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
一文教你学会看乳腺癌病理报告
![一文教你学会看乳腺癌病理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b2be57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c.png)
一文教你学会看乳腺癌病理报告在乳腺癌的诊疗过程中,手术标本的病理报告一直是诊断的“金标准”,同时,也是后续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病理报告的书写有一定的规范性,因此在临床医生眼中,患者的情况在病理报告中“一目了然”。
但是,当患者拿到病理报告后,常常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该看哪些指标,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本文将通过介绍病理报告的组成部分和各项指标的含义,告诉大家如何抓住重点,快速看懂乳腺癌病理报告。
一、病理报告的内容包括哪些?通常一份完整的病理报告包括两个部分:石蜡病理和免疫组化。
石蜡病理主要描述病变的病理诊断,包括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内容,了解疾病的肿瘤分期和进展程度。
免疫组化主要描述病变的分子病理,主要包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各种指标, 从而可以对乳腺癌进行分子分型,指导后续治疗。
因此,拿到病理报告后,需要分别从以上两个部分中提取重要的信息。
二、石蜡病理报告该看什么?1.看病理类型拿到病理报告后,首先应该注意到的是病理类型。
病理类型会告诉我们,病灶是原位癌还是浸润癌。
相对于浸润性癌,原位癌的预后较好,术后一般不需要进行化疗。
如果是浸润癌,又分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以及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即除浸润性导管癌以外的其他类型,包括浸润性小叶癌,黏液性癌,小管癌,筛状癌,髓样癌,腺样囊性癌,大汗腺癌,化生性癌,微乳头状癌等等。
乳腺癌患者中其实80%都属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即浸润性导管癌。
通过病理类型,患者可以了解到自己是何种类型的乳腺癌。
2.看肿瘤大小肿瘤大小在病理报告中的描述比较直观,通常会以肿瘤大小3.5cm * 2cm * 1.3cm或切面大小2.7cm * 1.5cm或肿瘤最大径2.5cm等方式进行描述。
我们一般需要关注肿瘤的最大径长度。
肿瘤最大径越大,提示预后越差。
3.看组织学分级浸润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分为I级、II级、III级,分别代表高分化、中分化、高分化。
乳腺癌病理报告怎么看
![乳腺癌病理报告怎么看](https://img.taocdn.com/s3/m/4f36742fa98271fe910ef981.png)
乳腺癌病理报告怎么看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是后续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病人及家属经常拿着报告单看到上面的内容很困惑,很多字母不知道什么意思,因此,针对重点内容做一解释:1.注意肿瘤组织学类型:看是浸润性还是非浸润性,非浸润性乳腺癌如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预后极好,一般不需要化疗。
浸润性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等,预后相对较差,需要后续相关放化疗等。
2、看组织学分级:一般分Ⅰ-Ⅲ级,分级越高,恶性程度越高。
3、看肿瘤的位置与大小:肿瘤最大径每增加25px,复发转移风险升高12%。
如果肿瘤大于等于125px,是术后放疗指征。
4、看手术切缘:看手术切缘是否为阳性,如果为阳性,需要再次手术或者尽早放疗。
5、看是否侵犯脉管/淋巴管:脉管癌栓提示预后相对较差。
6、看肿瘤是否侵犯乳腺皮肤及胸壁:如果侵犯,建议术后放疗。
7、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腋窝淋巴结转移是重要的预后指标,用X∕Y表示。
X代表转移淋巴结数。
Y代表送检病理数。
如2/12,代表手术送检12枚淋巴结,其中2枚淋巴结中有癌细胞转移,X值愈大预后越差。
既往专家认为乳腺癌根治术后, 4枚及以上淋巴结转移,术后就建议放疗,但目前发现淋巴结转移1-3个的乳腺癌放疗不同程度的获益,因此,更多的医生会推荐放疗了。
8、看激素受体检测: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反映肿瘤是否受激素调控,如果ER(+)和/或PR(+),说明术后可以做内分泌治疗,文献报道内分泌治疗可降低ER(+)和/或PR(+)患者复发风险50%。
9、看免疫组化单C-erbB-2 /HER-2:C-erbB-2(–)、(+)时即判断为阴性,C-erbB-2(+++)时判断为HER-2阳性,C-erbB-2(++)时需再进行Fish检测进一步明确Her-2基因是否有扩增,以决定是否使用赫赛汀治疗。
检测:一般用百分率表示,是细胞增殖最重要的指标,阳性比率越高,预后越差。
芜湖二院肿瘤放疗科王银华。
如何解读乳腺癌病理报告(二)2024
![如何解读乳腺癌病理报告(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ee4ada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6.png)
如何解读乳腺癌病理报告(二)引言概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病理报告是诊断和治疗乳腺癌的重要依据。
然而,解读乳腺癌病理报告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困惑。
本文将带您逐步了解如何解读乳腺癌病理报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对疾病进行治疗。
正文:一、病变类型1. 确定病变的种类(如癌前病变、非浸润性或浸润性癌等);2. 观察病变组织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态和核分裂计数等;3. 确定病变的分级(如分级制度的应用);4. 分析病变的证据和特征。
二、病变范围1. 评估肿瘤的大小和浸润程度;2. 观察肿瘤是否单发或多发;3. 确定淋巴结转移的情况;4. 分析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5. 评估切缘情况,如是否存在切缘阳性等。
三、激素受体状态1. 分析病变组织是否存在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2. 判断激素受体阳性或阴性的情况;3. 观察激素受体表达程度的程度;4. 了解激素受体情况对治疗方案的影响。
四、HER2状态1. 确定肿瘤细胞是否过表达HER2;2. 判断HER2阳性或阴性的情况;3. 观察HER2过表达的程度;4. 了解HER2状态对治疗方案的影响。
五、其他特征1. 观察是否存在血管侵犯或神经侵犯等;2. 分析肿瘤组织的增殖指数;3. 评估其他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如炎性乳腺癌等;4. 考虑遗传基因突变的情况;5. 了解其他病理特征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
总结:解读乳腺癌病理报告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病变类型、范围、激素受体状态、HER2状态和其他特征等。
准确理解病理报告中的每个内容对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评估预后和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非常重要。
因此,患者和医生应密切合作,共同解读病理报告,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治疗乳腺癌。
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
![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2c9c10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7.png)
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以下是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的文章: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
