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点焊机器人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点焊机器人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点焊机器人控制系统毕业设计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生产已经成为了制造业的主流趋势。

而点焊机器人作为其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在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点焊机器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人力资源浪费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设计一套点焊机器人控制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点焊机器人的精准控制,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操作安全性和减少操作难度。

二、设计目标本设计旨在设计一套全自动化的点焊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 实现对点焊机器人的精准控制,并能够自动完成多种复杂任务。

2. 提高点焊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并保证产品质量。

3. 提高操作安全性和减少操作难度。

三、设计方案1. 系统框架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结构,包括上位机、下位机和PLC三个部分。

其中上位机主要负责图形界面的显示和操作,下位机主要负责点焊机器人的运动控制,PLC主要负责点焊机器人的输入输出控制。

2. 硬件设计本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控制芯片,并配合步进电机和直流电机实现点焊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要加入各种传感器、电源、开关等辅助设备。

3. 软件设计本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作为上位机软件开发工具,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

下位机采用Keil C51进行编程。

PLC则采用三菱公司的GX Works 2进行编程。

4. 功能设计本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图形化界面:通过上位机可以实现对点焊任务的设置、调试和监控等操作。

(2)自动化控制:通过上位机设置任务参数后,下位机可以自动完成点焊任务。

(3)故障检测:系统具有故障检测功能,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报警并停止运行。

(4)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将每次点焊任务的数据进行记录,并保存到数据库中。

四、总结本设计提出了一套全自动化的点焊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点焊机器人的精准控制,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并保证了产品质量。

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doc

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doc

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doc焊接机器人的毕业设计焊接机器人的毕业设计是研究焊接机器人的机构结构、控制方式、实现机构和智能控制系统,以及进行焊接功能的实现,最终达到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指标。

焊接机器人的主要结构包括机器人本体、焊接驱动机构、焊接控制机构、焊接功率机构、焊接探头等。

其中机器人本体由关节、机械结构以及用于关节激活的驱动装置组成,一般采用六维机械机构,由六个球拍轴组成,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和大负载量的特点。

焊接驱动机构由电机、减速机以及传动部件组成,主要作用是将焊接机器人关节的控制信号转换成机械运动。

焊接控制机构以及焊接功率机构由电源、变压器、调速器、油门调节器等组件共同构成,实现对焊接电源的控制和调节,以确保焊接的质量。

焊接探头负责将焊接电源与工件接触,其可以有自动换枪装置进行更换,以满足能焊接不同材料和不同部位的需求。

焊接机器人的控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离散结构控制、模糊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系统方法。

传统的离散结构控制是将控制任务分解为几个独立的控制单元,主要由运动控制器、支撑控制器、护盾控制器等组件构成,通过联合每个控制器完成整个控制任务。

模糊控制是采用模糊逻辑原理,根据实际情况,对焊接机器人的运动、位置,进行智能化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是将焊接机器人复杂的焊接模型分解成若干个子模型,使用一定的算法对其进行建模,然后根据焊接机器人的输出信号,生成合适的控制信号,用以调整焊接机器人的动作。

独有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跟踪焊接机器人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诊断和调节,以保证焊接机器人的运行质量,减少不正常状况引发的焊接痕迹。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根据任务的要求,可以进行容错处理,考虑到焊接参数的变化,根据实际要求及时调整焊接参数,保证焊接质量。

焊接机械手毕业设计

焊接机械手毕业设计

焊接机械手毕业设计【篇一:自动焊接机械手设计(毕业设计)】自动焊接机械手设计1 绪论1.1 技术概述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

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

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

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1.2 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六自由度弧焊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设计

六自由度弧焊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设计

word摘要机器人是一种集机械、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多种现代技术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进入80年代,随着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以与柔性生产系统〔FMS〕和柔性自动化〔FA〕在工业生产中的大量应用,机器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的特点是能在自动控制下通过编程完成目标操作或移动作业;机器人的构造和性能表现了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特别是表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以与机器的作业准确性和在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

综观机器人开展的历史和高新技术的开展趋势,可以断言,机器人必将成为现代化工业开展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

本文设计了一种关节式机器人,具有六个自由度,其中手腕关节具有三个自由度,其它的关节各具有一个自由度,各个关节采用电机驱动。

本设计主要介绍关于机器人的一些根本常识和原理,包括机器人的组成、分类和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并参考通用型机器人的结构,进展六自由度弧焊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本设计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机器人的机构可行方案进展了充分论证,用Pro/Engineer 和AutoCAD 等软件设计出了机器人本体结构。

关键词: 六自由度;弧焊机器人;控制系统ABSTRACTThe robot is the mechanical-electrical production which is posed of the technique of mechanical、electrical、sensor、control. ing the 80 age,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utomatic manufacture pipelining、flexible manufacture system and flexible automation, the robot will exert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is.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robot is its ability to plete object manipulation or moving task through programming under the auto-control. The constitu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robot embody each quality of the man and r obot, especially the man’s intelligence and applicability as well as the veracity of the robot’s task and the ability of pleting task under each environment.A joint type robot was designed in this paper.It hadsix degrees of freedom.The wrist had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and the other joints had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The painting robot’s joints were driven by motors.This scheme introduced some basic information and theory of the robots. It is included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robot, the group of the robot, and the main capability of technology. It consul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mon robot to design the structure and puter control system 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robot.After demonstr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robot mechanics, the article have designed the ro bot’s entity structure with Pro/engineer and AutoCAD and otherwise software from the matter of fact.KEYWORDS:Six degrees of freedom;Arc welding robot;Control system目录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设计

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目录1 绪论 (2)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5)1.3 本次设计主要完成的工作 (7)2 焊接机器人总体方案确定 (7)2.1 总体传动方案 (7)2.2 驱动方式选择 (7)2.3 各关节传动方案 (8)3 技术参数的确定及详细结构设计 (12)3.1 主要技术参数确定 (12)3.2 传动结构设计 (16)3.3 详细结构设计 (18)4 零部件的计算及校核 (26)4.1 直齿圆锥齿轮的校核计算 (26)4.2 直齿圆柱齿轮的校核计算 (29)4.3 轴的校核计算 (36)结论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0)1 绪论“机器人”一词最早出现于1920年捷克作家Karel Capek的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

