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试行)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依靠机械化手段,在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免耕播种、化学除草、秸秆(残茬)覆盖、机械深松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耕作技术. 具有明显的提高土壤含水量、防止风蚀、水蚀、培肥地力和节约作业成本的效果。
其主要做法是:1、秸秆根茬处理将农作物秸秆或根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是保护性耕作的前提。
秸秆或根茬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物收获时留根茬高度20?30厘米;另一种是灭茬浅旋处理,就是作物收获时留高茬,播种前用旋耕机或灭茬机浅旋表土,使秸秆根茬与土壤混合均匀,以利于机械播种。
使用的主要机具有:秸秆粉碎还田联合收获机、割晒机、旋耕机等。
2、免耕播种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最关键的生产环节。
为了保证播种质量,需要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在留茬地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
使用免耕播种机一定要把播量、播深、株距、行距、覆土深度等按照农艺要求调整好,其调整方法与常规播种机相同。
目前适用机型有:2BM-9免耕播种机、2BG-4/6型带状免耕播种机、2BY?4/3型免耕播种机、2BF-3/2免耕播种机、2BT-2型破茬播种机、SGTNB-180苗带灭茬播种机等。
3、杂草、病虫害防治根据杂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用适用的除草剂和灭虫剂。
使用喷雾机械按要求进行喷洒。
对使用化学除草效果不好的杂草可采用机械或人工辅助除草。
使用的机具:WFB-18A型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机动喷雾机、3WM2-350喷雾机等。
4、机械深松深松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蓄水保墒能力,一般为2~3年深松一次。
土壤含水率在15~22%时,可以在秋季作业,松土深度30?左右;干旱严重或土壤含水率低于15%时,不宜在秋季作业。
深松机械的类型有凿铲式深松机、翼铲式深松机和全方位深松机,常用机型有IMC-185灭茬深松机、IS-360、350、240全方位深松机、ISN-70型深松机、ISND-140悬挂深松机和ISZF-3型深松中耕追肥机等。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北方地区的应用优势与实施注意事项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北方地区的应用优势与实施注意事项2、盘山县政务服务中心124107摘要:土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尤为密切的联系。
具体来讲,南方地区的土壤条件要明显优于北方地区,为进一步改善北方地区土壤种植条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全方面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最为关键。
基于此,文章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模式、应用优势、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综合论述,希望能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北方地区;优势;注意事项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在农作物耕种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施肥过量、施肥不规律等现象也频繁发生,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农业耕地资源,致使土层肥力下降、土壤性能变低。
为确保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当前耕地使用现状尤为关键,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作业模式。
在政府部门对保护土壤环境有较高的认知后,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也相继出台,不仅会积极预防水土流失等问题,而且能够起到保水保肥等效果。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农业生产的新型模式,适宜在北方地区大范围推广与应用,在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实现农机与农艺的完美融合[1]。
1.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北方地区的实施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借助现代先进技术所实施的一项系统化工作,在农机装备的积极作用下更好的融合农艺技术,运用植保机、深松机、秸秆粉碎还田机、免耕播种机等农业机械装备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均匀后覆盖于耕地表面,采取免耕技术代替传统机械翻耕作业,尽可能减少动土量,从最大限度上满足农作物发芽需求,同时,积极践行田间管理与绿色防控技术。
传统耕作模式:利用农业机械一次性完成翻耕、整地、播种、施肥、镇压、收获、运输等相关作业。
保护性耕作模式:首先,要做好土壤处理工作,进一步采取免耕播种技术;其次,利用植保机进行机械化植保作业;最后,收获种植作物,将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2]。
保护性耕作模式与传统技术相比,既可起到节水节肥、培肥地力、省时省力等积极性作用,还可更好践行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理念,提高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优势。
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
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一、背景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土地资源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
在中国,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渐减弱,农业生产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完善和发展农业生态系统,我国提出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
二、保护性耕作的定义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耕作措施,使土地得到恢复和强化,减轻农业生产对土地的破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其目的在于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使土地资源得到长期利用和合理保护。
三、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方式1. 种植作物多样化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多样化种植作物来保护土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耕地的质量。
多样化种植作物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的连续耕作,增加土地生产能力,避免土地范围内某种病害的大面积发生,从而提高企业的农作物生产利润。
具体可采取轮作或混作等方式实现。
2. 坚决禁止边角、窄长地块开垦边角、窄长地块开垦是一种破坏性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方式在开垦过程中往往会去除尽可能多的灌木、草本植物以及树木,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对邻近地区的农业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坚决禁止和压缩边角、窄长地块的开垦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实施方式之一。
