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逻辑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篇一: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课程书目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课程书目【课程参考书目】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

李治安、杜家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楼劲、刘光华:《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

【阅读参考书目】周良宵:《皇帝与皇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徐连达、朱子彦:《中国皇帝制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刘泽华:《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xx年。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91年。

周良宵:《皇帝与皇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年。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阎步克:《职位与品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xx年。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xx 年。

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试论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关系_从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分析

试论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关系_从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分析

4个宰相官职: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中书令常以太子兼任,仅挂名而已,左右丞相总领国事,元代尚右,故右丞相地位高于左丞相。

明初,太祖沿袭元制,中书省为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宰相机关,因省内不设中书令,所以中书省长官左、右相国(后改为左、右丞相)为宰相。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叛变罪杀胡惟庸,罢中书省,废宰相。

皇帝自兼丞相,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实现了绝对专制。

明成祖朱棣正式设立并重用内阁,此后,内阁参与政务,成为明朝政府的重要机构,随着权力的增大,地位也逐渐提高。

仁宗后,内阁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且统率六部。

在内阁大学士中,按位次先后,分为首辅、次辅、群辅内阁对呈奏皇帝的奏章、文书具有拟旨权,即“票拟”,所拟建议供皇帝参考。

清初仿照明朝旧制,以内阁作为国家行政的中枢,以内阁大学士为宰相,由满汉大员充任,同时还存在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二者共参国政。

因前有议政王大臣会议掌握国家核心机密,总理一切事务,后有军机处掌军国大政,所以清朝内阁始终受压制,只能处理一些公开的例行公事,无宰相之实。

二、皇权与相权的内在权力关系皇权作为从古典社会到现代社会过渡的产物,其内在本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作为私权力的皇权,是一种任意、不确定、不受制约的权力,第二,作为公共权力的皇权,是一种稳定、承担公共责任实现公共利益的权力。

皇权的主要内容包括:最高立法权、最高司法权、最高仲裁权、最高行政决策权、最高人事任免权、最高军事指挥权、最高祭祀权、最高征税权、派驻使节与宣战权等。

皇权的主要特点有:第一,神圣性,从理论上来讲,皇权来自天命的授予,而天下是属于天的,天子之拥有天下是天予之,是受天命而立的。

第二,宗法性,在封建时代那种“集家成国”的国家形成模式下而客观形成的“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宗法制度在皇家是在士大夫家族、乃至平民百姓家庭的内部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传统性,皇权具有的传统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皇帝职务的终身制与皇帝职位的世袭制。

读《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读《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中国官僚政治的基础
第四篇 中国官僚政治的社会经济基础
第六篇 官僚政治与儒家思想 第八篇 支持官僚的第一大杠杆——两税制 第九篇 支持官僚的第二大杠杆——科举制
官僚、其他阶层
第十篇 仕宦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第十一篇 农民在官僚政治下的社会经济生活
官僚政治、社会发展及官僚政治的变化
第七篇 官僚贵族化与门阀
个人道德与政治事功分开 ?
儒家在专制官僚实践中的变化
• 陶希圣的七阶段发展说
“封建贵族的固定身份制度的实践伦理学说,一变为自由地主阶级向残余 贵族争取统治的民本政治学说与集团国家理论;再变为取得社会统治地位 地主阶级之帝王之学,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孔子遂由辞呈了神化的伟大 人格;三变而拥抱道教佛教孔子又变为真人至人及菩萨;四变而道士化; 五变而禅学化;六变而孔学之经世济民的探讨失败,所留存者,伟大的孔 子,为地主阶级与士大夫集团之保护神。” 《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
法国
“朕即国家”的王权、大权独揽的官僚体系、奢靡的贵族及大革命
德国
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还处于“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混合 统治”(《资本论》、1963版,卷一、P808)
俄国
彼得大帝(1682~1725)始建的官僚统治,“管理沙皇鞋子的官吏,可 以为自己利益破坏政府命令”…“官僚主义本质上就是忽视现实,专讲形 式。….视人民如马,强夺…藐视国法…”“更换行政人员,不过是为使人民 产生政府反官僚的假相,实质是惧怕、监督人民。(《社会形式发展大 纲》) 东方化的专制、落后的生产关系及“十月革命”。
第十二篇 官僚政治对中国长期社会停滞的影响
第十三篇 中国官僚政治在现代的转型
第十四篇 传统的旧官僚政治的覆败
第十五篇 新官僚政治的推移与转化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一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背景: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混乱局面。

