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生物活性初步测定
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生物活性初步测定
![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生物活性初步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2ca7b8c1a1c7aa00b52acbe2.png)
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生物活性初步测定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 & Curt.)]、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芒果炭疽病菌(C. gloeosporioides Penz)、西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 f. sp. niveum)、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6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粗提物对莴苣蚜虫(Nasonovia ribisnigri)的触杀活性。
结果表明,当提取物浓度为5 mg/mL时,7种植物粗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大于60.00%,特别是黄樟和假臭草粗提物对5种靶标菌的抑制率都在60.0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都为100.00%;当提取物浓度为4 mg/mL时,10种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蚜虫死亡率)在60.00%以上,其中5种粗提物的触杀活性不低于80.00%,假臭草杀虫活性最强,蚜虫死亡率为94.55%,与对照药剂0.7%印楝素乳油750倍稀释液杀虫活性相当。
关键词:植物粗提物;抑菌活性;触杀活性;生物学测定;海南随着农药残留、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纷纷提高了农产品进口标准,中国每年因农药残留超标造成农副产品出口损失高达70亿美元[1]。
高效低毒、在环境中易分解、在农作物中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绿色农药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2]。
植物源农药具有取材天然、来源广泛、作用平稳、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3,4]。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报道2 400多种高等植物具有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用[5],这些植物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种类超过40万种。
这些植物在分类学上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大戟科等30多科[6,7]。
细辛提取物对镰刀菌抑菌作用的初步分析(电导率)
![细辛提取物对镰刀菌抑菌作用的初步分析(电导率)](https://img.taocdn.com/s3/m/3cbfb618227916888486d76d.png)
J 1SHANXI AGRIC 1UNIV 1(N at ural S cience Edition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1)002473收稿日期:2008203205 修回日期:2008206224作者简介:李蕊倩(19672),女(汉),山西万荣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管理和植物病理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山西省留学基金(2004048)细辛提取物对镰刀菌抑菌作用的初步分析李蕊倩(山西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山西太谷030801)摘 要:为了研究细辛对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细辛对镰刀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电导法研究了细辛对镰刀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
结果表明:细辛对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菌丝比孢子对细辛提取物的敏感性更强。
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细辛提取物处理的镰刀菌的电导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了细辛提取物可以破坏镰刀菌的细胞膜选择通透性,导致内容物外渗,细胞膜是细辛提取物的作用靶点之一。
关键词:细辛;镰刀菌;抑菌作用中图分类号: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51(2009)0120059203Inhibitory E ffect of As a rum heterot ropoi des Against Fusa rium spp.LI Rui 2qian(College of A dult Education ,S hanx i A g ricultural Universit y ,Tai gu S hanx i 030801,China )Abstrac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 sarum heterot ropoi des against Fusari um ,the toxicity on the mycelium and spores and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of Fusari um hypha were studied in the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 sarum heterot ropoi des on the Fusari um spp 1is good.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 sarum heterot ropoi des a 2gainst the growth of mycelium is more obvious to the growth of the spore.At the same time ,the conductivity of cell membrane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control in the different tim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ates is increased obviously with the medicine concentration enhancement and treat time lengthening.That sugqested that the cell membrane per 2meability were destroyed after treated with A sarum heterot ropoi des and substances in the cell were leaked outside.All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cell membrane was the one of targets attacked by A sarum heterot ropoi des .K ey w ords :A sarum heterot ropoi des ;Fusari um ;Inhibitory effect 细辛(A sarum heterot ropoi des var m an ds hu 2ricum )为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草本植物,是一味常用中药,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的功效[1]。
海芋的实验报告
![海芋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64321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4.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海芋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在药用价值中的应用。
2. 掌握海芋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3. 分析提取的海芋生物活性成分的化学成分及含量。
二、实验原理海芋(Arisaema candidum)为天南星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
近年来,研究表明海芋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和鉴定海芋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为海芋的药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海芋根茎、无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等。
2. 仪器:旋转蒸发仪、超声波清洗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
四、实验方法1. 海芋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1)取新鲜海芋根茎,洗净、晾干,粉碎成粉末。
(2)将粉末加入无水乙醇,超声提取1小时,过滤,滤液旋蒸浓缩至干。
(3)将浓缩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萃取,分别旋蒸浓缩至干,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
2. 生物活性成分的鉴定与分析(1)样品的制备:将不同极性的萃取物分别溶解于适量无水乙醇,配制成待测溶液。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
(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采用DB-5MS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检测范围为30℃-300℃,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0ml/min,离子源为电子轰击源(EI),扫描范围为35-450。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海芋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通过超声提取法,从海芋根茎中成功提取出生物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
2. 生物活性成分的鉴定与分析(1)HPLC分析:通过HPLC分析,鉴定出海芋生物活性成分中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类等化合物。
(2)GC-MS分析: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海芋生物活性成分中主要含有以下化合物:- 生物碱:海芋碱、海芋碱N-氧化物、海芋碱N-氧化物-7-O-葡萄糖苷等;- 黄酮类:槲皮素、山奈酚、芦丁等;- 多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等。
藜芦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藜芦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28118a71fe910ef12df84c.png)
供 试朱砂 叶螨 , 室 内饲 养 的敏 感 为 品系 , 工气候箱 的温度 为 ( 5t )C ; 人 2 -1 o -
湿度 (0 0 ; 5 ±1 光照 L: D为 1 h: l 8 6L 12 活性 物质 的分 离 .
