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研究问题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确定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

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操作和有意义。

二、制定假设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假设是一个重要的推理工具。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已有的知识,提出一个明确的假设。

假设应该能够被实验证实或被否定。

三、设计实验在设计实验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实验材料应该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材料,并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

实验方法应该具备清晰的步骤和操作规范。

数据收集应该准确、全面,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记录。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图表等方式进行。

四、实施实验在实施实验时,学生需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观察结果。

同时,要保证实验的安全性,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

五、分析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分析结果时,应注意遵循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避免主观臆断和随意猜测。

六、得出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结论应该回答所设研究问题,并基于实验数据进行推理。

七、讨论和展望在得出结论后,学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展望。

讨论可以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探究潜在的原因和机制。

展望可以提出一些有关该问题的新的研究方向。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就能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指导和辅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科学文献、网络资源等进行信息检索和背景知识的积累,从而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当然,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例如实验条件的限制、设备和材料的获取等。

因此,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应有一定的计划和预期,并随着实践的积累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问题提出与假设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问题提出与假设

小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问题提出与假设科学实验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进行科学实验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讨论如何引导小学生提出科学实验的问题和假设,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使他们能够开展简单而有趣的实验活动。

一、提出科学实验的问题提出科学实验的问题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步骤。

在引导小学生提出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观察法: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现象和事物,通过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观察花草植物为什么需要水和阳光,然后提出“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和阳光生长?”的问题。

探究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探索并提出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亲身经历和观察树叶颜色变化的过程,然后提出“为什么秋天的树叶会变黄?”的问题。

需求法:引导学生关注他们感兴趣的现象或问题,并从中提出研究的问题。

例如,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游乐园过山车速度最快感兴趣,然后提出“什么因素影响过山车的速度?”的问题。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提出科学实验的问题。

二、建立科学实验的假设在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之前,需要建立实验的假设。

假设是科学实验的基础,它是对问题的猜想或预测。

以下是建立科学实验假设的一些建议:基于观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假设。

例如,学生观察到植物生长需要水和阳光,可以提出“如果给植物提供足够的水和阳光,它们会更好地生长。

”的假设。

基于猜测: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猜测可能的结果。

例如,学生知道太阳的光和热可以使水变热,可以提出“如果将水放在阳光下,它会变热。

”的假设。

基于需求:根据实验目的和问题提出假设。

例如,学生想了解什么泡沫能持续更长时间,可以提出“如果使用洗衣粉制作的泡沫,它会比用肥皂制作的泡沫持续时间更长。

”的假设。

通过合理的假设,小学生可以展开实验活动,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或修正他们的假设。

三、实验示例以下是几个小学生可以进行的简单实验示例,旨在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1. 植物生长实验:学生可以在两个相同条件下的盆栽上进行实验,一个给予足够的水和阳光,另一个则不给。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

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科学探究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通过观察、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分析数据,以获取知识和理解自然现象的过程。

在科学探究中,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步骤,本文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和步骤。

一、观察和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和现象之间的联系。

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激发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二、制定假设基于观察和问题的提出,科学家往往会提出一个假设,即对问题的解释或者可能的答案。

假设应该是明确而具体的,并且需要进一步验证。

一个好的假设可以指导后续的实验和研究。

三、设计实验在制定了假设之后,科学家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的准确性。

实验设计应该严谨、可重复,并且需要控制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四、收集和分析数据进行实验时,需要记录并收集所有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测量、观察和记录等方式获得。

在收集到数据后,科学家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处理,以得出结论。

五、得出结论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科学家可以得出结论,判断假设是否被验证或者是否存在其他有意义的关联。

结论应该是基于实验数据的客观分析而得出的,并且应该能够被其他科学家所接受和重复验证。

六、进行检验和重复实验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

得出结论后,科学家应该进行检验和重复实验,以确认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通过不断的实验和验证,可以进一步完善研究结论,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七、分享和交流研究成果科学探究的最后一步是分享和交流研究成果。

通过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科学家可以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其他同行,并与他们进行讨论和合作。

