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道德
请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请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f87c1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e.png)
请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两个重要的规范体系,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行为。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施行的一套规定,而道德则是一种内在的伦理准则,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社会共识和个人信仰所形成的行为准则。
法律与道德既有相互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区别。
首先,法律与道德是相互联系的。
法律和道德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人类行为的规范化而存在的。
法律的形成是基于对社会稳定和公正的追求,而道德则体现了人类对善恶、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法律和道德都要求人们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
其次,法律和道德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
法律与道德的目标都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法律和道德都对人类行为提出了指引,要求人们尊重他人的权利,遵循社会准则,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其核心都是对人类行为进行规范,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
然而,法律和道德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首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而道德则是基于人类自觉和内在的伦理观念,没有明确的法律束缚。
其次,法律是通过立法程序来确立的,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体系。
而道德是内心深处的准则,是个人的道德观念和信仰所推动的。
法律和道德在社会规范和个人信仰方面也有所不同。
法律是通过法律体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一种强制力的外在规范。
而道德是个人内心的信仰和伦理准则,其实施依靠的是个人自觉和道德观念的驱动。
在实际生活中,法律与道德相互作用,相互补充。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为道德提供了一种外在的约束和支撑,使其更加具体和明确。
而道德则是法律制定的基础和灵魂,缺乏道德的法律很难被人们所接受和执行。
法律和道德相互作用,为社会生活提供了一种有序和稳定的环境。
综上所述,法律与道德是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规范体系。
它们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推动人类行为的规范化而存在的。
法律和道德在目标和原则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强制力、来源和执行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https://img.taocdn.com/s3/m/425f63325727a5e9856a6125.png)
道德比法律更重要概念与定义1.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2.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
3.更:体现了一种比较,这个辩题是比较型辩题,不可以脱离道德谈法律,也不可以脱离法律谈道德,而是要在一个两者皆具的条件下去讨论分析。
比较标准哪一个对个人、社会、国家起到更大作用。
建议切入点1.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只不过是对道德的规范化2.法律的施行需要道德内化于心方可真正落到实处3.道德对个人、社会、国家的作用更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4.法律具有滞后性、不完善性、强制性(难以得到人们真正认同)5.法律具有惩恶单向作用,而道德具有惩恶扬善的双向作用。
6.道德不倡,执政与执法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7.法律只是对人外在行为的约束,而道德不只是个人内在修养的自律,而必定会外化为社会行为立论稿主席,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迅猛发展的当下,依然存在着不少道德败坏、秩序混乱的滥觞。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有了我们今天对于这个辩题的思考,究竟道德和法律何者更重要。
我方认为维护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辩题先释题,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的规范。
道德通过自律及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而法律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
今天我们讨论道德和法律何者更重要,就要看何者能对个人、社会与国家产生根本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以下两点深入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就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上来说,第一,法律的运行是从创制、到执行并实现的过程。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来源,法律只是最基本的道德的制度化。
从法律创制过程来开,立法机关通过人民的授权制定法律,代表人民的意愿,是人民普遍社会意识形态即道德观念的体现,可见,对于社会来说,法律只是现象,而道德才是实质。
第二,法律的执行并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机器的强制实施才可保障,一方面,只有公民普遍认同法律,符合其内心价值取向,才可能从本质上自觉守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法律的执行要靠执法者来实现,这要求执法者必须恪尽职守,遵守从业道德才能使社会秩序平稳有序。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初三政治知识点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初三政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a3438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8.png)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初三政治知识点一、引言法律和道德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规范体系,它们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
虽然法律和道德有着某种相似性,但它们在定义、来源、制定机构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揭示它们的相互影响和区别。
二、法律的定义与特点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一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相应的责任。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根据社会现实和具体情况制定和修改的,具有普遍性和强制力。
法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制性:法律对人们有着强制力,违反法律规定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2.具体性: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详细的规定,涉及到各个方面,确保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3.可操作性:法律的规定相对具体明确,人们依法行事可以遵循法律的规定,不会对正当行为进行限制。
三、道德的定义与特点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通过社会习俗、道德规范和道德理念传承下来的。
道德是一种人人都能接受的伦理价值观念,它主要是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道德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愿性:与法律强制性不同,道德是人们根据内心的道德观念、品格和自愿选择来行事的。
2.共性:道德是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准则,它不仅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各个组织和机构。