3. 双绿工程的实施双绿工程也是保护性耕作实施的重要方式,它是指种树和种草结合起来,一同进行农业生产。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地的固碳能力,促进土壤水分的蓄积和保持,并减轻由于连续耕种而引发的病害危害。
同时,双绿工程也可以对散养家禽、家畜的保护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4. 实行限制化肥使用化肥是很多农民种植农作物的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
但是,如果大量使用化肥的话,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土流失,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实行限制化肥使用是保护性耕作实施的重要手段。
具体实行方式可以采用推广绿色农业方式,促进生态种植等方式。
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
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试行)内蒙古农机化信息中心【字体:大中小】【关闭】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搞好项目示范区建设,根据《农业部财政项目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中所指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作物秸秆、残茬覆盖技术;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深松技术。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家财政项目支出的保护性耕作项目。
二、立项第四条立项原则立项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统一规划,示范引导,边实施、边扩大,重点建设“环京津区”和“西北风沙源头区”两条保护性耕作带,分阶段、分步骤地在北方旱作农业区示范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第五条项目内容项目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
实施内容包括:1、示范区建设。
在现有农业机械装备基础上,购置保护性耕作关键机具;开展试验示范,引导农民自觉地参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
2、支撑体系建设。
因地制宜地选择技术路线,搞好宣传培训、机具选型、试验监测等基础工作。
3、推广区建设。
以示范区和支撑体系为依托,逐步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六条项目周期项目县建设三年为一个基本周期,第一、二年为项目建设与完善期,第三年为巩固实施、扩大推广和普及应用期。
按照项目规划和择优原则,通过若干周期努力,逐步成线连片。
第七条立项程序依据农业部提出的年度项目立项指南要求,省(区、市)农机管理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开展立项申报工作。
1、选择项目县。
选择当地政府重视、业务部门工作扎实、农机化水平较高、推行保护性耕作有较好条件的县(区、市)申报。
机械化旱作农业工作成效显著,农民有认识和一定经验的县可以优先选择。
2、划定项目区。
按指南要求,确定各项目县示范区和推广区。
要选择条件比较适应,相对集中连片、便于机械作业的区域实施。
实施区域要落实到乡、到村、到户。
项目区要在行政区域图上分别标注出来,并随有关材料上报。
3、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县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经济、农业和农机化现状,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设内容、规模及目标;示范区布局与技术方案;资金估算及来源;效益评价;分年度实施计划;项目组织与管理,包括组织领导、管理方式、运行机制、配套政策和措施;相关证明文件等。
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方案
2023-2025年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实施方案为落实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有效抑制农田扬尘,根据《市季节性裸露农田扬尘抑制关键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京政农发〔2023〕10号)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农业生产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根据《市扬尘管控工作意见》《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有关要求,市持续开展季节性裸露农田扬尘抑制关键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项目,通过财政补贴,以推广应用免少耕播种、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和农机深松整地为主要手段,抑制扬尘、减少风蚀、蓄水保墒,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水平,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二、项目实施原则本方案所称保护性耕作技术包括免少耕播种、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和农机深松整地,通过项目推广“多覆盖、少动土”的技术措施,有效抑制农田扬尘,提升土壤有机质,持续开展扬尘抑制效果监测。
区镇(乡)两级农业主管部门协同推动,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服务;镇(乡)村要因地制宜,成方连片、整村推进作业;作业主体(农机服务组织)按作业要求高标准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区的推广应用,坚持公开公正、保质保量、稳步发展的原则,项目过程监督、资金分配、质量核验适用本方案。
三、机具和作业要求(一)机具要求1.农机深松整地。
鼓励使用复式作业机具(同时完成灭茬、深松、旋耕等多项作业)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作业机具必须安装深松作业质量智能监测终端(已列入市农机购置补贴品目,由补贴对象自行购置),并实现定位信息、作业深度、作业面积等监测数据按要求传输到市农机调度中心。
2.秸秆粉碎覆盖还田与少免耕播种。
必须使用装有监测终端的作业机具,并实现定位信息、作业面积等监测数据按要求传输到市农机调度中心。
少免耕播种机应确保性能质量可靠,保证播种质量和出苗效果。
(二)作业要求1.农机深松整地。
以打破犁底层和板结层为目标,平原地区深度一般在30厘米以上,山区耕作层一般在25厘米以上,原则上同一地块2-3年深松一次。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
35
20-Jan-24
36
20-Jan-24
深松机
37
20-Jan-24
38
20-Jan-24
秸秆粉碎还田机
39
20-Jan-24
秸秆还田
40
20-Jan-24
秸秆还田机刀
41
20-Jan-24
旋耕机翻土机
42
20-Jan-24
旋耕机
43
20-Jan-24
旋耕播种机
44
20-Jan-24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持局,组织土壤、农学、农机 等领域专家,开始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 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推广少耕、免耕和种植覆盖作物 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1937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农民试验发现,在保证播种质量和 有效除草条件下,免耕能够获得相同的作物产量。经过20多年 试验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推广免耕法,80年代成为美 国主流耕作技术,1995年更名为保护性耕作法。
4 保护环境
农民为了抢农时赶季节,就地焚烧秸秆, 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影响交通运输, 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秸秆焚烧以及由 此产生的CO2和N2O,减少了温室气体 的排放.
