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2课时 垂线2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2.1第2课时垂线PPT课件PPT文档33页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2.1第2课时垂线PPT课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垂线(第二课时)
A
练习:P5——练习2
E
E
E
注意:画线段(或射线)的
垂线时,有时要将线段 延长(或将射线反向延 长)后再画垂线.
课堂练习
1.过点 P向线段AB所在直线引垂线,正确的是(C ).
A
B
C
D
2、如图,分别过A、B、C
作BC、AC、AB的垂线。
解:如图、直线AD⊥BC于 D、直线BE⊥AC于E、直线
A
一只蚂蚁想爬到点C处,请你
帮它画出爬行的最佳路线。并
F 说明理由。
C 问题2:若A处的蚂蚁想爬到
棱BC上,你认为它的最佳路线是
┏ 什么?
NE
问题3:若蚂蚁在点M处,想
B
爬到棱BC上,请你设计一条最
佳路线。
思考
1.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中哪一条 最长?
答:直角所对的边即斜边最长.
选择题:
2.如图, AC⊥BC, ∠C=900 ,线段AC、BC、CD 中最短的是( C )
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下列条
件中能判定两条直线垂直的是 [ C ]
A.有两个角相等 B.有两对角相等 C.有三个角相等 D.有四对邻补角
3.两个角的平分线相互垂直的有 [ D ]
A.两角互补; B.两角互为对顶角; C.两角都是直角; D.两角为邻补角
P
AB C
Dm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 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0m 10m 20m 30m
例1、如图,量出(1)村庄A与货场B 的距离,(2)货场B到铁道的距离。
A
25m
8m C B
例2、如图, 1)画出线段BC的中点M,连结AM; 2)比较点B与点C到直线AM的距离。
统编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件 第2课时 垂线段
错 A或B或C 解
正D 解
错因分 本题错在将“垂线段”与“点 到直析线的距离”的概念混淆.选项 A 中垂线 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不同的概念;选项
B 中垂线是直线,没有长度;选项 C 中点 到直线的距离是数量,数量不能画出.
基础巩固
随堂演 练
1.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D( ) A.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一点之间的 距离 B. 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 的长度 C.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的长度 D.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 度
2. P 是直线 AB 外一点,过点 P 作
PO⊥AB ,垂足为 O ,若 C 为直线 AB 上任
意一点,则线段 PC 与线段 PCO 的大小关系 是( )
A. PC > PO
B. PC < PO
C. PC ≥ PO
D. PC ≤ PO
综合运用
3.一辆汽车在直线形的公路AB上由A向 B行驶,C、D 是分别位于公路AB两侧的加 油站.
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 P 处,如何挖掘能使渠学 问题吗?
(2)在直线上有无数个点,试着取几 个点与点 P 相连,比较一下线段的长 短.你有什么发现?
(3)你能猜想一下最短的位置会在哪 儿?它唯一吗?为什么?
(4)你能用一句话总结出观察得出的 结论吗?
C
A M
N B
D
(2)在公路 AB 的 AM 段距离 C、D 两 加油站都越来越近,在 MN 段距离加油站 D 越来越近,而加油站 C 却越来越远.
课堂小 结
点到直线的距 离
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 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拓展延伸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 第2课时 垂线》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 第2课时垂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2.1 第2课时垂线》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垂线的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垂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垂线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垂线的性质,最后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垂线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探究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垂线的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
2.能够运用垂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线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垂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垂线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探究垂线的性质。
3.实践教学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垂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垂线的概念和性质。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垂线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直尺、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垂线的概念,如建筑工人测量的场景,让学生初步了解垂线。
2.呈现(10分钟)展示垂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垂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出一些垂线,并验证垂线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垂线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垂线的性质解决,如在建筑设计中如何确定墙体的垂直方向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垂线的概念和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垂线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突出垂线的概念和性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 第2课时 垂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 第2课时垂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1 第2课时垂线》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垂线的定义,掌握垂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垂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垂线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垂线的性质,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直线、射线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垂线的定义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垂线的定义,掌握垂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垂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垂线的定义,垂线的性质。
2.难点:垂线的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垂线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法:通过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的性质。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垂线的性质。
4.练习法: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每人一把直尺、三角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射线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示例: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射线,你们能告诉我直线和射线的特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垂线的概念,并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示例:同学们,你们看这张图片,有什么发现?(图片展示两座建筑物之间的电线)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两条垂线,并观察和讨论垂线的性质。
示例:同学们,请你们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两条垂线,并观察它们的性质。
2.1.2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
P
O
线段PO的长度 即为所求.
