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
颅脑损伤病人健康宣教
![颅脑损伤病人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710af3c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a.png)
颅脑损伤病人健康宣教
1、颅脑外伤病人初期嘱家属加强陪护,指导发现头晕、疼痛加重、呕吐、烦躁不安、意识改变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护士。
2、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
3、保持病房安静,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用力咳嗽。
4、神经功能缺损者坚持康复训练,每日定时进行髋、膝、踝、肩及肘关节的被动活动。
对患肢采取推拿,按摩等措施,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缓慢。
幅度由小到大,每日4-6次,每次15-20分钟。
5、有脑脊液漏病人指导避免填塞、冲洗、用力擤鼻,耳漏病人应患侧卧位,避免逆行感染。
6、有伤口病人做好皮肤护理指导,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敷料情况。
7、绝大多数患者头皮上都留有手术瘢痕,有时会有痒或轻微疼痛的感觉,告诉病人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术后一月内不宜洗头,可以用温水毛巾擦拭。
即使一月后可以洗头,也不能用手抓,以防伤口破损而发生感染。
手术中作去骨瓣的患者注意骨窗部位的保护,外出需戴帽,出院后避免去公共场所。
8、3~6个月门诊复查,如症状加重、头痛、呕吐、抽搐、发热、手术部位发红、渗液等及时就诊。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764c50dd36a32d7275813e.png)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案例编号:102015知识点:颅底骨折的分类;脑脊液漏防止颅内感染的护理;颅内血肿的分型和病情评估;颅内血肿的病情观察;硬脑膜外血肿的特点。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骨骨折;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硬脑膜外血肿。
患者,张先生,男性,51岁,高中文化,车祸致头痛头晕伴呕吐2小时入院。
患者早上6:00骑电动车时不慎被货车撞伤,当时有短暂的昏迷史,醒来时感头痛头晕,恶心未吐,耳鼻流血,被送入医院。
入院检查:神志清楚,瞳孔双侧等大,直径0.25cm,对光反应灵敏,T 37.6℃,P 52 次/分,R 18次/分,BP134/92mmHg,右侧枕后头皮挫伤,4cm×4cm瘀斑,右耳及双鼻流血,胸腔腹部未见明显异常,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
入院后予补液抗炎止血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患者无高血压病史。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 4.87×1012 /L,HB138g/L,WBC10.2×109/L,中性粒细胞82.9%。
凝血功能检查:PT12.9秒,APTT27.4秒,TT16.4秒,INR0.95。
急诊床边B超检查:胸腔无出血,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示脑挫伤,右侧膜外少量出血。
医疗诊断:1.脑挫伤;2.硬膜外血肿;3.颅底骨折。
情景1 入院护理问题1 如何评估该患者病情?1.评估患者的健康史:(1)车祸致伤有短暂的昏迷史;(2)无高血压病史;(3)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一次;2.护理体检:(1)T 37.6℃,P 52 次/分,R18次/分,BP134/92mmHg;(2)右侧枕后头皮挫伤,右耳及双鼻流血;3.观察心电监护情况;4.配合医生做好进一步检查。
问题2 针对该患者病情,目前需采取哪些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肢体活动,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2.绝对卧床休息,取右侧头高卧位;3.予氧气吸入2~4L/min,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脑缺氧,缓解疼痛;4.注意头痛呕吐情况,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5.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脱水剂并观察脱水的效果;6.暂禁食;7.动态CT检查,必要时做好急诊术前准备;8.保持大便通畅。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要点与病情观察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要点与病情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0015c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2.png)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要点与病情观察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的直接或间接打击,导致脑组织受损及相关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在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时,有几个要点需要特别注意,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重要的护理要点1.确保患者的安全:颅脑损伤患者常常会出现意识障碍、运动协调障碍等症状,容易发生跌倒或其他不慎事故。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确保患者周围的环境安全,及时清除障碍物,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2.保证良好的呼吸通畅:脑损伤可能导致呼吸中枢受损,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的情况。
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呼吸情况,必要时采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3.保持适宜体位: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来说,正确的体位是十分重要的。
侧卧位可减少颅内压,防止窒息,同时保持口鼻部通畅。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头部要保持在中立位或轻度后倾位,避免颈椎过度屈曲。
4.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经常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等。
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合理控制液体摄入:颅脑损伤患者常常伴有脑水肿和脑压增高,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液体的摄入量,以防止出现水肿加重和颅内压增高的情况。
6.定期翻身和肢体被动活动:对于长期卧床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避免压疮发生。
同时,进行肢体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