措施:①军事上收精兵: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课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模块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和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课

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第二页,共35页。
考点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 央集权(zhōnɡ yānɡ jí quán)制度的
形成
第三页,共35页。
最新考纲展示 (zhǎnshì)
知识系统(xìtǒng)整 合
要点(yàodiǎn)史料 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第四页,共35页。
【典例】 (2015年江苏历史,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tiānzǐ)南 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 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系与血缘关系相结合的“家国一体”的政治框架。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演变:秦汉时期,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
治,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政治体系;唐宋时期,形成以三省六部制、二
府三司制为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jīgòu),以科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和较为
完备的监察制度,古代政治制度日臻成熟;明清时期内阁、军机处的出现,
第十二页,共35页。
【深化(shēnhuà)拓展】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 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 权力的高度集中。 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 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解析:C 通过题干材料可以看出皇帝的权力受到“母后、外戚、宦官、权臣、 地方割据势力等”的制约,这实质(shízhì)上反映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后果,故 选C项。君主专制被推翻是在辛亥革命以后,A项不正确;材料中没有 涉及中央集权体制被破坏,B项不正确;D项与题干中“实质(shízhì)”这一限 定 不符。

技术层面的官僚政治

技术层面的官僚政治

技术层面的官僚政治一.什么是技术层面的官僚政治?官僚政治原本是一个政治学概念,但在加上“技术层面”的前缀后,就含有了某种管理学的内涵,就与通常所说的政治学范畴下的官僚政治有了区别,那技术层面的官僚政治到底指什么呢?在王亚南先生所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第一章中,官僚政治被从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两个维度来解释。

社会层面的官僚政治则是当作一种社会体制来研究的,在此种政治下,“政府权力全把握于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官僚政治是专制政治的副产物和补充物”,社会层面的官僚政治其本质是“官民对立,追求私利”。

而技术层面的官僚政治,按王亚南所述,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官僚制组织中的“官僚病”,“比如说,讲形式,打官腔,遇事但求形式上能交代,一味被动的刻板的应付,一味把责任向上或向下推诿”,这种技术性的官僚作风,不但可能在一切设官而治的社会存在,在政府机关存在,在现代所有依据官僚制(科层制)结构和精神形成的组织中都可能存在。

依据王亚南所作的这种区分,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层次的官僚政治和技术层面的官僚政治并不是一种严格的依存关系,并非社会层次的官僚政治必定产生技术层面的官僚政治。

毋宁说,技术层面的官僚政治只是官僚制组织行为异化的外在表现,而这种官僚制组织行为异化的表现可以见于一切以官僚制精神建立的科层制组织。

因此,对技术层面官僚制政治的研究可以置换为对官僚制组织行为异化的研究。

而对官僚制组织行为异化的研究又回避不了德国学者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科层制)理论,因此为了更好的阐述我的观点,我们有必要对韦伯官僚制理论有所了解。

