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otany一、课程基本信息— 1 —(一)知识目标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长发育与生殖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是生科、生技、农学、园林、园艺、植保、种子等十几个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二)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对植物外部形态结构和各器官内部结构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校园及附近城区主要植物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2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发展史,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逆境生理》、《作物育种学》、《观赏园艺》及《生物化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2)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1)了解花的形成和发育。
(2)了解植物界的发生和演化。
(3)了解流行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二)理解(1)理解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
(2)理解植物各营养器官之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三)掌握(1)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
(2)掌握植物组织的起源和类型。
(3)掌握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形态结构。
(4)掌握植物的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绪论 2 学时知识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界;植物的重要性;植物学发展简史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本章小结重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重要性。
难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思考题:— 3 —1、简述植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BOTANY TEACHING PROGRAM)执笔者:洪宇审核人:曹毅刘家友卢博彬编写日期:2017年8月二、课程简述植物学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系统性地介绍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发生和发育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构成植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组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与发育等有关基础理论知识。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了解植物界进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技能,及一部分被子植物常见的科、属特征,并能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为识别、利用和改造植物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 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类群的基础知识以及植物界演化规律,了解植物个体发生、发育、生长、生殖等生命活动规律。
2. 使学生了解植物与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知识,及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为学习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从事园艺产业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研究植物学的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目标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和主要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发育过程,掌握雌蕊和雄蕊的结构与发育,掌握被子植物传粉与受精的过程,掌握被子植物基本类群与分科。
(二)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三)成绩评定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占30%。
其中:出勤考核:占10%。
作业成绩:占20%,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一)教材[1] 吴万春. 植物学(第二版).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二)主要参考书目[1] 郑湘如, 王丽.植物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 马炜梁. 植物学(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3] 胡金良. 植物学(第一版) .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2.。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
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数:54 讲授36 实验 18大纲执笔人:廖建良一、课程简介《植物学》是生命科学系园林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之一,在第一学期开设。
《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植物学》是进一步学习园林树木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植物保护学等课程的基础。
在内容的安排上既要考虑到基础性、系统性,又要避免与相关专业课程重复。
因此,植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植物学的发展动态,受到与植物学有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活的有机体,教学内容涉及到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就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和野外实习的教学;同时由于教学时数少,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整个植物学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录像、投影、幻灯等。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理论教学(36学时)绪论 (2学时)通过绪论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界的划分和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意义,了解地球上植物的发生和植物对人类及自然界的作用,了解植物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分支学科,以及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植物科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4学时)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组织、细胞分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等基本概念,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意义,组织的类型。
植物学 教学大纲
植物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80120Z10课程名称:植物学/ Phyt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 王全喜,张小平主编.植物学(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2012;2. 周云龙主编.植物生物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杨继主编.植物生物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植物学(Botany)或植物生物学(Plant Biology)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
它是以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层次(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居群、个体、器官、组织、细胞)研究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与生化基础,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研究植物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机制,从而揭示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分裂方式的类型和过程,植物组织的起源和类型。