二、病情观察要点1.意识水平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水平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护理人员需要每日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并观察出现意识改变的迹象,如昏迷、嗜睡、烦躁等。
2.瞳孔的观察:瞳孔的变化可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
护理人员需要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应等情况,并及时记录。
3.呼吸状态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状态常常不稳定,可能出现呼吸频率和深浅的变化。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突然停止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4.肢体运动功能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运动的障碍,如瘫痪、肌张力异常等。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a42e03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a.png)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伤害,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能够更好地护理颅脑损伤患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供有效的护理。
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保持患者头部的正中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我们需要进行神经功能监测。
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往往受到严重损害,因此需要进行神经功能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神经功能异常。
常用的神经功能监测方法有瞳孔反射、意识水平评估、肌力评估等。
通过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提供有效的治疗。
颅脑损伤患者的头部抬高是十分重要的。
抬高头部可以减轻颅内压,改善脑血流灌注。
护理中,我们可以使用枕头或护颈枕等辅助工具,将患者的头部抬高。
同时,还需要定期翻身,避免压迫造成的血液循环不畅,加重脑损伤。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
颅脑损伤会对患者的体温调节能力造成影响,容易出现体温升高或降低的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
例如,对于体温升高的患者,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的方法;对于体温降低的患者,可以加强保暖措施,避免寒冷引起的进一步损伤。
除了以上护理措施,我们还需要关注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在护理中,我们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难,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和倾听,提供适当的心理援助,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神经功能监测、头部抬高、体温调节和心理护理等措施,可以提供有效的护理,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在实施护理措施时,我们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颅脑损伤的患者的康复
![颅脑损伤的患者的康复](https://img.taocdn.com/s3/m/8fd1eb9b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d.png)
四、康复评定
(四) 行为障 碍评定
(一) 严重程 度评定
(三) 情绪障 碍评定
(二) 认知功 能评定
(一)严重程度评定
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的方法分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主要依据昏迷时间长短 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来评定;恢复期主要依据创伤后遗症(PTA)的时间来 评定。
1.急性期评定 Glasgow昏迷量表是国际性量表,是反映急性期损伤严重程度的 可靠指标,而且对预后也有估测意义。优点:简单、客观、定量。此表通过对颅 脑损伤患者早期的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3项指标分别打分,3项指标的 分数相加,最后根据总得分结合昏迷时间的长短最终确定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4、运动功能障碍 表现为偏瘫、三肢瘫、四肢瘫、痉挛、关节活动度受限、平衡、协调障碍等。 5、感觉障碍 颅脑损伤患者若损伤到大脑皮层感觉区,会引起感觉功能的异常。 6、言语障碍 最常见的言语障碍是失语症和构音障碍。 7、其他功能障碍 如吞咽障碍、迟发性癫痫、ADL能力障碍等。 (1)吞咽障碍:颅脑损伤后患者出现神经性吞咽障碍,表现为吞咽有关的肌肉无力或运动失调。 (2)迟发性癫痫:颅脑损伤后约有50%的患者在伤后半年到一年内有癫痫发作的可能,称为迟发性癫痫。 (3)ADL能力障碍:由于上述多种功能障碍的存在,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障碍。
(2)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RBMT):主要测试日常记忆能力,包括11个项目,检测 患者对日常行为的记忆能力,可帮助治疗师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因记忆功能障碍所带来的 不便,以指导治疗师有针对性地设定康复训练计划。
(3)简易评定记忆力方法 1)基本信息(5分) 姓名(1分)、年龄(2分)、住址(2分)
3)字母划消测验:是常用的视觉注意的评定方法。英文字母的大小规格按标准要求设置,共6行,每行30个 字母,其中有9个目标字母,目标字母是随机排列在字母中的,让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划掉这列字母中的目标字母, 每100秒内划错或划漏超过1个为注意有缺陷。 (2)听觉注意:听跟踪和字、词、声的辨别测试。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bb24a3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b.png)
颅脑损伤护理措施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脑组织的损害。
这种伤害可能导致轻微的头痛和恶心,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生命危险。
因此,对于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颅脑损伤护理措施。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患者常常出现呼吸困难,护士应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暂停或窒息的情况,应立即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如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
二、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指标。
