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实验专题复习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卷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卷一、实验探究题1.读出下列测量仪器的读数(数值及单位)并填入表中:2.从图1、图2中获取信息,完成以下问题:(1).图1中,用刻度尺测量一个长方体的长度L,刻度尺测出的长度L为 cm;(2).利用液体温度计对一杯液体的温度进行测量时,图2中哪一个操作是正确?(选填“甲”或“乙”或“丙”或“丁”)选择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待温度计示数稳定时,温度计如图2戊所示,那么,这杯液体的温度是℃。
3.(1).如图,在测量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读数是 °C。
(2).如图停表的读数是 s。
(3).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
则小球由D到F的路程是 cm,用公式可计算得出小车由D到F 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
4.(1)如图甲所示,图甲中硬币的长度是________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s;(2)常见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是液体的________。
如图丙所示体温计示数________℃;(3)如图丁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全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5.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方便测量。
(2).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记在下面的表格中,通过计算和分析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6.如图所示是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2)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专题10实验探究:物态变化相关实验(解析版)
专题10 实验探究:物态变化相关实验类型一: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1.(葫芦岛中考)帮助小明完成“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
(1)小明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小明使用A、B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固体和水的温度。
组装实验器材时应该由下而上(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依次安装。
(3)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某时刻温度计B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81℃。
(4)图乙是温度计A、B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小明观察时发现,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
此现象说明固体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
(5)t0时刻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分析图象可知,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t0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解:(1)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酒精灯加热需用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安装器材时要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组装;(3)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对应的刻度线为81,所以示数为81℃;(4)因为晶体熔化时具有固定的熔点,由试管内出现液体时A的示数就不再升高,当固体全部变成液体后温度再升高,可说明固体是晶体;(5)水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t0时刻试管中的物质已经熔化,但还没有完全变成液体,故属于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1)物体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由下而上;(3)81;(4)晶体;(5)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
2.(百色模拟)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所示是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特征可判断冰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当冰熔化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冰的质量减少(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专题
八年级(上)实验专题1、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距“天宫一号”30米的停泊点,开始以0.2米/秒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1)从30米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_______秒.(2)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_______的.2、(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___m/s.(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3、对不可见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对该事物进行研究是物理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某班同学用此方法来探究某一物理问题:小明击鼓前,在鼓面上撒上许多小纸片,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观察小纸片的运动情况;小华把手放在喉咙发声处,大声或小声讲话,感受喉部发生的变化;小芳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并迅速将其放入水中,观察水面激起的水花.(1)同学们探究的物理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华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用手使劲敲桌子,虽然听到的响声很大,但是几乎看不到桌子的振动.要能看到明显的振动现象,可以采用的具体做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所示,将一根长约30cm的钢锯条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它长度的3/4伸出桌外.拨动它的顶端,可以看到锯条在振动的同时发出______.然后回缩一些,使它的二分之一伸出桌外,再次拨动它,可以观察到锯条振动变_______,并能感受到声音随之发生变化.类似实验再做几次,可以得出的与声音有关的结论是: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着_______的高低,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_______就高.5、为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小明和小红他们都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如图所示),但小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小红在光屏上得到的像却是倒立放大的,分析原因是小明使用的透镜的焦距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红使用的透镜的焦距.生活中的照相机是______(选“小明”或“小红”)实验现象的应用.若小明要在光屏上得到与小红光屏上性质一样的像,他应该把蜡烛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19、小王同学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当白纸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1)小王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2)小王将凸透镜调到距烛焰15cm的地方,则小王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3)另一组的小刘同学在实验中却发现,无论他如何移动光屏,都观察不到烛焰的像.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你帮他找一找.20、关于“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1)首先要利用平行光和刻度尺测出凸透镜的________.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这个实验时,如果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______跟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将光屏向上调整,并将光屏向__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2)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处,如图乙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①把烛焰放在____点,成的像最小;②把烛焰放在____点,光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③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1、小强同学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他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1)在调节天平时,小强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端调.(2)在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图下对应序号):_________.(3)由图可知,橡皮泥质量m=________g,通过计算,橡皮泥的密度ρ=________kg/m3.22、给你一架托盘天平,一杯盐水,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另给适量的水(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则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步骤为:(1)称出盐水的质量:①称出杯及盐水的质量记为m l;②称出___________的质量,记为m2;③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________;(2)测量盐水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简内的质量为m的盐水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然后将盐水倒回盐水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简.使水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盐水的体积相等;③称出倒人量筒内水的质量为m3;④水的体积V=___________;(3)盐水的密度__________.。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大单元整合复习 实验探究题
