学150.1540无机固体化学150.1550无机合成化学150.1560无机分离化学150.1570物理无机化学150.1580生物无机化学150.1599无机化学其他学科150.20有机化学150.2010元素有机化学(包括金属有机化学等)150.2020天然产物有机化学150.2030有机固体化学150.2040有机合成化学150.2050有机光化学150.2060物理有机化学(包括理论有机化学、立体化学等)150.2070生物有机化学150.2099有机化学其他学科150.25分析化学150.2510化学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150.2515电化学分析150.2520光谱分析150.2525波谱分析150.2530质谱分析150.2535热谱分析150.2540色谱分析150.2545光度分析150.2550放射分析150.2555状态分析与物相分析150.2560分析化学计量学150.2599分析化学其他学科150.30物理化学150.3010化学热力学150.3015化学动力学(包括分子反应动力学等)150.3020结构化学(包括表面化学、结构分析等)150.3025量子化学150.3030胶体化学与界面化学150.3035催化化学150.3040热化学150.3045光化学(包括超分子光化学、光电化学、激光化学、感光化学等) 150.3050电化学150.3055磁化学150.3060高能化学(包括辐射化学,等离体化学)150.3065计算化学150.3099物理化学其他学科150.35化学物理学150.40高分子物理150.45高分子化学150.4510无机高分子化学150.4520天然高分子化学150.4530功能高分子(包括液晶高分子化学)150.4540高分子合成化学150.4550高分子物理化学150.4560高分子光化学150.50核化学150.5010放射化学150.5020核反应化学150.5030裂变化学150.5040聚变化学150.5050重离子核化学150.5060核转变化学150.5070环境放射化学150.5099核化学其他学科150.55应用化学150.99化学其他学科160天文学160.10天文学史160.15天体力学160.1510摄动理论160.1520天体力学定性理论160.1530天体形状与自转理论160.1540天体力学数值方法160.1550天文动力学(包括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动力学等) 160.1560历书天文学160.1599天体力学其他学科160.20天体物理学160.2010理论天体物理学160.2020相对论天体物理学160.2030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160.2040高能天体物理学(包括天体核物理学)160.2050实测天体物理学160.2099天体物理学其他学科160.25天体化学160.30天体测量学160.3010天文地球动力学160.3020基本天体测量学160.3030照相天体测量学160.3040射电天体测量学160.3050空间天体测量学160.3060方位天文学160.3070实用天文学160.3099天体测量学其他学科160.35射电天文学160.3510射电天体物理学160.3520射电天文方法160.40空间天文学160.4010红外天文学160.4020紫外天文学160.4030X射线天文学160.4040r射线天文学160.4050中微子天文学160.4099空间天文学其他学科160.45天体演化学(各层次天体形成与演化入各学科)160.50星系与宇宙学160.5010星系动力学160.5020星系天文学160.5030运动宇宙学160.5040星系际物质160.5050大爆炸宇宙论160.5060星系形成与演化160.5070宇宙大尺度结构起源与演化160.5099星系与宇宙学其他学科160.55恒星与银河系160.5510恒星物理学160.5520恒星天文学160.5530恒星形成与演化160.5540星际物质物理学160.5550银河系结构与运动160.5599恒星与银河系其他学科160.60太阳与太阳系160.6010太阳物理学160.6020太阳系物理学160.6030太阳系形成与演化160.6040行星物理学160.6050行星际物理学160.6060陨星学160.6099太阳与太阳系其他学科160.65天体生物学160.99天文学其他学科170地球科学170.10地球科学史170.15大气科学170.1510大气物理学(包括大气光学、大气声学、大气电学、云雾物理学、边界层物理学、中层物理学等)170.1515大气化学170.1520大气探测(包括大气遥感)170.1525动力气象学(包括数值天气预报与数值模拟等) 170.1530天气学170.1535气候学170.1540云与降水物理学170.1545应用气象学170.1599大气科学其他学科170.20固体地球物理学170.2010地球动力学170.2015地球重力学170.2020地球流体力学170.2025地壳与地形变170.2030地球内部物理学170.2035地声学170.2040地热学170.2045地电学170.2050地磁学170.2055放射性地球物理学170.2060地震学170.2065勘探地球物理学170.2070计算地球物理学170.2075实验地球物理学170.2099固体地球物理学其他学科170.25空间物理学170.2510电离层物理学170.2520高层大气物理学170.2530磁层物理学170.2540空间物理探测170.2550空间环境学170.2599空间物理学其他学科170.30地球化学170.3010元素地球化学170.3015有机地球化学170.3020放射性地球化学170.3025同位素地球化学170.3030生物地球化学170.3035地球内部化学170.3040同位素地质年代学170.3045成矿地球化学170.3050勘探地球化学170.3055实验地球化学170.3099地球化学其他学科170.35大地测量学170.3510地球形状学170.3520几何大地测量学170.3530物理大地测量学170.3540动力大地测量学170.3550空间大地测量学170.3560行星大地测量学170.3599大地测量学其他学科170.40地图学170.45地理学170.4510自然地理学(包括化学地理学、生态地理学、地貌学、冰川学、冻土学、沙漠学、岩溶学等)170.4520人文地理学(包括区域地理、旅游地理, 