二、韦伯官僚制理论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他于20世纪初提出了官僚制理论。

韦伯所指的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又称为“科层制”。

而韦伯官僚制理论中指称的“官僚”指这种组织中的成员是专门化的职业管理人员,并不含有我们话语体系中对“官僚”的贬义。

【doc】论官僚政治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影响——读《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doc】论官僚政治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影响——读《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论官僚政治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影响——读《中国官僚政治研究》2010年6月总第25卷第6期社科纵横SOIALSCIENCESREVIEWJun,2010VOL25N0.6社会学与伦理学研究?论官僚政治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影响——读《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鹏(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内容摘要】王亚南先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以经济结构作为研究中国官僚政治的切入点,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手法剖析中国的专制官僚政治形态.该书对官僚政治从技术性和社会性两方面进行定位,并且从政治形态,经济结构和文化意识三个维度来分析官僚政治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影响及原因.《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对现阶段我国的官僚主义的克服和治理有着启示性意义.【关键词】官僚政治经济结构官僚主义中圈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106(2010)06-0084--03官僚政治是一个持久而复杂的话题.官僚主义作为社会普遍存在的政治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沉重而又深远.王亚南先生深刻分析社会的发展态势,敏锐的洞察到官僚政治对中国社会的深重影响,并借偶碰"李约瑟难题"【?1之机,写成名着《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它是中国第一部研究传统官僚政治的作品,也是中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系统地剖析传统官僚政治的着作. 王亚南先生以经济结构分析作为研究中国官僚政治的切入点,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手法,剖析官民对立关系,既探讨了官僚政治的历史过程,又发掘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精神.一,官僚政治的含义和性质什么是官僚政治?王亚南首先援引英国政治学权威拉斯基的解释,拉斯基认为:"官僚政治一语,通常是应用在政府权力全把握于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侵夺普通公民自由的那种政治制度上.那种政治制度的性质,惯把行政当作例行公事处理, 谈不到机动,遇事拖延不决,不重实验.在极端场合,官僚且会变成世袭阶级,把一切政治措施,作为自己图谋利益的勾当."t2~qz亚南基本同意这个解释,但是他对此又作了补充.他认为,拉斯基的定义着重是在技术层面上解释官僚政治,但如果把官僚政治当作一种社会体制来讨论,从社会的意义上理解官僚政治的话,那么官僚政治就具有社会性.这就从技术性官僚主义和社会性官僚主义两个方面来分析官僚政治,既要看到官僚政治的技术性,又要重视官僚政治的体制内的社会性. 由此出发,王亚南认为官僚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政府权力全把握于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官僚把政府措施看作为自己图谋利益的勾当."啪这可以看出王亚南先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把问题从一个领域同时延伸到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尤其是社会史领域,并把它们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加以系统全面的考察.Ill在书的最后,王亚南又对官僚政治作了一个详细的定义:"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在特权政治下的政治权力,不是被运用来表达人民的意志,图谋人民的利益,反而是在'国家的'或'国民的'名义下被运用来管制人民,奴役人民,以达成权势者自私自利的目的."砷王亚南认为,作为社会体制内的典型的官僚政治,只存在于社会的某一个历史阶段.他得出结论,在欧洲,官僚政治存在于封建贵族政治转向资产者的民主政治的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就是专制主义政体.在专制主义社会中,封建贵族同工商资产者相互争权夺利,彼此不断斗争,在斗争的夹缝中,一些贵族逐渐转型为官僚,使政治权力不作者简介:王鹏(1983一),男,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政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84断地把握在官僚手中,官僚的不断壮大,就必然的产生了官僚政治.因此,官僚是贵族的转型物,官僚政治是贵族与工商资产者争权夺利的配合物,是专制政治的副产物和补充物.从这一点上,王亚南不同意拉斯基关于"官僚政治是贵族政治的副产物"的观点,他认为官僚政治会随着专制主义政治的没落而丧失存在,官僚政治也自然成为一种过渡性的政治.在中国,官僚政治同欧洲官僚政治的本质不同.中国官僚政治的出现比欧洲要早的多,它不是一种过渡的形态,而是替代旧有封建贵族政治的又一种封建组织.相对于欧洲贵族越来越官僚化而言,中国则是官僚越来越贵族化.因此,中国是以贵族支配的封建社会瓦解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个以官僚支配的又一个封建社会,其本质还是一种封建形态.二,官僚政治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影响及原因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曾经提出这样的疑问:在第1至第l5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和发展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可是,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或中古型的理论?欧洲在l6世纪就产生了近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个疑问被学术界称为"李约瑟难题".王亚南认为,破解这个难题仅仅从科学技术史来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这与中国的政治体制, 经济结构和文化思想等因素都密切相关,而研究中国的官僚政治是破解这个迷团韵关键性环节. 在王亚南看来,中国科技落后问题映射着中国社会的长期停滞问题,而中国社会的长期停滞问题无非是中国典型的或特殊的封建组织的长期存续问题,这又与专制官僚政治形态保持极其密切的联系.