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a84aab7c77da26925c5b049.png)
3、欣赏小说
(1)、欣赏小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欣赏 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体味其 思想内容、生活情趣和艺术特色。 (2)、欣赏人物形象,可从两个角度入手: 一是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 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因人物的性格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在矛盾的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二是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 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人物的成长变化、 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
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共性+个性
如祥林嫂: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勤劳、善良、朴实
共性
倔强、愚昧、麻木
个性
(3)、学习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个性化的特点。
欣赏小说的语言,必须细细咀嚼,细心品味,通过 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之处,领悟其 言外之意、含蓄之美,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如 何 鉴 赏 小 说
1、小说的定义
是一种叙事文学形式。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 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以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等。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 题的作品,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 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人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11a0ab20b4c2e3f5727638f.png)
小说阅读知识点一、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①铺垫。
②衬托。
③细节描写。
④对比。
⑤象征。
⑥渲染气氛。
⑦制造悬念。
⑧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二、小说的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a248ae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1.png)
小说基础知识一、小说概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二、小说分类:1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2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3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三、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1.人物形象: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2.故事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1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2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3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4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3.环境描写:1概念: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2分类:A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B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3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C.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常见考点一、常见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表达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景物:借景抒情..事物:托物言志 ..古/今事: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描写手法:多视角描写远近高低、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表现手法狭义:象征、联想与想象、曲笔从对方入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3.修辞手法针对具体的句子: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另外常见的:双关语义或谐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等4.结构特点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艺术构思: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注:1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即表达方式的具体化也是表现手法..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2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表现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两者的联系:当某种修辞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手法也可以视为表现手法二.小说这种文体的表现手法:1、体现在小说对故事发展的叙述上;有顺叙、倒叙、插叙等;2、体现在叙述的人称上;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区别;3、体现在小说营造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等方面;有铺垫、衬托、渲染、伏笔、照应、悬念、突转、抑扬、对比以及各种描写方式等.. 一般情况下;主要考察两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运用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②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知识运用的技巧三、人物形象分析1、设题类型1、分析人物形象..常见问法:A、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B、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C、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D、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常见问法:1分析小说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常见问法:有人认为XXX怎么样你的看法是什么就其中一种观点加以探究思路点拨: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揣摩:第一;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神态细节等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即正面塑造人物小说的方法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别人的描述、衬托对比等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2.语言描写: 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b.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4.细节描写:更细腻的展示人物某一特征5.侧面描写:衬托、对比突出主要人物第二;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4、答题模式: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答题方法:特点+身份A 比如; ××是一位怎么样一般为形容词的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工人;农民;诗人等B 比如; ××是一位怎么样一般为形容词的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工人;农民;诗人等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5、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和作用常见问法:1分析小说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3赏析XX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思路点拨:从以下几个方面答题①情节:线索②人物: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与…形成对比对照③环境:烘托④主题:揭示、升华主题人物作用答题样式: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6、人物评价题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常见问法:A有人认为XXX怎么样 B你的看法是什么就其中一种观点加以探究答题时一是观点要明确;是褒是贬要一目了然;二是理由要充分合理;要从小说中找出相关描写来佐证;三是不能脱离小说中人物分析;要紧扣文本;四是评价可多元化;但要分清多种不同的态度..