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特点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集团化、金融国际化和区域性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
第一,跨国流动的巨额短期资本同实物经济越来越脱节,变化大大决于实物经济的变化,严重“虚拟化”,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因此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种虚拟资本往往可以用较少的本金控制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千倍于己的资金,投向风险高、回报高、周期短的外汇、股票、期货以及衍生工具等市场。它们抓住某国经济结构中的弱点进行炒作和投机,且其流动不遵循实物经济的逻辑和规律,而主要受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左右。因此,表现为资本大规模的无序、不可预测的跨国流动;这种不受实物经济规律约束的虚拟资本的大规模无序流动反过来对实物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竞争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国际并购、重组更加活跃,高潮迭起。80年代以前,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通过在东道国新建项目来形成生产能力,进入目标市场。80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跨国投资则主要以兼并和收购方式实现,并一次次掀起并购热潮。通过同行业并购,跨国公司强强联合,得以优势互补、增强实力,直接借助已有的资源和渠道迅速有效地进入和占领目标市场。据
统计,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并购约占全球并购总额的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占20%。1997年以购并方式实现流动的外国直接投资已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流量的58%,价值高达3420亿美元。欧元启动后,欧洲资本大市场的形成将迫使欧洲的企业、金融机构大规模合并重组,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三,资本追求利润和投资安全的双重属性,在跨国流动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外国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实际上是对投资地的安全和增值可能性进行评估和权衡的过程。从流向上看,约70%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发达国家,30%流向发展中国家,且集中在少数社会政治稳定、政策完善宽松、经济发展较快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资料1990、1995、l997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例高达79.3%、70.6%和68%,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例分别为20.6%、28.l%和30.2%,且主要集中在拉美、加勒比地区和南亚、东亚及东南亚地区,非洲的份额极小。
第四,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的加快,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的成功及其持续发展将更多地取决于能否便捷而有效地利用东道国的本地智力和社会综合资源(相对于自然国是否具有鼓励开发创新的商业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否拥有具备创造和创新潜力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是否拥有相关的配套产业和企业群,是否具备丰富资源而言)来加强其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东道的知识、智慧和信息等
无形资产积累,以及是否拥有面向企业的完善服务体系,将是跨国公司进行战略性长期决策时优先考虑的因素。
第五,从行业分布来看,基础设施和服务行业领域已经成为外资投资发展中国家的热点和重点领域。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统计数据,1990年前,流向基础设施的外国直接投资仅为14亿美元,1997年高达320亿美元,综合年增长率为56%,其中约1/3即110亿美元流向发展中国家;巴西于1998年年初对外资开放某些服务业市场,一个月吸引外资就达创纪录的100亿美元,相当于其1997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2/3。可见,基础设施和服务业领域吸引外资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外部需求基本稳定,出口导向型的外国直接投资将面临更加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不足已成为这些国家追求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故高质量、管理完善的基础设施客观上有很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服务业属竞争性领域,实际上多数不涉及国计民生,但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实行行业垄断,阻碍了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呼唤质优价廉的服务。基于上述原因,拥有资金和经济管理经验的外国直接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更愿意选择投资于他们有竞争优势、且市场前景广阔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