河北农民焚烧 麦秸
飞机不能正常飞行
保护性耕作的不足
地表温度降低 多数研究表明,早春地温回升较慢
播种质量不易保证 小型播种机的播种精度量不高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定义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 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 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2002年我国农业部定义: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 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 出苗即可),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 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 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面,尽量减少土 壤耕作次数和对土壤的搅动量,或是创造地表微地 形,增加地面粗糙度,既达到保土保水保护农田生 态环境,又要保证农作物苗齐、苗壮和正常生长, 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
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一、引言保护性耕作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实践,旨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以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采取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对于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目标1. 保护土壤: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2. 保护水资源:减少农化物质的流失,防止水体污染。
3.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合理管理土壤和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和养分利用效率。
三、实施方案1. 水土保持措施(1)建立植被覆盖:种植农作物后覆盖土壤表面,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2)修建水槽和梯田:调节和保持水分流动,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
(3)建立绿篱和风带:用于防风、防沙和保护作物。
2. 合理施肥(1)土壤测试: 通过土壤测试确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并根据测试结果合理施肥。
(2)有机肥料使用: 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增加有机肥料的应用,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 病虫害管理(1)生物防治: 通过引入天敌、寄生虫等天然方式控制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2)轮作: 通过合理的轮作安排,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
4. 水资源管理(1)节水灌溉: 使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减少水分的浪费。
(2)收集和利用雨水: 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5. 农药使用管理(1)合理选择农药: 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低毒、低残留农药。
(2)控制农药使用量: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合理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
6. 培训和宣传(1)开展农民培训: 向农民提供保护性耕作知识和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意识和能力。
(2)宣传推广: 通过媒体、展览等方式,广泛宣传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和好处,引导更多农民加入保护性耕作的行列。
四、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等指标的测定,以及农户对于保护性耕作的认知和行为的调查。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
7保护性耕作技术1(1)
保护性耕作的理论与实践一、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1、基本概念保护性耕作是指彻底取消铧式犁耕翻,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深松或浅耙),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升土壤肥力和抗旱水平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2、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内容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通过地表残茬处理、合理深松、免耕播种和化学除草防病虫等作业,达到减少土壤耕作次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天然降雨利用率,促动作物产量提升,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目的。
其主要的技术内容有四项,即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秸秆残茬覆盖及表土处理技术,。
在这四项技术中,其中秸秆残茬覆盖技术和免耕播种技术是核心技术,深松及表土处理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是配套技术。
(1)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该技术是指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用免耕播种机实行种子和肥料播施作业,达到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作业成本的目的。
免耕技术是指对地表不做任何处理,直接用播种机播种的技术;少耕则是根据地表覆盖情况和地表平整度的不同,采取适当的处理后再实行播种的作业。
免耕或少耕播种技术通常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播种施肥处理作业方式:即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
二是带状旋耕播种施肥处理作业方式:即用带状旋耕播种施肥机一次完成带状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
前者主要适用于前茬作物为小麦等低秆作物的播种作业;而后者主要实用于前茬为玉米等高秆作物或根茬较大的作物的播种作业。
其技术关键为选用适合该区的免耕播种机,同时选择与播种机相配套的施肥装置,确保化肥科学使用。
(2)秸秆残茬覆盖技术秸秆残茬覆盖是指将一定量(保护性耕作规范要求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达到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升天然降雨利用率的目的。
