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赤潮应急预案

国家赤潮应急预案1. 背景介绍赤潮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指海洋中一种或多种有害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赤潮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国家制定了赤潮应急预案,旨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赤潮对人类和环境的损害。
2. 应急预案目标国家赤潮应急预案的目标是保障公众健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维护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 - 及时发现赤潮事件,对其进行监测和预警; - 采取迅速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赤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提供必要的应急救援和医疗保障; - 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 预警与监测体系国家赤潮应急预案建立了赤潮预警与监测体系,以实现对赤潮事件的及时掌握和预警。
预警与监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专门的赤潮监测机构和设备建设;- 定期的赤潮监测和数据收集; - 赤潮预警信号的发布和传播。
根据监测数据和预警信号,国家可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应急响应级别根据赤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国家赤潮应急预案划分了不同的应急响应级别,包括以下几个级别: 1. Ⅰ级响应:针对可能引发较大影响的赤潮事件,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并启动应急预案。
2. Ⅱ级响应:针对已经影响多个地区或产业的赤潮事件,需要进一步扩大应急措施和资源投入。
3. Ⅲ级响应:针对已经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或威胁公众安全的赤潮事件,需要全面动员和调集各方资源进行综合应急处置。
根据赤潮事件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国家可以适时升级或降级应急响应级别,以保证应急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 应急处置措施国家赤潮应急预案中规定了一系列的应急处置措施,以减轻赤潮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主要措施包括: - 封禁受赤潮影响的海区,禁止捕捞和海洋旅游等活动; - 制定并执行临时禁渔令,保护海洋资源; - 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信息,引导公众采取防护措施; - 疏散受威胁的海岸居民和旅游者,确保公众安全;- 进行赤潮生物的清除和处理,减少毒素的释放; - 提供医疗保障和应急救援,救治受赤潮影响的人员。
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

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05.05.09•【文号】国海发[2005]11号•【施行日期】2005.05.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海发[2005]11号)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风暴潮、巨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威胁了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每年由于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高达几十亿元人民币,2003年我国海洋灾害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0余亿元,死亡(含失踪)128人;2004年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死亡(含失踪)140人。
2004年12月印度洋特大海啸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给我们以警示。
为有效减轻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做好海洋灾害防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沿海地方各级政府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预防为主,以及早发现海洋灾害,采取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海洋灾害损失,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加强海洋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与应急响应机制建设,大力拓展海洋防灾减灾业务服务领域,开创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新局面。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对海洋防灾减灾事业提出的新要求。
海洋防灾减灾与国民经济各行业,与资源、环境及人的关系日益紧密。
做好海洋灾害防御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

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1. 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应对和应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减少损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海洋油污染、海洋温度异常、海洋生态系统失衡、海洋物种波动等。
2. 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是制定高效和全面应急预案的重要步骤。
团队成员应包括有关海洋环境管理部门、科研机构、海洋救援机构、应急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
他们需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并且有能力协同合作。
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在制定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之前,团队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分析。
这包括对潜在的突发事件进行识别和评估,分析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危险。
基于这些评估和分析结果,团队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和优先级,从而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流程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风险评估和分析的结果,团队应制定出各种突发事件的不同应急响应流程,并确保其清晰、简明易懂。
流程中应明确每个步骤的责任和行动,以便在事件发生时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
5.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应急预案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调配计划。
团队需要评估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可能需要的物资、设备和人力资源,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调配计划。
这包括确保相关设备的储备和维护,以及制定协调机制来调度和管理人力资源的使用。