1984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RIA)的建议,给机器人下了个定义,即“机器人是一种可反复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工具,为了执行不同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的动作的专门系统(A reprogrammable and multifunctional manipulator ,devised for the transport of materials,parts,tools or specialized systems,with varied and programmed movements,with the aim of carring out varied tasks)”。

[1]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制造技术发展重要标志之一和新兴技术产业,已为世人所认同,并正对现代高技术产业各领域以至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机器人是柔性自动化的集中体现。

自从美国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以来,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代是示教再现型的机器人,这类机器人不具备外界信息反馈能力,很难适应变化的环境。

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设计论文_本科论文

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设计论文_本科论文

1前言1.1设计背景与意义1.1.1 焊接机器人概述焊接机器人是从事焊接(包括切割与喷涂)的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多用途的、可重复编程的自动控制操作机,具有三个或更多可编程的轴,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为了适应不同的用途,工业机器人最后一个轴的机械接口,通常是一个连接法兰,可接装不同工具或称末端执行器。

焊接机器人就是在工业机器人的末轴法兰装接焊钳或焊(割)枪的,使之能进行焊接,切割或热喷涂。

自从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于1959年在美国诞生以来,机器人的应用和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具有感知能力的机器人、智能型机器人。

1.1.2 焊接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自从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于1959年在美国诞生以来,机器人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

其中日本具有机器人王国之称,此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前苏联等一些国家的机器人产业也发展得很快。

在亚洲,韩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也很迅速,现排名世界前列。

现在国外的机器人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现状为,在机械结构上以发展关节型机器人为主流,在控制系统方面主要是发展基于PC的开放结构的控制系统,在驱动技术方面主要是发展 AC伺服驱动技术,此外智能化传感器技术的机器人数量呈上升趋势。

焊接机器人技术正朝着高速、高精度、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掌握了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开发出了弧焊、点焊、装配等机器人;现阶段我国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铁路机车等主要行业。

其中弧焊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各大汽车制造厂的自动焊装线上。

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上的应用水平和国外相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

现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主题发展战略目标是:根据2l世纪初,我国国民经济对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需求,瞄准国际前沿高新技术发展方向,创新性地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基础技术、关键技术,产品技术和系统技术。

弧焊机器人工作站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弧焊机器人工作站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弧焊机器人工作站系统设计摘要随着工业技术的提高,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机器人与手工操作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日益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

其中,焊接机器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机器人,全球将近一半的工业机器人用于各种形式的焊接加工领域。

本论文以六自由度弧焊机器人为背景,详细介绍了机器人工作站的配置,硬件选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机器人配套设施的建设、仿真软件的应用及在实际环境中的调试。

论文首先总结了前人的工作,对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总结了中外弧焊机器人的生产发展情况,对国内的弧焊机器人工作站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然后结合工厂实际情况和生产要求,结合目前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解决方案,规划了本次机器人工作站的设计模块,对机器人工作站的配置和组成提出了合理创新的设计,采用简单高效的方法完成了工厂的应用要求。

工作站包括两台日本安川机器人公司的MOTOMAN NX100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了6轴运动,能够在空间上做大自由度的运动,一台机器人安装了弧焊焊枪,进行弧焊作业,另一台机器人安装了夹持设备,进行辅助作业,两台机器人协调工作,共同完成作业任务。

本文对工作站的各个组成部分给出合适的规划,保证了机器人工作站的实用高效性,使用双机器人的协调工作及外部轴的控制实现高复杂度的焊接,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使工作站拥有良好的柔性化拓展空间。

对工作站系统进行设计时采用了先进的3D模拟仿真技术,能够直观模拟机器人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的运动状态,观察机器人I/O信号在运行中的应用情况,对现场环境下工作站的系统运行作出充分的模拟演示,保障了机器人工作站的稳定和高效,为机器人工作站的现场搭置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

一种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

一种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

一种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标题:基于六轴焊接机器人的自动焊接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引言焊接机器人是当前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设备之一,它具备高效、精确的特性,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设计旨在基于六轴焊接机器人实现一种自动焊接系统,提高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系统需求分析、机器人选型、系统设计、控制策略和实验验证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系统需求分析1.硬件需求系统应选用能够满足焊接需求的六轴焊接机器人。

同时,还需要焊接头部、摇臂、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硬件设备。

2.软件需求系统设计应具备焊接路径规划和控制算法、运动方案生成和优化算法、实时监控与调整算法等功能。

3.功能需求系统应具备焊点检测、焊缝跟踪、焊接参数调整等功能,适应不同焊接需求。

三、机器人选型在六轴焊接机器人中,应首选与焊接操作相匹配的工作负载能力和尺寸。

同时,需考虑机器人的控制精度和可编程性,以达到对焊接路径的精确控制和实现不同焊接需求的灵活性。

四、系统设计1.焊接路径规划根据焊接物体的三维模型,将焊点转化为坐标系上的位置,确定焊缝的路径。

采用快速逼近算法生成规划路径,并实现对路径的优化。

2.控制策略设计并实现适应给定焊接路径的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等。

通过调整焊接参数,提高焊接质量。

3.传感器集成通过集成视觉传感器,实现焊点检测和焊缝跟踪,并利用传感器数据对焊接路径进行调整,维持焊接的准确性。

五、实验验证在实验中,通过焊接机器人完成一系列焊接任务,并对焊接质量进行评估。

通过实时监控焊接过程中的参数和数据,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六、结论本设计基于六轴焊接机器人,通过软硬件设备的配合,实现了一种自动焊接系统。

该系统具备焊接路径规划、控制策略设计、传感器集成等功能,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未来可以在该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焊接路径规划算法和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焊接质量。

五自由度焊接机器人的设计

五自由度焊接机器人的设计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在役的工业机器人中大约有将近一半的工业机器人用于各种形式的焊接加工领域,焊接机器人应用中最普遍的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点焊和电弧焊。