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核心。
秸秆残茬处理通常采用以下四种处理方式。
实施保护性耕作应注意的几项关键技术
2017年第5期农机使用与维修79实施保护性耕作应注意的几顶关键技术刁云霄(肇州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黑龙江肇州1664〇0)摘要:人们的衣食住行均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因此快速发展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是在传统的 耕作方式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耗费的时间长、获得的产量低,导致前期投入资金较大,最终的纯利润很少,无法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所需带来明显的帮助。
而且传统的工作方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因此国家提倡实施保护性耕作,并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时仍然有许多问题存在,尤其 是在涉及到几项重要的关键性技术时有许多的注意事项。
针对保护性耕作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 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为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 /ki.niwx.2017.05.068〇引言所谓保护性耕作就是指在传统的耕作技术之外进行 较大的改变,运用秸秆覆盖技术、免耕播种技术、土壤深松 技术和化学灭草除虫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耕种,能 起到保水保土的作用,因此被称为保护性耕作。
现如今保 护性耕作已经成为重要的耕作方式之一,在实际的耕作过 程中也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果,相对于传统的耕作技术来说 有其明显的优势,但是这几项关键技术的应用仍然有其不 足之处,需要得到相应的改善。
1保护性耕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种子的播种质量上存在问题保护性耕作主要起到保护土壤质量和土壤水分的作 用,在进行保护性耕作时主要运用的技术有秸秆覆盖技 术、免耕播种技术、土壤深松技术和化学灭草除虫技术,这 些技术虽然可以对保护土壤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 一定的弊端。
在进行免耕播种时,由于土地存在地面不平 的情况,会导致播种机播种的密度不同,有的地方种子较 多,有的地方则缺少种子,而且覆盖土壤的厚度不同,一些 种子会无法发芽,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播种机的播种 质量。
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分析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我国对农田处理所进行的一种具有保护措施的耕作技术,它对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等,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点以及技术内容入手,使广大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随着传统耕作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农药控制杂草生长,耕地深翻虽对作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现实分析来看,它对作物生长虽然创造了松软环境,但同时也对地表造成破坏,对土壤中的生物存活造成一定影响,这种人与自然的矛盾将逐渐凸显,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免耕、少耕的方式,减少对农田的破坏并施加一些配套措施,可以保护土壤的生态环境,减少农田的土壤侵蚀,这是传统性耕作所不具备的优势,要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点从土壤耕作来看,对同一道工序或作业面积来说,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缩减劳动量,节省工作时间,每小时机车所用燃油也相对减少,可以节省燃料,因减少机车的磨损量其每年的机车维修费用也在降低。
对于连续免耕土壤其微粒监测,其土壤微粒成为团粒结构,更适合农作物的根系生长。
耕作越多的土壤其释放到空气中的碳越多,对作物构建有机质的碳来说在减少,免耕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免耕作业可以锁住土壤中的水分,因作物残茬的遮阴,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也可以减少因土壤翻耕而造成的风蚀、水蚀等;因免耕作用,可有效保存土壤中的肥料和杀虫剂,减少地表水的流失,保证地下水的质量。
免耕或少耕也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掩蔽的环境和食物,增加了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原始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人为保护,可以有效提高空气质量,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比较常见的有四项:一、免耕或少耕。
对传统的铧式犁翻耕土壤技术进行改革,不进行任何耕作或进行深松和表土耕作。
这种方式对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破坏性小,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含水量。
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要领
2 . 免耕 、 少 耕播 种 施 肥技 术
能 有 犁底 层 . 应 先进 行 一 次 深 松 . 打 免 破 犁底 层 .深 松 是 应 用 深 松 机 在地
表有秸 秆覆盖 的情况下 进行 的 . 要
耕 播 种是 收获 后 未 经 任 何 耕作 直接 播 种 :少耕 播 种 是 指 播 前 进 行 了耙
地、 松地 或 平 地 等表 土 作 业 . 再进 行
求 深松 机有 较强 的防堵 能力 。囵 ( 闰淑侠)
相比, 具有减 少 劳动 量 、 节省时间、 节
高播种 质量 。 3 . 杂草、 病 虫 害防 治技 术 保 护 性耕 作 条 件 下 杂 草 和 病 虫 相对 容 易
生长 . 必 须 随 时 观察 . 发 现 问 题及 时 处理 . 一 般 一 年 喷一 次 除 草 剂 . 机 械
.
技 术重 点有 4项 .即秸秆 覆 盖技 术 .
免耕 、 松技术 1 . 秸秆 覆盖技 术 收获后农 作物 秸秆和残茬 留在地表做覆盖 物 .可减 少水土 流失 、 抑制扬沙 。在进 行整地 、 播种 、除草等作业时要尽可 能减少对 覆盖物 的破坏 .同时要对 长秸秆或覆 盖量过多可能造成播 种机堵 塞 、秸秆 堆积或地表不 平造成播种不 均 .要进 行秸秆粉碎 、 秸秆撒匀和平地 等作业
好、 地 温较 高 的地 区病 虫害 会严 重一
些 .例如 2 0 1 2年 夏季 东北 地 区发生 严重 的粘 虫灾 害
4 . 深松技 术
保 护性耕作 主要靠
作 物 的根 系 和蚯 蚓 等 松 土 .但 由于 作 业 时 机 具 及 人 畜 对 地 面 的压 实 . 有 些 土壤 还 是 有 疏 松 的必 要 .但 不 必 每 年深 松 .根 据情 况 2 ~ 3年松 一 次 对 新 采用 保护 性耕 作 的地块 . 可
保护性耕作模式及技术要点
