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

合集下载

浅议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其改善措施

浅议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其改善措施

浅议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其改善措施打开文本图片集一、我国收入分配现存问题收入分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表明经济运行的整体平衡性。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总体上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通常我们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居民间收入差距。

根据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为收入过于平均;0.2-0.3之间为比较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时差距过大;大于0.5时差距悬殊。

202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73,根据图1显示,自2003年到202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始终高于国际标准0.44,尽管在2022年达到峰值0.491后,基尼系数逐年下降,但仍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这说明我国始终存在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

(二)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城镇居民收入基本上是农村居民的三倍。

而这种收入上的差距也体现在了消费上,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而农村为37.7%,农村比城市高出2.7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消费支出的资金较多,自身收入较少。

而202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为16674.3元,农村居民仅为5414.5元,城市人均消费是农村的三倍,从中反映出城乡消费水平的差异。

(三)企业高管收入过高2022年5月2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1474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706元。

同年万科集团公布的企业年报中,董事会主席王石2022年税后年薪为904万元,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175倍,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35倍。

2022年,上市公司高管的平均薪酬为63.61万元,约为2022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

可见,近年来企业高管收入过高,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也过大。

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摘要:本文旨在讨论分配制度改革的方案。

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收入差距扩大、贫富不均等。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案,希望能够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

引言:分配制度是一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我国的分配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因此,改革分配制度势在必行。

一、加强收入调节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缓慢,而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却不断增加。

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案进行改革:1.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2. 加大税收调节力度:通过税收政策调整,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征税力度,减轻低收入群体的负担。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保障和福利。

二、优化资源配置当前,我国的资源分配存在着不合理和浪费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革方案:1. 加强市场调节作用: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 改革国有企业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

3. 鼓励创新创业:通过创新创业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促进社会公平当前,我国的社会公平面临许多挑战,如教育不公平、就业歧视等。

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方案:1. 改善教育资源分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缩小城乡和贫富学生之间的差距。

2. 减少就业歧视:加强反歧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减少就业歧视现象,保障每个人平等就业的权利。

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弥补社会公平的不足。

结论:分配制度改革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收入调节、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社会公平,我们可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我国现行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我国现行分税制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税收的
制度。

该制度自1994年开始实施以来,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
善财政状况、提高政府服务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现行分税制中存在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由于中央政府在分配税收时占比较大,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相对较少,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难以满足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需求。

其次,现行分税制中税收征收和使用的割裂也是问题之一。

由于税收征收权和使用权分别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掌控,导致地方政府在使用税收时受到较多限制,难以发挥自身的财政管理和服务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些完善措施。

一方面,要加大中央向地方的税收分配比例,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困难。

另一方面,要加强税收征收和使用的协调管理,建立综合性的财政体系,促进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和服务能力,还需要加强地方政府财政管理能力的建设,提高地方财政自主权和掌控能力,促进地方政府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完善我国现行分税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推动我国分税制更加公平、合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解决办法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解决办法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解决办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初步建立,改革发展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受益,中等收入者人数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分配领域正在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要客观、辩证、历史地看待这些矛盾和问题,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如果收入差距悬殊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1.政策因素导致的个人收入差距改革开放后,我们首先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并通过“两富”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这种政策指导下,我国率先在基础较好且具有开放区位优势的东南沿海地区实行了特殊的优惠政策,使得东南沿海聚集了国内外大量资本,从而加速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扩大了地区之间特别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法律政策缺位,在一些领域至今仍是无法可依,如某些娱乐行业;法律政策本身的规制力度不够,如售假制假的惩罚过轻;政策规定有不周延的空隙,如某些税收返还措施;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力或受到干扰等。

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合理因素造成的,这就加剧了人们的愤怒和不满。

2.制度因素导致的个人收入差距第一,税收调节乏力。

对个人收入最具有调节效力的是个人所得税,但从我国现行的税种结构来看,由于个人所得税不占主导地位,公民个人纳税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个人收入特别是无形收入难以查实,使得个人所得税在收入调节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消费税对个人的收入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从消费税设计来看,范围偏窄,把本应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的个别高档娱乐消费行为,如保龄球、歌舞厅、高尔夫球等价高利大的行业未列其中;遗产和赠予税在调节个人收入方面有其特殊作用,但我国目前还未开征。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在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时间短,资金来源严重不足,致使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保障力不从心,影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政策的缺陷及改进措施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政策的缺陷及改进措施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深层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摘要]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我国一次分配存在缺陷;二是公共服务不到位;三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破解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对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二是采取有效的公共政策缓解过大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收入分配;不公;制约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7)02-0018-04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2006年6月表示,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达到0.47。