材 料 ,用 不 同溶 剂进 行 了梯 度 提
取 ,并用粗提 物做 了对朱砂 叶螨
文章编号 :6 3 8 7 2 1 ) 一 0 8 0 1 7 — 8 X(0 们 0 5 — 2 1 d i1 .9 9 js n 1 7 - 8 X.0 .10 6 o :03 6 /is 。6 3 8 7 2 1 O .0 。 1
藜芦 相 提物 对 朱础 叶螨生 物 活性 硇初 硼 奔
山西盐湖 区人 , 艺师, 农 主要从 事
植 物 保 护 方 面 的 研 究 和技 术 推 广
工作
由表 1可 以看 出 , 乙醇对 藜 芦 的提
1 .0 77 %.而 石 油 醚 与 氯 仿提 取 物
生物农药逐渐替代传统 的高毒化学农 药是农药发展 的必然趋势, 从植物中寻
找杀 菌 、 菌 、 虫 活性 物质 是 当今 开 抑 杀
发研制无公害新型药剂的热点之一 。
朱 砂 叶 螨 ( e ayhs i aa — Tt ncu c nbr r n i
山西 省运城 市盐湖 区植 物保 护检 疫站 杨 营业 山西省 农产 品质量 安全 检验 监测 中心 常 宏
山西省 劳动力 转移服 务 中心
刘
锐
摘
要
以分 布 于 东北 的 藜 芦 为
一
农 药 是 人 类 用 于 防 治 有 害 生 物 的 类 活性 物 质, 在植 物保 护 中发 挥 着重 要甚 至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 但是 由于 化学 农 药 的滥 用 ,导致 了农 药残 留和螨 类抗 药性等 问题 的产 生 ,已经成为 当今 世界
常用杀虫中药杀虫效果比较及其配伍的初步研究
![常用杀虫中药杀虫效果比较及其配伍的初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60f470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5e.png)
常用杀虫中药杀虫效果比较及其配伍的初步研究近年来从植物中寻找杀虫活性物质是目前研究开发无公害农药的重要途径之一[1]。
中草药不仅具有医疗保健作用,而且还具有杀虫的作用[2]。
我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曾对烟草、鱼藤、巴豆、百部等杀虫植物进行过比较广泛的研究[3]。
进入20世纪90年代,对有杀虫活性的植物资源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对单味药的研究较多,尤其是对其有效成分的研究[4]。
王氏等[5]分别对苍耳子用不同溶剂提取,发现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的作用各不相同。
胡氏等[6]采用活体及盆栽试验研究水煎液提取的苦楝皮活性成分对蛴螬、金针虫杀虫效果,显示苦楝皮水煮液对地下害虫有杀灭作用。
本实验选取10种中药,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和水提取2种方法,选用标准试虫在实验条件下进行严格的生物测定,测定这些中药的杀虫作用,为研制新的植物源农药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昆虫黏虫Mythimna separate引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敏感体系,室内自然条件下饲养,实验时挑选整齐一致的幼虫供试。
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朱砂叶螨Teranychus cinnbarinus均采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应用昆虫研究温室。
1.2 供试中药百部、苍耳子、苦参、丁香、甘遂、瑞香狼毒、藜芦、苦皮藤、苦楝皮、雷公藤,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得思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DHP-927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QE-10A型高速粉碎机(武义科技有限公司),R-210型旋转蒸发仪(瑞士BUCHI公司)。
1.4 中药活性部位提取将上述中药在小型粉碎机上粉碎,过10目筛制成粗粉,每味中药分别称取40 g放入圆底烧瓶,分别用纯水和80%乙醇电热套加热提取2次,第1次加8倍量溶剂,第2次加6倍量溶剂,每次提取时间为1 h;提取完毕后,抽滤,将2次滤液合并,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最后得到较浓油状或浆状的原粉粗体物,经体积测量,浓缩液1 mL相当于1 g原药材,即浓度为1 g/mL。
酪氨酸酶的粗提取,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及活性测定
![酪氨酸酶的粗提取,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及活性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7032ad05de80d4d8d15a4f6c.png)
课程:实验日期:2012年月日专业班级:组别交报告日期:2102年月日姓名:学号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者:教师审批签字:实验名称:酪氨酸酶的粗提取、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及活性测定实验目的:1.自行查阅资料,选取原材料,设计合理的酪氨酸酶提取、分离、纯化鉴定以及活性测定的方案;2.按照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改进;3.通过酪氨酸酶的分离过程,了解并熟悉生物工程下游分离工程的一些常规操作;4.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汇总展示,培养分析问题和自我展示的能力。
实验原理:酪氨酸酶是一种含铜的氧化还原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
与生物体黑色素的合成直接相关。
近年来,有学者已经从各种植物中提取得到酪氨酸酶,如马铃薯,蘑菇,香蕉,苹果,桑叶以及香樟等。
相关资料显示,L-多巴和邻苯二酚测定体系都说明香蕉,马铃薯及蘑菇中酪氨酸酶的活性较高。
因此,本实验选取香蕉为实验原材料,通过简单的提取分离以及纯化,初步得到了酪氨酸酶的样品(溶液),并用邻苯二酚为底物对其活性做了定性鉴定。
酪氨酸酶的粗提取包括研磨(匀浆),过滤,离心,盐析和透析等过程。
盐析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
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大,蛋白质表面的双电层厚度降低,静电排斥作用减弱。
同时由于盐的水化作用使蛋白质表面的疏水区附近的水化层脱离蛋白质,暴露出来,增大了蛋白质表面的疏水相互作用,容易发生凝集,进而沉淀。
盐析的方法有K s盐析法和β盐析法,前者是改变体系的离子强度,而后者的则通过改变温度和pH实现。
由于蛋白质对离子强度的变化十分敏感,所以常采用K s盐析法。
常用的盐有硫酸铵等。
通过查阅资料,本实验中采用饱和度为55%的硫酸铵进行酪氨酸酶的盐析沉淀。
透析是一种膜分离的方法,利用的是浓度引起的自由扩散,在透析袋内盛放盐析后酪氨酸酶的溶解液,放入缓冲液内透析,目的是除去盐析过程带入的离子。
透析袋在使用前一般需要进行预处理。
TLC-生物自显影检测26种植物中的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物质
![TLC-生物自显影检测26种植物中的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物质](https://img.taocdn.com/s3/m/27abf70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6.png)
TLC-生物自显影检测26种植物中的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单体江;张伟豪;王松;白日娜;翁道玥;林希乐;孙坚【摘要】我国华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为快速筛选和检测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制备植物提取物,并采用TLC-生物自显影法快速检测其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豺皮樟和桂木的抗细菌活性最强,对所有供试细菌均表现出抑制活性,且抑菌斑的最大直径均大于10 mm.红果仔、锡叶藤和山油柑也对所有供试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但其活性弱于豺皮樟和桂木.粪箕笃、海金沙和小蜡未表现出任何抗细菌活性,其他供试植物对部分供试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白花酸藤子、海南杜英、黄牛木、山油柑和基及树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斑的R1值范围为0.0~1.0,说明具有较多的活性化合物.TLC-生物自显影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筛选和检测具有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提取物,本研究结果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8(044)006【总页数】7页(P66-72)【关键词】TLC-生物自显影法;抗细菌活性;抗氧化活性【作者】单体江;张伟豪;王松;白日娜;翁道玥;林希乐;孙坚【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广州 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自然界中植物资源丰富,从植物中筛选提取生物活性物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1]。
5种海南岛药用植物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
![5种海南岛药用植物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https://img.taocdn.com/s3/m/65fffc04844769eae009ed30.png)
合并滤液 , 旋转蒸发仪 回收溶剂 , 浸膏加水溶解 , 依 次用石油醚 、 氯仿 、 乙酸 乙酯 、 正丁醇萃取 , 将萃取 物 回 收溶 剂并 制 成 冻 干 粉 , 即得 粗 提 物. 别取 猪 分 屎豆 的叶 、 、 果 茎粗粉 50 , 30 L 0 用 0 乙醚 3 ℃索 g m 0 氏回流 8 , 所得乙醚提取物为挥发油组分 , h 储存于 4℃备用. 取蒌叶粗粉 5 0 ,5 0 7 %乙醇水浴 回流提 g 取3 , 次 每次 3h合并滤液, , 旋转蒸发仪 回收溶剂 ,
平 ( at u 公 司 ) S ro s i . 1 试 药 . 2
2 1经 01
10 L 在 C 8  ̄ , O 培养 箱 内培养 8 1 . 细胞 贴壁 ~ 2h 待 后, 加人 不 同浓 度药 液 2 L 加 药细胞 培养 4 h O _ 4
后, 每孔 加 入 M 溶 液 ( mg )0 , 续 在 培 1 / 5 L 继 m1
R MI60 养液 ( ic 公 司 )胰酶 ( ic公 P 14 培 Gbo , Gbo
司 ) 四 甲基 偶 氮 唑 蓝 ( r ( i 公 司 ) 超 级新 ; MY ) Sg ma ,
生 牛 血清 ( 州 四季青 生 物科 技有 限公 司 )二 甲基 杭 ,
亚 砜 ( MS ( 津市 化学 试剂 二厂 ) D O) 天 .
