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总论及感染患儿的护理

合集下载

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1)

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1)

精选ppt课件
4
麻疹:
流行病学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好发年龄为6个月至5岁的小儿。麻疹病人自出疹前5天至出 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有并发症的患儿,传染期可延长至出疹后 10天.患儿口、鼻、咽气管及眼部分泌物中均含有麻疹病毒, 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本病的传染性极强 易感儿童接触病人后,几乎100%发病。
免疫。
精选ppt课件
16
临床表现
• 1.潜伏期 14~16日,有时达3周
• 2.前驱期 仅1-2天,症状轻微可有低热、头痛、乏力、食
欲不振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出疹期(1)典型水痘 发热仅1天左右出现皮疹,其特点为:
皮疹分批出现,开始为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
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伴有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
精选ppt课件
5
临床表现
一、典型麻疹:
1、潜伏期:一般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 2、前驱期(出疹前期):发热开始至出疹,一般
为3~4天。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为首发其中 眼结合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 麻疹粘膜斑(在发疹前24-48h出现,占90%)其他非 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
麻疹
幼儿急疹
手足口病
麻疹病毒 3~4天出疹热更高 浅红色斑丘疹,疹 间皮肤正常
口腔有麻疹粘膜斑
人疱疹病毒
热退疹出 玫瑰色斑丘疹 软腭有红色小斑点
柯萨奇型及肠道病 毒型EV71
手、足、口腔、肛 周出现丘疱疹, 疱 疹呈圆形或椭圆形 疱疹液较浑浊
精选ppt课件
11
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和预防并发症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的温湿度。保持水、电

儿科护理学-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

儿科护理学-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

04
总结与展望
总结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护理要点与技巧
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 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为医疗团队提供 准确的信息,以调整治疗方案。
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接 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等 ,防止病原体传播,保障患儿和
他人的安全。
01
03
02 04
,减轻呼吸困难。
营养支持护理
饮食调整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营养需求,调整患儿的饮 食结构,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营养补充
根据医嘱,给予患儿适当的维生素、微量元 素等营养补充剂,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管饲营养
对于不能口服的患儿,可采用管饲营养的方 式,给予患儿全面的营养支持。
饮食卫生
保证患儿饮食卫生,避免食品污染和交叉感 染。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隔离措施
麻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传 染性疾病,患儿需要与 其他儿童隔离,以防止 病毒传播。护理人员应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 罩和手套,接触患儿后 应立即洗手。
高热护理
麻疹患儿常出现高热, 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体 温,保持室内通风,给 患儿穿宽松、透气的衣 物,及时擦拭汗水,避
呼吸道护理Βιβλιοθήκη 010203
0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清理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 ,避免呼吸道阻塞,保证呼吸
通畅。
吸氧护理
根据患儿病情,给予适当的氧 气吸入,保证患儿充足的氧供

雾化治疗
根据医嘱,采用雾化治疗的方 式,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
,缓解呼吸道症状。
体位调整
根据患儿病情,调整患儿的体 位,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

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
社区护理
推广社区护理模式,提 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 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01
02
03
减轻病痛
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 以减轻患儿的病痛和不适 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促进心理支持
护理过程中给予患儿心理 支持和关爱,有助于缓解 他们的焦虑和恐惧,增强 信心和勇气。
促进家庭和谐
良好的护理不仅关注患儿 的身体健康,还关注家庭 的整体健康,有助于家庭 成员间的和谐与团结。
减少压力
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减少孩子的生 活压力。
保持卫生习惯
勤洗手
教育孩子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
呼吸道卫生
鼓励孩子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个人卫生
定期清洗孩子的玩具、床单和衣物,保持生活环境整洁。
接种疫苗
按照计划接种疫苗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接种各种疫苗,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注意患儿的饮食卫生,避免食 用刺激性、油腻食物,多食用 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对于高热患儿,可采用物理降 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敷额头等

真菌性感染患儿的护理
真菌性感染患儿的护理需注意保持患 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潮湿和摩 擦。
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并注意 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注意患儿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刺激 性食物和饮料,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食物。
促进患儿康复
促进生理功能恢复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促进患儿 生理功能的恢复,加速康复进程。
增强免疫力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引导患儿及其家庭建立健康的生活方 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 作息等,以促进长期康复和预防疾病 复发。

