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研究:鸭嘴兽的性别是由5对染色体决定

合集下载

奇奇怪怪鸭嘴兽

奇奇怪怪鸭嘴兽

奇奇怪怪鸭嘴兽鸭嘴兽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常年生活在水里。

由于它们仅仅生活在澳大利亚及其附近的一些岛屿上,所以以前很少有人见过它们。

会下蛋的哺乳动物1789年春天,英国的南威尔士郡守约翰·亨特家里来了一个客人,客人自称是探险归来的商人,要给他看一件新奇的东西。

当商人把一个动物的标本放在亨特的桌上时,亨特一下被这奇怪的动物吸引了:大大的鸭嘴,老鼠一样的身躯,后面还有一个扁扁的大尾巴……亨特不知道这是什么动物,于是找来了很多动物学家进行鉴定。

请来的动物学家都认为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这种动物,一定是有人在海狸之类的动物身上缝了一张鸭嘴,以此来骗钱!有人甚至还找来一把剪刀,要去检查标本里是否有针线。

其实,这正是鸭嘴兽的标本,它是为数不多能产卵的哺乳动物之一。

鸭嘴兽有着明显的哺乳动物的特点,比如由乳腺抚育后代,但是,它的繁殖方式却是卵生的!这违背了科学家们已有的对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的划分。

可以说,这样一种动物的出现,给学术界带了不小的麻烦,到底应该把鸭嘴兽归为哺乳动物还是非哺乳动物呢?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学术界终于得出结论:这种奇异的动物属于卯生哺乳动物,起名“鸭嘴兽”。

这种动物代表着从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的一个环节。

说白了,鸭嘴兽就是一个没有完全进化的哺乳动物。

像所有哺乳动物一样,鸭嘴兽会用乳汁哺育自己的后代,但是雌性并没有乳头,它们具有独特的产生乳汁方式,像皮肤分泌汗水一样分泌乳汁。

鸭嘴兽幼仔通过舔母亲的皮肤从而获取乳汁,这种哺乳方式十分奇特。

鸭嘴兽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它的细胞中有5对彼此独立的染色体,它们在细胞分裂时会聚合在一起,并且决定了鸭嘴兽个体的性别:带有10个X染色体便是雌性,带有5个X 染色体和5个Y染色体的便是雄性。

所以,理論上鸭嘴兽可能会拥有25种不同的性别,不过这一现象在现实中并没有发生。

闭着眼睛捕食鸭嘴兽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征,那就是它的那张喙。

哺乳动物竟然还长着喙,这听上去很不可思议,实际上鸭嘴兽的喙是皮肤变形后的产物,与鸟类的喙完全不一样。

奇异的鸭嘴兽

奇异的鸭嘴兽

奇异的鸭嘴兽任何人都很难想象,鸭嘴兽这个“隐居者”给科学家们带来了怎样的麻烦。

1799 年,鸭嘴兽第一次进入英国科学家的视野,当即便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一直持续了大约85 年,连达尔文也没能亲眼见证争论的最终结局。

最初,所有的博物学家都认定这种长着带蹼的四肢和鸭子样扁嘴的毛茸茸的动物是经人为精心缝合的搞怪标本,以至于当鸭嘴兽标本在伦敦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出时,每个参观者都希望自己能找出那“被精心隐藏起来的线头”。

当然,没有人能如愿以偿。

接下来,争论又转而集中于它是否真的属于哺乳动物。

尽管它浑身长毛,但却看不到它长有乳头和乳腺。

更令人困惑的是,解剖发现它具有和鸟类、爬行动物一样的泄殖腔。

最后,科学家不得不为它及其近亲针鼹在哺乳动物纲之下设立了一个全新的类别:单孔目。

直到19 世纪30 年代,科学家才发现了鸭嘴兽身上的乳腺之所在。

到1884 年,来自苏格兰的青年胚胎学专家威廉·坎德维尔亲赴澳大利亚考察,发回了一封日后十分著名的电报。

电报内容异常简洁:“单孔目卵生,卵子局部卵裂。

”寥寥数语,却令整个英国科学界目瞪口呆。

浑身毛发,能够吸吮乳汁,长有蜥蜴般四肢且产卵,这些特征令科学家颇费揣测:难道鸭嘴兽就是进化过程中介于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之间的缺失环节?达尔文甚至在还没搞清楚鸭嘴兽是否能够产卵之前,就已经把这种形态异常的动物称之为“活化石”。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鸭嘴兽(拉丁学名为Ornithorhynchus anatinus)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单孔目哺乳动物,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约克角至南澳大利亚之间,在塔斯马尼亚岛也有栖息。

目前存活于世的单孔目动物非常稀少,仅包括鸭嘴兽和四种针鼹。

严格按照生物分类学标准划分,鸭嘴兽是单孔目之下所属科和种中唯一的幸存者,其余成员都只是以化石形态存在。

鸭嘴兽的外形非常奇异,全身裹着柔软浓密的褐色短毛,四肢很短,五趾具钩爪,趾间有薄膜样的蹼,酷似鸭足,吻部扁平,形似鸭嘴,尾大而扁平。

奇奇怪怪鸭嘴兽

奇奇怪怪鸭嘴兽

奇奇怪怪鸭嘴兽奇奇怪怪鸭嘴兽是一种奇特的动物,身体形状独特而又引人注目。

它的名字中的“鸭嘴”来自于它长得像鸭子的嘴巴,而“兽”则是指它属于兽类动物。

奇奇怪怪鸭嘴兽的科学名字是“鸟嘴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一种动物。

奇奇怪怪鸭嘴兽的身体非常特殊。

它有一个像鸟嘴一样的嘴巴,非常宽大而扁平。

它的前爪非常强壮,可以用来刨土和捕食。

它的后脚非常短小,适合在地面上快速穿行。

它的身体被覆盖着棕黄色的皮毛,使它在草地或土壤中更好地融入环境中。

奇奇怪怪鸭嘴兽生活在澳大利亚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它主要栖息在森林、草原和河边等地方。