抑 制 肝 癌 细 胞 生 长 口 Jsp 藤 黄 毛 竹 中分 离 出 ] oeh在 ,
一
的溶剂 ( 油醚 、 石 氯仿 、 ) 水 提取 物 , 光 花 (cp i 喜 A t h. e 1 erl n ) 4 am rla a 的 种不 同 的溶 剂 ( 油 醚 、 ii 石 氯仿 、 乙 酸 乙酯 、 丁醇 ) 取物 , 花天 料木 和 广南 天料 木 正 提 红 的 3 不 同 的溶 剂 ( 油 醚 、 种 石 乙酸 乙酯 、 丁醇 ) 正 提
广东省生物化学设计实验大赛获奖课题———大集合
![广东省生物化学设计实验大赛获奖课题———大集合](https://img.taocdn.com/s3/m/85658a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0.png)
(三)第四届获奖项目(2010 年)序号题目一等奖1 鱼鳞纯化虾青素及虾青素抗氧活化性测定(最佳设计奖)2 葛花中两种解酒成分的提取及其解酒机制分析3 地沟油与安全食用油的摩尔法氯离子含量鉴别及方法评价4 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的协同效应375 固定酶法清除大豆制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以提高其营养价值(最佳设计奖)6 鲜榨果汁(橙汁)掺假成分初探7 探究油菜籽中原花青素提取的最佳条件及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二等奖8 酒精性肝损伤生化诊断新指标——乙醇脱氢酶同工酶电泳的专一性鉴定9 广州各大超市市售番木瓜转基因成分检测10 天然植物紫甘蓝中色素提取及其功能应用初步探究11 探究新型复合保鲜剂对香蕉成熟的影响12 不同pH 下豆腐中钙和菠菜中草酸的拮抗作用13 利用废弃的虾、蟹外壳制备新型环保的改良保鲜膜14 微生物絮凝剂EBU-1 处理废水的实验研究15 不同养殖模式对草鱼肝胰脏中脂肪含量影响的研究16 化妆品与黄瓜超氧化物歧化酶提取及活性比较17 番茄红素对N-二甲基亚硝胺生成阻断作用的探究18 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测定19 加碘食盐在烹饪过程中碘损失的测定三等奖20 美洲大蠊活性多肽的提取方法研究和初步鉴定21 海藻酸钠的提取及在果蔬保鲜与工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究22 尖顶羊肚菌胞外多糖抗氧化实验研究23 香蕉皮多糖的提取及其抗衰老作用的探究24 提取橙皮苷及合成橙皮苷锌配合物并比较二者清除自由基的能力25 虾壳中提取复合氨基酸及复合氨基酸锌的制备26 一片清心在玉竹——玉竹多糖的提取和抗氧化性研究27 微波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的黄酮类物质及影响因素分析28 葡萄皮中花色苷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29 植物木槿叶中令头发柔顺成分及除油污作用的探究30 红葡萄酒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及二氧化硫去除方法探究31 乙酰胆碱酯酶法检测蔬果农药残留探究32 韶关产山楂肉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及含量的测定3833 鱼腥草中SOD 的提取、纯化和单位酶活力的测定34 探讨在厨房中去除发芽土豆毒素的最佳方法35 CO2 测定法检测不同水果的发酵性能36 茶叶中鞣酸(单宁酸)含量的测定及探究鞣酸对人体铁元素吸收的影响37 火锅汤水中火腿肠亚硝酸盐含量与沸腾时间关系研究38 酶法提高苹果汁中的果糖含量39 热水辅助超声波法提取凤眼莲多糖的工艺研究优胜奖40 龟苓膏粉中落新妇苷浓度检测与质量评定41 正交试验法优化啤酒花中黄酮成分的提取以及提取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42 环境条件对活性污泥去磷作用的影响43 从菜籽油脚中提取磷脂及其测定44 火龙果果皮红色素的提取与探究45 超声波辅助提取芒果叶多酚46 花生壳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的检验47 油条中铝含量的检测48 雀巢咖啡伴侣植脂末脂肪含量的测定49 红枣干与红枣浓浆的粗多糖含量的测定与比较50 不同产地的茶叶中铁与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51 西瓜皮蜡质的提取及其蜡质成分的检测52 贝壳中柠檬酸钙的简易制备及纯度分析53 提取测定烟草中的烟碱54 不同蛋类胆固醇含量的测定及营养价值的评价55 玉米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的提取56 常见品牌无磷洗衣粉中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57 超声波提取野菊花总黄酮的工艺研究58 不同洗衣粉中磷含量的分析测定59 从牛奶中分离制备酪蛋白60 水解法降低乌头碱毒性)第二届获奖项目(2008 年)序号题目特等奖1 猪毛中胱氨酸的精制提取和测定一等奖2 室温下放置时间对草鱼肉样新鲜度的影响3 体外模拟法探究不同浓度绿茶对亚硝酸盐清除率的影响4 芦荟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5 金银花茶、夏桑菊凉茶黄酮含量的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比较6 两相萃取制备细胞色素C 及辅酶Q 的回收7 蟹壳综合生产法制备壳聚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二等奖328 耐盐藻类的关键酶GPDH 的电泳鉴定9 变废为宝——虾壳废弃物的综合利用10 油炸方便面中丙二醛含量的探讨11 茚三酮快速检测单粒种子生活力的非破坏性方法12 熟地黄多糖的含量测定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13 超声提取一点红花色素苷及其稳定性探究14 几种水果皮提取物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的研究15 豆角中血细胞凝集素的分离提纯及分子量测定16 壳聚糖的提取与鉴定17 稀酸沉淀法与乙醇洗涤法相结合制备花生浓缩蛋白18 发芽马铃薯毒性物质的初探19 NaCl 盐浓度对人唾液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三等奖20 糖尿病人专用蜂蜜的品质测定及饮用方式探索(最佳设计奖)21螺旋藻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的提取、纯化的探究及纯度检测(最佳设计奖)22 几种蜂蜜产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的研究23 益母草鲜汁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探究24 芦荟运动保健饮料的研制25 黄芪总黄酮的测定及最佳提取工艺研究26 菠菜色素的提取及薄层色谱和柱色谱27 微波辅助提取紫甘薯色素及其酸碱显色性质28 甘草、金银花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比较29 碱预处理稻草的酶解糖化30 八角茴香挥发油的提取与定性鉴别31 马铃薯中龙葵素的提取与其解毒方法的探索32 几种品牌纯牛奶营养成分测定和营养价值的比较3333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和检识34 从水葫芦中制取叶绿素锌钠35 蜘蛛兰制取叶绿素锌钠盐研究36 橙皮中柠檬油的提取37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几种品牌的冬凌草片中冬凌草甲素的含量38 柚子皮果胶的提取39 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及含量的测定优胜奖40 凉茶中掺西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定性鉴别41 不同植物双加氧酶活性的测定研究42 木瓜蛋白酶提取与性质研究43 SOD 的提取及其与VC 的抗氧化性的比较44 