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调整体位、给予药物治疗等。
三、控制颅内压颅脑损伤后,患者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情况,这会对脑组织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和反应,以及意识状态的改变。
同时,应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如保持头部低位、控制体液平衡、给予镇静剂等。
四、预防感染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
因此,护士应加强患者的皮肤和黏膜护理,保持清洁干燥。
同时,要注意手卫生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五、提供情绪支持颅脑损伤后,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情况。
护士应给予患者积极的情绪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六、合理用药针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应根据医嘱合理用药。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止痛药、抗炎药等。
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七、营养支持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和治疗的需要,常常出现食欲不振、吞咽困难等问题。
护士应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提供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如有需要,还可以通过胃管或肠道外营养支持的方式补充营养。
八、康复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在恢复期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和改善受损的功能。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根据康复医师的指导,开展相应的康复护理工作,如运动训练、语言训练等。
颅脑损伤的护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颅脑损伤患者健康宣教
![颅脑损伤患者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dc30b7ae27d3240c8547ef14.png)
颅脑损伤患者健康宣教【疾病介绍】颅脑损伤是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骨及脑组织的损伤。
可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及偏盲等。
颅底骨折可出现脑脊液耳漏、鼻漏。
脑干损伤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去大脑强直,严重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重度颅脑损伤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宣教内容】1、术前护理。
(1)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重及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判断病人是否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脑疝。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对脑疝病人立即静脉快速滴注脱水药。
(3)积极做好手要前病人的各项工作,如剃头、清洁善皮肤等。
(4)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所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应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
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口咽通气管及气管插管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5)纠正休克。
开放性颅脑损伤引起失血性休克时,应使病人平卧,注意保暖,补充血容量。
(6)有脑脊液耳漏者,以头偏向患侧为宜,以便引流,防止脑脊逆流造成颅内感染。
(7)预防颅内感染。
开放性颅脑损伤应及时清创和常规使用抗生素。
有脑脊液耳、鼻漏者,要注意保持耳、鼻孔及口腔的清洁,尽可能避免挖鼻孔、打喷嚏和咳嗽,严禁填塞或用水冲洗耳、鼻以及经鼻吸痰和插胃管,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定时测体温,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征象。
2、术后护理。
(1)术后均应抬高床头15-30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定时监测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做好记录。
(3)高热护理。
感染或脑损伤均引起高热。
应查明原因。
体温高时应及时给予降温,保持体温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可采用药物及物理降温两种方法。
对枢性高热多以物理降温为主,如酒精擦浴、冰敷、冰毯,必要时行低温冬眠疗法。
(4)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拍痰、清理呼吸道,预防坠积性肺炎。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PPT课件(2024版)
![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PPT课件(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c3bf8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a.png)
发生机制
• 颅骨骨折的性质和范围取决于致伤物的大小 和速度
• 外力作用于头部的方向和部位
解剖概要 颅骨分为颅盖和颅底两部分
骨折机制
1.颅底骨折(skull base fracture)
• 颅底部的线性骨折多 为颅盖部骨折延伸至 颅底,也可有间接暴 力引起。
• 根据发生部位分为: • 一)颅前窝骨折 • 二)颅中窝骨折 • 三)颅后窝骨折 • CSF漏、颅N损伤、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有临床症状者,一经确诊应尽 早手术,可采取钻孔引流术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病人预后较硬膜 外血肿病人差。
• 慢性硬膜下血肿预后好。
三、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 【病理生理】 脑水肿高峰期在伤后3-4天,可能有癫
痫、脑积水及脑萎缩等后遗症 【临床表现和诊断】:
1、意识障碍 2、局灶症状和体征 3、头痛、呕吐 4、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5、特殊类型:脑干损伤 6、诊断依“CT”和“MRI”检查
(3)骨膜下血肿
常位于骨膜与颅骨外板之间,颅骨骨 折引起。由于解剖结构特点,导致血肿常 界限于颅骨骨缝。
• 治疗:
小的头皮血肿,1~2周自行吸收。(冷热 )
大的头皮血肿,4~6周自行吸收,可适当 加压包扎,防止血肿扩大。同时预防感染 应用抗生素,一般不穿刺抽吸以免感染。
2.头皮裂伤 Scalp Laceration
脑损伤的发生机制
• 两种作用力(直接损伤):
• 1、接触力(冲击力、冲击伤):物体与头部直 接碰撞,由于冲击、凹陷骨折或颅骨的急速内 陷和弹回,而导致局部脑损伤(着力部位)受 伤轻可无昏迷。