我们所说的焊接机器人其实就是在焊接生产领域代替焊工从事焊接任务的工业机器人。

这些焊接机器人中有的是为某种焊接方式专门设计的,而大多数的焊接机器人其实就是通用的工业机器人装上某种焊接工具而构成的。

在多任务环境中,一台机器人甚至可以完成包括焊接在内的抓物、搬运、安装、焊接、卸料等多种任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就是焊接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众所周知,焊接加工一方面要求焊工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稳定的焊接水平;另一方面,焊接又是一种劳动条件差、烟尘多、热辐射大、危险性高的工作。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使人们自然而然首先想到用它代替人的手工焊接,减轻焊工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可以保证焊接质量和提高焊接效率。

本次我所设计的机器人为五自由度弧焊机器人。

本说明书对本次设计的主要考虑内容进行了叙述和讲解,包括机器人的总体设计以及传动系统的构成与设计,电动机的选择,圆锥齿轮的设计与校核,谐波减速器的原理以及选择,腕部转动轴的校核,齿形带规格的选择以及滚动轴承的选择与校核等。

由于设计经验不足以及理论知识的匮乏,本次设计肯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答辩老师谅解并不吝赐教。

关键词焊接机器人;齿形带传动;谐波减速器;五自由度ABSTRCT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 nearly half of the world's industrial robots in service are used for welding. The most common application of welding robot are in two main ways, spot welding and arc welding. The welding robot we are talking about is actually industrial robots which are doing the work in the welding tasks instead of welding production welder. Some of this welding robot i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welding while most of them are actually a common industrial robot fitted with a welding tool. In multi-task environment, a robot can even complete many kinds of work including the grasp of welding, handling, installation, welding, unloading and other tasks,. Therefore, in a sense,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robots i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lding robot.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welding processing on one hand requires on skilled operational skills, rich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stable level of welding; on the other hand, welding is a work with poor working conditions, dust, and heat radiation and high-risk. The emergence of industrial robots first makes people naturally think of using it to replace the manual welding to reduce labor intensity. But also it ensures the welding quality and enhances the efficiency of welding.The robot I designed is a DOF arc welding robot. The design statement mainly include design of robot's drive system and the its composition, the choice of motor, design of bevel gear and verification, the principle of harmonic reducer and its choice, wrist Check the Department of rotational axis, the choice of rolling bearings and its checking and so on.KEY WORDS welding robot; profile belt transmission; harmonic reducer; 5-DOF目录中文摘要 (Ⅱ)英文摘要 (Ⅲ)目录 (Ⅳ)前言 (1)1 绪论 (3)2 毕业设计基本思路 (4)2.1总体所涉及思路及内容 (5)2.2设计传动方案 (5)3 焊接机器人腰部与大部设计 (7)3.1 腰部结构设计 (7)3.1.1 电动机的选择 (7)3.1.2 谐波减速器介绍及选择 (8)3.1.3 轴的设计与校核 (10)3.1.4 轴承的设计计算与核 (11)3.1.5 齿轮设计计算与校核 (12)3.2 大臂结构设计 (15)3.2.1 电动机的选择 (15)3.2.2 谐波减速器的选择 (15)3.2.3 轴的设计与校核 (16)4总结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前言焊接机器人之所以能够占据整个工业机器人总量的40%以上,与焊接这个特殊的行业有关,焊接作为工业“裁缝”,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加工手段,同时由于焊接烟尘、弧光、金属飞溅的存在,焊接的工作环境又非常恶劣,焊接质量的好坏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的影响。

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说明书

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说明书

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说明书一、引言二、设计目标本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台能够完成焊接任务的机器人,具有以下特点:1.理论基础:基于焊接工艺学与自动化技术的基础,完成焊接机器人的设计。

2.结构合理:设计机器人的结构,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焊接作业,提高工作稳定性和精度。

3.控制系统完善:设计并实现相应的控制系统,使机器人能够精确地执行预定的焊接路径和动作。

4.安全可靠:考虑到焊接环境的特殊性,确保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满足相关的安全要求和标准。

三、设计思路1.结构设计:根据焊接任务的要求,设计机器人的结构,包括机械臂、焊枪、运动轨迹、夹具等,确保机器人能够完成焊接作业。

2.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包括运动控制、焊接参数控制和人机界面等,使机器人能够精确、可靠地执行焊接任务。

3.安全设计:考虑机器人在焊接作业中的安全性,设计相应的安全装置和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4.自动化设计:设计机器人的自动化功能,如自动识别焊接位置、调整焊接参数等,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

四、设计步骤1.研究焊接工艺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焊接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2.设计机器人的结构,确定机械臂的数量和长度、焊接枪的种类和参数等。

3.设计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包括电机驱动、传感器安装和运动轨迹规划等。

4.设计机器人的焊接参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算法和参数设置等。

5.设计机器人的人机界面,包括显示屏、按键和通信接口等。

6.设计机器人的安全系统,包括安全装置、急停开关和安全间隔等。

7.测试机器人的性能,包括焊接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等。

8.完善机器人设计,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和改进。

五、预期成果1.完成一台能够实现焊接任务的机器人。

2.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和工作原理图。

3.相关测试数据和性能评估报告。

六、时间计划完成本设计需要大约12个月的时间,按下面的计划进行:1.理论学习和调研:2个月2.结构设计与优化:3个月3.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3个月4.安全系统设计与测试:2个月5.性能测试与优化:2个月七、结论本设计说明书介绍了焊接机器人的设计目标、思路、步骤和预期成果。

(完整版)焊接机器人总体设计

(完整版)焊接机器人总体设计

焊接机器人总体设计此次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台焊接机器人,本文主要对焊接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部分进行研究、设计和分析。

1 焊接机器人总体设计的思路设计机器人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1)系统分析阶段1)根据焊接机器人系统索要实现的目标,明确所采用机器人的目的和任务;2)分析机器人所在系统的工作环境;3) 根据焊接机器人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基本上确定机器人的功能和方案。