检验用传统法处理后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45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与含量的比较46 两种豆芽中提取SOD 的对比研究47 牛奶中常见掺假物的检验48 艾叶挥发油及其制品肥皂对体外螨虫作用的探究49 烟叶蛋白质的提取与测定50 比较西瓜、西红柿、橙子中维生素C 的含量51 几种凉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52 柑橘皮提取果胶5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三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54 大蒜油的不同提取方法比较55 合成洗涤剂的分析(浪奇洗衣粉)56 洗衣粉磷含量的分析57 橙汁饮料中维生素C 的测定58 测定浸泡前后空心菜中草酸的含量59 鸭粪作为饲料的可行性探索研究3460 从柑橘中提取果胶(二)第三届获奖项目(2009 年)序号题目一等奖1 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明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及其保鲜作用的研究2 四季豆中有毒物的提取及初步分析3多酚氧化酶与苹果褐变的关系以及天然抑制剂防褐变方案的探讨(最佳设计奖)4 青瓜与番茄、青椒营养素拮抗的初探5 榴莲内壳提取液抗亚硝化反应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6 粗提取柚子皮或橙皮对泡沫有降解作用的成分7 尿素试纸的制备及应用的初步研究(最佳设计奖)二等奖8 不同品牌酸奶活体乳酸菌LDH 电泳与酸奶质量价值的探究9 混合果汁防褐变因素的初步探究10 大孔吸附树脂法提取槐米中芦丁及其得率的测定11 毛竹中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的提取研究12 芹菜黄酮测定方法的改进13 钼蓝比色法探索彩椒颜色与VC 含量的相关性及其实际意义14 快速测定白酒中甲醇含量是否超标15 甘草中甘草酸的测定及最佳提取工艺研究16 从花生壳中提取肌醇六磷酸的方法及其含量检测17 探究提取苦瓜多糖的最适浸提温度18 木瓜蛋白酶粗酶提取以及酶活力研究19 从马尾藻中制取叶绿素铬钠盐的研究35三等奖20 快速全面检测鉴定酱油品质优劣21 龙胆紫褪色光度测定法探究洗洁精对蔬果二次污染22 分光光度法测定仙人掌中总黄酮的含量23 菜肴不同煲煮时间NO2-含量的变化24 从蛋白质底物及酶活性角度研究茶对蛋白质消化的影响25 韶关地区葛根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研究26 橙皮苷的提取与鉴定27 “新”凯式定氮法测牛奶中有机氮与无机氮28 东莞家具厂工业废水COD 的测定及环境影响情况分析29 皂甙中毒的快速定性分析30 不同品牌火腿肠中亚硝酸钠含量的测定以及不同的测定方法的研究报告31 龙眼壳黄酮的提取32 超声法提取柚皮总黄酮的工艺研究33 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案34 大蒜细胞SOD 的提取与分离35 市售啤酒中甲醛含量的测定36 香蕉多酚的提取37 分光光度法测定腌制类肉品中亚硝酸盐含量38 无花果蛋白酶和果胶的综合提取39 柑橘中果胶的提取优胜奖40 微波萃取法提取香茅油的条件优化试验41 电泳法测定中药中的“寒热蛋白”42 从柑橘中提取果胶3643 洗衣粉磷含量的分析44 洗衣粉中聚磷酸盐的含量测定45 检验市面上的蜂蜜是否掺假46 火腿肠淀粉含量的测定47天然和人工牛黄解毒片中胆红素含量、抗氧化性的对比及维生素C 和甘草对胆红素稳定性影响的测定48 金属离子对柔红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49 大豆皮在酚类废水中的应用50 探究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在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方面的功能51 Vc 药品中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及其抗氧化性影响因素的讨论52 张裕、长城、王朝三种品牌葡萄酒中营养成分的测定53 甜橙皮类胡萝卜素提取与稳定性探究54 废电池回收处理的综合利用55 饲料中三聚氰胺快速定性检测方法的探讨56 利用微波辅助法提取榴莲皮内囊物果胶57 模拟酸雨以及土地盐碱化对农作物根系活力的影响58 市售真伪大黄的鉴定59 香草醛交联壳聚糖-吲哚美辛缓释微球制备及释放度研究60 解吸—减压内部沸腾两步法提取葡萄籽原花青素(三)第五届获奖项目(本科组,2011 年)39序号题目一等奖1 马铃薯中消炎成分的提取及其消炎作用的比较研究(最佳设计奖)"广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决赛题目"供借鉴[作者:Admin来源: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更新时间:2009-6-16 文章录入:Admin]【字体:】下面是2009年广东省生物化学大赛决赛的参赛题目,供同学们参考,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一点思路,但注意不要雷同。
植物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的测定方法
![植物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的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86a0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0.png)
植物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的测定方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是评价植物细胞的氧化应激程度和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测定植物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的方法。
一、SOD活性测定方法:1. 混合植物组织提取液:将适量的植物组织(如叶片、根部等)加入冰冻磨碎器中,加入适量的冰冷提取液(Tris-HCl缓冲液,pH 7.8或其他适宜缓冲液),按比例加入少量酒石酸、酚酸、DTT等,然后将混合物离心10分钟。
2.处理提取物:将上述所得的植物组织提取液加入活性溶液,如NBT、PIP等,混匀后放置在37°C水浴中反应一定时间。
3. 停止反应:将反应液加入组织破壁液(甘油、NaCl、Tween-20等混合物),混匀后放置一段时间,离心10-15分钟。
4.测定光密度:取上清液用比色计测定光密度(OD)值,以反映SOD的活性,活性越高,OD值越低。
二、MDA含量测定方法:1.组织提取:将适量的植物组织加入冰冷提取液(如磷酸盐缓冲液,pH7.4),用冷磨具磨碎并移至离心管中,离心5分钟收集上清液。
2.加入TBA液:取上清液与TBA液(三硝基苞球菌素溶液)按比例混合,混匀后在水浴中加热(100°C,10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3.离心沉淀:将样品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
4.测定光密度:分别取上清液测定OD值,OD值越高,MDA含量越高。
三、优化与改进:1.提取液的选择:根据不同植物组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提取液,以提高SOD活性和MDA含量的测定效果。
2.比色反应的时间和温度的调整:根据植物组织中SOD活性的变化调整反应时间和温度,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重复测量: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以重复测量同一样本,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4.与对照的比较:将测定样本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评估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进一步分析植物组织的氧化应激程度和损伤程度。
