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和探索现代材料科学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材料研发、制备、加工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该专业主要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非金属材料工程等多个方向,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材料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深厚的科学研究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材料工程师、材料科学研究员等职业。
二、培养目标1.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具备系统研究材料的能力;2.具备材料研发、制备、加工、应用的综合技能;3.具备基础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能解决材料领域的实际问题;4.具备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能在跨学科环境中进行协作;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普通化学、普通物理、工程数学、电子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材料学基础、材料物理学、材料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性能与测试、材料表面工程等;-选修课程:金属材料工程、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纳米材料工程等;-实践课程:材料实验、材料工程实习、材料工程设计等。
2.实践教学:-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实习,熟悉材料工程实际应用情况,提升实际工作能力;-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3.专业实践活动:-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论坛、讲座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术交流能力;-实践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实验观察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入案例教学,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材料工程情境中,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3.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与粉末冶金材料工程方向)2009 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粉末冶金以及相应的功能材料领域基础理论知识,能在材料制备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基础理论,掌握材料制备、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间关系的基本规律。
接受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及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了解各类材料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对材料制备、加工、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分析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通过各种实际工程训练培养学生掌握材料加工工艺设计,提高材料性能和产品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新设备方面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能力与素质: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健康的身心素质;2、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公共基础知识;3、具备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机电、制图等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4、掌握材料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材料加工制备、材料织构与性能分析、计算机仿真、材料产品检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5、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最新科技信息与文献查询、技术文件及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初步技能;6、有研究、开发和制备新材料、新工艺和相关装备的初步技能。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四、专业特色学生不仅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技能,而且通过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的特色工程实践活动等教学环节,使本专业的学生具有与国内同类专业学生所不同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在轨道交通及高速铁路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的织构与服役性能关系评价、生产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在新材料制备、组织结构表征、织构与服役性能关系分析、计算机仿真等方面能力较强;3.在材料表面工程、成型及控制技术、服役性能及可靠性评价、加工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优势明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1.基础知识: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结构。
2.实践能力: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际工作的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实验室设备和工程工具进行实验研究和工程设计,具备实践问题解决和工程实施的能力。
3.创新能力:具备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和创新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设计,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
4.团队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专家、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合作,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和工程任务。
5.终身学习: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和了解新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变化。
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专业课程:包括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加工与成形、材料分析与测试、材料设计与制备、材料表面与界面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实验实践:包括实验教学、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4.科研实践:包括科研项目、科研实习和科研训练等,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
5.工程实践:包括工程实习、工程项目和工程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
6.学术交流: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和学术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能力。
7.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社会责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8.终身学习:包括继续教育、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等,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通过上述培养内容的综合实施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培养出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研、技术创新和工程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一、业务培养目标1、Educational Objectives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科学、材料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治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的高层次、高素养、全面进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MSE) is a major that is concerned with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ll engineering materials. After graduation, MSE students have wide basic theory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an become materials research workers or materials enginee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designing, producing, examining and testing diverse materials. Students graduated with honor, can also do some research,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work related to materials designing and producing, materials processing, manufacturing and relative areas etc.二、业务培养要求2、Educational Requirement本专业学生要紧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把握材料的制备、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差不多规律,同意各种材料的制备、性能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差不多训练,把握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使学生具有开发新材料、研究新工艺、提高和改善材料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差不多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本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符合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适应行业科技进步、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复杂工程项目,具有创新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材料、电子、能源等领域独立从事新材料研发、材料生产管理与工艺设计、材料分析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工程师职业道德,熟悉所从事行业领域的国家法律法规,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并能正确评价所设计的工程项目对象和从事的工程实践活动对文化、健康、安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目标2: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工具,解决材料化学领域的实际复杂工程项目,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设计、开发、制造、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目标3:能够在专业实践和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展现独立工作、团队协作和组织领导能力,能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具有国际视野、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目标4: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途径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持续跟踪和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规范,并将其应用于专业实践中。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材料化学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用于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推演、计算及建模;1.2能将物理、化学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1.3能够将工程图学、电工学、材料工程基础等工程基础知识用于解决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1.4能将材料化学专业知识用于研究和解决材料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知识识别、表达、分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2.2能够运用材料科学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和分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2.3能够运用材料工程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查阅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获得有效结论。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引言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领域,它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技术的进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包括专业概述、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内容。