病理报告是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如何正确解读病理报告至关重要。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主要通过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报告中一般会包括以下内容:1. 乳腺癌的类型:乳腺癌可以分为纤维腺瘤型、导管癌型、小叶癌型、黏液型、髓样型、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瘤和肉瘤等多种类型,这些类型的病理特征及影响治疗的方案都不同。
2. 癌组织的分级:乳腺癌的分级主要是根据其组织学异型性及核分裂象数目,划分为I级、II级及III级。
分级越高,癌细胞越异形,生长速度越快,预后也越差。
3. 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分为高度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度分化。
分化程度越高,癌细胞越接近正常乳腺细胞,生长速度越慢,预后也越好。
4. 淋巴结情况:病理报告中会说明癌细胞是否侵入了淋巴结,淋巴结是否转移。
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的重要预后指标。
5. 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检查可以判断癌细胞是否表达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HER2蛋白。
这些检查结果将影响激素治疗及HER2靶向治疗的选择。
上述内容是乳腺癌病理报告中常见的几个方面,正确解读病理报告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在治疗方面,根据癌的类型、分级、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情况等因素,可能采用手术、放疗、化疗、激素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总之,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对于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因素之间相互关联,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病理报告分析
![乳腺癌病理报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b63d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8.png)
乳腺癌病理报告分析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以发生在男性身上。
乳腺癌的病理报告是通过对乳腺癌组织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分析得出的。
本文将从病理报告中的各个方面,分析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分级以及预后等内容。
二、病理特征分析1. 组织学类型根据乳腺癌病理报告中的组织学类型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乳腺癌的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
根据组织学特征,乳腺癌可分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头状癌等。
通过分析组织学类型,可以对乳腺癌的生长方式、浸润程度等进行初步了解。
2. 组织学分级乳腺癌病理报告中的分级描述了肿瘤的分化程度。
一般来说,乳腺癌分为I、II、III级,分别表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
乳腺癌的分级对预后和治疗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分化乳腺癌预后较好,低分化乳腺癌预后较差。
3. 细胞学特征乳腺癌病理报告中也会描述细胞学特征。
细胞学特征包括细胞核的大小、形态、核分裂象等。
通过分析细胞学特征,可以了解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浸润能力等。
细胞学特征的分析对判断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三、免疫组化分析免疫组化是乳腺癌病理报告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
通过标记特定抗原并观察其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确定乳腺癌的分子亚型和预后。
1.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状态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是乳腺癌的重要预后标志物。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可以确定乳腺癌细胞内ER和PR的表达情况。
ER和PR阳性乳腺癌对激素治疗敏感,预后较好。
2. HER2状态HER2是乳腺癌中的一个重要致癌因子,也是治疗的重要靶点。
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可以确定乳腺癌细胞内HER2的表达情况。
HER2阳性乳腺癌常常具有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的特点。
四、预后评估乳腺癌病理报告中的预后评估是根据病理学特征、分级、免疫组化结果等综合判断的。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初步评估,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
五、结论乳腺癌病理报告是判断乳腺癌病情和预后的重要依据。
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一)2024
![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eb92e0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5.png)
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一)引言概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病理报告提供了关于病变的详细信息,包括肿瘤类型、分级、侵袭性等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对于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展开,分析其中的关键要点,并提供一些解读的参考指南。
正文:一、肿瘤类型的确定1. 组织学特征的描绘和分类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及解读3. 分子表达特征的检测和分析4. 鉴别乳腺癌亚型,如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HER2过表达乳腺癌等5. 对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和分类,如乳头状癌、乳房实质内浸润性癌等二、肿瘤分级与评估1. 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对肿瘤分级2. 分清原位癌和浸润性癌3. 评估浸润性乳腺癌的侵袭性程度,如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等4. 判断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包括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5. 对于多灶性和双侧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描述三、淋巴结转移的评估1. 对腋窝淋巴结的检查和解读2. 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判断分期3. 数量、侵袭性和肿瘤细胞在淋巴结内的分布情况的描述4. 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性质,如巅峰淋巴结转移、外周淋巴结转移等5. 确定淋巴结的阳性率和淋巴结比值等指标四、血管侵犯和神经侵犯的评估1. 判断肿瘤是否侵犯血管,如血管癌栓子的发现和描述2. 判断肿瘤是否侵犯神经,如神经鞘瘤样扩展的观察和描述3. 血管和神经侵犯对预后的影响和相关指标的解读4. 确定血管和神经侵犯的程度,如单个血管或神经侵犯、多个血管或神经侵犯等5. 对血管和神经侵犯的良性与恶性进行判断和解读五、其他重要指标的解读1. 细胞增殖指标的检测与解读,如Ki-67的表达水平2. 瘢痕性病变对预后的影响和评估指标的解读3.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检测和分析,如BRCA1和BRCA24. 与预后相关的其他指标的解读,如癌旁组织的炎症反应和钙化情况等5. 指导乳腺癌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总结: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是乳腺癌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