随堂练习
1. 如图,AO⊥CO,直线BD经过点O,且∠1=20°,则∠COD
的度数为( B )
A. 70°
B. 110°
C. 140°
D. 160°
随堂练习
2. P为直线l上的一点,Q为l外任意一点,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C ) A. 过点P可画直线垂直于l B. 过点Q可画直线l的垂线 C. 连接PQ使PQ⊥l D. 过点Q可画直线与l垂直
PO< PB< PC< PA
探究新知
归纳总结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线 段 PO 的 长 度 叫 做 点P到直线l的距离.
探究新知
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是怎样测量跳远成绩的?你能说 说其中的道理吗?与同伴交流.
随堂练习
8.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作∠DOE=∠BOD,OF平分 ∠AOE.请判断OF与OD的位置关系;
解:因为OF平分∠AOE, 所以∠AOF=∠EOF=12∠AOE. 又因为∠DOE=∠BOD, 所以∠FOD=∠FOE+∠EOD=12∠AOE+12∠EOB =12(∠AOE+∠EOB)=12∠AOB=90°. 所以OF⊥OD.
随堂练习
5.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EOD=40°, ∠BOC=130°, 则射 线OE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垂__直_____.
随堂练习
6. 如图所示是小凡同学在体育课上跳远后留下的脚印,他的跳远 成绩是线段_____B_N______的长度.
随堂练习
7.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D平分∠AOF,OE⊥CD于点O ,∠1=50°,求∠BOC,∠BOF的度数. 解:因为OE⊥CD于点O,∠1=50°, 所以∠AOD=90°-∠1=40°. 因为∠BOC与∠AOD是对顶角, 所以∠BOC=∠AOD=40°. 因为OD平分∠AOF,所以∠DOF=∠AOD=40°. 所以∠BOF=180°-∠BOC-∠DOF=180°-40°-40°=100°.
垂线的定义和性质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③在同一平面
内,过一点可以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④在
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A.1个 C.3作直线l的垂线和斜线,叙述正确的 是( ) A.都能作且只能作一条 B.垂线能作且只能作一条,斜线可作无数条 C.垂线能作两条,斜线可作无数条 D.均可作无数条
知1-导
知1-讲
要点精析: (1)在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只要其中有一
个角是直角,即可由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得 到另三个角也是直角. (2)垂直定义具有双重作用,已知直角得线垂直,已 知线垂直得直角. (3)垂线是直线:当遇到线段与射线的垂直问题时, 都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知1-讲
知1-练
3 如图,点O在直线AB上且OC⊥OD,若∠COA= 36°,则∠DOB的大小为( ) A.36° B.54° C.55° D.44°
知1-练
4 已知在同一平面内:
①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②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③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那么下列因果关系:①→②③;②→①③;③→①
②中,正确的有( )
知1-讲
总结
知1-讲
判断两直线(线段、射线所在直线)互相垂直, 主要依据是垂直定义,只要说明两条相交直线所成 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即可.
知1-练
1 (2015·济南)如图,OA⊥OB,∠1=35°,则∠2 的度数是( ) A.35° B.45° C.55° D.70°
知1-练
2 如图,CD⊥EF,垂足为O,AB是过点O的直线, ∠1=50°,则∠2的度数为( ) A.50° B.40° C.60° D.70°
归纳
知1-导
《垂线2》PPT课件
课题 垂 线
两直线相交
C
A
21
O
B
D “直线AB、CD相交于点O”
∠1、 ∠2分别是什么角?
∠1是锐角, ∠2是钝角。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两直线垂直 D
A
O
B
C
如果∠BOD= 90°,那么 AB⊥CD。
画已知直线AB的垂直 D
A
B
OCLeabharlann 点在直线外小组讨论
已知直线AB及一点P,试 过点P作直线AB的垂线。
线段PA, PB, PC , PD 谁最短?
你能用一句话 表示这个结论吗?