大单元整合复习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2024·广州质检)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
(1)若小明用秒表测量一段时间如图2所示,则测得的时间为337.5 s。
(2)图1中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 1 cm ,小车从A处滑到坡底C处所通过的路程s AC= 80.0 cm。
(3)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
t(4)小明将小车从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用秒表测出小车从A处滑到中点B处所用时间t1=1.8 s,滑到坡底C处所用时间t2=2.6 s,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 BC= 0.5 m/s,v BC> (选填“>”“=”或“<”)全程的平均速度v AC。
(5)若在测量前半程AB段平均速度时,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选填“大”或“小”)。
(6)实验结果总有误差存在,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实验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2.(2024·湛江质检)在“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自下而上(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图1中装置有处明显错误,请指出来: 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如图2中小芳正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其中正确的操作方法是b。
(3)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变化情景如图3所示,则表示水沸腾时的是A图。
(4)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100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调为小火(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一、实验探究题(共50题)1.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低,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如右图所示),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________(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________)A.乙甲B.丙甲C.乙丁D.丙丁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都是45°,于是实验小组的同学得出结论:入射角的大小等于反射角的大小,你认为他们的结论有什么问题吗?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应该多次改变________的大小。
(3)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____(靠近/远离)ON。
(4)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
(5)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专题13《光学实验探究总结复习》(答案)
1.如图,小明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小圆孔和一个小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然后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该实验的成像原理和树荫下的圆形光斑的原理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
(2)如果小孔变大,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变模糊(填“清晰”或“模糊”)(3)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
【解答】解:(1)观察三次成像可知: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原理是小孔成像;而树萌下的圆形光斑的原理(太阳是光源,树叶相当于小孔)也是小孔成像,该实验的成像原理和树萌下的圆形光斑的原理相同;(2)如果小孔变大,则相当于在光屏上有很多的小孔同时成像,且小孔的位置不同,所以蜡烛所成的像亮度增大,像变模糊;(3)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小孔成像的形状和孔的形状无关。
2.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D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烛焰的正立像D.烛焰的倒立像(3)从右侧眼睛看过去,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顺(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4)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减小物距;(5)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6)薄膜上一直没有观察到像的原因是环境亮。
【解答】解:(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选D;(3)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烛焰所成实像上下左右与烛焰相反。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强化训练40题有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一、实验探究题(共40题)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的读数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2.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1)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线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将纸板向后折,此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现象说明:________;(2)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3)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4)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选填“是” 或“不是”)在同一平面内。
3.如图所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
(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
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上。
(3)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日常生活中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实验探究专题
实验探究专题一、速度专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原理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 实验装置中金属片的作用斜面的作用(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cm; S BC= cm, t AB= s;t BC= s; v AB= m/s, v BC=m/s , v AC= m/s.(5)小车在斜面上做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二、声现象专题2、如图6-8所示的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2)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_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____.(3)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还有哪些乐器的发声原理与竹笛相似?请你举出一例_________.3、如图3所示,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________(填“会”或“不会”)振动,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这说明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 将右边音叉的振动传给了左边音叉的缘故.三、物态变化专题4、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实验中,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步骤重新排列:A.取适当的温度计;B.观察它的量程;C.认清此温度计的分度值;D.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E.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F.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液体中放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G.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H.对温度计进行读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复习一、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90.0分)1.小嘉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小车出发、经过中点、到达档板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实验原理:______。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