熟悉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结构。
掌握藻类、菌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与结构。
熟悉植物的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和光合作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植物界的多样性,主要植物类群及其系统发育与进化。
了解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掌握植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这将为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资源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细胞的概念和植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掌握植物细胞的周期和细胞三种分裂方式的过程;掌握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与组织形成;掌握细菌、蓝藻、绿藻、红藻、褐藻、黏菌、真菌、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掌握植物的生活史及植物的传粉;熟悉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及其控制;熟悉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进化学说,植物的变异与进化及植物的居群分化与物种形成;掌握植物的种系发生和演化;掌握植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植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熟悉人类利用和改造植物的历史。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英文名称:Botany课程编码:181064课程类别/性质:学科基础/必修学分: 4 总学时/理论/实验(上机):64/40/24开课单位:农学院适用专业:农学类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生物学一、课程简介《植物学》属于学科基础课,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物学各专业的的必修基础课程。
通过《植物学》的学习,将为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其它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植物从形态结构、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包括各种植物的生活史特点、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独特性、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生长发育规律);系统学习植物系统进化及自然分类的基本理论和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掌握种子植物常见科的主要特征及识别要点。
二、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2.能运用植物学的知识解释常见的植物学现象(毕业要求1.2),掌握植物学基础知识,能进行相关试验的设计(毕业要求1.5)。
3. 通过植物学理论课的学习,具备绿色发展的意识、生态环境、植物多样性保护等意识;应用植物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现代植物工厂、现代生物技术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掌握相关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及时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终生学习意识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课堂研讨、课堂及课后习题三部分,包括10章的理论教学及8个实验教学。
课内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24学时(详见本大纲第四部分)。
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如下: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注:在“要求”栏内以高、中、低来表示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要求,高为最高要求。
理解指能对所学的内容作归纳、分类、解释、总结、推断和一定程度的发挥。
植物学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
一、植物形态学
1.植物体的组成和结构
2.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3.植物器官间的关系和互动
4.植物的块茎、疏果、膨果等特殊形态
二、植物解剖学
1.植物的细胞组织学结构
2.植物的维管束系统和组织构成
3.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
4.植物的根系解剖结构和水分吸收过程
5.植物的茎解剖结构和物质传输机制
三、植物生理学
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能转化
2.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能量释放
3.植物的生长激素及其作用机制
4.植物的水分平衡和根际营养吸收
5.植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和反应机制
四、植物分类学
1.植物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2.植物的分类等级和分类特征
3.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关系
4.植物的主要类群和特征
5.植物分类学在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五、植物生态学
1.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
2.植物的生态适应与种群生态学
3.植物的群落生态学和演替过程
4.植物的生态分布与地理生态学
5.植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和生态系统生态学
总结:
植物学教学大纲作为植物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植物学学习和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而详细的教学大纲,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态学等相关知识,为未来的植物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教学大纲的编写也为植物教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
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植物学教学大纲的编写对于植物学教育和研究的推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植物学是农艺系园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由植物形态解剖学(Plant Morphology and Anatomy)、植物系统分类学(Plant Taxonomy)两大部分组成。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花卉学、观赏树木学等奠定必要的专业课基础。
同时,通过指导学生查阅近期国内外有关植物科学研究方面的期刊和文献,使学生掌握植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和近期的重大研究成果及学科动态,培养学生进行植物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在学习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特征,细胞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
对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应用和相关的制片技术,应鼓励学生加以了解。
在讲授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结合中学所学知识,对植物细胞可略讲,着重强调细胞壁、液泡、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
对植物的组织要详细加以讲授,这样在讲授器官发育涉及这些组织时可略讲。
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为本课程的重点,重点放在根和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叶的结构,花药的结构和发育,胚囊和胚胎发育的规律。