中_草药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中_草药水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a10b0cfeba0d4a7302763ae8.png)
李永刚, 文景芝3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摘要: 以辣椒疫霉菌、立枯丝核菌、番茄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禾谷镰刀菌、大豆疫霉菌、番茄叶霉菌、烟草赤星
病菌及玉米小斑病菌为供试菌种, 用 30 种中、草药的水提取物对其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大蒜提取液对 立枯丝核菌、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100% ; 猪胆汁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93122% , 对大豆疫霉菌丝 生长抑制率达 80194% ; 金银花提取液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100% ; 连翘提取液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 率达 76110% ; L S- 1 为本课题组自行研制, 由苦参、黄柏、蛇床子等 10 余种中药组成, 其对番茄早疫病菌、禾谷镰 刀菌及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为 100% , 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 81146% 以上, 在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 用中对番茄枯萎病菌、番茄叶霉及玉米小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 90171% , 85171% 和 77114%。
9169
2183 31114
地丁 (10% )
4176 27138 3190 - 1192 3143
6163
1155 46106
银杏叶 (10% )
4199
23182 3159
6102
2197
19107
1172
40128
蛇床子 (10% )
5130 19103 3120 16132 3128 10172 1130 54186
2180
5192 18162
6117 15108
4180 27160
3195 40147
4180 44187
4129 50170
57种南药植物粗提物对螺旋粉虱杀虫活性初步研究
![57种南药植物粗提物对螺旋粉虱杀虫活性初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382789ddd88d0d233d46a77.png)
I e tc d la tv te ft x r c sf o 7 s ut r ns c ii a c i ii so he e ta t r m 5 o he n Chi s ne e h r sag ns lu o c s d s r u e b ai tA e r diu ipe s s
一
步 研 究 开发 的 价 值 。
南 药植 物 ; 粗 提 物 ; 螺 旋粉 虱
关键词
中 图分 类 号 : S42 3 8 . 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D I 1 . 99 ji n 0 2 —14 . 0 2 0 . 2 O : 0 3 6 /. s. 59 5 2 2 1. 1 0 3 s
3 3 8 9mg mL. h r f r , h r d x r cs f . a lc l h w dg o hb tr c ii , n a x e— . 0 / T e eo e t ec u ee t t o h p o ay s o e o d i ii ya t t a d h de c l a M x n o vy
d l f Al u o i u i e s s Th e u t s o d t t t e e we e 6 p a t e ta t f o C h r n h s r s u , u t o e rd c sd s ru . s p e r s l h we ha h r r ln x r cs r m ata a t u o e s s
保护研究所 ,儋州 5 1 3 ; 2 77 7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儋 州 5 1 3 ) 7 7 7 摘要 测试 了 5 种 南药植物粗提物对螺旋粉 虱成 虫的杀 虫活性 。结果表 明, 5mg mL浓度 下, 7 南药植 物 7 在 / 5种
不同荷花资源在海南的盆栽试验以及生理适应性分析
![不同荷花资源在海南的盆栽试验以及生理适应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5a026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c.png)
不同荷花资源在海南的盆栽试验以及生理适应性分析引言:荷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水生植物之一,具有珍贵的观赏和药用价值。
但由于其生长环境对气温、光照和水质有较高的要求,限制了其在不同地区的栽培。
海南作为一个热带岛屿,气候温暖湿润,具备荷花生长的理想条件。
因此,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荷花资源在海南盆栽的适应性以及生理特性。
材料与方法:选取五种常见的荷花资源,包括红荷、白荷、黄荷、粉荷和青花荷,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
首先,在阳光充足、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将这五种荷花资源进行盆栽,并用相同的土壤和养分进行培育。
然后,根据花期、开花数量、花色鲜艳度、花径和植株生长情况等指标对不同荷花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经过观察和测量,得到以下结果:1.花期:在海南的盆栽试验中,红荷、白荷、黄荷、粉荷和青花荷分别开花的平均时间为35天、38天、40天、32天和36天。
结果表明,红荷和青花荷的花期较短,比其他三种荷花资源早开花,所以在海南的栽培中更加适宜。
2.开花数量:红荷和黄荷的开花数量最多,平均每株可开花数量分别为10朵和8朵。
而白荷、粉荷和青花荷的开花数量较少,平均每株可开花数量分别为6朵、4朵和5朵。
可见,红荷和黄荷在海南的环境中更具优势。
3.花色鲜艳度:红荷和黄荷的花色鲜艳度较高,分别为8.5和8.0,而白荷、粉荷和青花荷的花色鲜艳度较低,分别为7.0、6.5和7.5、说明红荷和黄荷在海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更能展现其美丽的花色。
4.花径:红荷和黄荷的花径较大,分别为12cm和10cm,比其他三种荷花资源更加粗大。
而白荷、粉荷和青花荷的花径较小,分别为8cm、7cm和9cm。
这与海南热带气候的特点相符,温暖湿润的环境更适宜荷花的生长。
5.植株生长情况:黄荷和红荷的植株生长较健壮,茎秆较粗,叶片较大。
白荷、粉荷和青花荷的植株生长较差,茎秆瘦弱,叶片较小。
说明黄荷和红荷在海南的环境条件下更有优势。
结论:通过对不同荷花资源在海南的盆栽试验和生理适应性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红荷和黄荷在海南的环境中更具生长优势,开花数量多、花色鲜艳度高、花径较大,植株生长健壮。
生物分离技术综合实验—植物色素提取分离及定量和初步鉴定
![生物分离技术综合实验—植物色素提取分离及定量和初步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0b5d2c5503d8ce2f0166232e.png)
实验三、植物色素的定量与初步鉴定
• 一、目的 • 用化学方法鉴定上面所纯化的提取液中有黄酮存在,
同时测定黄酮的含量和最后的得率。
• 二、原理 • 黄酮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具有C5、C6位的酚羟基或邻二