这种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起来,科学探究是一个系统性的、有步骤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进行检验和重复实验,以及分享和交流研究成果,科学家可以不断地探索和认识世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怎样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怎样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
也属于科学问题。
3.可探究科学问题
我们的题目叫可探究科学问题,那么科学问题还有不可探 究的吗?还真有,至少是不容易探究的。
是可探究科学问题吗?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为什么衣服晾在通风 向阳处干得快?
● 光的反射符合什么规律? ●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什么? ● 阻力对运动有影响吗?
可探究科学问题的一些标准表达
常用表达格式: 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 例如:导体的长度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
这就是可探究科学问题的标准表达
可探究科学问题的一些标准表达
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 怎样变化? 例如:如果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会增大吗? 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 例如,力跟物体的运动有关吗?
向阳——温度
提出可探究科学问题 为什么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干得快
空气流速是影响蒸 温度是影响蒸发速 发速度的因素吗? 度的因素吗?
对症下药:将科学问题改造成可探究科学问题
为什么衣 识别结 服晾在通 果变量
风向阳处
干得快 识别因 变量
识别影响
结果变量 的变量
标准化表述 可探 究科
学问
识别自

变量
对症下药:将科学问题改造成可探究科学问题 类型二:自变量或因变量不明确
“天问”火星探测中的科学问题
关于“天问”,你会问很多问题。 比如:什么是火星探测窗口期? 为什么火星探测器要在文昌发射? 为什么探测器需要七个月才能到达火星? 探测火星对我们有好处吗? 那么这些问题属于科学问题吗?
“天问”火星探测中的科学问题
什么是火星探测窗口期? 为什么火星探测器要在文昌发射? 为什么探测器需要七个月才能到达火星? 探测火星对我们有好处吗?

科学探究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实验方法结论总结

科学探究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实验方法结论总结

科学探究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实验方法结论总结科学探究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和总结结论的一种系统性研究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假设的提出和实验的验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将探讨科学探究中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实验方法以及结论总结的流程与要点。

首先,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科学探究的问题通常是针对某个现象或者某个现象背后的规律性提出的。

问题的提出应该具备明确性和可验证性,即问题应该明确指出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并且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来验证或推翻。

接下来,研究者需要对问题进行假设的提出。

假设是对问题的初步解答,是科学研究的理论框架。

在假设的提出中,研究者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可能的解释或预测。

假设需要具备可测性和可证伪性,即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和修正。

在假设的基础上,研究者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控制和改变变量,以观察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现象或效应。

在实验设计中,研究者需要明确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并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工具。

实验方法可以是定性的观察和描述,也可以是定量的测量和统计分析。

实验工具可以是仪器设备、化学试剂或者计算机模拟。

不同的研究问题和实验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工具,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后,研究者需要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通常是对假设的证实或者修正。

结论应该具备客观性和科学性,不受主观意见的影响。

同时,结论也应该明确指出实验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启示和方向。

总之,科学探究是一种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包括问题的提出、假设的提出、验证实验和结论总结等环节。

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准确把握问题和假设的关系,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工具,以及客观地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科学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科学探究:怎样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科学探究:怎样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科学探究:怎样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观念: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认识到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3.科学探究:掌握提出可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基于观察、对比、推理等,为后续的假设、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掌握提出可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避免提出模糊或无法验证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科学探究流程介绍、科学问题实例分析)。

•实物或图片展示(如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等)。

•教材及配套习题册。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科学史上的经典案例,展示科学家如何提出问题。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给定现象中尝试提出问题,并分享交流。

•引导提问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推理等过程,逐步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关于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视频(如苹果落地、磁铁吸引铁钉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奥秘。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的科学原理,并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适时引出“科学探究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主题。

2. 新课教学2.1 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介绍•讲解:简要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步骤。

强调提出问题是整个科学探究过程的起点。

2.2 提出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案例分析:选取几个科学史上的经典案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分析科学家是如何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的。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8个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8个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8个科学探究是一种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取知识和理解世界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问题提出、背景研究、假设提出、实验设计、数据收集、结果分析、结论得出和沟通交流。

一、问题提出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

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性,以便能够通过实验来回答。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什么?”二、背景研究在提出问题之后,我们需要进行背景研究,了解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成果。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已有的研究方法,为后续的实验设计提供基础。

三、假设提出在了解背景知识后,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假设,即对问题的解答或解释。

假设应该是明确的、可操作的,并且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例如,我们可以假设使用不同肥料会对植物的生长速度产生影响。