因此中国特殊的官僚政治形态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深刻的原因.王亚南用比较的手法对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欧同时代进行了对比.王亚南首先指出:"在这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我们不能说它完全没有进步,只是它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上的改进速度过于缓慢,过于显得蹒跚不前;而其改进速度,且始终不会越出技术性的,量变的阶段,直到现在,还不能脱却半封建的状态."[21P1中国社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主要是由于中国在初期封建体制的崩溃中,并不像西欧一样紧接着出现一个现代资本制的社会,而是半转型为一个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集权的专制官僚的新型封建社会.中国和西欧社会转型对比:西周——一春秋战国——一清朝J中国:奴隶社会,类似于一地主经济为基础的落后欧洲的领主封建体制一集权专制的官僚封建社会西欧:封建领主体制———+现代资本制的社会进步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层次来解读:在政治形态上,中国官僚封建社会从秦汉到清朝灭亡的两千多年中,各王朝虽然经过多次的更迭,但总是走改朝换代的老路,中国社会的政治形态没有发生什么明显的变化.每次旧的王朝被推翻,出现的仍是换汤不换药的新的专制王朝,新的官僚系统亦粉墨登场,旧有的政治形态又随之复活.在此期间,官僚政治不断的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层面进行整合,使之符合自身的利益, 从而巩固其存续的基础.从经济角度分析,王亚南尖锐指出,封建的专制官僚统治是把统治者官绅与被统治者农民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作为其社会存在基础的限内,社会的劳动生产力始终不能够突破其生产关系的水准.中国的封建制经历了领主经济和地主经济两个阶段,自秦朝到清朝的两千多年间,地主经济一直占有支配地位,其基本结构要素是农工结合体. 中国王朝虽然经历了数次的更迭,但每次的更新换代都不仅没有对中国基本的经济结构形态发生任何根本性的变革,相反,每次的政治变动都在设法加强这种结构的顽强性.因此中国的地主经济始终未能在其胚胎内孕育出以个人私有财产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关系.这也是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深层原因.从文化意识上分析,以"天道观念","大一统观念"和"纲常教义"为内容的"三位一体"的儒家学说是"最便于专制"的儒术.这成为配合官僚政治和地主经济的支配意识形态,是维护封建官僚政治所缺一不可的.虽然儒学的演变在长期的专制官僚统治过程中有不同的姿态,每到一个新阶段,都会有新的思想,但本质仍是"儒学",万变不离其宗.同时,官僚政治的包容性和贯彻性使得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如儒术,伦理,宗法,艺术等都与封建官僚政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这些文化作用都限于封建官僚政治的体制之内,成为官僚制度内部的一个机能,这种官僚政治的价值观念深深的嵌人了民族的文化和心理之中.正是这种思想85的麻醉减弱了民众的反抗力,也使中国的官僚政治虽在倾覆之中,也常可得苟延残喘.[41总结起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同构"的,它们紧紧扭结在一起,成为"三位一体"的"混合物".封建地主经济的支配地位,中国传统思想儒家学说的独占性,与专制主义官僚政治的独裁色彩三位合一,共同阻碍着中国社会的根本性长期发展.就像王亚南所说:"中国社会之所以长期停滞在地主经济的封建阶段,就因为在这种经济形态本身,已经存在着一些使它不易在胎内好好孕育出新生产方式的限制,而以这种经济形态为基础的官僚政治组织和儒家学说,更从中作了许多缓和矛盾对立的措施."Ntr94)三,小结王亚南在文章的最后提到了中国官僚政治的前途问题,他认为现阶段官僚政治愈来愈不易存在,新的人民的时代正在加速成长形成,官僚政治将被消灭.王亚南过于乐观地回答了官僚政治的前途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今天,官僚政治的表现仍然存在,政治,经济,社会中的"官本位"现象随处可见.只是社会主义下的官僚主义同历史上的官僚主义有了本质的不同,但现阶段我们仍然需要研究如何同官僚主义做斗争,如何克服和避免官僚政治的种种恶习.改革开放后中共两代领导人都重点强调了官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对官僚主义就有深刻的论述.他指出:"我们现在的官僚主义现象,除了同历史上的官僚主义有共同点以外,还有自己的特点,既不同于旧中国的官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86官僚主义.它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官僚主义还有思想作风问题的一面,但是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昭捌狂泽民同志也曾指出:"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t'r#vm)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对于克服和避免现阶段的官僚主义作风有着启示性意义.他对官僚政治定位时认为官僚政治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在整个社会的体制上来看,它更突出的显现社会性.因此要从技术性官僚主义和社会性官僚主义两方面来分析官僚政治.王亚南的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治理官僚主义的方向,即现阶段治理官僚主义不仅要从技术层面上人手,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制度的层面来治理,进行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根治官僚主义.参考文献:[1]张兴国,张兴祥."李约瑟难题"与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rj].广东社会科学,2003(2):121.[2]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4]张继文.半个世纪前的洞见—读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J].领导之友,2003:48.[5]王亚南.地主经济与中国社会长期停滞问题[MI.王亚南文集(第四卷)rA1.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7]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E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读书笔记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读书笔记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读书笔记初读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感觉王亚南先生开篇就介绍了何为官僚政治,对官僚政治的概念等进行了界定,之后就对世界的官僚政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接着就开始对中国官僚政治进行研究解释了。

