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重点学习的教案.doc
张衡传教学设计5篇
张衡传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张衡传教学设计篇一:《张衡传》教学设计《张衡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
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
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二、知识积累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后汉书》纪传体东汉断代史,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
纪、传为南朝宋范晔撰。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内容充实,文笔简练生动,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并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后世称赞其文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
在文学方面,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代表作《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的合称)。
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地震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天文学方面,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相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地理学方面,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等。
数学方面,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到3.1622之间,比欧洲早了1300多年;气象学方面,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为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与文艺的双子星。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必修四语文《张衡传》教案(优秀10篇)
必修四语文《张衡传》教案(优秀10篇)《张衡传》教案篇一《张衡传》示范教案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
2、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研读课文,掌握内容1.逐段阅读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
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
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
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因──────────→果③谦虚、踏实治学精神。
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然而(转折复句)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
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概括叙述)(列举事例)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精思博会(文才出众)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如不应(侧写其才之奇)(正写其品之高)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
(2)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6篇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精选6篇(一)教案《张衡传》是高二语文下册的文学作品之一,主要讲述了张衡创造天文仪器和科学理论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一、教学目标:1.了解张衡的生平和贡献;2.了解张衡在天文学和地理学上的创新理论和仪器;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准备:1.教材:高二语文下册;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相关资料:张衡传记、科学实验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下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浑天仪等科学仪器,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仪器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张衡的发明是科学的?有没有看过类似的仪器?2.讲解(15分钟):讲解张衡的生平和贡献,包括家庭背景、成就和影响等。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张衡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在天文学和地理学上做出了创新贡献。
3.展示(15分钟):展示一下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浑天仪等科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模型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仪器的科学原理和使用方法。
4.讨论(15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张衡的发明在当时和现在的意义和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5.实践(2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地动仪或浑天仪模型,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对张衡发明的理解和掌握。
6.总结(10分钟):总结张衡的发明对于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张衡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四、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或实践任务,以加深学生对张衡传的理解和掌握。
五、拓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张衡和他的科学成就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精选11篇)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精选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疏通文章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
2、明白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3、带领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掌握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凝炼简洁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师说》里学过这样一句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说懂得道理是有先后的,学问和技艺各有各专门研究,但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全才——张衡。
他知识广博而精深。
在文学艺术、政治哲学、天文历算、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研究。
他的功劳业绩,在我国乃至世界科学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
二、简介张衡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传教案优秀3篇
张衡传教案优秀3篇《张衡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5、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张衡设计制造的地动仪。
重点难点:1、理解地动仪设计上的特点。
2、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插图、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引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家地震局都能准确及时地进行地震预报;将地震灭害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可是在古代,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地震预报的呢?通过学习课文,你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看图、说图意,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重点分析生字。
3、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词语。
四、学习感悟,精读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汇报。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习汇报读懂的内容。
2、学习课文第5~10自然段。
(1)默读第5~10自然段,弄清下面的的问题。
张衡是怎么会知道陕西会发生地震的呢?他所设计的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呢?(2)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A、因为在张衡生活的年代,地震频繁,有好几次就发生在洛阳附近,引起了张衡的注意。
B、张衡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制成了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所以最先知道陕西发生的地震。