长期进行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李实说,“横向来看,中国的收入差距在亚洲仅次于菲律宾,超过了所有的欧洲国家。

比一些南美和非洲国家略低。

”收入分配不公平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一、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深层制约因素最近二十来年,我国已经“从一个收入分配最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持续的收入分配不公,已经沉淀了许多社会矛盾,构成了巨大的社会张力,有些甚至到了一触即发的严重程度,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近年来所实施的各项改革的核心。

那么当前造成收入分配不公深层次的原因有那些呢?1、一次分配存在缺陷。

一次分配是更为基础性的分配关系,不仅数额大,而且涉及面广。

如果在一次分配中出现重大的社会不公正,在政府再分配中就很难加以扭转。

一次分配中市场调节机制的缺失,会导致分配秩序混乱,从而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现实情况也正是如此。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改变收入分配差异的重点一直放在二次收入分配上。

中央政府进行以分税制为主体的税制改革,以及从上个世纪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到近年来的中部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可以说是这一政策的体现。

这一政策也体现在诸如扶贫和建立社会低保政策等举措。

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引言分配制度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学的概念,指的是在一个国家或组织中,资源如何被分配给不同的个体或团体。

它对于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忽视分配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不平等的分配分配制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不平等的分配。

在某些国家或组织中,财富和资源被少数人垄断,而大多数人面临贫困和不公平的待遇。

这导致社会不公平和经济不平衡的现象。

例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穷。

这种不平等的分配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人民的不满情绪。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能的方式是通过增加税收和重新分配财富。

政府可以通过征收更高的税收来收集更多的资金,并将这些资金用于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监管,减少贪污和腐败,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此外,社会各界也可以积极参与,推动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二、就业机会不平等分配制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在一些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有限,而在另一些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充足。

这导致了人们的流动性不平衡和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

例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比农村地区更多,这导致了大量农民外出打工,而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严重。

为了解决就业机会不平等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来提高人们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政府可以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政策。

最后,政府还可以在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吸引人们留在当地就业,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三、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分配制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

在一些国家或组织中,资源被不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例如,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高于其他地区,导致能源和水的浪费,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些环保措施。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近年来,我国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难点和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这些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难点1. 公平性问题。

在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中,公平性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制度不完善等原因,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之间的待遇差距依然较大,造成了阶层差异和社会不公平现象。

2. 能动性问题。

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将原来单一的工资福利制度,转变为绩效工资制度,实现收入与贡献相挂钩。

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基层员工能动性不足,难以适应这种制度转变。

3. 资源分配问题。

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后,各个单位之间的资源分配也成为了一个难点。

不同单位管理的资源不同,效益也不同,因此,资源如何分配,是不同单位之间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对策1. 加大政策宣传。

对于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政策宣传至关重要。

在政策宣传方面,应注重员工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让其充分了解分配制度改革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便全员共同参与改革。

2. 完善评估机制。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稳定实施有效性,应着重发展积极、科学、公正、开放、动态的绩效评估体系,加强管理和监督。

3. 强化资源整合。

要实现事业单位资源的共享,需要建立资源整合的考评机制,把资源的优化顺序纳入绩效考评,鼓励事业单位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协同发展的模式。

4. 推进绩效评估制度。

为了解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带来的能动性问题,应加强绩效考评,构建科学、公开、公正、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员工的贡献进行全面、系统、公正的测评,以激发员工参与、创新、效率。

5.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人才是组织发展的关键,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改革也不能逃脱这个问题。

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提高组织战斗力,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6. 加大对改革的监管力度。

改革的个步骤都应该有一个详细的计划,要落实好每个环节的责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管机制,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分析我国分配制度在当今现实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