(3)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路程s1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s1段的平均速度v1=______m/s;(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则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在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同组的小涛和小洁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对于斜面的坡度大小进行了讨论,最终他们认为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 些,以便于实验。
请你简要分析理由:______ 。
(2)他们将实验器材组装调试好之后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______ 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用______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仿照上述步骤,分别测量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s2及所用时间t2,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根据公式v=s t,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和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v2,再根据平均速度的导出式______ (请用测量量的字母表示),计算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并将v1、v2、v3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使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作为斜面,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个金属片,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实验探究专题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专题1.0一.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1.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态,在G点是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物质熔化时间/min冰9萘 42.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第6分钟时冰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浓度(%)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凝固点(℃)0 ﹣2 ﹣4 ﹣6 ﹣8 ﹣11 ﹣15﹣18﹣17﹣1.8﹣0.4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4.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 段与CD段可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加热时间不同,原因是.(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请写出一条).(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5.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2)实验中,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甲、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3)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6.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罝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在某一时刻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该物质的温度为℃;(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加热到8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态,该物质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7.生活中常有“铁比木头重”的说法,某实验小组同学围绕此说法展开讨论,并找来不同规格的木块和铁块,利用天平进行实验,如图(a)(b)(c)(d)①由图可以证明这一说法是不合理的.②通过实验发现,物质质量与体积、种类都有关,其中图可以说明物体质量与种类有关.③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之前,小组同学首先进行了假设: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随后选用软陶和铝块进行实验,用量筒和电子天平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表一软陶表二铝块实验序号质量m(克)体积V(厘米3)实验序号质量m(克)体积V(厘米3)1 7.5 5 4 13.5 52 15 10 5 27.0 103 22.5 15 6 40.5 15 (1)分析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当质量(m1、m2、m3)与体积(V1、V2、V3)满足关系,则可以验证假设.(2)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④通过研究最终可以发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越大,物质质量越大.8.小杜同学在长江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③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2)如图甲所示,小杜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3)小杜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cm3,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g/cm3.(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若小杜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9.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3)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10.小明想要知道豆浆的密度大小,于是他进行了如下操作:(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他应该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3)把豆浆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m1,则倒入烧杯中的豆浆质量为(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4)将烧杯中的豆浆全部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豆浆的体积V,由此得知豆浆的密度为(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5)实验过程中,若只有天平、烧杯和水,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豆浆密度的实验,要求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实验步骤:;计算豆浆密度的表达式.11.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4)v BC v AC(填“>”、“<”或“=”)12.为探究机动车驾驶员违章驾驶的危害性,招募志愿者进行了如下实验.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请你对司机提出一条安全方面的建议:.13.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14.小华想测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情况.(1)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cm,t BC=s,v AC=cm/s;(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15.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要使刻度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应使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用相同的力拨动.16.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的振动引起的.(2)吹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最快,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17.“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说明,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探究与的关系.(2)如图乙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该实验中用到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18.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19.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 入射时,(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怎么做?.(5)另一同学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板右半边沿中线向后折,活动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6)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 沿BO 射到O 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这说明了.20.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选填字母).