其他入有关学科)170.4599地理学其他学科170.50地质学170.5011数学地质学170.5014地质力学170.5017动力地质学170.5021矿物学(包括放射性矿物学)170.5024矿床学与矿相学(包括放射性矿床学,不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
食品物性学---食品热物性
分子扩散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质量迁移。
对于一个两元系统(A,B)在单位时间内,组份A通
过单位面积的质量迁移流为,按Fick’s定律
JA
DAB
d A
dZ
其中p是组份A的浓度,单位为kg/m3; Z是扩散途径,单位为m DAB是 组份 A对组份 B的扩散系数,单位为
m2/s; JA是扩散质量流,单位为kg/(m2·s)。
热扩散系数 m2/s 4.0 0.60 0.13 0.22 0.15 0.069 0.12
表 3-11 几种常用包装材料的热阻
材料 蜡纸板 带玻璃纸的蜡纸板
铝箔
双层蜡防水纸
厚度 /mm 0.625 0.568 0.509 0.599 0.568 0.212
热阻 /W / m2 K 0.0096 0.0109 0.0070 0.0095 0.0075 0.0035
表 3-12 一些食品包装膜的气体渗透率(25℃)[10]
p 的单位是 cm3·mil/(m2·24h·atm)
(mil=10-3in=0.0154mm)
p 聚乙烯(PE)(低密度)
O2 8500
CO2 45000
(高密度)
9300
7000
玻璃纸
15
200
聚丙烯(polypropylene)
1500
因此,扩散系数的量纲为m2/s。
扩散系数是此系统的物理性质,对于食品材料来说, 多组份的系统,可以研究若干种扩散组份在食品系统 中的扩散系数。
第二节 食品材料的热物理数据
食品材料的热物理性质的测量是从18世纪开始的。目 前的数据中有2/3左右是在20世纪50一60年代发表的。 其中,只有一部分数据说明了材料的情况和实验的条件; 而大部分数据没有给出这些条件;有的甚至没给出含水量。 许多数据的离散度很大,因此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热物性测定与控制
要点二
新材料研发
在新材料研发过程中,热物性测定与控制对于发现和开发 具有优异性能的新材料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通过测定和 优化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可以发现和开发具有优异导热性 能、耐高温性能等新材料。
05
CATALOGUE
热物性测定与控制的挑战与解 决方案
测量精度与误差控制
测量精度
热物性测定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实 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需要采用 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方法。
ppen根据不同的实验填充物质 smb
02
CATALOGUE
热物性参数
比热容
总结词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在单位质量下升高 或降低1℃所需的热量。
详细描述
比热容是热物性参数中的重要指标, 用于描述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 放热量的能力。比热容的大小取决于 物质的种类和状态,不同物质有不同 的比热容值。
导热系数
在能源转换、燃烧、热力发 电等领域,热物性控制技术 可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优化热力设备性能。
化工与制药工程
在化学反应、分离、结晶等 领域,热物性控制技术可用 于控制反应条件,提高产品 质量和产量。
建筑工程
在建筑物的供暖、通风、空 调等领域,热物性控制技术 可用于提高建筑能效,改善 室内环境。
交通运输工程
热物性控制的基本原理
热物性控制是通过改变物质的热物理性质来达到控制温度、压力、流动等 热工参数的技术。
热物性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基本传热原理,以 及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变等原理。
热物性控制技术主要涉及材料的选择、工艺参数的调整、热工设备的优化 等方面。
热物性控制的应用领域
能源与动力工程
误差控制
误差可能来源于设备、操作、环 境等多个方面,需要采取有效的 误差控制措施,如校准设备、规 范操作、减小环境干扰等。
燃气-空气热物性计算原理
燃气-空气热物性计算基于美国NIST 网站数据库以及相应的计算软件REFPROPV8.0,拟合出多种气体的特性(如密度、定压比热容、导热系数和粘性系数等)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其视为理想气体,依据理想气体混合法计算燃气或者空气的热物性。