分析我国分配制度在当今现实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

分析我国分配制度在当今现实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

劳动者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是虚位的因而是残缺的,他既不能通过“用手投票”约束使用者,也不能“用脚投票”转让所有权,因此资产的收益性对劳动者来讲是不具备或不完整的。

■在我国目前劳动力总量供给过剩、资本供给短缺的情况下,劳动力在要素市场中自然处于不利的地位。

尤其是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中,以农村转移劳动力为主的非熟练、非技术劳动力的劳动报酬更是被压低到极限,并且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长期处于被资本剥夺的境地。

■现行的工资制度,工资水平偏低,工资增长机制僵硬,缺乏制度性保障,致使工资外收入膨胀,助长国有单位职工收入的不规范;工资结构设置不合理,岗位绩效工资和年工资比重过低,不能体现合理的工资级差,缺乏激励和约束作用。

在我国,由于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引发的对公平分配问题的研究和讨论由来已久,对分配不公的原因亦有多种解释。

随着改革实践和相关研究的日渐深入,收入分配的相关制度性原因愈加显露。

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我们将着重对现行制度与政策的缺陷进行剖析。

一、现行分配制度的缺陷及其收入分配效应(一)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对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基本估计按照SNA统计体系的规定,初次分配反映的是各收入主体对国民生产总值原始贡献所获取的相应的原始收入,收入形式主要表现为要素收入。

再分配及其派生收入主要指抚恤、救济、津贴,以及转移性收支等项目。

根据我们对城乡居民税前收入和税后收入的测算结果比较,对我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对居民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得出两点基本判断:其一,初次分配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础及主体分配渠道,其公平程度的高低对收入结果的公平程度有决定性影响;其二,目前再分配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仍然有限,并且表现出不断降低的态势。

由此可以推论为,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上都存在制约分配公平性的缺陷,其中初次分配的相关制度是现状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再分配制度缺陷助长了不公平分配。

分配制度及现行分配制度的缺陷分析

分配制度及现行分配制度的缺陷分析

3.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转移支付的政策导向不明确,调节功能 微弱; (2)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包括转移支付 制度的目标不清晰; (3)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范围模糊; (4)转移支付形式繁多管理分散。
3、体现的性质不同。
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体现了劳动者主人翁地位,按劳动要素分配体现了劳动者与 雇主之间的雇佣关系,雇主必然要无偿占有劳动者的一部分 剩余劳动,存在着不平等性
社会保障包 括: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有劳动能力但下岗 失业的人都应得到社会保障。因而在按劳分 配中不能提“不劳不得“!
社会保障包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根本原因所有制结构的特点直接原因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客观原因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我国现在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必然成为主体分配方式
其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
2.按生产要素分配 ——资本、技术、土地、 劳动力 等要素 3.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 福利性分配
(二)、其他分配方式(非按劳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想想 个体劳动特点? 劳动者个人或家 庭占有生产资料; 以自己的劳动为 基础,劳动成果归 劳动者能按需分配)
(2)物质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劳动是谋 生的手段
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不能搞平均分配
上 下 有 电 激发劳动者的积 话 极性,推动劳动 者努力学习科学 技术,提高劳动 技能,有力地促 进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会计113 马娇 2011091311从我高中至今学到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及通过上网图书馆等查阅各种资料,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关键的是要看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调节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除城乡和地区差距外,最为突出的就是行业差距,即垄断行业和普通行业的收入差距。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考虑到住房、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因此,如何调节行业收入差距,尤其是垄断行业差距过大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

虽然国资委等部门对这个问题作了不少制度规范,但这种体制内的规范显然与真实意义上的制度规范相差甚远,无法解决体制外的差距问题。

其次是如何调整个人所得税。

财税体制改革是目前最难推动的问题,而个人所得税改革更是改革中难上加难的。

由于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采取的是现金流模式,造成工薪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负过重,而高收入阶层反而缴纳的税收较少,使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中产生了逆向调节作用。

因此,如何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环节中的杠杆作用,也成为当前一个关键性的焦点,但从现有条件而言,短期内要作出大的变动非常困难。

最后是如何增加中低收入人群收入。

目前我国收入结构呈倒T字形,上部是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的人群,底部是大量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者,调节收入分配改革,最基本的是要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特别是农民的收入。

