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 课件(3)
合集下载
高等有机化学第三部分3-3.ppt
![高等有机化学第三部分3-3.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cb9f4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e.png)
R-X + Y
. . R X
R +Y
R-X + Y(自由基离子形成)
.R + X
(电子转移)
RY
. or: R + Y-
RY
R Y +R X
R Y+ R X
10
SET的例证之一
.
Y
X +Y
.
(X=I, NO2等)
11
(四) 邻基参与机理(Neighboring-Group) 常有这样的情况: a.反应速度比预期的快 b.构型保留
3-3-1 饱和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一) SN2反应: 所谓双分子反应就是 V=K[R-X][Y]
Y+ C X A
YCX B
Y C +X C
1) 背后进攻机理 2) 线型过渡态
1
1) 背后进攻机理
虽然SN2机理是在1937年由Hughs和Ingold 等人正式提出,但早在1893年Walden就发现了 这个取代反应中的构型翻转,所以现在人们又 称Walden翻转。
RX
RX
RX
R +X
紧密
松散
游离的离子
部分构型保留
消旋化
(溶液分隔)
部分保留和彻底的消旋化是SN1的特点。
注意:实际上很少纯粹的SN1或SN2反应,很多是二者都有。
9
(三)SET机理(Single Electron Transfer) 在亲核取代反应中有一类含有自由基或自由基
离子中间体,这类反应是通过SET机理进行的。
Allyl
40
Bn
120
* 位阻小的反应快,烯丙基反应快。
25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3-第三章 立体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3-第三章 立体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83eb840c02020740be1e9bd2.png)
联苯类化合物
NO2 CO2H
NO2 CO2H
有对称面(能同镜影分子重选),非手性。
NO2 CO2H
CO2H NO2
CO2H NO2
NO2 CO2H
手性分子
6
Br Br 6'
Br
Br
2' 2 Cl Cl
Cl
Cl
(R)-2,2’-二氯-6,6’-二溴联苯
(R)-2,2’-dibromo-6,6’-dichlorobiphenyl
构型异构: 顺反异构: H
Cl CH3 Cl H
COOH H OH CH3 HO
CH3 H
COOH H CH3
H
对映异构:
D-(-)-乳酸 mp: 52.8° 非对映异构: H
H COOH OH OH CH3
L-(+)-乳酸
COOH H HO OH H CH3
构象异构:
H H
CH3 H H CH3
V U X
R R
V W Z W Z
S S
V
V W X W X
S R
U X
U Z
R S
U Z
Y (A)
Y ( B)
Y (C)
Y ( D)
A和B(C和D)为对映异构体,A和C或者D(B和 C或者D)为非对映异构体。
• 对映异构体之间有相同的性质(除了对偏 振光和手性环境),然而非对映异构体具 有不同的熔点、沸点、溶解度、反应性等 物理、化学及光谱性质。 • 多手性中心的分子最多具有2n个异构体(n =分子中手性中心数),但有时分子内存 在着对称面,这时异构体数减少。
今有两试管分别置入(-)乳酸和(+)乳酸,我 们如何知道它们的构型?