3.规范性:道德不具有强制力,但是违背道德规范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和社会的谴责。
四、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关系法律与道德在定义和制定机构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行为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
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强制执行的,它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可以通过立法程序加以修改。
而道德是由社会习俗、伦理观念等形成的,它的内容主要取决于传统和社会认可的价值观。
2.法律具有强制性,能够通过国家机关进行执法和制裁。
而道德不具备强制力,无法通过外部机构进行强制执行,强调自愿遵守。
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a7ba2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3.png)
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引言法律和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既有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法律是社会权威机构制定的规则和准则的总称,它具有强制执行和可量化性的特点。
而道德是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具有约束力和普遍性的特点。
法律与道德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本文将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现实中的意义。
正文法律与道德的共同点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为了维持秩序和稳定而产生的规范体系。
它们共同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首先,法律和道德都起到了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法律通过明文规定人们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准则,而道德则通过人们内心发展的行为准则来约束个体。
其次,法律和道德都强调了公平与正义。
法律通过审判程序来保障人们的权益,而道德则教导人们要做到公平正义。
最后,法律和道德都追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法律通过惩罚违法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而道德通过人们的内心修养来减少矛盾和冲突。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尽管法律和道德有共同点,但它们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区别。
首先,法律具有强制性质,而道德则是自愿遵循的。
法律制定者有权利强制执行法律,而道德只能通过个体内心的自觉遵守。
其次,法律是可量化的,而道德是主观的。
法律可以通过具体的条文来确立规范,而道德往往是模糊且没有明确边界的。
最后,法律注重外部行为,而道德关注内心品质。
法律主要规范人们的行为,而道德则更强调个体内部的道德选择和价值观念。
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法律与道德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社会规范体系。
首先,法律可以基于道德价值观念进行制定。
法律往往根植于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以保障公正和人权。
其次,道德可以影响法律的执行。
法律的效力往往依赖于大多数人对道德的认同,如果社会上普遍缺乏道德基础,法律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最后,法律与道德可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法律的制约力和道德的感化力相辅相成,使社会可以更加和谐有序。
法律与道德的现实意义法律和道德在现实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144e04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5.png)
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1.存在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习俗、习惯和道德去调整全部的社会关系已经不可能,社会需要更强有力的、更广泛的、普遍的标准去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也就应运而生。
法律的出现,并非由此结束道德的历史使命,道德仍然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规范作用。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法律和道德的一般关系:道德所禁止或许可的也为法律所禁止或许可。
如在日常生活中,杀人、抢劫、欺诈等行为是违反道德的,在法律上也是禁止的;而诚实信用、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都是道德上赞许的,法律上也是许可的。
道德上不许可但是法律上是许可的。
例如,因超过诉讼时效而失去胜诉权,法律是许可的,但却是道德所不容的。
道德许可的,但法律上是不许可的。
复仇,在法律上是禁止的而在道德的层面上却是许可的,甚至是有意义的。
一般来说,当法律与道德冲突时,道德可以作为衡量法律优劣的标准,可以从价值上指引法律;而法律则可以校正道德的标准。
2.联系与区别2.1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其一,相互渗透。
法律贯穿道德的精神,道德从价值上指引法律。
法律的很多规范都是根据道德原则或规范制定的。
而道德的许多内容又是从法律中汲取的。
其二,相互制约。
道德可以对法律的公正性及其程度作出评价以保持法律发展的伦理方向。
而通过立法和司法的环节又可以促使某些道德规范的发展和完善以制约不道德行为不得越出法律许可的范围。
其三,相互保障。
从实质上讲,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同时也是或可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凡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也是或可能是违反法律要求的行为,尽管不一定必须直接追究违反者的法律责任。
其四,相互转化。
相互转化关系首先表现为“引德入律”或“从律到德”这样两个过程,道德规范作为社会自律的内容,可以转化为法律规范的社会他律的内容,而随着法治的加强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法律规范中他律机制,也会逐步内化为人们道德自律的机制。
2.2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产生的背景不同。
道德是在原始规范的基础上产生的,最早表现为禁忌、风俗和礼仪等。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ppt课件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e032ca5f0e7cd1852536cb.png)
1
2
1、什么是道德? 2、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不同点(区别)? 3、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4、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对国家和青少年分别有 什么要求? 5、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
一、了解道德
1、内容 家庭美德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等 (p43知识链接)
2、作用
(1)是一种行为规范,约 束人们最基本的行为
1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0
3、法律和道德的联系
(2)法律和道德相互补充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 证实施
道德调整范围更广
补充道德强制力的不足 补充法律调整范围的不足
11
法律和道德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国家: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加强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青少年:
(1)增强法治观 念,自觉守法、 护法
(2)提高道德素 养和道德水平。
法律表彰和鼓励先进, 伸张正义、弘扬正气
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 风气,提高人们道德 水平
8
3、法律和道德的联系
(1)法律对道德有促进作用 道德对法律有促进作用
道德水平提高
守法、护法
P45 学生见义勇为,惩治肇事司机
弘扬了优秀道德品质
9
阅读P45案例(张老汉)
思考: 1.儿子的行为为什么会激起村里人的义愤? 2.法院判决之后张老汉的生活状况能得到改善吗?