6. 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团队应考虑到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
建立沟通和协调机制可以确保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这包括制定应急通讯方案、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明确指挥调度机制等。
7. 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执行,团队应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
培训计划包括为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能够熟悉应急预案并能够正确执行相应的应急响应流程。
演练计划则是通过模拟真实情况来检验和改进应急预案的执行效果。
赤潮灾害应如何防来如何挡

一海 洋 环 保
摘 要 赤 潮 灾害 已严 重地 影 响 了我 国海 洋 经 济 的可 持 续发 展 。文章 对 我 国 赤潮 灾害 的发 展 现 状及 危 害 , 和 目前对 赤 潮研 究 、 防 、 理 方 面 取 得 的进 展 进行 了分 析 报 道 , 过 论 证 提 出 了控 制 磷 污 染 和 建 立 大 面 预 管 通
积 湿 地是 预 防赤 潮 发 生 的有 效措 施 。
关键 词 富 营养 化 ; 潮 灾害 ; 酸 盐 ; 赤 磷 湿地
赤 潮 是 海 水 中某 些 藻 类 。 大量 研 究 表 明 , 域 营 养盐 污 染 或 富 海
主要 受 到活 性 磷酸 盐 和 无机 氮 影 响 。中国 海域 赤 潮 发生 次 数 增 多 , 生 时 间提 前 , 发 主要 赤 潮 生 物 种 类增 多 , 总次 数 和 累 计影 响 均 比上 年 有 大幅 度 增加 。全 国海 域 共 发生 赤潮 7 7次 , 计 面 积 达 1 0 m , 上 年 增 加 4 累 50 0k 余 比 9 次 , 加 面积 达 5 0 0 k …… 。我 国近 年 各海 区赤 潮发 增 0 m
生 情 况 见表 1 。
营 养化 是 赤 潮频 繁 发生 的 最 重要 原 因 。近 些年 来 随 着我 国经济 的 发 展 , 口的 增 多 , 人 对海 洋 的 污 染 也 日愈 加 剧 。
近 海水 域 水 质 的 富营 养 化 导 致 了赤 潮 频 发 , 我 国 的海 给
洋 经 济带 来 了 重 大 经济 损 失 , 已严 重 地 影 响 了 我 国海 洋 经济 的可 持 续 发 展 , 何预 防 和 解 决赤 潮 灾 害 已 足 一个 如
亟待解 决 的 重要 课 题 。
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赤潮灾害应急预案一、前言赤潮是一种海洋生态异常现象,由某些浮游生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引起。
赤潮的发生不仅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还可能对渔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为了有效应对赤潮灾害,保障海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管辖海域内发生的赤潮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赤潮灾害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赤潮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中心成员包括海洋、环保、渔业、卫生、交通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二)各部门职责1、海洋部门负责赤潮的监测、预警和预报工作,组织开展赤潮灾害的调查和评估,提供赤潮灾害的相关信息和技术支持。
2、环保部门负责对赤潮灾害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估,制定并实施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3、渔业部门负责组织渔业生产的防范和应对工作,指导渔民采取合理的捕捞和养殖措施,减少赤潮灾害对渔业生产的影响。
4、卫生部门负责赤潮灾害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防控工作,组织开展相关的医疗救治工作。
5、交通部门负责保障赤潮灾害应急处置期间的交通运输畅通,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应急物资和人员的运输工作。
四、监测与预警(一)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测体系,包括海洋监测站、浮标监测系统、卫星遥感监测等多种手段,对海域进行实时监测。
(二)预警发布当监测到赤潮发生的迹象或达到预警标准时,海洋部门应及时发布赤潮预警信息,包括赤潮发生的位置、范围、可能的影响等,并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公布。
五、应急响应(一)响应级别根据赤潮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
1、Ⅰ级响应赤潮灾害特别严重,影响范围广泛,对海洋生态系统、渔业生产、公共健康等造成重大威胁。
2、Ⅱ级响应赤潮灾害较为严重,对局部海域的生态系统和相关产业造成较大影响。
3、Ⅲ级响应赤潮灾害相对较轻,对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和产业造成一定影响。
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04
应急资源与保障
人力资源
应急指挥人员
负责应急预案的启动、指挥和协调,确保 应急工作的有序进行。
应急救援队伍
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救援人员,负责现 场处置、救援和抢险工作。
专家咨询团队
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协助解决应急 处置中的技术难题。
志愿者队伍
参与现场救援、物资搬运、后勤保障等工 作,提供人力支持。
明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海洋环境保护责任,加强海洋
环境保护意识,落实各项保护措施,预防和减少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发
生。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相关制度保障
01
海洋环境监测制度
通过建立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预
警海洋环境突发事件,为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持。
02
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
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救援力量、救援程序、救援措施等方面的要
求,确保在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03
海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事故 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为预防类似 事故再次发生提供依据。
总结经验教训
对事故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 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完善应急预案和相关管理制度。
07
预案管理与更新
预案审查与备案
预案审查
由专业机构或专家对预案进行审查, 确保预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备案制度
各级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需报 上级主管部门备案,确保各级预案之 间的协调性和统一指挥。
恢复工作,包括环境修复、设 施重建等。
06
后期处置与恢复
善后处置
清理现场