常见气体组分1定压比热利用插值法拟合出各气体的定压比热随温度变化的方程,方程形式如下:C Pi =αk (T /1000)k 7k =0kJ /(kg ∙K )混合气体的定压比热容:C P = x i C Pi n1x i −组分气体的质量百分数;n −混合气体的组分种类数。
定压比热系数计算出每一组分的定压比热后,对其进行温度积分即可得到该组分的焓值: i = C P dt TT 0= αk (T 1000)k +1−αk 273.151000 k +17k =0∙1000/(k +1) kJ /kg混合气体的比焓:= x i i n1x i −组分气体的质量百分数;n −混合气体的组分种类数。
3熵函数计算等熵绝热过程热力计算: 熵的定义:ds =dq T =C p dT −vdp T =C p dT T −R dp p工质经过等熵绝热过程由状态1到状态2 ,对上式积分得:s 2−s 1=dq T = C pdT T T 2T 1− R dp p P 2P 1=0则:C pdTTT 2T 1=R ∙ln P 2P 1C p dTTT 2T1的取值只与过程始末的温度有关,因此可以定义:Φ T =C p dTΦ T 2 −Φ T 1 =C p dT T 2T 1Φ T 为工质的状态函数,是温度的单值函数,简称熵函数。
于是有:Φ T 2 −Φ T 1 =R ∙ln P 2P 1=R ∙ln π计算出每一组分的定压比热后,对其进行温度积分即可得到该组分的熵函数值:Φi = C P T dt TT 0=α0 ln T 1000 −ln 273.151000 + αk (T 1000)k −αk 273.151000 k7k =1/kkJ /(kg ∙K )混合气体的熵函数:Φ= x i Φi n1x i −组分气体的质量百分数;n −混合气体的组分种类数。
固体物理学基础晶体的热物性与热传导
固体物理学基础晶体的热物性与热传导固体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而热物性和热传导是固体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晶体的热物性和热传导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晶体的热物性热物性是指物质在热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包括热容、热导率等。
对于固体而言,晶体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1. 晶体的热容晶体的热容指的是单位质量晶体在温度变化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晶体的热容与晶格结构、晶体的化学成分和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晶格结构的晶体在热容上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2. 晶体的热导率晶体的热导率是指单位面积的晶体在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
晶体的热导率同样与晶格结构、晶体的化学成分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晶体的热物性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固体的热学性质和热传导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热电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晶体的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热能的传递过程,包括导热、辐射和对流等方式。
晶体的热传导主要是通过晶格中的原子振动传递的。
1. 热导率与材料的热传导性能热导率是评价材料热传导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固体晶体的热导率与晶格结构、晶体的化学成分和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2. 热导率与晶体的结构晶体的结构对热导率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对于一维链状结构的晶体,由于振动在链方向上传递,其热导率较高;而对于二维层状结构或三维立方结构的晶体,由于振动在多个方向上传递,其热导率较低。
3. 热导率的控制与应用研究和控制晶体的热导率对于热电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控制材料的晶格结构和杂质等因素,可以调节和改善材料的热导率,提高热电转换效率。
总结:本文通过对固体物理学基础晶体的热物性和热传导的探讨,可以看出晶体的热物性与热传导是相互关联的。
研究晶体的热物性和热传导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对于热电材料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1500字以上。
热物性学
传热学和热物性学考题1. 简述激光闪光法测量材料热扩散率的基本原理,并简要说明样品厚度的确定方法及样品准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以下几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应采用什么方法或仪器测量,并简要说明理由:A. SiC/C复合材料;B. C纳米管阵列;C. 热障涂层;D. 硅酸铝纤维毯。