(2)促使人们对“是非、 善恶、公正与偏私、荣 誉与耻辱”等做出判断 和选择。
4
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1、相同点 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
5
2、不同点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bc6a10f276c66137ef061993.png)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一、什么是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
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一)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
产生的条件不同。
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
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
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2。
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
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
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
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
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
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4。
作用机制不同。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 内容不同。
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
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3b606204b73f242336c5fd6.png)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的不同范畴。
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一、道德与法律的学理含义:(一)道德的含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
恩格斯讲:“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
”这表明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有相应的变化;基于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阶级社会中的道德具有阶级性。
因此,我们可以把道德简单的概括为: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合,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体系。
(二)与道德密切相关的法律的含义。
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道德,也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法律。
今天的社会,代表不同利益的统治集团仍然还存在,但是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是根本不同或者是对立的。
不同的统治集团各有各自的阶级利益,以及与其阶级利益相适应的道德。
法律在本质上是统治集团的整体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既然法律是意志的具体化,而道德当然属于意志范畴,那么法律当然反映统治阶级的道德观。
从侧重道德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法律定义为:在主观方面,法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客观方面,法的内容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和区别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和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4667dc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c.png)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和区别一、法律与道德的联系1、两者都属于上层建筑,都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
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两者都离不开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都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
2、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最低的要求。
违反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例如见死不救违反道德,但是不违背法律。
反过来,违反法律也不一定违反道德,比如“民告官”行政诉讼的起诉期是6个月,当事人过了起诉期才起诉违反法律制度,但和道德没有关系。
3、两者在社会治理中都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能说成“法律是万能的”或者说“法律中心论”,两者地位同等重要。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产生时间不同。
法律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法产生于阶级社会;道德是社会生活自发演变而形成的,在原始社会就存在相应的道德,例如上古时期的禅让制。
因此法律的产生时间晚于道德。
2、结构不同。
法律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体系性,具体表现为法律制度、法律条文、法律部门等等;而道德比较零散,没有完整的体系。
3、内容不同。
法律的内容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道德的内容往往只强调义务。
如道德要求拾金不昧、救死扶伤、尊老爱幼等等都是给人设定的义务。
4、保障手段不同。