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及技术要点山玲莉(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辽宁沈阳110200)摘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免耕少动土、保墻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关键是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模式;技术要点1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1.1秸秆覆盖免耕模式(1)模式要求:秸秆覆盖和免耕播种是这项技术的关键环节。
玉米机械收获作业的同时,将秸秆粉碎并全量还田覆盖地表,秸秆覆盖越冬;春季播种前不耕整地、不动土,在有秸秆覆盖的条件下,使用重型免耕播种机在秸秆覆盖的耕地上作业,一次完成施肥、开沟播种、镇压的农艺要求。
对于垄作地区,秸秆自然覆盖在垄沟,可以采用原垄垄作免耕模式。
(2)适宜条件:秸秆量较少,不低洼低温、干旱半干旱地区,垄距%60cm。
(3)技术路线: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秸秆均匀覆盖地表&间隔1〜2年深松1次&免耕播种机播种&机械喷洒除草剂除草&田间管理。
(4)注意事项:低洼易涝的地块不建议采用此项技术模式。
1.2秸秆归行免耕模式1)模式要:机械、粉田后,秸秆实行机械归行处理,形成宽行放置秸秆、窄行为干净整洁的播种带,在播种带上进行播种,窄行行距40cm,宽行70〜80cm的宽窄行种植模式,这样能够保证播种和玉米苗的生长和发育,不会出现播种时的秸秆拖堆和影响机械通过的问题。
推荐宽行、窄行隔年进行交替种植。
(2)适:、地,土壤板结地块不宜应用。
(3)技术路线: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覆盖地表&秸秆实行归行处理&免耕播种&机械喷洒除草剂除草&田间管理。
(4)注意事项:在东北气温较低、光照较少、降水的地不用此技术模式。
1.3秸秆覆盖条耕模式场等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侧深施肥技术。
合理选择肥料品种也是水稻种植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肥料实施的效果,要科学选用氮磷钾比例合理和吸湿少的肥料,主要预防肥料通道堵塞。
保护性耕作免耕机播技术要领
保护性耕作免耕机播技术要领作者:暂无来源:《乡村科技》 2013年第8期免耕机播是保护性耕作的关键环节,因为播种质量关系到出苗率和分蘖率,进而直接影响穗数和产量,在大量甚至全量秸秆和残茬覆盖条件下实施免耕机播而且要保证质量确实难度很大。
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农机化技术员,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技术窍门,保证了播种质量,现将技术要领介绍如下,供农机手参考。
一、把握土壤墒情尽可能在适墒、足墒时下种,可以在“黄墒”时(土壤较干)抢种,但要避免“黑墒”时(土壤较湿)下种,目的是确保播种质量,防止机播作业过程中出现“粘、缠、堵、轧、停”等现象。
二、力争早播在墒情允许的条件下,力争早播,避免晚播,起码要适期播种,以便争取光热资源,促进出苗率和分蘖率,尤其是在大量秸秆和残茬覆盖直接影响土地吸收光热而导致地温低的情况下,更宜早播。
在墒情与播期的处理上,墒情是基础,提倡在玉米成熟前浇水,也可在降雨前抢种等雨,尽可能避免播后漫灌补墒,在不得已采取漫灌措施时,也应在苗基本出齐后进行。
三、播深适度总的来说,播种深度宜浅不宜深。
原则上应控制在2~3厘米之间,最大不超过5厘米,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墒情适度掌握播深,坚持“墒大浅播,墒小深播,早播可深,晚播可浅”的原则,同时也要视土地黏度和松散性适度掌握播种的深浅,流动性好浅播,流动性差深播。
之所以采取这些措施,同样也是因地表有大量秸秆残茬覆盖,不利于地表吸收光热而造成地温较低的现实情况决定的。
四、适量播种播种量应根据地力、作物品种特性、机具性能、土壤种类与墒情、播期等而定,在同等条件下,播种量应与传统作业方式下播种量基本保持一致或略偏高。
尤其在一年两熟制地区开展保护性耕作免耕机播技术,且机具性能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更难以达到精密播种要求,再加上秸秆和残茬覆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播种量应适当。
五、合理施肥施肥量应与地力和作物产出水平相适应。
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总结,每667平方米施肥量一般在45~50千克为宜。
保土耕作施工方案
保土耕作施工方案保土耕作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保土耕作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土壤和改善农地生态环境的农业施工方式。
通过培育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合理利用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土壤质量,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实现农田可持续发展。
二、施工方案1. 建立农田水利设施保土耕作的基础是稳定的农田水利设施。
首先,要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护和修砌,确保农田排水和灌溉系统正常运行。
其次,要建立雨水集水系统,收集和利用降雨水资源,减少土壤侵蚀。
2.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保土耕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有机肥料,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进行施肥,并将有机废弃物等作为有机肥料进行循环利用。
3. 采用轮作种植轮作种植可以有效减少连作障碍和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选择不同作物进行轮作,并根据作物的需水和施肥要求进行管理。
同时,要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
4. 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保土耕作的重要形式,既能保护土壤,又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在施工过程中,要推广生态农田种植技术,如水稻-鱼-鸭综合种养、沼气池利用等。
同时还可以种植绿肥作物和果树,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5. 加强土壤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土壤资源,还要加强土壤保护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如建立沟渠、修复梯田,保护农田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用有机农业和生物农药,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质量。
三、总结保土耕作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保护土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和维护农田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有机肥料,推广生态农业和轮作种植,加强土壤保护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为农田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