![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d5931b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1.png)
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正文:一、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是对乳腺癌切除术后标本的详细描述和分析,对于乳腺癌的分期、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的确定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肿瘤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情况、侵袭性指标、特殊类型乳腺癌等内容。
二、肿瘤类型病理报告首先需要明确乳腺癌的类型,常见的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头状癌等。
对于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如黏液癌、分泌癌、黏液性变性癌等,也需要在病理报告中进行描述。
三、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病理报告中应包括肿瘤的大小和浸润深度的评估。
肿瘤大小通常采用肿瘤最大径测量,浸润深度描述肿瘤侵犯到乳腺组织的深度。
这些指标对于乳腺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四、淋巴结情况病理报告中需要详细描述乳腺癌切除标本中淋巴结的情况,包括淋巴结的数量、大小、肿瘤转移情况等。
针对淋巴结的肿瘤转移情况,还需要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以确定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和预后评估。
五、侵袭性指标乳腺癌病理报告中还需要包括一些侵袭性指标的评估,如血管侵犯情况、神经侵犯情况等。
这些指标对于预测乳腺癌的侵袭性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六、特殊类型乳腺癌对于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如乳头状癌、黏液癌等,病理报告需要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这些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在临床上具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和治疗策略,因此在病理报告中的描述非常重要。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对于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可能需要相关图片或图表进行辅助说明。
附件中的内容将会进一步完善本文的解读和描述。
法律名词及注释:1、乳腺癌:一种源于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2、切除术:通过手术将恶性肿瘤从患者体内切除的治疗方法。
3、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等指标对癌症进行分类和评估的过程。
4、预后评估:根据肿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对癌症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和预测。
全文结束:\。
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
![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869aba5866fb84ae45c8dcb.png)
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乳腺癌术后病理中除描述有肿瘤具体分类名称、肿瘤大小、各切缘就是否切除干净、淋巴结转移部位与数目以及血管淋巴管内与其她组织中有无侵润外,还有一些重要得可以提示预后得免疫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指导治疗与估计预后。
以下就是各医院检查中可能出现得常用免疫指标以及对它们得解读,仅供参考:ER:雌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加号越多越好。
PR:孕激素受体,阳性提示预后比阴性患者要好。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内存在ER、PR。
当细胞发生癌变时,ER与PR出现部分与全部缺失。
如果细胞仍保留ER与(或)PR,则该乳腺癌细胞得生长与增殖仍然受内分泌得调控,称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如果ER与(或)PR缺失,则该乳腺癌细胞得生长与增殖不再受内分泌得调控,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
两者同时阳性预后最好,如一个阳性一个阴性中,雌激素阳性要好于孕激素阳性。
两者都就是阴性预后不好。
阳性者可以术后或术前使用内分泌治疗。
Her—2(CerbB—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就是一种原癌基因、它得过度表达即出现加号表明患者预后不好、同时也提示患者易于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上述两种激素受体可能缺乏、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可增高,其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表达率越高,预后可能也就越差。
但Fish检测两个加号以上者有进行生物靶向治疗得可能。
即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以上三个都就是阴性患者,医学上目前被叫做“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相对较差,缺乏药物治疗。
E—Cadherin:E—钙粘附蛋白就是钙粘附蛋白分子家族中跨膜蛋白亚型得一种,集中表达在粘着连接,对维持上皮细胞得完整性、极性、形态与组织结构起重要作用。
它得高表达表明预后良好。
Ki—67index:就是反应细胞增殖得一种增殖抗原,它得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就是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数值越高预后越不好。
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
![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bf3d17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2.png)
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1.病理报告摘要本次报告对乳腺癌术后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以确定肿瘤类型、分级和分子亚型,并评估其与治疗反应的关联。
2.肿瘤类型与分级根据免疫组化结果,乳腺癌被鉴定为其特定类型,如: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黏液癌等。
分级结果则通过观察细胞分化程度、核分裂指数等特征进行评估,常采用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