NO2 CO2H
NO2 CO2H
有对称面(能同镜影分子重选),非手性。
NO2 CO2H
CO2H NO2
CO2H NO2
NO2 CO2H
手性分子
6
Br Br 6'
Br
Br
2' 2 Cl Cl
Cl
Cl
(R)-2,2’-二氯-6,6’-二溴联苯
(R)-2,2’-dibromo-6,6’-dichlorobiphenyl
构型异构: 顺反异构: H
Cl CH3 Cl H
COOH H OH CH3 HO
CH3 H
COOH H CH3
H
对映异构:
D-(-)-乳酸 mp: 52.8° 非对映异构: H
H COOH OH OH CH3
L-(+)-乳酸
COOH H HO OH H CH3
构象异构:
H H
CH3 H H CH3
V U X
R R
V W Z W Z
S S
V
V W X W X
S R
U X
U Z
R S
U Z
Y (A)
Y ( B)
Y (C)
Y ( D)
A和B(C和D)为对映异构体,A和C或者D(B和 C或者D)为非对映异构体。
• 对映异构体之间有相同的性质(除了对偏 振光和手性环境),然而非对映异构体具 有不同的熔点、沸点、溶解度、反应性等 物理、化学及光谱性质。 • 多手性中心的分子最多具有2n个异构体(n =分子中手性中心数),但有时分子内存 在着对称面,这时异构体数减少。
今有两试管分别置入(-)乳酸和(+)乳酸,我 们如何知道它们的构型?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9efd2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9.png)
04 有机合成策略与技巧
有机合成的基本策略
碳-碳键的形成
选择性反应
通过各种反应如亲核取代、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等构建碳-碳键。
在多取代的碳氢化合物中,选择性地 活化或转化某一特定位置的碳-氢键。
碳-氢键的活化
利用催化剂或反应条件将碳-氢键转化 为活性中间体,以便进行后续的转化 。
逆合成分析
目标分子的解构
自由基反应
总结词
自由基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种重要反应类 型,其特点是反应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的自由 基中间体。
详细描述
自由基反应通常由自由基引发剂引发,产生 自由基活性种,随后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 自由基反应的特点是快而连锁,常常需要在 无氧或无水条件下进行。例如,烷烃的裂解 反应中,高温条件下烷烃分子产生自由基, 随后发生链增长反应生成多种小分子。
亲电反应
总结词
亲电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另一种常见反应类型,其特点是试 剂向反应中心的负电性较强部分进攻,通常发生在具有电子 缺口的碳原子中。
详细描述
在亲电反应中,具有正电性的试剂(称为亲电试剂)进攻具 有电子缺口的碳原子,形成过渡态,最终形成新的碳-碳键或 碳-杂原子键。例如,在烷烃的溴代反应中,溴分子作为亲电 试剂进攻烷烃的碳原子,形成碳-溴键。
共价键理论
共价键的形成
共价键是由两个或多个原 子共享电子形成的,电子 的共享程度决定了键的类 型和强度。
键的类型
根据电子的共享程度,共 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 和三键等不同类型。
键极性
共价键具有极性,可以分 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这 决定了分子的性质。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的概念
分子轨道是描述分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
协同反应
《高等有机化学》PPT课件
![《高等有机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53e9be03d8ce2f01662393.png)
h
15
有机化合物的去除研究方法
去除水环境中有机化合物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 化学氧化 ➢ 生物降解
饮用水深度处理考虑上述两种方法
北方水厂更适合采用化学氧化,可供选择的 氧化剂有ClO2、KMnO4、H2O2等。如何定量 研究去除规律考察氧化剂与有机化合物的反 应历程,是我们这门课关心的重点。
h
17
谢谢
离解能 键长 键强 ➢酸和碱
➢键的极性
➢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分子的极性 ➢同分异构体
➢熔点和沸点 ➢蒸气压
可分为易挥发和不 易挥发有机化合物
可描述有机物从溶液中挥 发出的程度,但水环境下 h 需考虑其他因素。 3
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电子效应
➢ 诱导效应 静态诱导效应 动态诱导效应
➢ 共轭效应 ➢ 苯环上的电子效应
当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一致时,如酚盐负离子 当两种效应相反时,取决于-I与+C的大小
空间效应
h
5
表征有机污染物主要参数
➢S:水中溶解度(ppm)
➢ Koc 沉淀物水分配系数
➢ Kow辛醇水分配系数
➢生物富集系数BCFs
它表示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或生物组织内浓 度与水中浓度之比
➢另外还有Herry常数、再曝气速率比、光解 K、生物转化K等
高等有机化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讲人:崔崇威
h
1
引言
❖饮用水源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已经成为饮 用水深度处理的一个研究课题。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去除规律,首先要认识 它的物理化学性质,水污染物动力学参数, 并根据其来源性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
h
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要关心的主要有:
高等有机化学PPT课件
![高等有机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6a369efe4733687f21aa42.png)
-
4
目前,随着结构理论和化学反应理论以及 计算机、激光、磁共振和重组DNA技术等新技 术的发展,有机化学对分子水平的掌握日益得心 应手,能够按照某种特定需要,在分子水平上设 计结构和进行制备,并由此形成了化学发展的一 个新方向——分子工程学。
-
5
3. 21世纪有机化学的展望
(1)走出纯化学,进入大科学 当生物化学和 药物化学彻底脱离有机化学后,化学家则把兴趣 更多地转向获得结构奇特或昙花一现的分子,较 少象生物学家那样发挥想象力,探索其有时是捉 摸不定的功能。随着20世纪的过去,化学知识和 化学生产的普及和发展,数学、物理的进展,一 些在此基础上综合发展起来的大科学开始显现出 它们重要的地位,而这些大科学的发展,又反过 来对化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
6
尤其是与信息时代相关的功能材料以及当前 可能更受人们重视的生命科学,都面临着众多的 化学问题亟待解决,要求化学家更多更积极的参 与。如果说生物学家致力于阐明生命的过程,那 么化学家的使命就是研究如何调控这一过程。