酚羟基可与金属盐试剂铝盐生成有色络合物,黄酮络 合物在510nm处有较大的吸收峰,可由分光光度法测 出黄酮含量。根据黄酮的一些特性,利用黄酮与一些 试剂发生特殊的发色反应来检测黄酮。
• 4、实验当中的提取液一定要全部从磨口 锥形瓶和离心管中倒出,在将离心好的 色素倒出时,一定要小心,不要将底部 的沉降物倒出来。
实验一、 植物色素的制备
• 5、色素提取过程中一定要在锥形瓶上加 上塞子,若乙醇蒸发较快时(如:80% 以上的高浓度乙醇提取时),可以考虑 在磨口锥形瓶上加一蛇形管,但低浓度 乙醇提取时没有必要加蛇形管。
• 3.2 精密吸取上清液1.0 mL,分别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质 量分数5%亚硝酸钠0.4 mL,放置6 min后,加质量分数10%硝 酸铝0.4 mL,放置6 min,再加质量分数4.3%氢氧化钠4 mL, 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在510nm波长下测得其 吸光度值,按V*A值的大小比较得出最优的料液比。
• 6、测量吸光度时,一定要设空白对照(即用 1mL70%的乙醇代替样液以外,的其余试液按 3.2中所述正常加入)
实验一、 植物色素的制备—附录
• 1、实验前面准备
• (1)、原料的制备(同学们不需要做)
• 用高速干粉粉碎机将银杏叶粉碎,过40目以上,40-60目, 60-70目,70-80目,80-90目,90-100目,100目以上,筛 后备用。
实验二、植物色素的分离纯化
山苦茶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和形态初步分析
![山苦茶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和形态初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44a7044a7302768e9939b9.png)
we e d tr n d b n u t ey c u ld p a ma ao c e si n s cr mer An 4 e e n sc n e tof r e emi e y i d ci l o p e ls t mi miso pe to t v y. d 1 lme t o tn
[rt n s b o tr e t cin a d e a o e o io to r l ee ie .T e rs l u ei u y h twae x a t n t n ld p s in me d wee as d tr n d h eut a r o h t h o m s s o dta trs lbep ls ch rd syedrt o h we t e ou l oy a c aie il i f m hrt n swa 67 T eee nsc ne t h wa a or t i u s 1 .%. h lme t o tn ea
软 件 为 T V 。设 定 进样 重 复 次 数 为 3次 ;延 迟 时 EA 间为 0 :样 品的 冲洗 时 间为 2 。分 析 最 大积 分 时 5S 间 :低波 长范 围 8S 、高波 长范 围为 5S 。摄谱 :智 能摄 谱 :最大 积分 时 间 3 。 0S
多 元 素 标 准溶 液 i 0 ̄ / L 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0 gm ( :
( n ls n et g C ne,C iee Acd my o rpc lA r utrlS in e , 1 ay i a d T si e tr hn s a e fT o ia g c l a ce c s A s n i u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c3d45434ccbff121dd368386.png)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降低及内源激素平衡失调等。
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衰老过程的变化。
近来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在逆境胁迫或衰老过程中,细胞内自由基代谢平衡被破坏而有利于自由基的产生。
过剩自由基的毒害之一是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细胞死亡。
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生物体内产生的自由基主要有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过氧自由基(ROD)、烷氧自由基(RO)等。
植物细胞膜有酶促和非酶促两类过氧化物防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等是酶促防御系统的重要保护酶。
抗坏血酸(VC )、VE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是非酶促防御系统中的重要抗氧化剂。
SOD、CAT等活性氧清除剂的含量水平和O2.-、H2O2、OH. 和O2等活性氧的含量水平可作为植物衰老的生理生化指标。
自1968年发现SOD后,立刻引起科学界的高度重视,近40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它的应用领域日益拓宽,SOD也有了产品。
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关于SOD的研究及应用也形成了热点,如今已在化妆品添加剂、饮料及医药方面显示了特殊效果。
超氧自由基(O2.-)是生物细胞某些生理生化反应常见的中间产物。
自由基是本身带有不成对价电子的分子、原子、原子团或离子,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活性氧的一种。
如果细胞中缺乏清除自由基的酶时,机体就会受到各种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能通过歧化反应清除生物细胞中的超氧自由基(O2.-),生成H2O2和O2。
H2O2由过氧化氢酶(CAT)催化生成H2O和O2,从而减少自由基对有机体的毒害。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化还原法测定SOD活力的方法和原理,并了解SOD的作用特性。
卫矛科植物苦皮藤杀菌活性研究初报
![卫矛科植物苦皮藤杀菌活性研究初报](https://img.taocdn.com/s3/m/769b7533376baf1ffc4fad66.png)
木 质 藤 本 植 物 , 文 君 等口 对 苦 皮 藤 中有 关 昆虫 吴 拒食、 麻醉 及 毒杀 的活性 成 分进 行 了深入 研 究 。 于 关
苦 皮 藤 的杀 菌 活 性 , 在 2 早 0世 纪 5 0年 代 曾有 文 献 报道苦皮藤根皮粉 3 0倍 水 浸 液对 马铃 薯 晚 疫 病 菌 ( yo hh r n etn Mo t. d ay 孢子 萌 Ph tp toaifs s( n s ) eB r ) a 发 有 抑 制 作 用Ⅲ , 年 来 笔 者 等 [ 分 离 鉴 定 出苦 近 5  ̄
要 的农 作 物病 原真 菌 进行 了室 内毒 力测 定及 盆 栽药
效试 验 , 将研 究 结果 报 道 如下 。 现
与 体积 分 数 2 乙醇 粘 稠 的 抽 提 物 2 5g拌 匀 , 5 3 吹
干 , 入 耐酸 过 滤漏 斗 中 , 别 用 30 0mL的 正 丁 装 分 0
d 其 粗 抽 取 物 分 别 编 号 为 C , A2 CA3 C . , A1 C . , A4
C 。乙醇 水 的提取 液 在大 搪 瓷盘 中吹 干 即 可得 到 A5 抽提 物 ; 、 油醚 提 取 液减 压 浓 缩 。用 3 0g硅 胶 苯 石 0
藤 鲜 假 种 皮 进 行 了系 统 提 取 , 用 提 取 物对 8种 重 并
维普资讯 第 3 o卷第 5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报( 自然科 学 版 )
VO1 0 NO.5 .3
20 0 2年 1 0月
』 : 竺 21 竺 ! 望 兰 ! !!! :
! ! 垒 ! 璺 竺: : 曼! 里 ! :
为 分析 纯 , 西安 化学 试 剂厂 生 产 。 盆 栽植 物 : 黄瓜 ( 长春 密刺 ) 小麦 ( 县 红 ) 玉 、 辉 和 米 ( 9 均 为易 感病 品种 。 陕 ) 1 2 试 验 方 法 .