法律的保障力量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手段;道德的保障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遵守和社会舆论的评价,是一种内心的约束。
因此法律的保障手段强于道德。
5、调整范围不同。
道德的调整范围远远大于法律。
道德要求人们内心善良、与人为善,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这样的要求,而法律只是对人最低限度的要求,调整范围小于道德。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c09863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6.png)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道德和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它们在一些方面存在交集,但在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道德是指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基于个人或群体的信仰、价值观和准则所建立起来的。
而法律是一个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则和制度体系,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秩序。
在思想、性质和目的上,道德和法律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道德的性质和特点:1. 主观性:道德是个人或群体内心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基于人的主体性自由选择,并且可以因个人的信仰、文化、教育等而产生差异。
2. 自愿性:个人遵循道德的行为是基于内心的认同和选择,是一种自愿的行为,并未受到外力的强迫或约束。
3. 普遍性:道德的行为准则通常会被广泛认同和尊重,是人类普遍共识的结果。
4. 建立在信仰和内心准则上:道德的准则通常建立在个人或群体的信仰、价值观和内心准则上,是一种主观的、个体化的选择。
二、法律的性质和特点:1. 客观性:法律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和强制执行的,具有普遍适用性,不受个人主观意愿的影响,并强调公正、公平和公共利益的原则。
2. 强制性:法律是强制性的,违反法律规定会受到法律制度的制裁和处罚。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是由政府进行,具有强制力。
3. 具体性:法律是一种具体的规则和制度体系,通过明确的规定和程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共利益。
4. 社会的行为准则:法律的制定通常是为了规范和调整社会中的各种行为和关系,保护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三、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尽管道德和法律在性质和目的上有一些差异,但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和交互作用。
1. 相互影响:道德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道德的价值观和准则有时会反映到法律中,而法律又会对道德产生一定的影响。
2. 部分重叠:在一些情况下,道德和法律的准则和要求是一致的,比如不杀人、不偷盗等,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道德和法律是相互支持和补充的。
3. 不同的制裁手段:道德违规通常是通过社会舆论、道德谴责等非法律手段来制裁,而法律违法则会受到法律制度的制裁和处罚。
简述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简述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92bb0e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f.png)
简述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道德与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目的一致,道德和法律都是行为规范,都是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
二者都是重要
的社会调控是手段。
两者在根本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2、内容转变,道德通常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就是保护社会秩序所建议的最高限度的
道德,就是必须严格遵守的道德。
另一类就是有利于提升人的精神素质、加深人与人之间
人与自然关系的较低建议的道德,就是应严格遵守的道德。
前者通常下降为法律,也就是
法律所调整的内容。
3、功能互补,道德在调整范围上对法律具有补充作用。
有些行为不宜由法律调整或
者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同时,法律在约束力上对道德具备补足促进作用。
较之法律,道德的约束就是硬约束,因此,关键的道德转变为法律,就可以靠国家强制力去确保实行。
4、相互促进。
法律对传播道德具有促进作用。
法律的实施,往往就是一个惩恶扬善
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观念的培养。
因为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虽存有相同,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一致或相似的,而
且更为明晰,所以法律的实行对道德观念的培育可以起著加强促进作用。
同时,道德对法
律的实行也具备促进作用。
遵纪守法通常就是道德最基本的建议,进一步增强道德观念有
利于人们自觉守法。
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e271034360cba1aa911da3d.png)
一、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法律与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其性质与作用方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法律与道德也对经济基础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同时两者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据此,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主要可作如下表述:生成形态并列。