3.简要说明晶体的热导率随温度分别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4.简要说明非晶体的热导率随温度分别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5.简要说明含非晶相的陶瓷的热导率随温度分别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6.下列测量工作应该使用什么方法和仪器完成?如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请分别列出。
A. 比热的测量;B. 相变温度的测量;C. 相变焓的测量;D. 烧结温度的测量;E. 烧结速率的控制研究7.至少用两种方法简要说明如何将DROP法获得的平均比热转换为真比热?8.简述保护平板法测量材料导热系数的原理,并说明为何该种方法只适合测量低导热系数的材料。
9.阐述比热加和原理,并说明适用条件。
10阐述密度对陶瓷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
11.影响功率型DSC测量材料比热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制备样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2.简述影响晶体材料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及变化规律。
13.简述DROP法测量平均比热的原理和方法。
14简述如何测量古代陶瓷材料的烧成温度?15.简述热线法测量材料导热系数的原理,并说明该方法适合测量哪类材料。
16 请简要说明热膨胀系数与键强度的关系。
17.解释下列名词的含义(有单位的写出单位):导热系数、热扩散率、表面传热系数、黑体、灰体、辐射力、发射率。
18.冬天,经过在白天太阳底下晒过的棉被,晚上盖起来为什么感到很暖和?并且经过拍打以后,为什么效果更加明显?19.冬天,分别在一个5℃的有风天和一个0℃的无风天,为什么前者条件下人体会感到更冷些?20试用传热原理说明冬天可以用玻璃温室种植热带植物的原理(窗玻璃对红外线几乎不透明)。
21.请运用传热学的知识分析热水瓶的保温原理是什么?22.什么是接触热阻?减少固体壁面之间的接触热阻有哪些方法?11、(分析题)结合下列典型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在不同温度下随密度ρ变化的曲线图,说明阐述密度对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并运用传热学知识加以解释。
食品热物性详解
1
自从人类从“茹毛饮血”进化为以熟食为主 以来,加热成了食品加工的重要手段。尤其 是现代化食品工业,为了提高食品的商品化 和保藏流通功能,加热、冷却、冷冻成了最 基本的加工方法。因此,食品的热物理性质 也成为食品生产管理、品质控制、加工和流 通等工程的重要基础。
2
Contents
近年来发展用差式扫描量热术(DSC)来测量材料的比热容。 此法所用的样品少(5一15mg);而且因其能测很大的温度范 围,故特别适合于测量食品材料的比热容和温度的关系。5
第一节 食品热物性基础
2、焓(enthalpy)
焓值是相对值,过去的教材中多取-20℃冻结态的焓值为
其零点;近年来多取-40℃的冻结态为其零点。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食品热物性基础
第二节 食品材料的热物理数据
第三节 差示扫描热量测定与定量差 示热分析
3
第一节 食品热物性基础
一、食品热物性的一般概念
1.食品的基本热参数 温度、比热容、焓、导热系数 2.食品的传热性质 表面热流量、质量平均温度、传热规律、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3.热参数的检测 比热的检测、导热系数的检测
9
第二节食品材料的热物理数据
食品材料的热物理性质的测量是从18世纪开始的。 目前的数据中有2/3左右是在20世纪50一60年代发表的。 其中,只有一部分数据说明了材料的情况和实验的条件; 而大部分数据没有给出这些条件;有的甚至没给出含水量。 许多数据的离散度很大,因此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10
第二节食品材料的热物理数据
关于食品材料热物理性质的数据,收集最全的是美国供 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 (ASHRAE)1993年出版的手册。
岩石热物理性质
岩石热物理性质在传热分析中,热扩散率a(单位是m^2/s)是热导率λ与比热容c和密度ρ之比。
a=λ/(ρ·c)其中:热导率λ(单位:W/(m·K))比热容(单位:J/(kg·K))密度(单位:kg/(m^3))。
热扩散率又叫导温系数,它表示物体在加热或冷却中,温度趋于均匀一致的能力。
这个综合物性参数对稳态导热没有影响,但是在非稳态导热过程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对于普通的岩石来说,~ 10^-6 m^2/s。
在300K,空气的热扩散率是0.000024 m^2/s。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虽然一般而言各类岩石的导热系数最大,砂土次之,黏土最小,但是由于岩石孔隙率低导致含水量低,因此岩石用于土壤换热器的换热持久性最差,黏土次之,砂土最好。
