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3)增长速度解答:(1)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一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岀一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2)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中表现形态。
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各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是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
从使用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和消费。
(3)增长速度:(182321/89404) 1/5-仁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解答:主要统计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和全国支岀法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岀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耗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新版.doc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3 参考答案(第七章———第十章)一、简答题1.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答 :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 (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范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
( 2 ) 在核算层次上,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 , 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2.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内容? 人口的经济构成包含哪些内容?答: 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内容 :( 1)人口总量统计。
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 2)人口变动统计。
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 变动统计。
( 3)人口构成统计。
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 ;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
人口的经济构成包括两方面: ( 1)按人口所从事劳动的性质,将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人口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 ; ( 2) 按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提供者分为 : 雇主、雇员自给劳动者和财产及转移收入的接受者。
3.简述国民经济指数核算的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包括按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内容设置的各方面物价指数 , 主要有投入产出方面的物价指数、最终需求方面的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采用紧缩法编制。
采用紧缩法编制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的两项基础工作。
二、计算分析题 (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1.某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 : 万美元项目差额贷方借方经常项目-6599.25 424.50 7023.75 货物与服务-6669.75 342.00 7011.75资本和金融项目6614.25 7116.75 502.50储备资产-22.50 90 112.507.50 7.50 -净误差和遗漏( 1)填出上表中带?处的数字。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评价书作业参考答案1,简答题1。
根据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数据并回答问题:指标单位:XXXX粮食产量:10,000吨46,251,45264,45706,430,074,947,48401工业增加值合计:39,570,43581,47431,54946,651,761,190机构和工业部门如何计算附加值?a:增加值是指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与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事业单位和工业部门计算增加值有两种主要方法:生产法和收益法生产方法:一个机构的增加值(工业部门)=该机构的总产量(工业部门)-该机构的中间消耗(工业部门)收入方法:一个机构的增加值(工业部门)=该机构(工业部门)(员工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净产品税+营业盈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研究它的内容是什么?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永久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或全部增加值。
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考察的,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的总价值,具体包括工人的报酬价值和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净产品税和经营盈余)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包括最终消费(居民的最终消费和政府的最终消费)、总资本形成(库存增加和总固定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生产过程成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报酬(3)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十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答:“十五”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为=(48401/46251)1/5=国内生产总值的100.91% =(182321/89404)1/5 = 115.32% 2。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内容是什么?1a: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包括生产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和资本形成、金融资产和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国际经济交流中的金融等3。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大作业试题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大作业试题及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大作业试题及答案(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机考网考形考大作业试题及答案盗传心究一、单项选择题1.常住单位是指()。
正确答案: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2.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正确答案:畜牧业3.SNA 采用的是()。
正确答案:全面生产概念4.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5.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处理。
正确答案:内部交易6、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正确答案:大于7、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正确答案:可能对也可能错8、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
正确答案: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9、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20 亿元,总产出为3600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
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亿元。
正确答案:1600 10、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 亿元,中间投入为2020 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 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 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亿元正确答案:1000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税的是()正确答案:财产税12、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总产出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正确答案:农业部门13、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正确答案: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14、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