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活性](https://img.taocdn.com/s3/m/fd0b557a312b3169a551a407.png)
1. 徐春兰,钦传光,尚晓娅,牛卫宁. Enterobacter CloacaeZ0206细菌胞外富硒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化学研究,2010,21(2:)64-68.CHEMICAL RESEARCH多糖是自然界中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一类天然生物高分子,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国内外近年来对于多糖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2],并有人据此解释了多糖抗衰老功效的药理机理.1.3 E.cloacaeZ0206富硒多糖的制备取出冷藏的E.cloacaeZ0206菌种,室温放置1 h后,在PDA培养基上2次活化后,接种到基础发酵培养基中进行试管发酵培养,30℃往复振荡培养,培养时间10 h,得到摇瓶发酵种子液. 2 000 mL摇瓶内加入500 mL基础发酵培养基,121℃蒸汽灭菌20 min,接种种子液,于摇床中30℃、220 r/min往复振荡培养,在培养的第6 h加入一定浓度的已过滤除菌的Na2SeO3溶液(使其终浓度为25 mg/L),发酵时间48 h,得到含有E.cloacaeZ0206富硒多糖的发酵液.发酵液于50℃浓缩为原体积的1/10, 90℃水浴1 h,5 000 r/min离心20 min,收集上清液,加入3~5倍体积预冷的95%乙醇,4℃静置24 h后, 5 000 r/min离心20 min,沉淀真空干燥,即得到粗多糖粉末.将其溶于适量蒸馏水,Sevag法除蛋白,反复进行多次至无蛋白层,然后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各透析24 h,透析液中加无水乙醇,置4℃冰箱中醇沉过夜,再离心分离,沉淀依次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各洗涤2次,真空干燥,即得到E.cloacaeZ0206富硒多糖.E.cloacaeZ0206富硒多糖中多糖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用考马斯亮蓝法,硒含量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1.4清除DPPH自由基试验准确地将E.cloacaeZ0206富硒多糖配成5.0 g/L,用超纯水将该溶液稀释成6种浓度:0.16、0.31、0.625、1.25、2.5、5 g/L.以维生素C(Vc)为对照品.称取20 mg的DPPH用无水乙醇溶解定容至500 mL.试验分为样品组和空白对照组:取2 mL 40 mg/L的DPPH溶液加入10 mL 具塞的试管中,再加入2 mL样品溶液,空白对照组以超纯水代替样品溶液,充分混匀,室温下避光反应30 min后,在517 nm处测定吸光度.E.cloacaeZ0206富硒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由下式计算:DPPH自由基清除率=(A0-A1)/A0×100%,式中A0为空白对照的平均吸光度值,A1为试样的平均吸光度值.1.5清除羟自由基试验由Fenton法产生·OH.将E.cloacaeZ0206富硒多糖用双蒸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 g/L的多糖溶液,并稀释成6个不同浓度:0.16、0.31、0.625、1.25、2.5、5 g/L.各取2 mL上述浓度的多糖溶液,依次加入6mmol/L的FeSO4溶液2 mL,混匀,6 mmol/L的H2O2溶液2 mL,混匀,静置30 min后于510 nm处测其吸光度值.空白对照组以双蒸水代替多糖溶液,以维生素C(Vc)做对照,临用前以双蒸水配制.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以下式计算:羟自由基清除率=(A0-A1)/A0×100%,式中A0为空白对照的平均吸光度值,A1为试样的平均吸光度值.1.6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试验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O-2进行试验.将E.cloacaeZ0206富硒多糖用双蒸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g/L的多糖溶液,并稀释成6个不同浓度:0.16、0.31、0.625、1.25、2.5、5 g/L.取0.05 mol/L Tris-HCl缓冲溶液(pH=8.2)4.5 mL,置于25℃水浴中预热25 min,分别加入1 mL不同浓度的多糖溶液和0.4 mL25 mmol/L邻苯三酚溶液,空白对照组以双蒸水代替多糖溶液,混匀后在25℃水浴中反应5 min,加入1mL 8 mol/L的HCl终止反应,于299 nm处测吸光度.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以下式计算: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A0-A1)/A0×100%,式中A0为空白对照的平均吸光度值,A1为试样的平均吸光度值.1.7还原能力的测定将E.cloacaeZ0206富硒多糖用双蒸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 g/L的多糖溶液,并稀释成6个不同浓度:0.16、0.31、0.625、1.25、2.5、5 g/L,各取1 mL上述浓度的多糖溶液,加入pH 6.6的磷酸盐缓冲液2.5mL、1%铁氰化钾2.5 mL,混合均匀后于50℃水浴中保温20 min,再加入10%的三氯乙酸2.5 mL,混匀,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移取上清液2.5 mL于试管中,加蒸馏水2.5 mL和0.1% FeCl30.5 mL,常温反应5 min后于70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OD700 nm值越大说明测试样的还原能力越强,实验中选用Vc做对照.2.谢辉,李莉,吴鸣谦,陈双林*1株杜仲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分析和菌种鉴定.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37(1):230-232Harper等的研究表明,植物内生真菌具有抗氧化活性或可产生天然的抗氧化活性产物[3-4]。
海南野生硬叶蒲桃成分鉴定
![海南野生硬叶蒲桃成分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4d9522e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e.png)
海南野生硬叶蒲桃成分鉴定2.海南省澄迈县疾控中心,海南澄迈 571900;3.海南医学院海南省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海南海口 571199 /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药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摘要:目的对海南野生硬叶蒲桃的无水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
方法利用UPLC-QTOF仪器对海南野生硬叶蒲桃的无水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确认。
结果从海南野生硬叶蒲桃的无水乙醇提取物共检出28种三萜类、11种黄酮类和6种鞣质类成分,其中多种成分均具有抗肿瘤活性。
结论海南野生硬叶蒲桃含有多种抗肿瘤成分,主要为三萜类和黄酮类。
关键词:硬叶蒲桃;提取;分离鉴定;抗肿瘤项目基金:本文系2018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名称为“海南野生硬叶蒲桃特异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项目编号:818MS068。
植物蒲桃主要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三蔽类及有机酸类等化合物,具有降血糖[1]、抗炎止痛、抗氧化[2,3]、抗肿瘤[4]等活性。
我们从海南野生硬叶蒲桃的乙醇提取物中检测出28种三萜类、11种黄酮类和6种鞣质类成分。
1.材料与方法1.1试剂及药品乙腈,购于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Waltham, MA. USA),批号/规格:135867/A955-4,LC-MS级;甲酸,购于ANPEL laboratory Technologies (Shanghai, China),批号/规格:CAEQ-4-014784-0500,HPLC级。
1.2主要仪器液质联用仪,厂家:Waters (Milford, MA. USA),型号:Acquity UPLC-Xevo G2-XS QTOF。
1.3样品处理方法取200 μL待测样品置于1.5 mL EP管中,涡旋混匀,另取50 μL置于1.5 mL EP管中,加入150 μL的甲醇-乙腈(1:1),涡旋混匀,将稀释后的样品置于低温离心机中,在10 ℃ 12000 rpm条件下离心10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生物活性初步测定摘要: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1种海南植物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 & curt.)]、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芒果炭疽病菌(c. gloeosporioides penz)、西瓜枯萎病菌(f. oxysporum f. sp. niveum)、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6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浸渍法测定了粗提物对莴苣蚜虫(nasonovia ribisnigri)的触杀活性。
结果表明,当提取物浓度为5 mg/ml时, 7种植物粗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大于60.00%,特别是黄樟和假臭草粗提物对5种靶标菌的抑制率都在60.0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都为100.00%;当提取物浓度为4 mg/ml时, 10种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蚜虫死亡率)在60.00%以上,其中5种粗提物的触杀活性不低于80.00%,假臭草杀虫活性最强,蚜虫死亡率为94.55%,与对照药剂0.7%印楝素乳油750倍稀释液杀虫活性相当。