这是由于土壤和岩石的比热远小于水的比热,一般常见的岩石比热大约是0.84KJ/Kg•K,而水的比热是4.19KJ/Kg•K,干土壤的比热在1.6KJ/Kg•K,单位水体中可以储存的温差能约是干土壤的1.2~2.3倍,岩石的2倍。
因此土壤中含水量的高低对土壤源热泵的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土壤中水份的迁移还对过渡季节空调系统停止运行后地下土壤温度的自然恢复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持久运行作用很大。
土壤比重:土壤密度与4℃时纯水密度之比。
一般取2.65;火山石的物理与化学部分指标如下:物理性能指标:性能指标单位检测结果性能指标单位检测结果火山石(玄武岩)的特性。
岩石的物理性质土壤热物性变化三、土壤温度一年内变化手工简单计算夏季每延米散热60w/m,冬季取热量40w/m,夏冬两季的空调时间分别为120/90天,每天工作12小时。
土壤比热为1200 J/(kg·K),密度为2000kg/m3,埋管间距按照5米计算。
1、面积25m2,厚度1米的土壤质量:2000x25=50000kg2、夏季放热量为:60 X3600x12x120=311040000J3、夏季过后土壤平均温度升高311040000/1200/50000=5.184K4、冬季取热量为40 x3600 x12x90=155520000J5、冬季土壤平均温度降低:155520000/1200/50000=2.5922K6、土壤全年平均温度提升2.592K。
物性参数的概念
物性参数的概念物性参数是指描述物质特性和性质的数值量度,通常用于描述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热力学、热物性以及力学等方面的特征。
物性参数是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定量特性,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行为、相变特性、传热传质性质以及性能等方面。
物性参数通常可以分为热力学物性参数和热物性参数等等。
热力学物性参数主要包括摩尔质量、密度、比容、体积膨胀系数、压缩系数、等温压缩系数、煤气体常数、毛细管冒率等等。
这些物性参数可以用来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如物质的状态方程、等温、等容等过程的热力学特性。
摩尔质量是描述物质中每个摩尔的质量,通常用单位摩尔质量(kg/mol)表示。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用公式密度=质量/体积求得。
比容则是密度的倒数,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据的体积。
体积膨胀系数是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单位温度变化下密度的变化率,可以用来描述物质在温度变化下的体积变化情况。
压缩系数是物质在压力变化下单位压力变化下密度的变化率。
等温压缩系数是在等温条件下的压缩系数。
煤气体常数则是用来描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比例常数,通常用单位体积上的摩尔数乘以气体常数获得。
热物性参数则是指物质在热学方面的一些重要性质,如热导率、热扩散系数、热导率等。
热导率是物质导热的能力,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流量。
热扩散系数是物质传导热能力的一种衡量,可以用于描述物质内部温度的传递。
热容量是物质在单位质量下温度改变时吸收或释放的热能的量。
温度是物质内部粒子热运动的强弱度量。
物性参数的概念和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物质的多种特性和性质。
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等领域,物性参数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物性参数可以用于确定材料的性质,包括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等,以便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特定工程应用。
在化学工程和流体力学中,物性参数可以用于研究和计算物质在流动和传热过程中的性质,以便优化流体系统的设计和操作。
在环境科学和能源领域,物性参数可以用于研究大气、水体和地球等自然系统的热力学和热物性特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环境问题和能源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简表
等离子体物理学
热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学;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学;等离子体诊断学(原名为“等离子体光谱学”);凝聚态等离子体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其他学科