转卖业务的总产出()。
正确答案:只计算其附加费15、金融业的总产出()。
正确答案: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16.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是()。
正确答案:国内生产总值17.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_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
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 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列举近两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本作业汇总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答: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收入法:某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该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营余)(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价值、资本报酬价值(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具体包括最终消费(居民最终消费、政府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减进口)。
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式的收入总量,具体包括劳动要素的报酬收入、资本要素的报酬收入。
(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48401/46251)1/5=100.91%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182321/89404)1/5=115.32%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主要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金融资产与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贸易、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各自有什么特点。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一:发贴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相比较,它们之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核算的总体围。
国民经济核算是将国民经济当作一个总体的宏观核算,而会计核算是将企业当作一个总体的微观核算。
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围上看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宏观总体的某个指标数值与微观个体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汇总关系,如销售收人这个指标或科目,对企业来讲,不考虑买者是谁,只要出了企业围,就是销售;而对部门、地区、国家来说,部门、地区部的相互买卖就不应该计算迸来。
总体围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宏观统计核算与微观会计核算在许多方面的差异,从而决定会计核算无法直接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各种数据。
2.核算的目的。
国民经济核算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为核算对象,通过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科学的核算方法及相应的表现形式,为国家宏规经济分析、决策、调控提供资料。
会计核算则是以微观基层单位的资金运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为微观活功单位的经营治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社合公众了解微观单位的财务信息提供服多。
目的不同,所选的指标(科目)自然也会不同,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中某个指标(或科目)即使在名称上相同,大多救情况下口径、围也不一样。
3.核算的容。
从这方面讲,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互相区别的一面。
就两种核算中直接相互关联的部分而言,主要区别表现在核算的概念与分类上。
在概念方面,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同一核算概念有时会有不同的含义。
在分类方面,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共同采用的分类所依据的原则和所划分的类别不一致。
4.核算的方法。
二者尽管都采用了复式记账法,并借助账户形式加以表现,但两者使用的账户有以下区别:(1)从登记主体来看,国民经济核算以账户为主体,根据账户来确定收支;会计则以企业为主体,根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动,分别反映其增加及减少。
2019年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题目与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第一章—第三章)1. 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指标单位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全年粮食产量万吨46251 45258 45711 43067 46947 48401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39570 42607 45935 53612 62815 76190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89404 95933 102398 116694 136515 182321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2619 36898 43202 55118 70073 88604(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说明:百度搜索“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就可以找到各年的数据答:(1)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有: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方法: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答:(2)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全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各部门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
从使用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和消费。
国民经济核算-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第一次形考任务本次作业的说明:国民经济核算非实时网上讨论(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你知道中国2000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3)生产核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教材上第32页到37页中讲到了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
根据你对生产核算理论依据及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的理解,说明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中(1)—(3)部门与(4)-(8)部门在总产出核算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本次作业的说明:(1)本次作业以非实时网上讨论(课程论坛发帖)的形式进行,可在上述讨论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讨论;主要发言字数为800字左右。
(2)任课老师根据发帖内容进行成绩评定。
国民经济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机构单位B.机构部门C.基层单位D.产业部门正确答案: A2.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A.交通运输业B.物资供销和仓储业C.科学研究事业D.畜牧业正确答案: D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
A.机构单位B.机构部门C.基层单位D.产业部门正确答案: D4.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A.一次产业分类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D.四次产业分类正确答案: C5.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
A.包括在工业总产出中B.包括在工业增加值中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D.包括在房地产业总产出中正确答案: C6.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亿元A.5000B.1100C.1000D.2000正确答案: C7.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中间消耗B.劳动报酬C.生产税D.营业盈余正确答案: A8.服务的特点是()A.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B.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C.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D.无增加值核算的内容正确答案: B9.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
