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甲骨文的演变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汉字的演变过程》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九年义务教育课标本第九册第五单元《我爱你,汉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
2、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2)从这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以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种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生5:我从作文本和作业中整理出这些常写错的字……
生6:预防错别字,我有巧办法。
2、搜集有关写错别字闹出的笑话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3、整理出作文本和作业本中错别字。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提出学习目标
(1)了解错别字的类型及原因,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
(2)探求纠正、不写错别字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生1:读了《一字值万金》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在工作中一定要严谨细致,否则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3、读了这个故事,我了解到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现存的最早的文字系统。
4、我发现,在生活中只有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三)资料搜集展示:
1、采用编汉字小报的方式介绍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最初模样,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的字体还有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后来到了秦代,秦代就统一了文字小篆。甲骨文是19世纪末发现于河南小屯村的,甲骨文从殷墟出土,故又称“殷墟文字”,它的特点是图画文字;金文产生于商代后期,通行于西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它的特点是象形程度降低;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使用的文字。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化统一,字体定型,笔画整齐,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甲骨文汉字调查报告五年级表格

甲骨文汉字调查报告五年级表格甲骨,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它出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而且在甲骨文中也有很多的汉字,最早文字,其字形特点也很复杂。
有的是一个字,有的是一个音,有的是两个音,有的是四个音。
因此,甲骨文是一个很难学懂并且学习的基础知识。
因此我们要去调查和学习文字,并记录下来。
如果有机会的话,请一定要记录下来,并写成文章。
一、调查和学习甲骨文汉字的意义甲骨文中的部首,是指每一片甲骨中的某个汉字,也就是最早的文字符号,它记录了关于某个特定事件或人物之象。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社会发生了什么事情。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我们是“汉”!但那是我们最美好的时光回忆。
有的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一看到甲骨文就会联想到自己呢?在学习这门知识时该怎样进行呢?因为汉字和我们所了解的是不同的,有的是属于语言上的词汇体系,而有的则属于图画文字体系。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字不容易记住呢?或者说是“识读困难”之一。
而这种记忆方法非常有意义,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这些知识。
现在我国已经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甲骨文文字了呢!1、能够更好地帮助人认识甲骨文。
学习过汉字的人都知道,读音、字形、结构以及汉字书写有一套方法要学习、掌握。
而这套方法却没有固定格式标准,因此汉字的学习往往在一段时间后又陷入了新的死循环之中。
那么我们不妨利用一段时间进行汉字的学习:当一段时间过去后要进行复读练习;当一段时间过后要进行复习练习;当我们把一些难点写在纸上或者写在脑中之后再进行考试。
这样做一来可以让你掌握好所学内容所要掌握的学习方法;二来还能够增加你学习汉字的信心与毅力;三来还可以提高你对这些知识运用时所达到的能力。
可以说学习甲骨文是一个循环学习课程中不可缺少成分。
2、学习甲骨文能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我国的很多大型企业都非常重视对员工的文化素养的培养。
五年级-语文-汉字的演变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5
可编辑课件PPT
6
1.甲骨文: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
文字,是现在所知最早
的文字。
可编辑课件PPT
7
2.金文 (钟鼎文):
铸刻在青铜器上 的文字
可编辑课件PPT
8
3.战国文字:
战国时期,中国被划分为7个 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 大
可编辑课件PPT
9
楚国:铜节 上的楚国文 字
汉字的演变
张夏街道青北回民小学 范方敏
可编辑课件PPT
1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 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 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并对朝鲜、 韩国、日本等国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 远的影响。
可编辑课件PPT
2
结绳记事
可编辑课件PPT
3
物语
如:用火代表“我 要找你”
可编辑课件PPT
4
字之初,本为画
23
可编辑课件PPT
2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20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行书 草书 楷书
可编辑课件PPT
21
可编辑课件PPT
22
“自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 望便有了寄托”,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地”。 汉字是 宇宙智慧的化身和符号。汉字文化必将成为世界上一道靓 丽的文化景观!
汉字常在,国魂不朽。
可编辑课件PPT
14
7.草书: 有章草、今草、狂草3种 图为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可编辑课件PPT
15
今草:东汉张芝所创
可编辑课件PPT
16
甲骨文研究报告小学五年级