例如机器人的自由度、信息的存储量、计算机功能、承受力矩、动作精度的要求、容许的运动范围、静动载荷以及对温度、震动等环境的适应性。

(2)技术设计阶段1)根据系统的要求来确定机器人的自由度和允许的空间工作范围,选择机器人的坐标形式和工作方式;2)拟订机器人的运动路线和空间作业图;3)确定驱动系统的类型;4)选择各部件的具体结构以及尺寸,进行机器人总装图的设计与装配;5)绘制机器人的零件图,并确定尺寸。

2 焊接机器人自由度和坐标系的选择机器人的运动自由度是指各机器人系统运动部件在三维空间就是固定坐标系所具有的独立运动数,对于每一个构件来讲,它有几个运动坐标就说明其有几个自由度。

各运动部件和机构自由度的总和就是机器人的自由度数。

机器人的手部要像人手一样灵活的完成各种动作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人的手是由手指、掌、腕、臂等19个关节组成,共有27个自由度。

而生产实践过程中没有必要需要机器人的手有这么多的自由度一般为3-6个(不包括手部)此次设计的焊接机器人为4自由度,四个自由度分别为:腕部的回转;小臂部分的伸缩;大臂部分的回转;大臂部分的伸缩。

按机械手手臂的不同运动形式及其组合情况,其座标型式可分为直角座标式、圆柱座标式、球座标式和关节式。

由于本机械手在上下料时手臂具有升降、收缩及回转运动,因此,采用圆柱座标式。

相应的机械手具有三个自由度,为了弥补升降运动行程较小的缺点,增加手臂摆动机构,从而增加一个手臂上下摆、动的自由度。

工业实践机器人的结构形式主要有直角坐标型结构、圆柱坐标型结构、球坐标型结构、关节型结构四种。

(完整版)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

(完整版)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

VI1.1论文的选题意义第1章绪论自动化的焊接机器人能提供稳定地焊接质量,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焊接机器人大多是固定的,主要通过机械臂的活动来工作,又由于空间的限制使得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工作对象大大受到限制。

在大型工件,如:石化工业中的大型储油罐、球罐、管道的焊接,多在现场作业,焊接位置手工作业难以达到,恶劣的工作环境不仅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影响焊接质量.工程应用中亟待开发出能够取代工人手工操作的低成本自动化的焊接设备,以减少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焊接质量,这些情况都对移动焊接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现在,国外在这方面的技术基本成熟,但国内各单位对这些技术的了解有相当部分还停留在文献上或局部上。

所以应该从基本做起,开展一些基础技术研究作为机器人课题的主要研究与开发内容之一。

1.2焊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自从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MMATE于1959年在美国诞生以来,机器人的应用和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是示教再现型机器人.这类机器人操作简单,不具备外界信息的反馈能力,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代是具有感知能力的机器人.这类机器人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具备如听觉、视觉、触觉等功能,工作时借助传感器获得的信息,灵活调整工作状态,保证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完成工作.第三代是智能型机器人。

这类机器人不但具有感觉能力,而且具有独立判断、行动、记忆、推理和决策的能力,能适应外部对象、环境协调地工作,能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还具备故障自我诊断及修复能力.焊接机器人就是在焊接生产领域代替焊工从事焊接任务的工业机器人。

早期的焊接机器人缺乏“柔性",焊接路径和焊接参数须根据实际作业条件预先设置,工作时存在明显的缺点。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网络控制技术的发展,焊接机器人也由单一的单机示教再现型向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多传感、智能化的柔性加工单元(系统)方向发展¨。

专用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

专用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

┊┊┊┊┊┊┊┊┊┊┊┊┊装┊┊┊┊┊订┊┊┊┊┊线┊┊┊┊┊┊┊┊┊┊┊┊┊专用焊接机器人设计[摘要]焊接机器人具有焊接质量稳定、改善工人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通用机械、金属结构和兵器工业等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在役的工业机器人中大约有一半用于各种形式的焊接加工领域。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焊接机器人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焊缝跟踪技术、离线编程与路径规划技术、多机器人协调控制技术、专用弧焊电源技术、焊接机器人系统仿真技术、机器人用焊接工艺方法、遥控焊接技术七个方面。

本次设计所用的焊接机器人主要用于客车车窗焊缝的焊接。

目的是减少人力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在一些人工焊接不方便的位置工作,同时减少焊接时的火花及烟雾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设计主要是决定机器人的类型、自由度数、工作的范围。