奇奇怪怪鸭嘴兽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它们会在洞穴或地下巢穴中休息和睡觉。

它们以昆虫、蛙类、小鱼和其他小动物为食,用鸟嘴抓住猎物后再用舌头将其吞下。

奇奇怪怪鸭嘴兽繁殖方式非常特别。

它是卵生动物,雌性鸭嘴兽在洞穴中挖掘一个小巢穴,产下1到3个卵。

卵孵化期为10到14天,然后幼崽会留在巢穴中由母亲照顾。

它们会吸食母乳,直到长到足够大可以自己觅食。

奇奇怪怪鸭嘴兽在澳大利亚的原住民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动物,象征着力量和智慧。

在澳大利亚的原住民传说中,鸭嘴兽是神灵创造的第一种动物,它引领着其他动物的演化。

传说中,它的嘴巴被用来击打敌人,保护部落的安全。

奇奇怪怪鸭嘴兽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

栖息地的破坏、非法捕猎和疾病的传播都是导致它们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澳大利亚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来保护奇奇怪怪鸭嘴兽,例如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限制狩猎行为。

科学家们也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种珍稀的动物。

奇奇怪怪鸭嘴兽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动物,它的形状和生活方式让人惊叹不已。

它不仅是澳大利亚的特产动物,也是人们珍爱和保护的重要动物,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保护奇奇怪怪鸭嘴兽的生存环境,让它们能够继续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关于鸭嘴兽的知识

关于鸭嘴兽的知识

关于鸭嘴兽的知识
鸭嘴兽(Platypus)是一种奇特的哺乳动物,也被称为“澳洲的怪物”。

以下是关于鸭嘴兽的一些常见知识:
1. 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的河流、湖泊和湿地地区。

2. 鸭嘴兽是唯一一种已知有能力产蛋的哺乳动物。

它是一种卵生动物,雌性鸭嘴兽会产下1-3个卵。

3. 鸭嘴兽有一个奇特的外观,融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

它有鸟类的鸭嘴,哺乳动物的身体和四肢以及爬行动物的爪子。

4. 鸭嘴兽的身体长约为30-45厘米,尾巴长约为10-15厘米,体重大约为0.6-2.4千克。

雄性鸭嘴兽一般比雌性稍大。

5. 鸭嘴兽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特别是触觉和听觉。

它们的鼻子附近有许多特殊的感觉器官,可以用来捕捉猎物,如小虾和昆虫。

6. 鸭嘴兽是一种半水生的动物,能够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

它们的鳍状脚和浑圆的身体使它们在水中游泳非常灵活。

7. 鸭嘴兽是夜行性动物,主要在黄昏和清晨活动。

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水中的小虾、昆虫、蠕虫和鱼类。

8. 鸭嘴兽的繁殖方式独特,雄性鸭嘴兽有毒刺,用来与其他雄
性争夺领地和配偶。

雌性鸭嘴兽将卵孵化在腹部的育儿腔中,孵化期约为10天至2周。

9. 鸭嘴兽目前面临一些威胁,包括栖息地破坏、水污染和人类活动。

因此,它们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近危”物种。

总的来说,鸭嘴兽是一种非常独特和珍稀的动物,其奇特的外貌和生活习性使其成为许多人感兴趣的研究对象。

动物的性别决定与性别差异

动物的性别决定与性别差异

动物的性别决定与性别差异动物世界中,性别的决定和性别差异是一项普遍存在的现象。

性别决定的机制和性别差异的表现在不同的物种中各不相同,但却是生命演化的基础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不同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以及性别差异在动物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性别决定的机制1. 性染色体决定在许多动物物种中,性别主要由染色体的组合决定。

典型的例子是哺乳动物,包括人类。

在人类体内,女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XX),而男性则具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XY)。

这种性染色体决定的机制被称为XX-XY性别决定系统。

除了XX-XY系统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性染色体决定系统。

例如,雌性鸟类具有ZW染色体,而雄性鸟类则具有ZZ染色体。

这种性染色体决定系统被称为ZW-ZZ性别决定系统。

性染色体决定的机制在不同的物种中有所变异,但都起着决定性别的作用。

2. 温度决定除了性染色体决定外,一些爬行动物和鱼类的性别可能由环境温度决定。

这种被称为温度依赖性性别决定的机制在某些爬行动物中很常见。

例如,一些鳄鱼品种的雌性会在较高的温度下孵化,而雄性会在较低的温度下孵化。

3. 基因决定在一些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中,性别决定由特定基因的存在与否决定。