儿科护理学-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

儿科护理学-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
跟踪观察
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跟踪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 潜在的健康问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各种感染性疾病, 如病毒、细菌、真菌等,存在感染和传播疾病的风险 。
防护措施
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隔离衣、手套、口罩、 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消毒,加强手 卫生等。
护理操作中的防护要点
遵循标准预防措施
在护理操作中遵循标准预防措施,如洗手、戴手套、使用防护用 品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消毒
定期对患儿接触的物品、环境和医疗 器械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使用紫外线消毒等措施,以减少病菌 的存活和传播。
病情观察与记录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症状 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并采取相应措施。
记录病情
详细记录患儿的病情变化、治疗 措施和护理过程,为医生的治疗 提供依据,也有助于护理工作的 规范化和质量提升。
儿童免疫系统的特点
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
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于成人较为脆弱, 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
传播途径多样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如 飞沫、接触、消化道等,容易在群体 中传播。
易感性高
儿童接触感染源的机会较多,如幼儿 园、学校等集体环境,增加了感染的 风险。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类型
上呼吸道感染
总结词
加强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
详细描述
对艾滋病患儿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 ,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供心理疏 导和支持,增强患儿和家庭战胜疾病的信心。
艾滋病患儿的护理
总结词
注意预防感染传播
详细描述
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防 止病原体传播。对患儿使用的物品、医疗器 械等进行彻底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同

儿科学护理感染性疾病

儿科学护理感染性疾病
和护理知识有关。
8
五.护理措施
1.皮肤黏膜的护理 ①室温适宜,保证衣被及皮肤干燥清洁,
不搔抓,剪短指甲。 ②无破溃涂炉甘石洗剂,有破溃涂龙胆
紫,有感染用抗生素软膏。 ③口腔护理。 2.预防感染传播: 隔离、保护易感儿 3.健康教育: 注意休息、保证营养、观察
病情变化、示范皮肤护理方法
9
早期 足量
联合
规律
全程 使用敏感药物
13
二、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ous meningitis简称结脑, 是小 儿结核中最严重的类型, 多见于3岁以内 婴幼儿, 是小儿结核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
常为全身播散性粟粒性结核的一部
分, 也可由脑实质或脑膜干酪灶破溃引起。
初次感染结核3~6个月最易发生。
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结核菌初次进入人 体后4~8周产生细胞免疫,同时也产生变态反 应。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 开放性肺结核病人 传播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胎盘 易感人群: 年龄越小患病率约高。
11
(三)辅助检查
1.结核菌素实验: OT实验、PPD实验
(1)方法: 1∶2000、皮内、48~72h
(一)健康史
其病前2~3周接触史、应用激素或免疫
抑制剂病史;母亲妊娠期间是否患过水痘。
(二)症状体征
1.典型水痘
潜伏期: 10~24天,一般14~16天
前驱期: 出疹前24小时低热、不适
出疹期: 向心分布

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结痂、脱
2.不典型水痘
主要并发肺炎、脑炎、皮肤继发性细菌感染。 6
第十八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传染病患儿的一般护理 第二节 病毒感染:水痘 第三节 细菌感染 第四节 结核病 第五节 寄生虫

护士执业资格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知识

护士执业资格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知识

护士执业资格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知识2017年护士执业资格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知识导语: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病人在治病期间,由于体质和抵抗病菌能力较差,而被感染其它疾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内容吧。