今年以来,虽然许多地方都已经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但与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显然相去甚远。

按照国际惯例,最低工资应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0%—60%,但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2009年各省会城市的最低工资多数只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30%。

因此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仅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依旧是杯水车薪。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第一篇: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也相应进行了改革。

经过30年的努力,目前全国已建立起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得到大幅度改善。

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看,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须在全面分析这些问题及其原因的前提下,探讨深化改革的任务、思路和原则,研究提出改革的具体措施,这对于加快民生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任务、思路和原则(一)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分配秩序混乱和分配关系不合理两个方面。

1.分配秩序混乱。

在初次分配领域,主要表现在:部分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特殊情况工资支付混乱;部分用人单位制度外收入多;一些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失范;非法收入占有一定比重。

在再分配领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表现:一是社会保障不足且在某些方面不够公平;二是偷税漏税等问题严重;三是第三次分配无序。

2.分配关系不合理。

可以概括为“两降四大几不顺,四低一慢两并存”。

即居民收入、劳动报酬比重两降低,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四方面收入差距偏大,不同层级组织和部分地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几方面分配关系不顺;农民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私营企业职工和生产一线员工四类人员收入低,普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偏慢,不少低端岗位人员工资偏低和某些低端岗位工资不低、部分高端岗位工资偏高与少数高端岗位工资不高两并存。

造成以上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二元体制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人们禀赋的差别,旧观念的影响等深层次原因。

又有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劳资协商机制、收入分配调控体系不健全、收入分配执法监管不到位等直接原因。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平均主义”到改革开放后的“差别化”和“市场化”分配机制,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

本文将探讨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以及改良方案。

一、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1.收入分配不公平在我国,个人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地区、行业等因素造成的收入差异比较明显,进一步加剧了收入不公的问题。

在城乡之间,农民收入较低,而城市居民收入较高;在不同地区之间,东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不同行业之间,知识密集型、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收入明显超过就业市场不发达的行业。

2.财富分配不公平财富分配也是我国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炒房的现象屡见不鲜。

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被挪移到了房地产领域,而一般民众在购房过程中面临房价高涨的困境。

此外,一些企业的垄断经营导致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平等。

3.社会保障不足在我国,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供应不足。

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费用高昂,很多人难以承担。

一些贫困地区和人口基数小的地区的社会保险覆盖率也不高。

4.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也是我国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和工资体系,劳动力市场上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状况相对较差,影响到劳动力的流动性。

此外,一些国有企业的“铁饭碗”制度也使得劳动力市场的调整不到位,从而影响了分配公平。

二、改良方案1.调整税收政策应该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调节力度,进一步收紧“税收豁免”、“税前扣除”等政策,使高收入人群应承担更大的税收负担。

此外,应该逐步建立和完善房产税制度,从财富角度调整收入分配。

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应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增加社会保障的公共服务供应。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开展社会保险扶贫等方式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3.完善劳动力市场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规划和管理,建立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加强对非正规就业的规范,使各类就业机会更为公平地分配。

国企分配制度弊端与改革

国企分配制度弊端与改革

国企分配制度弊端与改革中国建材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原有的分配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搞好国有企业的工资分配工作,已是广大劳资工作者共同关心和积极探讨的问题。

一、现行分配制度存在的弊端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实施之初,它打破了原有的“大锅饭”制度,对稳定生产一线职工队伍,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也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但是,从近年的实践看,岗位技能工资制也逐步显露出了它的一些弊端。

1. 职工的技能等级与技能工资等级脱钩。

由于技能工资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等级工资制演化而来,其晋级仍然按职工的工作年限、劳动成果、出勤率、违纪情况等考核,具有较浓的年功工资色彩,未能充分、准确地反映一个职工的真实技术水平。

职工技能等级的考核与技能工资的脱节,形成了新的“大锅饭”。

2. 2.工资结构不尽合理。

在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之初,岗位工资与技能工资的比例约为5∶5,但在历年的调资中,许多企业的做法大都是偏重于对技能工资的晋级,背离了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初衷,不利于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岗位技能工资制实行之初,强调岗位工资向生产一线的苦、脏、累、险岗位倾斜,而忽视了技术和管理岗位,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的外流。