例如,对于蜜蜂,雌蜂(工蜂)是二倍体,而雄蜂(雄蜜蜂)是单倍体。

这是由于工蜂有两份基因,而雄蜂只有一份。

二、性别差异的表现1. 外部形态差异性别差异在动物的外部形态上往往是显著的。

雄性往往具有与繁殖和竞争有关的特征,如羽毛的鲜艳色彩和较大的体型。

例如,雄性孔雀的尾羽非常美丽,而雌性的尾羽则较为朴素。

这些外部形态差异有助于吸引异性和进行多样化的繁殖行为。

2. 生殖器官差异性别差异还存在于动物的生殖器官中。

雌性动物具有生殖器官,如子宫、卵巢和产卵器,用于孕育后代。

而雄性动物则具有睾丸和阴茎,用于生殖和交配。

3. 行为差异性别差异还体现在动物的行为上。

例如,在一些鸣禽中,雄性会发出复杂的鸣叫来吸引雌性的注意,以求交配。

【课外阅读】鸭嘴兽似基因仓库理论上可有25种性别(图)

【课外阅读】鸭嘴兽似基因仓库理论上可有25种性别(图)

鸭嘴兽似基因仓库理论上可有25种性别(图)构造奇特的鸭嘴兽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们日前成功破译了世界上最为奇特的动物之一--鸭嘴兽--的基因密码。

参与该项研究活动的专家指出,鸭嘴兽不但同时拥有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基因,而且更为奇特的是,在它的体内居然存在着5对染色体,这就意味着,从理论上讲,鸭嘴兽可能拥有25种不同的性别。

这次的研究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了解哺乳动物的进化规律并找到各种动物之间的联系。

此次研究由来自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共同完成,有关的研究论文已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在此之前,研究人员还曾成功破译过老鼠、绵羊、马和狗的基因。

鸭嘴兽是一种非常稀有的哺乳动物。

与其他哺乳动物类似,在它们的体表也覆盖着一层皮毛,而且也是通过乳汁来喂养幼仔。

但它们同时又具有一些与爬行动物类似的习性:鸭嘴兽也是卵生动物。

英国牛津大学的克里斯·邦廷博士指出,由于鸭嘴兽所具有的怪异特点,当它的标本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首次被带上欧洲大陆时,科学家们甚至怀疑它是由多种动物的身体拼接而成的:嘴巴像鸭子,眼睛像鼹鼠,而尾部又像是海狸。

鸭嘴兽理论上有25种性别当最终确定它并非是整人的恶作剧后,科学家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该将其归入哪一类动物。

邦廷表示表示:“这确实让人感到惊奇,这么多的不同点居然会同时出现在一种动物身上。

现在我们终于能够从基因层面来认识这种让科学家们整整困惑了200年的动物了。

”此次研究的领导者、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韦斯利·沃伦教授指出,在鸭嘴兽体内发现了两对ZPAX基因,而这种基因之前只在鸟类、两栖动物和鱼类体内找到过。

邦廷表示认为,通过研究鸭嘴兽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性,科学家们将有可能认识到哺乳动物千百年来的演化过程。

用于开展研究的DNA样本取自一只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地区捕获的鸭嘴兽。

之后,研究人员又将它的DNA样本与其他约100只野生鸭嘴兽的DNA样本进行了比较。

奇奇怪怪鸭嘴兽

奇奇怪怪鸭嘴兽

奇奇怪怪鸭嘴兽鸭嘴兽是一种奇奇怪怪的动物,它是澳大利亚的一种特有哺乳动物,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属于鸭嘴兽目的动物。

它的学名为“Ornithorhynchus anatinus”,又称鸟嘴兽、鸭嘴兽、水鸭、沟鼠和拟兽等。

鸭嘴兽的身体有点像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综合体。

它的身体长度约为30~45厘米,体重在1~2公斤之间,体形略呈扁平状,腿短而粗壮,造成了鸭嘴兽头部的向下倾斜。

它们的身体覆盖着厚厚的棕色或灰色的皮毛,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适应于在水中与陆地上生存。

鸭嘴兽的头部像鸭子一样扁平,嘴部呈扁平的鸭嘴状,上面有很多的皱褶,鼻子上还有两个小鼻孔,能够轻松地在水中搜索食物。

它们的眼睛也很特别,眼睛是长条状的,能够旋转,可以看到360度。

它们的嘴巴有许多感觉器官,能够探测周围环境和猎物。

此外,鸭嘴兽还有非常锋利的爪子,能够在水中游动时用来刨开泥沙或者捕捉猎物。

鸭嘴兽数量稀少,常见于澳大利亚的东部和南部河流、湖泊和沼泽地区,它们的繁殖期通常在冬季,会在河边挖掘一个小巢穴,产下1~3颗卵,孵化期为10~14天。

雌鸭嘴兽会用身体覆盖住卵,用体温保暖,保护小鸟的安全。

鸭嘴兽是一种肉食性动物,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蛤蚌和小鱼等为食。

它们利用嘴巴和前爪在河床上刨开泥沙,挖掘深达20厘米的小洞,然后伸出鼻子和舌头,在泥沙中捕捉食物,并把食物储存在颊囊中。

鸭嘴兽的颊囊能够储存大量食物,它们可以在水中长时间地吞咽食物。

鸭嘴兽具有很高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古代科学界曾经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和研究。

在德克里克的研究中,他们发现鸭嘴兽的基因组比人类更为复杂。

有些科学家认为鸭嘴兽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许多独特的特征,使其在极端环境下生存。

鸭嘴兽也因其独特的特征,成为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素材。

总之,鸭嘴兽是一种奇奇怪怪的动物,它以其独特的外形和生存能力闻名于世。

尽管很多人没有亲自看到过鸭嘴兽,但是听说过它的故事,感受过它的独特。

进化史上最极端的动物——神秘的鸭嘴兽

进化史上最极端的动物——神秘的鸭嘴兽

进化史上最极端的动物——神秘的鸭嘴兽鸭嘴兽,25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至今仍生活在澳大利亚。