甲骨文研究报告小学五年级
《甲骨文研究报告》
一、引言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它是利用动植物的骨骼或龟、鱼等的甲壳来刻写文字的。
这种文字的发现,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甲骨文的特点
1. 形状独特:甲骨文有着独特的形状,多是由直线和弯曲线组成的。
2. 字形丰富:甲骨文的字形很多,包括人物、动物、器物等。
3. 内容广泛:甲骨文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祭祀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三、甲骨文的研究方法
1. 骨学鉴定:通过对甲骨的材质、形状、年代等进行研究,确定其真伪和时代。
2. 字形考证:通过对甲骨文的字形、构造、用法等进行比对和分析,解读其含义。
3. 考古发掘:通过考古工作,发现更多的甲骨文,从而扩大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四、甲骨文的重要意义
1. 历史记载:甲骨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它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2. 文化遗产: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对于传承和
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工具:甲骨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对于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五、结论
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未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发现,以进一步揭示甲骨文的奥秘。
五年级下册甲骨文到汉字的五个演变过程

汉字的演变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刻于兽骨、龟甲之上的:甲骨文2、刻于青铜器上的用于记录功勋和祈愿的:金文(铭文)3、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4、秦朝一奴隶发明,成熟通行于汉朝:隶书5、形成于汉末,字体规整的:楷书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⑴“声”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的“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的“鸟鸣、虫叫、兽吼、……”中逐渐分化出具有一定意义、代表一定事物的“声音”,这就是语音的进化。
⑵“形”是语言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
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面临的是生存和种族延续问题。
在与大自然和猛兽毒蛇等的斗争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形”或“画”来表示事物。
例如:远出狩猎,为了不至于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树干上做一些标记。
人类在狩猎时,也注意观察野兽的足迹,以辨别出野兽的特性。
⑶“象”是创造汉字和《易》说理预事的主要方法。
“日、月”等属于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
这些基本部件相互组合,产生各种各样的“象”,创造出更多的字。
基本部件和字还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组合,产生用于表示各种事物、各种意念的诸多文字。
⑷“数”概念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人类首先掌握的概念可能是“无”和“有”。
没水喝会渴,没东西吃就会饿。
“有→月”字中“”表示手,“月”表示肉。
“有”字原意“手下有肉”,有肉吃就不会挨饿。
⑸“理”是“象、数”的扩展。
汉字外延的演变主要是通过“理”来扩大的,即相“象”的事物,“理”也相通。
例如:“明”本意是明亮,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里明白、事情变得明显……”等。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汉字的演变100字

作文一<<汉字的演变真奇妙>>汉字,那可是老有故事啦!从古老的甲骨文开始,就像一幅幅神秘的画。
后来变成了金文,更规整了些。
接着是篆书,线条优美。
再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步步发展,越来越好用。
汉字的演变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见证了咱们老祖宗的智慧。
作文二<<汉字演变,魅力无穷>>嘿,你知道不?汉字的演变可太厉害啦!一开始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很难认。
慢慢变成金文,好看多了。
篆书呢,很有艺术感。
后来的隶书、楷书,方方正正。
行书和草书,那叫一个潇洒。
汉字的演变,充满了魅力,让人着迷。
《汉字的演变真奇妙》汉字,那可是老有故事啦!从古老的甲骨文开始,就像一幅幅神秘的画。
后来变成了金文,更加规整了。
再到篆书、隶书、楷书,一步步变得越来越好认。
汉字的演变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充满了神奇。
它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呢。
《说说汉字的演变》嘿,你知道汉字是咋演变的不?一开始是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那模样可有意思了。
接着有了金文,看着更漂亮啦。
后来篆书、隶书、楷书啥的陆续出现。
汉字的演变过程那可真是精彩,就像一部传奇的历史书,记录着咱老祖宗的智慧。
《汉字的演变》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老的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楷书等,汉字的演变历经了漫长的岁月。
甲骨文像一幅幅神秘的图画,金文则更加规整。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越来越简洁美观,成为我们交流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
《汉字的演变之旅》汉字的演变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
一开始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充满了古朴的气息。
后来出现了金文,铸在青铜器上,更加庄重。
篆书线条优美,隶书扁平稳重,楷书端正大方。
汉字不断发展变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汉字的演变真奇妙》汉字,那可是老有故事了。
从古老的甲骨文开始,就像一幅幅神秘的画。
后来变成了金文,有点像雕刻在青铜器上的图案。
接着是篆书,看着很规整。
再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步一步变得越来越好看,也越来越方便书写。
五年级下册 语文 汉字真有趣