专业概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对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
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下: 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数学基础和工程科学基础。
2. 培养学生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包含了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1.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建立坚实的科学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技术、材料性能测试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3.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包括先进材料、材料设计与模拟等方向的课程。
实践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以提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实习实训通过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设计则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创新。
学生评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评价主要包括考试成绩、课程论文、实验报告、实习实训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
通过综合评价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就业前景毕业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各种领域就业,包括材料研发、材料制备、材料测试和材料应用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1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课程:材料科学概论、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材料分析与测试等。
目的:为学生提供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使其对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全面的了解。
1.2 材料加工与工程应用课程课程:材料加工工艺、材料工程设计、材料应用技术、材料防护与环境保护等。
目的: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具备材料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能力。
1.3 材料创新与研发课程课程:材料创新方法、材料设计与仿真、材料新技术应用等。
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其将来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践教学2.1 实验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材料制备、性能测试、分析评价等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
2.2 实习教学安排学生到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实习,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2.3 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设计,通过设计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科研培养3.1 科研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科研导师,建立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科研指导关系,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科研能力。
3.2 科研平台建设学校要建立健全的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实验室、科研设备、学术资源等支持,为学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条件保障。
3.3 科研项目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项目实施能力与科研课题分析能力。
四、创新能力培养4.1 创新教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模式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4.2 创新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项目,如科技竞赛、创业比赛等,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4.3 创新项目支持学校为学生提供创新项目申报支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与实施创新项目,使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全面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科交叉与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2.0自胡廉民定稿)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这个专业可是相当有前景的,涉及到各种材料的研发、生产与应用,可以说是现代工业的基石。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给大家献上一份诚意满满的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在材料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课程设置我们来看看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
1.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数学、计算机基础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导论等,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金属学、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材料加工工程等,深入探讨各类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实习教学: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毕业设计:结合实际课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四、创新能力培养1.开展课外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前进入科研状态。
2.设立创新实验班:选拔优秀学生,进行特殊培养,提高创新能力。
3.举办学术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4.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平台。
五、就业方向1.材料研发:在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从事新材料研发工作。
2.生产管理:在生产企业担任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职位。
3.技术服务: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材料检测、分析、咨询等服务工作。
4.教育科研: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1.基础课程:
该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热力学等方面的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材
料科学与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
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材料力学、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加工与
制备、材料表面与界面等方面的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基
本性质、结构和性能有深入的理解,并对不同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有一
定的了解。
3.选修课程:
该专业的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
选择。
学生可以选择材料的特殊性能与应用、材料的电子性质与器件应用、材料的生物性质与医学应用等方向的课程,以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
4.实验实践:
5.实习实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材料的应用领域,该专业设置了实习实训环节。
学生将有机会到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实习,全面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6.科研与创新:
该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参加科研项目,进行独立研究,发表学术论文等。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
意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7.学科竞赛:
该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学生可以参加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竞赛,如材料设计大赛、创新设计大
赛等,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高分子材料工程方向)2009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面向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全面、工作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可以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以及成型加工、产品设计等领域从事高分子和化工新材料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应用、生产和经营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高分子材料合成、结构、物性、成型、产品设计与开发及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了解高分子材料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对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进行生产及质量控制、技术分析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与素质: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与身体心理素质;2、具有扎实的科技、工程技术知识和外语、计算机的综合能力;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高分子材料领域研究的初步能力;4、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方法;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5、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6、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的能力;7、具有设计、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初步能力;8、具有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四、专业特色学生不仅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技能,而且通过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与国内同专业学生比较还具备如下特色:1、针对我国铁路和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尤其是客运高速化和客车轻量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航空航天和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利用我校在铁路和交通运输等专业的综合学科优势和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结合本专业与铁路和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已经建立的良好的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基础,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专业和行业特色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公务工程、机车车辆、电气工程、通信工程、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以及高速公路建设等铁路和交通运输行业急需的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化工新材料专门技术人才,主要从事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导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研究材料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的一门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基础、良好的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制定一份指导性培养计划。