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确保事故现场得到及时清理,减 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海洋突发环境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海洋突发环境事件,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海洋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国家海洋环境应急预案》(4)《海洋环境保护行动计划》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沿海地区发生的各类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海洋污染、海洋生物灾害、海洋溢油、海洋酸化、海洋生态破坏等。
二、组织体系2.1 应急指挥部成立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海洋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2 应急指挥部成员应急指挥部由以下成员组成:(1)海洋环境保护部门;(2)海事管理部门;(3)渔业管理部门;(4)交通运输部门;(5)环境保护部门;(6)公安部门;(7)消防部门;(8)卫生健康部门;(9)军队和武警部队;(10)其他相关部门。
2.3 应急指挥部职责(1)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2)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通报事件情况;(3)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实施;(4)督促、检查应急处置工作的落实情况;(5)根据应急处置情况,调整应急处置方案。
三、应急处置3.1 事件报告发现海洋突发环境事件时,相关单位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规模、影响等。
3.2 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接到事件报告后,应根据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3 应急处置措施(1)现场处置:组织专业力量进行现场处置,包括清理污染物、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等;(2)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事件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3)监测预警: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及时掌握事件发展趋势,发布预警信息;(4)应急处置:根据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力量进行应急处置;(5)人员疏散:必要时,组织受影响区域人员疏散;(6)医疗救护:组织医疗救护力量,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福建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福建省赤潮灾害应急预案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二〇一四年二月目录一、总则 (1)二、组织体系和工作职责 (2)三、常规监测与预警机制 (3)四、赤潮灾害应急响应程序 (4)五、后期处理 (8)六、保障措施 (9)七、附录 (10)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赤潮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全面提高赤潮灾害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赤潮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切实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和《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职能配置、内部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文件。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省管辖海域内赤潮监视监测、预警报、应急处置等应急响应工作。
大型藻类灾害性暴发(如绿潮)的应急响应可参照本预案执行。
(四)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坚持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赤潮灾害应急管理体制。
根据赤潮灾害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坚持属地为主,实行分级响应,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辖海域内赤潮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
其它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赤潮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
3、预防为主,防应结合。
坚持赤潮灾害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应急相结合;加强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工作,提高赤潮灾害预警报能力;积极开展赤潮科研工作,提高应急技术保障水平;强化应急响应培训和演练,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切实提高赤潮灾害预防和应急响应能力,做到积极预防、及时响应、有效控制。
4、快速反应,团结协作。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资源共享、协同行动,建立健全赤潮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加强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赤潮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赤潮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减少赤潮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赤潮灾害应急响应工作,包括赤潮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处理等。
1.3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信息公开,科学决策。
二、组织体系2.1 领导机构成立赤潮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赤潮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部由以下人员组成:- 指挥长:市政府分管领导;- 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 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
2.2 工作机构设立赤潮灾害应急办公室,负责赤潮灾害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信息报送等工作。
三、监测预警3.1 监测体系建立健全赤潮监测网络,包括卫星遥感、船舶监测、岸基监测等,实现对赤潮的实时监测。
3.2 预警信息发布根据赤潮监测结果,及时发布赤潮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准确、及时、全面。
四、应急处置4.1 应急响应根据赤潮灾害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
4.2 应急措施(1)采取隔离措施,防止赤潮扩散;(2)开展应急监测,及时掌握赤潮动态;(3)加强环境治理,减少污染;(4)加强渔业生产指导,减少损失;(5)做好医疗救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4.3 应急救援(1)组织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2)提供救援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3)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
五、善后处理5.1 灾情评估对赤潮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5.2 灾后重建根据灾情评估结果,制定灾后重建计划,加快灾后重建工作。