其实王亚南先生在这本书中是为了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何为官僚政治?其如何产生、如何发展、如何消亡(或转型)?中国的官僚政治有何基本特点?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王亚南先生在本质上希望通过对官僚政治进行研究从而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提高借鉴。

论所谓的官僚政治王亚南先生在这一篇中界定了官僚政治这一概念。

王亚南在书中开篇便引用英国政治学家维拉斯基在《社会科学大词典》中对官僚政治的定义来为自己的讨论划定一个大致的范围。

“官僚政治一语,通常是应用在政府权力全把握于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侵夺普通公民自由的那种政治制度上。

那种政治制度的性质,惯把行政当作例行公事处理,谈不到动机,遇事拖延不决,不重实验。

在极端场合,官僚且会变成世袭阶级,把一切政治措施,作为自己某图利益的勾当。

”1以此为基础,王亚南进一步将官僚政治这一概念划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从技术的层面讲,是指“官僚主义的作风”,具体表现为讲形式、打官腔、遇事但求形式上能交代,一味被动的刻板的应付,一味把责任向上或向下推诿[2];另一个层面则是从社会体制的层面讲,指的是“官僚主义的政治制度”,即是政府权力全把握于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侵夺普通公民自由为自己图谋私利的政治制度。

王亚南在全书中重点讨论分析的对象则是后者,即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的官僚政治。

王亚南先生从政治史的角度开始论述:从欧洲最早出现的国家——希腊的奴隶国家,再到中世纪,接着又讲到中世纪末期。

说明了“在专制政治出现是瞬间,就必然会使政治权力把握在官僚手中,就必然会相伴带来官僚政治,官僚政治是政治的副产物和补充物”2在这里他表示不同意拉斯基教授关于的“官僚政治是贵族的产物”,然后他以英国和法国的相关历史证明他的观点。

高中历史解密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下)-【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

高中历史解密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下)-【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

解密01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下)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角度难度2020山东卷,3题,3分唐朝内部权力分配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唐朝的政治制度中等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2题,4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等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2题,4分唐朝的藩镇割据以学者的研究切入考查藩镇割据较难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41,12分,北宋时期的基层治理以文献史料切入考查北宋时的基层治理中等分析解读该知识点在山东卷中考查频率比较高高,知识点比较重要。

多以文献记载、考古遗存等形式出现;考查秦汉至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备考复习时要加强对文言文史料的解读能力的训练及史学素养能力的提升。

核心考点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解密】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线索一: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明清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线索二: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权分三司再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线索三: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它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是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三公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谁也不能独揽大权,这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二单元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高中历史人教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二单元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选择题1.战国时魏国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此后各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

由此产生的影响是()A.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B.贵族竞相追逐利禄C.官僚政治得以确立D.分封制得到进一步发展2.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3.《晋书·卫瓘传》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

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

”从中获悉九品中正制的创立()A.旨在保护士族贵族特权B.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C.消除了察举制度的弊端D.兼顾了新环境与旧传统4.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

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5.汉惠帝时期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A.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B.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C.成功防止地方侯国割据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6.秦汉之制,郡守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与考课相辅的是监察制,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也各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等可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

简析官僚制

简析官僚制

题目简析官僚制姓名孙云龙学号************专业行政管理课程名称公共组织学任课教师毛立红摘要:理性官僚制又称科层制或官僚制,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在管理学著作中,几乎离不开官僚制。

中国的官僚制和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官僚制,压根儿不是一个概念。

但是,由于都采用官僚制这个词汇,导致在相当一些书籍中,对韦伯式官僚制产生了中国式误读。

“官僚制”这一概念有两重含义。

韦伯在历史考察中所使用的是广义的官僚制概念,所以,在这个概念中包含着中国和西方古代的官僚制形式,而当前学术界经常使用的官僚制概念是一种狭义的官僚制概念,是特指与近代社会一道成长起来的现代官僚制,即现代形式的官僚体系。

官僚制是一个国家中的官僚组织和行为体系,是国家政治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对社会实行统治和管理的工具,是在社会统治和支配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制度化的社会组织现象。

官僚及其官僚体制的全部功能都服务于国家的这种统治和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马克思·韦伯官僚制正文:一、官僚制的含义官僚制是中国古代王朝最主要的政权形式,其最初建立是在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使得各国的政治制度先后由宗法分封制转变为专职官僚制。