植物学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以及与功能的关系,植物界系统演化的规律,植物的类群、分类以及主要代表植物的识别,增进学生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此外,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课程简介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打好必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植物学是植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形态结构以及发育、植物分类及类群、植物系统演化的规律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为今后学习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促进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主要任务:第一从细胞、组织、器官等水平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形态与结构,以及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分科的知识;第二培养学生观察、了解植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技术、重要植物的识别、植物的鉴定方法等;第三了解和建立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统一、植物演化和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植物多样性的理论和思维;增进对植物的热爱和自然保护的意识;第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
三、基本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式多样性,植物学的发展历史,植物及其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点:讲述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植物学的历史和发展动态,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植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植物学》(全国高等农林专科统编教材),吴万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序号(章节)课程内容学时数授课实验合计1 植物细胞 4 42 种子与幼苗 2 23 植物组织 2 24 营养器官根 2 4 65 营养器官茎 2 4 66 营养器官叶 2 2 4营养器官的整体性及其与功能的统76 4 10一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8 生殖器官花 4 2 69 种子发育与果实 4 2 610 植物类群及分类 2 2 411 被子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2 212 双子叶植物纲 2 213 单子叶植物纲 2 214 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 4 4合计40 20 60 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要点第一章植物细胞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细胞的概念、细胞学说、植物细胞类型及真核细胞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及原生质体第三节.植物细胞的外被结构特点一、细胞壁二、细胞膜第四节植物细胞间的联络结构一、纹孔二、胞间连丝第五节植物细胞质及其细胞器一、胞基质二、细胞器三、细胞骨架系统第六节植物细胞核一、核的形态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二.核的超微结构三.核的功能第七节.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一.淀粉、二.蛋白质、三.油和脂肪四.丹宁和色素五.晶体和硅质小体第八节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一.细胞周期二.有丝分裂三.无丝分裂教学要求: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2)《植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6)《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20)《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6)《基础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4)《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36)《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 (47)《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5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59)《林业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67)《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70)《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77)《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84)《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500097、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84(60/24)、周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6(4/2)、学分:5、开课学期:秋季学期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生物教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应用生物专业等。
植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分类两部分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
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
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
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系统分类要求学生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结构特点、分类和系统演化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侧重分类和系统演化的内容,重点掌握云南以及普洱地区常见的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的科属特征,代表植物主要精选农业、林业、园林、园艺、药用和国家保护植物及在植物系统学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植物。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教学。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的分类、结构、生长发育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课程内容1. 植物的分类学概述- 植物的主要分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 - 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2.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根茎叶花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结构与生长发育3.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种子的萌发与生长- 植物的生殖生长4.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植物的物质循环与生态平衡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资料讲解等方式,系统讲解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植物的结构与生长过程,加深理解;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植物园、植物保护区等地实地考察,加深对植物的认识;4. 图书资料查阅: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深入学习植物学知识。
四、考核方式1. 学期考试:每学期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掌握;2. 实验报告:学生需完成若干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 课堂表现:平时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也将作为考核依据。
五、参考教材1. 《植物学》作者:XXX2. 《植物系统学》作者:XXX3. 《植物生理学》作者:XXX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规划,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植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科研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植物学这一领域中获得知识和乐趣,不断成长和进步。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植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植物种类、结构、功能、生长发育、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植物学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植物界的认识,还能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划和安排植物学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提供一个优质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演化和生命周期、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对植物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的起源和演化1.1 植物界的分类1.2 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历程2.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1 植物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成2.2 植物的器官结构和功能3. 植物的生长发育3.1 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生命周期3.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4.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4.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2 植物的适应性特征4.3 植物的生态功能和重要价值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发学生兴趣的故事、图片或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热情。