2019年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6年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要求: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
解题思路: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 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
2019年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
电大《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小抄第一次作业一、简答题1、(1)增加值是指某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
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生产法和收入法(或称分配法)a、生产法: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 机构单位(产业部门)总产出- 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投入b、收入法: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总量。
它表示全部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
它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或成果价值总量、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量、对生产过程结果分配形成的收入总量。
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主要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及资本形成金融资产和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3.简要说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及投入产出表中存在哪些平衡关系?答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组成。
目前已研究的内容是前三个象限。
第一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它主要用来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该象限的每个数据都要从横行和纵列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从行横看,它表明每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或中间使用。
从纵向看,它表明每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或中间消耗。
第二象限主要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第三象限主要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
2019电大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共14页文档
【市场营销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市场营销学】形考作业一:一、判断正误(根据你的判断,在正确的命题后面划√,错误的划×。
每小题1分,共10分)1.赫杰特齐教授编写的第一本市场营销学教科书于1912年出版,它的问世是市场营销学诞生的标志. (√)2.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理解,市场是指买卖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市场营销就是推销和广告。
(×)4.制定产品投资组合战略方案,首先要做的是划分战略业务单位。
(√)5.“市场营销组合”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杰罗姆·麦卡锡教授首先提出来的。
(√)6.企业可以按自身的意愿和要求随意改变市场营销环境。
(×)7.恩格尔系数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的生活水平越低。
8.国外一些厂商常花高价请明星们穿用他们的产品,可收到显著的示范效应。
这是利用了社会阶层对消费者的影响。
(×)9.生产厂家对皮革的需求,取决于消费品市场上人们对皮鞋、皮包、皮箱等皮革制晶的需求,有人把这种特征称为“引申需求”。
(√)lO.顾客的信念并不决定企业和产晶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也不决定他的购买行为。
(×)二、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优的,将其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20分)1,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是在(B)。
A.世纪50年代 B.20世纪初C.20世纪70年代 D.18世纪中叶2.一种观点认为,只要企业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功能,便会顾客盈门。
这种观念就是(B)A.生产观念 B.产品观念B.C.推销观念 D.市场营销观念3.市场营销的核心是(C)。
A.生产 B,分配C.交换 D,促销4.营销在公司中最理想的地位是( D )A.营销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功能 .B.营销作为主要功能.C.顾客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功能.D.顾客作为核心功能和营销作为整体功能. 5.市场营销观念的中心是(B)。
国家开放大学《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第一次形考任务(20分)国民经济核算非实时网上讨论(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你知道中国2000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3)生产核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教材上第32页到37页中讲到了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
根据你对生产核算理论依据及如何进行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的理解,说明产业部门总产出核算中(1)—(3)部门与(4)-(8)部门在总产出核算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本次作业的说明:(1)本次作业以非实时网上讨论(课程论坛发帖)的形式进行,可在上述讨论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讨论;主要发言字数为800字左右。
(2)任课老师根据发帖内容进行成绩评定。
参考答案: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相比较,它们之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核算的总体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是将国民经济当作一个总体的宏观核算,而会计核算是将企业当作一个总体的微观核算。
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范围上看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宏观总体的某个指标数值与微观个体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汇总关系,如销售收人这个指标或科目,对企业来讲,不考虑买者是谁,只要出了企业范围,就是销售;而对部门、地区、国家来说,部门、地区内部的相互买卖就不应该计算迸来。
总体范围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宏观统计核算与微观会计核算在许多方面的差异,从而决定会计核算无法直接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各种数据。
(2)核算的目的。
国民经济核算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为核算对象,通过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科学的核算方法及相应的表现形式,为国家宏规经济分析、决策、调控提供资料。
会计核算则是以微观基层单位的资金运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为微观活功单位的经营治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社会公众了解微观单位的财务信息提供服多。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形考一:发贴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具体说明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相比较,它们之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核算的总体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是将国民经济当作一个总体的宏观核算,而会计核算是将企业当作一个总体的微观核算。
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范围上看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宏观总体的某个指标数值与微观个体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汇总关系,如销售收人这个指标或科目,对企业来讲,不考虑买者是谁,只要出了企业范围,就是销售;而对部门、地区、国家来说,部门、地区内部的相互买卖就不应该计算迸来。
总体范围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宏观统计核算与微观会计核算在许多方面的差异,从而决定会计核算无法直接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各种数据。
2.核算的目的。
国民经济核算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为核算对象,通过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科学的核算方法及相应的表现形式,为国家宏规经济分析、决策、调控提供资料。