然而,化学虽然在20世纪有了飞跃的发展, 但面对生命这样复杂的体系,现有的化学知识是 不敷应用的,特别需要新化合物和新结构的提供 以及复杂体系中分子识别本质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的积累。
3.《物理有机化学》(上、下) 高振衡编,高等教育出版 社。
4. 《高等有机化学》汪秋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
高等有机化学
• 高等有机化学又名物理有机和理论有机化学
• 研究对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以及有机化合物 在反应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研究有机分子的结 构和反应条件对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 的影响以及化学反应历程。
O
H3CCO-+H
大学科目《有机化学》各章节课件
![大学科目《有机化学》各章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28092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13.png)
芳香烃的结构 苯环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组成的平面六边 形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共轭效应。
3
芳香烃的性质
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具有共轭体系和电子离域效应,容易发生 亲电取代反应。
芳香烃的命名与分类
芳香烃的命名
01
以苯环为母体,根据取代基的不同进行命名,如甲苯、二甲苯
医药化学
研发新药、合成药物中间体等, 用于治疗疾病和保障人类健康。
农业化学
合成农药、肥料等,提高农作物 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
环境科学
研究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 化和治理方法,保护生态环境。
02 烷烃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化学性质
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相连,形成链状或 环状结构;每个碳原子上的剩余价键 均与氢原子相连。
卤代烃的反应与合成
反应类型
卤代烃的反应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亲 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还原反应以及与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等。这些反应在有 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构 建碳碳键、引入或转化官能团等。
VS
合成方法
卤代烃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 过烃类的直接卤化反应得到相应的卤代烃; 另一种是通过烯烃或炔烃与卤化氢的加成 反应得到卤代烷。此外,还可利用醇与氢 卤酸的取代反应制备卤代烃。在实际合成 中,需根据目标产物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 适的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
03 烯烃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01
烯烃的通式与结构特点
烯烃是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化合物,通式为CnH2n。其结构特点
包括碳碳双键的存在以及与之相连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02 03
烯烃的物理性质
烯烃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量和双键位置有关。一般来说,随着分子量的 增加,烯烃的沸点、熔点和密度逐渐升高。双键位置对物理性质也有影 响,如顺式异构体的沸点通常高于反式异构体。
3
芳香烃的性质
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具有共轭体系和电子离域效应,容易发生 亲电取代反应。
芳香烃的命名与分类
芳香烃的命名
01
以苯环为母体,根据取代基的不同进行命名,如甲苯、二甲苯
医药化学
研发新药、合成药物中间体等, 用于治疗疾病和保障人类健康。
农业化学
合成农药、肥料等,提高农作物 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
环境科学
研究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 化和治理方法,保护生态环境。
02 烷烃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化学性质
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相连,形成链状或 环状结构;每个碳原子上的剩余价键 均与氢原子相连。
卤代烃的反应与合成
反应类型
卤代烃的反应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亲 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还原反应以及与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等。这些反应在有 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构 建碳碳键、引入或转化官能团等。
VS
合成方法
卤代烃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 过烃类的直接卤化反应得到相应的卤代烃; 另一种是通过烯烃或炔烃与卤化氢的加成 反应得到卤代烷。此外,还可利用醇与氢 卤酸的取代反应制备卤代烃。在实际合成 中,需根据目标产物的结构和性质选择合 适的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
03 烯烃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01
烯烃的通式与结构特点
烯烃是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化合物,通式为CnH2n。其结构特点
包括碳碳双键的存在以及与之相连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02 03
烯烃的物理性质
烯烃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量和双键位置有关。一般来说,随着分子量的 增加,烯烃的沸点、熔点和密度逐渐升高。双键位置对物理性质也有影 响,如顺式异构体的沸点通常高于反式异构体。
高等有机化学-第3讲
![高等有机化学-第3讲](https://img.taocdn.com/s3/m/db438b1f581b6bd97f19eac5.png)
COOEt COO Et
+
EtO
O OEt
NaOEt COO Et
(inactive)
86%
羧酸酯与等摩尔醇钠+过量碳酸酯共热,并不继蒸馏掉醇
O O Et
+
EtO
O O Et
NaOEt
COO Et
< 60%
COOEt COO Et COOEt COO Et
O=C(OEt)2
小分子脂肪族羧酸酯与碳酸酯缩合的收率较低,一般为25 -60%.