5.3 责任追究对赤潮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6.1 预案实施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6.2 预案修订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修订后的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022年厦门海洋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厦门市海洋赤潮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稿)1 总则1.1 编制目旳为应对海洋赤潮灾害,高效有序地做好各项应急工作,最大程度地控制和减少损失,保护本市海洋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旳健康和生命安全,增进厦门海洋环境与经济旳持续协调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海洋赤潮信息管理暂行规定》《海洋环境预报与海洋灾害预警报公布管理规定》《贝类生产环境卫生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水产品卫生管理措施》《厦门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3 合用范围本预案合用于在本市管辖海域内发生旳赤潮灾害事件以及在本市周围海域发生旳对本市海洋环境和公众人身健康安全构成威胁旳赤潮灾害事件旳应急响应。
1.4 工作原则1.4.1 政府领导、统一指挥旳原则。
应急工作必须在政府旳统筹领导、协调下统一实行,执行应急工作旳所有单位都必须服从统一指挥,协调一致,保证应急工作旳顺畅进行。
1.4.2 以人为本、防止为主旳原则。
加强对赤潮灾害旳监视、监测,及时预警、预测,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赤潮危害旳认识和防备意识,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4.3 科学决策、高效有序旳原则。
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充足发挥专家和专业人员旳作用,改善和提高赤潮灾害监测、预警防止和应急处置旳技术与手段,提高应对赤潮灾害事件旳专业化水平和指挥能力,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高效运作。
1.4.4 属地管理、条块合作旳原则。
本市管辖海域旳赤潮灾害应急工作以市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为主进行组织指挥和行动;各区政府负责详细组织所辖海域旳赤潮灾害应急工作;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旳应急处置体系。
1.4.5 部门联动、地区合作旳原则。
建立健全市政府各部门旳联动机制。
加强与相邻辖区政府间旳协作配合,建立区域信息通报和联动机制,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海洋灾害是指发生在海洋中的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如海啸、台风、风暴潮、油污事故等,给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极大危害。
为了有效应对海洋灾害,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和执行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一、灾前准备1. 资源调配:建立完善的资源储备和调配措施,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集各类物资和人员。
2. 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海洋灾害预警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早掌握灾害信息并向相关单位和公众发布预警通知。
二、灾中应对1. 救援行动:根据海洋灾害的特点和灾情严重程度,组织相关力量进行灾害事故救援行动,包括人员疏散、抢险救援、医疗救治等。
2. 紧急措施:制定详细的灾害应急措施,如关闭渔场、禁止航行、停工停产等,以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灾后恢复1. 灾后评估: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面评估,分析灾害原因和救援行动的效果,为今后制定更精细化的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2. 生态修复:制定海洋灾害后的生态修复方案,加强对受灾区域的监测和管理,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稳定。
四、国际合作1. 信息共享: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灾害预警、救援和恢复方面的信息和经验。
2. 联合演练:定期开展联合演练,提高多国间的沟通和救援协调能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五、公众教育1.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灾害防范和应急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应对能力,减少灾害对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害。
2. 专业培训:开展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应对海洋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只有加强各方合作,提高应对能力,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海洋灾害,保护我们的海洋资源和社会稳定。
赤潮灾害应急预案2021

附录1赤潮灾害相关术语一、赤潮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密度,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又称有害藻华。
二、赤潮生物能够大量繁殖并引发赤潮的生物。
赤潮生物包括浮游藻类、原生动物和蓝细菌等。
三、赤潮藻毒素由有毒赤潮藻产生的具有毒副作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危害性较大的几种毒素分别是麻痹性贝毒素(PSP)、腹泻性贝毒素(DSP)、神经性贝毒素(NSP)、西加鱼毒素(CFP)、失忆性贝毒素(ASP)和蓝细菌毒素(蓝藻毒素,CTP)、溶血素等。
四、有毒赤潮特指能引起人类中毒、甚至死亡的赤潮。
五、有害赤潮对人类没有直接危害,但可通过物理、化学等途径对海洋自然资源或海洋经济造成危害的赤潮。
六、其他赤潮不产生毒素、尚未有造成海洋自然资源或海洋经济危害记录,但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影响的赤潮。
七、近岸海域我国领海外部界限向陆一侧的海域。
渤海的近岸海域,为自沿岸多年平均大潮高潮线向海一侧12海里以内的海域。
八、重大活动海域一旦暴发赤潮灾害,可能引发社会舆论关注,并影响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国事、国际交往、国家庆典举行等活动的海域,海域范围以具体活动通告为准。
九、经济敏感海域受赤潮灾害影响,可能产生较严重经济损失的海域,如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滨海旅游区、滨海工业取排水区等。
赤潮灾害应急响应相关要求一、赤潮监测预警应包含的内容1. 赤潮灾害发生时间、地点、面积、范围。
2. 赤潮发生海域内各项水文、气象、理化和生物指标的变化情况。
3. 赤潮生物种类与毒性,有毒赤潮暴发海域水产品体内毒素含量,若赤潮发生区内存在养殖区,采集的生物应包含养殖区的主要养殖种类。
4. 赤潮灾害发生地点、面积、海域水文气象状况等,评估赤潮灾害的可能规模,初步判定赤潮漂移与生长消亡趋势。
5. 赤潮灾害是否对养殖业、旅游业和滨海工业取排水构成威胁。
6. 赤潮灾害是否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二、灾害调查评估应包含的内容1. 赤潮发生发展情况。
