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方法有着共同的对历史文化关 注的倾向,新历史主义渐渐兴起, 于1982年格林布拉特为《文类》 文艺复兴研究专号写导言时第一次 提出了新历史主义的概念。
新历史主义
• 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文化和文学界,是 70年代末在文艺复兴研究领域萌芽的一种新的 批评方法 • 不同于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既不像形 式主义批评选择了结构和语言,也不像历史主 义批评选择了历史的客观决定论 • 选择了主体与历史,是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政 治解读释义的文化诗学,使文本的历史性与历 史的文本性得到了关注 • 这种阐释文学文本历史内涵的独特方法日益得 到西方理论界的认可 • 主要代表人物有格林布拉特、海登·怀特、多利 莫尔、蒙托斯和维勒等人
新历史主义
New Historicism
什么是历史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同时代对历史有不同 的解读和理解 •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历史有原创性吗? • 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只是历史的文本。 • 历史近似于历史真相,但不可能完全一致。即 无数的历史文本接近了历史真相。 • 历史的文本化。
新历史主义
理论特征与走向
•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以政治化解读的方 式从事文化批评,关注文化所赖以生存 的经济和历史语境,以怀疑否定的眼光 对现存政治社会秩序加以质疑,在文本 和语境中将文学文本重构为历史客体, 最终文本历史化变为历史文本化,从政 治批评变为批评的政治。
理论特征与走向
• 5. 对话与历史化: • 新历史主义诗学坚持对话是当代诗学的品格, 社会文化现象是历史决定的,历史的每一特定 时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特定文化语境塑 造了自身独特的诗学话语。 • 历史并不可能重现不能倒流,任何瞬间都是新 的一刻,因而任何文化历史诗学理论都不是中 性的,都必然带有一种意识形态性。 • 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对话的诗学,强调任何话 语都内在于历史环境中并被架构出来,进而产 生一个历史化的批评策略。
新历史主义的诞生
• 不满新批评仅仅将目光停留在文本结构和语言 技巧的精细分析上,也不满结构主义诗学以单 一结构概括天下作品的做法,更不满解构主义 以形式分析去瓦解传统的作家与文本的权威, 把文学批评变成揭示符号的差异本质和语言含 混歧义的无休止的逆向消解的循环运动游戏 • 将形式与历史的母题重新加以整合从而将艺术 价值与批评标准即恒常性与现时性、方法论上 的共时态与历时态、文学特性与史学意义等母 题显露出来,使批评开始告别解构的差异游戏 而向新的历史意识回归,实现了文学研究话语 的转型。
新历史主义诞生前的奠基
• 在新历史主义正式命名之前,美国的文化符号 学、英国的文化唯物主义和德国法兰克福学派 尤其是哈贝马斯以及法意新历史学派等,已经 将历史意识、历史批判、文化诗学作为自己文 化解释和审美分析的底蕴 • 这种完全不同于旧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思潮直 接冲击着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语言操作和 意义拆卸,使得什么是文学、文学与历史的本 质意义何在、文学史的功能何在等本质问题重 新走上历史舞台,人们被逼迫重新思考这些本 质问题并进而朝新的历史意识迈进了一大步 • 这些都为新历史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错综变化的叙述形式
历史主义
• 新历史主义之新是相对于历史主义之旧而言的。 • 历史主义是指研究历史的历史哲学方法,这里的 历史包括文化史、文学史和思想史。近代著名思 想家哲学家如黑格尔、柏克、卢梭、维柯、克罗 齐、斯宾格勒等人都强调历史的总体发展观: • ⒈坚持任何对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必须建立在关 于人类历史的深思熟虑之上。 • ⒉强调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着历史进程并容许做长 期的社会预测和预见。 • ⒊注重思辨的历史哲学为被看做一个整体的人类 历史总方向提供一种解释的模式。 • ⒋注重批判的历史哲学将历史最终看作一种独立 自主的思维形式。
理论特征与走向理论特征与走向