岗位技术工资制的弊端,影响了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执行,也削弱了工资分配的激励和调节作用。

2001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国经贸企改(2001)230号文件《关于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由此可见,国家对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十分重视的。

分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是大势所趋。

二、改革的主要举措和途径1.调整职工收入分配结构,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

对职工共享的部分,依据上级政策发放的各项津补贴项目合并纳入岗位工资,使这部分“死工资”成为“活工资”参与考核发放,合理地增加职工收入中活的部分,提高岗位工资在工资总额中的比例;通过调整岗位工资标准,合理拉大不同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生产一线主要岗位、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收入,真正建立以岗位工资或岗位绩效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机械113伏永明2011071204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分析:1、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加剧。

主要表现为:一是以基尼系数反映的居民收入总体性差距逐年拉大,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承受线。

1991年为0.282,1998年为0.456,1999年为0.457,2000年为0.458,10年上升1.62倍。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1990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2.2,1995年为1:2.71,2000年为1:2.79,2001年扩大到1:2.9。

三是地区间差距扩大。

2000年,东部地区人均收入是西部的2.26倍,最高的省与最低的省差距超过3倍。

四是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80年代中期,行业间收入差距开始显现,到90年代中期最高行业人均收入与最低行业之比为2.23:1,2000年又上升到2.63:1。

五是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国有经济性质单位职工工资与集体经济性质单位职工工资相比,1985年的平均工资差距为1.25:1,2001年扩大到1.63:1,其他经济性质单位职工工资与集体经济性质单位职工工资相比,1985年的差距为1.49:1,2001年发展到1.77:1。

六是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明显加快。

特别是近两年,高收入户的收入增长大大超过了低收入户的收入增长,2002年1季度的统计表明,20%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6.2%,20%的低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高低收入差距为7.66倍。

2、财产的集中度越来越强,居民家庭财产的差别越来越大。

最新的调查统计显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

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另外80%的家庭占有财产总额的53.6%。

与此同时,城市居民金融资产出现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户均金融资产最多的20%家庭拥有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值的比例目前约为66.4%,在最低的20%的家庭中,户均拥有的金融资产只有居民金融资产总额的1.3%。

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问题: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个人收入分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当前存在不公平问题。

一方面,一些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过高;另一方面,一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过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因此,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对策:1、加大福利改革力度。

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待遇,增加社保质量和养老金的覆盖面,这样可以让低收入阶层在退休之后得到更好的照顾。

2、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

为了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我们应该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不断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以提高就业机会与收入水平。

3、推行稳健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使经济增长稳定,激励企业创新和扩张,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加强对有价值的的劳动力的补贴。

对于涉及科技创新领域、社会公益及大众健康领域的有价值的劳动力,可给予政策支持,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5、改进税制。

根据不同收入群体的情况,设计更合理的个人所得税制,以帮助改善收入分配,减少差异。

二、问题:个人劳动报酬不足的问题在我国,许多低收入工人的工资并不高,很难够资让他们过得舒服。

这些工人的收入可能比经济城市生活成本低至少一倍,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通常是相对贫困的。

对策:1、建立全面和可持续的工人舒适基准。

建立全面和可持续的工人舒适基准以解决低收入劳动者收入不足的问题。

这个标准应该考虑到当地的生活成本和相关因素,确保工人的收入水平可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2、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加强对企业的质量监管以确保他们不会削减员工福利,降低劳动报酬。

同时,对于压低员工工资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惩罚。

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护。

3、加强劳动力组织和工会的支持。

劳动组织和工会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规定来帮助解决缺乏收入保障的问题,并支持集体谈判通过和解决工资纠纷。

4、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在农村地区支持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创新和投资,以提高农民的劳动力市场获取能力。

分配制度弊端

分配制度弊端

分配制度弊端引言:分配制度是社会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着资源的分配方式和公平程度。

然而,就像任何制度一样,分配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

本文将讨论分配制度的弊端,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虽然分配制度在许多国家中被视为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但它的弊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改进。

第一弊端: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分配制度的一个显著弊端是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尽管分配制度的初衷是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适当的资源,但实际上往往存在着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一些人可能因为出身、地理位置、政治关系或其他不公正因素而无法获得他们应得的资源。