答题模式:叙述+分析+评价..写几点;一般看分值①先写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或“我赞同……”②分析自己的理由;“理由:1.……2.……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抓描写;联情节③可加总结句;“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审题四大注意1审题要细心 2要有分点意识3尽量用原文的话答题 4尽量用专业术语四、情节分析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到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级概念的紧密联系;因而情节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1、情节梳理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b、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c、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1、提问形式:a、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b、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c、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d、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2、答题格式: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常见实例例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小说阅读面包第16题: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参考答案:①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②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③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④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第四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前三种是不同的;很容易误解为“概括小说的情节”;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这类提问形式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当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步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恰当的取舍;如果题干中有“概括回答”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例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小说阅读想象第15题: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参考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2、情节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1、常见题型:a、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b、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2答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一为塑造人物服务;体现人物的某种性格征;表现作者对其人或其事、物的某种特定情感;二为推动情节发展服务;造成情节的起伏;创造悬念;更引人入胜或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三是为表现小说的主题服务;四是前后照应;五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六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说明: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①、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②、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③、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④、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⑤、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3、情节的一般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④、照应前文..⑤、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⑧、起线索作用..⑨、埋下伏笔..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4、答题模式: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5常见答题实例例题2011年高考安徽卷小说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第14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参考答案: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3、情节艺术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和特色的辨析鉴赏能力..1提问形式:A、小说关于某某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B、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C、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D、请简要赏析某某情节..2、常见答题术语A、情节安排评价;如:①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③倒叙式开头;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④设疑式开头;作用是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⑤写景式开头;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⑥出人意料式结局;作用是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⑦悲剧式结局;作用是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⑧大团圆式结局;作用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⑨留白式结局;作用是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B、情节安排方式①顺叙;作用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②倒叙;作用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④补叙;作用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⑤平叙;作用是使叙事头绪清楚;照应得体..其他技巧特点;如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渲染、烘托、倒叙、插叙、详写、略写、变换人称、先抑后仰、先扬后抑等..3:答题格式一般为:艺术点+体现点..所谓“艺术点”是指艺术技巧或艺术特色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例如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2011年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小说阅读翻浆第113题: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分析这一特点..参考答案:①前后铺垫照应..路面翻浆的交待与后文行车状况的前后铺垫照应;凸显了故事的环境;“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与后文“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的前后铺垫照应;起到解开悬念的作用..②悬念迭出;情节跌宕..青年的突然出现;引起人们的猜忌;他在车厢里又有一系列动作让人以为他要偷东西;扣人心弦..③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猜忌中开始情节;在伤害中发展情节;在震撼中解开悬念;扣人心弦..④在高潮中结尾;余味无穷..以“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一句戛然而止;给人震撼;引人深思..4、情节探究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探究分析能力..1、提问形式:A、你认为小说中某某情节的安排合理吗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B、小说中哪个情节最吸引你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C、探究小说这样安排某某情节的理由..2、答题思路如果题目已经给定探究的角度;就按照给定的角度分析..如果没有给定探究角度;就可从多元角度切入;如这一情节在安排上有什么作用;或者这一情节在安排上有什么艺术特色..