汉字文化“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同学们通过课程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展示成果,对汉字有了更多的了解。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汉字的演变过程吧!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中国汉字的历史是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按照发展的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先秦、秦、汉、唐时期文字,宋元时期、明清文字、中国近代文字和中国现代文字等。
看完了汉字的演变过程,你是不是被震惊到了呢?下面就来看一个更有趣儿的——歇后语。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肚脐眼放屁——你咋响(想)的八仙桌放盏灯——明摆着地老鼠跑江南——走路不少,见天不多抱着香炉打喷嚏——闹─鼻子灰狗啃麦根——装佯(羊)地里的庄稼——土生土长冬天火炉夏天扇——用得上八百年前立的杆——老光棍背着唢呐坐飞机——吹上天了盲人学绣花——你瞎逞能笛子独奏——自吹看见岳父不搭腔——有眼不识泰山豹蝉唱歌——有声有色苍蝇采蜜——装疯(蜂)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饭桌上的抹布——尝尽了酸甜苦辣十五个吊桶打水—一七上八下老鼠钻风箱一一两头受气留得青山在一一不怕没柴烧门缝里看人一一把人看扁了泥菩萨过河一一自身难保泼出去的水一一收不回骑驴看唱本一一走着瞧千里送鹅毛一一礼轻情意重肉包子打狗一一有去无回山中无老虎一一猴子称大王司马昭之心一一路人皆知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舅)这些歇后语虽然十分短小,但是它们具有汉字的风趣。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像谜面。
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甲骨文资料

杜,甲骨文=(土,土墩)+(木,树桩),表示土、木并用。
造字本义:动词,泥土、木桩筑堤防洪。
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土、木”顺序调整为“木、土”顺序,并将“土”写成香字的来历点心源自于埃及、希腊。
远在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已出现当做供品的点心。
十二世纪拉姆斯三世坟墓的壁画上,已绘有圆形、三角形、花或动物形状的焙制点心,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纪,希腊产生了都市型国家,也产生用称为多理昂的无花果叶包裹后郭是以所居住的地域在城里命名族称的。
根椐古籍《尚书·尧典·禹贡》记载,大禹的父亲鲧首次创造了“城郭”,据此推论郭姓可能是崇拜鲧的。
郭像四方的城楼的整体形状,以此为图腾标志。
居住在东城的称东郭,居住在西城的称西郭,居住在南城的称南郭,居住在北城的称北郭。
郭姓之郭,特指齐国首都。
郭姓始祖禺虢,周文王弟虢仲虢叔,以虢为郭,姬姓别支巫:上横为天,下横为地,能通天地的人就是巫王”字原是一把斧头的轮廓.那时的大斧是两面双刃的,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则形成“王”字中部的一横.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王”就成为古代隶书和今天楷书时的样子.“王”字的原义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谁掌握大斧.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王”,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原因.王字三横一竖,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管的”王”的不二学说.武”字是个合体字,按古代造字法的“会意”,“武”从止、从戈,由止、戈二字合起来成为“武”字.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止在甲骨文中实则为人的脚趾的象形,在金文中,“止”依然构成人的脚趾之形;在篆文中“止”依然如此.甲骨文中“武”字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足戈并立”,左边画一个“足型”,而右边画一个“戈型”,二者组合成其雏形,并以象形取意,即立足持戈,是一种静态;在此基础上字体由左右结构,变成了上下结构,近而形成了“止戈竖立”的组合,此时最大的变化在于“足型”被“止”字所代替,而“戈”的一撇移到“弋”字的左上角,其意是持戈而行,处于一种动态.进入青铜器时代,金文中的“武”字,已由象形向会意方向发展,并形成“动静”结合的字体,笔划粗细一致,结构相对协调,以适用于人的习惯认识和记忆.从甲骨文中“武”字的变化看,其原始本意并非止戈为武,而完整的表述应该是这样的:或持戈静止而立,注视前方;或举戈而动,欲与人、欲与兽斗,与人斗是争夺地盘和剩余价值,与兽斗是维持生存和生命.马”字的来源,主要是从象形文字而来,甲骨文里的“马”子,有头有尾,有颈有体,还有四只蹄子。
小学美术《汉字的演变》教案