这种不公平分配不仅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也使得富裕和贫穷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解决方案:公正的监管机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正的监管机制,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

这可能包括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制定公平的分配准则,并定期审查和修订这些准则。

同时,应该加强对资源分配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以便公众能够监督和参与其中,确保资源的公正分配。

第二弊端:刺激产业不公平竞争分配制度的另一个弊端是它可能刺激产业中的不公平竞争。

在某些情况下,分配制度可能会对某些企业或个人提供特权,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或更好的待遇。

这种不公平竞争不仅违背了市场原则,也阻碍了健康竞争环境的形成。

同时,它还可能导致低效率的资源分配,限制了整个经济的发展潜力。

解决方案: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确保每个企业和个人都能够平等竞争,获得公平的机会。

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建立公平竞争的法律框架。

此外,应该推动信息公开,提供透明的竞争数据和评估标准,使企业和个人能够更好地了解竞争环境,提高其自身的竞争能力。

第三弊端:缺乏激励机制分配制度的另一个弊端是它可能缺乏激励机制。

在某些情况下,分配制度可能会使人们失去对个人努力和创造力的积极激励。

如果个人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源或回报,那么他们就没有动力去创造和创新。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
1.经济发展阶段不均衡: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一些地区的经济落后,导致收入分配出现了巨大的差距。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呈现出不平衡,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于农村更加充足,因此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也高于农村居民。

3.行业收入差异大:我国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也很大,高技术行业和新兴产业的平均收入较高,而传统的工业和农业收入较低。

4.政府政策不当: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对不同人群的收入分配影响较大,如果政府的政策偏向富人,其实就是在推动贫富差距的扩大。

二、对策
1.改善收入分配制度:要坚持“共同富裕”理念,创新收入分配制度,确立以调整分配关系、冲击贫困为核心的分配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2.加强地区发展协调:政府要加强地区发展协调,尤其关注落后地区的发展,提高其收入水平,从而实现区域平衡发展。

3.加强教育资源平衡:重视农村教育、培养农村人才,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4.转型发展重沙盘未来: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加居民的收入来源。

总的来说,收入分配不平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打破各种束缚,运用各种政策手段进行有效的调整,走向更加平等、公正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第一篇: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分配不公,分配秩序混乱的问题日益突出,个体、城乡、地区、行业、城镇、农村都存在着收入差距。

造成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既有政策性的因素,又有制度性、体制性、非法性的因素。

它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政府要加强调节和治理力度,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政府财力分配制度、税收调节分配制度、转移支付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分配制度、土地收益分配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初步建立,改革发展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受益,中等收入者人数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分配领域正在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要客观、辩证、历史地看待这些矛盾和问题,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如果收入差距悬殊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个体收入问题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感召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差距迅速拉开。

统计显示,用以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5。

2004年10月12日,“观澜湖2004胡润百富榜”在上海发布。

排名首位的国美老板黄光裕个人资产评估为105亿元。

榜上100人的平均财富为25亿元,比上年增长29%。

按照美林集团《200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关于金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不计房产)为富裕人士的定义,这样的人在中国已达23.6万。

而另一面,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刘坚2004年7月介绍,2003年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增加了80万人。

这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贫困人口不减反增。

而我国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2003年的年人均收入,上限是637元。

国家分配工作制度改革(3篇)

国家分配工作制度改革(3篇)

第1篇一、引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分配工作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分配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上岗,再到如今的多元化分配制度,每一次改革都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国家分配工作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分配不公、人才流失、创新能力不足等。

为了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必要对国家分配工作制度进行改革。

二、现行国家分配工作制度存在的问题1.分配不公(1)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在现行国家分配工作制度下,部分行业、地区和企业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导致社会阶层固化,不利于社会公平。

(2)权力寻租现象严重。

在权力分配过程中,部分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导致权力寻租现象严重,损害了公平正义。

2.人才流失(1)人才引进政策不完善。

我国在人才引进政策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签证政策、户籍政策等,导致优秀人才流失。