首先需要明确,官僚制是一学科术语,本身没有任何贬义的涵义。

官僚制严格的等级制、专业化客观上带来墨守成规、谨小慎微、按部就班等等,这是理性化的必然结果,这些负面效应会形成管理主义作风。

但是,官僚主义也不必然就是官僚制本身的负面效应,理性官僚制不太完善的政府中依然会存在官僚主义,甚至存在更为严重的官僚主义。

理性官僚制又称科层制或官僚制,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在管理学著作中,几乎离不开官僚制。

中国的官僚制和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官僚制,压根儿不是一个概念。

但是,由于都采用官僚制这个词汇,导致在相当一些书籍中,对韦伯式官僚制产生了中国式误读。

中国式官僚制,产生于古代大一统专制国家。

中国文化概论 简答题大全

中国文化概论 简答题大全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1)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我们祖先黄帝的权力,是用武力取得并用武力加以扩大的。

君主官僚政治体制从春秋到辛亥革命基本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2)经济基础稳固。

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土地的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被人为地保护起来,把能够瓦解自然经济基础的工商业视如洪水猛兽,因而这个基础就变得异常稳固。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集权程度,从总的趋势来看是日益强化,到明清时期走向极端,终于消亡。

(4)对人生控制严密。

中国是一个实行人口统计和户籍管理最早的国家,中国专制统治者还十分重视用控制生计的方法,把农民牢牢固着在土地上。

时间久了,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风俗也就形成了。

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什么?答: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皇帝总揽大权。

封建帝王全面控制着行政、财经、司法、军事等国家权力。

第二,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

第三,严密的人身控制。

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基本信仰是“道”,他们着重从宗教的角度去理解和阐释老子所讲的“道”,把它说成是宇宙万物之本原,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

道教信奉的最高神为“三清尊神”也是“道”的人格化。

道教的最终目标是“得道成仙”,通过修道,使人返本还原,与道合一,就可以成仙。

因此,长生久视、全性葆真就成为道教的一个基本教义。

道教没有什么虚玄高深的理论,但是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确保留着许多中国传统的东西,因而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1)中国古代化学与道教的关系:道教的最终目标是长生久视、得道成仙,于是教徒们就采用服食丹药的方法来修行,为了制作丹药,道教徒们写了很多书,做了很多炼丹实验,正是这些炼丹理论和实践,翻开了中国古代化学史重要的一页。

(2)道教与中国古代医学、药物学的关系:道教炼丹家往往兼攻医学和药物学,对于药方的制作方法、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都有书详细记载,对于今天的药物学和中医治疗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王亚南官僚政治思想研究

王亚南官僚政治思想研究

王亚南官僚政治思想研究摘要:王亚南先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是经过历史甄选过的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政治研究的好书。

他是中国近代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官僚政治进行剖析的第一人,在上世纪中国思想紊乱的时期,给大家指明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对现阶段我国的官僚主义的克服和治理有着启示性意义,有助于人们了解官僚主义和官本位问题的社会历史根源,对人们处理现实问题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官僚政治;研究方法;评价王亚南先生的研究内容涉及了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特征、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发展的动力和维护统治地位的工具、官僚政治下官民两个阶层的生活以及官僚政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新旧官僚政治的推移与转化以及对官僚政治前途的预测等问题,下文将从整体和部分两个方面对作者的研究内容进行评价。

一、《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被誉为官僚政治研究的开山之作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从夏商以来,与政治制度相关的文献,可谓是数量巨多,内容涉及极广,真是不胜枚举。

但是,历来专门著述政治制度的文献,大部分倾向于官制方面,而关于政治机制制度运转的材料,则是分散于其他的一些史料之中。

根据文献看来,历代关于政治制度方面的考量,大多是侧重于对官制的演变考察,在这些的官制的考察之中,只是对政治制度史的一些侧面做了一些相对静态的考证。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时间,鲜有人把中国传统政治作为一种独特的官僚政治形态来加以研究和考察。

在 1981 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的序言中,孙越生就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几千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的浩如烟海的著作里,专门系统地批判官僚政治的书籍,却寥若寒星。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专门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方面的论文文献,将近700篇,数量虽多,但是大部分的内容仍是以官制的研究为主线,运用历史的考证、评价、综述等方式来叙述政治制度的起源以及演变过程。

中国封建官僚政治的权力特征

中国封建官僚政治的权力特征

中国封建官僚政治的权力特征作者:刘芝梅来源:《卷宗》2016年第02期摘要:政治的核心是权力运行。

本文总结了中国封建官僚政治权力的五大特征:(1)中国封建官僚政治维护全体地主的所有权,同时凌驾个别地主的所有权,是一种公共权力;(2)皇权为家族私有,为了专制,皇权要不断得到强化;(3)皇权专制下,官僚权力不稳,层层依附,结党营私,易于腐化;(4)官僚机构日益膨胀;(5)既有超越性又有世俗性的儒教意识形态构建了封建官僚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