18世纪后期,乔治·肖初次收到鸭嘴兽的标本,当时他以为这种生物是人类的恶作剧产物,因为它的嘴巴和脚像鸭子,身体和尾部又像海狸。

而且因为种类极少,再加上'兽'字辈的缘故,所以经常被人误以为灭绝了。

鸭嘴兽是现存的而又古老的哺乳动物。

虽然它不是哺乳动物的祖先,但在动物进化史上有重要的位置。

鸭嘴兽体表有毛,用乳汁哺乳后代,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但鸭嘴兽的繁殖方式是卵生,又像爬行动物。

因此它可以作为哺乳动物是从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之一,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

鸭嘴兽是卵生还是哺乳动物鸭嘴兽是未完全进化的哺乳动物,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原始到没有乳头。

鸭嘴兽是单孔目下鸭嘴兽科的;关于它的分类,也令曾经的科学家们头疼不已。

照理来讲,胎生的动物应该都是哺乳类动物,但鸭嘴兽却是卵生,直白的来说,鸭嘴兽会下蛋,小鸭嘴兽是通过孵化后从蛋中破壳出世;然而,他们又会进行哺乳行为养育幼崽,且哺乳期长达4个月;尽管雌性鸭嘴兽没有直观可见的乳房和乳头,但它们腹部两侧长有分泌乳汁的乳孔。

喂奶时妈妈躺着,幼兽趴在妈妈的肚子上,舔舐泌乳孔里分泌出来的乳汁,所以鸭嘴兽也是最低等的哺乳动物之一。

那么卵生又哺乳的鸭嘴兽应该怎么分类?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后,生物学家们和分类学家们最终达成共识,他们再哺乳纲下设立了元兽亚纲,该亚纲仅包含1目2科3属5种,仅分布于大洋洲地区,其特征为:卵生,单孔(即不分肛门、尿道及产道,合一由泄殖腔代替所有功能);和鸟类、爬虫类等动物之间的区别在于:1、尽管体温较低,但鸟类和原兽亚纲动物都是温血动物;2、雌性原兽亚纲动物虽然没有乳头,但仍然可以用乳汁来哺育幼崽。

鸭嘴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也是非常原始的哺乳动物,所以在它们出现的时候,哺乳行为和卵生行为还没有完全分开,并且它们也并没有受到日后生物分支进化所带来的影响;所以才有了今天以鸭嘴兽、鼹鼠等为代表的原兽亚纲。

神奇的哺乳动物——鸭嘴兽

神奇的哺乳动物——鸭嘴兽
包含部分鸟类基因,部分爬行动物类基因以及部分哺乳动物类基因。
• 发现新的免疫球蛋白类型
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09, 183, 3858 -3864 Expression of IgM, IgD, and IgY in a Reptile, Anolis carolinensis1 Zhiguo Wei2,*, Qian Wu2,*, Liming Ren*, Xiaoxiang Hu*, Ying Guo*, Gregory W. Warr3,, Lennart Hammarstr?m, Ning Li4,* and Yaofeng Zhao4,*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grobiotechnology,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Marine Biomedicin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enter, Charleston, SC 29425; and Division of Clinical Immunology,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 Huddinge, Stockholm, Sweden The reptiles are the last major group of jawed vertebrates in which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IGH locus and its encoded

动物性别决定

动物性别决定

动物性别决定动物世界中,性别决定着个体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对于繁殖和种群的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动物性别决定的原因、方式以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大多数动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性染色体分为X和Y两种。

雌性个体有两个X染色体,雄性个体则有一个X和一个Y染色体。

生殖细胞(卵子和精子)在结合时,如果精子携带Y染色体与卵子结合,产生的个体是雄性;如果精子携带X染色体与卵子结合,产生的是雌性个体。

这种方式被称为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二、环境决定性别除了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外,一些动物的性别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爬行动物中的鳄鱼和海龟的性别取决于孵化时的温度。

温度高于一定阈值,会导致雌性个体的发育,而温度低于阈值则会导致雄性个体的发育。

这种方式被称为环境决定性别。

三、雌雄同体除了常见的雌性和雄性,某些动物具有雌雄同体的特征。

雌雄同体是指一个个体同时具有雌性和雄性特征。

在鱼类和两栖动物中,常见的雌雄同体现象。

雌雄同体的个体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性别。

这种特性使得雌雄同体个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繁殖条件。

四、性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动物性别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性别决定了个体的繁殖能力。

在大多数物种中,雌性承担着孕育后代的重任,而雄性通常负责繁殖的筹码(如竞争和求偶)。

性别的分工有助于提高繁殖效率和种群的适应性。

其次,性别对基因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贡献。

通过性别的存在,个体可以进行基因交流和杂交。

这样可以增加基因的多样性,在面临环境变化时,种群有更高的机会适应和生存。

最后,性别决定了动物社会结构的形成。

在许多动物社群中,雄性个体往往具有更高的地位和更强的竞争力。

这导致了社会中的性别分工和社会等级的形成,进一步影响着资源的竞争和种群的稳定。

五、性别决定在人类社会中的意义动物性别决定对于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意义。

首先,人类通过了解动物性别决定的机制,加深了对自身性别差异的认识。

人类染色体的传奇故事-可怜的Y染色体

人类染色体的传奇故事-可怜的Y染色体

人类染色体传奇故事:可怜的Y染色体在人类中,起到区分个体性别的主角就是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