(2)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3.创新能力不足(1)激励机制不足。

现行国家分配工作制度下,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2)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导致创新成果转化率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国家分配工作制度改革的方向1.优化收入分配制度(1)完善税收体系。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2)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2.完善人才引进政策(1)放宽签证政策。

简化签证手续,为外国人才提供便利,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华工作。

(2)优化户籍政策。

逐步放宽户籍限制,实现人口流动自由化,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3.健全人才培养机制(1)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改革。

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化内部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鼓励企业设立奖学金、设立实习岗位,为优秀人才提供实践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分配制度的弊端及改良方案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分配不公,分配秩序混乱的问题日益突出,个体、城乡、地区、行业、城镇、农村都存在着收入差距。

造成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既有政策性的因素,又有制度性、体制性、非法性的因素。

它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政府要加强调节和治理力度,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政府财力分配制度、税收调节分配制度、转移支付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分配制度、土地收益分配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初步建立,改革发展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受益,中等收入者人数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分配领域正在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要客观、辩证、历史地看待这些矛盾和问题,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如果收入差距悬殊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挫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个体收入问题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感召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差距迅速拉开。

统计显示,用以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5。

2004年10月12日,“观澜湖2004胡润百富榜”在上海发布。

排名首位的国美老板黄光裕个人资产评估为105亿元。

榜上100人的平均财富为25亿元,比上年增长29%。

按照美林集团《2004年度全球财富报告》关于金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不计房产)为富裕人士的定义,这样的人在中国已达23.6万。

而另一面,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刘坚2004年7月介绍,2003年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增加了80万人。

这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贫困人口不减反增。

而我国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2003年的年人均收入,上限是637元。

说明我国居民个人之间收入已严重悬殊。

2.城乡收入问题城乡收入差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虽然有差距,但由于国家对城市居民工资的计划管理,城乡收入差距上的问题并不突出。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200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622.2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8472.2元。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虽大幅提高,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1扩大到2003年的3.2∶1。

3.地区收入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国家对全社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统配,地区间的收入反差不是很大。

改革开放以后,在“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和国家给东南沿海地区的特殊优惠政策的双重结合下,加上东部沿海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相对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便于形成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国内民间资本、国外资本和港澳台资本迅速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从而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迅速腾飞,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远远超过了中西部地区。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数字统计,2003年职工年均工资最高地区是上海27304元,其次是北京25312元。

职工年均工资最低的是海南10397元,其次是河南10749元。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凸现这种差距。

2003年,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上海最高14867.49元,北京为13882.62元。

处于“最低”段位的宁夏、贵州,分别为6530.48元、6569.23元。

4.行业收入问题由于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个别行业的垄断经营,使得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大。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数字统计,2002年,收入最高的行业为金融、保险业,职工年均工资(下同)19135元,其次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职工年均工资19113元,其他收入较高的行业,如房地产业的职工为15501元,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的职工为13975元。

年均收入最低的行业为农业,职工年均工资为6398元。

制造业、采掘业的职工收入也较低。

5.城镇内部收入问题伴随市场改革的大潮,一部分人确实富了起来,但确有相当一些城镇职工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重组改制等原因下岗失业。

他们失去了或本来就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面临着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问题。

根据2004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2004年,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止,最富有的10%家庭与最贫穷的10%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8倍。

有6成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不到平均水平。

6.农村内部收入问题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农村收入差距在扩大,平原地带与山区地带农村收入差距在扩大,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收入差距在扩大,特色农业与一般农业收入差距在扩大,技术型农业劳动者与普通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在扩大,体格健壮的完全劳动者与弱能及弱势者的收入差距在扩大。

据《半月谈》2006年第2期介绍,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村民平均年收入高达8000美元,而我国农村年人均收入低于625元,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有3000万,低于865元的低收入人口有6000万。

这些低收入人口90%集中在西部和中部。

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1.政策因素导致的个人收入差距改革开放后,我们首先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并通过“两富”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这种政策指导下,我国率先在基础较好且具有开放区位优势的东南沿海地区实行了特殊的优惠政策,使得东南沿海聚集了国内外大量资本,从而加速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扩大了地区之间特别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法律政策缺位,在一些领域至今仍是无法可依,如某些娱乐行业;法律政策本身的规制力度不够,如售假制假的惩罚过轻;政策规定有不周延的空隙,如某些税收返还措施;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力或受到干扰等。