具体来说;可以从环境描写、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主题表达、读者感受、时代背景、艺术技巧与特色等方面入手..3答题格式:A、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同”;B、阐述理由;如“理由:A、;B、;C、”;C、总结句;如“所以或因此”..当然;如果题目有字数限制或其他要求限制;第三步总结句可以省略..4常见答题实例例如2009年高考辽宁卷小说阅读遗璞第114题: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参考答案: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蕴的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①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被一群年轻人轻易的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的饿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③从现实上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观念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五、环境作用分析1.具体考查内容有:1环境描写的作用意图.. 2环境描写的特点..3环境描写的手法.. 4环境描写的寓意..5环境描写的赏析..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2.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3.答题常用术语:1社会环境的作用: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B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C揭示社会关系;D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E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2自然环境的作用:A突出季节特征; B表现地域风光;C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D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 E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 F奠定感情基调;G反映、暗示社会环境; H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I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J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 K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 L烘托、映衬人物形象;M表现人物心理、性格; N暗示人物心理转变;O象征、暗示人物命运; P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Q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 R丰富、深化主旨;S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答题示例:2010年安徽卷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答题点拨特点要答出手法特点及景物特点..参考答案:1特点:采用白描手法特点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景物特点的景象..2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了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4.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可从以下五个角度来具体分析:1、联系段落位置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例如2008年全国卷Ⅲ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解析〕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第一次出现在首段;烘托出幽冷的环境、凄清的夜晚;情节就此展开;第二次出现在鲍勃和吉米一番对话之后;渲染了一种沉寂、尴尬的气氛;这是情节转换的标志..这两处完全相同的景物描写;两相映照;其作用是不相同的..〔参考答案〕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2、联系词语选用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为了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会相应地选择一些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如用凄风、苦雨、落叶、夕照、寒雁等冷色调的词语;或用艳阳、丽日、春苗、绿柳、蓬勃等暖色调的词语..不同色调的词语营造出迥异的环境效果..比如上例中两次用“冷飕飕”来营造凄冷、孤寂的自然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恰当的氛围;若用“暖烘烘”显然就不合语境了..3、联系描写对象作者在选择描写对象时事先都要进行仔细斟酌;因为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作者往往要为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活动背景;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例如2008年浙江卷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相关原文〕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解析〕此段景物描写围绕乌米展开;文中已经明确地指出;这里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描绘出乌米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静谧的气氛同山下和集市上的声音形成对比;突出了乌米的孤独;同时也暗示出乌米夫死子亡的悲惨命运..由此不难发现此处描写的作用..〔参考答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4、联系情节发展每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不可能脱离作品的叙事而独立存在;总是与情节发展或人物心理相关联的;只有把景物描写放到小说的具体情境中来考虑;才能准确把握它的作用..许多优秀的作品;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或展示世态风情;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推动情节发展..例如2007年湖北卷16题: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相关原文〕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解析〕第一段描写村西那条河的特点:流水清澈、河滩平阔、水浅、细沙耀眼等;第二段主要描写姑娘给“我”的印象;对姑娘的描写体现了“我”的喜悦之情;在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情节的发展自然让人期待..描写黄昏的美景目的在于营造一种宁静的气氛;表现场景的美丽;从而衬托出姑娘的美丽;对美好场景的描写目的是体现“我”的欢悦之情等..〔参考答案〕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5、联系作品主题在小说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驱使人物行动的特定场所;也是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的具体体现..首先将作品通览一遍;再联系小说创造意图如果有复杂背景;命题者一般会安排注释标明;来反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形象六、发掘小说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解题模式: 1梳理文章结构.. 2概括内容主旨.. 3联系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主题的概括:这篇……或文本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反映了表现了……精神;歌颂了赞扬了……品质;揭示了揭露了……实质罪行、问题..抓住小说的文体特征;也就抓住了小说命题的精髓..那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在应考时要充分认识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在任何一点上设置问题;都可以联系到其他另外两点;特别是人物与情节之间..主题的发掘从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可参考前三个分析..七、捕捉精妙技巧1、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①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或者说表达技巧、艺术特色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这就需要考虑到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或句式灵活;富于变化、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用词准确而形象特别注意动词的使用、词语丰富而多样、语言幽默风趣或清新自然质朴等;巧妙使用技巧;形象生动;使读者能感受到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小说的基础知识
![小说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5dbc88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6f.png)
⼩说的基础知识⼩说的基础知识⼩说是以刻画⼈物形象为中⼼,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活的叙事性⽂学体裁。