Ph Ph O
Ph Ph
Claisen 缩合反应合成1,3-二羰基化合物
(1) 相同酯间的缩合反应
O O OEt R(Ar)
R(Ar)CH 2 COOEt
NaOEt
(Ar)R
R2 CHCOOEt
Ph3 CNa
O R R
O OEt R R
(2) 二酯的分子内缩合(Diekmann)反应
CO2Et CO2Et NaOEt O COOEt NaOEt COOEt O COOEt COOEt
+
HO
Ac2O/Et 3N
HO
COOH OPh
ArCHO + CH 2
CO 2Et CO 2H
微量哌啶 Py
Ar
CO 2Et
ArCHO + CH 2(CO2Et)2
微量哌啶 Py 微量哌啶 Py
Ar
CO 2Et CO 2Et
RCHO + CH 2(CO2Et)2
R
CO 2Et CO 2Et
(副反应多)
(3) 不同酯间缩合反应
H3O
R O CO2Et + CO2Et CO2Et CO2H
高等有机化学(全套)最新PPT课件
![高等有机化学(全套)最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5ad23a0975f46526d3e1a3.png)
11
关于Schrödinger方程
我们能精确求解的原子:氢原子
通过求解得出n,l,m, ms等量子数(即轨道) 在求解过程中要求对这四个量子数有下列限制:
n = 1,2,3,……; l = 0,1,2,3……n-1 (s, p, d, f ……) ; m = 0, ± 1, ± 2,…… ±l; ms = ±1/2 然后把氢原子的结构模型套到其他的原子上
10
关于Schrödinger方程
• Schrödinger是偏微分方程
不是推出来的,它是一种大胆的设想; 正确与否要靠事实来回答; 目前还没有发现与该方程相冲突的事实 要 象承认牛顿三大定律一样,我们必须承认它。
• 问题
既然这个方程是正确的,我们的化学家就应该很容易掌握它; 根本不要作实验, 只要按这个方程计算一下, 就可以得出分子的结构、性质、反应条件、产率......, 象我们计算太阳系 八大行星的运行情况一样。 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原因在于位能函数V。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About Contents of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 2、The Relation between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and Organic Syntheses
这些定性结论 即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14
The relation of Valence-bond Method and Molecular Orbital Method
• 平时我们对这些理论并不都用 究竟用什么理论处理,这要看具体问题 那一种来得方便简单,且又准确,我们就用那一种 我们在一些场合用价键理论,而在另一场合我们用分子轨道理论。
关于Schrödinger方程
我们能精确求解的原子:氢原子
通过求解得出n,l,m, ms等量子数(即轨道) 在求解过程中要求对这四个量子数有下列限制:
n = 1,2,3,……; l = 0,1,2,3……n-1 (s, p, d, f ……) ; m = 0, ± 1, ± 2,…… ±l; ms = ±1/2 然后把氢原子的结构模型套到其他的原子上
10
关于Schrödinger方程
• Schrödinger是偏微分方程
不是推出来的,它是一种大胆的设想; 正确与否要靠事实来回答; 目前还没有发现与该方程相冲突的事实 要 象承认牛顿三大定律一样,我们必须承认它。
• 问题
既然这个方程是正确的,我们的化学家就应该很容易掌握它; 根本不要作实验, 只要按这个方程计算一下, 就可以得出分子的结构、性质、反应条件、产率......, 象我们计算太阳系 八大行星的运行情况一样。 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原因在于位能函数V。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1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About Contents of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 2、The Relation between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and Organic Syntheses