3.分子亚型鉴定通过对乳腺癌标本进行激素受体检测和HER2/neu基因检测,可以确定乳腺癌的分子亚型。
根据激素受体阳性与阴性情况,分子亚型可分为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型、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等。
4.免疫组化指标解读4.1 ER(雌激素受体)和PR(孕激素受体):ER和PR阳性表明乳腺癌对于内分泌治疗敏感。
4.2 HER2/neu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阳性表明乳腺癌患者可能受益于靶向治疗。
4.3 Ki-67:通过评估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判断肿瘤的生长速度和预后。
5.治疗反应的关联评估通过乳腺癌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还可以评估肿瘤对于不同治疗方法的敏感度。
例如,激素受体阳性和HER2阴性型乳腺癌患者通常对内分泌治疗更为敏感,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可能受益于靶向治疗。
附件:1.乳腺癌病理报告原始数据附件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附件3.其他相关图片及图表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乳腺癌:一种恶性肿瘤,发生在乳房组织中的癌症。
2.术后:指手术后的状态或时间段。
3.病理学:研究疾病的原因、本质、发展和变化规律等的学科。
4.免疫组化:利用免疫学原理,通过对特定抗体与标本中的抗原结合来检测细胞或组织中某种分子的方法。
5.分子亚型:乳腺癌根据其激素受体和HER2/neu表达情况划分的亚型,用于指导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
6.激素受体:细胞表面上的受体蛋白,对激素分子发挥生理作用起调控作用。
7.HER2/neu: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和存活的膜受体蛋白。
带你了解乳腺癌病理报告
![带你了解乳腺癌病理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1be17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8.png)
带你了解乳腺癌病理报告发布时间:2022-12-13T01:41:23.80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4期作者:李丽莉[导读] 乳腺癌是临床上多发的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是乳腺癌确诊的金标准。
李丽莉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吕梁 033000乳腺癌是临床上多发的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是乳腺癌确诊的金标准。
拿到乳腺癌病理报告大家会简单看一下,虽然看不懂,但看到病理报告上的“癌”字都会很害怕,难道病理报告上有“癌”字就一定确诊患乳腺癌吗?对于报告单上的各种数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应该怎样读懂乳腺癌病理报告呢?下面一起了解下。
一、报告上写着“边界不清,质地坚硬”,一定是恶性肿瘤吗?大家拿到病理报告后,都会先看下检测标本的描述,通常会写着的大小,多少乘多少,边界不清以及质地坚硬等,但这样的描述不能作为癌症诊断的信息。
肿物边界不清不能完全说明是恶性肿瘤,但恶性肿瘤的几率更大一些;质地坚硬可能是乳腺癌表现也可能不是癌症表现,因此拿到病理报告后大家不要太关注这些数值。
二、肿瘤性质乳腺癌比较复杂,种类很多,在病理报告上多见的是浸润性爱与浸润性导管癌,这属于乳腺癌病理分类。
根据病理将乳腺癌分为以下类型:1、非浸润性癌:属于乳腺癌早期,通常预后效果良好,无需放化疗治疗。
①导管内癌:癌细胞仅在乳腺导管中,没有突破导管壁基底膜。
②小叶原位癌:癌细胞还没有突破末梢乳管,也没有突破腺体泡基底膜。
2、浸润性癌:①浸润性非特殊癌:主要有浸润性导管癌,大概占乳腺癌的80%左右,此外还有浸润性小叶癌、腺癌、硬癌以及髓样癌等。
浸润性非特殊癌预后情况不如特殊癌效果好。
②浸润性特殊癌:主要包含乳头状癌、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小管癌与大汗腺样癌等。
预后情况较好。
三、肿瘤大小肿瘤大小指的是病灶浸润周围组织的面积大小,也是病理分期的重要指标,通常分为三种情况,分为是2厘米以内的肿瘤,2厘米到5厘米之间的肿瘤,以及大于5厘米的肿瘤,肿瘤越大,分期越晚,预后效果越不好,肿瘤最大直径每增加1厘米,复发转移的风险就会增加12%左右。
乳腺癌主要分子病理指标检测结果的解读与分析
![乳腺癌主要分子病理指标检测结果的解读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f5858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9.png)
乳腺癌主要分子病理指标检测结果的解读与分析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分子病理学指标检测结果对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乳腺癌主要分子病理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解读与分析。
1.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ER和PR是乳腺癌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阳性结果表明肿瘤对激素敏感,从而可以应用内分泌治疗。
阴性结果可能表明激素治疗的效果有限,患者可能需要其他治疗方法。
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HER2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子,阳性结果表明HER2基因放大或蛋白过表达,提示患者对抗HER2靶向治疗可能有良好的反应。
阴性结果意味着HER2靶向治疗对患者无效,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3.Ki-67:Ki-67是一种细胞增殖标记物,其高表达与肿瘤侵袭性和不良预后相关。
Ki-67的阳性结果表明肿瘤细胞增殖活跃,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方式。
阴性结果则表示肿瘤生长较缓慢,预后可能较好。
4.基因检测:包括BRCA1和BRCA2等基因的突变检测。
这些基因的突变与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阳性结果表明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性乳腺癌风险,需要采取更严密的监测和干预措施。
5.肿瘤标志物:如CA15-3和CA27.29等。
这些标志物的升高可能与乳腺癌的复发和预后不良相关,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疗效和复发风险。
总之,乳腺癌主要分子病理指标检测结果的解读与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肿瘤特征和预后风险,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分子病理指标检测结果只是辅助诊断和治疗决策的一个方面,最终的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
![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adaf57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1.png)
HER2阳性患者的生存期比正常者缩短一半以上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HER2 阳性
8-10个月
HER2 阴性
17-22个月
Slamon DJ et al. Science 1987;235:177–82
(一)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短相关,肿瘤预后 差.在多变量分析结果中,HER2是肿瘤复发 和总生存期长短的独立预后因素
positive, % 22 24 26 30
(三)、乳腺癌中HER-2扩 增/过度表达的临床意义
1987年Slamon等首次报道乳腺癌原癌基因HER-2
的扩增,导致肿瘤易复发,与患者总生存期短密切 相关.