河南农业 2018年第6期(中)王 伟(吉林省农安县农业机械管理服务总站,吉林 农安 130200)摘 要:在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实现农作物增收,改变传统耕作模式,需要对现有农机农艺运作模式进行改革。
在此基础上,玉米保护性耕作作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了保证新型耕作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把握好秸秆覆盖技术、把握播种时间、控制保苗株数、病虫草害防治及深耕施肥等方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近几年,如何利用现有的耕地实现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推动传统耕作方式的改革,是吉林省农安县农机人一直探讨的课题。
农安县从2009年开始示范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逐年增加,推广效果越来越好,群众认识越来越高,2009年示范面积为500 hm 2,2017年推广面积已达5万hm 2。
在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耕作技术存在,以“节本增效”为主要目的,实施保护性耕作,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产量,提高农民经济收益。
新型耕作方式的应用,农产品产量增多,平均增产幅度较传统耕作模式高出10%以上。
并且,该种耕作模式减少了复式整地与镇压等工作环节,耕作时间减少,成本消耗减小。
保护性耕作技术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以下4个方面:一是免耕播、不灭茬、不整地、成本低、产量高;二是深松施肥、变地上垄为地下垄,避免水分流失、根系下扎,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三是机械植保、叶面施肥、穿透力强、利用率高;四是机械收获、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基于以上种种优势,相信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1]。
近几年,农安县准备全面引进保护性耕作方式,用于玉米耕作。
但是,受到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为新耕作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问题,影响了新型耕作方式的优势发挥。
今后在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时需把握好如下要点。
保护性耕作技术种类及实施要点
农机推广No n g jit u ig u a n g 随着世界各地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保护耕地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共同任务。
同时,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各种保护耕地的先进技术不断产生并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土壤保护工作,积极采用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支持农业生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本文主要对其种类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做好实施加以分析和探讨。
从保护性耕作技术自身来说,是一种应用较多,较为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
它的核心是将农业作物成熟后的秸秆残茬覆盖在土地表面,在保证农作物的种子能发芽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耕作量,同时,采用科学喷施农药的方法实现有效控制各种杂草和病虫害,这样做的优点及目的在于使土壤受到风蚀和水蚀的程度进一步减少,进而达到令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进一步提高目的。
1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种类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地力,减少耕作。
在我国主要采用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种类主要包括:①覆盖耕作技术;②免耕技术;③少耕技术;④深松技术;⑤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技术;⑥合理用水、用药和施肥技术;⑦作物合理轮作轮耕技术。
2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注意的要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应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注意。
2.1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应有正确认识这种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精耕细作,其核心在于对耕作技术适当减少,采用各类作物秸秆还田(即用其对土地进行覆盖)方法,达到以下方面的目的:①减少水土流失;②提高土壤有机质;③提升蓄水保墒能力;④有效培肥地力;⑤实现节本增收,以保持和促进农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这项技术,对于那些土地贫瘠且降雨量少,总体分布不均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十分有利。
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在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当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效培肥地力,播种前,可注意施足底肥,同时做好适当的埋肥和整地作业,可以有效促进增产增收。
2.2加强示范点选择及做好专项技术宣传培训保护性耕作技术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在一些地区仍然属于较新的技术,推广上较为困难。
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
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搞好项目示范区建设,根据《农业部财政项目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中所指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作物秸秆、残茬覆盖技术;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深松技术。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国家财政项目支出的保护性耕作项目二、立项第四条立项原则立项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统一规划,示范引导,边实施、边扩大,重点建设“环京津区”和“西北风沙源头区”两条保护性耕作带,分阶段、分步骤地在北方旱作农业区示范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第五条项目内容项目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