• 2、惯性力:来源于受伤瞬间头部的减速或加 速运动,使脑在颅内急速移位,与颅壁相撞, 与颅底摩擦以及受大脑镰、小脑幕牵拉而导致 多处或弥散性脑损伤。
颅脑损伤的案例
![颅脑损伤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45ef00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d.png)
颅脑损伤的案例介绍颅脑损伤是一种导致头部和脑部组织损害的疾病,常常由外力作用或意外事故引起。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它可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精神障碍以及生命威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典型案例,探讨颅脑损伤的不同类型、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和预后等问题。
一、轻度颅脑损伤的案例1.1 案例一:跌倒后头部轻微碰撞此案例中,患者是一名25岁的年轻人,平时健康状况良好。
一天,他在家中不慎滑倒,头部轻微碰撞地面。
患者出现短暂的头痛和轻微的眩晕症状。
经过检查,诊断结果显示轻度颅脑损伤。
1.2 案例二:交通事故引发的头部受伤一名40岁的男性司机在交通事故中遭受头部撞击。
事故发生后,他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经过MRI扫描和神经逻辑评估,诊断结果确定为轻度颅脑损伤。
二、中度颅脑损伤的案例2.1 案例三:高空坠落导致颅脑损伤一名建筑工人从高处坠落,头部严重撞击地面。
他立即失去意识,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和精神状态改变。
急救人员立即将他送往医院。
经过CT扫描和神经学评估,确诊为中度颅脑损伤。
2.2 案例四:运动事故引起的脑震荡一名20岁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撞上对手,脑部受到明显冲击。
他立即出现眩晕、头痛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
经过全面评估,确定为中度颅脑损伤。
三、重度颅脑损伤的案例3.1 案例五:车祸导致颅脑严重损伤一名30岁的女性乘客在车祸中受到严重的头部损伤。
她立即昏迷,伴有明显脑水肿和颅内出血的症状。
急救人员紧急进行抢救,并及时进行手术减压。
经过综合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但依然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
3.2 案例六:意外跌落导致严重颅脑损伤一名50岁的男性从梯子上不慎跌落,头部严重撞击地面。
他立即失去意识,伴有剧烈头痛和呕吐。
经CT和MRI扫描,诊断结果显示颅内出血和脑挫裂伤等严重损伤。
四、颅脑损伤的诊断方法1.脑CT扫描:用于检查颅内出血、脑挫裂伤和脑肿胀等损伤。
2.脑MRI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用于检查神经组织的损害。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da87d7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4.png)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一、病情的观察•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时可能发生脑疝,因此对病情观察就极为重要,假设不及早发现异常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护士应该在掌握颅脑损伤病人受伤机制和病情变化规律的根底上,通过认真的观察及时发现,赢得抢救时机。
无论病情轻重,急救时就应该建立观察记录单,观察及记录间隔时间,根据病情决定,每15 min至1 h一次。
有条件情况下,采用床边监护仪实施24 h连续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待病情相对稳定后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
意识状态•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意识状态分为4级:1.清醒:是指对外界刺激反响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 能正确答复下列问题.;2.嗜睡:是指在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外,仍处于睡眠状态,对周围事物冷淡,对环境识别能力较差,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但较缓慢,对物理刺激有反响,唤醒后可以答复下列问题,但合作欠佳;3.朦胧或昏睡: 是指病人轻度意识障碍,定向力局部降低,对外界刺激反响迟钝。
瞳孔、角膜及吞咽反射存在,倦卧或轻度烦躁,能主动变换体位,对检查不合作,呼之能应,不能正确答复下列问题;4.昏迷:是指病人意识完全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
•昏迷分为三度:轻度、中度和重度:(1)轻度昏迷:意识迟钝,反复呼之偶尔能应,但不能正确答复下列问题,对强烈疼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反射存在;(2)中度昏迷:意识丧失,常有躁动,强烈疼痛刺激反响迟钝,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减退或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尚存在;(3)深度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均无反响,深浅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和吞咽反射均消失,四肢肌*力消失或极度增强。
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国际上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方法判断病人意识状态。
它是从病人的睁眼、语言、运动三项反响情况给予记分,总分15分。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d390ddf910ef12d2af9e7d8.png)
19
三、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
【病理生理】 脑水肿高峰期在伤后3-4天,可能有癫痫、脑
积水及脑萎缩等后遗症
【临床表现和诊断】:
1、意识障碍 2、局灶症状和体征 3、头痛、呕吐 4、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5、特殊类型:脑干损伤 6、诊断依“CT”和“MRI”检查
20
脑干损伤: 病人由于脑干网状结构受损,上行激活系统障碍而 持久昏迷,伤后早期常出现严重的生命体征紊乱,心率 及血压波动明显,双侧瞳孔时大时小,眼球位置歪斜或 凝视,四肢张力增高,且去皮质强直发作,伴单侧或双
32
C、 瞳孔变化
脑疝 :伤后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侧肢偏瘫,意识障碍。 ◆脑疝早期: 瞳孔略微缩小,时间很短,很难观察到,继而患侧瞳孔中 度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正常 ◆脑疝中期: 患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侧瞳孔中度扩大,对光反射迟
钝或消失
◆ 脑疝晚期: 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28
Glasgow 昏迷评分法: 评定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三者得分相加表示 意识障碍程度,最高 15 分,表示意识清醒, 8 分以下 为昏迷,最低3分,分数越低表明意识障碍越严重。
29
b、生命体征