海洋灾害的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海洋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维护海洋环境,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家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管辖海域内发生的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啸、赤潮、海浪、海洋污染等。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1)设立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海洋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指挥部成员由相关部门、单位和沿海地区政府组成,包括:- 总指挥:分管海洋与渔业的市政府副市长- 副总指挥:分管海洋与渔业的市政府副秘书长- 成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等2. 专业工作组(1)设立海洋灾害应急专业工作组,负责海洋灾害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
(2)专业工作组由以下部门、单位和沿海地区政府组成:- 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渔业部门- 公安部门- 医疗卫生部门- 民政局- 应急管理部门- 沿海地区政府三、预警与监测1. 预警(1)根据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提供的海洋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发布海洋灾害预警。
(2)预警信息包括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影响范围、预警级别等。
2. 监测(1)加强对海洋灾害的监测,包括海洋环境、渔业资源、沿海地区等。
(2)建立健全海洋灾害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应急处置1. 启动应急响应(1)根据海洋灾害预警信息,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迅速行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救援与救助(1)组织救援队伍,开展海上救援行动。
(2)保障被困人员、受困船只的生命安全,及时转移受灾群众。
3. 环境保护与修复(1)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海洋污染事故。
海洋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降低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海洋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沿海地区发生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海上事故、海洋自然灾害等。
三、应急组织体系1. 成立海洋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海洋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应急监测组:负责对海洋环境事件进行监测,及时掌握事件发展情况。
(2)应急处置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宣传报道组:负责对海洋环境事件进行宣传报道,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4)后勤保障组:负责为应急工作提供物资、人员、设备等后勤保障。
四、应急处置措施1. 初步响应(1)接到海洋环境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指挥部成员召开紧急会议,分析事件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2)通知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要求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2. 应急处置(1)应急监测组对事件发生地点进行监测,了解事件发展情况,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2)应急处置组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应急处置方案,主要包括:- 确定应急处置区域和范围;- 布设应急监测点位,实时监测海洋环境质量;- 采取拦截、围堵、吸附等应急措施,防止污染物扩散;- 加强对受影响区域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开展应急处置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后期处置(1)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后续处置建议。
(2)根据评估结果,采取以下措施:- 恢复受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 修复受损设施;- 处理相关责任人和单位。
五、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确保应急物资充足,满足应急处置需求。
2.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应急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技术保障: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应急处置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
海洋突发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国海洋环境应急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海洋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海洋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海洋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1. 海洋污染事故;2. 海洋生态灾害;3. 海洋灾害;4. 海洋灾害性气象和海洋灾害性生物灾害;5. 其他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国家海洋环境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海洋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协调和监督。
3. 各级海洋环境应急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海洋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信息报告(1)发现海洋突发环境事件时,事发地海洋环境应急管理机构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
(2)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核实情况,并启动应急响应。
2. 应急响应等级根据海洋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3. 应急响应措施(1)特别重大、重大事件:启动国家应急响应,采取以下措施:1)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2)组织开展环境监测、评估和污染控制;3)协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人员疏散、物资保障和医疗救护等工作;4)组织开展海上搜救行动;5)发布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进展和应急处置情况。
(2)较大、一般事件:启动省级或市级应急响应,采取以下措施:1)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2)组织开展环境监测、评估和污染控制;3)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人员疏散、物资保障和医疗救护等工作;4)组织开展海上搜救行动;5)发布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进展和应急处置情况。