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的重要行为规范,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评价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但是,两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规范体系。
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这一论断不仅深刻地概括了道德的本质特征,而且指明了道德与法律的根本区别。
从性质上看,道德体现的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它包括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形态,也包括与这些观念相对应的伦理行为规范。
道德的规范作用来自于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等精神力量,实际上是通过社会成员的自觉性来发挥作用的。
而法律表现的是“国家意志’’的他律,具体而言,它是由国家机关根据占社会领导地位或主导地位的阶级意志而采用规范形式制定的,同时又是依靠国家强制力即法庭、警察、监狱等来保证施行的。
所谓法制即是上述法律规范体系及有关的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一系列环节的制度。
以上说明,在社会规范系统中,法律与道德是两个并列存在的对立面的统一。
就其生成形态来说,法律主要是一种制度形态的上层建筑,道德主要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它们在基本内涵、表现形式、调控方法等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调控范围交叉。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不仅表现为对立面的排斥,而且存在着对立面的过撞与转化。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政治、法律、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
”法律与道德的交叉与渗透,有两个重要表现: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具有同一属性而相互联系,二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调控范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
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1861ea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3.png)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人与人之间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各种各样的纠纷,相应道德和法律也会随之产生。
不管是道德还是法律,共同目的就是规范人的某种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冲突问题,来达到最终目标。
道德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是提倡或者谴责;法律却是强制的、无情的,只要你触犯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为道德的没法律的强制性,存有很多人以为只要不触法干什么都可以,只要法律不要道德了,这就是大错特错的,因为法律就是道德的底线,它和道德没严苛的划清界限,就是冰与水的关系。
如果我们无此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中不特别注意提升学识学识,就有可能违反法律,滑向深渊。
错与对只是一念之差,守法与犯罪也只是一步相隔。
古人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个意念可能导致你犯罪,一个想法可能会让你一生流泪。
有多少人平日不注重修养,事到临头常因一时冲动,一句话可能导致大打出手,一个动作导致车毁人亡。
网络上存有段视频,在高速路上的斗车,一辆越野车一直在前面别着一辆轿车,不想它打破自己,后来轿车打听了个空挡拉到了越野车前面,两车追尾轻易滑至右侧的大卡车下面,人车具毁。
看看后深刻反思,其实已经开始时才多大点事,就是因为两个司机赌气,谁都没在道德修养上严格要求自己,结果冲动出来,结果引致大祸。
既然冲动就是魔鬼,那就应从日常的点滴小事抓起,强化自己的道德修养。
当冲动来袭时,我们就可以作出恰当的推论和挑选。
我们中学生是当代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群体,是未来的栋梁。
我们的道德法律意识如何将对实施依法治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
我们必须遵纪守法,就要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从自己抓起,从确保每一节课的纪律已经开始,努力做到严苛自律,培养自我约束的好习惯。
我们还要不懈努力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进一步增强个人的.道德法律意识。
注重道德的法制社会是和谐的。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加强道德法制观念,描绘更加美好的明天!很多年以前,我开设了一所学校,专门招生源自印第安原始部落的学生,他们从亚利桑那州的各个原始部落走进我坐落于加利福尼亚奥克兰市的家里。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https://img.taocdn.com/s3/m/3fc4285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4.png)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辅相成。
然而,道德和法律的优先级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存在差异。
本文将比较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并就其在不同场景下的辩证关系进行讨论。
首先,道德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石,是人们内心深处对善恶、正误的判断和选择。
道德是指制定人类为了和谐、公正、善良的相互关系和行为规范所遵循的伦理原则。
道德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人们自觉行动的源泉,能够提供更高层次的行为引导。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依循道德准则去行事,因为这代表着个体和整个社会的良知和意识。