病人伤后可出现持续的生命体征紊乱。监测时,为避免 病人躁动影响准确性,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血压。 伤后早期---吸收热;间脑或脑干损伤----中枢性高热; 伤后数日体温升高---感染; 库欣反应----颅内压增高、脑疝; 闭合性颅脑损伤出现失血性休克----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
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迹象。 根据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二)促进颅内外漏通道尽早闭合: 维持特定的体位到停止脑脊液漏3—5天 (三)病情观察: 有无继发性损伤、颅低压、颅高压综合征
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内容
![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399b0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d.png)
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内容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病情观察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颅脑损伤病情观察内容的详细介绍:1.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是颅脑损伤最重要的观察内容之一。
通过与患者对话,询问其姓名、年龄、家庭情况等基本问题,观察其反应程度及言语能力,以判断其意识状态。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烦躁、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可能是颅脑损伤导致的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2.瞳孔变化:瞳孔的变化也是颅脑损伤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
注意观察患者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并伴有患侧肢体瘫痪,应考虑有颅内血肿的可能。
如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则提示有严重脑干损伤。
3.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如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浅快、血压下降等表现,可能提示有颅内血肿或严重脑挫裂伤。
4.眼部征象:观察患者的眼部征象,如眼球位置是否正常,有无眼球震颤、斜视、复视等表现。
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有颅底骨折或脑干损伤。
5.运动和感觉功能:观察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包括肢体活动、肌力、肌张力、触觉、痛觉等。
如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瘫痪,触觉或痛觉减弱或消失,应考虑有神经损伤的可能。
6.颅内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烦躁等症状。
如出现这些症状,应考虑有颅内血肿或脑水肿的可能。
7.并发症: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
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
在病情观察过程中,应注意及时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便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同时,要与患者保持沟通,给予其心理支持和安慰,以减轻其紧张和焦虑情绪。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于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5135dc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b.png)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及时发现、积极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VS
详细描述
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肺 部感染、应激性溃疡、水电解质紊乱等。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 理各种并发症。同时,要积极采取预防措 施,如定期翻身拍背、保持口腔清洁、合 理饮食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2
临床观察
生命体征观察
体温
监测体温变化,过高或过低的体温都可能提 示感染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呼吸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出现异常提示 可能存在缺氧或颅内压增高。
脉搏
注意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强弱,以评估循环 状态。
血压
定时测量血压,了解血压波动情况,有助于 判断颅脑损伤后血管的调节功能。
意识状态观察
案例三: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
多学科协作
及时请多学科会诊,包括神经外科、骨科、心血管科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
如开放性颅脑损伤、大出血等,优先处理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全面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感染
对开放性损伤及时清创,防止感染,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病因与病理
病因
颅脑损伤的病因主要包括交通事故、跌倒、工伤事故等。
病理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受到压迫、牵拉、扭曲等,导致颅内压 增高、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功能受损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颅脑损伤患者通常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症状。
诊断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进行诊断。
颅脑损伤的个案分析医学
![颅脑损伤的个案分析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d160120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0.png)
颅脑损伤的个案分析医学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医学问题,它可以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并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长期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个案,来探讨颅脑损伤的医学特点、诊断和治疗。
个案描述:患者为一位40岁男性,因交通事故导致重度颅脑损伤。
起初,患者出现头痛、呕吐以及意识丧失的症状。