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材料制备、材料性能测试和材料性能分析等实际工作; -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团队中协作工作; -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培养课程为了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需要设置一系列相关的课程。
材料基础课程•材料物理学:介绍材料的结构、性能和行为,学习材料的晶体结构、热力学和动力学等基础知识。
•材料化学:介绍材料的化学性质和反应,学习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化学改性技术。
•材料力学:介绍材料的力学性质和行为,学习材料的应力、应变和强度等力学知识。
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材料测试与表征技术:介绍常用的材料测试和表征技术,包括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
•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介绍材料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和电性能等测试方法,学习材料性能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材料制备技术:介绍材料的合成、制备和加工方法,学习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工程实践。
•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介绍材料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学习材料的加工原理和加工参数控制。
工程实践课程•材料工程实践:在实验室或工程项目中进行材料制备、性能测试和分析等实践工作,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创新能力。
•材料工程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材料工程设计和方案评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学位、学制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及业务范围本专业培养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设计、研究、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范围主要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
本专业主要为航空航天、冶金、机械、汽车、电子、交通和建筑等企业及相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输送从事材料组成、合成、加工、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规律科学研究以及材料质量控制、性能改善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人员以及师资和研究生生源。
也为相关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咨询和管理、金融投资项目风险技术评估、计算机信息产业领域的硬件研究等方面输送高层次技术人员。
三、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毕业生应掌握工科本科毕业生必须掌握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以及工程技术基础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应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其它高新技术材料的科学基础理论和材料合成与制备、加工与改性、性能检测与产品质量控制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新材料研究与开发、材料质量控制与性能改进以及材料的合理应用和新工艺的开发的初步能力;具有在工程技术工作中使用计算机以及查阅、检索和综合文献资料的能力;同时还具备材料领域中专业教学、技术咨询和管理以及国际学术与技术交流的初步能力。
四、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电工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计算材料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固体物理、金属材料学、固态相变、陶瓷材料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专业英语等。
五、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专业英语195196六、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比例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群536学时22.1 % 工程技术基础课群 360学时14.9 % 基础教育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课群 656学时27.1 % 专业平台课群 432学时17.9 % 专业教育系列专题选修课群 264学时10.9 % 文化素质教育课群 172学时7.1 %理论部分自学课群 112学时培养计划实践部分 50周七、实践环节 序号 名 称内容及要求计划周数计划学期1 军训及新生入学教育 军训及新生入学教育 3 12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任课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包括挂职锻炼、“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考核以学生撰写调研论文或调查报告为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制定人:秦来顺审校人:王疆瑛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人文素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须的材料研究、开发、制备、检测和质量管理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掌握材料组成、合成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相互关系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跟踪本专业发展的能力,能够在设计院、质检行业、科研部门和公司等从事新材料的工艺设计、新产品研发、质量检测和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5年左右达到:(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进行材料制备、性能检测、结构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2)能够提升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3)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技能,能在团队中发挥作用;(4)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5)有意愿和能力服务社会。
二、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材料设计与制备、计量检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制备与计量检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能够设计针对材料制备与计量检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社会需求的新材料,能够进行材料设计、制备工艺与性能分析,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能够基于材料学及相关学科基本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材料制备与计量检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材料设计、制备实验、计量检测、数据分析、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能够针对材料制备与计量检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材料制备与计量检测方面的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招生对象:全日制高中毕业生
二、学制:四年
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海西经济区,培养能够满足我国尤其是海西经济区发展需求的具备较全面的材料科学知识、经过材料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材料科学研究、材料生产、应用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
五、业务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掌握与各种材料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材料性能与其组成、结构、工艺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材料生产过程中相关知识应用,各种材料的制备、材料设计、性能分析与检测技能基本训练以及了解相关学科领域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3、掌握材料工程、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制图、工程和工艺实验、测试、表达、计算机应用和获取科技信息等基本技能。
具有正确选择设备进行材料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开发的初步能力和应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根据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具备较高综合素质。
六、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七、核心课程: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工程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有机化学实验、材料分析方法综合实验、材料性能综合实验、材料制备与加工综合实践、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综合实验、电工工艺实习、综合创新实验、专业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九、理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表(表一)
十、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表(表二)
十一、教学安排(表三、表五)
十二、说明
积极鼓励开展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创新设计竞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学生在有关竞赛中获奖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登记入全校公共选修课学分。
凡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均按最高级别计算学分,不重复计算,最高折算学位6学分。
折算办法按福建工程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执笔人:
专业负责人:
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
理论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表
实践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表
教学总体安排表
课程设置及各学期学时学分分配表1、必修课
注:以上方向组,学生必须选修一个方向组。
3、院系选修课
注:以上学分必须修满12学分。
4、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必须修满10学分。
表五:
毕业最低学分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要求
注:实践环节学分百分比计算公式为:【(上机学时+实验学时+其他课内实践学时)/16+集中实践性教学学分】×100%/总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