这五个特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当以史为鉴。

关键词:中国古代;官僚政治;权力特征;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就是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内容的政治体系。

既往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的研究多集中在政治体制层面。

现结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历史,分析中国古代官僚政治权力运行的特征。

1 官僚的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1]。

在中国流行久远的诗经记载此语是对中国的皇帝权力的生动说明。

皇帝拥有全国的土地最高所有权,可以征收土地税可以没收私人土地。

其实,一般情形下私人土地仍视为私人所有,可以自由买卖。

在中国封建社会认为国家的财源、兵源都是来自于小农经济,有长久的重农政策。

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对土地的追逐决定了所谓的土地所有权经常处在运动状态之中。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下,官僚的权力听命于皇帝,代表全体地主的整体利益,凌驾于个别的土地私人所有权之上,具有公权属性,而不像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的权力那样具有私权特点。

2 皇权为家族私有,为了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强化春秋战国至秦朝,逐渐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秦朝时,皇帝的独尊地位已经在制度的层面上确立下来,以至于连他们的衣食起居也都规定了特别的称号[2]。

官吏不是靠宗法血统的世袭贵族而是国君随时可以任免的官僚。

他们直接对国君负责。

官僚制代替世卿世禄制和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初步形成。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内在逻辑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内在逻辑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内在逻辑:
1.部落联盟制:社会生产力普遍不发达,人们的财富积累比较缓慢,
社会成员间贫富差距较小。

部落联盟的首领对部落成员的控制力较弱,权力相对比较分散,部落联盟首领很少能长期保持权力。

2.分封制: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贫富分化加剧,使一些社会成员
不得不依附于比较富有的人而生存。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贫富分化加剧,使一些社会成员不得不依附于比较富有的人而生存。

3.中央集权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驿站等的出现,封建皇帝对
地方的控制力空前提高,出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名义上皇帝占有一切社会资源,包括人口。

整个过程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一、单选题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

这反映出西周A.分封制有分裂割据的隐患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分封制具有开疆拓土作用D.周天子是天下各族的大宗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

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郡县制与刺史制 B.皇帝制与郡县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4.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分封制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5.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

这表明()A.汉朝丞相位高权重B.汉朝相权无足轻重C.相权不能制约皇权D.皇帝权力至高无上6.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7.“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B.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C.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D.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8.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

政党政治与官僚政治

政党政治与官僚政治

政党政治与官僚政治
房宁
【期刊名称】《战略与管理》
【年(卷),期】1994(000)001
【摘要】政党政治与官僚政治房宁一.从“苏联现象”谈起1991年莫斯科圣
诞之夜,飘扬近70年的苏联国旗悄悄落地,克里姆林宫的红星黯然失色,世界两极之一的超级大国苏联轰然崩溃.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彻底改观。

队历史上看,一个貌似强大的超级大国几乎在一...
【总页数】6页(P66-71)
【作者】房宁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相关文献】
1.论官僚政治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影响——读《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J], 王鹏
2.分权节制、民主监督和中国官僚政治现象——再读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J], 郭振家;王新淮
3.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逻辑--评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J], 李天兵
4.源于历史、适应现实的以色列政党政治——《以色列政党政治研究》评介 [J],
雷钰;石豆
5.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逻辑--评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J], 李天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逻辑
1专制政治的逻辑
官僚政治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谈论官僚、批评官僚主义,但什么是官僚政治,也许很多人并不能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

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将官僚政治阐释为:政府权力全把握于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官僚把政府措施看作为自己图谋利益的勾当。

王亚南将官僚政治看成是专制政治的副产品和补充物,他认为只要专制主义不消除,官僚政治就不可能根除,官僚政治的顽疾是与专制政治分不开的。

因此,要解答官僚政治的逻辑就必须理清专制政治的逻辑。

在王亚南看来,支撑专制政治延续的核心因素是内含于封建制度的生产关系,也即地主对农民剥削的生产关系,此种生产关系明显区别于具有离心力的领主经济。

在领主经济中,领主对于其管辖范围内有无尚权力,立法、司法权皆由其行使,领主对其领域内的土地拥有所有权,领主只需向中央交纳一定的赋税。

实际上,中央对领主的控制极其有限,领主实力的增强必然会削弱中央的权威。

因此,在领主经济的情况下,专制主义体制很难建立起来。

而在地主经济形态下则不同,地主的土地并非天然地属于自己,而是来自帝王授权,帝王集经济政治军事大权于一身,朕即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因此,皇帝拥有无尚的富与尊荣,而分享其经济权力的地主就得仰起鼻息,而地主又通过对土地的次级占有拥有了剥削农民的资本。