四、实验设计在提出假设后,我们需要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实验设计要考虑到实验的可行性、可重复性以及结果的可靠性。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将植物分成几组,每组使用不同的肥料进行施肥,然后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五、数据收集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来支持或反驳我们的假设。

数据应该是客观、准确的,并且需要进行记录和整理。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数据。

六、结果分析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结论。

分析结果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或图表来展示,并与背景研究进行比较和讨论。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比较不同肥料组的植物生长情况,看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

七、结论得出在分析结果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结论应该基于实验结果,明确回答我们最初提出的问题。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不同肥料对植物的生长速度有影响,某些肥料可能比其他肥料更适合植物生长。

八、沟通交流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得到沟通和交流,以便其他人可以了解我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我们可以通过写论文、发表演讲或与同行进行讨论来分享我们的实验结果。

如何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如何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
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 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 会怎样变化? 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
1.请根据上述材料,找出下列问题中属于 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可多选) 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吗?
C.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 关吗?
观察实验:瘪的乒乓球放入冷水中无变 化,但放入热水中恢复原状。你能根据 这个情境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吗?
自变量有

因变量是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1 minute
规则:A组提供情境,B组根据 情境提问,问题正确+5分,不 正确A组+5分。(A组可以任选 B组的同学回答)
教师寄语: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提出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意识。当有一天,你提出 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因变量和自变量用现在 的物理量不能定义时,那这个物理量的单位将 用你的名字命名!
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小军根据生活经验发 现: 鞋底都有花纹。
而穿时间久了的鞋子花 纹磨平了,脚底下会打 滑。
小明挤压铅笔两端,发现疼痛感不 一样,根据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一 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吗?
反馈练习:生活中小明发现同样的一 杯热水,冬天室温低时冷却得快,夏 天室温高时冷却得慢,这是为什么呢? 请你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 问题。
D.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吗?




请你判断以下问题是否为可探究的科学 问题,如果不是,思考是否可以转化为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1.为什么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干得快?
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探究课科学探究中的问题提出与解决

探究课科学探究中的问题提出与解决

探究课科学探究中的问题提出与解决主题:探究课科学探究中的问题提出与解决一、引言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科学探究的核心之一。

本节课将教授学生如何提出科学问题,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解决。

二、问题提出1. 引入:巧妙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思考。

例如: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个因为探究中的问题被解决而感到非常开心的时刻?2. 列举问题的场景:提供一些常见的科学问题场景,如厨房中为什么会有食物变质?为什么夜晚饱暖的天空能看到漂亮的星星?3. 让学生探索:学生自由思考并写下自己遇到的科学问题,并在小组中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从中选择几个问题进行探究。

三、问题解决1. 分组讨论:学生按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2. 科学方法步骤:a) 提出假设: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可能的答案,即假设。

b) 设计实验:学生根据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包括实验步骤、材料和记录方法。

c) 实施实验: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d) 分析结果: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并分析,与原来的假设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e) 结论验证:学生将结论进行验证,通过实验或其他方式证明结论的准确性。

3. 学生展示:学生将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四、拓展探究1. 开放式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个开放性的科学问题,鼓励他们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并将结果展示给全班。

2. 研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发表小论文或进行展示。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如何提出科学问题,并利用科学方法进行解决。

探究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在问题提出与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延伸阅读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资源,如《科学探究实践指南》、《科学探究中的问题与解决》等。

引导学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一、引言为证明蜘蛛的听觉在脚上,专家做了如下实验。

首先先把一只蜘蛛放在实验台上,然后冲蜘蛛大吼了一声,蜘蛛吓跑了!之后把这只蜘蛛又抓了回来,把蜘蛛的脚全部割掉,再冲蜘蛛大吼了一声,蜘蛛果然不跑了!于是得出结论:蜘蛛的听觉在脚上。

看了这个案例,你想到了什么?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 专家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 专家的实验实际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在日常生活、教学中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理解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这个专题可以帮助你理解并能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二、怎样提出问题“问题”来源于“疑问”和“困惑”。

这种困惑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接触带来的,也可能是对司空见惯的现象换了角度看而产生的;可能源于老师的发问,也可能产生于学生自己的遐想。