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合理因素造成的,这就加剧了人们的愤怒和不满。

2.制度因素导致的个人收入差距第一,税收调节乏力。

对个人收入最具有调节效力的是个人所得税,但从我国现行的税种结构来看,由于个人所得税不占主导地位,公民个人纳税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个人收入特别是无形收入难以查实,使得个人所得税在收入调节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消费税对个人的收入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从消费税设计来看,范围偏窄,把本应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的个别高档娱乐消费行为,如保龄球、歌舞厅、高尔夫球等价高利大的行业未列其中;遗产和赠予税在调节个人收入方面有其特殊作用,但我国目前还未开征。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在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时间短,资金来源严重不足,致使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保障力不从心,影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

第三,分配制度不规范。

我们在经济转轨时期,收入分配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失控状态,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

第四,政府职能“缺位”。

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不足,存在拖欠工资、随意增加工资外补贴等不规范的分配行为,也引发了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人的心态不平衡。

体制因素导致的个人收入差距一是竞争机会的不均等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

一些个体或群体凭借在计划经济时代占据的有利优势或特权,在市场经济放开搞活的条件下捷足先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聚敛了大量的财富,成为暴发户。

二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自行“创收”的存在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放权让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自行“创收”现象基本上是持宽容和默认的态度,使得一些单位通过各种合法和非法甚或“打擦边球”的途径,尽可能多地攫取收入并将其所获得收入的一部分分配给其职工。

如果是政府部门,则便是权力的滥用,向其管理或服务的对象搞摊派,搞集资,或者乱收费、乱罚款。

由此获得的收入,当然成了为其职工发奖金、福利的财源基础。

于是伴随着各单位围绕抢占收入分配制高点的竞争,不同单位职工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由此形成并拉大了。

三是行业的垄断性经营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

我国直到现在,有些行业如电力、电信、烟草、金融保险、民航、铁路仍未获市场准入。

垄断经营的行业,在极力维护垄断经营地位的同时,把其所获垄断租金的一部分以各种形式分配给自己的职工,这既不利于行业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的提高,也促使了不同行业之间人们收入差距的拉大。

四是地方保护、地区封锁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

地方保护、地区封锁不仅与建立统一大市场的要求不相容,也违背了市场经济自身的运行规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不同地区之间人们收入的差距。

4.非法性因素导致的个人收入差距关于收入差距拉大的非法性原因在我国目前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灰色经济”,主要是指未经工商登记,逃避纳税的个体经济,如没有营业执照的小商小贩、家居装修、私房建筑等;第二种是“黑色经济”,主要是指抗法抗税的犯罪经济,包括走私、贩毒、洗钱、制假、色情业、人口贩卖、坑蒙拐骗等;第三种是“腐败经济”,主要是指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不合法的高收入会带来反面的示范作用,非法经营、寻租活动带来的高收入会严重挫伤合法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人们守法经营的理念,诱使更多的人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或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疏通、行贿等寻租活动来增加个人收益,这既阻碍了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也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三、解决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问题的对策针对目前存在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政府不能无所作为,而应采取必要的手段予以调整。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主要是通过市场效率分配和政府公平分配两大手段,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中的行业、企业、阶层、群体、体制内外间的收入差距。

一是继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原则,从政策设计上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鼓励通过团队效率、个人效率取得、增加个人收入;二是充分利用财政、税收、工资等分配工具,从制度设计上制定调节政策。

用财政支出工具调节体制内外、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用税收工具调节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用工资工具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制定和推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建立并完善防止工资拖欠的法规和机制,保证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三是从严规范个人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并依法实施分配行为全社会全过程的监督。

2.完善政府财力分配制度。

主要是通过政府财政分配行为调节政府间、区域间、城乡间、阶层间、群体间的分配差距。

一是通过完善税制,加强征管,规范收费,建立财政收入与GDP合理比重增长机制,不断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二是按照和谐社会的各项目标,依法制定、完善政府财力的预算管理体制、财力配置结构、预算执行有序的规范理财机制,保证各级政府年度存量、增量财力用于解决和谐社会的薄弱环节和发展中的利益失衡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