14060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与分子理论;原子光谱学;分子光谱学;波谱学;原子与分子碰撞过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和冷原子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学其他学科
16065
天体生物学
16070
天文地球动力学
从原16030中分离出来
16075
时间测量学
时间尺度;时间测量与方法;守时理论;授时理论与方法;时间测量学其他学科
16099
天文学其他学科
170
地球科学
17010
地球科学史
17015
大气科学
大气物理学(包括大气光学、大气声学、大气电学、中层物理学等);大气化学;大气环境学(归入61020);大气探测(包括大气遥感);动力气象学(包括数值天气预报与数值模拟等);天气学;气候学;大气边界层物理学(原名为“云与降水物理学”);应用气象学(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离散数学
11084
模糊数学
11085
计算机数学
11087
应用数学
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
11099
数学其他学科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201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其他学科。运筹学(归入11074)
12020
系统学
微分动力系统(归入11051);混沌;一般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论;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系统学其他学科
11024
代数几何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简表(国家标准GBT_13745-2009)
流变学
13035
爆炸力学
爆轰与爆燃理论;爆炸波、冲击波、应力波;高速碰撞动力学;爆炸力学其他学科
13040
物理力学
高压固体物理力学;稠密流体物理力学;高温气体物理力学;多相介质物理力学;临界现象与相变;原子与分子动力学;物理力学其他学科
13041
生物力学
包括生物流体力学与生物流变学等
13045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简表
(国家标准GBT 13745-2009)
说明:本标准仅将学科分类定义到一、二、三级,共设62个一级学科或学科群、676个二级学科或学科群、2382个三级学科。本代码简表中三位数代码为一级学科,五位数代码为二级学科,说明中的为三级学科(无代码)。
代码
学科名称
说明
110
数学
14065
原子核物理学
核结构;核能谱学;低能核反应;中子物理学;裂变物理学;聚变物理学;轻粒子核物理学;重离子核物理学;中高能核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其他学科
14070
高能物理学
粒子物理学(原名为“基本粒子物理学”)宇宙线物理学;粒子加速器物理学;高能物理实验;粒子宇宙学;高能物理学其他学科
14075
离散数学
11084
模糊数学
11085
计算机数学
11087
应用数学
具体应用入有关学科
11099
数学其他学科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201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其他学科。运筹学(归入11074)
12020
系统学
微分动力系统(归入11051);混沌;一般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论;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系统学其他学科
procast热物性参数
附注:红色字体为热应力耦合模拟必须输入的参数,蓝色字体为一般模拟需要的相应参数一、材料参数(Material Database(一)成分(composition重量百分含量%)通过输入合金成分,软件可以自动计算(采用Scheil或Lever模型)Al系,Fe 系,Ni系,Ni16,Ti系,Mg系的热函曲线,固相分数和液固相温度。
(二)传热属性(thermal)1. 热导率(Conductivity常数或温度的函数,单位:W/m/K)2. 密度(Density常数或温度的函数,单位:kg/m**3)3. 比热容(Specific Heat常数或温度的函数,单位:kJ/kg/K)4. 热函(Enthalpy常数或温度的函数,单位:kJ/kg)(等同于比热容和潜热)5. 固相分数(Fraction Solid常数或温度的函数)6. 潜热(Latent Heat常数,单位:kJ/kg)7. 液固相线温度(Liquid-Solidus常数,单位:C)8. 发热属性(Exothermic轴套材料达到燃烧温度后放出的热量,燃烧分数为温度的函数)(三)流体属性(Fluid)1. 粘度(Viscosity)a. Newt onian 流体粘度(常数或温度的函数,单位:Pa.s)b. Carreau-Yasuda流体(非牛顿流体模型,其粘度为切变速率的函数平衡方程:r 亠 L : 「■ 1 ?)涉及到的参数有n o,n -,入,ac. Power-Cutoff流体(用于触变铸造)2. 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常数或温度的函数,单位:N/m)3. 渗透率(Permeability高渗透率意味着自由流动,反之则意味着不流动.铸件材料仅适用于液固相线之间.常数或固相分数的函数,单位m**2)4. 过滤网材料属性(Filter)a. 