“疑问”常常会在瞬间产生,学会留住“疑问”,就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

要留住“疑问”,就要尝试用自己的话,把“疑问”说出来、记下来。

这样,“问题”就会源源而来。

三、什么是科学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就会提出各种问题。

但要进行科学探究,仅仅有了问题还不够,还要首先判断问题是不是科学问题。

因为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一定是科学问题。

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针对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生物体和事件提出的,是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

例如,“哪些因素影响水结冰的速度?”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可以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予以解答。

四、什么是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若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探究就失去了方向;比如“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

这样的问题是模糊的,还没有明确研究的变量。

科学问题中所涉及的两个或多个变量如果都是可检验的,即它们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该问题就是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举例说明科学探究的7个步骤

举例说明科学探究的7个步骤

科学探究的7个步骤科学探究是一种通过实证方法发现和解释自然界规律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遵循一系列严谨的步骤来推进自己的研究。

以下是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1.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

这个问题通常基于观察和研究者的兴趣,可以是已知现象的解释或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可量化因变量和自变量。

举例:我们观察到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地方,水的沸点似乎有所变化。

我们的问题是:海拔高度对水的沸点有影响吗?2.设计实验:在这一步骤中,研究者需要设计一系列实验来回答问题。

实验设计应该能够控制可能影响结果的所有变量,并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

实验设计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来收集数据。

举例:我们设计了一组实验,通过改变海拔高度并测量水的沸点,来探究海拔高度与水的沸点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沸点,使用大气压计来确定海拔高度。

3.收集数据:在这一步骤中,研究者需要执行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测量仪器或其他科学方法来获取。

数据收集过程应该是客观和准确的,并且应该包括足够的样本量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举例:我们前往不同海拔高度的地方,使用温度计记录水的沸点,并使用大气压计测量海拔高度。

我们重复了实验,并记录了多次实验的数据。

4.分析数据:在这一步骤中,研究者需要使用统计方法和其他科学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关联和趋势,并验证假设。

举例:我们使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我们计算了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平均水的沸点,并根据数据中的差异来评估这种关系的显著性。

5.得出结论:在这一步骤中,研究者需要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来得出结论。

结论应该回答研究问题,并根据数据提供合理的解释。

结论应该基于可重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举例:我们的数据显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水的沸点也有所降低。

我们得出结论,海拔高度对水的沸点具有显著影响。

6.进行实验改进:在这一步骤中,研究者需要评估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小学科学课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研究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兴趣的重要阶段,其中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课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主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探究性问题的作用探究性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

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储备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方法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是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基础。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神秘的科学现象或者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从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提出问题的欲望。

2.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过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科学现象,从而引发他们提出探究性问题的兴趣。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帮助他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并引导他们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从中找出问题。

3. 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探究性问题。

三、小学科学课探究性问题的实施1. 营造宽松的氛围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老师应该营造一个宽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中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疑惑。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他们会更加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提出更多的探究性问题。

如何提出好的科学问题的理解

如何提出好的科学问题的理解

如何提出好的科学问题的理解
提出好的科学问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1.科学问题的定义和分类:科学问题是指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现象、规律、理论等进行探
究的问题。

科学问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描述性、解释性、预测性和控制性等。

2.科学问题的来源和发现:科学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发现,如实验观察、文献综述、技术
应用、社会问题等。

同时,提出科学问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够从日常现象中发现潜在的科学问题。

3.科学问题的价值和意义:提出好的科学问题需要明确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包括对科学发
展的推动、对社会的影响等。

一个好的科学问题应该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4.科学问题的表述和表述方式:好的科学问题应该清晰明确、简洁明了,能够让读者快速
理解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点。

同时,表述方式应该符合科学规范,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词汇。

5.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提出好的科学问题需要明确研究方法和步骤,包括实验设
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论得出等。

一个好的科学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可行的研究方案。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4个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4个

工会劳动保护检查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权益,维护劳动和谐,加强工会组织对劳动保护的监督和检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监督检查内容第二条工会劳动保护检查主要内容包括:1. 职工的劳动条件和工资待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2.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设施设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3. 职工的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是否合法合规;4. 工会组织是否履行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决议的劳动保护职责;5. 职工的劳动权益保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6. 存在的劳动保护问题及时收集、反馈并督促相关部门解决。