根据设计要求计算缸体、轴、齿轮等部件选用是否合理,能否完成所需工作。

[关键词]焊接机器人齿轮轴经济┊┊┊┊┊┊┊┊┊┊┊┊┊装┊┊┊┊┊订┊┊┊┊┊线┊┊┊┊┊┊┊┊┊┊┊┊┊Special welding robot design[Abstract]Welding robot has the stable welding quality, improve labor condition,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widely used i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machinery, general machinery, metal structure and weapon industry and other industries. 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 in service of the world's industrial robots for about half of all kinds of welding processing field.Robotics is a combination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cybernetics, agencies and sensing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onics and other multi-disciplinary and formation of the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From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welding robot technology research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eam tracking technology, off-line programming and path planning technology, multi-robot coordinate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al technology, welding robot arc welding power source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robot welding method, welding technology in seven aspects.The design used in the welding robot is mainly used for passenger car window seam welding. Purpose is to reduce human labor intensity,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can work in some manual welding are not convenient location, at the same time reduce the welding sparks and smoke when the damage to the human body.Design is mainly the type of robot, the degrees of freedom, the scope of work.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design calculation cylinder body, shaft, gear and other components to choose whether reasonable, whether the work needed to complete.[Keywords]The welding robot gear shaft economic┊┊┊┊┊┊┊┊┊┊┊┊┊装┊┊┊┊┊订┊┊┊┊┊线┊┊┊┊┊┊┊┊┊┊┊┊┊目录前言 (1)第1章焊接机器人概述 (2)1.1 焊接机器人概念 (2)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2)1.2.1 焊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2)1.2.2 焊接机器人国内外应用现状 (2)1.2.3 我国焊接机器人的应用状况 (3)1.3 焊接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现状 (4)1.3.1 焊缝跟踪技术 (4)1.3.2 离线编程与路径规划技术 (5)1.3.3 多机器人协调控制技术 (5)1.3.4 专用弧焊电源 (6)1.3.5 仿真技术 (6)1.3.6 机器人用焊接工艺方法 (6)第2章焊接机器人信息及选型 (8)2.1技术指标 (8)2.1.1 技术参数 (8)2.1.2 设计要求 (9)2.2 机器人的选择 (9)2.2.1 圆柱坐标型 (9)2.2.2 极坐标型 (9)2.2.3 直角坐标型 (10)2.2.4 多关节型 (10)第3章拟定总体方案 (11)3.1基本设计依据 (11)3.2 方案选定 (11)3.3 总体设计 (11)3.3.1 选择机型 (12)3.3.2 确定总体性能参数 (12)3.3.3 总体布局及各部件的结构形式 (12)第4章设计计算 (13)┊┊┊┊┊┊┊┊┊┊┊┊┊装┊┊┊┊┊订┊┊┊┊┊线┊┊┊┊┊┊┊┊┊┊┊┊┊4.1.臂部伸缩油缸的设计计算 (13)4.1.1 确定活塞杆的材料 (13)4.1.2 按强度条件确定活塞杆的直径 (13)4.2 垂直升降油缸的计算 (14)4.2.1 活塞杆的直径 (14)4.3 腕部回转力矩的计算 (15)4.3.1 腕部回转支撑的摩擦力矩 (15)4.3.2 惯性力矩 (15)4.4 手臂回转后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15)4.4.1 手臂回转时所需的驱动力矩 (15)4.4.2 驱动力矩的计算 (16)4.4.3 回转缸内径的计算 (16)4.5 工作台驱动器缸设计计算 (16)4.6 调整电机选择 (17)4.7 焊接机械手的驱动系统设计及计算 (17)4.7.1 驱动系统概况 (17)4.7.2 计算参数 (18)4.7.3 由已知参数绘制工况图 (19)4.7.4 拟定液压回路 (21)4.7.5 编制程序 (21)4.8 齿轮的计算及校核 (23)4.8.1 总传动比的确定 (23)4.8.2 设计准则 (24)4.8.3 计算基本尺寸 (25)4.8.4 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25)4.9 轴的计算及校核 (26)4.9.1 轴材料选择 (26)4.9.2 轴的校核 (26)第5章经济技术分析 (28)5.1 技术评价 (28)5.2 产品的经济评价 (28)结论 (30)致谢 (32)参考文献 (33)┊┊┊┊┊┊┊┊┊┊┊┊┊装┊┊┊┊┊订┊┊┊┊┊线┊┊┊┊┊┊┊┊┊┊┊┊┊前言工业机器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他是新型独立的自动化装置,他在生产中的应用标志着世界工业技术的发展。

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

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需求的增加,焊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所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而且焊接技术的优良程度直接影响着零件或产品的质量。

国内焊接机器人应用虽已具有一定规模,但与我国焊接生产总体需求相差甚远。

因此,大力研究并推广焊接机器人技术势在必行。

本设计的重点是运用机械原理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法设计焊接机器人的实践和方法。

本次设计,是在了解焊接机器人在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进而掌握焊接机器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手臂和腕部进行结构设计。

合理布置了液压缸。

同时了解机器人机械系统运动学及运动控制学。

为工业上焊接机器人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设计参考和数据参考,为工业设计者提供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的参考。

该机器人具有刚性好,位置精度高、运行平稳的特点。

关键字:焊接机器人液压系统机械机构设计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in industrial demand, welding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occupied more and more weight, and excellent welding technology directly affects the degree of the quality of parts or products.Although the domestic application of welding robot with a certain scale, but falls far short of the overall demand for welding.Therefore, great efforts to study and promote the welding robot technology is imperative.The focus of this design is the use of mechanical theory and design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design and methods of practice welding robot.The design of the welding robot in understanding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quo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n grasp the welding robot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arm and wrist.Rational arrangement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At the same time understand the robot mechanical system kinematics and motion control study.For the design of industrial welding robot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reference and data reference design for industrial designers and design practice, design theory reference.The robot has a good rigidity, high precision location, stable characteristics.Keyword:Welding robot;hydraulic system;mechanical structure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 II 第1章引言. (1)第2章焊接机器人的总体方案 (3)2.1 总体设计的思路 (3)2.2 自由度和坐标系的选择 (3)2.3 传动方案论证 (4)2.4 焊接机器人的组成 (6)2.4.1执行机构 (6)2.4.2控制系统分类 (8)2.5 焊接机器人的技术参数 (8)2.6 本章小结 (8)第3章腕部结构的设计及计算 (10)3.1 腕部设计的基本要求 (10)3.2 腕部结构及选择 (10)3.2.1典型的腕部结构 (10)3.2.2腕部结构和驱动结构的选择 (10)3.3 腕部结构设计计算 (11)3.3.1腕部驱动力计算 (11)3.3.2腕部驱动液压缸的计算 (11)3.4 液压缸盖螺钉的计算 (12)3.5 动片和输出轴间的连接螺钉 (13)3.6 本章小结 (13)第4章臂部结构的设计及计算 (15)4.1 臂部设计的基本要求 (15)4.2 手臂的典型机构以及结构的选择 (16)4.2.1手臂的典型运动机构 (16)4.2.2手臂运动机构的选择 (16)4.3 手臂直线运动的驱动力计算 (17)4.3.1手臂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17)4.3.2手臂惯性力的计算 (18)4.3.3密封装置的摩擦阻力 (18)4.4 液压缸工作压力和结构的确定 (18)4.5活塞杆的计算校核 (19)4.6 本章小结 (20)第5章机身结构的设计及计算 (21)5.1机身的整体设计 (21)5.2机身回转机构的设计计算 (22)5.3 机身升降机构的计算 (23)5.3.1 手臂偏重力矩的计算 (23)5.3.2 升降不自锁条件分析计算 (24)5.3.3 手臂做升降运动的液压缸驱动力的计算 (24)5.4 轴承的选择分析 (25)5.5 本章小结 (25)总结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第1章引言焊接机器人是从事焊接(包括切割与喷涂)的工业机器人。

