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黄润萍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22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可见,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是非常重要的,最突出的作用是提高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要通过对其加以组织而成的。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指导,在阅读课和作文课上花了不少工夫对学生进行语句的训练。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习作无从下笔的并不是少数。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成为一个难题。

一、小学生作文语言贫乏的原因

据统计,小学1~6年级的作文分数所占比例随着年级升高而提升,作文分数的提升意味着作文的要求升高,反映出作文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强。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多是成绩不大,许多小学生的作文不是千篇一律就是语言乏味。课上课下老师和学生花在作文的时间不算少,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的生活空间小,阅读面窄;二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引导。

二、小学作文语言积累的方法

语言积累实质上是一种学习信息加工的过程。这种积累不等于一般意识的“储存”,而是把外在的知识经验通过领悟吸收,变成自己的知识经验,才能通过记忆长久地保持积累下来,并随时提取和运用。

语言积累如果不讲究方法,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或临时突击,往往效果不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种让教师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的做法。

(一)充分阅读,从博览中理解语言

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提高阅读能力的任务,而且还要完成提高写作能力的任务。阅读教学必须是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由两个过程完成,一是由语言→内容,二是由内容→语言。”前者,对课文达到初步理解,后者,完成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的。目前,在阅读课上仍然是重第一个过程而忽视第二个过程,因此,学生在语言上收益不大,这也是小学生作文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1.积累课内典范语言

在课文阅读中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能成为例子的语言内容我们叫它们做典范语言。通过朗读、诵读、熟读、背诵使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达到“滚瓜烂熟”,就能在运用时自然而然地把这些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果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生只会记不会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语言活动中感悟语言和理解语言,从而内化和积累语言。

2.博览课外书籍

语言积累首先应该是个量的过程,这只靠课文的典范语言的学习是不够的。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博览群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除了教学大纲推荐的古诗词、《中国少年报》《小学生优秀作文》《小星星》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还推荐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还可以组织多种读书活动,如组织学生交换书籍阅读,开展每天半小时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和组织班级读书会,营造阅读的氛围等。

(二)学会观察,在生活实践中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小学生作文的素材就来源于生活,但是作为小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有限,对生活的理解、分析和体验存在着思维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极从生活中积累材料,选择材料。只有这样,面对作文是抓耳挠腮的尴尬局面才逐步得以缓解甚至消失。如何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呢?教师可从生活着眼,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当然,对小学生来说,光是强调“善于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有意识指点所要观察的事物,观察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三)把握练笔时机,从写中运用语言

许多语文教师都喜欢上阅读课,怕上作文课,这与长期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读写分离,重理解轻表达,作文课数量太少的现象有关。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指导学生用笔,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善用课文空白来练笔

“课文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篇章和插图以及标点符号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如《小英雄雨来》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呼了几枪,老人们含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这段话的描写情节比较简单,为了加深对雨来小英雄品质的认识,教师可安排一次扩写练习,这样既充分地利用了手头的课文,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有利于降低习作的难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2.通过语言创造梳理和重组语言素材

语言的创造表达是指以感知和理解语言素材为依据,扩展性进行语言表达,语言素材不必拘泥于原来的材料。可以通过语言的互相激发作用,把以前积累起来但未能有效梳理的语言素材进行有效的重组和建构。如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省略号空白,诱发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并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这样的练习就能把学生脑海中零散的生活材料整合成新的脉络,在组织表达的过程中完成了积累和建构。

如果我们能从小学阶段就重视语言的积累,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推广和实施,相信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一定会有所改观,积累贵在持之以恒,只有天天积累,学生语言运用频率才会不断加大,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又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词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作文水平必会得到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