第三章监督检查程序第三条工会劳动保护检查由工会组织负责,具体程序如下:1. 制定年度劳动保护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时间、内容、责任人等;2. 选派专人组成检查组,实施检查工作;3. 检查组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检查:(1) 查阅企业相关文件和记录;(2) 面谈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代表;(3) 实地检查劳动条件和劳动安全设施;(4) 收集职工意见和投诉;(5) 其他必要的检查方法。

4. 检查组向企业负责人和工会组织提出检查意见和整改要求;5. 检查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促并报告工会组织。

第四章监督检查责任第四条工会劳动保护检查责任主要由下列人员负责:1. 工会主席(或相关工会负责人)负责制定年度劳动保护检查计划,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把握;2. 工会劳动保护检查组长负责组织检查工作;3. 工会劳动保护检查组成员负责具体检查工作;4. 企业负责人负责配合工会劳动保护检查工作,并按要求整改问题。

第五章监督检查结果及整改第五条工会劳动保护检查结果包括以下内容:1. 检查合格的问题;2. 检查不合格的问题及其原因;3. 对不合格问题提出的整改要求;4. 整改完成情况的汇总。

第六章违反办法的处罚第六条对拒不接受工会劳动保护检查、拒不配合工会劳动保护检查的单位或个人,工会可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会章程进行处罚。

科学实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科学实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科学实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概述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我们探究自然现象并验证各种假设。

本文将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和开展有效的科学实验。

步骤一:提出问题科学实验的第一步是提出一个明确和具体的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能够通过观察、测量或试验来回答,并且需要从已有知识和背景中衍生出来。

示例:•为什么植物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会死亡?•鱼在不同水温下生存能力是否有差异?步骤二:建立假设建立一个假设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关键,在这一步中,你需要根据已有知识和研究背景提出一个可能性,并对其进行测试。

示例:•如果给植物提供更多阳光,它们将能够正常生长。

•如果将鱼置于较高温度条件下,它们将表现出更强大的生存能力。

步骤三:设计实验在设计实验时,你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预期结果和测量参数。

这个步骤还包括确定所有必要的实验器材、控制变量以及选择合适的样本大小。

示例:•实验目的: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预期结果:给予植物更多阳光将促进其生长。

•测量参数:植物高度、叶片数量等。

•实验设备:日光灯、水培系统、标尺等。

•控制变量:土壤湿度、温度等。

步骤四:收集数据在进行实验时,记录和收集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使用准确的测量方法并确保数据采集过程可重复。

同时,应该注意记录实验中出现的关键观察结果或不寻常现象。

示例:•在每天固定时间测量植物的高度。

•记录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片颜色的变化。

步骤五:分析数据一旦你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可以开始对其进行分析。

使用统计方法和图表来解释数据,并与之前建立的假设进行比较。

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支持或拒绝原始假设。

示例:•绘制植物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并进行比较。

•分析数据以确定鱼在不同水温下的生存能力是否有差异。

步骤六:得出结论根据对数据的分析,你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这个结论应该回答最初提出的问题,并基于实验证据进行支持或反驳。

示例:•增加光照条件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不同水温对鱼的生存能力没有明显差异。

科学探究的七大步骤

科学探究的七大步骤

科学探究的七大步骤科学探究是一种基于观察、实验和推理的方法,用于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七个关键的步骤,它们是问题提出、背景研究、假设设立、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论阐述和结果验证。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七个步骤。

一、问题提出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是有明确答案的,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得到解答。

问题的提出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便能够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

二、背景研究在提出问题之后,需要进行背景研究来了解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成果。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为实验的设计提供依据。

背景研究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文献和互联网资料来进行。

三、假设设立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是对问题的解答进行猜测或推测。

在设立假设时,需要根据背景研究和已有知识来进行合理的猜测。

假设应该是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的,并且应该是有限制和可测量的。

四、实验设计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关键环节,用于验证假设并收集数据。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并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实验设计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误差和干扰因素,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数据分析在实验完成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据分析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图表和图像来进行,以便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数据分析应该客观、准确,并结合背景知识和理论进行解释。

六、结论阐述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实验的结论。

结论应该是基于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的,要回答问题并验证假设。

结论应该简明扼要、准确明确,并可以用科学语言进行阐述。

七、结果验证科学探究的最后一步是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结果的验证可以通过重复实验、与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和论证来进行。