实施内容包括:1、示范区建设。
在现有农业机械装备基础上,购置保护性耕作关键机具;开展试验示范,引导农民自觉地参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
2、支撑体系建设。
因地制宜地选择技术路线,搞好宣传培训、机具选型、试验监测等基础工作。
3、推广区建设。
以示范区和支撑体系为依托,逐步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六条项目周期项目县建设三年为一个基本周期,第一、二年为项目建设与完善期,第三年为巩固实施、扩大推广和普及应用期。
按照项目规划和择优原则,通过若干周期努力,逐步成线连片。
第七条立项程序依据农业部提出的年度项目立项指南要求,省(区、市)农机管理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开展立项申报工作。
1、选择项目县。
选择当地政府重视、业务部门工作扎实、农机化水平较高、推行保护性耕作有较好条件的县(区、市)申报。
机械化旱作农业工作成效显著,农民有认识和一定经验的县可以优先选择。
2、划定项目区。
按指南要求,确定各项目县示范区和推广区。
要选择条件比较适应,相对集中连片、便于机械作业的区域实施。
实施区域要落实到乡、到村、到户。
项目区要在行政区域图上分别标注出来,并随有关材料上报。
3、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县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经济、农业和农机化现状,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设内容、规模及目标;示范区布局与技术方案;资金估算及来源;效益评价;分年度实施计划;项目组织与管理,包括组织领导、管理方式、运行机制、配套政策和措施;相关证明文件等。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试行)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试行)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规范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技术实施规范,特制定技术实施要点。
一、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
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
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三是采用免耕播种,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四是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
(一)秸秆覆盖技术1、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1)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适合玉米产量较高的地区,如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粉碎还田后可以用圆盘耙进行表土作业;春季地温太低时,可采用浅松作业。
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适合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土地又比较肥沃、疏松的地区。
地表不平或杂草较多时可用浅松作业,秸秆太长时可用粉碎机或旋耕机浅旋作业。
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试行).txt14热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热情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热情,生命的天空就没的色彩。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试行)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规范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技术实施规范,特制定技术实施要点。
一、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
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
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三是采用免耕播种,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四是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
(一)秸秆覆盖技术1、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1)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适合玉米产量较高的地区,如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粉碎还田后可以用圆盘耙进行表土作业;春季地温太低时,可采用浅松作业。
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适合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土地又比较肥沃、疏松的地区。
地表不平或杂草较多时可用浅松作业,秸秆太长时可用粉碎机或旋耕机浅旋作业。
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要求以达到免耕播种作业要求为准。
2、整秆还田覆盖。
(1)玉米整秆还田覆盖。
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人工收获玉米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以免秸秆被风吹走;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或用人工踩倒。
(2)小麦整秆还田覆盖。
适合机械化水平低,用割晒机或人工收获的地区。
麦秆运出脱粒、土地进行深松、再覆盖脱粒后的整秸秆。
3、留茬覆盖。
在风蚀严重及以防治风蚀为主,且农作物秸秆需要综合利用的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采用机械收获时留高茬+免耕播种作业、机械收获时留高茬+粉碎浅旋播种复式作业两种处理方法。
留高茬即是在农作物成熟后,用联合收获机或割晒机收割作物籽穗和秸秆,割茬高度控制在玉米至少20cm,小麦至少15cm,残茬留在地表不做处理,播种时用免耕播种机进行作业。
(二)免耕、少耕播种技术免耕播种: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少耕播种:经必要的地表作业(耙地、浅松)进行播种。
作业要求:1、玉米免耕播种作业。
(1)播种量:春玉米一般亩播种量为 1.5—2kg;夏玉米一般亩播种量 1.5—2.5kg;半精密播种单双籽率≥90%;(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cm,沙土和干旱地区播种深度应适当增加1—2cm;(3)施肥深度:一般为8—10cm(种肥分施),即在种子下方4—5cm;2、小麦免耕播种作业。
(1)播种量:冬小麦亩播种量应视具体情况来定,一般水浇地3—10kg、旱地12—15kg;春小麦一般亩播种量为18—20kg;(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在2—4cm,落籽均匀,覆盖严密。
3、选择优良品种,并对种子进行精选处理。
要求种子的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7%,发芽率达95%以上。