Slamon DJ, et al. Science. 1987,235(4785):177-82.
抗体/试剂盒 CB11 4D5 TAB 250 A0485 HercepTestTM
类型
公司名
Novacastra (newcastle,
单抗
upon tyne, UK)
单抗
Genentech(San Francisco, CA)
单抗
Zymed ( San
Francisco, CA)
多抗
DAKO( San Francisco,
2005年St.Gallen指南乳腺癌危险度分级
中度危险
◆ LN(-)阴性且有下列至少一条 标本中病灶大小(pT)≥2CM 分级2-3级 有瘤周脉管肿瘤侵犯 HER2过度表达或扩增 年龄≤35岁
◆ LN1-3个(+)且未见HER2过度表达或扩增 高度危险
◆ LN1-3个(+)且HER2过度表达或扩增 ◆ LN4个及以上(+)
过度酶消化
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
![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07d861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f.png)
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的解读1.术前病情和手术情况描述描述患者的术前病情,包括影像学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
同时,描述手术过程的详细信息,包括手术方式、手术切口位置和大小等。
2.术后组织标本的处理和病理检查方法描述术后组织标本的处理过程,包括标本收集、固定、切片和染色等。
同时,介绍病理检查的方法,如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等。
3.术后组织病理学特征详细描述术后组织标本的病理学特征,包括肿瘤类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核分裂象、血管浸润等。
同时,描述可见的病灶边缘、淋巴结转移等相关信息。
4.乳腺癌的分期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特征和TNM分期系统,对乳腺癌进行分期。
详细描述肿瘤的T、N和M分期,并说明对应的具体病理学特征。
5.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根据免疫组化染色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确定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根据表达的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表达和Ki67指数等指标,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分子分型。
6.预后因素的评估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特征和患者的临床信息,评估乳腺癌的预后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子分型等,可用于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和疾病复发风险。
7.附件附件中包含了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记录和免疫组化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等。
这些附件可以作为补充信息,帮助解读病理报告。
8.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乳腺癌:一种女性乳房组织恶性肿瘤。
根据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表型,可分为不同亚型。
- 术前病情:指手术前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 术后组织标本: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样本。
- 免疫组化:一种病理学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肿瘤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 TNM分期系统:肿瘤(Tumor)、淋巴结(Node)和远处转移(Metastasis)的分期系统,用于评估肿瘤的临床分期。
- HER2表达:一种与乳腺癌相关的细胞表面蛋白质,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的发展和预后相关。
乳腺癌的病理报告解读常见术语和结果分析
![乳腺癌的病理报告解读常见术语和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efc25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9.png)
乳腺癌的病理报告解读常见术语和结果分析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发生在男性。
在乳腺癌的病理报告中,存在一些常见的术语和结果,本文将对这些术语进行解读,并进行相应的结果分析。
1. 术语解读1.1 浸润性癌(Invasive carcinoma):指乳腺癌细胞突破了乳腺导管或腺泡基底膜,侵犯周围组织,具有侵袭性。
1.2 原位癌(In situ carcinoma):指癌细胞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并未突破基底膜,尚未具备浸润性。
1.3 癌灶(Carcinoma focus):指在乳腺组织中可见的癌细胞聚集。
1.4 肿瘤分级(Tumor grade):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裂活动,将肿瘤分为I级(低分化)、II级(中分化)和III级(高分化)。
1.5 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指乳腺癌细胞通过淋巴管侵犯淋巴结,并在淋巴结内形成转移灶。
1.6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乳腺癌细胞表面的受体,对激素敏感,通过激素受体阳性或阴性来评估激素治疗的效果。
1.7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一种与乳腺癌相关的蛋白质,高表达与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相关。
2. 结果分析乳腺癌病理报告中的结果分析包括肿瘤的类型、浸润性情况、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和HER2的状态等。
2.1 肿瘤类型根据乳腺癌细胞起源的不同,可分为导管癌和腺泡癌。
导管癌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腺泡癌起源于乳腺腺泡上皮。
2.2 浸润性情况乳腺癌的浸润性程度是评估其预后和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指标。
浸润性癌分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腺泡癌。
报告中会详细描述癌细胞侵犯的范围和程度。
2.3 肿瘤分级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细胞学异型性,将乳腺癌分为三级:低分化(I级)、中分化(II级)和高分化(III级)。
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
![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fff441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c.png)
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
一、患者基本信息
⑴姓名:
⑵年龄:
⑶性别:
⑷临床诊断:
二、病理结果
⑴病理分型:
⑵肿瘤分级:
⑶肿瘤分期:
⑷淋巴结转移情况:
⑸肿瘤大小:
⑹病理类型:
三、免疫组化指标结果解读
⑴ ER(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
⑵ PR(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
⑶ HER2 表达情况:
⑷ Ki67 表达情况:
⑸其他免疫组化指标表达情况(如 p53、CK5/6等):四、病理与临床对照分析
⑴免疫组化指标与患者临床信息关联:
⑵免疫组化指标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五、治疗建议
⑴药物治疗方案:
⑵其他辅助治疗建议:
六、预后评估
⑴预后因素分析:
⑵预后评估结果:
⑶预后指导意见:
附件:
⒈手术切除标本照片
⒉免疫组化染色照片
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免疫组化:一种通过染色试剂标记特定蛋白质的方法来检测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⒉雌激素受体(ER):一种通过结合雌激素调节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反映乳腺癌细胞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
⒊孕激素受体(PR):一种通过结合孕激素调节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亦可用于判断乳腺癌细胞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
⒋HER2:一种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表面受体蛋白,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⒌Ki67:一种蛋白质,其高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强相关。
⒍p53:一种参与细胞凋亡和DNA修复的蛋白质,其异常表达可与乳腺癌发生相关。
⒎CK5/6:一种细胞骨架蛋白,其表达情况可用于乳腺癌分型和预后评估。
乳腺活检病理报告解读
![乳腺活检病理报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92b85e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4.png)
乳腺活检病理报告解读
乳腺活检病理报告是对乳腺组织进行活检分析后的结果,其中包含了组织结构、细胞构成以及是否有癌变等信息。
以下是对常见乳腺活检病理报告的解读:
1. 良性结节:"良性"意味着乳腺组织未发生癌变,并且可能是乳腺增生的结果。
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以检测异常变化。
2. 异型增生:"异型"意味着某些细胞的形态或数量与正常细胞不同,这可能是早期肿瘤的前兆。
通常需要定期随访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3. DCIS(原位导管癌):"原位"意味着癌细胞尚未扩散到乳腺组织之外,通常是早期乳腺癌的类型。
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可能包括切除肿瘤或切除整个乳腺。
4. IDC(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意味着癌细胞已经向周围组织扩散,这是乳腺癌定期检查报告中最常见的结果。
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有时需要辅助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
总之,乳腺活检病理报告的解读需要结合医生的专业意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您发现乳房异常或疑似乳腺肿瘤,请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关检查。
解读乳腺癌病理报告
![解读乳腺癌病理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8853c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7.png)
解读乳腺癌病理报告乳腺癌病理报告是医生根据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活检样本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分析后所得出的专业报告。
它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以下是对乳腺癌病理报告的解读。
1. 样本信息乳腺癌病理报告的第一部分通常包含样本的基本信息,如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2. 病变类型乳腺癌病理报告的第二部分是病变类型的描述。
乳腺癌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导管内癌、小叶癌、乳头状癌等。
这些类型的差异对于治疗和预后的判断非常重要。
3. 病变级别病变级别是乳腺癌病理报告的关键内容之一。
常见的分级系统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组织结构和核分裂情况来评估病变的恶性程度。
最常用的是“Bloom-Richardson分级系统”(又称“Nottingham分级系统”),将乳腺癌分为一、二、三级,级别越高,癌细胞的异常程度和恶性程度越高。
4. 肿瘤大小和分布乳腺癌病理报告还描述了肿瘤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通常会记录肿瘤的最大直径,以及其在乳腺中的具体位置。
这对于后续手术切除肿瘤或放疗等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5. 淋巴结转移情况乳腺癌病理报告还会详细记录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淋巴结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检查淋巴结是否受到癌细胞侵犯,可以判断肿瘤的进展和预后。
通常会记录淋巴结是否受侵、转移的数量和程度等。
6. 分子检测结果近年来,分子检测在乳腺癌治疗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乳腺癌病理报告中会包含一些分子特征的检测结果,如乳腺癌与雌激素或孕激素受体的关系,HER2阳性与否等。
这些结果可以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7. 其他辅助检查结果除了上述内容外,乳腺癌病理报告还可能包含一些辅助检查的结果,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基因表达谱分析等,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
总结:乳腺癌病理报告是乳腺癌患者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对病理报告的解读,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变类型、恶性程度、肿瘤大小和分布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而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
![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d8668e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2.png)
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乳腺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解读
1、术后病理报告概述