关键词:植物粗提物;抑菌活性;触杀活性;生物学测定;海南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8-1829-04随着农药残留、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纷纷提高了农产品进口标准,中国每年因农药残留超标造成农副产品出口损失高达70亿美元[1]。
高效低毒、在环境中易分解、在农作物中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绿色农药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2]。
植物源农药具有取材天然、来源广泛、作用平稳、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3,4]。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报道2 400多种高等植物具有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用[5],这些植物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种类超过40万种。
这些植物在分类学上主要集中于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大戟科等30多科[6,7]。
海南岛地处热带,湿热多雨,气候条件优越,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寻找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试验对有特殊气味、受病虫危害较轻的17个科21种植物进行样品采集、粉碎、粗提,以6种植物病原菌作为靶标菌、以蚜虫作为供试害虫,研究21种植物粗提物的抑菌、杀虫活性,以期发现含有较高农用活性物质的植物种类,为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杀虫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1.1.1 供试植物 21种植物采自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校园及附近农场,具体情况见表1。
1.1.2 供试病原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 (berk&curt.)]、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菌种均由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农药学实验室提供。
1.1.3 供试昆虫莴苣蚜(nasonovia ribisnigri)采自海南大学校园内菜地,挑选大小一致的无翅蚜供试。
1.1.4 农药 0.36%苦参碱水剂,河北阔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0.7%印楝素乳油,河南鹤壁陶英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作对照用。
1.2 试验方法1.2.1 植物粗提物制备将植物样品用清水洗净,室内阴干,粉碎,过40目筛,分别用适量乙醇浸提3次,浸提时间分别为3、2、1 d。
过滤,合并滤液,在(50±1)℃下减压浓缩,干燥得到粗提物(提取物)。
1.2.2 抑菌活性测定将供试靶标菌分别接种于pda平板,25 ℃恒温培养3~5 d活化。
采用生长速率法[8]测定粗提物的抑菌活性。
将不同粗提物配制成100 mg/ml的母液,移取1 ml至19 ml融化的pda培养基中,充分摇匀,迅速分装至3个直径为6 cm的培养皿内。
冷却凝固后在平板中央分别接入直径为0.5 cm的靶标菌菌饼,以不含粗提物的溶剂为空白对照,以0.36%苦参碱水剂1 500倍稀释液为药剂对照,(25±1)℃恒温培养3 d,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抑制率= (空白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空白对照组菌落直径-菌饼直径)×100%。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分析数据。
1.2.3 触杀活性测定采用浸渍法测定粗提物对莴苣蚜虫的触杀作用[9]:将不同粗提物配成4 mg/ml的溶液,取带有30头无翅莴苣蚜的莴苣叶片,于药液中浸渍5 s,取出后用滤纸吸去多余药液,放入铺有棉花保湿的培养皿中。
以配药溶剂为空白对照,以0.7%印楝素乳油750倍稀释液为对照药剂,每处理重复3次。
受药12 h 后检查试虫死亡率(触杀活性),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空白对照组死亡率)/(1-空白对照组死亡率)×100%;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2.1 粗提物抑菌活性测定结果21种植物粗提物对供试的6种靶标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绝大多数植物粗提物对供试靶标菌有抑菌活性,其中樟科的黄樟提取物抑菌作用最强,对所有供试靶标菌抑制率均大于60.00%,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率可达100.00%,对香蕉炭疽病菌、芒果炭疽病菌、芒果蒂腐病菌抑制率在80.00%以上,均优于对照药剂,与对照药剂差异显著;其次菊科的假臭草提取物,也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除对芒果蒂腐病菌抑菌效果不理想外,对供试的另5种靶标菌抑制率均大于60.00%,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为100.00%,优于对照药剂,与对照药剂差异显著。
比较不同靶标菌的抑制率发现,不同靶标菌敏感性不同,其中香蕉炭疽病菌最敏感,对其抑制率大于60.00%的粗提物有7种,分别是黄樟、猪毛蒿、艾蒿、假臭草、雷公根、曼陀罗、野西瓜;其次是芒果炭疽病菌,有4种植物粗提物抑制率大于60.00%,它们是艾蒿、假臭草、黄樟、曼陀罗;其余供试病菌均对2种植物粗提物较为敏感。
比较不同科属的植物粗提物可以发现,同一科不同属的植物粗提物抑菌活性不同,例如菊科的假臭草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香蕉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猪毛蒿与艾蒿,而对芒果蒂腐病菌抑菌活性明显低于艾蒿。
2.2 粗提物杀虫活性测定结果21种植物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见表2。
由表2可知,不同植物粗提物对莴苣蚜触杀活性不同,其中菊科的假臭草触杀活性最强,蚜虫死亡率达94.55%,与对照药剂的杀虫活性相当;其次是茄科的曼陀罗、菊科的艾蒿、大风子科的刺篱木、葡萄科的厚叶崖爬藤,蚜虫死亡率达到或超过80.00%,与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其余供试植物蚜虫死亡率大于50.00%的有菊科的猪毛蒿,豆科的平托落地花生、决明子,伞形科的雷公根,樟科的黄樟,三白草科的鱼腥草。
比较不同科属的植物粗提物可以发现,不同科的植物粗提物杀虫活性不同,菊科、茄科、大风子科植物粗提物杀虫活性较强,而旋花科、夹竹桃科、天南星科植物粗提物的杀虫活性不理想;相同科不同属的植物粗提物杀虫活性也不同,例如豆科的决明子粗提物的杀虫活性明显高于牛大力粗提物。
3 小结与讨论在大力提倡绿色农业、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今天,积极研究和扩大农用植物资源的筛选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10]。
试验对21种植物粗提物进行抑菌、杀虫活性测定,发现7种植物粗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大于60.00%;黄樟粗提物对6种靶标菌、假臭草粗提物对5种靶标菌的抑制率都在60.0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都为100.00%;有10种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在60.00%以上,其中5种粗提物的触杀活性不低于80.00%,假臭草杀虫活性最强,蚜虫死亡率为94.55%。
试验同时证明,不同科、属的植物提取物抑菌或杀虫活性明显不同,相同科、属的植物提取物抑菌、杀虫活性也有差异,其原因可能是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受植物生物学特性、生境、植物采摘时间、采摘部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试验方法的选择也是药效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仅测定了供试植物粗提物对莴苣蚜的触杀活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粗提物对其他害虫的拒食、趋避和杀虫活性,避免农用活性物质漏筛。
研究仅对21种植物粗提物抑菌、杀虫作用进行了初步测定,为深入研究植物农用活性物质,有必要对高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分析其结构,以发现新的农药先导化合物。
参考文献:[1] 董培芬.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3):116-117,188.[2] 徐凯宏.基于植物源提取绿色农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林业科技,2009,34(3):37-39.[3] 张舒.植物源杀虫剂的开发研究综述[j]. 湖北农业科学,2001,40(4):53-55.[4] 胡林峰,杨靖华,周琳,等.植物源抗真菌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1,37(2):5-13.[5] 吴钜文,陈建峰.植物源农药及其安全性[j].植物保护,2002, 28(4):39-41.[6] 单承莺,马世宏,张卫明.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30(6):14-18,23.[7] 王杨,尹卫.植物源杀菌剂国内外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3):382-384.[8] 骆焱平,郑服从,张宇.农药学科群实验指导[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9] 薛莹,胡冠芳,刘敏艳,等.重瓣曼陀罗对粘虫和蚜虫的杀虫活性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8(5):11-14.[10] 何军,马志卿,张兴.植物源农药概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9):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