人类是二倍体生物,其染色体都是成双成对存在的,每对染色体都是几乎没有形状差异的孪生姐妹。

但是X和Y这一对性染色体就显得有点离经叛道了:按照从大到小的染色体编号模式,在23对染色体成员中,X染色体应坐在第8把交椅上,但是与它搭档的Y染色体只有它大小的三分之一,甚至比最小的22号染色体还要小一点。

如果你是女性,性染色体是一对XX,那么一切正常,在女性细胞的复制与繁殖中,X染色体的行为和其它22对常染色体基本上没有差别:一样的两两互补配对,重组交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间朝着消弭差异的共同方向行事。

但是一旦Y染色体加入遗传信息的阵营,性染色体变成一对XY,一切就改变了。

Y染色体的个子太矮,根本无法与它的搭档X染色体进行完全的配对与重组互换,得委屈X染色体弓下腰来弯成一个圆环,然后蜻蜓点水一般与小Y染色体在顶端少量地配对、重组互换一下。

这样的交换对于维护Y染色体长久的稳定性是不够的,因为在染色体的遗传规律中,如果没有重组互换的行为发生,就意味着走上灭亡的道路。

那么Y染色体是如何保持长久稳定性的?这个秘密直到2003年才被科学家揭开,原来Y染色体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自身进行基因的重组互换。

除了模样与行为上的不同以外,在携带的基因种类与数量上也有巨大差异。

如Y染色体携带有启动男性形成发育的关键基因:SRY基因,在X染色体上没有这样的基因。

X染色体能够携带2000到3000个基因,可怜的Y染色体只能携带20到30个基因。

并且,Y染色体上的核苷酸序列看起来根本就是一堆毫无意义的垃圾山,很难找到基因的宝藏。

这样的特性一度令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阻滞不前。

性染色体在女性和男性细胞中具有这样巨大的差异,会不会因此造成遗传的紊乱呢?生命从来就是一个高度平衡体,女性细胞为了维持X染色体上的基因剂量与男性的一致,在普通的生活细胞中选择其中一条X染色体蜷缩起来,就像将不用的衣服装进衣橱,并挂上一把锁,封存。

神奇的哺乳动物——鸭嘴兽

神奇的哺乳动物——鸭嘴兽

• 危险性: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一般认为鸭嘴兽的毒汁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
生命危险,只是会引起局部疼痛,有时也会产生剧痛。但可怕的是,伴随着 疼痛,那毒汁还会产生一种十分难闻的气体,甚至会维持好几个月才会消散。 但若对一般的动物而言,比如狗,鸭嘴兽的毒汁可是致命毒剂。科学家曾观 察发现毒汁对于同类也有作用。
生活习性
• 鸭嘴兽是夜行性生物,它们惯于白天睡觉,夜晚活动。 • 鸭嘴兽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是水陆两栖动物,平时 喜穴居水畔,常把窝建造在沼泽或河流的岸边,洞口开在水下,包括 山涧、死水或污浊的河流,湖泊和池塘。它在岸上挖洞作为隐蔽所, 洞穴与毗连的水域相通。 • 鸭嘴兽的皮毛有油脂,能保持它身体在较冷的水中仍保持温暖。在水 中游泳时它是闭着眼的,靠电信号及其触觉敏感的鸭嘴寻找在河床底 的食物。它以贝类、蠕虫及甲壳类小动物以及昆虫幼虫和其他多种动 物性食物和一些植物为食,其食量很大,每天所消耗食物与自身体重 相等。
据说,1880年,当一个动物标本从澳大 利亚送到伦敦时,曾使英国有名的生物学家 们大发雷霆。他们断言,这个标本是几种不 同的动物拼凑起来的,并扬言要追查是什么 人敢如此恶作剧。
神奇的哺乳动物——
鸭 嘴 兽
• • • • • • •
体型特点
• 单孔类哺乳动物 • 长相怪异 • 它的体温很低,而且能够迅速波动。
• 用毒液自卫的哺乳动物
• 毒汁:在鸭嘴兽的后足上,有一根大约15毫米长的小刺。鸭嘴兽的毒汁就
存在那根小刺里。但只有雄性鸭嘴兽才有毒汁。不像蛇的毒汁时刻揣在身上, 鸭嘴兽的毒汁,一般只在春冬两季交配和孵育下一代时才会出现。在交配的 季节,为了赢得雌性鸭嘴兽的芳心,此时它们才有必要亮出自己的武器,即 存储在小刺里的毒汁,借此来打败其他的竞争对手;或者在孵育的季节,为 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它们就会用毒汁来对付入侵者。

Y染色体

Y染色体

Y染色体,简单却又复杂的不定游者摘要:Y染色体是属于XY性别决定系统的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两条性染色体之一,其中SRY 基因控制着睾丸的形成而决定是否为雄性。

Y染色体的变异会引发罕见或常见的遗传病,通过对其研究,不仅可以找出致病原因,还可研究Y染色体自身功能,亦能追溯家族或人群起源。

它由常染色体演化而来,一亿多年以来不断改变,直到新的性别决定系统产生而完成自己的遗传变异使命。

关键词:Y染色体;遗传病;SRY;缺陷;微缺失Y染色体的存在:在XY性别决定系统中,雄性个体所特有的性染色体是Y染色体,在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中含有的SRY基因能触发睾丸的生长,并由此决定雄性性状。