C、地震仪是用铜做的,直径八尺,样子像个大酒坛,在外壁上倒挂着八条龙。
八条龙的龙头,分别朝着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
每个龙头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哈蟆仰着头,张大嘴巴,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对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龙嘴里的铜球就会掉在铜哈蟆嘴里。
《张衡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张衡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张衡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张衡传》教案教学设计教师介绍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张衡传》。
这篇文章是一篇传记,讲述的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学者张衡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在本次讲解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张衡的生平及其出色的地学成就,并通过讨论来理解张衡的思想和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课程目标1. 了解张衡的生平及其出色的地球物理学成就2. 理解张衡的思想和对科学发展的影响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思维教学重点:1. 张衡创造出国际上早期的测量与地形图的方法。
2. 张衡利用浑天仪观测天文现象,建立了震源定位的方法。
3. 学习张衡的科学精神和学术追求。
教学流程1. 引言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著名的学者张衡。
告诉学生张衡的生平及其在地理学、地震学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
通过先导引,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展开主题学生阅读《张衡传》的文字叙述和图片资料,了解张衡的学术贡献、学术精神及思想体系。
3. 学生交流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思维,通过讨论学生将思想和理解统一起来,充实知识,提高对此类似内容深刻程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总结教师总结讲解过程,强调学生的收获。
并向学生讲解张衡对学生以及科学发展做出的重要及深远贡献。
教学资源1. PPT 工具2. 《张衡传》的相关课文及图书3. 图片的集合。
4. 引导资料教学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问答案来确认学生的理解程度。
同时,在听取学生的自由发言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时,教师也可以得知学生的收获和方向,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科学家对国家的发展和对人类科学知识的贡献,并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学者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对未来的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教师会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次教学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张衡传》和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了张衡的学术贡献、学术精神及思想体系。
(完整word版)《张衡传》优秀教案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1)质疑、点拨
实词:损、疾、目、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2-4段,结合注释梳理文句并质疑思考:
《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张衡传》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历史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天文学家张衡的一生。
本次教学以此小说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了一套教案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历程,古代科学家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成就,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素养。
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阅读《张衡传》,了解张衡的一生及其贡献,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历程和古代科学家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成就。
2. 学习方式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相结合,教师以提问为主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
3.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历程和古代科学家的创新思想;(2) 理解张衡的生平及其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贡献;(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呈现星空图案,引导学生了解天文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并介绍《张衡传》的主人公和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趣。
2. 文本阅读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张衡的生平和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贡献。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讨文中相关问题,开展讨论环节,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张衡的思想及其成就。
3. 分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程度,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学生分工合作,研究张衡的贡献、思想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并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
4. PPT展示每个小组代表展示PPT,介绍张衡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贡献,展示研究成果和经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张衡的科学思想和成就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教育学生像张衡一样追求真理、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历程和古代科学家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成就,深入理解张衡的一生及其成就。
《张衡传》教案四篇【精选】
If there are no obstacles in the journey of life, what else can one do.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2021年《张衡传》教案四篇《张衡传》教案篇1三维目标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对张衡有深入的认识。
3、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
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
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知识积累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见注解①)2、课前结合书下注释梳理我国古代文化常识。
⑴三辅、太学、五经、六艺。
⑵管职升降与人才选拔:孝廉、公府、公车、举、辟、召、征、郎中、太史令、拜、迁、转、出、视事、下车、乞骸骨等。
三、检查预习1、通假字:①员径八尺(员通“圆”)②形似酒尊(尊通樽)③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2、古今异义词①举孝廉不行。
(不行,古义:没有去应荐。
今义:不能。
)②衡下车(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指从车上下来。
)3、活用词: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4、多义词: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证据)③兵未战先见拜征(失败)④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举:①举欣欣然而告之(全,都。
)②举孝廉不行(被举荐)③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介词,拿,用)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取)⑤何不作以上,莫令事不举(成功)观:①因入京师,观太学(游学)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③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建筑物的一种)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看见)⑤无尝疑乎是,仅以蒋氏观之,犹信(看)施: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设置)②靡计不施,迄无济(施用施行)致:①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③闲情逸致(情致,情趣)5、知句式:⑴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⑵被动句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⑶宾语前置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关于《张衡传》教案四篇