其次,法律是国家和社会对人们行为规范的具体化体现,通过立法、执行和司法程序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律的存在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并为每个人提供一种公平的保护机制。
法律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明确的界限和约束,防止人们从自我利益出发对他人造成伤害或侵犯。
法律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公正的手段来解决冲突和争议,并承担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责任。
然而,道德和法律之间并非总是完全一致的。
在某些情况下,道德可以超越法律的界限,引导人们做出更高尚的行为。
例如,在追求真理和公正的过程中,律师有时可能被法律约束,但其道德责任可能要求他们寻求真相和公正,甚至可能为了公义而违反某些法律规定。
此外,道德还可以通过提供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塑造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另一方面,法律的存在可以填补道德准则的不足。
道德的主观性和多样性使其难以在全球范围内解决争议和冲突。
法律通过提供普遍适用的规则和程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相对公正和可靠的机制来解决争端。
法律还可以确保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得到维护,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
此外,法律的强制力量可以约束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促进社会公德的普遍遵守。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律都起到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和法律往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道德为法律提供了价值引导和伦理准则,而法律则对道德进行界定、强制执行和维护。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e4ea3d034afe04a1b171de93.png)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道德和法律的区别1、法律与道德的产生不同。
法律的产生以国家的形成为前提条件,是国家制定的并且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并且有相关的部门执行,像国家的司法机关等.而道德并不以国家的产生而山产生,早在原始社会,道德就已经形成,直到现在,道德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受到社会舆论的制约。
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政权,也就只能有一种法律,而道德可以有好几种,比如尊老爱幼、社会公的等都是.2、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不同。
一个国家的法律是对一个人具体行为的规范,俗话说精神上的犯罪并不是犯罪,没有具体的实施改造行动,并不会受到法律制裁.但是道德不同,一个人的不道德,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会受到人们精神上的鄙视,只是一种无形的制裁,没有行动,但胜过行动.比如一个人不尊敬老人,法律并不会制裁他,但是人们会谴责他,会看不是他.3、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
看以个人是否有罪,是要看这个人是否有犯罪的行为,并造成犯罪的实施;道德就不同,一个是是好人或坏人有它的评判标准,这个标准在人们心中,俗话说惩恶扬善就是道德批判的一种表现。
而且一个人没有犯法,并不代表他就是好人,这就是法律和道德在评价标准上的不同。
4.实现方式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
二、道德和法律的联系1、道德和法律的合作关系。
法律的实施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哈有助与道德的形成;一个人受到道德的约束,有利于和谐的社会发展,但是当道德失效的时候,法律就会走上台,判定他是否犯罪,是否要受到惩罚。
比如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都是道德的范畴,但一旦人们走过这个范畴,就会上到到法律的高度,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1ebee3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5.png)
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德与法的辩证关系
德指的是道德,也就是指一个人或社会有正确的行为以及责任。
法律则是社会的统一行为
准则,是改正某种不正之风的方法。
德与法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法律是德的重要载体。
法律可以起到一定的阻遏作用,遏制人们对于违反社会道
德的行为,从而使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人人都具有良好的德行和责任感。
法律是国家权
利和义务的发挥统一准则,它可以一定程度上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也是一种有效的道德准则,能够帮助人们获得良好的道德标准。
另一方面,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如果没有道德的规范,是不可能有法律的存在的。
就是说,如果没有道德的准则,就没有确立法律的根据,因此法律就不能发挥作用。
此外,社会进
步必须依靠道德,而广大群众就是法律的使者,社会兴旺必须由道德助推,而法律就是拨
片子和补强的方法。
德与法的辩证关系,它们是密不可分的,是同根相照的,必须让法律与道德结合,结合在
一起,才能引领社会迎向辉煌的未来。
论述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论述道德和法律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f7d024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2.png)
论述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1,道德的基础是诚信、善良。
2,诚信、善良靠法律护佑。