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

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

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焊接机器人作为一种自动化设备,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目标、工作原理、技术难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等。

一、设计目标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的首要目标是设计一种能够自动完成焊接任务的机器人系统。

该系统应具备高效、精确、稳定的焊接能力,并能根据不同的焊接要求进行灵活调整。

此外,设计过程中还应考虑到成本、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因素。

二、工作原理焊接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控制:通过激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感知设备,获取焊接目标的位置和形状信息,从而实现自动对焊接路径的规划和调整。

2. 运动控制:通过电机和伺服系统控制机器人的运动,使其按照预定的路径和速度进行焊接操作。

运动控制系统需要具备高精度和高速度的特点,以确保焊接质量和效率。

3. 焊接控制:通过焊接电源和焊接枪等设备,控制焊接参数,如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等,以实现焊接过程中的熔化和固化。

三、技术难点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中的技术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路径规划:如何根据焊接目标的形状和尺寸,确定机器人的运动路径,使其能够在焊接过程中保持一定的速度和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2. 焊接参数控制:如何根据不同焊接材料和焊接要求,调整焊接参数,以实现焊接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 感知与反馈:如何通过传感器获取焊接过程中的实时信息,并及时反馈给控制系统,以实现对焊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整,是一个关键技术。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焊接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能够根据不同的焊接任务和环境条件,自动调整焊接参数和路径,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

2. 多功能化:焊接机器人将不仅仅局限于焊接任务,还能够完成其他相关工作,如拆卸、装配和检测等,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和多样化。

焊接机器人设计毕业论文

焊接机器人设计毕业论文

焊接机器人设计毕业论文摘要[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电阻焊工作的焊接机器人,它包括一个焊钳(21),一个焊接电流发生器(1),发生器连接在焊钳上的焊接电极(24,25),在电阻焊工作中为焊接电极提供电能,一个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手臂(2)和用于控制手臂移动的机械手控制装置(9)。

焊钳被连接到机器人手臂上,机械手控制装置被连接到焊接电流发生器和一个焊钳的钳驱动器上。

描述: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机器人。

[0002]DE 31 15 840 A1中介绍了焊接所用电阻,其特征在于,在焊接过程中,两焊接电极之间的电阻以参考电阻曲线为基准,随着电焊条接触力的变化而自动调整,此外,焊接电极所用的电压亦被调整至参考电位曲线上。

[0003]EP 1 508 396 B1 中介绍了焊接所用机器人,包括工业机器人和连接在机器人手臂上的焊钳。

焊钳,跟随机器人手臂移动,包含有两个电极臂,一个用来驱动电极臂的电动机,还有用于测量电机臂施加的接触力大小的力传感器。

该焊接装置还包括一个校正装置,根据实际接触力与理论接触力的偏差值,确定一个合适的变量来校正电动马达的位置。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的焊接机器人。

[0005]本发明旨在创造一种用于电阻焊的新型焊接机器人,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0006]焊钳,由钳驱动器和两焊接电极构成,由钳驱动器驱动,在焊接机器人工作中,对至少两个要进行电阻焊接的材料加压。

[0007]焊接电流发生器,连接到焊机电极上,电阻焊工作中为焊接电极提供电能。

[0008]工业机器人,由机械手臂、机械手控制装置构成,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机械手臂的移动,其中机器人手臂配置有为数众多的相互连接的肢,驱动连接到控制装置,焊钳连接到焊接电流发生器和钳驱动器上,在控制平台运行的电脑程序控制机械手臂的移动驱动器,钳驱动器也被设定好的模式控制着,使得在进行电阻焊作业时,预期的电位可以应用于焊接电极上,同时,也可以使得焊接电流发生器为焊接电极提供预期的电能。

焊接机器人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焊接机器人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焊接是制造业中最重要的工艺技术之一。

它在机械制造、核工业、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石油化工及建筑和电子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焊接已从简单的构件连接方法和毛坯制造手段,发展成为制造业中一项基础工艺,一种生产尺寸精确的产品的生产手段。

传统的手工焊接已不能满足现代高技术产品制造的质量、数量要求。

因此,保证焊接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高生产率和改善劳动条件已成为现代焊接制造工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控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焊接过程自动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技术基础,并已渗透到焊接各领域中。

近20年来,在半自动焊、专机设备以及自动焊接技术方面已取得了许多研究和应用成果,表明焊接过程自动化已成为焊接技术新的生长点之一。

从21世纪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要求看,焊接自动化生产已是必然趋势。

焊接机器人的诞生是焊接自动化革命性的进步,它突破了焊接刚性自动化的传统方式,开拓了一种柔性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从而使中小批量的产品自动化焊接成为可[1]。

焊接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摩托车等行业,极大地提高了焊接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使焊接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产生了质的飞跃。

同时改善了工人的劳动环境[2]。

但是,现在焊接领域中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手臂式机器人在使用时有两个局限性:一个是它的活动范围较小,因为它像一个手臂,手臂长1.5~2米,也就是其活动半径,所以焊接的工件不能太长,最大范围也不能超过2米。

二是它必须用编程或示教进行工作,对不规则的焊缝,特别是在焊接过程中焊缝发生形变时,则很难适应。

然而,许多大型工件体积非常庞大,而且必须在工地和现场进行焊接。

例如:石化工业中的大型储油罐、球罐,造船业中的各种轮船,对这类产品的焊接,就很难实现自动化,许多建设工作仍然采用人工焊接[3]。

因此,给焊接机器人加装各种传感器,使它们具有焊接路径自主获取、焊缝跟踪以及焊接参数在线调整等能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

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

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毕业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针对焊接领域的六自由度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该机器人采用了六个旋转自由度的设计结构,可以实现焊接工作的复杂动作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焊接质量。

文章主要介绍了机器人的硬件设计、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和软件程序设计。

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机器人的控制算法和工作性能。

最终,该机器人成功实现了对金属焊接工作的控制,对于提高焊接工作的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六自由度机器人,焊接,控制算法,仿真与实验AbstractKeywords: six-degree-of-freedom robot, welding, control algorithm,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1.引言第1章介绍了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的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以及发展现状。