结果的验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可以增加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总结:科学探究是一种有条理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七个步骤:问题提出、背景研究、假设设立、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论阐述和结果验证。

根据生活情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教案1

根据生活情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教案1


完善本节课的学案
3、
教师寄语: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按老师教的这种方法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当有一天,你能提出一个新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因变量和自变量用现在的物理量定义不了时,您就可以用你的名字定义。物理学的大奖将由你所获得。
四、学生风采展示
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请同学展示一下你们根据生活情境所提出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动手实验思考交流回答问题引起学生重视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加深印象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和初中的探究实验并为将疑问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做铺垫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掌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方法
撰写
教案人
肖勇
学科
物理
课题
根据生活情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课型
专题
总课时
1
1、
2、
3、
情境3
小红和小丽两位同学在学校健美操厅练健美操时,发现离镜子越远,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小,小丽认为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小红认为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是不变的,是人的幻觉。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请你根据她们的争论提出几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平息她们的争论。
1、
2、
鼓动学生,督促其掌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学习后有成就感
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反馈、加深印象






根据生活情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1、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因变量
2、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观察、可测量)
自变量
3、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几种表达方法。
4、如何根据生活情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把疑问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如何由实验观察提出科学问题

如何由实验观察提出科学问题

如何由实验观察提出科学问题摘要以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为例,探讨了通过“观察-描述-质疑”3个步骤提出科学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观察与描述可按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进行,以促进提问的全面性。

借助语言描述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发挥描述的认知功能,可以增强提问的深刻性。

从具体实验现象、各要素间关系、类似事物的比较等不同角度与层次提问,可以扩展提问的丰富性。

关键词蜡烛燃烧实验观察提出问题科学问题科学探究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中,还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价值丝毫也不比解决问题的价值逊色 [1] 。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2] 提问是人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科学课标》)以及初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各科目的课程标准均将“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和重要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尽管我们已经非常明确教学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提问的情境、向学生布置提问的任务也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在如何提问、如何提出更有效的问题方面较少进行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这样学生的提问往往是自发的,缺乏有序性和系统性。

蜡烛燃烧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对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也是小学科学 [3] 和中学化学 [4]教学中的核心活动。

该活动不仅涉及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燃烧的现象与条件以及产物检验等基本的科学原理,而且可以承载探究能力各个要素的培养。

本文则以蜡烛燃烧为例,探讨由实验观察提出科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 科学提问“三步曲”——观察、描述、质疑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 [5] 为题为青少年朋友连续开展了6讲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蜡烛燃烧的原因、蜡烛火焰的形状、火焰的颜色等等一系列问题,并由此扩展到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本概念。