具有Y染色体的非哺乳动物包括部分昆虫(如果蝇)、鱼类、爬行动物,部分植物也具有Y染色体。

就黑腹果蝇而言,Y染色体并不引起雄性果蝇的发育,包含对雄性生育能力必要的基因。

性别决定于X染色体的数目,基因型为XXY的黑腹果蝇为雌性,基因型为XO,只拥有单个X染色体的为雄性但不能生育。

那么Y染色体的起源是怎样的呢?最近鸭嘴兽基因组测序的研究表明,XY性别决定系统只是在大约1.66亿年以前出现的,是在原兽亚纲从其他哺乳动物中分离出来开始的。

(Warren WC et al 2008)X染色体和Y染色体被认为是由一对相同的染色体演变而来的,这对染色体原属于常染色体。

某个远古哺乳动物的祖先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变异,只要拥有这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就会成为雄性。

包含这对等位基因之一的染色体最终形成了Y染色体,另一半的染色体最终形成了X染色体。

Y染色体不断通过染色体易位获得对雄性个体有利而雌性个体有害或没有明显作用的基因。

(Grützner .F et al 2004)Y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人类的Y染色体中包含约6千万个碱基对,约占男性体细胞中DNA的2%。

有86个基因,这些基因只编码了23种不同的蛋白质。

人类的Y染色体除了在端粒上的拟常染色体区的少部分片段,只占有染色体长度约5%,能与相应的X染色体发生重组,其外都不能发生重组。

鸭嘴兽——精选推荐

鸭嘴兽——精选推荐

鸭嘴兽达尔文也没能亲眼见证争论的最终结局任何人都很难想象,鸭嘴兽这个“隐居者”给科学家们带来了怎样的麻烦。

1799年,鸭嘴兽第一次进入英国科学家的视野,当即便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一直持续了大约85年,连达尔文也没能亲眼见证争论的最终结局。

最初,所有的博物学家都认定这种长着带蹼的四肢和鸭子样扁嘴的毛茸茸的动物是经人为精心缝合的搞怪标本,以至于当鸭嘴兽标本在伦敦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出时,每个参观者都希望自己能找出那“被精心隐藏起来的线头”。

当然,没有人能如愿以偿。

接下来,争论又转而集中于它是否真的属于哺乳动物。

尽管它浑身长毛,但却看不到它长有乳头和乳腺。

更令人困惑的是,解剖发现它具有和鸟类、爬行动物一样的泄殖腔。

最后,科学家不得不为它及其近亲针鼹在哺乳动物纲之下设立了一个全新的类别:单孔目。

直到19世纪30年代,利学家才发现了鸭嘴曾身上的乳腺之所在。

到1884年,来自苏格兰的青年胚胎学专家威廉·坎德维尔亲赴澳大利亚考察,发回了一封日后十分著名的电报。

电报内容异常简沽:“单孔目卵生,卵子局部卵裂。

”寥寥数语,却令整个英国利,学界目瞪口呆。

浑身毛发,能够吸吮乳汁,长有蜥蜴般四肢且产卵,这些特征令科学家颇费揣测:难道鸭嘴兽就是进化过程中介于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之问的缺失环节?达尔文甚至在还没搞清楚鸭嘴兽是否能够产卵之前,就已经把这种形态异常的动物称之为“活化石”。

我们已经知晓的鸭嘴兽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单孔目哺乳动物,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约克角至南澳大利亚之间,在塔斯马尼亚岛也有栖息。

目前存活于世的单孔目动物非常稀少,仅包括鸭嘴兽和四种针鼹。

严格按照生物分类学标准划分,鸭嘴兽是单孔目之下所属科和种中唯一的幸存者,其余成员都只是以化石形态存在。

鸭嘴兽的外形非常奇异,全身裹着柔软浓密的褐色短毛,四肢很短,五趾具钩爪,趾间有薄膜样的蹼,酷似鸭足,吻部扁平,形似鸭嘴,尾大而扁平。

鸭嘴兽是卵生,这一点同爬行动物和鸟类一样。

介于鸟兽之间的鸭嘴兽

介于鸟兽之间的鸭嘴兽

介于鸟兽之间的鸭嘴兽
塔毕萨·弗莱克;戴维·沃兹
【期刊名称】《人与自然》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鸭嘴兽的染色体系统和它的外表一样非常奇特。

在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鸟类中,个体的性别是由分别从父母身上获得的性染色体决定的,雄性哺乳动物各有一条X和Y染色体,而雌性有两条X染色体,鸟类是ZZ(雄)和ZW(雌)染色体。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格里斯夫教授及其领导的研究组发现雄性鸭嘴兽各有5条X和Y染色体,而雌性有10条X染色体。

【总页数】1页(P119)
【作者】塔毕萨·弗莱克;戴维·沃兹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812
【相关文献】
1.介于鸟兽之间的鸭嘴兽 [J], 塔毕萨·弗莱克
2.解释学在何种意义上与日常语言哲学相通——介于伽达默尔与维特根斯坦之间[J], 张能为
3.解释学在何种意义上与日常语言哲学相通——介于伽达默尔与维特根斯坦之间[J], 张能为
4.介于"软硬之争"之间的电影人——姚苏凤 [J], 李思静
5.介于文本与史实之间:鸾鸟神话的多元一体认知 [J], 何筱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鸭嘴兽性别由五对染色体决定