• 文本将不确定性和转瞬即逝的飘忽存在加以形式 化即将存在的意义转化为可以领悟的话语符号 • 而历史诗学还原存在的历史性敞开存在的意义, 在介入与世界的本体论对话中恢复现代人业已萎 缩的历史意识。 • 总之历史延伸了文本的维度使文本写作和阅读成 为了生命诗性的尺度,在尺度的历史测量中透过 文本而寻绎到生命的诗性意义。
•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不同于旧历史主义 和“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是对形式 主义、结构主义等强调文学本体论的 批评思潮的一种反拨,一种对历史文 本加以释义的、政治解读的“文化诗 学”。
新历史主义
• 发展过程: • 新批评的衰落 • 新历史主义 • 与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 • 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一起兴起 • 70年代末和80年代早期
文本于是成了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成了 存在于作者、社会、习俗、制度和社会实 践的文化网络中的社会性成本。
作家在作品里以“含纳”、“转 化”、“不苟同”的方式,去演出错 综复杂的意识形态与抗拒过程,对文 化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理论特征与走向
• 1. 文化诗学观: • 新历史主义者受到解释学与接受美学的启发,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吸收术语并获得历史视 野,从而形成一种新历史主义体系和思路,发 展了一种文化诗学观,并通过批评实践不断形 成一种新历史诗学。 • 新历史主义者将理解和阐释构成作品的意义和 价值这一命题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石,认为文学 史的意义在于总结一代人对以往文学的见解并 打上当代人的烙印。
理论特征与走向
• 在非历史化游戏的边缘,新历史主义借用西方马 克思主义理论,重新张扬历史化和意识形态化, 以破除文本中心论和语义操作论,纠正文学的偏 激化,挽救正在消隐的主体和历史。 • 新历史主义者致力于恢复文学研究的历史维度, 把注意力扩展到为形式主义所忽略的产生文学文 本的历史语境上去,将一部作品从孤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文本 分析中解放出来将其置于与同时代的社会惯例和 非话语实践的关系之中,由此文学作品、作品的 社会文化语境、作品与其他文本的关系、作品与 整个文学史的关系就成为了文学研究的重要因素 和整体策略,并进而构成新文学研究的范型。
新历史主义的诞生
• 20世纪80年代诞生 • 格林布拉特确立了这一流派的存在及名称, 成为该派的精神领袖 • 将工作重点放在对半个世纪以来的形式主义 批评和历史主义批评的清算上,进行历史— 文化转型,强调对文本实施政治经济社会综 合治理并将形式主义颠倒的传统颠倒过来, 重新注重艺术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 权力话语的关系
批评特色
跨学科的文化分析
话语的含义
各种不同的话语形成了文化
各类文字作品、文学、艺术、社 会活动和任何个人或集体依赖把观念 和行动施加于他人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文本是靠和它产生于其中的文化互动 关系而产生意义的,因此跨学科的文 化分析是必需的。
批评特色
对话性的文本阐释 文本的意义在于作者和作品及 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的“协商”
对历史主义的进攻
• ⒈政治哲学: • 20世纪初叶历史主义遭到了政治思想家波普尔 认为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 能有各种历史的阐释,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终的 确定的解释,因为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权利去做 出自己的解释。 • 历史是没有目的的但我们可以把目的加之其上, 历史是没有意义的但我们可以把意义加之其上。 • 波普尔的反历史主义理论在20世纪上半叶对历 史主义的打击是很沉重的,其开放社会的非中心 非权威理论倾向已经被西方学术界普遍接受。
理论特征与走向
• 2. 恢复历史之维: • 历史主义的危机是欧洲人丧失精神本源和价 值关怀后的非历史和反历史的必然结果 • 后现代主义思想发展史就是一部颠覆历史意 识、历史叙事的历史,是一部否定目的论、 因果律、阶段说、和理性启蒙的瓦解主体、 意义和元话语的历史。 • 于是元哲学命题、历史知识的合法性成了问 题并遭遇到危机。