初二在科学探究中怎样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初二在科学探究中怎样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四、如何将课题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认识凸透镜
了解凸透镜可能的成像情况
四、如何将课题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两位同学在相机中成像大小为什么不同?
四、如何将课题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第一步:甄别疑问中的日常 用语,尽可能地用物理名词 或专业术语进行描述。
为什么向阳通风处湿衣服干得快?
湿衣服干得快→水蒸发的快 向阳→温度高 通风→周围空气的流动速度快
如何将为什么的问题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第二步:将影响因变量的因 素分开,就单一因素提出 “是什么”的问题。
为什么向阳通风处湿衣服干得快? 是水的温度影响了水蒸发的快慢吗?
4.给烧杯中的水持续加热,水温会怎样变化呢? YES
5.水结冰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NO
6.阻力对运动有什么影响?
NO
7.为什么清晨容易形成露珠?
NO
8.为什么向阳通风处湿衣服干得快?
NO
三、如何将不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水结冰的速度与环
缺少变量
境温度有关吗?
水结冰的速度与水
水结冰的速度与什 环境温度 水自身温度 自身温度有关吗?
温度高和周围 空气流动速度快
是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影响了水蒸发的快慢吗?
如何将为什么的问题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第三步:在“是什么”的问 题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就具 体关系,提出问题。
是水的温度影响水蒸发的快慢吗? 是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影响水蒸发的快慢吗?
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的越快吗? 周围空气流动速度越大,水蒸发的越快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压强与脚印深度有关吗?
D.脚印的深浅跟同学的重力有关吗?
板书设计
如何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因变量
1、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可观察或可测量)
自变量
2、陈述方式:①自变量影响因变量吗?
②如果自变量越大,因变量越大吗?
③因变量跟自变量有关吗?
3、方法:(1)审题,划关键。(审)
(2)转化为科学用语。(转)
授课教师
饶洁
授课班级
初二(3)班
授课时间
2017、4、19
课题
如何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辨别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学生能把问题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3.学生能根据所给材料或情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如何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学习过程,体会并理解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2、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陈述方式有哪些?(在原文中复制,再粘贴到答题区)
阅读材料,划重点,独立思考完成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
电子书包展示答案、互评
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点拨
2.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陈述方式:
①自变量影响因变量吗?
②如果自变量越大,因变量越大吗?
③因变量跟自变量有关吗?
巩固训练,学生自己提供情境给别的小组出题,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落实“根据所给材料或情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这个学习目标。
课堂检测
1、请根据“两个同学走在沙滩上,一个同学的脚印深,另一个同学的脚印浅”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符合题意的是( )
A.同学体重与脚印深度有关吗?
B.质量越重的同学,脚印下陷的越深吗?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中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探究实验的7个要素中第一个要素就是提出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这个要素进行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
1、能辨别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把问题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3、能根据所给材料或情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自学三:观察实验,瘪的乒乓球放入冷水中无变化,但放入热水中恢复原状。你能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吗?
自变量有,
因变量是。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思考、回答:
从情境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将问题表述出来
小组讨论、展示、互评交流
通过层层深入的内容安排,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本质,掌握提出可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游戏:提问接龙
1.一只花纹磨平的鞋
2.气球
教师寄语: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意识。当有一天,你提出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因变量和自变量用现在的物理量不能定义时,那这个物理量的单位将用你的名字命名!
做游戏:
A组提供情境,B组根据情境提问,问题正确+5分,不正确A组+5分,A组可以任选B组的同学回答
二、如何将一个问题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自学二:请你判断以下问题是否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如果不是,思考是否可以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1.为什么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干得快?
自变量有,
因变量是。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思考、回答:
从情境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将问题表述出来
电子书包展示答案、
互评交流
通过将提出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转化”和“表述”两个步骤,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什么样的问题是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呢?我们通过阅读短文来学习“什么是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听讲
解读学习目标
思考
强调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
让学生先明确学习目标,这样可以有的放矢。
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1
一、什么是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自学一:阅读《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回答以下问题。
思考:1、什么样的问题是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原文中复制,再粘贴到答题区)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展示
记忆
记笔记
小组讨论区分三种陈述方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记笔记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更容易突破难点,方便学生掌握。
反馈
1.请根据上述材料,找出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可多选)
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吗?
C.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吗?
(3)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定)
(4)提出问题。(问)
课后反思
课堂检测情况:
班级 满分 及格 不及格
39 13 1
1.《如何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是物理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新问题、热点问题。
2.为什么要放在初二下学期中期?
(1)学生经过一个半学期的积累,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经历了一些科学探究实验。
(2)课后上探究实验课时,教师可以提供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去提出问题。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能力。
点拨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将问题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方法:
(1)审题,划关键词。(审)
(2)转化为科学用语。(转)
(3)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定)
(4)提出问题。(问)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展示
记忆
记笔记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样更容易突破难点,方便学生掌握。
自学3
三、如何根据所给材料或情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说出你的判断方法,并分别找出每个可探究问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电子书包展示答案、互评
用其他两种方式陈述
判断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否是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电子书包展示答案、互评
说明理由
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所给材料中归纳出“什么是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习题训练,落实什么样的问题是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自学2
过渡:生活中有许多看似不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也能够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提供丰富的与物理有关的生活场景,提高学生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根据所给材料或情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
能从所给情境中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能将生活语言转化为科学语言。
教学方法及教学用具
学生先自学,小组合作并展示、点评,教师点拨;
导学案、电子书包、PPT、瘪乒乓球、开水和冷水(各一杯)、气球、一只花纹磨平的鞋
D.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
反馈练习:判断下列“提出的问题”中哪些是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1脚印深压强一定大吗?压强与脚印深度有关吗? ( )
2同学体重与脚印深度有关吗? ( )
3脚印的深浅跟同学的重力有关吗? ( )
4质量越重的同学脚印下陷的越深吗? ( )
5为什么重的同学在沙滩上的脚印深呢?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