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六章 电泳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电泳仪(Electrophoresister, EP)
(一)、引言:
1、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两类。
(1) 形态结构学方法:即把生物组织切片,用各类显微镜电镜等观察切面内的形态和结构,然后研究并总结其中规律。
(2) 生物化学方法:即用分离分析仪器对生物样品组分进行分离,然后用光谱、X光衍射等技术,对各类组分的结构、功能、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2、生命物质的分离技术:
常用的有三类,即离心、电泳和层析技术。
支持介质中的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与其荷电极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3、分离原理:
(1) 电泳:带电颗粒
(2) 层析:根据颗粒吸附性和摩擦系数进行分离。
(3) 离心:样品质量、密度
4、适用性:
* 离心方法:适于大量样品粗提纯。
* 电泳和层析:用于小量样品分析性分离。
(二)、电泳
1、概念:
* 应用:常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离、鉴定及定量分析等。
2、电泳的早期历史
1809年:俄国Reuss进行了第一次电泳实验。
1937年:瑞典Tiselius观察了卵白蛋白的电泳迁移过程,用电泳方法证明血清是由白蛋白、 、 和 球蛋白组成的。为此在1948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 早期电泳技术和装置的发展:
Tiselius于1937年用移动界面电泳方法分离蛋白质,称为自由电泳。
此后几十年,发展了采用不同支持物的电泳技术,如滤纸电泳、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凝胶电冰等。各种类型的电泳仪器也不断出现。
* 仪器类型:按操作可分为手工、半自动、全自动等类型。
第一节电泳仪器的工作原理
* 电泳原理:
许多分子具有可电离基团,在溶液中能形成正、负离子。
(1)缓冲液A、B中各放一电极接直流电源,则两电极间形成一恒定电场。A、B间用预先被缓冲液浸泡至饱和的支持介质联接,形成一个“桥”。
(2)将电泳的样品液滴在支持介质上。则在电场作用下,样品中带正(负)电的颗粒移向负(正)极。
(3)在样品的各种离子到达电极之前关闭电源,则样品的各种成分便按照它们的电泳迁移率被分离开。
(一)影响电泳移动速度的若干因素:
1、电荷:分子的净电荷越大,其移动速度越高。
2、分子的大小:分子越大,移动越慢。
3、支持介质的性质:
孔径:小孔径的有分子筛的作用,能依分子大小或带电不同等分离分子;即具有“筛分”分子的作用。
粘性:阻碍泳动并起吸附作用。
4、电场强度:电压越高,分子的移动速度越大。
5、缓冲液离子强度:离子强度高,则移动速度慢,电泳区带窄而清晰;离子强度低,则移动速度快,电泳区带宽而边缘模糊。
6、温度:温度升高,则泳动速度加快。
(二)迁移率的数学推导
1、粒子移动速度:
电场中粒子受到的电场力:F=qE
粒子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满足stokes 公式:F’=6πηrv
式中r 为粒子的半径, 为介质的粘度系数。
当两力平衡时,粒子作匀速泳动,由F =F ’得:
v=qE/6πηr
2、粒子的迁移率: 指带电粒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迁移速度,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 v -粒子的迁移速度(cm/s); u -迁移率;
d -粒子迁移距离(cm); E -电场强度或电势梯度(V/cm); t -通电时间(s); U -加在支持物两端的实际电压(V); L -支持物的有效长度(cm)。
(三)电泳的应用-正常人的血清电泳图谱
1、原理:
血清蛋白中含有α1、α2、β、γ球蛋白等。不同成分的物质,其颗粒大小、带电量及重量均不一样,故它们迁移率不同。
相同成分的物质,其迁移率很接近,泳动时形成一条带状。
2、方法:把血清蛋白放在支持介质上电泳,一段时间后,迁移率最大的清蛋白移动距离最大,其余依次为α1、α2、β、γ球蛋白排列。这样各种蛋白质就被分离开来。
3、组分含量测定:方法有多种。
(1)比色测定—血清蛋白电泳后,分离出5条蛋白区带。将电泳后滤纸烘干、染色,可看见几条色带。剪下各色带,分别溶于脱色剂,再做比色测定,可求得各种蛋白质所占百分率。
(2)光密度扫描仪测定—烘干染色后的滤纸用扫描仪测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滤纸的长度为横坐标,绘出电泳图形。
图中每一峰代表一种蛋白质,用面积仪测峰面积,则各峰面积对总面积的百分数,就是各种蛋白质所占的质量百分比。
第二节 电泳技术的基本类型
一、电泳类型
* 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区带、移动界面、等电聚焦、等速、免疫电泳等;
Ut dL L U t d E v u ===//
* 根据载体的性质:可分为滤纸、醋酸纤维膜、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 根据支持载体的位置或形状:可分为水平、垂直、板状、柱状、U型管、倒V字形、毛细管电泳等;
* 根据使用目的:可分为核酸、血清蛋白、制备、DNA测序电泳等;
* 根据用法:可分为双向、交叉、连续纸电泳、电泳-层析相结合技术等。
几个基本概念:
* 自由电泳:指在自由溶液中直接进行、而不需支持介质的电泳。
* 区(条)带电泳:指大分子物质在特殊介质中(如滤纸等)电泳后,支持物上可呈现出不同的条带图谱;其应用最广泛。
* 支持介质:是样品电泳的场所;其种类很多;本章主要介绍需要载体的电泳技术。
二、常用的电泳方法
(一)滤纸电泳
1、装置:
用滤纸作为支持载体,水平架在两个装有缓冲溶液的容器间,样品点于滤纸中央。当滤纸被缓冲液润湿后,盖上绝缘密封罩,即可输入直流电压进行电泳。
2、特点:
(1)电压愈高,带电粒子迁移速度愈快,样品分离时间愈短。
(2)装置简单,分离效果较好。
(二) 凝胶电泳
是指用凝胶物质作支持物的区带电泳。常用凝胶为葡聚糖、聚丙烯酰胺和琼脂糖。其中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应用最多。
* 琼脂糖凝胶电泳:
特点:(1) 区带易染色,干燥后背景几乎无色,便于光密度扫描检测。可用于分离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脂蛋白等。
(2) 电泳速度快,血清样品无需处理即可直接加样进行检测。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可将血清蛋白分离出20多条区带,广泛用于分析某些蛋白质及较小分子的核酸。
(三)等电聚焦电泳
1、蛋白质的等电点pI
对两性蛋白质,其分子表面带有COO-羧基和NH3+氨基,当溶液酸碱度在某pH值时,分子所带正、负电荷相同(即净电荷为零),这时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不会移动,此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I。
(1) pH (2) pH>pI时:溶液相对于等电点呈碱性,蛋白质带负电,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2、等电聚焦概念 设溶液的pH值是位置的函数,则在一个线性pH梯度的溶液中电泳时,样品中每种被分离的两性物质、在移向与它的等电点一致的pH位置后,便不再移动,称为聚焦。因这点净电荷正负抵消为零,故又称为等电聚焦。 3、等电聚焦电泳特点 (1)条带狭窄,很小样品也能获得清晰的区带界面。 (2)适用于中、大分子量生物组分,如蛋白质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