⼩说必须具备⽣动的⼈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其中⼈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物形象(⼀)⼈物的描写。
⼈物塑造的⽅法:从描写的⾓度看1、正⾯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物的肖像/外貌(包括外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动、语⾔(对⼈物的对话、独⽩及语⽓声态进⾏描写的是语⾔)、⼼理、来揭⽰⼈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2、侧⾯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
即通过他⼈的⾔⾏间接写主⼈公。
3、细节描写。
通过分析⼈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理、环境和场⾯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物性格。
(⼆)⼈物形象1、⼩说的三要素是(⽣动的)⼈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2、在⼩说塑造的⼈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物是⼩说的中⼼⼈物,也叫做主⼈公。
3、⼈物形象的核⼼是⼈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说的⼈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说的主题思想。
(三)常见题型:1、结合全⽂,简要分析⼈物形象。
2、XXX是⼀个怎样的⼈物?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说对⼈物进⾏描写的具体⽅法及其作⽤。
(四)解题思路:通过⼈物的描写(语⾔、⾏动、⼼理、肖像、细节)分析⼈物的性格特征。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1、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说的情节⼀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2、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盾冲突的第⼀件事;发展是作品中⽭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潮是决定⽭盾各⽅的命运⼯主要⽭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盾冲突发展到顶点,⼈物的思想⽃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结局是⽭盾得到解决,⼈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813f2eb6294dd88d0d26bc5.png)
揣摩人物形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
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
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情节分析第一、故事情节的划分情节的划分方法:1、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一件事)2、时间的变换地点的转换人物的(情感成长等)变化(多件事)人物的转换第二、故事情节的概括1、围绕小说中某一线索进行概括2、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贴心提示:用时间、地点的特殊标志用简洁完整的句子第三、故事情节的特点1、耐人寻味2、生动3、跌宕起伏曲折扣人心弦小说的环境描写一、自然环境描写及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气候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景象等。
作用:1、交待时令2、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内容作铺垫。
(如《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描写)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烘托人物……心情二、社会环境描写及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是指人们活动、事件发生及情节展开的社会历史条件,地方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
作用: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揭示人物间关系及生存环境(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格局的描写)2、突出主题小说语言的鉴赏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中最能体现作者创作风格的地方之一,就是语言。
♦它属于文学欣赏的范畴。
♦对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
小说的语言包括作家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欣赏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往往是品味作品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个性化的语言是如何描述人物性格特征进而为揭示作品主题服务的。
欣赏语言可以从五个方面思考♦1、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2、语言的特点。
♦3、语言的技巧。
♦4、语言的风格。
♦5、语言的作用。
语言赏析的切入点♦1、抓关键词。
♦2、抓主旨句。
♦3、抓修辞句。
(完整word版)小说基本知识
![(完整word版)小说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d22707671fe910ef02df83a.png)
小说文体知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1.明确小说的要素,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能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能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4.能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5.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描写)的作用。
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词语、精彩语句、重点段落和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知识归纳]一.人物描写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二.人物形象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故事情节1.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2.情节结构1 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2 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3 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4 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7abae7f26fff705cd170a32.png)
现代文阅读:小说一、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环境的描写来反应社会生活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三、故事情节的结构及其作用(有的包括序幕、尾声)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2·发展:刻画人物反应性格3·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4·结尾:深化主题引人思考情节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阅读分析小说要抓住的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情节脉络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在叙述上主要以顺叙,倒叙或者插叙为主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吸引读者插叙的作用是对情节有力的支撑刻画人物揭示主题概括情节要完整:格式: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2、把握人物形象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细节、神态、心理描写;对比描写、环境烘托类型:品味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1·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性格2·挖掘人物的深层含义,体会其所代表的社会群体特征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和侧面烘托抓住人物形象描写的特点来理解人物内在的形象特点抓住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以小见大、塑造人物、突出主题3、环境描写也是为人物为主题服务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再现自然风光;交待背景;营造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和思想等小说要分析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烘托主题方面的作用1·社会环境是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或暗含时代背景、社会风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自然环境一般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抓住人物在大环境、背景中的某一行为理解其意义与精神具体步骤: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地域风格提示了……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氛围社会环境: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1、衬托人物……心理2、交代人物……身份3、表现人物……性格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02a69b1bb4cf7ec4afed08a.png)