这些定性结论 即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14
The relation of Valence-bond Method and Molecular Orbital Method
• 平时我们对这些理论并不都用 究竟用什么理论处理,这要看具体问题 那一种来得方便简单,且又准确,我们就用那一种 我们在一些场合用价键理论,而在另一场合我们用分子轨道理论。
高等有机化学第三部分3-2.ppt
![高等有机化学第三部分3-2.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ea26a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8.png)
H
H
ρ=- 5.090 ,(EtOH,25℃)
8
Hammett常数还可以应用于IR、NMR等物理常数的预测。
注意: a. σp和σm数值有所不同但趋势一致,而邻位取代基的电
子效应无法在Hammett方程中反应,因为它有时所起的作用 不仅仅是电子效应。
b. 虽然Hammett常数得到广泛地应用,但有很多的例外, 即使在没有邻位效应的情况下,它有时也无法将诱导效应和 共轭效应综合考虑。为解决这问题,已经有许多的方法建立, 如H.C.Brown就定义了σ+(给电子)和σ-(吸电子),但都 只适用于很小的范围,没有一个能像Hammett常数应用得那 么广。
3
基团的σp和σm值举例:
GROUP σp
Br
0.26
N=NPh 0.34
CO2R CF3 CN
0.44 0.53 0.70
NO2 N2+
0.81 1.93
σm 0.37 0.28 0.35 0.46 0.62 0.71 1.65
GROUP
σp
I
0.28
CO2H 0.44 COMe 0.47
NH3+ 0.60 SO2Me 0.73 NMe3+ 0.82
KH = 6.5 KD
12
应用:
H C CH3 Br2 O
Br
C CH3 O
KH KD
= 6.1 ,说明决速步骤中有C-H键断裂。
H C CH3 的 O
OH
CH3 Br2 的
Br
CH3 O
13
(三) 二级同位素效应: 同位素取代不是在断裂的 键上(主要 是α、β位)
同样推导得二级同位素效应
例如取代效应:
沈阳药科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件(胡春版)——第三章 有机反应总论
![沈阳药科大学高等有机化学课件(胡春版)——第三章 有机反应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a39f30fac8d376eeaeaa31b7.png)
三、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 3. 同位素标记
在机理研究中常常用同位素效应和同位数标记来 确定反应历程。
三、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 3. 同位素标记
(1)同位素效应
最常用的是用氘来代替氕,当反应底物中的 一个原子被它的同位素取代后,对它的化学反应 性没有影响,但反应速度有显著的影响。同位素 效应分一级同位素效应和二级同位素效应。 一级同位素效应:在决定速度步骤中与同位 素直接相连的键发生断裂的反应中所观察到的效 应, 其值通常在KH/KD 为2或更高。 二级同位素效应:在反应中与同位素直接相 连的键不发生变化,而是分子中其它化学键变化 所观察到的效应,其值通常在KH/KD = 0.7-1.5范 围内。
N
CN
-
-
O
+
O C-
O N
O C N H
N
hydrolysis ( NH
3
)
H OH O H
+
O H C O
-
N
O C
N O
O hydrolysis COOH + NO 2
-
an acyl nit rit e
Rosenblum Observations (1960)
Observation I: Inst ead of nit rite, molecular nit rogen was a by-product of t he von Richt er reaction. Apparent ly, in t he 1871 von Richt er paper, nitrit e had never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 by-product. It had been deduced based on stoichiometry considerations. In t he revised Bunnet t mechanism, amm onia and nit rit e are stipulat ed by-products of the von Richter reaction. Ammonia