1.麻疹【概念】麻疹(measles):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以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全身斑丘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传染性强,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发病机制】第一次病毒血症、第二次病毒血症【临床表现】(1)典型麻疹1)潜伏期2)前驱期:①发热;②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有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流涕等症状);③麻疹粘膜斑④非特异性症状: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呕吐、腹泻等3)出疹期:①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颈>躯干、四肢>手掌、足底②红色斑丘疹,以后逐渐融合成片,色加深,暗红③全身中毒症状4)恢复期:按照出疹先后顺序消退(2)非典型麻疹:①轻型(尚存免疫力); ②重型(营养不良、严重感染);③异型(接种疫苗,再次感染); ④无皮疹型(应用免疫抑制剂)(3)常见并发症:①肺炎;②喉炎;③心肌炎;④麻疹脑炎【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1)休息:卧床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2)环境: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3)丰富营养饮食,多饮水(2)降低体温:1)不宜用药物及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冷敷及乙醇擦浴(以免皮疹不透或突隐)2)体温40℃以上,小剂量退热剂或温水擦浴(3)保持皮肤黏膜完整性(4)监测病情:合并症1)肺炎:持续高热、咳嗽加剧、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2)喉炎: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3)脑炎: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5)预防感染传播1)管理传染源: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至10天)2)切断传播途径:房间紫外线消毒、衣物暴晒;接触洗手、更换隔离衣3)保护易感儿:①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②8月以上未患者接种减毒活疫苗,体弱易感儿及早注射免疫球蛋白(6)健康教育2.结核病最常见:肺结核最严重:结核性脑膜炎【辅助检查】(1)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1)试验方法:①皮内试验; ②左前臂掌侧中下1/3;③0.1ml含有5U的纯蛋白衍生物(PPD); ④6-10mm皮丘2)结果判断&临床意义:72h3)临床意义●两种阳性反应的区别(2)实验室检查1)结核杆菌检查:痰液、胃液、脑脊液、浆膜腔液2)免疫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3)血沉:增快,显示活动性(3)影像学诊断:胸部X线(筛查重要手段)【预防】(1)管理传染源(2)普及卡介苗接种禁止接种:①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②急性传染病恢复期;③局部湿疹或全身性皮肤病;④结核菌素阳性试验(3)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①密切接触家庭内开放性肺结核患者;②3岁内未接种卡介苗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治疗原则】(1)早期治疗(2)适宜剂量(3)联合用药(4)规律用药(5)坚持全程(6)分段治疗原发性肺结核原发复合征: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淋巴管炎原发型肺结核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胸腔内肿大淋巴结【病理】基本病变:渗出、增殖、坏死“双极”病变:一端为原发病灶;一端为肿大肺门淋巴结【症状】轻重不一(1)发热:高热达39-40℃,持续2-3周后转为低热(2)干咳、轻度呼吸困难(最常见症状)(3)体重不增、生长发育迟缓(婴儿)(4)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多发性一过性关节炎(部分)(5)胸内压迫症状【治疗】直接督导下短程治疗(DOTS)【护理】(1)保证营养摄入(2)建立合理生活制度(3)加强病情观察,促进舒适(4)消毒隔离(5)指导合理用药(6)健康教育。

儿科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

儿科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

儿科感染性疾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年龄意识、体重、心理状况、生长发育等情况。

2、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患儿采取不同隔离措施,如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等。

二、护理措施
1、患儿就诊时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对疑似感染性疾病患儿,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和疫情旨制度。

2、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如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和严密隔离,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

3、治疗饮食应加强管理,家属送来的食物,必须经过医护人员检查,符合疾病要求的食物给患儿食用。

4、保持患儿头发、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洗头、沐浴、剪指(趾)甲。

患儿使用后的衣被、尿布按照不同疾病的隔离原则处理。

5、保持床铺整洁,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发生。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特殊情况,立即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

7、按照医嘱执行各项治疗,输液时注意观察滴注速度,局部有无肿胀以及输液反应。

8、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期,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焦虑情绪,消除不良情绪,促使康复。

三、健康指导要点
1、针对患儿疾病和年龄,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健康教育,包括隔离知识、小儿喂养知识。