会计核算则是以微观基层单位的资金运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为微观活功单位的经营治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社合公众了解微观单位的财务信息提供服多。
目的不同,所选的指标(科目)自然也会不同,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中某个指标(或科目)即使在名称上相同,大多救情况下口径、范围也不一样。
3.核算的内容。
从这方面讲,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互相区别的一面。
就两种核算中直接相互关联的部分而言,主要区别表现在核算的概念与分类上。
在概念方面,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同一核算概念有时会有不同的含义。
在分类方面,二者的区别表现为共同采用的分类所依据的原则和所划分的类别不一致。
4.核算的方法。
二者尽管都采用了复式记账法,并借助账户形式加以表现,但两者使用的账户有以下区别:(1)从登记主体来看,国民经济核算以账户为主体,根据账户来确定收支;会计则以企业为主体,根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动,分别反映其增加及减少。
(电大2019年秋)经济数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5经济数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02.13.x 2y 10 4.2x 5•—2二、 单项选择: 1.D2.B3.B4.B5.C三、 计算题: 1、计算极限⑴原式 lim (X 1)(x 2)x 1(x 1)(x 1)x 2lim x 1x 11(2). 原式=呢(x-2)(x-3) (x-2)(x-4)(3).原式=00(上 1 X 1)(1 X x(" x 1)1)=x m1 .1 x55x_ 1 =2(4).原式=1 2x x3 4 3sin3x (5).原式=5-3x sin 5x x x1 3x 2(6).原式= limx 2sin(x 2) x 2 lim (x 2)_ X 2 \/sin(x 2)limx=42.(1) lim x 0当 alim x 0有⑵.当 f (x) b, b 1时,a b 1 时, f(x) 1 lim f(x) f(0)x 0有 f(x)1 f(0) 1函数f(x)在x=0处连续. 3•计算下列函数的导数或微分 (1). 2x 2xl n2 (2). xln 2 a(cx d) c(ax b)⑶. (cx d)232ad bc(cx d)2(4).3(3x 5) 21 ( x----- (e 2、x xxe_1_ 2 x xxe xey(5). T••• dy(6).•- y••• dy ⑺.••• y(e ax ) (sin bx axae sin bx e ax (sin bxe ax (as inbx 1 1 —ex x (\x2sin e ax (sin bx)be ax cosbx bcosbx)bcosbx )dxJx 21e x )dx(x )e x 2( x sin x 小 x 22xe 2 x.r~sin x x 2, ------- 2xe )dx 2 xn 1(8) y nsin x cosx ncosnx• dy (x 2)1(2y x)y y 2x 3所以 dy -竺卫dx2y x(2)方程两边对x 求导:cos(x y)(1 y) e xy (y xy)[cos(x y) xe xy ] y 4 cos(x 所以y 4 coS(x E 疔 cos(x y) xe xy3.求下列函数的二阶导数:2xy(1)(9) yx 1 x 21 x . 1x 21 (x1 x 2) y(10)x 1 x 21 1 xcos12 xIn 2 x1 x2 .1 x 2 —厂(1 1 ~2x2.下列各方程中 (1)方程两边对2x 2y y(cos 1) x cos 1 x (x 2) 1 6® y是x 的隐函数,试求y 或dy x 求导:y xy 3 0 2 x ln2 sin 丄x 1 2 . x 3 (1)4y) ye xy2(1 x 2) 2x 2x2 2x 2 (x(1 122\2x )1 x 2)(13 22 2x ) 1 x 2经济数学基础作业 2、填空题: 1.2x In 2 2 2. sin x c 3.(12、x ) c 4. 05.11 x 2二、单项选择: 1.D 2.C 3.C 4.D 5.B二、计算题: 1、计算极限 原式=(―) e 3 x (-)x e =恳exdx3x e x (l n3 1)原式=(x1= 2x 2原式=(x 1 原式=_2 1原式=_2 2,x x 2)dx32 2)dx 2 5 -x 25 1x 2d(1 2x) 1 2x2 x 2d(22xi ln2)2x= 3(2 x 2) 原式=2sin xd x2 cos x (-)1(+) 02cos 仝2••• (+) x.xsin 2 4sin2x•••原式=2xcos-(-)(8) T (+) 4si n^ c•••原式=xl n(x 1) xln(x 1) (1= xln(x 2.计算下列定积分: 1 1) x .dx1丄)dxx 1 In (x 1) (1) 2 1(X 原式=1 (1 x)dx 1 2 2 = 2 (—x 2x)2 2212e 匚原式=1笃(1x1=e x21 x )dx 1e 21)dxe 3x原式=1 ------------------- d (1 In x)x 、1 In x3e2 1 cos2x 1sin2x 2 1—cos2x 4 1c o s2x )24 1 2 ••• (+)(+)o 2 1 In x (-)11原式=(xsin2x 2 = 14 •••(+)1 4 In x (-)x 2x 2 1 2 原式= — x 2ln x2 2_ e_ =2⑹•原式=4xe1 e . xdx2 1 1(e 2 1)4 x dxxx又••• (+)(-)1 (+)04o4 0x x 4(xe e )o5e 4 15e 4经济数学基础作业 3一、填空题 1. 3.2.72.3. A, B 可交换•4. (I B) 1 2A .5.(2) 解:原式=0 0、单项选择题 2 C . 2. A . 3. C . 4. A. 5. B三、解答题7 19 7 24 5515 2 2 .解:原式 = 712 0 61 0 = 11147327321456 1156 65 6 03 .解:A B= 2 4 624 42 4 01 011 0 01 0 01 24②①(2)1244 .解: A1③①(1)47(②,③)21 1 014(3)解:原式=010 0e x dx 故:原式=51 . (1)解:原式=1 31 2 4 ③ ②(4)0 140 ! 9 4所以当9 4时, 秩r ( A )最小为 2。
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净出口 140 出口 1200 减:进口 1060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4、解:(1)国内生产总值、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及各年度资本形成总
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计算如下表: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2005 48401 76190 182321 88604
(1)增加值是指某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 价值之和。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生产法和收入法(或称分配法)
a、生产法:
机构单位(产业部门)增加值= 机构单位(产业 部门)总产出 - 机构单位(产业部门)中间投
年度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最终消费所占比率 (%) 资本形成所占比率
89340.9 61.1 36.4
98592.9 59.8 38.0
107897.6 58.2 39.2
121511.4 55.5 42.3
142394.2 53.0 44.2
(%)
(2)各项分析如下: 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 成。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17106-9556=7550(亿元)
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
=9550-(5166+1202+1178)=2010(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电大本科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简答题: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15分)(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内容是什么?(3)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内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答(1)增加值是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加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
机构单位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有生产法和收入法。
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有生产法和分配法。
(2)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进行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
三个角度理解1生产过程或生产成果价值总量。
2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总量。
3生产过程结果的收入分配的收入总量。
(3) {48401/46251 ,按X A Y ( 1/5 )或科学型(打勾Inv 先5再等于既出结果)}沁00%=100.91182321/89404=2.03929 按XAY 下(1/5 )=0.2=1.1531 X100%=115.31%2、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包括哪些内容?答主要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岀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
从内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及资本形成金融资产和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内容。
二、计算分析题:1、.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余21亿元。
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