and nit rit e can react t o form ammonium nitrit e which, upon heat ing, decom poses t o give molecular nitrogen and wat er. NH 3 t o an on-going von Richt er reaction, Upon addit ion of t he only molecular nit rogen obt ained contained no nitrogen-15! If t he revised Bunnet t mechanism were correct , the added NH 3 and the expelled NO 2 (from t he last st ep) should have produced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8-6
2、消除反应(elimination reaction)
消除反应是与取代反应竞争的一类重要反应。
C C Y Z
消除反应 (-YZ)
C
C
在消除反应中,应用最多的是脱卤化氢反应。 类似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也有双分子和单分子消除 反应之分,分别略称为E2和E1反应。一般说来,强碱性、 弱亲核性、高温有利于消除反应的进行。
H
快
H3C
+
H
2013-8-6
当SN1反应发生在立体中心C原子上时,一般得到的是外 消旋产物。 由于在SN1反应过程中出现C正离子过渡态,超共扼效应 使得叔碳正离子更趋稳定,具有R3C-X结构的卤代烃更易发 生SN1反应。 其它的SN1反应例子: (CH3) 3C-Br + H2O→(CH3) 3C-OH + HBr (CH3) 3C-Cl + CH3OH→(CH3) 3C-OCH3 + HCl (CH3) 3C-Cl + HCOOH→(CH3) 3C-OOCH + HCl 这些反应由于是和溶剂反应,因此又称溶剂分解反应 (solvolysis)。
后者的反应机理可表示如下:
CH3 H3C C Cl CH3 慢 H2O H3C CH3 C+ + CH3 CH3 H 3C C CH3 .. O H 快 H3C + O H H CH3 C OH + H3O+ CH3 Cl-
H3C
CH3 .. C+ + O CH3 H CH3 C CH3 + O H H
3(CH3)2CHCH2OH + PBr3 CH2OH + SOCl2 OCH3 -10 to 0oC 4h 3(CH3)2CHCH2Br + H3PO3 CH2Cl + SO2 + HCl OCH3 (91%) (forms a salt with pyridine )
pyridine (as organic base)
I- + CH3CH2CH2Cl CH3CH2CH2I + Cl-
2013-8-6
3、酮与PCl5反应生成双卤代烃
O C CH3 PCl5/0 C (-POCl3)
o
Cl C CH3 Cl
4、Br2和Cl2在烯烃上的反式加成
Br H H + enantiomer Br
+ Br2
-5oC CCl4
o
C2H5O- + CH3CH2C Br
CH3 CH3CH=C (69%) (较稳定) CH3 + CH3CH2C
CH2 CH3
(31%) (较不稳定)
当碱性基团较大时易于生成取代基少的烯烃,此即为 Hofmann规则:
CH3 CH3 CH3 CH3 CH3 75 C CH3CH=C (CH3)3COH (27.5%)
(R)-(-)-2-溴辛烷 [α]D25=-34.25º 100% ee
H CH3 Cl C CH2 CH3 (S)-(+)-2-氯丁烷 HO OHSN 2 C CH2 CH3 CH3 H
(S)-(+)-2-辛醇 [α] D25=+9.90º 100% ee
2013-8-6
(R)-(-)-2-丁醇
1º 卤代烃与位阻强碱(如叔丁氧负离子)则主要发生E2消除反应:
CH3 CH3 C CH3 CH3(CH2)15CH=CH2 E2 (85%) + CH3(CH2)15CH2CH2 SN2 (15%) O O- + CH3(CH2)15CH2CH2Br (CH3)3COH 40。C CH3 C CH3 CH3
第三章 卤代烷烃、卤代烯烃
2013-8-6
§3.1 卤代烷烃的合成
1、烷烃的卤代反应
CH3CHCH3 CH3 Cl2 light,25oC CH3 CH3CHCH2Cl + CH3CCH3 Cl CH
3
(63%)
(37%)
2、卤代烃的取代反应(由于电负性的差异而有取代 顺序)
氯代烃或溴代烃能与I-发生SN2反应生成碘代烃:
作为亲核试剂,带有负电荷的亲核试剂比其共 轭酸反应活性更高,如OH->H2O,RO->ROH;如果亲 核原子相同,亲核试剂的反应活性顺序与其碱性顺 序相同,如RO->HO-» RCOO->H2O.