小说的知识一、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三、小说的分类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学艺术的发展,小说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着。
当前,就流派来分,有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新新闻主义小说、“垮掉的一代”小说等等。
就表现的方法分,有叙述体小说、散文体小说、诗体小说、生活意识流小说、纪实体小说,等等。
就题材分,有儿童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神话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等等。
就雅俗分,有通俗小说、严肃小说等。
但不管怎么分,总的讲,这些类别可划归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小小说比短篇更短的小说完全符合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忙碌的人们的阅读习惯。
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e3b1fdce518964bce847c6f.png)
小说基础知识一、小说概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
二、小说分类:(1)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2)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3)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三、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故事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阅读基础知识
![小说阅读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b893295caaedd3382c4d302.png)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故事情节的结构及其作用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有的包括序幕、尾声)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尾:深化主题引人思考二、小说人物1.小说中,对形象特点的分析和对性格特点的分析有什么不同?答:形象特点不等于性格特点,形象特点=性格特点+身份地位+外在形象。
如果分析性格特点,不需要写出人物的身份;如果分析形象特点,则必须结合其语言动作、穿戴打扮等,写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如农民、科学家、士兵、商人等。
如果只要求概括,那就只概括要点,不必分析。
2.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3.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一)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
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百合花》中对新媳妇的肖像描写:“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膨松松的刘海。
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
”2.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
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
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有性格特征,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精神胜利,无不给形绘色,跃然纸上。
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
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它直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
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就表现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
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小说的基础知识
![小说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8c87c1c581b6bd97f19ea3d.png)
③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
(2)叙述方式 ①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 记叙。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 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 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 文做某些交代。
插叙示例:《卖身契》
名篇重温:《祝福》
祥林嫂的生活变迁安排在什么季节?
春天,她失去了丈夫
春天 春天,她痛失爱子
春天,她寂然死去
春天,她被逼改嫁
祥林嫂,一个 没有春天的女 人
作用?
作用
春天是孕育着 希望 ,孕育了匠心 独运的构思,让祥林嫂的每次悲剧发生都是在春 天。以强烈的对比,暗示 出两半社会底层妇女 受尽物质与精神摧残的悲剧命运。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 活动的时间、地点、气候以及花鸟虫鱼 等自然场景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 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的 描写。 主要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 事背景;②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③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情感;④推动情节发 展。
…… 检察官颁给阿李一张证书,握手道贺:“恭喜,你现在 是一个菲律宾公民了。” 阿李的脑海里灵光一闪,映出抗日期间,小学毕业庆典 的一幕——他从校长手中接过文凭,代表全班同学演讲: “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中国人,效法岳飞,精忠报国,我 要……” 阿李走出司法部大厦,头上仍是蓝天白云;太阳依然热 烘烘;大都市的污浊空气如常。他再把白纸黑字的证书认真 一读,这才相信确是改变身份了。 …… 【解读】小学毕业典礼与入籍宣誓仪式形成对比,借此突显 人物对加入菲律宾国籍的不甘、无奈,也反映了其内心深处 的乡土情结和爱国情怀。
【解读】穿着、容貌、神态等外貌描写,写出了人物的珠光 宝气,美艳俊俏。由此暗示人物的与众不同的身份地位和张 扬强悍的性格特点。
小说的基础知识
![小说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0ca16cfc850ad02de8041f5.png)
小说的基础知识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分类:按照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
短篇小说和小小说的特点在“短”。
短篇小说一般几千字,容量小,情节简单,人物少。
矛盾说:“一般说短篇小说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或横断面来显示生活的意义。
它往往只有一个主人公,一条线索,往往只写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内集中发生的事,但是会使读者看了之后联想到更远更多的事。
例如:《麦琪的礼物》就是截取圣诞节夫妇互赠礼物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得伟大和圣洁。
有的短篇小说会把一个人的大半生或一生中一些生活片段连缀起来构成一个故事。
小小说,一般几百字,多则一两千字,不过是一两个人物和瞬息场景的扫描。
长篇小说,它篇幅长、容量大、人物多,它能够表现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也能够描绘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叙述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
例如《水浒传》反映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农民揭竿起义的社会面貌,描绘了众多主要人物的不同形象。
3、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与场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2)、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叉。
如《还珠格格1》就是按照“自然顺序”写的,先写小燕子与紫薇在宫外认识的过程,这是小说的开端,写了她们进宫之后,与乾隆皇帝之间发生的几件事的事,这是过程,再写了真假格格事件爆发,,这是高潮,最后紫薇认父,这是结局。
而有些作品是按照倒叙的顺序来叙写的。