在《汉字的演变》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互动,提出自己的想法,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汉字演变过程的讲解,虽然我尽力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甲骨文、金文等古老字体的认识较为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贴近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古老字体的特点。
-字体设计的实践: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设计出具有创意的字体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审美观念的塑造: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并能够在作品中体现个人风格。
举例:在字体设计实践环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本元素,如笔画、结构,指导学生进行组合和创新,通过实际操作突破设计难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汉字演变知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汉字之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赏析经典字体作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在讲解汉字演变过程时,以“马”字为例,展示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汉字的演变。
2.教学难点
-字体特点的理解:学生对于甲骨文、金文等古老字体的认识较难,需要通过大量示例和比较,帮助他们理解并记忆各种字体的特点。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字体设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有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知如何下手,有的学生在字体创新上显得有些保守。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创意启发和设计技巧的讲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第49页甲骨文的发现怎么概括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第49页甲骨文的发现怎么概括
甲骨文的发现撬动了殷墟上覆盖了3000多年的泥土,引发了自1928年开始的历时80多年的殷墟科学发掘,古老的殷商王朝埋藏在历史深处的隐秘世界逐步显现在世人面前。
甲骨文的发现源于清朝光绪年间,一个金石学家,名为王懿荣。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另一种名为“龙骨”的中药,上面有刀刻类型的图案。
出于职业的敏觉性,他将“龙骨”带回家,将“龙骨”上的文字画在纸上仔细的研究,确定了这个图案是一种文字,而且这种文字已经成熟,时间为殷商时期。
五年级下册作文关于汉字的演变

五年级下册作文关于汉字的演变
汉字经过了600多年的演变过程,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到草书,到行书。
汉字的历史很悠久。
商朝的甲骨文,然后是周朝的金文,接着是秦朝的小篆,然后是汉代的隶书,再然后是魏晋的楷书,最后是东汉时期的草书与行书。
甲骨文的特点在于它是刻在龟壳或兽甲上的;金文的特点在于它是刻在青铜器或金器上的文字;小篆的特点就在于笔画复杂,形式奇古;隶书的特点在于形状呈长方形,草书的特点在于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
从隶书到楷书字形结构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书写时把隶书的波势挑法改变成定型的勾撇,使字形更加方正平直,书写更为简便。
汉字的演变十分有趣,以后我要多多学习。
岁的甲骨文演变过程

岁的甲骨文演变过程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商朝晚期至西周早
期的甲骨时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甲骨文的演变
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阶段,甲骨文最初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用于占卜和
记录祭祀活动。
这些文字以象形文字和指事文字为主,形象地描绘
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等内容。
2. 演变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字的日益广泛应用,甲骨文
逐渐演变为更加简化的形式,出现了许多新的象形文字和会意文字。
这一阶段的甲骨文在结构上更加简洁,但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形象特征。
3. 规范阶段,到了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甲骨文逐渐规范化,
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字形和结构。
在这一阶段,甲骨文的象形成分逐
渐减少,会意成分逐渐增多,文字的结构也更加规范。
4. 演变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逐渐被篆书、隶书等后
来的文字形式所取代,但其影响仍然深远。
甲骨文的形体和结构对
后世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的来说,甲骨文经历了从初期形态到规范化的演变过程,对中国古代文字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字演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五年级第三单元作文汉字的演变过程调查报告

