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本真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追求数学教学之本真就是追求原汁原味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数学教学之法。本真的教学更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现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和实践对当今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列举了数学课堂中在问题情境、实践活动与建构数学、数学应用、反思小结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提出部分不成熟的意见,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实现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促进对数学本质的进一步认识之共同目标,从而共同回归本真数学课堂,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关键字:数学思想本真教育高效课堂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收到改革思潮的进一步冲击,进行着又一轮的新课改。广大教师,为了“不落伍”,为了体现新的理念,部分老师挖空心思,刻意追求形式,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寓教于乐之目的,学生的参与热情也异常饱满。但在光鲜的形式背后透露出浮华,浮躁,折射出令人深思的问题:数学思维少了、思考感悟少了。这时需要我们停下来,深刻的反思,如何才能扎扎实实的教,让数学课堂真正有“数学味”。随着本真教育理念的出现和推广,“花哨”的课堂形式,渐渐的受到了质疑,本真理念下的本真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反馈调谐,体现一种典型的“在场”教学。它秉承了新课程对教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互助的过程,是双方平等的交流、视野的融合、心灵的对话、思想的交换、真朴人性的碰撞、科学价值观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分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下面从数学课堂的四个环节——问题情境、问题探究数学活动、例题教学、反思小结等浅谈“本真”教育理念下数学本真之课堂。
一、必要问题情景的创设
时下,创设教学情境似乎成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成为连接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激发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地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现实课堂中,有些教师为情境而情境,场面轰轰烈烈,五彩缤纷,好不热闹,眼花潦乱,学生看半天,都没能发现主题,教师是挖空心思出力不讨好。
在进行《同类项》内容教学时候出示十分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动物园”的精彩画面。
师:
我们到动物园参观时,发现老虎与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
熊猫与熊猫关在另一个笼子里。为何不把老虎与熊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
生:
:为了熊猫的安全。
生
:为了便于管理员的管理。
……师(有些失望):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七嘴八舌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十多分钟过去了,在老师“还因为什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始终没有发现老师所要的“不属于同一类的数学信息”。)。
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节很热闹的课,老师在教学
过程中也很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但不难看出这段教学活动明显偏离了教学目标。本来只需寥寥数语就能概括出的“情境”,结果由于老师的“你看看为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岔开了话题。并且老师不敢轻易地去否定学生,还继续给予鼓励,任由学生发言,使数学课变味了,冲淡了教学的主旨,变成了课堂闹剧。不能使学生的思维有的放矢,不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搜集信息并提出相关问题,不能直接切入本课的核心环节,为本课学习服务。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其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习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驱力,使其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激发兴趣、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常见的问题情境有“活动式情境”、“生活化情境”等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建构主义大力倡导的理论,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但在光鲜的形式背后透露出浮华,浮躁。探究活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探索或研究数学现象及其本质的活动,必须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学会思考,培养能力。学生的探究与体验过程,强调了主动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而且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身心去亲生经历和感
悟,这不仅是感知、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当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他们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教师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相互交流,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魅力所在。
学生的探索活动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问题设置,一些好的问题会让学生向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一步一步进发,而差的问题则会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向。所以教师要做到在问题的设置上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梯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隐藏着数学的知识和方法,体现着数学的思维价值;问题的设置要能为学生的探索搭设合理的平台和脚手架,使学生的探索活动拾级而上。教师在探索活动要有方法的引导,当学生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适时点拨,使学生突破某些思维和方法的障碍,最终乐于“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强化例题教学,优化认知结构
对于课本例题的教学,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很多老师有时会照本宣科,或认为课本例题太过于一般,不值得花时间讲解,一带而过,有的老师从课外辅导材料上找些偏题怪题取而代之。事实上,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例题的用意,充分挖掘例题的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例题进行适当的变化和拓展,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1.例题中注重基础概念理解
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的“细胞”,是形成认知结构的基础,概念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之一。而高中的数学概念很多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和形式化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往往觉得比较困难。在例题的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让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题目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