性质
AB C
Dm
连接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 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m 的垂线段PB 的长度叫做点P 到 直线m 的距离。
抢答题
1.如图, ∠ABD=90°,则
(1) 直线( AC )⊥直线( BD ), 垂足为点( B );
C
小常识
立定跳远中,体育老师是如何测量 运动员的成绩的?
体育老师实际上测量 的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落脚点
起跳线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垂本直定节义课;你有哪些收获?
•垂直的表示方法; •垂线的画法;
•垂线的两条性质; •点到直线的距离及应用。
练习
一、耐心填一填 如图,已知直线AB以及直线AB外一 点P。按下述要求画图并填空: (1)过点P作PC⊥AB,垂足为点C; (2)P、C两点间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度; (3)点P到直线AB的距离是线段——————— 的长度; (4)量出点P到直线AB的距离(精确到1mm)。
【北师大版教材适用】七年级数学下册《2.1.2--垂线的定义与性质》课件
知2-练
1 画一条直线l,在直线l,上取一点A,在直线l, 外取一点B,分别经过点A,B用三角尺或量角 器画直线l的垂线. 解:如图.
(来自《教材》)
知2-练
2 下列选项中,过点P画AB的垂线CD,三角板放 法正确的是( C )
知2-练
3 过一条线段外一点,作这条线段的垂线,垂足 在( D ) A.这条线段上 B.这条线段的端点处 C.这条线段的延长线上 D.以上都有可能
DA⊥BE.
(来自《教材》)
知1-练
2 如图,已知点O在直线AB上,CO⊥DO于点O, 若∠1=145°,则∠3的度数为( C ) A.35° B.45° C.55° D.65°
知1-练
3 【中考·德宏州】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 若CO⊥AB,∠1=56°,则∠2等于( B ) A.30° B.34° C.45° D.56°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2课时 垂线的定义 与性质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垂直的定义 垂线的画法 垂线的性质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复
习
回
顾
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知识点 1 垂直的定义
当转动一木条 的位置时,什么也 随着发生了变化?
知1-导
在同一平面内,如
①②中,正确的有( D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知识点 2 垂线的画法
知2-导
做一做 (1)你能借助三角尺在一张白纸上
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2)如果只有直尺,你能在右图方格
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3)你能用折纸的方法折出互相垂直的直线吗?试试看!
2.1.2垂线及性质--导学案
2.1.2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垂线及垂线的性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学习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学习难点】垂线的画法【课堂学习】一、情景导入二、自主学习探究一:垂直、垂线的定义自主学习课本第162页,回答下列问题: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他们的交点叫做。
2、垂直的符号表示:(垂直用符号“”来表示)(1)如右图,若“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 CD,垂足为O。
(2)○1由两条直线交角为直角,可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记为:∵∠AOD=90°(已知)∴AB⊥CD (垂直的定义)②由两条直线垂直,可知四个角为直角,记为:∵ AB⊥CD (已知)∴∠AOD=90°(垂直的定义)3、总结:①垂直是相交。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②垂直是一种相互关系,即a⊥b,同时b⊥a③当提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射线与直线的垂直情况时,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练一练: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OE⊥AB。
已知∠BOD=45°,求∠COE 的度数。
探究二: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自主学习:课本第163页,回答:1垂线的画法有两种:利用或者。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总结:垂直的性质1 过一点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一练:分别画出点A、B、C到BC、AC、AB的垂线段._A_C_B探究三:垂直的性质2:自主学习课本第164页,回答下列问题:1、如下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A、B、C、l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那一条最短?pA B C O l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垂线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2课时 垂线及其性质
第2课时垂线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2.掌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教学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及画法.【教学难点】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下列问题:如果把十字街上的两条道路看作直线AB和CD,AB、CD相交于点O形成4个角,如果∠AOC=90°,那么其他3个角的度数是多少?为什么?除利用三角尺和量角器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推理得出结论.生:90°,因为对顶角相等,邻角互补.师:上图给我们展现了两条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垂直.教师出示相交线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逆时针转动木条b,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α是如何变化的?生: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α从锐角变为直角再变为钝角.师:当α是直角时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它的相邻的角和对顶角都是直角.