孔隙率(Void fraction 常数)b. 表面积Surface area常数,单位:1/m)二、界面传热参数(Interface Database(一)标准界面传热系数(inteface)(H.T.Coeff常数或时间、温度的函数,单位:W/m**2/K.界面之间网格需要一致)(二)压铸复合传热系数(Die Combo)自动根据压模开合顺序改变传热系数当压模闭合时界面传热系数为常数或温度的函数;当模型打开时定义大气与压型间界面换热系数Air Coeff和环境温度Air Temp ;喷水冷却阶段定义喷水冷却界面换热系数Spray Coeff和喷射冷却温度Spray Tempo 三、边界条件参数(Boundary Conditions Database(一)定义表面相关参数1. 温度(Temperature)常用于设置充型计算的浇注温度(常数或时间的函数,单位:C);2•传热(heat):Q = Flux h T 飞;T4-T.4,需要输入的参数有:热流Flux(Heat Flux,常数或时间的函数,单位:W/m**2)界面换热系数(与外界环境间的)h(Film Coeff,常数或时间、温度的函数,单位:W/m**2/K)、环境温度T a(Ambient Temp,,单位:°C )、发射率& o真空中辐射时只需要定义发射率。
食品物性学-食品的热物性
❖ 食品热物性基础
食品的传热特性 热性能测定方法
❖ 食品的传热物性
可加性物性和非可加性物性 食品的有效导热系数
❖ 能弹性与熵弹性
等温可逆的弹性变形 能弹性与熵弹性分析的应用
中新口腔
第一节 食品热物性基础
1. 基本概念
单位表面传热系数(h):当假定附着于固体表面的流体 界膜与固体表面温度差为1K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固体单位表 面积的热量,是对流传热的参数。
质量平均温度:为了用一个数值代表加热过程中食品物体 温度的变化,采用质量平均温度比较方便。 比热容
中新口腔
第一节 食品热物性基础
2. 热性能测试方法
热分析是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量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温 度关系的一类技术。 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输给物质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 之间关系的一种技术。
2. 热性能测试方法
动态机械热分析仪(dynamic mechanical thermal analyzer, DMTA):在程控温度下,测量物质在振动负荷下动态模量和 力学损耗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中新口腔
第一节 食品热物性基础
2. 热性能测试方法
DMTA谱图
中新口腔
第二节 食品的传热物性
1. 可加性物性和非可加性物性
中新口腔
2. 热性能测试方法
定量差示热分析(quantitative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lysis, DTA):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试样与参比基准物质之间的 温度差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技术。
中新口腔
第一节 食品热物性基础
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定
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定
量热技术和热物性测定涵盖了温度测量、热流计、比热和相变潜热测量、燃烧热和其他反应热测量、热导率和热扩散率测量、热辐射性质测量以及黏度测量,介绍了相关基础理论、主要测量方法、原理及装置等。
温度是度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人类的生活、生产以及科学实验都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热量的测量和热物性的测定,更是以温度测量为基础,温度测量的精度会直接影响热量和热物性的测量精度。
因此,掌握正确的温度测量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必须建立一个严格的、科学的定义。
但是,由于温度是强度量,它代表着物质内在性质,增加了人们对温度的理解和准确测量的难度。
早期人们凭主观感觉判断物体冷热程度,区别温度的高低。
随着科学的发展,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兴起,人们对温度的理解由定性发展到定量阶段,从而揭示了它的本质。
根据热力学第零定律,在三个热力学系统中,如果其中两个系统中每一个系统都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那么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必定具有一个数值相等的宏观性质,我们定义这个决定系统宏观性质的变量为温度。
它是系统是否与其他系统处于热平衡的标志。
热力学第零定律不仅指出了温度的宏观概念,而且还为测量温度和检定温度计提供了依据。
如选择适当的系统作为标准温度计,使其与待测温度的系统或某支温度计处于同一热平衡状态,这时,标准温度计的温度就等于待测系统或该温度计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