2、指导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患儿安全防护,提高患儿及家属健康知识水平。

四、注意事项
1、输液时注意观察滴注速度,局部有无肿胀以及输液反应。

2、住院时做好患儿的安全管理,防止各种意外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版
5
传染病基本特征
有特异性
有传染性
病原体 (infectivity)
(pathogen)
epf有ie学da流et特mu行ri征eo病)logic(n pi有mosm免tiu疫nnfei性tcyt)io
特异的病原 病 原 体 能 通
体,传染性疾 过某种途径感
病 共 有 特 点 , 染他人,与其
区 别 于 其 他 他感染性疾病
易感人群 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 度或免疫水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成为易感者
我是易感人群!!
哦,原来如此!
精选版
11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空气、飞沫
传 饮水、食物 染 源 生物、媒介
易 感 人 群
土壤、接触
传播途径
精选版
12
传染病的预防
A 管理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精选版
9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基播本条途件 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 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
传播途径有: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空气、飞沫、尘埃 水、食物、食具
接触传播
污染的水和土壤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虫媒传播
吸血节肢动物
血液、体液传播 血液、体液、血制品
精选版
10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27
日常生活护理
2、饮食 可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按病情要求 给予流质、半流质、或软食饮食,尽可能保 证热量的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促进体内 毒素的排泄,昏迷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 脉补充营养
精选版
14
传染病的预防
• 切断传播途径
• 消化道传染主要采取管理饮食、加强个人卫生等措施 • 呼吸道传染病则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通风、空
气消毒、外出戴口罩及流行期间避免大型集会等 • 虫媒传染病则以防虫、杀虫和驱虫措施为主
精选版
15
传染病的预防
• 保护易感人群
• 提高人群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如合理营养, 增强体 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 惯,改善居住环境等
传染病要隔离!
精选版
19
严格消毒
1. 护理应环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 易感人群 三个环节
2.采用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清除或杀灭人体表 面及其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包括对工作人员 的手、病人的排泄物、生活用具及医用器械进 行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并严格按消毒隔 离规定,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精选版感染ຫໍສະໝຸດ 疾病总论护理系母婴儿童教研室
精选版
1
概述
➢传染病学的基本概念
传染病? 感染性疾病?
精选版
2
定义
传染病
感染性疾病
精选版
3
传染病的 特点
主要内容
传染病的 流行环节
传染病的 预防
传染病患 儿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精选版
4
学习目标
❖掌握感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及流行病学 ❖熟悉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一般护理 ❖了解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原则
精选版
13
传染病的预防
•管理传染源
•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应立即予以隔离治疗 ,隔离期限应根据该传染病的传染期或化验结果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将 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
乙类为严格管理传染病;丙类为监测管理的传染病 •尽可能做到“五早”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 隔离、早治疗
7
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1 传染源
患者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2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血液、体液传播
3
易感人群
人群易感性 指易感者在 人群中的比例
精选版
8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 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包括以下: ❖ 患者
❖ 病原携带者 ❖ 受感染的动物
20
隔离标识
传染病要隔离!
精选版
21
严格消毒隔离
精选版
22
报告疫情
护理人员是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之一。发现传染病 后应及时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并按国家规 定的时间向防疫部门报告,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疫源 地消毒,防止传染病的播散
精选版
23
传染病常见症状(一)
发热
1、常见热型有稽留热、 弛张热、间歇热、回归 热、不规则热等
二、患儿经预诊后按不同病种分别在指定的诊疗室 进行诊治,室内备有洗手、空气消毒装置
精选版
18
建立预诊制度(二)
三、传染病门诊应有单独的治疗室、药房、化 验室、留观室、厕所等。医护人员应严格遵 守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穿隔离衣 ,做好疾病护理指导及疫情登记
四、病人诊治完毕,由指定出口离院或入院
疾病
的主要区别
精选版
流行性 季节性 地方性 职业特征 年龄特征
显性或隐 形感染后都 可产生特异 性保护性免 疫
6
传染病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潜伏 期
前驱 期
自病原体侵 入机体至最 初症状出现
从起病至 开始出现 明显症状 为止
症状 明显

出现该传 染病所特 有症状、 体征
精选版
恢复 期
症状、体 征基本消 失至完全 康复
2、发热过程可分为体温 上升期、极期、体温下 降期
3、不同传染病的发热程 度、持续时间、热型、 及伴随症状可不同
精选版
护理诊断及重点
护理诊断 主要是
体温过高
护理重点 休息、
饮食护理、降温护 理、口腔和皮肤护 理等
24
传染病常见症状护理(二)
皮疹
1、不同传染病在发热 的同时可伴有皮疹
2、不同传染病皮疹的
• 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如预防接种 • 药物预防
精选版
16
传染病患儿的一般护理
建立预诊 制度
01
05
密切观 察病情
严格消毒 报告疫情
02
03
06
日常生
活护理
07
心理护理
精选版
传染病常 见症状护

04 08
健康教育
17
建立预诊制度(一)
一、小儿时期传染病多,门诊的预诊制度能及早发现 传染病患儿,避免和减少交互感染
形态、出疹时间、分布
部位、出疹顺序、皮疹
的消退及伴随症状各有
特点
精选版
护理诊断及重点
护理诊断 组织
完整性受损
护理重点 饮食
护理、皮肤护理、 病情观察等
25
密切观察病情
➢ 护理人员应掌握小儿常见传染病的临 床表现及发病规律,深入病房密切观 察病情变化、服药反应、治疗效果、 特殊检查后的情况等
➢ 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面色、哭声、
大小便、生命体征、发热的程度及热
型、出疹情况等,正确作出护理诊断
,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做好各种抢救
的准备工作
精选版
26
日常生活护理
1.休息 传染病的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症状减轻后方可逐渐下床活动。可减少 机体消耗,减轻病损器官的负担,防止并 发症的发生。保持病室清洁、安静、舒适 ,以利患儿休息
精选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