理论特征与走向
• 4. 政治批判性: • 新历史主义者从西方文化内部改造入手,批判对抗 后现代意识形态霸权的物化、制度化和日常化及语 言异化等窒息性压迫性质,直面权力控制、社会压 迫、强调性别、种族、阶级、心理方面存在的对立 和冲突,从历史的对抗中把握文化精神。 • 新历史主义者反对零度写作的冷漠,挖掘正史掩盖 下的资本主义语言暴政和意识形态压抑,重新审视 消费社会经济再生产与文化表征的互动,揭示出生 产和消费对后现代的精神领域的制约和再造功能, 进而重视艺术的生产交换的文化错位与后现代状况 中日益严重的表征危机。
理论特征与走向理论特征与走向
• 3. 历史与文本: • 历史是一个延伸的文本,文本是一段压缩的历史 • 文本是历史的文本,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统一的文 本 • 历史不是矢量的时间而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过程 • 历史具有不可逆转性但过于与未来在文本意义生成 中瞬间接通 • 历史视界使文本成为一个不断解释而且被解释的螺 旋体 • 历史语境使文本构成一种连续又断裂的感觉和反思 的空间 • 历史是大于文本的,过程是大于结果的
其阐释是一种实践性的进程,是一种 多声部、社会性和对话性的文本阐释, 其意义是不确定的和未完成的
在文学分析的实践中强调所有人类活动 的相关性,是一种对话性的文本阐释
个案分析
看格林布拉特如何使艺术作品成为各方“谈判”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的 社会话语和审 美话语中间存 在着“流通”
构成了现代审美 实践的核心,艺 术作品也是流通 的产物
操作方法
• 不相信从孤立的文本内部能够阐释文本的意义。 • 要阐释一个文本的意义,必须探讨文学文本 产生时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 • “厚描”方法 • 详细深刻地描述文化系统中的各种因素,这种描 述是一种解释,通过这种解释,深入文本的内心 深处,对文本做出文化历史的解释。
操作方法
考 • 作者的生活 察 的 三 • 文本内发现的社会法则与规定 个 相 关 • 被证明存在于文本中的作品的 领 历史语境的反映 域
是创造者与 “社会机制和实 践” “谈判”所 形成的“协议” 性产物
个人意识与历史叙述
• 李陵事件的打击以及汉武帝时皇权在 文化上的控制力还远未登峰造极,使 《史记》的历史叙述有了强烈的抒情 的色彩,在历史客观叙述中,融入了 著作者司马迁的个人叙述,以自己的 价值观、思想观衡量评价史实。
个人意识与历史叙述
对历史主义的进攻
• ⒊解构主义: • 解构主义从语言哲学入手对历史主义清 算之后仍然无法找到历史哲学的出口, 在写作—文本—批评三维上仅仅注意批评 之维,必然在艺术意义与历史语境、文 学本质和历史意识等问题上造成观念的 对立和偏激化,因此历史意义对文本中 心论具有纠偏去弊之效,历史意识是文 本解读意义的不可缺少的维度。
理论概述
历 史 是 一 种 话 语 • 宣称所有的历史是主观的,是被人写出来 的,写的人的个人偏见影响了对过去的阐 释。
• 历史并不能为我们提供某种真理,也从来 不会给我们有关于过去事件的完整的精确 的图景。
• 历史与其他学科一样,是思考和描述世界 的一种“话语”。
理论概述
• 文本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形成文化, • 将文本历史化。
对历史主义的进攻
• ⒉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和新批评: • 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使文学理论越出历史的 轨迹而进入形式的漩涡,经过新批评、结构主 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文艺批评 在文本无叙述和无关联语义的支离破碎的文学 片断中进行着互文性的实验 • 作家—作品—读者的中心位移导致作家权威失 效,文本崇拜已经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批评家成 为了文本意义的再生父母,误读成为现代解读 的独特锁钥,历史意义和文化灵魂在语言解析 的过程中都成了意义的碎片 • 由此历史主义终于让位给了形式主义
理论特征与走向
• 6. 新的轮回: • 新历史主义面对一切政治冷漠性和文化经典性发 出质疑,强调不能孤立的看待历史和文学史,不 能将文学话语与其他政治话语、经济话语、历史 话语割裂开来 • 坚守一种将文学与非文学一视同仁的研究立场, 并将文学文本至于非文学文本的框架之中,综合 各种边缘理论试图达到对文化政治历史诗学的重 构目的 • 这标志着20世纪文学研究从社会中心到作者中 心到作品中心到读者中心再回到社会中心的新的 轮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