播前应适时对所用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浸种处理。
(三)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防治病虫草害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使覆盖田块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免受病虫草害的影响,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目前主要用化学药品防治病虫草害的发生,也可结合浅松和耙地等作业进行机械除草。
1、病虫草害防治的要求。
为了能充分发挥化学药品的有效作用并尽量防止可能产生的危害,必须做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品,使用先进可靠的施药机具,采用安全合理的施药方法。
2、化学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
除草剂的剂型主要有乳剂、颗粒剂和微粒剂,施用化学除草剂的时间可在播种前或播后出苗前,也可在出苗后作物生长的初期和后期。
除草剂在播前或出苗前施入土壤中,早期控制杂草。
播前施用除草剂通常是将除草剂混入土中,施除草剂和松土混合可联合作业。
也可在施药后用松土部件进行松土配合。
播后出苗前施除草剂,一般是和播种作业结合进行,施除草剂的装置位于播种机之后将除草剂施于土壤表面。
作物出苗后在它的生长过程中,可将除草剂喷洒在杂草上,苗期的杂草也可以结合间苗,人工拔除。
3、病虫害的防治。
主要是依靠化学药品防治病、虫、鸟、兽和霜冻对植物的危害。
一是对作业田块病虫害情况做好预测;二是对种子要进行包衣或拌药处理;三是根据苗期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药物喷洒。
施药量的计算公式:施药量(mL/hm2)=[流量器流率(mL/s)]/[步行速度(m/s)×有效喷幅(m)×10000];4、施药的技术要求:①根据以往地块杂草病虫的情况,合理配方,适时打药;②药剂搅拌均匀,漏喷重喷率≤5%;③作业前注意天气变化,注意风向;④及时检查,防止喷头、管道堵漏。
5、植保机具的选用:结合农村实际以小型为主,可选用喷雾、喷粉机具和超低量喷雾机具。
(四)深松技术深松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强降水入渗速度和数量;作业后耕层土壤不乱,动土量小,减少了由于翻耕后裸露的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方位深松。
1、局部深松。
选用单柱式深松机,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应的深松作业。
主要技术要求是:(1)适耕条件。
土壤含水量在15%-22%;(2)作业要求。
宽行作物(玉米)深松间隔:40-80cm,最好与当地玉米种植行距相同;深松深度:23—30cm;深松时间:播前或苗期进行,苗期作业应尽早进行,玉米不应晚于5叶期;密植作物(小麦)也可以局部深松,但为了保证密植作物株深均匀,应在松后进行耙地等表土作业,或采用带翼深松机进行下层间隔深松,表层全面深松,密植作物(小麦)深松间隔:40-60cm;深松深度:23—30cm;深松时间:播前进行(3)配套措施。
条件适宜地区在作业中应加施底肥,天气过于干旱时,可进行造墒;(4)作业周期。
根据土壤条件和机具进地密度,一般2—4年深松一次;(5)机具要求。
一般机具为凿形铲式,密植作物地区可采用带翼形铲的深松机。
2、全面深松。
选用倒V型全方位深松机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土壤条件进行相应的深松作业。
主要技术要求是:(1)适耕条件。
土壤含水量在15%-22%;(2)作业要求。
深松深度:35—50cm;深松时间:在播前秸秆处理后作业;作业中松深一致,并不得有重复或漏松现象;(3)配套措施。
天气过于干旱时,可进行造墒;(4)作业周期。
根据土壤条件和机具进地强度,一般2—4年深松一次。
二、主要技术模式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点地区在风蚀最严重的“三北”地区的北部种植区。
根据季风、降雨等气候特点和地理条件,以及农田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并考虑对环京津地区治理沙尘暴的影响,以鄂尔多斯台地的毛乌素沙地西缘为界,将保护性耕作重点建设区分为“环京津区保护性耕作带”和“西北源头区保护性耕作带”。
其技术模式分为:(一)环京津区保护性耕作带主要技术模式主要包括黄土高原一年一熟区、东北冷凉风沙区、农牧交错区和华北两茬平作区四种类型:1、黄土高原一年一熟区。
特点是干旱和水土流失(水蚀)严重,种植制度以小麦或玉米一茬作物为主(有的地方接种豆类等小秋作物)。
保护性耕作模式以防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含水量和提高土壤肥力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覆盖、少免耕播种为重点。
小麦或玉米收获后,实行免耕不犁翻,进行深松(秋作物接茬整地时进行);小麦或玉米收获后土地休闲的地块,地表覆盖秸秆,实现农田覆盖越冬;小麦或玉米收获后接种小秋作物的地块,秋收后实行免耕,保留小秋作物根茬、秸秆覆盖地表越冬。
翌年春播时,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在有覆盖的茬地直接进行施肥、播种、镇压联合作业。
2、东北冷凉风沙区。
特点是无霜期短,冬春寒冷风大,水土流失(风蚀)和春旱严重。
种植作物以一茬玉米为主。
保护性耕作模式以增加土壤含水量、抵御春旱和控制风蚀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免耕、覆盖、少耕播种为重点。
秋收后不犁地,实行完全的免耕(传统习惯是耕、耙等多道工序的精细秋整地);高留茬覆盖,即保留玉米高茬(20—50厘米)、茬间覆盖大尺寸秸秆,实现护土越冬。
春播前,实行旋耕灭茬起垄少耕法整地,再使用行走式“坐水种”播种机进行补水、施肥、播种、镇压联合作业。
3、农牧交错区。
特点与东北冷凉风沙区相似,冬季气温低,春季干旱风大,土地瘠薄,风蚀沙化严重。
作物种植以一茬小杂粮、玉米为主。
保护性耕作模式以防止土壤沙化、提高土地抗旱能力和肥力、抵御春旱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免耕、留茬覆盖、免耕播种为重点。
对区域内退化草场,可进行深松改土、免耕补播,增加植被覆盖度。
4、华北两茬平作区。
特点是小麦、玉米连作,土地负荷重,地下水位沉降,水资源短缺。
保护性耕作模式以增加纳蓄雨水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为主要目标,综合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免耕、少耕、覆盖、免耕播种等多种技术措施。
实施程序是:麦收→留茬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深松或少耕(少耕主要结合秸秆处理进行)→免耕施肥联合播种机精少量播种玉米→玉米收获→粉碎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免耕施肥联合播种机精量播种冬小麦→粉碎的玉米秸秆和冬小麦覆盖农田越冬。
(二)西部源头区保护性耕作带主要技术模式本区大部为一年一熟的农牧交错区和灌区,种植制度以春小麦或玉米一茬作物为主(有的地方接种小秋作物)。
区内干旱少雨、风沙严重、土壤瘠薄。
针对这些特点,采用保护性耕作的目标是防风固土、增加土壤含水率、提高土壤肥力。
实施以少免耕、地表覆盖、免耕播种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模式。
“少免耕”——春小麦或玉米收获后,实行免耕不犁翻,深松(不必每年深松,且主要是在灌区结合小秋作物接茬整地时进行);“覆盖”——小麦或玉米收获后土地休闲的地块,地表覆盖秸秆,实现农田覆盖越冬,小麦或玉米收获后接种小秋作物的地块,秋收后实行免耕,保留小秋作物高茬和秸秆覆盖地表越冬;“免耕播种”——翌年春播时,使用专用的免耕播种机,在有覆盖的茬地直接进行施肥播种镇压联合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