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一条即可).(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选填序号).21.请回答下列两个光学实验的有关问题:(1)如图1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方便确定像的和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如图2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选用可折转的光屏做实验,除了可用它呈现光路外,还可用它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实验时应多次改变,测量出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2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23.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玻璃板厚度/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 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 像距与物距的差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值/cm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选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选填“mm”或“cm”).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1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图象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1)通过图象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成“不相等”).(3)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象点燃了.说明像是(填“虚“或“实”)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如图2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专题1.0参考答案一.实验探究题(共24小题)1.BC;吸;液;固;相同;不同;2.吸热;不变;晶体;0;固液共存态;3.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4;先降低后升高;不准确;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4.固液共存;增加;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5.自下而上;水银温度计;甲;小水滴;石棉网的余温仍高于水的沸点;6.自下而上;69;固液共存;晶体;7.d;a;;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铝块的比值大于软陶的比值;质量与体积的比值;8.A;游码没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27;10;2.7;不变;相平;偏大;9.45;1.125×103;偏大;•ρ水;10.右;m1-m0;;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在烧杯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一个标记,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③倒出水,再将豆浆倒入烧杯,至先前的标记处,用天平测出豆浆和烧杯的总质量m3.;ρ=;11.40.0;25.0;小;同一位置;>;12.8;0.7;变慢;请不要酒后驾车,请不要疲劳驾驶等;13.秒表;v=;0.1;0.12;速度越来越快;14.4.00;1;3;大;15.振动;变短;16.空气柱;G;频率;17.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动;响度;振幅;快;高;振动频率;控制变量法;18.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空气能传播声音;会;不会;19.显示光路;不能;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改变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OA;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20.B;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在;③;21.位置;大小;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的大小;22.薄;前侧;等效替代法;不变;不能;23.如果粗心像距不可能总是大于物距;玻璃板越厚,像距和物距差值越大;薄;虚像;mm;24.等于;相等;虚;不能;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题型分类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题型分类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1.为了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1)为完成这个实验,他准备的器材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2)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把装有初温为℃(如图乙所示)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
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等冰完全熔化后,在烧杯下方放入酒精灯,如图丙,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沸腾,则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4)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5)小明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曲线,由曲线可知:冰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答案:(1)停表(2)-4 慢(3)温度不变(4)吸收移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沸腾(5)晶体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选用了平面镜、白色硬纸板A、B和激光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填“粗糙”或“光滑”),其目的是使光在纸板上发生,这样我们就能看清光的传播路径。
(2)观察如图所示的器材,为了方便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还需对器材做出的改进是。
(3)实验时,若测得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5°,则反射角度数为;若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则反射角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为寻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当纸板A上显示出光路时,该同学将另一半纸板B绕ON 向后折,在纸板B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实际上是(填“存在”或“不存在”)的,这个现象表明:。
答案:(1)粗糙漫反射(2) 在入射点O处标出角度(3)55°变大(4)存在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120.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0 cm)、停表、木块。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期中复习专项训练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期中复习实验探究题模拟专项训练1.(1)如图甲所示,利用铅笔、刻度尺来测量一根粗细均匀的细铁丝的直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
将细铁丝紧密地绕在铅笔上,则铁丝的直径是cm。
(2)如图乙所示,停表时间是。
(3)如图丙所示,用两种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刻度尺较精确,测量操作有误的是(前两空填“A”或“B”),其错误是。
2.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测量的数据如图所示,B为AC中点,电子表方框内的数字是显示小车前端在A、B、C三点的时间(数字格式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3)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略小一些,这样便于测量(选填“时间”或“路程”),从而减小测量误差;(4)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①小车在下滑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②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的是(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③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5)实验中,若当小车过B点后才停止计时,则所测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偏大”、“偏小”或“正确”)。
3.“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实验中,先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
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中(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
(2)若将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3)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过程中,发现纸锥下落的时间很难测准确,可采用增加或换用锥角(图乙所示的角)较(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
(4)为了进一步探究纸锥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频闪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纸锥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丙所示。
可以看出纸锥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实验专题复习1.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