举例,老赖、失信人、集资跑路、贪污腐化、先预售后破产、拐卖儿童妇女、欠薪、诱奸谋杀、诱骗谋财害命等各种套路,这都属于大白天套现诚信、善良的欺诈行为。
3,没有严竣的法律,诚信、善良得不到呵护,则道德不复存在。
小学生养成的诚信美德将在成长的路上遭遇坏人利用,让有道德的人转变成受害者,而逐渐失去道德,痛恨社会。
4,善良没有法律的保驾护航,将被坏人践踏,如家暴、校霸、村霸、抢劫、讹诈等。
5,自私让人失去道德,不及时得到法规纠正,则酿成大错,如假冒伪劣、固封自步、封建迷信、三观不正、歪理邪说。
5,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好的法律、法规滋生道德,先有法律后有道德。
梦想主义者与三观不正者总是说道德决定法律,这是唯心的。
结论,合理的法律决定道德,法律的执行力度决定道德的层次。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政治知识点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政治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8250c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2.png)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政治知识点引言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在塑造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结合政治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
法律的定义与特点法律是由国家或其他有权机构制定、公布并强制执行的规范社会行为的规则。
法律的基本特点如下:1.法律具有普遍性:法律适用于所有人,不论其个人特点和社会地位。
2.法律具有强制性:法律规定的行为准则必须被人们遵守,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法律具有公正性:法律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不偏袒任何一方。
4.法律具有明确性:法律应当清晰明确,以便人们能够理解和遵守。
道德的定义与特点道德是人们关于善恶、正误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它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
道德的基本特点如下:1.道德具有普遍性:道德规范适用于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
2.道德具有内在性:道德规范源于人的内心,具有自我约束力。
3.道德具有综合性:道德规范综合考虑了社会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平衡。
4.道德具有灵活性:道德规范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而变化。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1.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作用:法律与道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社会道德观念对法律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法律的存在和实施也可以促进社会道德的形成和强化。
2.法律与道德的对立和统一:法律与道德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对立。
有时候法律制度可能存在缺陷或不完善,与道德观念产生冲突。
然而,法律与道德的对立并不意味着彼此完全独立,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统一性。
法律中的一部分规范往往来源于道德观念,而道德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3.法律与道德的边界:法律与道德的边界并不是非常明确。
有些道德规范可能被纳入法律制度,成为法律的一部分。
而另一些道德规范则可能不被法律所认可,只能作为一种自律的行为准则存在。
法律和道德的界限
![法律和道德的界限](https://img.taocdn.com/s3/m/367bfd2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16.png)
法律和道德的界限法律和道德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两种规范体系,它们既相互作用又有所区别。
道德是一种基于人的良心和道德观念的内在标准,它代表着人们对正确和错误的共同看法。
而法律是一种由政府强行施加的规定行为的标准,它代表着某些行为是否合法和是否违法。
本文将探讨法律和道德的界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的界限,首先在于它们的约束力不同。
法律具有强制力,违法者将被惩罚,而道德则没有这种强制力,它只是一种行为准则。
比如,道德规范可以促使人们遵循良好的行为准则,如待人接物时讲礼貌,自律时讲慷慨等等。
而法律规定了强制性的行为准则,如不可以盗窃,不可以犯罪等等。
其次,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来源有所不同。
道德来源于文化和传统,以及个人信念和情感等。
法律则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力组织制定和强制实施的。
法律通过立法,代码和司法审判来制定和执行,而道德是人们通过社会学习和传统文化来塑造,它是一个更加自由和多样化的概念。
当然,法律和道德并不是两者相互独立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基于道德建立的。
每个国家的法律都有一定的道德基础,这是因为法律的诞生与社会道德有关。
法律通过对人类行为的规范,减少了人类的痛苦。
而道德规范则是在法律基础上制定的。
虽然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了特定的行为,但某些行为可能远远超出了法律的束缚,因此,人们也需要具备道德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限制。
这就是为什么法律和道德之间有着相互协调和补充的关系。
另外,法律和道德之间也会存在冲突。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会与道德相冲突。
换句话说,一些法律规定可能被认为不符合道德准则。
例如,在民主国家中,法律规定了人们应该有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的自由,但如果这种自由受到了道德标准的限制,可能会导致某些人对此反感。