经急诊CT扫描发现颅内出血和脑挫裂伤。
根据初始评估,患者的颅脑损伤被归类为中度且对神经系统功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医学特点分析:颅脑损伤的特点包括损伤类型、损伤严重程度和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
根据损伤类型,颅脑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类。
而损伤严重程度则可以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来评估,GCS评分较低表示损伤较严重。
对于本案患者,他的损伤类型为闭合性,即没有颅骨骨折伤口暴露在外。
而根据初始评估,他的GCS评分为9分,属于中度的颅脑损伤。
此中度损伤对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意味着,患者可能面临长期认知障碍和肢体功能受限的风险。
诊断方法和治疗:诊断颅脑损伤的关键方法是CT扫描。
它可以快速检测出颅内出血、脑挫裂伤和其他损伤情况。
对于严重的颅脑损伤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磁共振成像(MRI)以评估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
治疗方案应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类型而定。
对于中度的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头部稳定性的维持、神经检查和监测等支持性治疗。
此外,早期干预如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也很关键。
对本案患者的治疗中,首先需要确保他的头部稳定性,以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监测患者的意识水平和神经症状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决定进一步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另外,康复治疗的提供可以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颅脑损伤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颅脑损伤的医学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积极的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颅脑损伤的机制和治疗方法,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
![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03e8d2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5.png)
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
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
颅脑损伤严重危害生命安全,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实现患者的康复进程,远离疾病困扰。
一、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1)意识障碍绝大多数病人伤后即出现意识丧失,时间长短不一。
意识障碍由轻到重表现为嗜睡、蒙眬、浅昏迷、昏迷和深昏迷。
(2)头痛、呕吐是伤后常见症状,如果不断加剧应警惕颅内血肿。
(3)瞳孔如果伤后一侧瞳孔立即散大,光反应消失,病人意识清醒,一般为动眼神经直接原发损伤;若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且多变,表示中脑受损;若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光反应消失,一般为桥脑损伤;如果一侧瞳孔先缩小,继而散大,光反应差,病人意识障碍加重,为典型的小脑幕切迹疝表现;若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光反应消失,多为濒危状态。
(4)生命体征伤后出现呼吸、脉搏浅弱,节律紊乱,血压下降,一般经数分钟及十多分钟后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生命体征紊乱时间延长,且无恢复迹象,表明脑干损伤严重;如果伤后生命体征已恢复正常,随后逐渐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变慢,常暗示颅内有继发血肿。
2、特殊表现(1)新生儿颅脑损伤几乎都是产伤所致,一般表现为头皮血肿、颅骨变形、囟门张力高或频繁呕吐。
婴幼儿以骨膜下血肿较多,且容易钙化。
小儿易出现乒乓球样凹陷骨折。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伤后反应重,生命体征紊乱明显,容易出现休克症状。
常有延迟性意识障碍表现。
小儿颅内血肿临床表现轻,脑疝出现晚,病情变化急骤。
(2)老年人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时间长,生命体征改变显著,并发颅内血肿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但呕吐常见,症状发展快。
(3)重型颅脑损伤常常可以引起水、盐代谢紊乱,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脑性肺水肿及脑死亡等表现。
二、护理措施1、临床症状的观察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受伤原因及病情的发展。
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以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此过程中要对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出血、脑疝、休克等症状给予记录。
颅脑损伤出院标准
![颅脑损伤出院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044027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7.png)
颅脑损伤出院的标准主要依据伤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的恢复情况来判定。
一般来说,如果伤情较轻,经过及时的治疗和恢复,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生命体征稳定,可以出院回家休养。
对于中度及以上的颅脑损伤,特别是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或者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出院的标准需要考虑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一般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能够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生命体征稳定,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才可考虑出院。
此外,出院后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促进康复。
总之,颅脑损伤出院的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需要综合考虑伤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的恢复情况。
在出院后,患者还需要继续关注身体的状况,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