关于《张衡传》教案四篇《张衡传》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了解张衡。
3、学习__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3、学习__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知识链接】1、作者与作品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
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2、关于人物传记: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__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3、张衡简介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
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
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
《张衡传》教案四篇
《张衡传》教案四篇《张衡传》教案篇1(二)张衡的生平和成就。
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
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张衡碑题词)(摘自沈祺文)(三)关于浑天仪。
汉时,天文学已经形成体系,分有盖天、浑天和宣夜三家。
盖天说以周髀算经为代表,认为天圆地方,天在上,像伞盖,地在下,像棋盘,是一种旧的传统说法。
宣夜派认为天体为元气构成。
浑天说比较进步些,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这种说法虽然也不完全正确,但比较接近实际。
浑天派最大的代表者和卓越的发明家张衡指出,日有光,月没有光,月光是由日光照射而来的。
所以向日则光盈,背日则光尽。
他还推测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结果。
他还绘制了一部星图,叫《灵宪图》,创制了许多重要的天文仪器。
浑天仪是铜铸的,内外有几层圆圈,都可转动。
各层圆圈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凡张衡所知道的天文现象都刻在上面。
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个“滴漏”,作为浑天仪的动力。
浑天仪被滴漏带动,它转动时恰好与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时间完全吻合。
可惜这座精巧的浑天仪在西晋战乱中失传了。
留下来的只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两份说明书的部分说明。
(摘自《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四)译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没有骄矜的情绪。
(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直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分奢侈的。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作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驾认为他的才华出众,屡次召聘(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方面的巧思,尤其用心于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
《张衡传》教案4篇
《张衡传》教案4篇《张衡传》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__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
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
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1、“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
《张衡传》优秀教案.docx
四、读准字音:属(Zh U )文连辟(b I)逾侈(Ch 1 )邓骘(Zhi)璇(XU血)机算罔(W δng)论中有都(d U )柱傍(Pdlg )行八道蟾蜍(Ch Crl Ch U )帷幄(W e i W o )乞骸(h Ci )骨五、聆听诵读,轻声跟读,梳理字词并翻译全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Zh U写文章游学三辅,因入京师,观(于)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顺便考察、学习虽然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但是结交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被)举荐/没有去(被)征召/就职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过度奢侈《两都》作《二京赋》,因(之)以讽谏。
精思傅会,凭借/来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以…为奇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在三辅一带游学,顺便进入京城洛阳,在太学学习,因此通晓五种经书,熟悉六种学问和技能。
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
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
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第一段:介绍张衡的籍贯、学识、品行以及文学成就。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特征拜郎中, 再迁为特地征召两次迁升妙尽璇机之正, 精妙地研究透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所居之官 辄 积年不 徙。
自去史职,五就提升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 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
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 (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
张衡传教案(最新5篇)
张衡传教案(最新5篇)《张衡传》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张衡,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课文中的难写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发明创造吗?谁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由学生回答的引出人物张衡。
----大家了解张衡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从小爱科学,后来有许多重大发明。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张衡的故事。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提示“衡”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学们平时读书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2、课件出示自读提示:A、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看课文讲的是张衡的什么故事?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B、请同学当小老师领其他同学认读词语。
C、开火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三、鼓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介绍的是什么时候谁的什么事?2、他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3、你从课文中还知道了什么?四、质疑:默读课文,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咱们下节课一起来解决你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设计。
1、我是火眼金睛。
记状纪壮洒偏格酒骗洛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发生发明发现1 、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2 、同学们继续向前走着,突然()小路旁的大树上,挂着一条条像蜡烛一样的东西。
3 、这个故事在离现在差不多两千多年的东汉时期。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张衡传教案(精选4篇)
张衡传教案(精选4篇)张衡传教案(精选4篇)张衡传教案篇1《张衡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
(三)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难词难句解释。
(1)从容淡静:从容,举止行动,《礼记#8226;缁衣》:“衣服不贰,从容有常。
”孔颖达疏:“谓举动有其常度。
”《楚辞#8226;九章》:“孰知余之从容。
”王逸注:“从容,举动也。
”不能作舒缓、不急迫来讲。
淡静,淡泊娴静。
全句:(他)平时举止淡泊娴静。
(2)衡不慕当世:当世,是当世之人,即当时的掌权者。
(3)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公元1XX年(安帝永初五年)拜郎中,1XX年(安帝元初元年)迁尚书侍郎,1XX年迁太史令,121年(安帝建光元年)迁公车司马令,126年(顺帝永建元年)再复为太史令。
文中所指“五载”,即公元121年辞太史令,拜公车司马令,到126年又复为太史令的“五载”。
(4)咸怪其无征:征,是应验、征验、效验的意思,不宜作“证据”讲。
(5)“举孝廉”、“辟公府”、“累召不应”、“公车特征”:举,推荐。
辟,征召。
召,呼唤,特指上对下的呼唤,引申为招致,征,召,特指君召臣。
“举、辟”二字在这里都表被动。