鸭嘴兽性别由五对染色体决定

鸭嘴兽性别由五对染色体决定
佚名
【期刊名称】《生物学教学》
【年(卷),期】2005(30)4
【摘要】据2004年10月27日《参考消息》援引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0月24日消息,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澳大利亚大学的科学家在该网站公布了他们的这一发现。

据消息称,研究人员利用荧光素标记法对鸭嘴兽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

结果发现,雄性鸭嘴兽产生精子时,可形成携XXXXX的精子和携带YYYYY的精子,前者与卵子结合成受精卵后发育成雌性鸭嘴兽(具5对XX染色体),后者使卵受精则发育为雄性(具5对XY染色体)。

【总页数】2页(P68-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ry):性别决定关键开关 [J], 裴开颜;王介东
2.性别由谁决定 [J], 牛乐耕
3.蜜蜂的性别由什么方式决定?——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讨论 [J], 夏祥斌;王苗苗;周伟
4.鸭嘴兽有十种不同性染色体 [J],
5.兽性意识的张扬者——杰克·伦敦——初探《海狼》中的兽性意识及其社会意义[J], 兰守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五章-特殊染色体

第五章-特殊染色体

实验证明:物种不 同,侧环(RNA 基 质和蛋白质)的形 式和数目不同。
在灯刷染色体 期间,卵母细胞已 成熟并合成大量的 RNA以提供受精后 卵裂的需要,因此, 合成RNA的DNA部位 是解螺旋的。
灯刷染色体发生时期:灯刷染色体发生 于一些脊椎动物和某些无脊椎动物初级 卵母细胞的双线期,只有在减数分裂前 期交叉已经形成而染色体尚未收缩时才 能找到。蛙和蝾螈的卵母细胞灯刷染色 体可长达1mm。分裂中期灯刷染色体的 环状物随之消失。
3 超数染色体(B)
湖北贝母的B染色体
B染色体首次在玉米中发现, 是正常染色体外的超数小染 色体,形态的最大特征就是 比正常染色体(A)小,而且 是端着丝粒或者近端着丝粒; 与任何A染色体都不同源,不 出现分离现象,而是彼此紧 密粘在一起趋向同一级;实 质上是巨大的异染色质,几 乎无基因,在遗传上作用不 大,基本不影响生物的表型。
湖北贝母 的B染色体
B染色体主要存在于被子植物;动 物中,蜗牛、蚱蜢、介壳虫以及一些 双翅目动物中存在B染色体;高等动物 很少有B染色体,但是在有尾目、无尾 目、爬行纲、哺乳纲曾有个别报道。
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 在2倍体细胞中含2条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s) • 除性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统称为常染色体; (autosomes) • 雌性哺乳类的2条性染色体相同 (XX ),雄 性的2条性染色体不同 (XY); • 雌性禽类的2条性染色体不同(ZW),雄性的 2条染色体相同(ZZ),家蚕、鳞翅目昆虫、 某些两栖类和爬行类也属于ZW型性别决定。
多线染色体形成原因:在幼虫发育 期间, 这些细胞体积不断增大, 染色体 重复分裂, DNA继续进行复制,但是复 制物并不分离,以维持细胞的高分泌活 性。复制的DNA链并不分开而是平行排 列, 就产生很粗的多线染色体,产生的 多线染色体中所含DNA链是正常染色体 的100倍。

为什么鸭嘴兽是卵生动物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鸭嘴兽是卵生动物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鸭嘴兽是卵生动物原因是什么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它是未完全进化的哺乳动物,种类极少,既然鸭嘴兽为哺乳动物,那么为什么是卵生动物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鸭嘴兽是卵生动物的原因,希望你会喜欢!鸭嘴兽是卵生动物的原因鸭嘴兽是卵生。

鸭嘴兽为哺乳动物,虽然母体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长,但却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体产卵,像鸟类一样靠母体的温度孵化。

由于鸭嘴兽能像爬行动物或鸟类般产卵,卵孵出后又能像哺乳动物般喂奶水给幼仔,这违背科学家们已有的对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的划分,经过多番争议和研究,科学家们终于得出结论,这种奇异的生物属于“monotremes”家族,即“卵生哺乳动物”,这种动物代表着从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的一个环节。

鸭嘴兽为哺乳动物。

鸭嘴兽是未完全进化的哺乳动物,既无育儿袋也无乳头,成束的乳腺直接开口于腹部乳腺区,幼兽用能伸缩的舌头服食乳区的乳汁,哺乳期大约五个月。

靠母乳喂养4个月方能自己外出觅食,2岁多便算成年,寿命一般为10~15年。

鸭嘴兽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历经亿万年,既未灭绝,也无多少进化,始终在“过渡阶段”徘徊,充满了神秘感。

这种全世界唯有澳大利亚独产的动物,但因追求标本和珍贵毛皮,多年滥捕而使种群严重衰落,曾一度面临绝灭的危险。

由于其特殊性和稀少,已列为国际保护动物,澳大利亚政府己制定保护法规。

卵生胎生区别胎生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氧气、营养物质,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大部分来源于母体。

卵生卵在体外发育成新个体,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大部分来源于卵黄,卵较胎生动物的大很多。

卵胎生胚胎于体内发育,但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大部分来源于卵黄。

鸭嘴兽的生物特征外形鸭嘴兽全身裹着柔软褐色的浓密短毛,脑颅与针鼹相比,较小,大脑呈半球状,光滑无回。

四肢很短,五趾具钩爪,趾间有薄膜似的蹼,酷似鸭足,在行走或挖掘时,蹼反方向褶于掌部。

男性或灭绝,第三性别将出现?.doc

男性或灭绝,第三性别将出现?.doc

男性或灭绝,第三性别将出现?二零一七年十月十八日,澳大利亚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亚总理科学奖在堪培拉的国会大厦举行颁奖典礼。