1.1 术后病理报告的目的
1.2 患者信息
1.3 标本信息
1.4 病理诊断
2、病理诊断详解
2.1 肿瘤类型
2.2 肿瘤分级
2.3 肿瘤分期
2.4 肿瘤大小和浸润情况
2.5 淋巴结转移情况
2.6 组织学类型和分子分型等
2.7 其他重要病理指标
3、免疫组化结果及解读
3.1 免疫组化方法介绍
3.2 免疫组化指标及其解读
3.3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
3.4 免疫组化结果与肿瘤类型关联性分析
4、临床意义及预后评估
4.1 免疫组化结果对预后的影响
4.2 预后评估指标解读
4.3 预后评估结果及建议
5、后续治疗建议
5.1 药物治疗方案
5.2 放疗方案
5.3 手术治疗方案
5.4 其他治疗方案
6、结论及建议
附件:术后病理切片图像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术后病理报告:手术后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并的报告,用于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
2、免疫组化:一种通过使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相互作用进行组织
学和细胞学研究的技术,常用于分析肿瘤类型和预后评估。
3、肿瘤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
远处转移情况等指标来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4、肿瘤分级: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异常细胞扩展程度来
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5、预后评估:通过病理学指标、免疫组化结果等对患者术后预
后进行评估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怎么看乳腺癌病理报告2024
![怎么看乳腺癌病理报告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27b096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2.png)
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后需要经过病理学病理报告的分析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分级以及其他重要的临床信息。
了解如何正确地解读乳腺癌病理报告对于患者的诊疗决策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乳腺癌病理报告的解读方法,以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该疾病。
概述:正文:大点1:乳腺癌的类型小点1: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等。
小点2: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乳腺癌的大多数,其特点是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分化、形态和组织结构异常。
小点3:浸润性小叶癌相对较少见,通常以单个瘤结节或多个小叶性病变的形式存在。
大点2:病理分级小点1:乳腺癌病理分级主要采用 Nottingham 组织学分级系统,评估肿瘤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和分化程度,分为Ⅰ级到Ⅲ级。
小点2:Ⅰ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高,形态和结构正常,预后较好。
Ⅲ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差,形态和结构异常,预后较差。
小点3:分级结果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生存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点3:乳腺癌的肿瘤大小小点1:乳腺癌的肿瘤大小在病理报告中通常以肿瘤直径的方式描述,可以帮助医生确认病变的程度。
小点2:肿瘤大小是判断肿瘤分期的重要依据,乳腺癌的分期与治疗选择和预后密切相关。
小点3:肿瘤大于2cm通常认为是大肿瘤,需要更积极地进行治疗。
大点4:淋巴结转移小点1: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判断疾病扩散程度和预后的关键指标。
小点2:病理报告中会指明淋巴结的数量以及是否有转移,根据转移的程度可以分为无转移、微转移和明显转移等几个不同的阶段。
小点3: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生存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重要影响。
大点5:其他重要的临床信息小点1:病理报告还会包含其他相关的重要信息,例如是否存在癌前病变、血管侵犯情况、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等。
小点2:癌前病变的存在提示患者有乳腺癌的高风险,需要更加密切地随访和观察。
小点3: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对于乳腺癌治疗的影响很大,可以指导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
BC1-2022年中国卫健委《乳腺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报告》解读
![BC1-2022年中国卫健委《乳腺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报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c837ed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0.png)
BC1-2022年中国卫健委《乳腺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报告》解读病理学诊断是乳腺癌确诊和治疗的依据。
规范化的乳腺癌病理诊断报告不仅需要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还需要提供正确、可靠的与乳腺癌治疗方案选择、疗效预测和预后判断相关的标志物检测结果。
进行病理学诊断时,临床医师需提供完整、确切的临床情况,以及合格、足量、完整的组织标本。
(一)标本类型及固定1.标本类型乳腺标本类型主要包括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真空辅助活检标本和各种手术切除标本(乳腺微创旋切术、乳腺肿块局部切除术、乳腺病变保乳切除术、乳腺单纯切除术乳腺改良根治术标本、以及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改良根治标本)。
2.标本固定穿刺或切除后的乳腺组织应立即固定(不得超过1小时为宜)。
应选择足够的磷酸缓冲液配制的4%中性甲醛固定液。
活检标本固定时间6~48小时为宜。
对于切除标本,应将其每隔5~10mm切开,宜用纱布或滤纸将相邻的组织片分隔开,以保障固定液的充分渗透和固定。
固定时间12~72小时为宜。
(二)取材及大体描述指南接受标本后,首先必须核对标本袋信息及病理检查申请单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位号、住院号、标本类型及部位、临床诊断、送检者等)。
1.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1)大体检查及记录:标明穿刺组织的数目,每块组织的大小,包括直径和长度。
(2)取材:送检组织全部取材。
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不宜行术中病理诊断。
2.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活检标本(1)大体检查及记录:标明活检组织的总大小。