4. 应急恢复(1)应急响应结束后,指挥部应及时组织评估应急处置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对受损的海洋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功能。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海洋灾害事件频频发生,给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与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按照编写应急预案的步骤,向读者介绍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
1. 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制定应急预案的首要任务是明确预案的目的和范围。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做好各种灾害事件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范围主要包括海洋灾害事件的种类、影响范围、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等方面。
2. 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编写应急预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专业知识的参与。
因此,建立一个由相关专家和部门组成的应急预案编写团队是非常必要的。
团队成员应包括地质学家、气象学家、海洋科学家、应急管理专家、政府代表等,以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在制定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之前,必须对可能发生的灾害事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分析。
这包括对海洋灾害的概率、严重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
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分析,有助于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应急响应流程是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通过制定详细的响应流程,可以指导相关部门和个人在灾害事件发生时的应对行动。
流程包括预警机制、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救援措施等,确保各种资源和措施能够迅速有效地投入到应急处置中。
5.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在灾害发生时,及时调配和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是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包括确保救援队伍的组织与装备,调动医疗、物资、通信等支持资源,以及组织与协调各方合作等方面。
有效的资源调配能够快速恢复灾区的正常运转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6. 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包括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各方之间的信息畅通和快速响应。
风暴潮灾害应急预案

风暴潮灾害应急预案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有时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
我们应该怎么编制应急预案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风暴潮灾害应急预案(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暴潮灾害应急预案11、总则1.1 编制目的建立健全风暴潮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积极应对风暴潮灾害,保证风暴潮灾害防御工作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 编制依据依据国家海洋局《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福建省风暴潮灾害应急预案》和《福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
1.3工作原则1.3.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领导下,适时启动本级风暴潮灾害应急预案,落实防御风暴潮灾害各项应急工作任务。
1.3.2以人为本,减少损失。
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在处置风暴潮灾害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应首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且对财产损害较小的措施。
1.3.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在当地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挥下,加强与本级气象、水利等部门的联系协作,加强海洋与渔业系统上下的沟通协调,建立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市海洋与渔业系统预防、应急处置风暴潮灾害和灾后渔业生产恢复。
2、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2.1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设立风暴潮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局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海洋与渔业系统防御风暴潮应急工作。
市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局防灾减灾处。
2.2 市局领导小组组成组长:局长副组长:分管防灾减灾的副局长任副常务组长;局党组成员和其他副局长,执法支队、技术中心(海洋预报台)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
成员:防灾减灾处处长、局办公室主任、渔船渔港管理处处长、水产产业处处长、资源环保处处长、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分管副支队长、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分管渔业副主任、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
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局防灾减灾处处长兼任,副主任由市海洋预报台分管领导、局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兼任。
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