操作: (1)用细线栓在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发出一个较小的声音。
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1),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
说明: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__有关。
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小球________(选“能”或“不能”)弹开,我们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见声音。
2. 如图2是探究光的发射规律的两个步骤(1)实验中,纸板应_________于平面镜。
(2)由甲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光线沿BO 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_______(填“会”或“不会”)与OA 重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8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3分)4.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 和B 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3所示: 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3)移去蜡烛B ,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 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4)我们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但小明同学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总是不能与像重合,你认为其中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材料 长度(cm ) 横截面积(mm 2) A 铜 60 0.76 B铜601.02C 铜 100 0.76D 尼龙 100 图1图3 图25、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简易实验装置,其中O 点为入射点,ON 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O 时,反射光线为OB ,当入射光线为CO 时,反射光线为OD ,当入 射光线为EO 时,反射光线为OF ,完成下列表格: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要想研究玻璃板成像的特点,关键问题是没法确定像的位置。
仔细地想,实验时选玻璃板作为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蜡烛后,再拿一枝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提供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刻度尺、火柴、粉笔,还缺少_______。
(2)要使凸透镜的中心,烛焰的中心,_________的中心在___________上,并在_____________上,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物距增大时,像变________,像距变________。
(4)实验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 、b 、c 、d 、e 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位置,那么:○1把蜡烛放在________点时,屏上所成的像最大。
○2把蜡烛放在________点时,屏上所成的像最小。
○3把蜡烛放在________点时,无论怎样调整光屏位置,都不能接收到像,眼睛也无论如何都看不到像。
○4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时,可以用眼睛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
实验序号 入 射光 线入射角反射光线 反射角1 AO 50° OB2 CO 40° OD 3EO20°OFab c d e F 2FF2FAOB C EFND8.如图:(1)这只眼睛存在什么视力问题?(2)要想使这只眼睛得到矫正,应配戴什么透镜?为什么这样能使眼睛看清楚物体?9.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对眼睛视角大小的相关因素,他通过观察不同高度的树木且不断地改变眼睛与树木的距离,如图11所示,得到数据,如表格所示:物体高度4 2 1h(m)8 6 4 2 8 6 4 2 8 6 4 2距物体距离s(m)视角a(度)28 36.8 53.1 90 14.2 19 28 53 5.5 9.5 14.2 28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1)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视角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远视角越_______(2)观察者的眼睛与物体距离不变时,视角的大小________有关,_____越大,视角越________。
10.小马发现金属图钉的光亮表面可以看成是一种称做凸面镜的光学镜子,于是他对凸面镜探究如下:(1)他用多只激光手电筒正对着一只凸面镜射时,情况如图12所示,可见凸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小马设计如下方案探究凸面镜成的像:○1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
○2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与这个像长短_________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与像的位置________.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3实验记录如下:光屏上的像玻璃后的像蜡烛离弧形玻璃的距离很近无缩小正立较远无缩小正立很远无缩小正立(3)小马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 像。
11.小宇最喜爱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
现在小宇想要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
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的工作:(1)这次探究所需要的器材有哪些?请你写出来(2)请你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
(3)请你设计出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4)在这次探究过程中,你所运用的主要的科学探究方法是什么?12.如图所示的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物质是(晶体、非晶体)。
(2) 该物质在AB过程中是______态,该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温度______。
(3) 该物质在BC过程中是______态,温度______,但需要不断______热,这个过程用了______分,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
13.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实验时要调整 ____ 、和的高度,使它们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
(2)把烛焰放在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3)把烛焰放在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4)把烛焰放在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5)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气流的关系,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甲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
乙:同样湿的衣服挂在有风的地方干得快,挂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
丙:晒粮食时,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干得快。
丁:将手伸入水后取出来判断风向。
你认为能说明蒸发快慢与气流有关的实验是。
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蒸发快慢与气流的关系,但分别说明什么?15.在探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规律时,某同学记录数据如下表透镜焦距/cm 蜡烛到透镜距离/cm 光屏到透镜的距离/cm10 25 16.5 30 15 40 13.5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当蜡烛到透镜距离逐渐减小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观察表中三列数据可发现,当蜡烛到透镜距离 ,光屏到透镜的距离 时(选填“大于焦距”“大于2倍焦距”或“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 机。
16.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与各支路的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将两个灯泡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请你提出问题,做出猜想 。
然后分别将电流表接入A 、B 、C 三点,请你分别画出测量A 、B 、C 三点电流的电路图。
某同学测量数据记录如下表:A 点的电流I A /AB 点的电流I B /AC 点的电流I C /A第一次测量 0.9 0.4 0.5 第二次测量1.00.60.4分析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17.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同学提出如下问题,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越来越高?他仔细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图所示。
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在沸腾后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min … 6 7 8 9 10 1112 13 14 15 16 … 温度/℃ …9596979898989598989898…(1)以上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min 的记录。
(2)分析数据可知,水沸腾的温度是 ℃。
(3)在实验时,该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的操作,但是从开始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请你帮他分析这可能是 原因造成的(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