垂直的定义:直线AB和CD相交所成的4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CD”,读作“AB 垂直于CD”,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师:垂直定义中“互相垂直”是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而“垂线”是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称呼.你能举出在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吗?生:黑板相邻的两条缘线,地砖间的缝隙、围棋盘上的方格线、方格纸上的横竖线等,引导学生多举生活中的垂直实例.二、操作实践,探究性质师: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直线l,你能画出直线l的垂线吗?试试看,这样的垂线l能画多少条?学生可用折纸法和利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生:能画垂线,并有无数条.师:你能过直线l上一点P画直线l的垂线吗?试试看,能画几条?学生画图交流得出:能画垂线,并且只有一条.师:若点P在直线l外,你会过点P画直线l的垂线吗?试试看,能画几条?学生动手操作,并分组讨论得出:能画垂线,并且只有一条.学生完成后,教师示范:1.用三角尺画垂线:一靠——让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住已知直线;二移——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尺,让另一条直角边靠住已知点;三画——沿这条直角边画直线.2.用折线法画垂线:教师引导学生仿照课本所示的方法操作.师:通过以上的画图和折纸,你知道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能画几条吗?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得到的结论.生:过一个点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师:以上的两个活动汇成了一点认识:只要通过一个点,不管这点在直线上,还是在直线外向已知直线作垂线能作一条且只能作一条.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注意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三、巩固练习1.如图,三角形ABC中,D是BC的中点,连接AD,请分别画出自点B、C向AD所作的垂线(垂足为E、F).第1题图第3题图2.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有__3__个.①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②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③一条直线的垂线可以画无数条;④在同一平面内,经过一个已知点能够画一条且只能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3.如图,OA⊥OB,OC⊥OD,若∠DOA=140°,则∠COB=__40°__.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及注意哪些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垂直的定义.2.性质1.3.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2.1.2垂线课件
3.如图,已知 OA⊥OB,OC⊥OD,∠AOC=27°,则∠BOD 的 度数是( C ) A.117° B.127° C.153° D.163°
4.在如图所示的条件中,可以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是( D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5.在直线 AB 上任取一点 O,过点 O 作射线 OC,OD,使 OC⊥
_∠_A__O_C__=__∠_B_O__C_=__∠__B_O_D__=__∠_A__O_D__=__9_0_°_____.
2.(2020·孝感)如图,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OE⊥CD,垂 足为 O.若∠BOE=40°,则∠AOC 的度数为( B ) A.40° B.50° C.60° D.140°
垂直的表示法 如果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那么可记作:
AB⊥CD(或CD⊥AB).
如果用l、m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l与
直线m垂直,可记作:l⊥m(或m ⊥ l).
A
把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 (如图中的O点).
C l
O
mB
D
例1 如图,直线BC与MN相交于点O,AO⊥BC,∠BOE=∠NOE, 若∠EON=20°,求∠AOM和∠NOC的度数.
Cm
问题:这样画l的垂线可以画几条?
一条
如图,已知直线 l 和l外的一点A ,作l的垂线.
1.放
2.靠
A
3.移
4.画
B
根据以上操作, 你能得出什么结
论
l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孝感市文昌中学学生专用尺
Cm
总结归纳 垂线的性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线
1.如图,OA⊥OB,∠1=35°,则∠2的度数是( )
A.35°
B.45°
C.55°
D.70°
2.如图,CD⊥EF,垂足为O,AB是过点O的直线,∠1=50°,则∠2的度数为( )
A.50°
B.40°
C.60°
D.70°
3.如图,点O在直线AB上且OC⊥OD,若∠COA=36°,则∠DOB的大小为( )
A.36°
B.54°
C.55°
D.44°
4.如图,已知OA⊥OB,OC⊥OD,∠AOC=27°,则∠BOD的度数是( )
A.117°
B.127°
C.153°
D.163°
5.已知在同一平面内:①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②两条直线互相垂直;③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那么下列因果关系:①→②③;②→①③;③→①②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6.下列选项中,过点P画AB的垂线,三角板放法正确的是( )
7.过一条线段外一点,作这条线段的垂线,垂足在( )
A.这条线段上
B.这条线段的端点处
C.这条线段的延长线上
D.以上都有可能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③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可以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④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如图,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和斜线,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作且只能作一条
B.垂线能作且只能作一条,斜线可作无数条
C.垂线能作两条,斜线可作无数条
D.均可作无数条
10.如图,如果直线ON⊥直线a,直线OM⊥直线a,那么OM与ON重合(即O,M,N三点共线),其理由是( )
A.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
B.在同一平面内,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1.(1)在图①中,过AB外一点M作AB的垂线;
(2)在图②中,分别过A,B作OB,OA的垂线.