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海洋赤潮灾害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 (5)1.1编制目的 (5)1.2编制依据 (5)1.3适用范围 (5)1.4风险评估 (5)1.5灾害分级 (6)1.6工作原则 (8)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8)2.1组织指挥机构 (8)2.2日常办事机构 (12)2.3现场指挥部 (13)2.4应急工作组及其职责 (13)3监测预警 (18)3.1监测与预测 (18)3.2预警分级 (19)3.3预警的发布和解除 (19)3.4预警措施 (20)- 31 -4信息报告 (22)4.1报告时限和程序 (22)4.2报告方式和内容 (22)5应急处置 (23)5.1分级响应 (23)5.2指挥与协调 (23)5.3应急处置措施 (24)5.4应急联动和区域合作 (25)5.5应急结束 (26)6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 (26)7后期处置 (27)7.1善后处置 (27)7.2调查处理与总结评估 (27)8应急保障 (27)8.1队伍保障 (27)8.2装备物资保障 (28)8.3通信保障 (28)8.4交通运输保障 (28)8.5资金保障 (28)9责任追究 (28)10宣传、培训与演练 (29)10.1宣传 (29)- 30 -10.2培训 (29)10.3演练 (29)11附则 (29)11.1预案制定 (29)11.2预案修订 (30)11.3预案实施 (30)11.4名词解释 (30)- 31 -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海洋赤潮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全面提高赤潮防范及应对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保护周围资源与环境,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海洋局海洋赤潮信息管理暂行规定》《青岛市海洋赤潮灾害应急预案》《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海洋局赤潮灾害应急预案发布时间:2008-05-121.总则1.1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对突发性事件处理的要求,建立灾害性赤潮灾害应急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轻赤潮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带来的威胁,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加强监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密切协作。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对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的重大灾害性赤潮的应急处置。
2.赤潮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国家海洋局设立赤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
2.1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构成组长:国家海洋局分管赤潮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局领导。
成员:国家海洋局环保司、办公室(新闻办),中国海监总队,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及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分管领导。
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
办公室设在国家海洋局环保司;专家组由赤潮监测监视、分析预测和防治领域专家组成,适当补充其它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
2.2职责2.2.1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国重大灾害性赤潮应急管理工作,协调相关部委对省市赤潮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研究解决海区和省级赤潮应急工作机构的请示和应急需要。
2.2.2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成员部门及单位。
2.2.3专家祖:负责为应急监视监测、分析预测和防治提供技术咨询和建议,开展相关技术研究。
2.2.4国家海洋局办公室(新闻办):向国务院报告赤潮发生及处理情况;组织管理全国赤潮信息发布工作以及发布全国赤潮监测预警报信息等。
2.2.5中国海监总队:应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组织、协调海监飞机、船舶的调用。
2.2.6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为海区和省级赤潮应急工作机构开展赤潮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指导和协助,开展相关技术研究。
2.2.7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为海区和省级赤潮应急工作机构开展赤潮分析预测提供技术指导和协助,开展赤潮趋势分析预测等相关技术研究。
各分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应建立相应赤潮应急工作机构,落实相关责任。
其中海区一级主要职责为开展本海区的赤潮应急跟踪监测监视和预警报,对省市赤潮应急响应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协助,发布本海区赤潮监测预测信息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一级(简称省级)主要职责为负责开展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所辖海域赤潮监测监视及预警报工作;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当地相关部门开展赤潮应急响应工作和负责发布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赤潮监测预测信息等。
3.赤潮应急工作程序应门获取赤潮发生信息的海洋机构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海监队伍以及志愿者等单位或个人一旦发现赤潮发生迹象,应立即向同级或当时所能送达信息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赤潮发生信息。
该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直接委派(所属)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或海监队伍赶赴赤潮发生海域,确认赤潮发生信息,也可通知赤潮所在海区或省级海洋部门,由其负责赤潮信息现场确认。
赤潮信息一经确认,随后的赤潮应急处置将根据赤潮面积、毒性和造成影响,分三级予以处置:3.1一级应急工作程序3.1.1 一级应急启动条件在我国管辖海域发生的赤潮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程序:无毒赤潮面积8000平方公里以上(含),或有毒赤潮灾害面积5000平方公里以上(含);因食用受赤潮污染的海产品或接触到赤潮海水,出现死亡病例10人以上。
3.1.2 一级应急处置当赤潮达到一级应急响应条件时,获知现场确认信息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在3小时之内以传真形式通报国家、海区和省三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国家、海区和省三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信息后,应立即启动本级赤潮应急预案。
海区分局和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每日将赤潮监测预测信息和采取措施情况通报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
国家海洋局应加强对海区和省级赤潮应急监视、监测、预警报和响应工作的指导。
同时,每日将赤潮监测预测信息和采取措施情况以专报形式报告国务院,并通报卫生、渔业、质检、工商等其他相关部门,协调卫生、交通、农业、质检和工商等部门加强对地方单位的指导监督。
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视情组织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成立联合督察组,赴赤潮发生影响地开展联合督查,确保实现对赤潮动态的有效监控,最大限度降低赤潮对养殖业带来的损失,防止受赤潮毒素影响的海产品流入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稳定民心。
最终由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宣布结束赤潮应急行动,并组织进行赤潮灾害评估。