该企业2003年增加值=劳动报酬32亿元+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生产税净额8亿元+营业盈余21亿元=65亿元2、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1)总产出15000亿元;(2) 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 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 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8)生产税610亿元;(9 )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解:(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8110 + 2037 +(1200 - 1060 )= 10287 (亿元)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 15000 - 10287 = 4713 (亿元)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10287 -5240 - 1480 -(610 - 15)= 2972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单位:亿元3、已知如下我国实际最终消费统计数据资料:单位:亿元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3)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
解:(1)见表(2 )2000 年至2004 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加。
从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总额。
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口,总量值在不断增大。
2000 年至2004 年,我国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较大,但有逐年下滑的走势,表明消费的相对地位较高,比重已开始从高位上小幅回落。
2000 年至2004 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呈现出小幅上升的趋势。
国民经济核算作业2 答案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内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
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
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内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人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人分配账户的内容。
2、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
因此,收入形成帐户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帐户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
记录的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帐户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
通过原始收入分配帐户,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
3.根据200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十五”时期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指标单位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860 7703 8472 9422 1049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366 2476 2622 2936 3255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8.2 37.7 37.1 37.7 36.7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7.7 46.2 45.6 47.2 45.5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储蓄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
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及其经济意义: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 居民最终消费支出。
其意义是该数值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呈不断下降趋势。
这一系数的高低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衡量一国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
联合国曾提出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认为恩格尔系数在60%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20%以下为最富裕。
、计算分析题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 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 256亿元,上缴生产税 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 6亿元,支付银 行利息等财产收入 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 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 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 3亿元,上缴所 得税43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解答: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680-256- ( 85-6)=345 (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345+( 38-42)=341 (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341+( 0-7-3-43)=288 (亿元)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收入形成帐户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2. (1)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 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
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岀情况单位:元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杂项商品服务单位: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单位:亿元(2) 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岀:核算期内居民平均每人直接购买消费性货物和服务所花费的支岀。
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岀额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7942.86元消费率=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7942.86/9422=84.30%3、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岀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岀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岀。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解答: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岀为562亿元。
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岀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 368 = 562 + 455 + 375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 562 + 455 + 375 - 89 - 368= 935 (亿元)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 = 480 (亿元)4、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 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解答:(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一总消费=6800—4950=1850 (亿元)(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一非金融投资=1850+0- 800= 1050 (亿元)(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一净金融投资额=(860 + 350 + 280)- 1050= 440 (亿元)(4)账户: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单位:亿元居民部门资本账户单位:亿元金融帐户单位:亿元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岀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5、设有职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
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解:国民资产负债总额(即净值)=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净额=4000+400+(320-360)=4360 亿元期中测验下面是我国2000-2004年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试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