提升训练
12.在直线AB上任取一点O,过点O作射线OC,OD,使OC⊥OD,当∠AOC=30°时,∠BOD的度数是多少?
13.如图,直线AB与CD交于点O,OE⊥AB于点O,∠EOD:∠DOB=3:1,求∠COE的度数.
14.已知OA⊥OB,OC⊥OD.
(1)如图①,若∠BOC=50°,求∠AOD的度数.
(2)如图②,若∠BOC=60°,求∠AOD的度数.
(3)根据(1)(2)结果猜想∠AOD与∠BOC有怎样的关系?并根据图①说明理由.
(4)如图②,若∠BOC∶∠AOD=7∶29,求∠COB和∠AOD的度数.
15.(1)在图①中以P为顶点画∠P,使∠P的两边分别和∠1的两边垂
直;
(2)量一量∠P和∠1的度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是;
(3)同样在图②和图③中以P为顶点作∠APB,使∠APB的两边分别和∠1的两边垂直,分别写出图②和图③中∠APB和∠1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要求写出理由).
图②:,
图③:;
(4)由上述三种情形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垂直,那么这两个角(不要求写出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B
解:因为CD⊥EF,所以∠DOF=90°,即∠1+∠DOB=90°,而∠1=50°,所以∠DOB=40°.又∠DOB与∠2是对顶角,所以∠2=∠DOB=40°,故选B.
3.【答案】B
解:因为OC⊥OD,所以∠COD=90°.又因为∠AOC+∠COD+∠DOB=180°,所以∠DOB=180°-36°-90°=54°.故选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D
解:作一条线段的垂线,实际上是作线段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可能在这条线段上,可能在端点处,也可能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8.【答案】C
解:①②③的说法都正确,但④的说法是错误的,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故选C.
9.【答案】B 10.【答案】C
11.解:(1)如图①. (2)如图②.
分析:本题易错之处在于误认为垂足一定落在线段或射线上.
①②
12.解:如图①,当OC,OD在AB同侧时,因为OC⊥OD,所以∠COD=90°.因为∠AOC=30°,所以∠BOD=180°-∠COD-∠AOC=60°.
如图②,当OC,OD在AB异侧时,因为OC⊥OD,所以∠COD=90°.
因为∠AOC=30°,
所以∠AOD=90°-∠AOC=60°.所以∠BOD=180°-∠AOD=120°.
分析:本题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射线OC,OD的位置有两种情况:位于直线AB的同侧和位于直线AB的异侧,易错之处在于考虑不周忽略其中一种情况.
13.解:因为OE⊥AB,所以∠EOB=∠EOA=90°.因为∠EOD∶∠DOB=3∶1,所以∠DOB=90°×=22.5°.因为∠AOC=∠DOB=22.5°,所以∠COE=∠EOA+∠AOC=90°+22.5°=112.5°.
14.解:(1)因为OA⊥OB,所以∠AOB=90°,所以∠AOC=∠AOB-∠BOC=90°-50°=40°.因为OC⊥OD,所以∠COD=90°,所以∠AOD=∠AOC+∠COD=40°+90°=130°.
(2)因为OA⊥OB,所以∠AOB=90°.因为OC⊥OD,所以∠COD=90°,所以∠AOD=360°-∠AOB-∠BOC-∠COD=360°-90°-60°-90°=120°. (3)∠AOD与∠BOC互补.理由:因为OA⊥OB,所以∠AOB=90°,所以∠AOC=∠AOB-∠BOC=90°-∠BOC.因为OC⊥OD,所以∠COD=90°,所以∠AOD=∠AOC+∠COD=90°-∠BO C+90°=180°-∠BOC,所以∠AOD+∠BOC=180°,即∠AOD与∠BOC互补.
(4)易知∠BOC+∠AOD=180°,又因为∠BOC∶∠AOD=7∶29,所以∠COB=35°,∠AOD=145°.
15.解:(1)如图①.
(2)∠1+∠P=180°
(3)如图②,图③.∠1=∠APB;∠1=∠APB或∠1+∠APB=180°
(4)相等或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