农民除向国家交纳赋税,还必须向地主交纳地租,导致农民受到双重剥削。

显然此种制度并不合理,但更需要思考的是:此制度何以能存续两千年而无根本性变革?生产关系虽是核心要素,但独从生产关系角度解释也并不能让人信服。

既然有核心,那么也必然有非核心因素,否则,孤立的因素并不足以成就一个专制的系统维持数千年。

在此,王亚南渐次提出了如下思考:第一,该如何使一般臣民,对专制君主乃至其他揽权人物,养成敬畏自卑的心习;对于其言行,无论合理与否,都得心悦诚服。

第二,该如何使各方面部门的官僚势力,都在对专制君主向心的重点上保持一定的平衡。

任一方面任一部门势力的突出,就将视为贾谊《治安策》中所谓大抵强者先反&&最强最先反的祸害。

第三,该如何使全体人民,能安分守己、听天由命的接受官僚统治,并如何使人民中之优异分子或豪强分子,有机会有志望参加那种统治。

对此疑问,本书从三方面给予了解答。

解答一曰:儒家思想。

在任何一个阶级社会里面,把握着社会物质基本生产手段的阶级,同时必定要占有或支配社会基本的精神生产手段。

这已经很明显的表现为一个法则。

社会基本的精神生产手段被把握着:第一,将可能使不合理的物质生产手段的占有逐渐取得合理依据;第二,将借此继续制造出或生产出维护那种占有的动力;第三,将用以缓和或团结同一支配阶级内部的分离力量。

所以,就中国历代王朝统治的经历讲,它们对于精神生产手段的把握是否牢固,运用是否得宜,颇关乎着王朝命运的修短,虽然在实质上,它们的存废兴亡,根本的还是看它们对于物质的基本生产手段的把握方面是否发生了破绽或动摇。

儒家思想能为封建的专制统治提供合理的辩护,能生产出专制统治所需要的顺从,主要是由于它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决定的,最便于专制的儒术,或者当做一种专制官僚统治手段来看的儒术说。

大体上,儒术具备三项可资利用的内容:天道观、大一统观、纲常教义。

就天道观来说,统治者无非是想借天之子的玄学使其身份神秘化,以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尽管此种观念在现代看来有些愚昧可笑,但相对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和科技水平来说,此等玄学也相当具有迷惑性,至少对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天子的身份是神秘的,是不容轻易侵犯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统治者维护其专制统治的要求。

大一统观的功用在于维护统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这是董仲舒所宣称的。

当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自然会将四海统一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政治局面,以
至在现代以前,中国人的政治词典中,始终没有分治、联治这一类名词。

无疑,寻求统一的政治局面是统治者所需求的,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的大一统观念支持着中央集权的政治独占局面。

纲常教义体现为我们常说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从表面上看,只有君臣关系与关政治相关,而父子、夫妇关系则有关家族。

但中国纲常教义的真正精神,却正好在于它们之间的政治联系。

所谓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君,所谓移孝作忠,都不过表示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结局无非是要加强君为臣纲的政治伦理。

把防止犯上作乱的责任,通过家庭、通过族性关系,叫为人父的,为人夫的,为人族长、家长的去分别承担。

在社会上,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到处存在的,亦因此之故,政治统治的功用就无形渗透进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血液中。

解答二曰:科举制。

从一个层面看,科举制为庶人入仕开辟了一条通道,以考试成绩作为录用人才的标准,这较之于荐举等主观性较强的入仕门路无疑进步了不少,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

但科举制创制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一个杠杆,显然并不仅仅是作为体现社会公平的门面,其另外的教义在于将人的思想居于一定的范式中,这种范式就是儒家教义,科举制实行愈彻底这种教义的教化作用就愈强。

一个人从出身就开始背诵儒家的礼仪纲常,无形之中,思想就会被禁锢在这种等级的秩序中而不自知。

尽管偶有科举不第之士愤而起义,但相对其所起的正面功效,其负面影响就不值一提了。

如果说初创科举的隋朝统治者并未觉察其有如此功用,那么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则是参悟到了科举制的此种深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