三、赤潮应急响应应和联络员组工作领导小组和联络员组3.2二级应急工作程序3.2.1 二级应急启动条件在我国管辖海域发生的赤潮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二级应急响应程序:发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含)、8000平方公里以下的无毒赤潮或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含)、5000平方公里以下的有毒赤潮;因食用受赤潮污染的海产品或接触到赤潮海水,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病例报告50个以上或死亡5—10人。
3.2.2 二级应急处置当赤潮达到二级应急响应条件时,获知现场确认信息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在6小时之内以传真形式通报国家、海区和省三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国家、海区和省三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信息后,应立即启动本级赤潮应急预案。
海区分局和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将赤潮监测预测信息和采取措施情况及时通报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频率不小于1次/2日。
国家海洋局应加强对海区和省级赤潮应急监视、监测、预警报和响应工作的指导,同时视情将赤潮的监测预测信息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以专报形式报国务院,并通报卫生、渔业、质检、工商等相关部门。
海区分局和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应急预案规定结束赤潮应急行动,同时进行赤潮灾害评估,并于赤潮应急行动结束3个工作日内将灾害评估报告报国家海洋局。
3.3三级应急工作程序3.3.1 三级应急启动条件应门获取赤潮发生信息的海洋机构在我国管辖海域发生的赤潮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二级应急响应程序:发生1000平方公里以上(含)、3000平方公里以下的无毒赤潮或500平方公里以上(含)、1000平方公里以下的有毒赤潮;因食用受赤潮污染的海产品或接触到赤潮灾害海水,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病例报告50个以下或死亡人数5人以下。
3.3.2 三级应急处置当赤潮达到三级应急响应条件时,获知现场确认信息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4小时之内通报海区和省两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海区分局和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启动各自赤潮应急预案,并将赤潮赤潮监测预测信息和采取措施情况及时通报国家海洋局领导小组,频率不小于1次/3日。
海区分局和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应急预案规定结束赤潮应急行动。
4.赤潮信息发布赤潮信息实行统一管理,分级发布制度,由国家和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赤潮信息发布工作的管理。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向社会发布赤潮信息须经以上部门许可。
5.技术规定5.1现场监测主要现场监测内容包括:(1)赤潮灾害发生时间、地点、面积(范围);(2)赤潮发生海域内各项水文、气象、理化和生物指标的变化情况;(3)赤潮生物种类与毒性,赤潮区域内藻类、贝类和鱼类的毒素含量。
5.2分析预测主要预测内容包括:(1)赤潮灾害发生地点、面积、海区气象、海况等,评估赤潮灾害的可能规模,初步预测赤潮灾害的发展趋向;(2)赤潮灾害是否对生态敏感区如浴场等造成的影响;(3)赤潮灾害是否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4)赤潮灾害是否对养殖区环境状况和海产品质量构成威胁。
5.3赤潮减灾防灾措施(1)及时对赤潮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危害做出通报说明;(2)在渔场、养殖区发生赤潮灾害,根据赤潮毒素情况,由沿海地方人民政府采取禁捕、封闭等措施;(3)赤潮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开展鱼贝类食物中毒防治等与赤潮灾害有关的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加强食用海产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做好中毒病人的应急医疗救治;有毒赤潮灾害发生后,通过媒体及时对公众进行宣传,避免食用污染的水产品。
(4)选择合适的赤潮灾害消除方法,如化学消除法、高岭土沉降法、围隔栅法、气幕法和回吸法等物理、化学或生物法消除赤潮;(5)采取切实可行的减灾和防灾措施减轻赤潮危害,如指导养殖户采取迁移、沉放养殖网箱,采用清洁饲养或臭氧处理快速清除经济贝类体内赤潮毒素等。
(6)海上应急人员应配备必要的海上救生设备、防水服、防水手套、口罩等,尽量避免皮肤与赤潮水体直接接触。
5.4赤潮应急终止条件(1)无毒赤潮完全消失时;(2)有毒赤潮完全消失,且赤潮毒素含量低于人体安全食用标准时。
5.5赤潮灾害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包括:(1)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渔业资源损失、水产养殖业损失、旅游业收入减少或人体健康损失等;(2)间接经济损失包括水产品质量的下降、水产品加工业产量及质量的下降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6.奖励与责任(1)对在应急行动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于玩忽职守、推诿扯皮,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行政处分。
(2)对发现赤潮并及时报告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一定奖励。
(3)有毒赤潮灾害发生后,赤潮灾害海域内的养殖户有义务配合应急响应行动。
(4)对偷运、偷卖禁止上市水产品造成人员伤亡的有关责任人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附则7.1术语赤潮:是由海水中某些浮游生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内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生物:能够大量繁殖并引发赤潮的生物称之为赤潮生物。
赤潮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原生动物和细菌等,其中有毒、有害赤潮生物以甲藻类居多,其次为硅藻、蓝藻、金藻、隐藻和原生动物等。
赤潮毒素:由有毒赤潮生物产生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危害性较大的几种毒素分别是麻痹性贝毒(PSP)、腹泄性贝毒(DSP)、神经性贝毒(NSP)、西加鱼毒素(CFP)、失忆性贝毒(ASP)和蓝细菌毒素(蓝藻毒素,CTP)等。
7.2 预案管理国家海洋局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对《赤潮灾害应急预案》及时修订发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沿海省(区、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海洋局各分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预报中心应参照本预案,制定具体工作制度和流程,明确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
本预案对卫生、渔业、质检等部门职责和响应程序不做具体要求,仅规定各级海洋管理部门应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响应工作。
海洋赤潮监测预测工作现行规章制度与本预案相违背的,以本预案为准。
本预案由国家海洋局制定并负责解释。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录1 赤潮灾害应急监视、监测项目赤潮灾害应急监视、监测项目注:*视条件许可时进行(详见《海洋污染调查监测规范》) 附录2 赤潮灾害毒素评价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赤潮灾害毒素警戒标准和检验方法附录3 赤潮灾害管理与处置表3. 不同国家养殖区有毒藻类浓度与管理行为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