2. 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观察、田野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升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表和案例分析等,提供直观的信息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方法1. 日常考核:通过课堂作业、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情况。
2. 总结评价:每个学期末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实践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发现不足并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权威、系统的植物学教材,如《植物学》。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课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学分:3适用对象: 园艺(观赏园艺)专业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植物学课程是生物技术、农学、园艺、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的一门科学。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植物的亲缘关系。
提高学生对学习植物学的认识,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理解植物形态特征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态特征与功能的统一性;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各部分(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以及功能等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学基础;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植物各大类群的基本特征和代表植物。
熟悉被子植物起源、演化和主要分类系统,分类的新方法。
建立植物演化的基本观点。
14.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植物的起源与演化规律;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的进展。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重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难点: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和利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重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
第二章、种子与幼苗重点:种子和幼苗的类型。
第三章、植物组织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形态及功能。
难点: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形态及功能。
第四章、营养器官――根重点:根尖的分区及结构,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难点:根尖的分区及其组织结构特征,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根的区别第五章、营养器官――茎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特征。
第六章、营养器官――叶重点:单、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植物学教学大纲是为了指导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安排和实施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文件。
它旨在确保植物学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提高学生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本教学大纲涵盖了植物学的基本概念、结构与功能、分类与进化、生理与生态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实践与实验教学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1. 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科学方法;2. 理解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包括根、茎、叶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3. 熟悉植物的分类与进化,了解不同植物群体的起源和演化关系;4. 理解植物的生理与生态特征,包括营养吸收、光合作用、植物生长与发育等方面;5. 具备植物学实践与实验所需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
三、教学内容1. 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发展历程1.1 植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植物学在生态、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2.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2.1 植物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2 植物体细胞的结构和生理过程2.3 植物的生殖结构和生殖方式3. 植物的分类与进化3.1 植物的分类原则和体系3.2 主要植物类群的分类和特征3.3 植物的进化历程与关系4. 植物的生理与生态特征4.1 植物的营养吸收和运输4.2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4.4 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位5. 实践与实验教学5.1 野外植物观察与鉴定的基本方法5.2 实验室植物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5.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基本技能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授、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知识。
2. 互动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 实践教学:组织野外植物观察、实验室实验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论文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阅读科研论文,展开学术探讨和批判性思维。
5. 网络资源利用: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科研探索。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两界系统为依据,研究植物界中物种形成和种系发展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目的为:1、使学生了解植物分类的原则和分类系统。
2、研究植物各类群特别是被子植物的外部形态及内部构造。
3、使学生掌握和识别植物界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建立生物进化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1 绪论教学要点:了解植物界的主要类群以及分类系统;掌握植物界的分类阶层和双名法。
1.1 植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1.1.1 林奈的两界系统1.1.2 海克尔的三界系统1.1.3 魏泰克的五阶系统1.1.4 三原界系统1.2 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分类及命名1.2.1 生物多样性1.2.2 植物的命名1.2.3 植物的分类阶层1.2.4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2 植物细胞的特征及组织的形成教学要点: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重点介绍细胞壁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细胞壁的化学组成、细胞壁的形成和生长以及细胞壁上的附属结构;介绍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的类型、性质和功能。