2013-8-6
亲核试剂的反应活性还受溶剂的影响。由于极性质子溶剂能与强电 负性离子形成氢键,使得碱性强的离子亲核性反而弱,呈现以下亲核顺 序:SH->CN->I->OH->N3->Br->CH3COO->Cl->F->H2O; 对于极性非质子溶 剂如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亚砜(DMSO)、二甲基乙酰胺 (DMA)、六甲基磷酰胺(HMPA),不能约束亲核试剂,使得亲核试 剂的碱性和亲核反应活性相对提高,并与碱性顺序一致,比如对卤素离 子有下列亲核活性顺序:F->Cl->Br->I-。 虽然极性非质子溶剂(如DMSO、DMF等)非常有利于SN2反应,但 是这类溶剂都有沸点高,反应终了难以除去,同时也很贵,溶剂纯化也 繁琐,另外在高温下有些溶剂甚至发生分解。比较而言,采用非极性非 质子溶剂(如碳氢化合物或相对极性小的氯代烃)较好,具有沸点低、 便宜、相对稳定的特点。采用相转移催化(phase-transfer catalysis)使得用 极性溶剂的反应可用非极性溶剂:
R4N+BrCH3(CH2)6CH2Cl (in decane) aqueous NaCN, 105oC, less than 2h CH3(CH2)6CN 95% yield
2013-8-6
离去基团对上述SN2反应和后面所讲的SN1反应,都是离 去基团形成的离子越稳定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因此离去基 团的反应活性顺序与所形成离子碱性顺序正好相反,对于卤 素离子具有以下顺序:I->Br-> Cl->» -,由于这个原因,氟代 F 烃很少用于亲核取代反应。其它比较好的离去基团有烷基磺 酸根(RSO3-)、烷基硫酸根(R-O- SO3-)、对甲苯磺酸根(p-MeC6H4- SO3-)、三氟甲磺酸根(F3CSO3-)等。而强碱性离子(如 OH-)很少作为离去基团使亲核取代反应能有意义地进行。 除了亲核试剂和离去基团的影响外,空间位阻对能否进 行SN2反应也很重要,如叔丁基卤和新戊基卤,由于空间位阻, 难以进行SN2反应而更易进行SN1反应。
2013-8-6
5、Br2和Cl2在炔烃上的加成
C C Br2 CCl4 Br Br2 C C Br Br 2 CCl4 HO2C Br C C CO2H Br Br C Br C Br Br
HO2C C
C CO2H
(70%)
6、卤化氢在炔烃上的加成
Br CH3(CH2)3C CH HBr CH3(CH2)3C CH2 HBr CH3(CH2)3C CH3 Br Br 2,2-dibromohexane
o
C O- + CH3CH2C Br
CH3 CH3 + CH3CH2C (72.5%)
CH2 CH3
2013条件和机理,可容易 地得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
CH3CH2CH2OCH3 SN2 50oC CH3CH2CH2Br + (CH3)3CO CH3CH=CH2 (CH3)3COH 1o卤代烃和位阻强碱的E2 CH3 CH3 o - 50 C Br + HS C HS C CH3CH2 CH2CH3 H H CH3OH 50oC (CH3CH2)3CBr + OH (CH3CH2)2C=CHCH3 CH3OH 3o卤代烃和强碱的E2 25oC (CH3CH2)3CBr (CH3CH2)3COCH3 CH3OH 3o卤代烃和弱碱弱亲核试剂的SN1
CH3 CH3 C Br CH3
C2H5ONa C2H5OH,55 C (-NaBr)
。
CH3 C CH3 CH2
CH3 + CH3CCH3 OCH2CH3 SN1 (9%)
主要为E2 (91%)
2013-8-6
叔丁基氯在弱碱性、低温条件下则主要发生SN1反应, 只有较少量E1产物:
CH3 CH3 C Cl 80%C2H5OH 20%H2O 25。C CH3 CH3 CH3 C OH + CH3 CH3 SN1产物(83%) CH3
2013-8-6
7、醇与浓氢卤酸的反应
CH3 CH3 CH3 C OH + HCl (concd) 25 C
o
CH3 CH3 C Cl + H2O CH3 (94%) reflux
CH3CH2CH2CH2OH + HBr(concnd)
CH3CH2CH2CH2Br (95%)
8、醇与PBr3或SOCl2的反应
2013-8-6
2º 卤代烃与弱碱(如Cl-、CH3COO-等)或可极化离子 (如Br-、I-、RS-等)较易进行SN2反应:
O CH3C O
-
CH3 + CH3CH Br SN2
O CH3C (~100%) O
CH3
CHCH3 + Br
2013-8-6
对于3º 卤代烃,由于空间位阻难以进行SN2反应, 易于进行消除反应;即使进行取代反应,进行的也 是SN1反应。 叔丁基溴在强碱乙醇钠存在下,主要发生E2消 除反应,生成异丁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