五年级第三单元作文汉字的演变过程调查报告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五年级第三单元作文汉字的演变过程调查报告大家好,我是小明。
这次,老师布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作业,就是让我们调查一下汉字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
一开始,我还有点儿不太明白该怎么做,不过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搞清楚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最原始的汉字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告诉我们,最早的汉字其实是一些简单的象形文字。
就像"日"这个字,就是一个太阳的简单形象。
"月"字就是月亮的样子。
再比如"犬",就是画了一只狗的模样。
后来,人们发现光画形象是不够的,还需要表达更多更抽象的意思。
于是,就产生了会意字和形声字。
会意字就是把两个意思相关的字组合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意思,比如"明"字就是把"日"和"月"并在一起,表示光亮。
而形声字就是通过把会意字的一部分作为声旁,另一部分作为形旁来表达发音和含义。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实地考察了。
我们先去了一家很老的古玩店,店老板拿出了一些甲骨文和金文的实物。
哇,那些字看起来真是又奇特又神秘!有些简直就像是在涂鸦一样,根本看不懂。
不过店老板说,这些就是最原始的汉字了。
然后,我们又去了一家出售文房四宝的店。
那里陈列着历史上各个朝代使用过的砚台、毛笔和宣纸,可以清楚地看到字体是怎么一点点变化的。
比如隶书就开始出现了笔画的变形、草书笔画就更加潇洒飘逸了。
最后,我们参观了一家印刷博物馆,里面展示着印刷术从出现到发展的全过程。
看着活字印刷出来的古籍和报纸,我好像穿越时空一样,仿佛身临其境地经历了汉字的变迁。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汉字的来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汉字经历了从最初的象形文字,到后来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再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书体字形,一步步发展和演变。
我们现在使用的规范汉字,就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五年级下册三单元作文,甲骨文的由来

五年级下册三单元作文,甲骨文的由来
作文一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神奇的甲骨文!
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可没有纸和笔。
咱们的祖先想要记录事情,咋办呢?他们可聪明啦,就把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甲骨文。
比如说,祖先们要记录打猎的成果,打到了几只兔子、几只鹿,就会在龟甲上刻下相应的符号。
再比如,要是遇上了特别的日子,像祭祀呀,也会用甲骨文记下来。
想象一下,那时候的祖先们,拿着尖尖的石头,认真又费力地在龟甲兽骨上刻画,这才有了咱们现在能看到的甲骨文。
甲骨文就像是祖先留给咱们的神秘密码,等着咱们去破解,去了解他们的生活。
是不是很神奇呀?
作文二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甲骨文是怎么来的吗?
在古老的过去,人们没有像咱们现在这样方便的写字工具。
可是,他们又有好多重要的事情想要记住。
于是,聪明的古人就想到了用龟甲和兽骨来写字。
比如说,有个部落要和别的部落打仗啦,首领就会叫人把作战计划刻在龟甲上。
还有啊,要是哪一年庄稼丰收了,大家也会欢欢喜喜地把这个好消息用甲骨文刻下来。
有一次,我在博物馆看到了一块甲骨文,上面刻着好像是一个人在跳舞的样子。
我就在想,也许那是在庆祝什么大喜事呢!
甲骨文就是这样,带着古人的故事和智慧,来到了咱们面前。
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多去了解甲骨文的奇妙世界!。
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作文 甲骨文的自述

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作文甲骨文的自述
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作文:甲骨文的自述
说起来大家应该都知道“汉字七体”吧?就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七种字体;而我就是其中之一——甲骨文。
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下自己吧!
我又被称为“龟甲兽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哦。
不瞒你说,我的形体构造由独立趋向合体了,而且啊还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我是不是十分奇妙呀?
我还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
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铭文,是汉字开展这条链子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现代汉字也是由我演变而来的哦!
我历史悠久。
考古学家认为我极有可能源自八千五百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的贾湖契刻符号,而且,我还有过渡文字——斗门镇花园树甲骨文。
说了这么多,你们一定对我有了初步了解吧?想要更加深入地认识我,那就多关注或是收集一些有关我的资料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关于“甲骨文”历史的研究报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
关于“甲骨文”历史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了解到甲骨文是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但是我仍旧有很多困惑。
比如:甲骨文的来源是怎样的?为什么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如何雕刻的?有比甲骨文还早的文字吗?我决定对甲骨文进行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通过互联网查找更多相关信息。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甲骨文是商朝占卜时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
2.甲骨文是使用锥形利器或刀具纂刻的,可通过逐字雕琢和按笔画雕刻的方式来篆刻。
3.良渚文字比甲骨文早约1400多年,虽然一些学者认为其还不算文字,但这可以有力证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
通过这次研究,我对甲骨文的了解更丰富了,原来甲骨文的产生这么有趣,竟然是为了占卜凶吉。
还有比甲骨文更早、更有意义的符号,那就是良渚文字……同时我还学会了怎样分析查找资料。
虽然我对关于甲骨文的疑问还有很多很多,但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些疑问都会被我一一解答的。
【教师点评】
研究报告是较为固定格式的应用文体,要求同学们围绕主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搜集、整理这些问题的资料,最后写出结论。
这个过程需要运用学生的搜集、整理、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有的同学选择模仿课本范文写有关姓氏的研究报告,有的同学则迎难而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写。
这篇研究报告,格式正确,内容浅显易懂,结论也很清楚,最后还加上了自己的感受,
是一篇比较完整、清楚的习作。
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甲骨文主要讲了什么