重点介绍分生组织的分类、各类分生组织的组织学特征及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关系、维管系统中的木质部和韧皮部这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2.1 植物细胞的特征2.1.1 植物细胞的大小和形状2.1.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2 植物的细胞分化和组织的形成2.2.1 细胞的生长与分化2.2.2 植物组织的概念及分类2.2.3 复合组织以及组织系统的概念3 藻类植物教学要点:了解藻类植物的一般特征,掌握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等主要类群的一般特征及重要代表植物;并掌握藻类植物的生活史类型。
3.1 蓝藻门3.2 绿藻门3.3 红藻门3.4 褐藻门4 菌类与地衣植物教学要点:了解菌类植物的一般特征,掌握粘菌门和真菌门的主要特征;了解粘菌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了解真菌门的主要代表植物。
了解地衣门的一般特征。
4.1 细菌门4.2 粘菌门4.2 真菌门附:地衣门5 苔藓植物教学要点:掌握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以地钱和葫芦藓为代表,掌握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植物学课程名称(英文):Botany 课程编码:01151015 开课学期:第1或2学期学时数、学分数:64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林学、园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中药学等专业后续课程:树木学、种子植物分类学、观赏树木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森林生态学、花卉学等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和揭示植物界所存在的各种层次的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包括结构、功能、生长发育、进化、分布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等各种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形态建成和植物界系统演化的规律,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为从事相关行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第一章绪论 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植物学定义及重要性、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植物与人类关系以及植物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植物的分布极为广泛,自然界几乎处处都有植物,而且形态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一般可以分为六个大类群;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与生产力平衡中的作用(碳素循环、氮素循环);植物界是植物种质保存的天然基因库;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第三节植物学的发展概况及分支学科植物学发展简史;植物学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及与林业、园林等科学的关系。
重点: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难点: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
第二章植物的细胞 3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植物细胞的有关知识,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方式。
第一节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发展;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非细胞结构的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河套大学生化系生物教研室目录:《植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植物学二、课程性质:1、研读对象:本学科是研究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发育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间的关系的科学。
2、课程特点: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生物专业主要基础课。
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分类三个部分。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植物学是一门基础课,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的生理功能机理及其变化,生长发育情况,以及个体和群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课程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为学好后续课程如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遗传学等以及其他选修课打好基础。
2、生物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学生物教师。
中学现在开设的生物课有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和高中生物等几门课,不少内容涉及到植物学。
因此,学此课能为今后胜任中学生物教学工作,特别是有关植物学内容的教学工作,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做好准备。
四、课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讲授为主结合启发式、谈话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特别是结合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教学目的。
五、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编、被子实物形态解剖部分绪论[教学内容]一、植物界二、植物在自然界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三、植物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教学要求]通过绪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在自然界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有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有关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植物学的信心。
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细胞一、细胞学说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三、植物细胞的基本化学组成四、植物细胞的分裂五、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第二节植物组织一、植物组织的概念二、组织的类型三、维管组织及维管束类型[教学要求]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建立,对植物学乃至整个生物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导致组织的形成,不同组织适应不同的功能。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1、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2、构成植物体地各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3、初步建立植物器官概念。
第二章种子和幼苗[教学内容]第一节种子的构造一、胚二、胚乳三、种皮第二节、种子的主要类型一、有胚乳种子二、无胚乳种子第三节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一、种子的寿命和休眠二、种子萌发的条件三、种子的萌发[教学要求]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器官。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1、种子的基本构造,并懂得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2、使学生能区别幼苗类型;3、理解种子萌发就是胚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生长和进一步分化的过程;4、明确营养体各部分的来源。