第2章介绍了机器人的整体硬件设计,主要包括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连接设计。

第3章详细描述了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包括运动控制和通信控制两个方面。

第4章介绍了机器人的软件程序设计,主要是控制算法的实现和仿真验证。

第5章为仿真和实验结果分析。

第6章是对研究工作的总结与展望。

2.机器人硬件设计2.1机械结构设计机械结构是焊接机器人的主体,直接决定了其运动范围和精度。

本文设计的焊接机器人采用了一个立柱底座、一个运动底盘、一个垂直关节、三个旋转关节和一个手臂结构。

机械结构的总设计图如图1所示。

2.2电气连接设计机器人的电气连接包括电源接口、电机和传感器接口及控制信号传输等两个部分。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机器人的具体运动特性和控制需求进行设计。

本文设计的焊接机器人电气连接包括电源接口、电机和传感器接口及控制信号传输等两个部分。

3.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3.1 运动控制设计机器人运动控制是实现对机械手臂的动作精度、速度等控制的关键。

本文设计的运动控制方法为PID控制。

通信控制是指机器人与上位机进行信息交换的控制系统。

六自由度弧焊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

六自由度弧焊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机器人是一种集机械、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多种现代技术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进入80年代,随着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以及柔性生产系统(FMS)和柔性自动化(FA)在工业生产中的大量应用,机器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的特点是能在自动控制下通过编程完成目标操作或移动作业;机器人的构造和性能体现了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特别是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以及机器的作业准确性和在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

综观机器人发展的历史和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断言,机器人必将成为现代化工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

本文设计了一种关节式机器人,具有六个自由度,其中手腕关节具有三个自由度,其它的关节各具有一个自由度,各个关节采用电机驱动。

本设计主要介绍关于机器人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原理,包括机器人的组成、分类和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并参考通用型机器人的结构,进行六自由度弧焊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本设计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机器人的机构可行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用Pro/Engineer 和AutoCAD 等软件设计出了机器人本体结构。

关键词: 六自由度;弧焊机器人;控制系统ABSTRACTThe robot is the mechanical-electrical production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technique of mechanical、electrical、sensor、control. Coming the 80 age,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utomatic manufacture pipelining、flexible manufacture system and flexible automation, the robot will exert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is.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robot is its ability to complete object manipulation or moving task through programming under the auto-control. The constitu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robot embody each quality of the man and robot, especially the man’s intelligence and applicability as well as the veracity of the robot’s task and the ability of completing task under each environment.A joint type robot was designed in this paper.It had six degrees of freedom.The wrist had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and the other joints had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The painting robot’s joints were driven by motors.This scheme introduced some basic information and theory of the robots. It is included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robot, the group of the robot, and the main capability of technology. It consul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mon robot to design the structure and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robot. After demonstr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robot mechanics, the artic le have designed the robot’s entity structure with Pro/engineer and AutoCAD and otherwise software from the matter of fact.KEYWORDS:Six degrees of freedom;Arc welding robot;Control system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I1.1论文的选题意义第1章绪论自动化的焊接机器人能提供稳定地焊接质量,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焊接机器人大多是固定的,主要通过机械臂的活动来工作,又由于空间的限制使得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工作对象大大受到限制。

在大型工件,如:石化工业中的大型储油罐、球罐、管道的焊接,多在现场作业,焊接位置手工作业难以达到,恶劣的工作环境不仅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影响焊接质量。

工程应用中亟待开发出能够取代工人手工操作的低成本自动化的焊接设备,以减少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焊接质量,这些情况都对移动焊接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现在,国外在这方面的技术基本成熟,但国内各单位对这些技术的了解有相当部分还停留在文献上或局部上。

所以应该从基本做起,开展一些基础技术研究作为机器人课题的主要研究与开发内容之一。

1.2焊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自从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MMATE于1959年在美国诞生以来,机器人的应用和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是示教再现型机器人。

这类机器人操作简单,不具备外界信息的反馈能力,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代是具有感知能力的机器人。

这类机器人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具备如听觉、视觉、触觉等功能,工作时借助传感器获得的信息,灵活调整工作状态,保证在适应环境的情况下完成工作。

第三代是智能型机器人。

这类机器人不但具有感觉能力,而且具有独立判断、行动、记忆、推理和决策的能力,能适应外部对象、环境协调地工作,能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还具备故障自我诊断及修复能力。

焊接机器人就是在焊接生产领域代替焊工从事焊接任务的工业机器人。

早期的焊接机器人缺乏“柔性",焊接路径和焊接参数须根据实际作业条件预先设置,工作时存在明显的缺点。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网络控制技术的发展,焊接机器人也由单一的单机示教再现型向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多传感、智能化的柔性加工单元(系统)方向发展¨。

63。

换页移动焊接机器人系统研究1.3焊接机器人国内外应用现状焊接机器人具有焊接质量稳定、改善工人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通用机械、金属结构和兵器工业等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在役的工业机器人中大约有一半用于各种形式的焊接加工领域。

截止2005年,全世界在役工业机器人约为91.4万台,其中日本装备的工业机器人总量达到了50万台以上,成为“机器人王国”,其次是美国和德国:在亚洲,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制造业中每万名雇员占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居世界前三位。

近几年,全球机器人的数量在迅速增加,仅2005年就达12.1万台。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行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平均年增长率都超过40%,焊接机器人的增长率超过了60%;200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数量突破l400台,进口机器人数量超过9000台,其中绝大多数应用于焊接领域:2005年我国新增机器人数量超过了5000台,但仅占亚洲新增数量的6%,远小于韩国所占的15%,更远小于日本所占的69%"¨钔。

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经济总量来说显然是不匹配的,这说明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制造业自动化水平以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度的提高受到限制。

当前,焊接机器人的应用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焊接机器人的价格不断下降,性能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提升加工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这一切预示着机器人应用及发展前景空间巨大呻1。