著名遗传学家、乐卓博大学特聘教授詹妮弗·格雷夫斯获得了总理科学奖大奖。

她也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女性科学家。

澳大利亚总理科学奖是澳大利亚科学界最负盛名的奖项,也是国际性的重大奖项。

1990年至1999年每年颁发一次,表彰在科学研究、科研创新、科学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

同时面向澳大利亚与国际科学家,接受18个国家的提名。

如今年就有两位华人科学家获得了其中关于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类的奖项。

每年该奖项的颁布都会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今年也有多家知名国际媒体如英国BBC、中国新华社都对对这一学界盛事进行了跟踪报道。

《悉尼先驱报》高度评价了詹妮弗·格雷夫斯的研究成果,其报道称,“Jenny Graves教授可能不是龙的母亲,但她是掌握了龙的遗传密码的主人。

她分析了Bearded dragon(鬃狮蜥)的基因蓝图,并研究了在更高的温度下,雄性的卵子和雄性的基因如何发展成雌性。

”在五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格雷夫斯教授领导了澳大利亚独特哺乳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并参与绘制了标志性物种(如袋鼠和鸭嘴兽)的基因组。

格雷夫斯教授的发现揭示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的遗传功能和进化特点,有助于人类对许多重大疾病(如人类免疫系统和血红蛋白病等)的进一步认识。

之前几乎灭绝了整个澳大利亚袋獾属类的传染性癌症,也得益于其研究,将其源头追踪到了袋獾体内某个神经细胞的癌变。

但最为人所知的,还是她对于表观遗传学的贡献——她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基因和环境可以某种程度上决定生物性别!可以说,詹妮弗·格雷夫斯从根上改变了学界对性染色体的认识。

2002年,她在论文中提出了令人惊讶的假设:男性基因正在逐渐衰减,男性群体将最终灭绝!她指出,男性基因组中必须有一个Y染色体,“3亿年前每个Y染色体上大约有1400个基因,而现在只剩下45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澳洲稀有哺乳动物 鸭嘴兽有十种不同的性染色体,其中一种同鸟类 相似,一种同人类相似。这项研究结果是由堪培 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弗兰德格罗特兹
内教授和他在新南威尔士州纽卡素大学以及英国 剑桥大学的同事得出的,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期 刊《自然》上。人类有X和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澳洲稀有哺乳动物 鸭嘴兽
6对染色体,但长期以来科学家很难分清它的常 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人员25日在《自然》杂 志网站上报告说,他们研究发现,鸭嘴兽的细胞 中有5对彼此
独立的染色体,它们在细胞分裂时会聚合在一起, 并且决定了鸭嘴兽个体的性别:带有10个X染 色体的便是雌性,带有5个X染色体和5个Y染 色体的便是雄性。 另外,科学家
还发现,鸭嘴兽的1个X染色体上所包含的11 个基因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的X染色体上,而另 一个X染色体中的DMRT1基因则是鸟类Z染 色体上最常见的基因。研究人员在接受
英国媒体采访时说,科学界此前一直认为3亿年 前当哺乳动物和鸟类在进化道路上分道扬镳时, 决定它们性别的染色体就独自进化了。但是,由 于鸭嘴兽体内的染色体具有分别决定人
有十种不同的性染色体,其中一种同鸟类相似, 一种同人类相似。 这项研究结果是由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弗 兰德格罗特兹内教授和他在新南威尔士州纽卡素 大学以及英国剑
桥大学的同事得出的,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期刊 《自然》上。 人类有X和Y两种性染色体,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 男性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鸭嘴兽却有 五对染色体,
和鸟类性染色体的基因,从而可以推断,决定人 或鸟性别的染色体是有关联的。 鸭嘴兽生活在澳大利亚,它属于哺乳动物,却和 鸟与爬行动物一样是会下蛋的。它虽然长着经,可以弯 曲,对振动也很敏感,并不像鸟类的喙是坚硬的 角质。它的四肢又短又粗,五趾间还长有蹼。鸭 嘴兽看上去既像爬行动物又像哺乳动物
,还像鸟类。实际上,它属于稀有的单孔类动物, 除了鸭嘴兽,世界上也只有长喙针鼹和短喙针鼹 属于这类动物。
吡啶-3-硼酸
/zh/cas-131534-651.html
包括五个X染色体和五个Y染色体,其中X5染色 体同鸟类的Z染色体相似,而X1染色体同人类的 X染色体相似。 格罗特兹内教授称,白蚁和蜘蛛具有多重性染色 体早已为人们
所知,但鸭嘴兽有多重性染色体在哺乳动物中实 属罕见,在这之前从未发现过有十种性染色体的 哺乳动物。 长着鸭子嘴、骨骼结构却酷似爬行动物的鸭嘴兽 可能是世界上最奇怪的
一种动物。日前,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这种哺 乳动物更奇特的地方――它的性别是由5对染色 体决定的。 包括人在内的大部分哺乳动物的性别都只由X和 Y染色体决定的:带有
2个X染色体的便是雌性,带有1个X和1个Y 染色体的便是雄性。但鸟类的性别却与此相反: 带有两个Z染色体的是雄性,带有一个Z染色体 和一个W染色体的是雌性。鸭嘴兽有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