第三章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第一节根一、根的发生类型和生理功能二、根的发育(根尖的分区及其生长动态)三、根的结构四、侧根的发生五、根瘤和菌根第二节茎一、茎的生理功能二、茎的基本形态三、芽与茎的分支四、茎尖的结构五、茎的结构第三节、叶一、叶的功能二、叶的形态三、叶的构造四、叶的生态类型五、离层与落叶第四节、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一、营养器官维管系统地联系二、营养器官之间主要的联系第五节、营养器官的变态一、根的变态二、地上枝条的变态[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1、根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过程;2、了解根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3、要求学生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过程;4、了解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5、辨别各种形态的叶;6、掌握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7、了解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叶的结构特点;8、理解叶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四章、被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的繁殖一、繁殖的概念二、被子植物营养繁殖和有性生殖第二节、花一、花的概念组成和类型二、禾本科植物的花三、花芽的分化四、花程式和画图解五、花序第三节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一、花药的发育和结构二、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三、花粉粒的形态结构四、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第四节雌蕊的发育及其结构一、雌蕊的发育二、胚珠的形成、发育和胚囊的形成第五节开花、传粉和受精一、开花二、传粉三、受精第六节种子和果实一、种子的形成二、果实的形成和类型三、果实和种子队传播的适应第七节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教学要求]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要进行繁殖。
繁殖是生物衍生后代的重要的生命现象。
繁殖对于植物本身的作用就是保持种族的延续,为演化发展提供条件;对于人类的意义就是提供作物的种子和果实。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1、掌握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发育及其生殖过程;2、了解被子植物胚胎发育及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3、掌握各种类型果实的特征;4、了解被子植物营养繁殖的方法第二编、植物系统分类引言[教学内容]一、植物界的分门二、植物分类阶层三、种的命名四、植物的分类方法[教学要求]通过引言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任务;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概念;了解双名法及其意义。
第一章藻类植物(Algae)[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蓝藻门一、蓝藻门的一般特征二、蓝藻的分类及代表植物三、蓝藻的生态习性与分布四、经济价值五、蓝藻在植物界中的地位第三节裸藻门一、裸藻门的一般特征二、代表植物三、分类地位第四节甲藻门一、甲藻门的一般特征二、繁殖三、生态习性四、分类地位第五节金藻门一、金藻门的一般特征二、金藻门的分类及代表植物三、分类地位第六节黄藻门一、分类地位二、一般特征三、代表植物第七节硅藻门一、一般特征二、繁殖三、分类地位第八节绿藻门一、褐藻门的一般特征二、褐藻的分类及代表植物三、分类地位第九节红藻门一、一般特征二、代表植物三、分类特征第十节褐藻门一、一般特征二、代表植物三、分类特征[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藻类分门的依据,用以区分、识别各门藻类;掌握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及生活史;通过归纳比较,从而了解藻类植物的演化趋势;使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由于藻类的多样性,关于它们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理论,课堂讲授应以一种系统为主,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要适当介绍我国在藻类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就。
第二章菌类植物(Fungi)[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菌门一、原始性二、结构特征三、繁殖第二节粘菌门一、基本知识二、演化地位三、特征第三节真菌门一、一般特征二、繁殖方式及生活史三、真菌门的主要分类四、真菌小结[教学要求]菌类”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它们之间主要是由于营养方式相同而人为地集合在一起。
细菌门的内容与“微生物学”重复,只讲授门的分类特征及其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粘菌门只讲授一般特征和代表植物。
真菌门是本章的重点,要求掌握门、纲的分类特征及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生活史、分布及其经济意义。
菌类的概念。
第三章地衣植物(Lichens)[教学内容]一、一般特征二、地衣的分类三、地衣的生态习性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地衣,掌握地衣的构造特点,并能识别地衣的几中基本形态类型,了解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第四章苔藓植物(Bryophyta)[教学内容]第一节一般特征一、植物体特征二、生殖器官三、世代交替第二节分类及其代表植物一、苔纲二、藓纲[教学要求]苔藓植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是陆生植物发展的旁枝。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苔藓植物的特征及地钱和葫芦藓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了解苔纲和藓纲的区别及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
第五章蕨类植物[教学内容]第一节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一、植物体二、世代交替三、孢子的产生第二节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一、裸蕨亚门二、石松亚门三、水韭亚门四、木贼亚门五、真蕨亚门[教学要求]蕨类植物是孢子植物演化的最高类群,又是低级的维管植物。
本章要求掌握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了解蕨类各主要类群的特征及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第六章孢子植物小结第七章裸子植物(Gymnospermae)第一节概论一、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二、裸子植物的分类第二节苏铁纲第三节银杏纲第四节松柏纲第五节红豆杉纲第六节买麻藤纲[教学要求]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更进一步适应了陆地生活,但较之被子植物还缺乏广泛的适应性。
本章要求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了解裸子植物各纲的主要区别;重点掌握松、杉、柏三科的特征;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及我国丰富的裸子植物资源。
第七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ae)第一节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第二节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第三节双子叶植物纲一、木兰科二、毛茛科三、小檗科四、罂粟科五、紫堇科六、莲科七、睡莲科八、山茶科九、猕猴桃科十、锦葵科十一、堇菜科十二、圣柳科十三、葫芦科十四、秋海棠科十五、杨柳科十六、白花菜科十七、十字花科十八、五垭果科十九、芍药科二十、蔷薇花科二十一、蝶形花科二十二、含羞草科二十三、云实科二十四、瑞香科二十五、胡颓子科二十六、柳叶菜科二十七、石榴科二十八、红树科二十九、桃金娘科三十、大戟科三十一、鼠李科三十二、葡萄科三十三、亚麻科三十四、瑞香科三十五、槭树科三十六、漆树科三十七、无患子科三十八、楝科三十九、蒺藜科四十、栊牛儿苗科四十一、柞酱草科四十二、凤仙花科四十三、伞形科四十四、五加科四十五、石竹科四十六、黎科四十七、苋科四十八、马齿苋科四十九、落葵科五十、蓼科五十一、榆科五十二、桑科五十三、大麻科五十四、荨麻科五十五、山毛榉科五十六、桦木科五十七、胡桃科五十八、龙胆科五十九、夹竹桃科六十、萝摩科六十一、茄科六十二、旋花科六十三、唇型科六十四、玄参科六十五、马鞭草科六十六、紫草科六十七、列当科六十八、狸藻科六十九、紫薇科七十、茜草科七十一、忍冬科七十二、橘梗科七十三、菊科七十四、百合科七十五、石蒜科七十六、鸢尾科七十七、莎草科七十八、禾本科[教学要求]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
使生懂得它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了解被子植物对动物界及对人类发展和生存的重要作用;同时使学生了解关于被子植物起源的主要学说和系统发育两大学派的观点及主要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的概况;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了解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本大纲对被子植物分类及各科的排列基本上依据的是克郎奎斯特系统,只是为了教学方便,按离瓣花和合瓣花植物顺序排列。
考虑到师范专科的实际,在纲之下,直接进行分科概述,讲授内容主要是各科的特征,属种数目,在世界和我国分布情况,介绍一些代表属种及其经济价值。
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及地区的差别,选编了78个科,其中16个科为必讲的科,用△号标出,其余可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