1.4移动焊接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为了适应野外自动化作业的需要,要求移动焊接机器人能够在平面、球面或是弧面上,都能有较大的动作范围,或者说只受电缆限制不受机构限制;在全位置焊接时,还要求能够吸附在工件上爬行。

研究这样的智能系统,必须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机构方面,必须具有最为合理的自由度配置形式,同时要尽量使机构轻便、运动灵活;自动跟踪传感与闭环控制方面,研究最佳的信息传感方式,使系统具有最强的实时性;控制器方面,研究最合理有效的协调各自由度运动控制的原理与方法。

所以,移动焊接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是传感技术、行走机构、控制技术、磁吸附技术及控制器架构等。

2换页硕十学何论文1.4.1信息传感技术在焊缝跟踪系统中,传感器是关键,它决定着整个系统对焊缝的跟踪精度n叫n¨。

在焊接过程中,传感器必须精确检测焊缝(坡口)的位置及形状,在电弧焊接过程中,存在强烈的弧光、烟尘、飞溅、高温辐射及强烈的电磁场干扰等。

因此,用于电弧焊接的传感器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目前在移动焊接机器人上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是电弧传感器、机械传感器及视觉传感器等。

电弧传感器是从焊接电弧自身直接提取焊缝位置偏差信号,不需要在焊枪上附加任何装置,因此其实时性好,可达性及焊枪运动的灵活性都非常好,尤其符合焊接过程低成本自动化的要求。

它是利用电弧自身电参数的动静态变化作为特征信号,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实现高低及水平两个方向的跟踪控制。

但它主要适用于具有对称形状的坡口焊缝跟踪,并且对定位焊点等特殊情况难于识别。

典型的机械接触式传感器是依靠导轮或者导杆在焊炬前方检测焊缝位置,通过焊缝形状对导杆或者导轮的强制力来导向,将焊缝偏差信息反映到检测器内,从而实现焊缝跟踪。

接触传感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且不受电弧烟尘及飞溅等干扰,但由于它信息量少,在移动焊接机器人中,主要是与其它传感器配合来完成焊缝跟踪任务,一般不独立使用。

采用视觉传感器是焊缝跟踪传感器发展的必然趋势。

面阵CCD成像提供的信息量丰富,适应能力强,通过计算机处理,可以充分发挥它的智能,但造价昂贵,信息处理时间长,实时性差,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线阵CCD传感器虽然只能获得一维图象,所提供的信息量少,但这些信息都十分关键,能满足智能控制的需要。

此外,其价格相对低廉,信号处理过程简单,响应速度快,实时性强,更宜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面基于三角测量法原理的激光视觉扫描传感器,通过实时扫描焊接坡口横截面,不但可以获得焊炬与坡口之间的二维偏差信息,还可以检测坡口的形状,因此它既可以用于焊缝的二维跟踪,又可以用于焊接参数的控制。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移动焊接机器人与一般的焊缝跟踪系统不同,它现场作业时,空间约束小,自由度大,在焊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现代焊接技术的发展,使焊接系统更加趋于网络化、柔性化和集成化。

在焊接过程中,不但要求系统能够进行焊缝跟踪,可能还要求进行焊接参数的自动控制,或者需要在非常复杂的焊接空间完成焊接任务。

因此,多传感信息融和技术是移动焊接机器人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4.2行走机构移动机器人的行走机构一般有履带式、轮式、步行式和爬行式等n01,目前移动焊接机器人的行走机构主要是履带式和轮式两类。

履带式移动机器人优点是着地面积大,壁面适应能力强,通过电磁铁吸附控制吸附壁面力的大小,缺点是结构复杂,转向性差,所以这种结构适用于壁面、球面、管道等曲面上的爬行焊接。

换页移动焊接机器人系统研究轮式移动机器人优点是移动速度快,转向性好,但着地面积小,壁面适应性差,所以这种结构适应平面横向大范围变化焊缝的焊接和坡度不是很大的斜面爬坡焊接,由于这种移动机器人结构相对简单,所以目前在焊接及其它行业中用得都比较多。

1.4.3智能控制技术移动焊接机器人是一个具有空间多自由度的智能焊缝跟踪系统,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对外的感知能力和局部的对跟踪路径的自主规划能力等。

在焊缝跟踪的过程中,不但要实时调整焊炬与焊缝之间的偏差,还需要实时调整机器人本体在焊接空间的位姿。

显然,要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这样复杂的系统是比较困难的,这种情况下,经典控制理论就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采用先进的信息传感技术并在跟踪系统中引入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就是一个必然趋势。

1.4.4控制器架构采用何种控制器架构,与传感器的选择、处理信息量的大小和系统的复杂程度等有关。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来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控制器架构:(1)PC机+运动控制器架构:这是基于Windows的移动焊缝跟踪系统,这种架构一般是采用了摄像式视觉传感器,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如CCD结构光式传感器来获取焊缝偏差信息。

传感器将采集到的电弧区图象信息送到工控机,工控机对图象信息进行处理后,获得焊缝偏差量,将这个偏差量送到专门的运动控制器,从而调节焊炬或者机器人本体的位姿。

这种架构的优点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极强,操作直观,不但可以进行焊缝跟踪,同时还可以对焊接参数进行自动控制,也可以方便地与焊接周边设备进行柔性化集成。

缺点是控制系统庞大,移动不方便。

对有些野外作业场合不太合适。

(2)PLC+MCU架构:PLC(可编程控制器)编程简单、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而MCU(微控制器)剥信号的处理能力强。

将二者结合起求.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现在很多PLC可编程控制器都内嵌MCU,所以以此为核心构建的控制系统。

体积小,功能强,比较适合移动焊接机器人这种场合。

(3)DSP+FPGA+MCU架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和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的出现是现代电于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利用功能强大的DSP怍为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MCU作为专门的运动控制器,而FPGA综合控制系统外围所有的数字逻辑,这样的控制系统结构简洁、体积小巧、移动方便、功能强大。

且利用其CAN总线,很容易与焊接电源、翻转机构等焊接周边外围设备柔性化集成。

这样的控制器体系架构,是移动焊接饥器人比较理想的体系架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