这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可能缺乏灵活性,无法在特定情况下体现更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法律和道德的标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经常会相互竞争和矛盾。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界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与道德”实证法学派与非实证法学派的不同立场
道德与法律是否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是区分实证法学派与非实证法学派的关键,自然法学派认为,道德与法律有本质的联系。
自然法实质是道德法则,它不仅是法律制定的最终依据,而且是评价法律好坏的最高标准。
实证法学派认为,道德与法律没有必然联系,法律中不能有道德因素的参与,存在的只有实在法。
非实证学派(主要是自然法学派)中,19世纪古典自然法学派所持的观点是自然法是至高无上、永恒不变的,理性的最高体现,是自然万物存在之前就己确立的,其实质是道德法则,它是构成人定法和正义的基础。
因此,它不仅是法律制定的最终依据,而且是评价法律好坏的最高标准。
到了现代,新自然法学进一步兴起,它关注点由自然跟理性转向道德。
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富勒,他不仅强调法律与道德不可分,而且强调法律本身的存在也必须以一系列法治原则为前提,这些法制原则就是法律的“内在道德”,也即“程序自然法”。
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富勒指出:“法是使人类的行为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从这一事业要求法必须具有一般性或普遍性,必须公布于众、可预测或非溯及既往、明确、不矛盾、可为人遵守、稳定、官员的行为必须与己公布的规则一致。
这些要求属于“法的内在道德”,他们之所以是“内在的”,乃是它们内含于法的概念之中:之所以是“道德的”,乃是因为它们提供了评价法律和官员行为的善恶标准。
由此可见,法律与道德是存在必然联系的,是不可分离的。
另一位自然法学家德沃金在他的代表作《认真看待权利》一书中,指出权利是要求保护的“道德主张”可以是法定的权利,也可以是道德的或政治上的权利。
他强调,只有政府认真地看待权利,它才能够认真地看待法律,才能够使公民尊重法律。
为此,政府必须保护个人权利,法院在处理案件,尤其是宪法案件和棘手案件时,应依据公认的道德原则做出保护个人权利的决定,这就是他的权利核心之所在。
他还在《原则问题》一书中指出,法是由规则、原则、政策等要素组成的,法的原则,如“不得不公正的损人利己”、“不得从其错误行为中获利”本身就是道德原则。
从“原则”的角度看,法与道德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此外,像“犯罪”、“过错”、“责任”等法律的概念和“合理的便利”、“公平行为”、“正当程序”等法律的标准,都是由它们所服务的目的形成的,在解释和适用法律的概念和标准时,不可避免地涉及法律应当是什么,法律的作用是什么等道德和正义的问题。
自然法学派关于道德与法律有本质联系的理论,虽然为法律提供必要的价值基础和准则,但是由于他们认为道德在法律制定、解释及法官确定法律标准时都起着重要乃至决定作用,实质上是将法律归于道德,等同于道德,使法律成为道德的附庸,而失去其自身的独立品格和至上权威。
与资产阶级革命催生出充满浪漫情怀,激进而富于幻想的自然法学派相比,实证法学派关注现实的经验生活,强调立法的基础应当是个人和社会的实际利益,而非自然法学派所说的超越时空的道德法则。
如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边沁极力反对古典的自然法学,他认为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法都是一种虚构,一种猜测,一种纯粹的逻辑幻想。
实证主义法学派断然否定道德与法律关联的必然性,认为法律来源于经验的总结,不存在有自然法这种东西。
实证主义法学派的基本观点是:恶法亦法;法和道德之间,实然的法和应然的法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法是国家主权者的命令。
在法和道德本质联系的问题上主张不符合道德的法不影响法的实在性的观点。
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极力主张把实际的法和应当的法分离,把立法学和法理学分离。
他指出,法是立法者的意志或命令,立法的目的必须是维护公民的安全、平等、富裕和生存,而非捍卫自然法所说的抽象正义。
他认为仅仅从一个规则违反道德标准这一事实,就断言这个规则不是一个法律规则,这将导致无政府状态或放纵。
仅仅从一个规则合乎道德愿望这一事实,就认为它是一个法律规则,这将导致政治上的混乱或专横。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创始人奥斯丁继承了法律是主权者命令的观点,他坚持认为法与道德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虽然他并不否认法的发展深受道德的影响,而且承认许多法律规范源自道德,但认为在确定法的性质时,绝不能引入道德因素。
在《法理学的范围》一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恶法亦法论”,即一个法规尽管在道义上十分邪恶,但只要是以适当的方式颁布的,就是有效的。
他说,“法律的存在是一回事,它的优缺点,是另一回事。
”他还把法的观念。
与君权的观念联系在一起,而君权、命令、服从等概念是不包含道德因素的,从而把实在法与应然法截然分开了。
新分析法学派的哈特在于富勒论战时,强调不能以是否符合道德作为判定法律效力的依据,其论据主要有:其一,即使有些法律——如恶法——虽不具有道德性,但仍然具有法律效力,“这种法律虽在道德上是不公正的,却是以正当形式制定的、意义明确的、并符合制度效力的所有公认准则。
”其二,人们接受和遵守法律,并不都是基于其符合道德,而是各有原因,其三,法律的存在和法律的被遵守是两回事。
不好的法律并不因为人们不遵守它,它就不存在。
其四混淆法律与道德,断言只有符合某些道德原则才是法,必将导致盲目服从或错误反对法律秩序。
哈特所在《法的概念》一书中,提出了“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命题,在法是否必须符合道德的问题上,哈特说,“这是法律,但它们是如此邪恶以至不应遵守和服从。
”这就暗示,虽然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法律而己,但并不意味着法律中没有道德原则和道德因素的参与。
但他指出法与道德事实上存在的联系并不是必然的,在逻辑上和概念上没有内在的联系:“法律反映或符合一定道德要求,尽管事实上往往如此,然而这不是一个必然的真理。
”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把我们从自然法学家法律的“理想国”中拉回到实证的现实世界,在对法律形式的逻辑分析上运用了更多的新的方法,继承了传统分析法学对实定法的重视和研究,也吸收采纳了其它法学流派的合理成分,内容丰富,颇具影响。
但同时,实证法学派否认法律与道德在本质上的联系,认为恶法亦法应该被遵守,这就导致法规的变得死板僵化,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