(2)取材:送检组织全部取材。
如临床送检组织标记钙化及钙化旁,需记录注明,并将其分别置于不同的包埋盒中。
真空辅助活检标本不宜行术中病理诊断。
3.乳腺肿块切除标本(1)大体检查及记录:按外科医师的标示确定送检标本的部位。
若未标记,应联系外科医师明确切除标本所在的位置。
测量标本3个径线的大小;若带皮肤,应测量皮肤的大小。
测量肿瘤或可疑病变3个径线的大小。
记录肿瘤或可疑病变的部位和外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级
● 腺管:观察所有切片 ● 核多形性:最明显区 ● 核分裂计数:最活跃区
Ⅱ级 Ⅲ级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
Ⅰ级 (grade 1) ——高分化: 3-5分 Ⅱ级 (grade 2) ——中分化: 6-7分 Ⅲ级 (grade 3) ——低分化: 8-9分 适用于乳腺浸润性癌(NOS)但不常规用于特殊类型
• 微转移指转移灶最大径>0.2 mm或大于200个细胞,但均≤2.0 mm • 宏转移指转移灶最大径>2.0 mm
孤立肿瘤细胞(ITC)
微转移(MIC)
宏转移
与分子分型相关的免疫组化指标
• 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IHC常用的抗体: • ER • PR • Her2 • Ki-67 • CK5/6 • EGFR • AR • α-FR……
前哨淋巴结病理评估
术中 印片--细胞学 冰冻切片
推荐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指标
• Her2
IHC结果判读标准的更新(2014)
评分标准 – ISH,双探针
HER2状态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不一致性
• 组织学1级的浸润癌通常为HER2阴性,包括: 浸润性导管癌 I级 经典型浸润性小叶癌 小管癌 黏液癌 筛状癌 腺样囊性癌
伴小叶原位癌的导管内乳头状瘤
•
导管内乳头状癌
•
包裹性乳头状癌
•
伴有浸润的包裹性乳头状癌
•
实性乳头状癌(原位、浸润性)
• 导管内增生病变
• 导管原位癌(DCIS)
•
同义词 导管内癌
• 分级:按核的级别、组织学构型、坏死有无和程度,可分为三级和相应亚型
低级别
中级别
高级别
低级别DCIS中级别DCIS高 Nhomakorabea别DCIS
DCIS伴微浸润性癌
• 浸润灶≤1mm,多灶计大者、大小不累加 • 通常与高级别导管内癌伴发 • 发现1个病灶、要仔细寻找更多病灶 • 病理分期:pT1mic • 没有ICD-O编码
DCIS伴微浸润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
• 2003版WHO明确提出了组织学分级 • 通过对腺管/腺体形成、核多形性和核分裂计数的评估来进行分级 • 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 应当作为病理报告组成的一项
• 浸润性乳头状癌
• 腺泡细胞癌
• 黏液表皮样癌
• 嗜酸细胞癌
• 富于脂质的癌
• 富于糖原透明细胞癌
• 皮脂腺癌
• 上皮-肌上皮肿瘤
• 伴有癌的腺肌上皮瘤
• 腺样囊性癌
• 癌前病变
• 导管原位癌
• 小叶瘤变
•
小叶原位癌(经典型、多形性)
•
非典型小叶增生
• 乳头状病变
•
伴导管原位癌的导管内乳头状瘤
•
Ver.2020-1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同仁
规莅范临化襄乳阳腺市癌中病心医理院报告
目录
1 3
2 4
乳腺癌病理报告的内容
肿瘤大小
组织学分级
传
组织学分型
统
浸润性癌/导管内癌/微小浸润癌
病
脉管侵犯:LVI(lymphovascular invasion) 理
乳头、皮肤及切缘
参
淋巴结状态
数
免疫组化指标及分子检测
• 如HER2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视为与组织病理学特征不符合,需核实诊断或 重新检测;如HER2检测结果为阴性,则不必再检测
HER2判读需要注意
• 仅评估浸润癌的部分
• 报告方式: Her2:0 、1+、2+、3+; 不用:-、+、++、+++ 在1+或2+之间和2+或3+之间把握不定时,
建议尽可能归为2+,不用1+-2+、2+-3+
肿瘤大小
• 新鲜标本肿瘤测量不准确 • 固定后便于测量,但可能会缩小 • 显微镜下测量:最准确
• 特别是原位癌成分多,浸润癌少时 • 肿瘤太大,可能不够准确
乳腺癌肿瘤大小测量
乳头、皮肤及切缘
• 乳头:Paget病,浸润性癌伴Paget病不影响分期 ,单纯Paget病不影响分期 • 皮肤 • 切缘 • 基底切缘
• 伴大汗腺分化的癌
• 伴印戒细胞分化的癌
•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 化生性癌
•
低级别腺鳞癌
•
纤维瘤病样化生性癌
•
鳞状细胞癌
•
梭形细胞癌
•
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软骨分化、骨分化、其他间叶分化)
•
混合性化生性癌
• 伴神经内分泌特征的癌
•
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
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
•
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癌
• 分泌型癌
脉管癌栓 HE
D2-40
淋巴结状态
淋巴结是否转移采用组织学评估 影响因素
转移淋巴结的数量 淋巴结被膜外的侵犯(预后不好) 转移淋巴结的位置(内乳淋巴结,预后差) 转移灶大小
淋巴结转移灶的评估
• 孤立肿瘤细胞簇( ITC)指不超过0.2 mm的小细胞簇或散在的单个肿瘤细 胞,或在单张组织学切片中少于200个细胞的细胞簇 包含ITCs的淋巴结在N分期时不计入总的阳性淋巴结数
免疫组化指标
• ER/PR
ER、PR检测意义:
1、 ER 、PR是乳腺癌中重要的预后因子和预测因子。 2、 ER 、PR表达水平与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ER 、PR检测有助于预 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其检测结果将直接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 3、免疫组织化学是目前ER 、PR检测的最常用、最佳方法:胞核阳性,染色 强度均/不均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
• 微浸润癌
• 浸润性乳腺癌
•
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即浸润性导管癌)
•
混合性癌
•
多形性癌
•
伴破骨巨细胞的癌
•
伴绒癌特征的癌
•
伴黑色素细胞特征的癌
• 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实体型、腺泡型、多形性、小管小叶癌、混合型小叶癌)
• 小管癌
• 筛状癌
• 黏液癌
• 髓样癌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5年4月第44卷,第4期, Chin J Pathol,April 2015,Vol.44,No.4
ER、PR检测人群
1、所有新诊断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例; 2、所有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病例应尽可能再次检测; 3、多发性乳腺癌病例,若组织形态相似,至少应对其中一个癌灶进行检测,以最 大癌灶为佳,若组织形态不同,则应分别进行检测; 4、建议对新诊断的原位癌(包括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病例进行检测; 5、新辅助化疗后仍有肿瘤残留的病例建议再次检测; 6、临床提出需要进行检测的其他情况(eg:低度恶性的叶状肿瘤)。
保乳手术切缘: 选择性多点取材(冰冻) 全部取材
脉管侵犯 LVI
• 脉管侵犯应在肿瘤周边的乳腺组织中评估,而非在肿瘤内 • 通常在薄壁的血管/淋巴管
可能造成诊断困难:组织收缩造成的裂隙
有时需借助免疫组化:D2-40(淋巴管)、CD34(血管) 没有必要区分脉管类型,因为二者均具有预后意义
在日常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