如《我的叔叔于勒》就是用了倒叙的手法,从“我”一家时常去码头等待于勒叔叔归来,交代小说情节的发展的原因,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在船上遇到穷困潦倒的于勒叔叔,“我”父母冷酷的态度。
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2928a4bad51f01dc381f182.png)
小说基础知识一、小说概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
二、小说分类:(1)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2)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3)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三、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故事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基础知识
![小说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d585e3fa6c30c2259019e81.png)
小说基础知识一、小说概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
二、小说分类:(1)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2)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3)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三、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故事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基础知识点总结
![小说基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c4a111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1.png)
小说基础知识点总结
小说是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2)小说的情节
小说的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3)小说的环境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
(4)小说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小说分为不同的类别:
按篇幅及其容量分,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按内容分可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写作体例分,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
说、自传体小说等。
按语言形式分,可分为文言小说、白话小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小说
一、小说是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环境的描写来反应社会生活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三、故事情节的结构及其作用(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1·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2·发展:刻画人物反应性格
3·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4·结尾:深化主题引人思考
情节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
阅读分析小说要抓住的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情节脉络
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在叙述上主要以顺叙,倒叙或者插叙为主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吸引读者
插叙的作用是对情节有力的支撑刻画人物揭示主题
概括情节要完整:
格式: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2、把握人物形象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语言、动作、肖像、细节、神态、心理描写;
对比描写、环境烘托
类型:品味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1·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性格
2·挖掘人物的深层含义,体会其所代表的社会群体特征
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和侧面烘托
抓住人物形象描写的特点来理解人物内在的形象特点
抓住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以小见大、塑造人物、突出主题
3、环境描写也是为人物为主题服务的
环境描写的作用:再现自然风光;交待背景;营造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和思想等
小说要分析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烘托主题方面的作用
1·社会环境是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或暗含时代背景、社会风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自然环境一般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抓住人物在大环境、背景中的某一行为理解其意义与精神
具体步骤:
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地域风格
提示了……时间、季节
渲染营造了……氛围
社会环境: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1、衬托人物……心理
2、交代人物……身份
3、表现人物……性格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第四步:结合文章中心作答
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
4、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从人物、情节、环境法人分析中深入理解(把握主题)
(特别注意小说的标题和结尾)
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1·标题的作用有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理解小说的主题要把握贯穿小说内容的主要线索(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变化等)
①知道作者在讽刺什么、反思什么、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出故事的深层含义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4·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5·提示主题的关键句子,有的议论性的句子,有的是抒情性的句子
6·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启示
5、理解并表述词语在具体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赏析优美的语句
1·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
2·从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上体会句子
6、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如:续写、补出人物的话语或心理活动、说说言外之意
7、小说的写作特色分析,特别是文体特色分析
1·小说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等)
2·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评价或表达自己的看法
3·对小说内容内容、写法、主题作出自己的评价或表达自己的看法
一、表达方式;二、结构方式;三、表现手法四、修辞手法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1)人称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
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①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
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3)描写:①人物描写:常用方法: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②直接(正面)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主要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②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④推动情节发展。
(4)结构安排:
(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
(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5)题目作用:
⑴考虑题目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眼球),引发读者思考;
⑵考虑修辞角度,题目使用什么辞格或句式,有否词类活用;
⑶考虑语言角度,题目是否具有文学性或文学色彩,语言是否通俗易懂、平实、生
动形象或带有讽刺、幽默等意味;
⑷考虑文章内容和结构,题目是否行文线索,是否矛盾冲突的转化点,是否揭示主
旨的关键,是否一语双关,是否作品主人翁,是否内涵丰富、深刻等。
简而言之,主要从与小说的主题和结构的关系去分析。
(6)小说常用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
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