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甲骨文主要讲了什么众所周知,甲骨文是已发现的中国的最古老的成熟文字,这种文字因为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
从已发现并解读的材料看,甲骨文与古希腊线性文字或古埃及的圣体书不同,甲骨文中的不少文字一直被后世沿用,其中有些文字,即便经过了数千年的,其字形依旧与甲骨文时期非常接近,比如“美”、“山”、“明”这些字。
甚至于,我们在刚学习汉字时,老师也会特意找出这些字的甲骨文写法,一方面让我们了解这些字的字源字形,一方面也是让我们能够更具体地理解汉字为什么是一种象形文字。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少接触象形文字。
而汉字的演变历史,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误会,即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所有文字都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到隶书、楷书的发展过程。
简单来说,不少人可能会认为,我们使用的大部分文字都有对应的甲骨文、金文写法。
这实在是一种误会。
因为语言文字始终是被人拿来使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新字被造了出来,有些旧字被人们废弃了。
再者,像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都是有特殊用途的,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会出现在上边,所以金文与甲骨文所保存的文字也未必完整,这样后世用的某些字,即便当时就已经出现,但因为甲骨文或青铜铭文中没有用这个字,所以我们也就无法了解这个字在当时是怎么写的了。
以甲骨文为例,现存的甲骨文大都是商人为了占卜而刻写到龟甲和兽骨上的,因此有时有直接称甲骨文为甲骨卜辞或殷墟卜辞。
已发现的甲骨文记载的都是占卜相关的内容,虽然发现的甲骨文材料已经超过了十万,但所记载的内容极少是与占卜无关的。
但考虑到甲骨文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文字,这种文字显然不可能只是被拿来占卜用,因此现在一般认为,当时人们有另外的书写工具用于日常使用,只是这些没有保存下来。
相对的,刻写在甲骨上的卜辞因为材质问题,保存到了现在。
甲骨上刻写的都是与占卜相关的卜辞,已发现并被解读出的甲骨文自然也都是占卜时涉及的内容,而占卜时基本涉及不到的内容,自然也不会出现在甲骨文中。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甲骨文的发现

主题解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文字 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 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拓展延伸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 “龟甲兽骨文”。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 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锲刻的 文字,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 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 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 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2.甲骨文的发现
解词释义
【龙骨】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绝 大部分是第三纪后期和第四纪哺乳类(如象、 马、鹿、羚羊等)的骨骼化石。中医学上入 药,性平、味甘涩,功能是镇定、固涩。
【殷商时期】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 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 大的阶段。
【金石之学】以古代铜器、碑刻及其上面 的文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些字构件的多少不同。如“凤”: • 有些字繁简的程度不同。如“奚”:
(4)经常出现合文现象
“合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 合写在一起的现象。如:
(5)有少数字形混同现象。
如:
(6)行款(字的刻写顺序)不固定。
基本形式
• 单列直书 • 单列横书 • 左行直书 • 右行直书
龟甲兽骨文字、甲骨文
殷墟[yīn xū]文字、殷[yīn]文
甲骨文的图片
甲骨文十二生肖
甲骨文的形体特点
(1)象形性很强,有些带有原始图画的特征。 如:
(2)许多字书写置向不定。
或朝左,或朝右;或向上,或向下; 或正面,或侧面。如:
(3)字形结构不固定,异构字较多。
• 有些字采用了不同的构件。如“牢”:
颠倒参错
合27220
合27694
拜拜啦!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距今约3500年。是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简称 “契[qì]文”、“卜辞[bǔ cí] ”、 “龟甲兽骨文字”、“殷墟[yīn xū]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
• 1899年
• 王懿[yì]荣(1845-1900)
• “龙骨”
• 金石学
国子监 祭酒
Hale Waihona Puke 契[qì]文、龟刻文字卜辞[bǔ cí] 、贞卜[zhēn bǔ]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