(6)“拜郎中”、“迁为太史令”、“积年不徙”、“再转复为太史令”:拜,授予官职。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才是贬官。
徙,表一般的调职,有时也用以表示降职,本文指前者。
转,迁调官职。
这四字的意思很接近,略有区别。
(7)关于“璇机”的解释:一说是玉饰的测天仪器。
一说,“机”即“玑”,“璇机”是两颗星的名字,即“天璇”和“天玑”。
从上下文看,似以第二说为宜。
用“璇”“玑”二星指代北斗七星,又进而指代天文,“妙尽璇机之正”即精通天文的意思。
(把“璇机”指代天文,可参见王力《古代汉语》下册第一分册第787页)(二)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分析: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
《张衡传》教案
教案:《张衡传》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3. 体会张衡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难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张衡的精神品质。
3. 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 展示一些张衡的发明或文学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作者介绍
- 简要介绍范晔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3. 整体感知
-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文章,讲解生词和难句。
4. 深入分析
- 学生分组讨论张衡的精神品质,并选代表发言。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5. 总结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张衡的精神品质和本文的写作特点。
6. 布置作业
-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张衡的认识和感想。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张衡的生平和主要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习了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生通过讨论张衡的精神品质,提高了对人物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传教案张衡传教案 (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
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
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1、“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 (398-445) 南朝宋顺阳 ( 在今河南浙川东 ) 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 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
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 (398-445) 南朝宋顺阳 ( 在今河南浙川东 ) 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 195 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
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3、文史专名(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六艺: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②《诗》《书》《礼》《义》《乐》《春秋》 ( 说经的经文和传文)(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 ; “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 ; 国别体。
( 例如:《史记》 ; 《资治通鉴》 ; 《战国策》 )(9)通史 ; 断代史。
( 例如:《史记》 ; 《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三、诵读课文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正音:善属文 (zh ǔ) 连辟公府 (b ì) 邓骘 (zh ì) 璇玑 (xu án) 算罔论(wǎng)傍行 (p áng) 河间相 (jiān)乞骸骨(hái)四、问题设置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讨论明确: (1) 品格 (2) 文学 (3) 科学 (4) 政治2、理清提纲:明确:第一部分 (1 节) :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 (2-4 节) :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 (5 、6 节) :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 第一段 )4、质疑、点拨实词:属、贯、辟、奇、就虚词:乃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5、分析评价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五、深入探讨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1)、广泛学习(2)、不要骄傲自满(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七、作业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八、板书设计张衡传一、品格、文学 (1 节)二、科学成就 (2-4 节)三、政治才干 (5 、6 节)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讨论明确:(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 3-5 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实词: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虚词: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句式:① .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默读课文 6、7 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实词: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虚词: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
“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明确: ( 板书 )( 可贵的 ) 品格 ( 辉煌的 ) 科学成就 ( 卓越的 ) 文学才能 ( 杰出的 ) 政治才干三、深入探讨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这份张衡传教案,希望大家能多加的复习一下,相信大家对张衡传这篇文言文会理解的更加透彻。
张衡传教案 ( 二)一、教学目标( 一) 了解张衡一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 二) 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弄懂一些专指词语,疏理文言否定词。
( 三) 学习记叙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 难词难句解释。
(1)从容淡静:从容,举止行动,《礼记 ?缁衣》:“衣服不贰,从容有常。
”孔颖达疏:“谓举动有其常度。
”《楚辞 ?九章》:“孰知余之从容。
”王逸注:“从容,举动也。
”不能作舒缓、不急迫来讲。
淡静,淡泊娴静。
全句: ( 他) 平时举止淡泊娴静。
(2)衡不慕当世:当世,是当世之人,即当时的掌权者。
(3)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公元 111 年( 安帝永初五年 ) 拜郎中, 114 年( 安帝元初元年 ) 迁尚书侍郎, 115 年迁太史令, 121 年( 安帝建光元年 ) 迁公车司马令, 126 年( 顺帝永建元年 ) 再复为太史令。
文中所指“五载”,即公元 121 年辞太史令,拜公车司马令,到126 年又复为太史令的“五载”。
(4)咸怪其无征:征,是应验、征验、效验的意思,不宜作“证据”讲。
(6)“拜郎中”、“迁为太史令”、“积年不徙”、“再转复为太史令”:拜,授予官职。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才是贬官。
徙,表一般的调职,有时也用以表示降职,本文指前者。
转,迁调官职。
这四字的意思很接近,略有区别。
(7)关于“璇机”的解释:一说是玉饰的测天仪器。
一说,“机”即“玑”,“璇机”是两颗星的名字,即“天璇”和“天玑”。
从上下文看,似以第二说为宜。
用“璇”“玑”二星指代北斗七星,又进而指代天文,“妙尽璇机之正”即精通天文的意思。
( 把“璇机”指代天文,可参见王力《古代汉语》下册第一分册第 787 页)( 二) 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 ?分析: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
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
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 三) 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 ?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 ?列出它的结构提纲。
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 ; 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
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结构提纲——第一段 ( 第 1 自然段 ) :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第二段 ( 第 2、3、4 自然段 ) :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
(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第三段 ( 第 5 自然段 ) :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