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复习资料情况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名词解释
1、循证医学:是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
2、背景问题:是关于疾病的一般知识问题,可涉及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
3、前景问题:是关于处理、治疗患者的专业知识问题,也涉及与治疗有关的患者的社会因素等。
4、原始研究证据:指将直接在受试者中进行单个有关单个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后得出的结论。
5、二次研究证据:指将尽可能全面收集某一问题的全部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严格评价、整合、分析、总结后所得出的综合结论,是对多个原始研究证据再加工后得到的证据。
6、文献的内在真实性:指该研究文章的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统计分析是否正确,结论是否可靠,研究结果是否支持作者的结论等。
7、文献的临床重要性:指研究结果是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8、文献的适用性:指文章结果和结论在不同人群、不同地点和针对具体病例的推广应用价值。
9、率差(RD):在疾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试验中,常用发生率来表示某事件的发生强度,两个发生率的差即为率差,其大小可反映试验效应的大小,其CI可用于推断两个率有无差别。
10、相对危险度(RR):是前瞻性研究(如RCT、队列研究等)中较常用的指标,是试验组(暴露组)某事件的发生率p1与对照组(非暴露组)某事件的发生率p0之比,用于说明试验组某事件的发生率是对照组的多少倍,也常用来表示暴露与疾病联系的强度及其在病因学上意义的大小。
11、系统评价:是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现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可靠的综合结论。
12、异质性检验:指对不同原始研究间结果的变异程度进行检验。
13、敏感性分析:指改变某些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如纳入标准、偏倚风险、失访情况、统计方法和效应量的选择等,以观察异质性和合成结果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判断结果的稳定性及其程度。
14、Meta分析:指针对某个主题,全面收集所有相关研究并逐个严格评价和分
析后,再用定量合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综合结论的全过程。
15、固定效应模型:其理论假设是所有的同类研究来源于同一个效应总体,同时各研究的方差齐性,其效应综合估计的方差成分只包括各个独立研究内的方差。
16、随机效应模型:其理论假设是所有的同类研究可能来源于不同的研究总体,各个独立研究间具有异质性,其效应综合估计的方差成分既包括了各个研究内的方差,也包括了各个研究之间的方差。
17、漏斗图:是基于对干预措施效果估计其准确性随样本含量增加而提高的假定设计,以每个研究干预措施效果的估计值或其对数为横坐标,以每个研究的样本
量大小或标准误的倒数为纵坐标,而形成的散点图。.
-/
18、金标准:是迄今公认诊断某种疾病最准确和最可靠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发现、病理学诊断、影像学诊断、临床医学专家共同制订的诊断标准和长期临床随访等。
19、诊断性试验的精确性:指诊断试验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重复操作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20、似然比:是诊断试验综合评价的理想指标,它综合了敏感度与特异度的临床意义,而且可依据试验结果的阳性或阴性,计算某病例患病的概率,以便在诊断试验检测后,更确切地对患者做出判断。
21、预后: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发展为不同后果的预测或估计,通常以概率表示。
22、预后因素:指影响疾病结局的一切因素,若患者具有其中的某些因素,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某种结局的概率可能发生改变。
23、发表偏倚:因研究成果的发表或未发表而造成的偏倚。
24、随机对照试验(RCT):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条件下或环境里,同步地进行研究和观察试验效应,并用客观指标的效应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试验设计。
25、95%可信限(95%CI):根据样本的点估计值,通过统计公式可计算出来一个区间,总体的真正效果有95%的可能位于这一区间,这个区间就是95%CI。95%CI 范围越小,结果越可信,意义越大。
26、盲法:为了避免偏倚,要求参与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研究执行者和资料分析者均不知道研究对象所在的组,也不知道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这种方法称为盲法。
34、NNT: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某种治疗措施,经过一定的治疗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多得到1例有利结果需要治疗的病例数。
35、NNH:对试验组患者采用某种治疗措施,经过一定的治疗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多发生1例不良反应需要治疗的患者数。
-/
简答/论述
1、实践循证医学的步骤(五部曲):
(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
(2)检索当前最佳研究证据;
(3)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
(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的结果的。
2、循证医学的特点:三要素:证据、资源和终端用户价值意愿
(1)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
(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3)充分考虑病人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
3、临床问题的来源:
病史和体格检查;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诊断性试验;预后;治疗;预防。
4、临床问题的种类与构建:
种类:
(1)背景问题:关于疾病的一般知识问题,可涉及到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
-/
(2)前景问题:关于处理、治疗患者的专业知识的问题,也涉及与治疗有关的患者的社会因素等。
构建:
(1)背景问题:包括2个基本成分:
①问题词根(谁、什么、怎样、何处、何时、为何)+动词
②一种疾病或疾病的某个方面
(2)前景问题:包括3或4个基本成分(PICO原则):
①P:患者或问题一一:包括患者的诊断和分类;
②I:干预措施一一包括暴露因素、诊断试验、预后因素、治疗方法等;
③C:对比措施一一与拟研究的干预措施进行对比的措施,必要时用;
④O:结局指标一一不同的研究选用不同的指标。
@@举例: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的抗凝治疗”的PICO:
(1)P: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
(2)I:口服抗凝剂
(3)C:口服抗凝剂与安慰剂比较
(4)O:能否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总死亡率和(或)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
5、循证医学证据结构的“6S”模型:
(1)系统
(2)循证知识库(总结)(X→“4S”模型)
(3)系统评价的摘要及评论
(4)系统评价(综述)